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女式羊毛大衣服装有哪些执行标准
FZ/T72005-2006
毛针织品 FZ/T73018-2002;
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 FZ/T73005-2002标准;
羊绒针织品 FZ/T73009-1997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18401-2003B
女西服 大衣 GB/T2666-2001
棉服装 GB/T2662-1999
② 水质硬度高对染真丝有何影响
3、工艺注意点
(1)前处理
织物表面越平滑,摩擦牢度表现越好,布面越毛糙,摩擦牢度越差,这与摩擦阻力大小有关,因此,织物的烧毛要净。
染色半制品毛效的好坏直接影响染料上染时的透染性,透染性越好,染料上染纤维越充分,附着在纤维表层的染料越少,湿牢度也就越好。退浆也要净,否则在织物上留有浆料,影响染料透染性。
对于深浓色棉织物,丝光是必要的,未丝光织物的吸色能力差,为了得到深浓色染色,染料浓度超过纤维的吸色容量,形成过饱和杂色,使许多染料没有化学固着,从而降低了湿处理牢度。
(2)染色工艺
染色工艺有关染料是否透染而不是表面染色,其效果大致为竭染>冷轧堆染色>轧—烘—轧—蒸连续染色>短流程湿蒸连续染色>轧—烘—焙连续染色。
浸染法染色的染料向纤维表面吸附,然后逐步向纤维内部扩散,有较好的透染效果。轧—烘—轧—蒸连续染色的烘燥过程中织物上的水分受热由内向外流动并向空气蒸发,活性染料具有水性,会随着水的运动而发生泳移,结果造成织物表面染料浓度大于织物内部,在织物表面形成染料堆积,造成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下降。因此,必须根据织物含水率高低,控制烘干温度;织物含水率愈高,烘干温度相应降低,烘干时间延长。降低织物含水率和添加抗泳移剂,可以抑制染料向表面泳移。
固色反应是活性染料染色最至关重要的阶段,染色整个过程必须控制朝有利于固色反应而抑制水解反应的方向发展,以求得到最大的固色率。
染料用量越多,浮色染料势必也越多,因此在参照标准染色深度的前提下,染料用量应当适当,纤维对每一个染料的吸附都有一个极限值,即染色饱和值,一般不超过饱和值的10%左右。当染料用量大大超过饱和值后,过量的染料无法上染固着,只能堆积在织物表面,影响织物的摩擦牢度。并应使用提升力高的活性染料,在用量不多的情况下达到很高的上染率。
(3)后处理
染色以后的纤维内部和表面上有已固着的染料,浮色染料和残余的碱剂和电解质等杂质,这些杂质清除干净才能使染色物达到最佳染色牢度和色泽鲜艳度。清除方式是依靠水洗、皂洗和机械外力。染后水洗目的是洗除亲水性浮色以外,主要是洗去电解质和碱剂,降低电解质浓度以加大浮色染料与纤维之间的静电斥力,使浮色染料较易脱离纤维;洗除碱剂是防止碱剂在高温皂煮中引起已固着染料的水解。皂煮所使用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且易与染料亲和并形成胶束,减少浮色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形成胶束后使被分散的浮色染料稳定融入于水中。皂煮后的水洗是去除大量已被皂洗剂分散的浮色染料。后处理过程中水质非常重要,工业用水的水质受地区、水源、季节所影响,如果水质硬度较高,含有较高的Ca2+、Mg2+等金属离子,它们使能溶于水的磺酸钠盐转变为难溶于水的磺酸钙(镁)盐色淀,从而削弱了浮色染料的亲水性。因此水质对后处理后染色物的湿处理牢度有着明显的影响。表11为后处理水质对染色物湿牢度的影响。
表11 后处理水质对染色物湿牢度的影响
色别
拼色处方
后处理用水硬度(CaCo3ppm)
原样变色
白布沾色
干摩擦牢度
湿摩擦牢度
酱
红
Megakix红BES 42g/l
Megakix黄BES 13g/l
Megakix海蓝BET 7g/l
<50
4—5
4
4
2—3
>370
4—5
3
3
2
黑
色
Megakix红BES 10g/l
Megakix黄BES 5g/l
Megakix黑BES 55g/l
<50
4—5
3—4
4
2—3
>370
4—5
2—3
3
2
硬度较高的水质必须进行软化后使用
(4)固色剂处理
用固色剂处理是在没有性能优良的染料、加工工艺不当造成湿处理牢度较差时的一种手段以求补救的措施。助剂之“助”,只能充当辅助的作用,不可能一举而将牢度大幅度提高。
大部分固色剂是阳离子型,包括低分子、甲醛综合、多胺缩合、树脂型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改善湿处理牢度的作用。但固色剂的使用使染色物的色光发生变化,或有降低日晒牢度,气候牢度或耐氯牢度,因此必须权衡得失。有些固色剂还因甲醛超标和重金属等原因列入禁用固色剂。
湿摩擦牢度是近年来一直困扰活性染料及其它染料的难点,除了改善湿处理牢度的以上一些措施以外,最近推出提高湿磨擦牢度的助剂,这些助剂是含有—OH、—NH2等官能团的离分子化合物,利用含有环氧乙烷端基的交联剂,在织物表面迅速成膜,籍以隔绝织物表面堆织染料与耐摩擦测试仪的测试白布。而且这类高分子化合物兼有柔软剂的作用,使成膜的磨擦系数降低,使测试耐摩擦时减缓测试布与织物之间的磨擦阻力。由此提高了织物的湿磨擦牢度。这类助剂不会降低日晒牢度,也无色变,兼有柔软剂性能。
四、活性染料的耐氧牢度和汗—光牢度
活性染料一般耐氯牢度较差,近年做了较多研究,主要从氯漂褪色机理着手。氯漂褪色主要因偶氮基互变异构件的离解反应而引起,偶氮基邻位或对位有羟基的偶氮染料会发生质子转移而产生偶氮—醌腙互变异构现象。—NH—N=又可发生离解反应,在Cl+存在下与之反应,得到的氯加成物不稳定,遂使染料偶氮键破坏而褪色。
由此可见,—NH—N=基愈易离解,则愈易受Cl-影响而褪色。因此染料的耐氯牢度主要取决于发色体的分子结构,染料重氮基的邻位存在磺酸基或羧酸基,或在偶合组份的羟基邻位或对位存在磺酸基或羧酸基时,因其空间位阻效应,降低了Cl+进攻—NH—或—N—的能力,因此提高了耐氯牢度。
根据GB/T8433—1998的耐含氯游泳池水牢度试验方法,有效氯浓度分为20mg/l、50mg/l及100mg/l三种,特殊要求的有200mg/l。随着有效氯浓度的增加,耐氯牢度下降。如表12所示:
表12 BF型活性染料耐氯牢度
染 料 名 称
深度(%)o.w.f
原 样 变 色
有效氯20mg/l
有效氯50mg/l
黄BF—3RN
1
4—5
4
黄BF—D3R
1
4
2—3
橙BF—GN
1
4—5
4—5
大红BF—2GF
1
4—5
4
红BF—3BN
1
4—5
4
红BF—6BF
4—5
4
红BF—D4B
4—5
2—3
紫BF—4RV
1
4
3
深蓝BF—2GL
1
4—5
3—4
蓝BF—GF
1
4
2—3
金黄BFS
3
4—5
4
大红BFS
3
4—5
4
红BFS
3
4
3
翠蓝BFS
3
3
1
艳蓝BFS
3
3—4
2—3
蓝BFC
3
3—4
3
藏青BFS
3
4
2
黑BFS
3
3—4
1—2
BF型活性染料是吴江染料化工厂产品。
活性染料的耐汗—光牢度近年受到很大重视。一些活性染料的耐晒牢度很好,但耐汗—光牢度很差。因为在汗和日光双重作用下,褪色机理不同,由于汗液中的氨基酸或相关物质与金属络合染料的金属离子螯合,使其脱离染料母体,络合前染料母体的耐晒牢度本来不好,于是便褪色或色变。
近年筛选了一些耐汗—光牢度好的不含金属络合的活性染料,如Zeneca于1998年推出的4只有卓越汗—光牢度和耐氯牢度的Procion H—EXL,即:Emerald, Sappahire, Turquoise及Flavine。1998年住友公司推出的Sumibin Supra HF及NF系列,化药公司的Katacion E—LE系列染料,汗—光牢度都可以达到4—5级。
五、分散染料后热迁移造成的牢度下降
染后泳移是指涤纶采用分散染料染色后,在高温处理(如定形等)时,由于助剂的影响,分散染料能产生一种热泳移,这种泳移现象也可能出现在染色物长期贮存中。
热迁移现象是分散染料在两相溶剂(涤纶纤维和助剂)中的一种再分配现象。因此所有能溶解分散染料的助剂,都能产生热迁移作用。如果无第二相溶剂存在,就不可能产生热迁移现象;如果第二相溶剂对染呈弱`溶性,或者是第二相溶剂数量很少,则热迁移现象也相应减弱。热迁移的原因是由于纤维外层的助剂在高温时对染料产生溶解作用,染料从纤维内部通过纤维毛细管因高温而拓宽迁移到纤维表层,使染料在纤维表面堆积,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如色变,在熨烫时沾污其它织物,耐摩擦、耐水洗、耐汗渍、耐干洗和耐日晒牢度下降。
分散染料热迁移性与染料本身分子结构有关,而与染料的耐升华牢度没有绝对的关系,因为两者产生的机理不同;相反,耐升华牢度好的分散染料的热迁移并不好。Dystar公司的Resolin分散染料在近期色卡上显示出热泳移牢度,所有三十余个Resolin染料,以及适用于超细纤维的Resolin K型染料8个品种,热泳移牢度全部为1—2级,而它们的升华牢度均为4—5级。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广泛应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导致分散染料热泳移现象的主要原因,但不同结构的分散染料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溶解度也不同。如C.I.分散蓝58在脂肪聚氧乙烯醚中,于130℃、5min内能全部溶解。而C.I.分散橙20在同样的条件下30min仅有10%溶解。氨基有机硅微乳液作为柔软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柔软剂,因为要制成微乳液,需施加有机硅总量40—5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由于涤纶纤维和分散染料都是非离子性,大量存在的非离子乳化剂作为分散染料的第二溶剂,随着氨基有机硅微乳液广泛使用,分散染料的染后热迁移更为严重,成为染料、助剂和印染部门研究热点。
染料市场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最近一些世界著名染料公司纷纷推出防热泳移分散染料,这些分散染料结构特殊,这类分散染料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分子量大偶合组分内含有邻苯二甲酰亚胺,与聚酯纤维亲和力大,已固着的染料即使在高温下也较难从纤维内部泳移到表面,仍保持良好的染色牢度。
Disperaol XF系列有6个品种,是一类具有双脂的分散染料,它们与聚酯纤维固有结构相似性有很好的亲和力,不易发生热迁移。染后用热碱液洗涤,使双酯水解为羧酸钠盐,易被热碱水洗净,在涤/棉混纺织物上不会沾染于棉纤维。
现有分散染料的热迁移牢度都很差,即使Dystar公司的Resolin及适用于超细纤维的Resolin K型染料,热迁移牢度都是1—2级。这些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都在4—5级,因此热迁移牢度与耐升华牢度是二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严格影响热迁移牢度的是作为柔软剂的氨基硅油微乳液,因为其中会有硅油的40—5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它使分散染料不能凝聚成缔合体,反而将其增溶于胶束核内,由于没有极性,在涤纶纤维毛细管内自由移动,加速染料从纤维内部向表面迁移,造成牢度下降。
③ 什么布料衣服容易掉色
1. 面料掉色原因分析
衣服掉色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同面料的分子结构差异导致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染料进行染色。例如,涤纶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采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这种染料在高温高压下能够深入涤纶纤维并牢固封锁,因此不易掉色。而棉质衣物常用的活性染料含有活性基团,能与棉纤维羟基反应结合,但也可能与水分子反应形成浮色,若生产过程中未充分水洗,浮色会在洗涤后脱落,造成掉色。
2. 羊毛衣物掉色原因
羊毛衣物掉色主要与酸性染料有关。羊毛是蛋白质纤维,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而酸性染料带负电,两者相互吸引结合。然而,日常洗涤剂多呈碱性,使羊毛蛋白质带负电,与酸性染料产生排斥,导致染料脱落。
3. 牛仔裤掉色特性
牛仔裤由于其粗大的纱线和厚实的质地,染料难以深入纤维内部,导致表面聚集了大量染料。这些表面的染料不够牢固,容易在洗涤过程中脱落,赋予牛仔裤独特的做旧感。
4. 化学试剂的影响
为了提升衣物的手感和其他性能,衣物生产中会添加各种化学试剂,如抗紫外线剂、抗静电剂、柔软剂等。其中,用于柔软处理的硅油可能会溶解难溶于水的分散染料,引起掉色。这类“化妆品”副作用不仅导致掉色,还可能降低衣物耐用性。
5. 解决掉色方法
工业生产中,使用固色剂如树脂或季铵盐类物质可以强化染料与纤维间的连接,减少掉色。选择反应性或直接性更强的染料也能提高染色牢度,降低掉色风险。
家用解决方法包括在洗涤过程中加入食盐,食盐可以降低染料与纤维间的电荷斥力,增强上染效果。同时,避免使用温水洗涤,以减少染料析出。
6. 沾色问题
衣物掉色后沾染到其他衣物上,通常只发生在同类型纤维的衣物之间。例如,棉质衣物之间容易相互沾色,而棉质与涤纶等不同纤维衣物之间则不会。在纺织品色牢度检测中,利用这种同类沾色原理来评估色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