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超滤膜传质机理

超滤膜传质机理

发布时间:2021-02-06 00:15:53

超滤与透析的区别

一、原理不同

超滤:超滤是血液通过机器泵或者血压流经体外滤器,在人工肾小球跨膜压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通过对流的方式获得超滤液。

透析:透析依靠半透膜进行弥散和渗透。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就是驱动溶质移动的原动力,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平衡膜向浓度低的一侧(弥散作用),水分子移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渗透作用)。

二、使用的膜不同

超滤:超滤膜的孔径在0.05 um–1 nm之间,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三、装置不同

超滤:超滤装置一般由若干超滤组件构成。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装置是血液透析器。


(1)超滤膜传质机理扩展阅读

超滤的操作影响因素:料液流速、操作压力、温度、运行周期、进料浓度、料液的与处理、膜的清洗。

操作温度主要取决于所处理的物料的化学、物理性质。由于高温可降低料液的黏度,增加传质效率,提高透过通量,因此应在允许的最高温度下进行操作。

超滤膜透过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关系取决于膜和凝胶层的性质。超滤过程为凝胶化模型,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无关,这时的通量称为临界透过通量。

㈡ 传质有几种基本方式其机理有什么不同

传质有两种基本方式:分子扩散与对流扩散。在静止的 流体或垂直于浓度梯度方向作层流运动内的流体及容固体中的扩散,
本质上由微观分子的不规则 运动引起,称为分子扩散,机理类似于热传导;流体作宏观对流运动时由于存在浓度差引起
的质量传递称为对流扩散,机理类似于热对流。

㈢ 液膜传质机理有哪几种形式

溶质透过液膜的迁移过程,可以根据膜相中是否加入流动载体而分为促进迁移I型或促回进迁移II型传质答。
促进迁移I型传质,是利用液膜本身对溶质有一定的溶解度,选择性地传递溶质
促进迁移II型传质,是在液膜中加入一定的流动载体(通常为此溶质的萃取剂),选择性地与溶质在界面处形成络合物,然后此络合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内相扩散,至内相界面处被内相试剂解络(反萃),解离出溶质载体,溶质进入内相而载体则扩散至外相界面处再与溶质络合。这种形式,更大地提高了液膜的选择性及应用范围

㈣ 简述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及其传质驱动力,说明哪些类型可用于生物分离

搜一下:简述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及其传质驱动力,说明哪些类型可用于生物分离

水处理超滤膜亲水性如何

水处理超滤膜亲水性如何?

一般而言,超滤膜的分离体系均为水相体系。亲水版性的膜表面与水权形成氢键,使之处于有序结构,当疏水溶质要接近超滤膜表面,必须打破这种有序结构,显然不易进行,所以不易被污染。

超滤膜表面上的水无氢键作用,疏水溶质接近表面是个增熵自发过程,则产品易被疏水溶质污染。亲水性和疏水性可用表面接触角来量度,接触角小,表明其亲水性好。

亲水性超滤膜在过滤的传质过程中,胶体、油、蛋白质等污染物质在膜表面聚结成球状,这种球状的聚结物,很容易从膜表面脱离,通过简单的反洗就可以清洗干净,亲水性超滤膜操作不仅压力低而且化学清洗频率低。

超滤膜的亲水性具有可反复使用、易清洗等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业生产中的成本,从而使收益变大。

㈥ 乳化液膜的乳化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

乳化液膜按分离机理可以分为非流动载体(Ⅰ型促进迁移)、流动载体(Ⅱ型 促进迁移)和选择性渗透。 Ⅰ型促进迁移的传质实际上是分子扩散,因而膜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液膜中的溶解度。溶解度相差越大产生的选择性就越好,即混合物中的一种溶质的渗透速率要比其他溶质要高。渗透速度是扩散系数和分配系数的乘积,由于在一定的膜溶剂中不同溶质的扩散系数很接近,所以分配系数的差别就成为设计无载体液膜选择性的关键。使用无载体液膜进行分离时,当膜两侧被迁移的溶质浓度相等时,运输过程就会停止,因此不能产生浓缩效应。
为了促进分离,提分离率,可采用在内相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来促进迁移。它是通过在乳状液膜的内相封闭相中发生一个或多个选择性不可逆的反应,使特定的迁移溶质或离子与封闭相中物质反应生成一种不能逆扩散穿过膜的新的产物。从而维持迁移组分在膜相两侧具有最大的浓度差,以促进迁移。 含流动载体液膜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加入的流动载体。如果载体能够单一地同混合物的一种溶质或离子发生反应,就可以单一地提取某一种离子或化合物。流动载体除了能提高选择性的同时还能增大溶质通过量,它实际上是流动载体在膜内外两个界面间来回穿梭,以达到运输被迁移的组分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渗透溶质在液膜中的有效溶解度,增大了膜内浓度梯度,提高了输送能力。液膜能够进行化学仿生的原因,就在于含有流动载体的液膜在选择性、渗透性、定向性等方面都具有类似生物细胞膜的功能。因而液膜分离能够将浓缩和分离两步合一同时进行,这是分离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定向性就是在能量泵的作用下,渗透溶质从低浓度区香高浓度区持续迁移,也就是说可以沿着反浓度方向迁移,直到溶质完全输送为止。这种机理也叫载体中介输送。
对于含有流动载体的传递过程,由于载体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载体两类,因此有载体的液膜分离机理也可以分为两种:
A.同向迁移,它是指液膜中的载体是非离子型载体时,由于与该载体能够发生络合的是中性盐,即它与阳离子络合的同时,又与阴离子络合形成离子对,从而一起迁移,而不需要内相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到外相溶液中。这就是所谓的离子对迁移,这种迁移称为同向迁移,它与生物膜的同向迁移相类似。
B.逆向迁移,它是指液膜中含有离子型载体时溶质的迁移过程。载体在膜内的外侧与待分离的溶质离子相结合,生成的络合物在膜中扩散,当扩散到膜的另一侧时与同性离子进行交换。由于膜两侧需要呈电中性,在某一方向一种阳离子穿过膜,必须由相反方向的另一种阳离子穿过来使电荷达到平衡,所以待分离溶质与作为交换的离子的迁移方向相反。

㈦ 超滤膜分离实验中,什么是浓度极差

随着超滤膜抄使用时间的袭增加,膜的通量会逐渐减小,浓差极化现象就是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掌握其发生机理和降低这种现象发生的具体措施,对超滤膜膜分离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超滤膜浓差极化有哪些危害呢?

1.浓差极化使膜表面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压的增大,从而减小传质驱动力。

2.当膜表面溶质浓度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会在膜表面形成沉积或凝胶层,增加透过阻力。

3.膜表面沉积层或凝胶层的形成会改变膜的分离特性。

4.当有机溶质在膜表面达到一定浓度时有可能对膜发生溶胀或溶解,恶化膜的性能。

5.严重的浓差极化导致结晶析出,阻塞流道,运行恶化。

㈧ 液膜传质机理有哪几种形式主要区别在何处

溶质透过液膜的迁移过程,可以根据膜相中是否加入流动载体而分为促进迁内移I型或促进迁移II型传容质。
促进迁移I型传质,是利用液膜本身对溶质有一定的溶解度,选择性地传递溶质
促进迁移II型传质,是在液膜中加入一定的流动载体(通常为此溶质的萃取剂),选择性地与溶质在界面处形成络合物,然后此络合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内相扩散,至内相界面处被内相试剂解络(反萃),解离出溶质载体,溶质进入内相而载体则扩散至外相界面处再与溶质络合。这种形式,更大地提高了液膜的选择性及应用范围

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

反渗透膜是什么:

反渗透膜是实现反渗透的核心元件,是水处理系统中最重专要的元属件之一,反渗透膜也可以叫ro膜或者逆渗透膜,它利用的是溶液的渗透技术,只不过它与常规的渗透技术是高刚相反了,它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杂质的膜分离操作。反渗透膜它的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对称膜和均相膜。

东丽反渗透膜的原理:

反渗透就是在浓溶液侧施加大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迫使水分子逆向(与自然渗透方向相反)通过半透膜进入稀溶液的过程,由于在反渗透过程中,浓溶液侧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流向稀溶液,而绝大部分溶质(溶解性固体)却无法透过膜,被截留下来。故浓溶液被进一步浓缩或者说脱水,稀溶液被稀释纯化或者说脱盐。

㈩ 传质有几种基本方式其机理有什么不同

传质来有两种基本方式:分子扩散与源对流扩散.在静止的 流体或垂直于浓度梯度方向作层流运动的流体及固体中的扩散,
本质上由微观分子的不规则 运动引起,称为分子扩散,机理类似于热传导;流体作宏观对流运动时由于存在浓度差引起
的质量传递称为对流扩散,机理类似于热对流.

阅读全文

与超滤膜传质机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酸性废水处理多少钱 浏览:972
厦门gw铸铁型管道污水泵多少钱 浏览:734
蒸馏实验收获 浏览:506
一级纯水的ph应调整为多少 浏览:868
设计污水处理方案的格式 浏览:661
反渗透不出浓水怎么办 浏览:256
污水厂污泥池砂子清理 浏览:826
诊所用上污水处理设施吗 浏览:605
半透膜的市场 浏览:986
集装箱养鱼的污水排放 浏览:126
中文垃圾评论过滤 浏览:877
沁园净水器高压阀是哪个 浏览:11
下水管进进沉淀池管口太低回污水 浏览:369
净化器水质弱碱性怎么调 浏览:590
小饭店用的油烟净化器怎么安装 浏览:937
厨房污水泵怎么选型 浏览:37
智能超纯水机多少钱 浏览:985
饮水机的水用什么排放 浏览:995
用很小的小三角形屏怎么做饮水机 浏览:654
光固化符合树脂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