① 请问氯碱的用途和今后两年价格的走势
氯碱工业属于基本化工原料工业,基本化工原料通常是指“三酸两碱”,盐酸和烧碱这两种氯碱工业的食盐电解产品就占其中的两种,再加上氯和氢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许多化工产品,所以氯碱工业及其相关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诸多领域,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在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公用事业等领域也均有很大用途。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烧碱、氯气、氢气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冶金、电力、国防、军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耗碱和耗氯产品,已达数千种。据测算,每万吨氯碱可创造5—7亿元工业产值。发展氯碱工业,是相关产业部门的迫切愿望,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
一、 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特性和用途 氯碱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和用途如下图所示: 原料盐 烧碱 用途:造纸、纺织、制铝、石化等
电 氯 用途:农药、氯产品、含氯溶剂等电 石 氢(副产品) 用途:硬化油、炼钨等
(一) 烧碱
烧碱naoh,又称苛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状的结晶体。纯的无水氢氧化钠,潮解性极强,易溶于水,溶液呈强碱性。其水溶液由于浓度不同,可以生成含有1、2、3.5、4.5和7个水分子的水合物。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烧碱的主要用途最早从制造肥皂开始,逐渐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方面;制铝工业及60年代后石油化工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烧碱的用途。
西欧国家碱(包括纯碱和烧碱)的消费构成化学品 32% 玻璃 18% 纸及纸浆 13% 制铝 7% 肥皂及清洗剂 6% 人造丝及赛璐珞 2% 石油工业 3% 纺织品 2% 水处理 1% 其他 16%
(二)氯
氯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具有极强的刺激臭味,性甚毒,即使少量吸入,亦足以损害咽喉及肺脏,故战争时用作毒气之一。氯略溶于水,在阳光下,氯水性不稳定,常放出氧,具有氧化作用,广泛用来消毒和杀菌。氯为活泼元素之一,除氧、氮、稀有气体、溴、碘、碳等外,能与一切单质,及多种含氢化合物反应,故用作强氧化剂和氯化剂。
氯的用途很广,分为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两大类。
氯最早用于制造漂白粉。含有效氯高且稳定性强的漂粉精(主要组成为次氯酸钙)正逐渐发展,现在世界产量近20万吨。60年代以后,又有氯代异氰尿酸及其盐类高效漂白剂问世,目前世界产量已近8万吨。此外,水消毒用的液氯,及纺织造纸工业用的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都为常用无机氯产品之一。
氯产品的第二个大用户是有机氯农药,含氯和通过氯来合成的农药很多,如速灭威、含氯菊酯等。
聚氯乙烯:国外有机氯产品远比无机氯产品为多,其中最大的耗氯产品为聚氯乙烯(pvc),目前它是仅次于聚乙烯的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聚氯乙烯的用途日趋广泛,目前其软制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农用薄膜;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多用于建筑材料,卫生设备等。美国80年代初用于建材的聚氯乙烯塑料已占总量的半数以上。聚氯乙烯能与醋酸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等第二单体共聚,制造塑料、涂料、纤维等用,它的透明度比聚乙烯好,可以注塑。生产聚氯乙烯塑料与同体积产品比,能量消耗仅为钢的1/3,铝的1/4。以石油为原料,生产1吨聚氯乙烯只需要石油1.9吨,而制聚乙烯要2.3吨,因而聚氯乙烯将来有可能超过聚乙烯,成为最大塑料品种。聚氯乙烯加工过程中的改性剂——氯化聚乙烯,世界年产量近10万吨,用氯7万吨。
含氯溶剂:这种产品自50年代初开始发展,代替易燃而且能耗大的石油系溶剂,发展最快的是美国。含氯溶剂主要是指三氯乙烷(ch3ccl1),又名甲基氯仿,可用于脱脂清洗衣物、印刷电路等,其毒性小于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生产每吨产品耗氯1吨左右,因此它是很好的平衡氯的产品。在中国三氯乙烷尚处于发展阶段。
丙烯系列氯的衍生产品:这一系列的主要产品为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环氧氯丙烷全世界产量在50万吨以上,是生产环氧树脂的主要原料。环氧丙烷虽不含氯,但间接消耗大量氯。
氯丁橡胶:现在全世界年产约65万吨,用来制做合成橡胶并以耐氯耐油著称。
氟氯烃:氟氯烃除用作制冷剂外,还是制聚四氟乙烯的主要原料。
副产盐酸:在生产氯产品过程中,常伴有副产盐酸,各国多用副产盐酸代替硫酸在钢铁工业中清洗钢板,日本、加拿大用盐酸清洗的比例已达75%。中国建设的宝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亦均用盐酸清洗设备。盐酸还可用来代硫酸分解磷矿石制湿法磷酸,也可制取饲料级磷酸氢钙。近年来国际上已开发成功从副产品盐酸中回收氯的技术,以缓和氯气紧张的局面。 (三) 副产氢
氢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易燃的气体。在各种液体中溶解甚微,难于液化,液态氢是无色透明液体,有超导性质。氢是最轻的物质,与氧、碳、氮分别结合成水、碳氢化合物、氨等,在空气中含量为4-47%(体积)时,即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氯碱工业副产品氢也是对国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原料。除用于合成hcl制盐酸和pvc外,另一大用途是植物油加氢生产硬化油。还用于炼钨、生产多晶硅等金属氧化物还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加氢等。
国内氯碱市场行情如下:
烧碱市场供应短缺。东北地区30%隔膜碱出厂价格为500~540元(吨价,下同),32%离子膜碱出厂价600~630元;西北地区96%片碱出厂价2250~2300元,32%离子膜碱出厂价530~650元;华北地区30%隔膜碱出厂价630~660元,32%离子膜碱出厂价680~760元;华东地区30%隔膜碱出厂价680~740元,32%离子膜碱出厂价730~780元;华南地区30%隔膜碱出厂价630~680元,32%离子膜碱出厂价660~740元;华中地区30%隔膜碱出厂价580~620元,32%离子膜碱出厂价640~680元;西南地区30%隔膜碱出厂价520~580元,32%离子膜碱出厂价580~620元。
纯碱市场价格继续上涨。上周末国内轻质碱主流出厂价为:华东地区1400~1430元,华南地区1450~1480元,华北地区1420~1450元,东北地区1450~1480元,西南地区1380~1420元,华中地区1350~1400元,西北地区1080~1100元。国内重质碱主流出厂价为:华东地区1430~1470元,华南地区1520~1580元,华北地区1480~1520元,东北地区1510~1560元,西南地区1500~1550元,华中地区1400~1450元,西北地区1180~1200元。
液氯市场价格震荡。出厂价,西北地区为1500元左右,河北地区1500~1550元,河南地区1450~1580元,山东地区1500~1600元,东北地区1400~1600元,西北地区1300~1500元。
盐酸市场整体平淡。东北地区合成酸价格为630~700元,副产酸价格为530~580元;陕北地区平均出厂价400~500元;宁夏地区出厂价400~500元;山东地区合成酸平均出厂价格为500~550元。
电石市场稳中下行。其中,西南地区价格为2450~2600元,西北地区为1950~2200元,华中地区为2400~2550元,华南地区为2650~2750元,华东地区为2500~2750元,华北地区为2350~2550元,东北地区为2600~2700元。
氯化石蜡市场总体稳定。其中,常德恒通石化氯化石蜡-52净水出厂价为7300元,氯化石蜡-42出厂价为5600元;厦鹭电化氯化石蜡净水出厂价为7000~7100元;宁波众利氯化石蜡出厂价7100元;偃师信应化工氯化石蜡-52一级品出厂价为6800元,优级品出厂价为7100元;
ADC发泡剂价格稳中下调。广东江门ADC发泡剂当地出厂价为13300元,外销市场FOB价为1580美元;江西电化ADC发泡剂内销的主流价格为13500元,外销的FOB价为1580美元;福建ADC发泡剂当地主流成交价13100元,超细粉成交价13700元,外销FOB价格维持在1500美元;宁夏ADC发泡剂对外报价为12800元,外销东南亚FOB价格为1500美元。
氯碱市场行情分析
2004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转强,加上欧美许多生产商不堪成本重负关闭了生产装置,世界氯碱市场由供应过剩转为供应紧张,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全面恢复。但由于前几年氯碱产业盈利不佳挫伤了生产商的投资积极性,北美和西欧在增加新产能方面投入不足,预计今后几年世界氯碱市场供应将持续保持紧张状态。
据了解,2005年世界氯碱总产能约6100万吨、烧碱产量约5450万吨、氯气产量约4950万吨,氯及烧碱销售收入约160亿美元。世界氯碱生产集中度比较高,目前共有500多家氯碱企业,其中近半数在亚洲,但其规模普遍较小。除亚洲外世界氯碱生产主要集中于若干大型跨国公司,其中11家最大氯碱企业烧碱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37.4%。陶氏化学、OccidentalChemicals、PPGIns鄄tries、奥林和台塑5家公司的烧碱产能占美国总产能的79%,苏威、IneosChlor和拜耳等10家公司的烧碱产能占西欧总产能的77%。
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市场需求增速放慢和老装置淘汰,欧、美、日等发达地区氯碱产业发展方向将是总产能下降,但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世界烧碱生产工艺主要有离子膜法、隔膜法及水银法,另有少量苛化法。离子膜法能耗低,产品纯度高,污染小,操作成本低,是新建烧碱装置的首选。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世界范围内一批新建氯碱装置陆续投产,氯碱产品价格可能将从峰值转入下降周期。由于亚洲对氯产品和烧碱需求非常旺盛,大部分新建装置分布在亚洲,其中中国将占最大份额,中东地区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也有一些新项目。氯碱生产过程中会同时按比例产出烧碱和氯气,但市场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却不一定符合这一比例,因此烧碱和氯气的平衡将始终是世界氯碱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课题。
2005年世界氯气需求量为4975万吨,主要用途是通过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单体生产PVC,约占氯气消费量的34%;20%用于生产有机物;6%用于水处理化学品;6%用于氯化中间体;4%用于造纸;2%用于无机物。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氯气产品链下游四大主要领域PVC、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和光气系列(聚碳酸酯、MDI、TDI等),其市场需求均将保持稳定增长,世界范围内对氯的需求将年均增长3%左右。同期预计世界市场对烧碱的需求增速为年均2%左右,因此烧碱市场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不过如果能更为有效地利用氯,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氯碱不平衡问题。趋势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氯碱产品市场早已成熟,产能增长缓慢、利润水平降低,技术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美国、日本的大型氯碱企业纷纷实施重组、兼并、收购,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实施低成本战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重视可持续发展,实施从“末端处理”向“预防污染”转变的战略,水银法和隔膜法工艺装置将逐步被淘汰。
另外由于氯碱产业附加值较低,在能源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将主要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上下游一体化以及精细化等手段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氯碱与石油化工的结合将成为产业发展方向。生产和进出口格局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烧碱生产和进出口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产能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东,而北美和西欧等传统烧碱输出地区的产量和比重将有所下降,成为烧碱净进口地区。中东拥有丰富而廉价的石油资源,在出口过剩烧碱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东北亚(中国、韩国等)烧碱产量增长很快,具有较强的烧碱出口潜力。澳大利亚、牙买加和苏里南等世界铝生产大国仍将是烧碱的主要进口国,年进口量在140万吨左右。
在技术发展方向上,世界氯碱技术发展总体方向是规模大型化,节能降耗技术将成发展重点。新建和扩建氯碱产能90%以上将采用离子膜法工艺,离子膜烧碱生产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高性能离子膜和电解槽技术的改进和应用。离子膜主要是发展低电耗膜、高电流密度下使用的离子膜和高浓度烧碱用膜;电解槽主要是发展常极距、小极距向零极距,降低槽电压和膜-电极一体化技术。PVC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探索采用价格便宜的乙烷作原料,用直接氧氯化法生产出低成本的氯乙烯单体;改造平衡氧氯化工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解决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及防粘釜问题;改进悬浮聚氯乙烯树脂的粒径分布以及开发使用性能更好的专用树脂,如开发透明度更好的抗冲击氯化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树脂,研制更易于加工的聚氯乙烯薄膜专用树脂,改进丙烯酸酯改性的聚氯乙烯型材专用树脂的生产方法等;在聚氯乙烯树脂加工应用方面,通过共聚和共混改性生产具有特殊性能和用途的聚氯乙烯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② PVC糊树脂生产厂家,具体一些好吗
国内复pvc糊树脂生产厂家:
沈阳化工股份制有限公司 PSH-10 PSH-20 PSM-30
天津渤天化工有限公司 P-440 P-450 R-1069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2-GP P-450 R-1069
湖北葛州化工有限公司 125-A
湖北山水化工有限公司 SC-1600 手套专用料
湖南华湘化工有限公司 PSM-31
安徽天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PB-1302 PB-1152 PB-1702
宁夏英力特特种树脂有限公司 P-450
山东滨州正海科技有限公司 手套料 皮革料
靖江市中亚合成材料 PVC糊树脂蓬布料 清斧利用料 进口料
内蒙晨宏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③ 氯醋树脂厂家 目前的状况 其次 氯醋树脂的价格大概是多少呢
国外厂家主要有德国瓦克,日本日信。国内的主要是歙县新丰化工其销售公司是回昆山潘高化工,新疆天业答,江阴华士化工。其他的所谓美国的,台湾产的都是贸易商杜撰换包装的。美国原来厂家DOW2009年停产,台湾除了台塑生产一些二元氯醋其他也在没有厂家了。
④ 台塑集团下的台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有几家分公司
全名: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首页:http://www.fcfc.com.tw/
一、公司简介
1.沿革与背景
公司成立於1965年月5日,为台塑集团主要成员之一。公司原先从事纺织、纤维一贯产品之制销,於民国七十六年起,陆续加入PS、ABS等塑胶产品,投资六轻後,转型为以生产石化、塑胶产品为主之事业体。
公司无论是纺织、纤维产品或石化产品之制销,在台湾及亚洲均具领导地位,民国九十年向政府申请获准在大陆宁波投资设立ABS、PS、PTA以及汽电共生等厂。
2.营业项目与产品结构
公司旗下事业包括石化产品、塑胶产品、化纤产品三大类,以及工务业务,产品主要包括:
(一)石化:苯、甲苯、对二甲苯(PX)、邻二甲苯(OX)、苯乙烯(SM)、合成酚(Phenol),丙酮(Acetone)、纯对苯二甲酸(PTA)、二甲基甲醯胺。
(二)塑胶:聚碳酸酯树脂(PC)、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ABS。
(三)化纤:嫘萦棉、芒硝、合成纤维纱、短纤布及长纤布,尼龙粒、尼龙原丝、尼龙加工丝。
(四)工务:水、电力、过滤水、冷冻水、软水、蒸汽等公用流体。
2012年产品营收比重为:石化产品占65.2%,塑胶产品占24.1%,纤纺织产品占8.6%。
二、产品与竞争条件
1.重要原物料及相关供应商
公司与集团上下游关系密切,包括苯、OX、PX、SM等上游原料自给率皆达八成以上,其中所生产的SM约8成自用。
主要原料供应商:
芳香烃混合物、乙烯、丙烯、丁二烯:主要由台塑化供应
AN:主要由台塑供应
丙二酚、聚酯棉:主要由南亚供应
橡胶:主要由台橡、JSR供应
CPL:主要由中石化、日本住友及荷商帝斯恩供应
2.产能状况与生产能力
台湾厂年产能方面:
(一)石化:苯128万吨、邻二甲苯48万吨、对二甲苯172万吨、甲苯2万吨、PTA240万吨、SM120万吨、丙酮24.6万吨、合成酚40万吨、DMF4万吨。
(二)塑胶:PS32万吨、ABS41万吨、PP51万吨、PC20万吨。
(三)化纤:嫘萦棉14.5万吨、尼龙粒21.3万吨、尼龙丝17.1吨、尼龙加工丝10.8万吨。
大陆宁波厂年产能方面:
(一) 石化:PTA60万吨(扩产:150万吨於2014年完成)。
(二) 塑胶:ABS40万吨、PS40万吨
公司与南亚在越南合资的台湾兴业公司,主要从事塑胶及化纤的产销,产能方面,纺纱产能24万锭,尼龙粒4.7万吨,尼龙丝3.9万吨,聚酯纤维12万吨,瓶用聚酯粒15万吨,BOPP膜6万吨,PVC胶膜3000吨。2013年扩建PVC胶膜3000吨,PVC胶布1.9万吨,聚酯纤维3.8万吨。
三、市场需求与销售竞争
1.产业结构与供需
1公吨PTA =0.67公吨PX+(0.06~0.1)公吨醋酸+工缴
PTA主要用来制作聚酯或PET,每公斤的聚酯是由0.87公斤的PTA与0.35公斤的EG聚合而成,然後再经抽丝加工成聚酯纤维。通常PTA消费有季节性,每年的3~6月及8~12月为生产旺季。
2012年全球PTA需求量为4395万吨,产能超6000万吨,并以亚洲为主要生产基地,其中中国大陆需求量为2065万吨。大陆方面,由於产能快速扩充,下游需求无起色,导致开工率仅61%,若加上欧美经济复甦缓慢,皆影响市场的供给情况。
主要原料PX方面,全球对PX需求量急速增加,预计2014年达到3480万吨,其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中国大陆需求量为1385万吨,自给率约61%,估计2013年需求量将年增逾20%左右。
2.销售状况
2012年各项产品在国内市占率,分别为:
(一)石化类产品:苯乙烯占44%,丙酮占37%,合成酚占45%,PTA占37%
(二)塑胶类产品:PS占53%,ABS占30%,PP占35%,PC占39%
(三)化纤类产品:嫘萦棉占70%,尼龙丝占38%
3.国内外竞争厂商
国内、外主要的竞争者:
(一)石化类产品:
(1) 苯乙烯:台苯、国乔
(2) 丙酮:信昌化、长春
(3) 合成酚:信昌化、长春
(4) PTA:中美和、远东新、英威达、Dupont、泰光产业、翔鹭石化
(5) PX:中油、福佳大化、S上石化、福建炼化、金陵石化
(二)塑胶类产品:
(1) PS:奇美实、台达
(2) ABS:奇美实、
(3) PP:荣化
(4) PC:日本帝人、GE、Bayer
(三)化纤类产品:
(1) 嫘萦棉:三友、海龙
(2) 合成纤维纱:远东新、南纺
(3) 长短纤布:福懋、弘裕、佳和
(4) 尼龙粒:力鹏、集盛
(5) 尼龙丝:力鹏、集盛、展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