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超滤过滤0.02μm以上的颗粒用多大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效果比较好
超滤膜膜的分子量一般在1000-100000左右,如果你需要把0.02以上的颗粒全部去除
那么我建议你采用1万分量左右的超滤膜
Ⅱ 超滤膜包35000kd是什么意思
是指超滤的切割分子量 在3.5万分子量,通俗的说是超滤膜的过滤孔径
3.5万分子量的超滤大部分用于 物料的澄清,分离浓缩等应用。
Ⅲ 超滤膜的分子量为16-17万,相当于这个膜是多少μm的孔径
超滤复膜切割分子量在制16-17万DALTON,相当于孔径0.01μm,悬浮物,胶体,病毒,细菌,蛋白质都能过滤去了。
www.china-membrane.com
Ⅳ 超滤膜是相对分子量为5000dalton的分子及胶体,纳滤膜相对分子量为数百至1000dalton的分子
膜的过滤级别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精准的范围。从1000到20000的分子量都有在市面上能找到内的不同厂家的超滤膜容,物料上的纳滤膜甚至可以根据需求制造合适分子量的膜。按你的概念来说的话,1000到5000也是超滤膜。
Ⅳ 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万等于多少um
超滤膜截留的分子量 10000 30000 50000 60000 100000 200000 300000 500000 1000000..
对应超滤膜孔径(μm)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0.01..
摘自专业做膜的公司提供的关于切割版分子量与膜孔大小关系的权可靠数据。
当然,上述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对于不同的大分子及其结构,肯定有一定的误差,但基本相差不大。
期望你满意,谢谢给分!
Ⅵ 膜过滤是按大小筛选分子,为什么超滤是说分子量筛选,而微滤则是体积筛选
你这个问题算是找对人了。
1.“膜过滤是按大小筛选分子”这句话说的是不完全对版的。因为膜按照分离权物质的大小来分为微滤(0.1um以上,通常指0.2um以上)、超滤(0.1um一下)、纳滤和反渗透(离子级别,通常是10nm以下)。
2.“超滤”通常是用于分离和浓缩蛋白质\胶体。微滤通常用于细菌(0.2um膜)或者过滤微小颗粒(0.45um)。细菌和微小颗粒不是分子级别的,蛋白质的可以说是分子级别的。
换句话说吧,其实上面所说的超滤和微滤的孔径是用物理孔径来分的,这对于微滤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超滤来说,但说孔径是多少um是不合适的。因为在电镜下分析超滤的孔径是很困难的(即使是能观察到膜表面孔径也不能证明这个孔是通透的),现在在学术界通常用蛋白质\葡聚糖\聚乙二醇等来评价膜的过滤效果。这些评价物质是用分子量来标定的,比如对于牛血清蛋白(64000)的截留率为90%,那么就说这个超滤膜是6.4w。但是这个和孔径的具体关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就不细说了。
微滤就是小孔截住大颗粒物质,孔大小就用直径或者半径来表示,这个就没有必要多说了。
Ⅶ 超滤膜是什么材质做的
陶瓷或者高密度纤维
Ⅷ 超滤膜的原理是什么孔径与分子量之间有关系吗
超滤膜原理
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专压力下,当属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超滤膜孔径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
超滤膜是一种具有超级“筛分”分离功能的多孔膜。它的孔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也就是说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工业使用的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超滤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Ⅸ 做超滤实验时,超滤膜上标的10KD、30KD单位如何对应分子的大小是否单位越大,超滤得到的物质分子越小
首先与超滤膜的材质有关,比如聚醚砜的和再生纤维的,同样是10KD的,截流能力专是不相同的属,一般要求在截流分析量的2倍-5倍以上方可实现良好的分离,同时不同公司的超滤膜本身应该有自己的说明的,参照说明要求即可。
Ⅹ 如何根据分子量选择合适的超滤膜
做浓缩的话,分子量除以2或3,就是你要选择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做脱盐的话,超滤膜截留分子量越接近目标物的分子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