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小路尊者我除垢

小路尊者我除垢

发布时间:2022-09-26 11:47:08

① 僧人为什么重视扫地

实则更重视扫平心地

愚路尊者

作者:圣严法师

在佛陀时代,印度舍罗伐城的地方,有一位婆罗门种族的居士,他的太太虽然为他生了好多孩子,但是每次生下不久,就死亡了,这使他烦恼非常。

有一次,他的太太又怀孕了,并且快要临盆了,这又使他焦急起来,他想他是命中注定绝子绝孙的了,这回生下的孩子,谁能担保不跟已往所生的孩子一样呢?

当他正在忧愁痛苦的时候,他家邻居的一位太太来向他建议:“你太太临盆的时候,可以来唤我一声,我希望能够帮助你,试试你的好运气。”

不久,孩子生下了,是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孩子。那位邻居的老太太,替孩子洗干净了,也包裹好了,又在孩子的嘴里喂了最好的生酥,然后交给了一个婢女,教她抱着孩子,放在大路的十字街口,如果看到出家人经过之时,不管是佛教的出家人,或是外道的出家人,都要向他们恭敬虔诚地说:“圣者慈悲,接受这个小儿礼圣者之足。”直到日暮时分,如果小儿不死,你就把他抱回来。

那个婢女,照着所吩咐的话,一一做了。那天,街上来往的出家人特别多,有的是佛教的,也有好多是外道的,其中当然有着好多是得了道证了果的出家人。那些出家人,听说“小儿礼圣者之足”,他们便会停下脚来为小儿祝愿:“愿令你这个小孩子无病长寿,天神拥护,父母所愿,悉令圆满。”

最难得的,那天上午,佛陀也出来托钵行化,经过该处。那个婢女见到佛陀的威仪和相好,不禁五体投地,顶礼佛陀,并且指着小儿说:“世尊慈悲,接受这个小儿礼世尊之足。”佛陀听了,非常欢喜,所以也为这个小儿,作了同样的祝愿。

这样一来,一直到晚上,孩子还是好好地活着。那位居士见婢女仍旧抱着活的孩子回家,真是高兴得不得了。继续过了好几天,孩子渐渐地大起来,他家便大会亲友,大请客,大庆祝,并且为这孩子取名字。大家都说:“这个孩子既然是放在大路边上才能活的,就应该叫大路。”

大路是非常聪明的,渐渐长大了之后,也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和学问。当时印度外道最高的学问是四种吠陀经,也被大路通通学会了。因为他有学问和大智慧,好多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大路那里去做学生,后来他的学生,竟有五百个之多了。

同时,当大路生了不多几年,大路的父母,又为大路生了一个弟弟,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婢女抱着放在大路上的十字街口。但是婢女偷懒,只在小路边上坐了一天,幸而佛陀在那天的上午,也在那条小路上经过了一次,并且也为小儿作了与过去同样的祝愿。因此,在庆祝会上为之取名的时候,大家又说:“这个孩子既然是放在小路边上才能活的,就应该叫做小路。”

可是,小路的头脑,恰恰与他的哥哥相反,愚笨的程度,简直难以形容。他的父亲也请了最有名的老师教他读书,但他还是没有办法:老师教他两个字,他记住了第二个字,便忘了第一个字;再学第一个字,又忘了第二个字;学这样不成,换学那样也不成。最后,逼得他的老师无法可想,只好向他的父亲辞职,并说:“我是没有办法再教令郎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因此,愚笨的小路,渐渐出名了,他已笨得不能再笨,大家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愚路;这个愚路的外号,后来一直被人家喊了好久好久。

渐渐地,他们的父母年老了;父母对于大路是能够放心的,至于愚路的低能,却使父母担心。所以当其父亲临终之际,特别叮嘱大路,要好好地照顾弟弟。

当他们的父亲死了不久,舍罗伐城里来了很多佛教的出家人,全城的人,听说这些出家人是由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带着来的,所以都到城门口去迎接,因此也引起了大路的好奇心,他也杂在人群里去凑热闹,致使他听了二位尊者以佛法的开示,他发了一些疑问,也求得了满意的解答,这使他敬佩得无以复加。于是,大路发心出家了,出家之后,如法修持观想,不久以后便证了阿罗汉果,这是小乘出家人修道最高的果位了。

作者: 219.134.55.* 2005-10-26 11:22 回复此发言

--------------------------------------------------------------------------------

2 愚路尊者.

大路出家之后,愚路无依无靠,既没有治家理财的本领,也没有自谋生活的能力,他只好去做乞丐了。

有一天大路出外行化,在路上遇见了愚路,大路问了弟弟一些生活的近况,心里就想:我的这个愚笨的弟弟,如果也能出家,那该多好?但是不知道他有没有出家学佛的善根?阿罗汉多数是有神通的,他便入定,用神通观察,知道愚路是可以出家的。于是,便收愚路出了家,也给他授了比丘戒,成为一个真正的僧宝之一。

出家人不是吃饱了饭坐着玩的;出家的目的,是在如法的修行;但要修行,首先要懂得修行的方法,这就是出家人为什么要诵经和看经的理由了。

大路尊者,为了要使他的弟弟,现在又是他的弟子愚路,能够如法修行,便教了他一个偈子: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知欲境空,无有之苦当远离。

愚路是世界上最笨的笨人,小时候老师教他两个字,他都没有办法记得住,现在教他这样深奥的四句话,当然是更加没有办法了。但他并不灰心,他天天读诵着这四句话,时时刻刻地读诵着四句话,在寺内读诵,到寺外也读诵,一连读诵了三个月,在附近放牛牧羊的人,都因听了他的读诵而能朗朗上口,默默地记住了,愚路还是不得要领,甚至反而去向放牛牧羊的人求教。

像这样的情形,使得大路尊者,也觉得束手无策,所幸大路尊者是一位有了神通的圣者,他便入定观察愚路的根机,看他究竟应用什么方法才能化开他那愚笨的业障。大路尊者用神通观察之后,始知应该采用呵责的方法来激励愚路,他便把愚路叫到跟前,故意问他所学的功课如何了?见愚路无话可对时,便将他一把推出门外,并厉声呵责他:“你是至愚极愚,至钝极钝的人,像你这样的笨人,佛教里要你做什么?”

这使愚路太伤心了,他站在大路尊者的门外,思前想后,怨恨自己的愚笨,他想:我现在算是什么呢?我已出家了,所以不再是俗人,但我已被佛教赶出来了,所以也不是出家人了!于是越想越伤心,他伤心地哭泣起来,哭得像个迷失了路途,既哭得伤心,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好在佛陀是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大慈悲父,此时正好经过大路尊者的门口,看到愚路在悲伤地哭泣,佛陀便走近去亲切地问他:“你有什么困难,要我帮助吗?”

愚路见了世尊,先是吃了一惊,但当他发现佛陀的态度是那么慈祥亲切时,他才定下心来,诉说他的苦衷:“世尊啊!因为我太愚钝了,三个月诵不会一个偈子,所以被我的亲教师大路尊者赶出来,不要我出家了,现在我真不知应该如何是好!我又无处请求申告,所以我很伤心。”

“这是不要紧的,佛法不是你的亲教师一个人的,佛法是由我经过三大无数劫的无量千百苦行而得来奉献给一切众生的。”佛陀又接着问愚路道:“既然如此,你愿意让我来教你吗?”

佛陀的慈悲,使愚路感觉太意外了,他还不敢相信,佛陀真会亲自教他,所以他以怀疑的口吻说:“世尊啊!我是世界上至愚极愚,至钝极钝的人啊,怎可接受世尊的亲自教导呢?”

于是,佛陀向他和蔼而恳切地说了一个偈子:

愚人自说愚,此名为智者;
愚者妄称智,此谓真愚痴。

因此,愚路便随着佛陀走了。佛陀教他两句法语:“我拂尘,我除垢。”然而,笨人终究还是笨人,即使佛陀亲自教他,他还是记忆不住。

佛陀知道愚路的业障太重了,要等业障消除之后,才会好转起来,于是叫他为大众比丘擦拭鞋履上的尘垢。大众比丘们先还不肯让他擦拭,唯恐他笨手笨脚,呆头呆脑地把大众的鞋履反而弄脏了,擦破了。为了这是佛陀的意思,大众比丘们才没有坚决反对。

佛陀的指示,当然是不会错的,因擦拭鞋履的尘垢,与他所诵的“我拂尘,我除垢”,是能相应的,他天天诵着这两句法语,天天擦拭鞋履的尘垢,一边诵,一边擦,经过一段时日之后,他的业障果然消除了,他能将这两句法语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心境也开朗了,他的智慧也显现了,他对尘垢的意思,也豁然开悟了。

作者: 219.134.55.* 2005-10-26 11:22 回复此发言

--------------------------------------------------------------------------------

3 愚路尊者.

有一天夜里,他突然能向自己自问自答了,他想:“世尊教我读诵的两句法语‘我拂尘,我除垢’,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噢!我知道了,尘垢有内外两种的分别,那么世尊教我的尘垢,究竟是内心烦恼的尘垢呢?还是外在大地的尘垢呢?这是不可用言语表达的绝对真理呢,还是可用言语表达的相对真理呢?噢!我又知道了:

此尘是人的贪欲,而不是大地的尘土。�
此尘是人的嗔恚,而不是大地的尘土。�
此尘是人的邪见,而不是大地的尘土。�
有大智慧的人,应离贪欲、嗔恚与邪见。�

噢!我知道了,只有离了贪欲、嗔恚与邪见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拂尘除垢的人。”

就在这自问自答的过程中,他便断除了一切烦恼,达到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的境界,证得了阿罗汉的圣果圣位。

现在是愚路尊者了,他已是佛陀座下的圣弟子与大比丘了。但他证道之后,仍然坐着不动,直到第二天大路尊者经过他的面前,还以为他是坐在那儿瞎用工夫哩,所以走过去,拉起他的手臂,并且对他说:“你赶紧起来学习读诵吧!学会了读诵再去打坐思惟吧!”

大路尊者的好意关切,愚路尊者是能了解的,所以他任由大路尊者拉他的手臂。此刻的愚路尊者已经有神通了,大路尊者拉着他的手臂走了好长一段路,他只是把手臂无限地延伸出去,身体却依旧坐在原位不动,当大路尊者觉得不对回头看他时,才露出欣慰的微笑,知道他已证得圣果圣位了。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蹪,愚路尊者是众所周知的大笨人,像这样的大笨人,竟然也能在佛教中出家,也能证得阿罗汉果,这在一般的凡夫看来,实在很难相信。尤其是其他的外道,不唯不信真有此事,甚至利用这一机会来破坏佛教和毁谤佛陀,他们说:“大家看呀!佛教有什么了不起崇高伟大的呢?佛教的圣果圣位,连一个笨得不能再笨的笨伯也能证得到,那有什么稀奇?”

殊不知,佛教的崇高伟大也正在于此。佛法是平等的,只要有人肯学习,有信心,依教奉行,工夫到了,不论何人,都能证到圣果圣位的。佛陀为了用事实来证明表现给大家看,便教阿难陀尊者,差愚路尊者去教诫比丘尼。

这一个由愚路尊者教诫比丘尼的消息,在先一天传出之后,比丘尼之中有十二个年轻而顽皮的人,便猜测着说:“这是瞧不起我们女性出家人的举动嘛!长老比丘之中,有那么多智慧,能说能辩的大德比丘,为什么不来教诫我们,偏要派愚路来,愚路在三个月中诵不会一偈,他能教诫我们什么名堂?”

有的则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叫他能上台而不能下台。”

她们如此这般地计议了一番,便去分头工作。一半人员布置讲堂讲台与讲座,布置得特别庄严华丽,法座摆设得特别高大,好让听众们,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说法的人;另一半人员则分头上城里去大肆宣传,不论大街小巷,都去一家一户地宣传着说:“明天我们寺里有一位大法师来说法,来教诫我们,那位法师是最最有智慧,最最有辩才,最最会说法的上座比丘,凡是听他说法之后的人,人人都能见道得道,不再轮回生死,而得涅盘清净。所以劝请大家不要错过了这个大好的机会。”

因此,到了第二天,愚路尊者尚未到达,全城的善男信女,已在比丘尼寺内,挤得水泄不通了。大家都在等待着大法师的光临,而那十二个年轻顽皮的比丘尼,却偷偷地躲在一旁,吃吃地发笑,她们以为这一下子可叫愚路尊者难堪定了。

终于,愚路尊者,带着一个伴从的比丘光临了,大家见了,都很怀疑,这两个比丘之中,究竟那一个才是大法师?如果说是愚路尊者嘛,那简直是不能想像的事,如果说另外一个比丘嘛,显然那个比丘的年纪太轻,不可能是上座大法师。

大家正在怀疑猜测之际,愚路尊者已经走进了讲堂,踏上了讲台,他以神通观察知道那个高大的法座,不是为了恭敬,而是为了取笑,所以伸手一按,那高大的法座竟像棉花堆似地,缩了下去。但是当他安详地坐上法座之时,年老证果的比丘们,固然相信愚路尊者会有大法供养的,一般的凡夫们,却觉得大大地失望了,甚至觉得他们是被愚弄了,因此,大家议论纷纷地吵闹着。

愚路尊者,胸有成竹,他知道,在这种情形下,用嘴说法是不中用的。于是,坐下之后,随即入定,表现神通,从座上忽隐身不见,飞在空中,由东边出向西边入,由西边出向东边入,由南边出向北边入,由北边出向南边入;空中坐,空中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履水如平地,入地如虚空。一共作了十八种神通变化以后,还复坐于原座。�

凡夫见到了神通变化,无有不起恭敬心的,无有不作稀有想的,无有不去五体投地而如大树倒的。这样一来,大家恭恭敬敬地静止下来了。当静得鸦雀无声的时候,愚路尊者开始为比丘尼们说法了:

“诸位姊妹,你们都知道我在三个月中,诵不会一个偈子;但是我要告诉你们,即使用七日七夜的时间,也无法说尽其中的任何一个字。所以我想,今天只能约略讲说其中的一句。”

“你们听着:佛说不令一切有情众生,造作种种的恶业;所谓恶业,又不外乎身、口、意的三大类别:我们的身体,可以造作杀生、偷盗、邪淫的三种恶业;我们的口舌,可以造作妄语、离间语、淔人语、绮杂无意味语的四种恶业;我们的心意,可以造作贪欲、嗔恚、邪见的三种恶业,合起来说,就是身口意的十恶业。佛说这些恶业,都是由心为主宰,如果大家不去随着恶心而作恶业,大家便能离苦得乐……”

当愚路尊者说到此处,还想继续向下说去,但是听众之中,已有一万二千人,都因此而见道、得道了,从小乘的贤位乃至无上的菩提之心,都有人得到了。

这是一次最最成功的度化;这次的成功,使得愚路尊者的名号,永远留在佛弟子们的心中,也永远留在佛经之中。也给愚笨的人们带来了学佛的勇气,也为平等的佛法创造了无上的光荣。

愚路尊者是什么人呢?他就是《弥陀经》中的周利盘陀伽,《根本律》中译为朱荼半托迦,意思是小路。

(此篇取材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改编而成)

附记:

在《增一阿含经》卷11<善知识品>之12,记朱利盘特的出家学法,愚笨而证无尽的事:佛初教他念扫帚两字,记住扫忘了帚,记住帚又忘了扫;但他却由去尘除垢的意思,思惟而证了阿罗汉果。.

② 周利盘特尊者的周利槃特尊者:

五百罗汉第柒拾柒尊周利槃特尊者,侍统十八罗汉之第十六尊。
尊者系佛世时舍卫城一婆罗门之子,后与兄摩诃盘特同为佛陀弟子。因前世为僧时精通佛典而秘不传化,所以转世后鲁钝无比,凡学之教法,随诵即忘,故时人戏称为愚路。后得佛陀加以点化,教示以筒短之拂尘除垢一语。尊者于日清扫寺院,深悟除垢二字真谛,业障渐除。某日忽然开悟,证得阿罗汉果。证悟之后,具大神通,能示现各种形像,尝现大神力为六群比丘尼说法。据传,尊者与其一千六百阿罗汉眷属共住于持轴山,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唐代善绘罗汉之贯休,曾为尊者作画,其形像为身坐于枯树中,举出左手,手指或屈或伸。又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庆友)所说《法住记》,将师列于十八罗汉之第十六位,西藏所传者,则列师于第十一位。
周利盘特,又作周利盘特、周利盘陀伽、注荼半托迦、掉利盘物、周罗般陀,略称般陀、半托伽。意译为小路、路边生。此尊与第322尊周陀婆尊者、第498 尊注荼迦尊者同尊,可互参。

③ 归元寺500罗汉解签:第三百八十四净除垢尊者

人不读书心不明,两眼如盲路难行;:人不读书心不明眼不亮,看不清人生的道路。如盲人行路。
智慧乃是无价宝,万贯家财用时尽。:智慧才是无价之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使有再多的潜伏也有用尽的时候。只有智慧如影随形紧紧跟随。

佛教是至善圆满的教育 佛法是智慧之学。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

http://hi..com/%C4%BE%D2%EF/blog/item/5c9a1dcf6fe6eb3af8dc61b4.html
命运的走势有其自身的规律,只要掌握规律,命运就会转变。
让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积极的面对人生 拥有幸福圆满的生活。

http://hi..com/%C4%BE%D2%EF/blog/item/0484fadd9ede98325882dd2c.html
网络上的佛教资源 供你学习 有法师的讲经网站 学习智慧的生活。

④ 佛教中的第498位罗汉的名称

注荼迦尊者:十六罗汉之最后一名。

⑤ 有什么佛经能让我心静下来

《增一阿含经•卷十一》记载了一位周梨盘陀迦尊者。佛陀教给这位尊者的法门,只有一句“除垢”。如果说到简单,易记,那么,能够让人心静的经文中,莫过于“除垢”了。尊者就是通过这一经文证得罗汉金身。
如果楼主更加向往大乘,誓愿证得菩提,那么,个人建议楼主学习《圆觉经》。理由是《圆觉经》通俗易懂,有许多的偈子,特别适合念诵。
“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像这些经文都是易懂,易记,特别容易生清净心的。
当楼主能够通过《圆觉经》入门,那么,最后不用问就会明白,不论是静,还是动,皆被认为是心所造境,是不可取的。不可执着的。

⑥ 回向众生

佛坛的供置与供养(节选) 祈竹仁波切开示 如果我们在家修行,便应在家中有一个修持的地方,在这里安置佛坛,日常的功课也在这里修诵。在西藏,一般家庭都会把最好的一间房建为一个小佛堂。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可以在家中一个较清静的角落布设佛坛及修持。这个角落或房间不拘大小,但最好是比较能坐得舒适自在、较少外界干扰的一个地方。 如果我们家中尚未有佛坛,在第一次安设时,我们固然要好好地先打扫一番地方。但即使我们已布设了佛坛,在每次上座修持前,就算佛坛及修持地方十分干净整洁,我们仍要打扫一下。这种打扫并非单只为了去除外在的尘垢,而是一种具有两重极大意义的前行准备功夫。 打扫的外在意义是为对圣众表示恭敬。我们在世俗生活礼节上,遇上有朋友或贵宾来访时,我们必定会事先把居室打扫一番,以迎接来宾及表示尊敬对方。在每次修持时,我们都会召请佛陀等圣众前来,如果不认真地打扫地方,岂不是说我们认为自己的亲友比三宝更尊贵?有些人会说:“佛陀早已超越了俗念,不会介意有尘或无尘!”以这种观念来支持自己不好好作前行打扫,是十分幼稚的想法。佛陀当然早已超越了俗念,但我们自己还没!修行的人是我们,不是佛陀。此外,我们的修行路上,亦依靠许多我们见不到的世间天神和护法来护持。这些护法及天神,很介意地方清不清洁。如果地方不整洁,他们便不会来护持。 打扫的内在意义是,我们在清除外在的尘垢时,把这种功夫转化成同时在消除内在贪、嗔、痴等烦恼心垢的修持。…… 在上述的历史故事中,小路尊者单凭扫地修行而得证罗汉的境界,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十八罗汉之一。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也曾亲手打扫僧团驻锡之处。历代的DL喇嘛宗座,也曾很努力做打扫之修持。所以,我们万勿轻视这种前行功夫。有些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修行前的准备,其实这打扫过程本身就是修持。我们凡夫一辈,在坐下来修的时候,也没可能修得有多好。因此,前行修持及结行等,便更应被重视了。如果以“大修行人不必执外相”的原因而不重视这修持,岂不是说自己的境界比佛陀及宗座法王更高吗? 在打扫时,我们想着扫帚就是一把能切断无明的证空智之剑,把外在的尘垢想为是一切不善及障碍等,在打扫时同时心中念诵“拂尘除垢”或以上之三偈,想着自己正在以智能剑切断不善与障碍,我们亦同时想着外在尘垢代表了自己当时遭遇的病患、魔障或任何障碍。如果我们受到非人、邪灵或邪术的加害,在打扫时,可想着这些逆缘化为毒蛇、蝎子及毒蛤蟆等,被我们扫除去。一般人在患病时,都认为这是有细菌等外在因素导致的。其实细菌或病毒只是外缘,根本的病因是我们的业力。在打扫时,我们亦可观病因为黑泥等,现在被我们扫走了。这样地观的话,打扫修持则会有去除病患的利益,而且十分有效。此外,修道次第的人,在修到哪一章题时,便把阻碍我们生出该觉受的障碍想为尘垢,一并消除,譬如说你正在修敬师章题,其障碍便是不敬师的心,所以我们可以把原偈改为: 此尘不敬非土尘 密说不敬为土尘 智者能除不敬心 非是无惭放逸人 到修菩提心的阶段,障碍便是只懂利己的自私心,所以我们改偈文为: 此尘利己非土尘 密说利己为土尘 智者能除利己心 非是无惭放逸人 总之,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这种打扫心法。如果不配合心法,打扫当然只是种世俗琐务;但若配合上心法,这打扫便是一种极佳的修行,能令烦恼息灭、证悟易生,甚至能有效地解决魔障或令病患痊愈。 把修行之处打理整洁,有五种殊胜益处:1.令自心清净。2.令他心清净。3.众天神欢喜。4.造集美丽因。5.死后升天界。 第一及第二种利益,是指整洁庄严的地方,会令自己及其它看到的人都心生悦乐。第三点中所说之天神,是指帝释天及四大天王等。这些天神是仍处六道中的生命,但他们之中也有信仰佛法的,而且会护持修法的人。由于他们极有洁癖,如果地方不干净,他们是不太愿意来护持的。此外,这一点也包含了令圣众生欢喜心的意思。第四点是指整齐清洁能积于未来生有美丽形相之意。第五点是说,常常保持地方整齐清洁,能感召生于天界等的果报。作为净土行者,我们并不希罕生于天界,但如果好好地发愿回向,这一点就转化为生于清净佛土之因了。 在每天,不论佛坛及修持地方是否骯脏,我们必须起码象征式地打扫。这种修持所用的“法器”,在传统上是一把扫帚,但我们当然可以用现代之吸尘机等替代。打扫佛坛时,应用净布清洁。拂拭佛像则用孔雀毛束起轻轻拂拭,不要用手去直接触摸佛身。这打扫方法也可用在日常清洁工作上。如果能依此方法去做,则一切凡俗的清洁工作,都转化为内心上之修持了。 佛坛是我们积聚功德的一种工具及媒介,所以我们不可轻视它的布设。佛坛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设依规矩及庄严整齐,所以没必要夸张地把家中布设成一座寺庙似的。我们在看电视新闻时,常会见到各国开议会时的片段。在这些会议中,谁坐哪位置都有所讲究,不容有错。在佛坛上,也是同一道理,佛像的放置各有其位,不能让佛与菩萨等如同去流行歌星演唱会般自己找地方坐。如果胡乱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个佛桌上,反而会生出罪业。 我们安设佛坛,要有圣众之身、语、意代表物。这些物品,虽然并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们借着观看、敬慕及供养而生出功德。一个有证悟的行者可以不需要这些象征物,但是初学者就需要佛像提醒我们与觉悟者的连系。 佛身以佛像代表,我们应至少供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其图片,这是因为他是现今佛法的本源。此外,我们应供一祖师像或图片在本师之前方,以敬历代师承。如果我们欲加供弥陀、药师等佛像,应放在本师像的两侧同高度位置。汉人特别喜欢供观音、地藏、文殊及大势至大士像。这些大士其实早已成佛,但在本师示现之年代,为了正法之弘扬,他们以佛之八大菩萨弟子的形相示现,故此我们把他们视作菩萨而尊敬,其像应供于佛的外侧或较低少许之位置。如果欲供护法,应处更低位置。 佛坛上不应供奉世间天神。天道之众生尚未脱生死,也未断烦恼,所以不堪当我们之依止对象。他们与我们一样,你供养他们会得到一点好处,得罪他们时他们就会生嗔心而加害我们。供养他们顶多只能得些眼前的小利,并无恒久之利益,所以我们不应依止天道众生。若必定要供养世间神祇也要分开放,不应与佛像放在一起,也不应对他们生起依止之心。如亦供祖先灵位,不应放在佛坛上。 在挑选佛像时,我们应挑按照传统尺度比例而造或画的形相,而且要选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欢喜心的,这样会对以后自己日常观看时很有益处。在请购佛像时,我们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们不应说“这个佛很丑!”之类的话,而应说“这尊像的工艺水准不高!”,以免在不经意间便积下口作之不善业。同时,在请购佛像时,若价钱不合,顶多去别处看便好了,不应说出像“这释迦佛哪值这么多钱呀?”一类的话。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实它们反映了我们是否真的视佛像为佛之代表。 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市面上有许多制造不如法之造像,挑选时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在请购好佛像后,应当找寺院僧人代为装脏及开光。有些人以为为佛像装脏是西藏的传统,其实不然。在佛经上,清楚教示了装脏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注:见《佛说造像量度经》)。另外又有些人以为开光是指由高僧大德们“加持”佛像,这是很荒谬的说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请诸佛加持。只有佛陀来加持我们,哪有反过来由我们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谓“开光”,其实是胜住仪式,亦即依传统请圣众降临住在像中之意。在开光以后,我们必须把佛像视为真正的佛陀,不应以世俗衡量价值之目光来对待佛像,譬如说买了个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抛弃送走等等。我们也不应用手指直接触摸像身。在非必要时,我们不宜移动佛像。在必要时,我们则应隔着净布捧起佛像,而不应以手直接触碰。在清洁佛像时,用一束孔雀毛轻轻拂拭就行了。 有些人喜欢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这也是极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尘。但是,有些人却又担心佛像会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们上香的供养等,又再画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个“呼吸孔”,这却是一种很无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圆满力量之佛陀,又怎么会窒息或因一层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养呢?这样做只是反映了我们对佛陀之圆满能力存疑。事实上,不论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们凡夫所作之供养。我们作供,为的是自己积集成佛之因而已,并非为了满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 佛像之右面,亦即我们面对佛坛时之左方,应放一部《大品般若经》、《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其它任何一部佛经之梵文、汉文或藏文印本,以代表佛的语。《大品般若经》为诸佛之究竟教义,《菩提道次第广论》为一切佛所教之精华。佛经与论着并非佛法,但它们代表佛法,故且我们以佛经表义佛之语。三宝中以法为最上依止,因为我们是透过奉持佛法才能成佛的。严格上来说,我们可以把经书放佛像及佛塔上,但不能把佛像放经书上,因为法宝为最上依止,尤甚于佛宝。以上并不是说大家要把经书放佛坛的佛像顶上,只是解释即使这样做也并无不如法之处而已。把经书放下面垫高佛像是不如法的,二者虽同为圣物,但经书所代表的法在定义上比佛宝更为神圣。藏密修海0x9L8r4b;D%P C#[;r9X0X9n 佛意以一座小佛塔代表,放佛坛之右,亦即本师像的左手那一边。 佛坛是我们藉以积集功德的“工具”,我们必须谨慎重视。我们应每天对佛像恭敬瞻视一眼,并恭敬顶礼三次或更多次。我们勿说“这些佛像我早就看熟了,何必天天再看?”这种话。佛陀有一位心子叫“舍利佛”,这位尊者在过去生中,曾是一位邮差。有一次,他在旅宿一破庙时,无意中见到过去佛的壁画,便心生欢喜地发愿:“如果我在未来能得见这么伟大的人物多好呀!”因此发愿,舍利佛便积下了成为释迦本师身边弟子的因缘。在日常见到佛坛时,我们也应恭敬合掌躬身。 这些代表佛陀的物品,即使不信的人看到也会得益。只要不信佛的家人不抗拒,我们在家中设佛像等,对他们也有益。若我们在家里供奉佛像的话,最好能向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或朋友作少许介绍,譬如怎么在佛像前献上供品或祷告等。即使在许多传统的佛教国家中,佛法似乎有衰退甚至消失的现象,在介绍佛像时,若同时略讲佛教史和佛法大意,对听者会有大益处,也避免日后家人因误解而生出反感。如果家人十分抗拒,我们则应善巧地处理。 对诸佛、三宝作供养,能令我们得到广大功德、积集成佛之资粮。供品可以是任何美好的物品,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供上水、花、燃香、明灯及食品。它们各有其吉祥的表义。 供水是最容易不过的供养了。由于它随处可得,并不费甚么钱,所以我们肯定不必透过种种不良手段才得到它,这确保了供品来源之清净性;又因为它并不值钱,我们在供奉时恐怕不易生出吝啬、不舍的心,这确保了供养心的清净性。最好的优质水,具备八种特性,各有其吉祥表义:水的凉性表义持戒清净;甘味表义享百味食;质轻表身心壮健;性软表意念柔顺;清澈代表心明;无臭表义无障;益喉之特性表语妙;养胃的特性表义无病。在供水时,我们按喜好供一杯或几杯清水或依西藏传统供上七杯均可。在上供时,不应把空杯放佛坛上才倒水入杯中,而应先在杯内放一点水,在供桌上放好位置,再以壶添满,这样可避免空杯作供的不吉祥缘起。用壶把水添满时,不可胡乱地倒水,而应用双手像为皇帝供茶般恭敬添上。添满水的杯,水位不应离杯缘多于一颗米粒的粗度,但亦不可过满而溢出。9a9t%u$U-}9o 此外,如果供奉一杯以上,这些水杯应整齐地排成一条直线,杯与杯之间距离一颗米之粗度,即不过疏,亦不紧贴。在西藏的传统是,我们在早上供上新水,在下午近黄昏时把水供撤下,翌晨再上新供。在现今的城市生活中,大家或许会很晚才回家,故此只好在晚上撤供了。倒出水的空杯不应放在供桌上。这些供杯,我们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供完佛的水可以自己饮用。 供花可以积集于未来生相貌庄严美丽的缘起。花可以采用鲜花、假花或整盘的盆栽,只要别供本身有毒性的花即可。 燃香必须用无化学原料在内的配方,如纯檀香或沉香的粉或木条均可,许多藏香亦适合这用途。供香为的是供香气而不是供黑烟,所以我们不必把香炉放在太近佛像的地方,而应把燃点了的香在供桌前略为熏扬一下,再把香炉置较远的地上,这样便不会把佛身熏黑。佛陀的鼻根非同凡夫,绝不会因香炉放远了而受不到供养,所以大家不必有此幼稚的顾虑。汉地的香炉常常印上经咒,这是很不合乎传统的商业做法,大家千万不要买。要买香炉的话,应选没有印上佛像、经咒的简单类型。此外,汉地卖的电香支是几根闪烁、像香的东西,并无供香气的意义,而且闪烁不定的光明也是一种不佳缘起,大家避免为宜。 灯供的目的是为了供上光明,它的缘起是于未来生具有智能及眼目明亮等。如果供的是油灯,应用较优质的灯油及调较灯芯长度,以保灯光明亮、无烟、光明显金黄色而非蓝色及不闪烁。供灯之主旨是供光明,有些人喜欢供用电的灯,这亦没有不合乎传统的地方。 供食应用素品,例如水果或任何以三甜三白物(注:即白糖、黄糖、蜂蜜、牛奶、酸奶及牛油)制成的食品等。供品必须是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到的较佳品,而非自己也不愿吃的过期食品。食品不一定要天天换,但在水果等不再新鲜时便应更换了。 供佛是为了我们自己积集功德而做的,并非诸佛希罕我们的供品,所以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摆置供品。以上所说的种种供品,我们不必全部供齐,但却要注意必须放置得十分整齐庄严,不可像是把东西施舍给乞丐或畜牲那样地丢在桌上乱放。供品必须排为一列,各有一颗米之距。在排供时,必须恭谨如为皇帝奉茶一般。事实上,这个譬喻一点也不夸张。皇帝与佛之间,绝对是佛更伟大。对皇帝奉茶尚要恭谨十足,何况供佛呢!排供的规矩,亦有其内义。好好地去做的话,能具足吉祥因缘;反之则积不好的缘起。供品排直表义心直;供品间距离太疏会积与上师、佛陀及正法分离之不吉缘起;供品间距离太密则有心滞之缘起;供品放杯中太满,有持戒不严之缘起;供品不满杯则有缺乏资财之缘起;排供时不严谨而把供品放下时有声,则有心不平静之不佳缘起。摆放庄严是为了自己积聚功德而做的,而不是做给别人看,这是自己的修持。 在放好供品后,我们可以增诵“供养云陀罗尼”,因为这个咒能令供养之功德增长。咒是: om namo bhagavate bendzay sarwaparmadan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a om bendzay bendzay maha bendzay maha tayda bendzay maha bidya bendzay maha bodhicitta bendzay maha bodhi mendo pasam kramana bendzay sarwa karma awarana bisho dana bendzay soha 然后我们恭敬顶礼三次,再诵皈依文三遍,便完成了上供,这时便可忙别的事了。 有些人担心万一忘了供养会遭佛陀责罚,这是不必要的顾虑。诸佛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凡俗受用品,亦不会因行者漏了供养而发脾气。 刚才说过,供品不拘种类及数量之多少,但我们却要注意供品之来源清净及供养心之清净。甚么是“来源之清净”呢?这是指供品并非由如杀生、偷盗等十恶业而得来的。别人虽不知我们坛上供品的来源是否清净,但我们自己心中有数。如果不作恶业便得不到供品以供佛陀的话,宁可只供清水或索性不作供,这样反而会更令佛众欢喜。这其中只有一种例外情况,譬如说你作了某恶业,现在十分痛悔,便在佛前忏罪,把造作此恶业之得来品供上,发誓不再犯同等恶业,在这种情况下供养来源自恶业的东西倒是如法的。 有些人兴供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有财,或为了让人说:“你真是个大居士!”等等。以这种心作供,即使供养许多钱,利益也极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别人赞美而致贪念更盛,这比不作供更为糟糕。此外,供养本来只取决于内心,而不拘供品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为了吝啬而只供少许,也是不好的。“供养心之清净”正是指作供时心中没有这类吝啬、后悔、不舍得或为求世间名利等心态。正确的供养心,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们为了成佛作供,以积聚成佛之因。在作供时,我们必须用这种动机来供养。小乘发心的行者,为了积集出离之因而作供,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时,我们应心生欢喜,为了众生、为了成佛而作此善因。 在佛陀年代,舍卫国有一个女乞丐。有一天,城里的大王、大臣及贵族等兴大供养,她便也想对佛陀作供,但苦于无钱,所以便只好以行乞所得之一钱买油,供了一盏最小的灯。她在作供时发愿:“但愿我于未来能具大智能,以灭除一切众生之愚昧!”这盏小小的油灯,便与许多由国王及富人等所供的大油灯放在一起了。在供灯翌晨,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巡更经过,发现全部大灯都早已油尽灯枯了,这小灯却光明依然,犹如新供的一样。目犍连便想:“天都亮了,灯还亮着干甚么呢?”,于是便以手搧灯,灯却不灭,他改以衣袍搧灯,灯火还是不灭。在目犍连不明所以之际,佛陀刚好走过,佛向目犍连说:“这灯是一个具『大心』的人所供的,尽管你用四大海洋的水来灌,或以巨风来吹,也不可能把它灭掉!”由此可知,如果供品来源清净,供养心亦清净,以欲利益一切众生之菩提心上供,即使供的只是很小的东西,也能积无量功德。为甚么呢?这是因为众生之数目无量,以致功德亦得以乘大无量倍之缘故。反之,如供品来源有问题,或供养心是为了出名或一己私利,则不论供品有多大、多好,所得功德十分有限。' 大家不需怀疑佛到底会不会应请而到临受供。诸佛之悲心无等,力量也无等。……

⑦ 佛有一个弟子收拾卫生成佛的是哪儿位

五百罗汉第柒拾柒尊周利槃特尊者 ,侍统十八罗汉之第十六尊。尊者系佛世时舍卫城一婆罗门之子,后与兄摩诃盘特同为佛陀弟子。因前世为僧时精通佛典而秘不传化,所以转世后鲁钝无比,凡学之教法,随诵即忘,故时人戏称为愚路。后得佛陀加以点化,教示以筒短之"拂尘除垢"一语。
尊者系佛世时舍卫城一婆罗门之子,后与兄摩诃盘特同为佛陀弟子。因前世为僧时精通佛典而秘不传化,所以转世后鲁钝无比,凡学之教法,随诵即忘,故时人戏称为愚路。后得佛陀加以点化,教示以筒短之"拂尘除垢"一语。尊者于日清扫寺院,深悟"除垢"二字真谛,业障渐除。某日忽然开悟,证得阿罗汉果。证悟之后,具大神通,能示现各种形像,尝现大神力为六群比丘尼说法。据传,尊者与其一千六百阿罗汉眷属共住于持轴山,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唐代善绘罗汉之贯休,曾为尊者作画,其形像为身坐于枯树中,举出左手,手指或屈或伸。又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庆友)所说《法住记》,将师列于十八罗汉之第十六位,西藏所传者,则列师于第十一位。
周利盘特,又作周利盘特、周利盘陀伽、注荼半托迦、掉利盘物、周罗般陀,略称般陀、半托伽。意译为小路、路边生。此尊与第322尊周陀婆尊者、第498 尊注荼迦尊者同尊,可互参。
周利槃特加的前世是个颇有修为的僧人,精通佛典,修持也很用功,按说会得到很好的果报。然而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生性吝啬,虽然掌握了很多知识,但只是存在心里,不肯传授给别人。后来,在他生命垂危之际,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穷其一生努力探求佛法知识,然而却没能派上用场,既然生前不 能利益众生,死后又有什么用呢?然而他悔悟得太晚了,还没来得及想明白,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由于死的时候,悔恨的心情遮蔽了周利槃特加的智慧,转生到今世,他变得鲁钝无比,周围的人都将他当作傻子看待。成年之后,父母将他送入僧门,虽然他也像别人一样诵经念佛,可是却好比鹦鹉学舌,并不知道念得是什么。在寺里待了二十四年,依然一无所知。有一天,师兄弟们见他呆呆傻傻的样子就取笑说:“你整天诵经,能不能为我们诵一首偈啊。”他嗫嚅了半天,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而且越急越紧张,嘴巴都哆嗦起来,师兄弟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大伙的笑声刺激了周利槃特加,他心中似有所悟,突然感到羞愧难当,扭头跑了出去,他蹲在寺庙的门口,继续用力思考,然而还是一无所获,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正哭得起劲,佛祖突然来到他的面前,佛祖问明原委后,知道他的心智已经有所萌发,前世的罪罚将满。便递给他一把扫帚,让他每天在清扫寺院时诵念“除垢”二字揭,如果忘掉揭语,看到扫帚就可能助他重新记起。
周利槃特把佛祖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扫地,口里不停地念偈。有一天他正在扫地,发现扫帚已经不太好用,他低下头去察看磨秃的扫帚,一瞬间,忽然领悟了二字的真谛:“除”就是“清净”的意思,“垢”就是束缚身心的邪念。他这才明白,佛祖给他这把扫帚是训诫他扫除心中的邪念。
从此,周利槃特加心中一片明亮,过去的智慧像溪流一样涌入他的内心。他勤奋修持,热心传法,得到了同门僧众的嘉许。

⑧ 佛陀是如何让他最笨的弟子开悟的

反复的只念一句“扫尘除垢”,持之以恒,最终开悟了。这是真实的故事:佛陀在世时,有位弟子名叫盘特尊者,带着他的弟弟投入佛陀座下,在僧团中修行。盘特尊者很有智慧、很聪明,但是他的弟弟周利盘特却是反应迟钝,总是心不在焉而无法集中精神,所以盘特尊者对弟弟感到很无奈,也教得很灰心。
有一天,尊者就对弟弟说:"周利盘特,你这么不专心、不用心,还是回去吧!"但是周利盘特很喜欢在僧团修行,一听到哥哥要他离开僧团,他着急得哭了。
佛陀见状,很慈悲地问伤心的周利盘特:"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周利盘特禀告佛陀:"哥哥说我很难教,要我离开僧团。"
佛陀就问他:"那么你的想法呢?要留下来,还是回去?"周利盘特说:"我很想跟随佛陀修行。"
佛陀就说:"只要你有决心,就能够留下来。来!你就在我的身边先做些打扫工作。"周利盘特很感恩佛陀慈悲收留,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地修学。
佛陀就拿了一支扫帚,说:"这是扫帚,你把这个名称背起来,每天扫地就先背这个名称。"周利盘特很用心地背,但总是记得前一个字,忘记下一个字;记得下一个字,反而忘了前一个字。
佛陀还是很慈悲、很有耐心地对他说:"没关系,你再用心花时间,专心记这两个字。"几天之后,他背起来了,觉得很欢喜,佛陀就说:"你再背“扫尘除垢”。"他又开始背了。
又花了好几天,已经将"扫尘除垢"背得很熟了。佛陀说:"扫尘除垢,你知道意思吗?"他摇摇头,佛陀就说:"这次就由你自己去想了,“扫尘除垢”是什么意思?要好好地想。"
周利盘特整天都在想:"扫尘除垢"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日,他忽然开通了:"扫"是要清净,"垢"就是污秽,周围的环境一有污秽,就需要用扫帚扫干净。

⑨ 请问谁知道净除垢尊者的签解

有书方为真富贵, (有知识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无知乃是大贫穷, (无知的人是最穷的人)
庸人侥幸得好运, (即使你看他现在似乎行好运)
花开不过百日红。(可是花开终有凋谢的一日,好运也有完结的一天.)
蕴意:不要盲目羡慕别人,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把握.好好学习知识,终有成功的一日.

⑩ 十八罗汉是指哪些人

准确说是十六罗汉,因为所谓的降龙和伏虎是乾隆皇帝自己创造出来的

十六罗汉指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之十六尊大阿罗汉。一般系十六尊同受供养。即:
(一)宾头卢跋罗堕阇
(二)迦诺迦伐蹉
(三)迦诺迦跋厘堕阇,
(四)苏频陀,
(五)诺矩罗,
(六)跋陀罗,
(七)迦理迦
(八)伐阇罗
(九)戍博迦
(十)半托迦
(十一)罗怙罗
(十二)那伽犀那
(十三)因揭陀
(十四)伐那婆斯
(十五)阿氏多
(十六)注荼半托迦

此系据法住记所载。自此经典汉译以来,十六罗汉为禅宗寺院主要之造像,十六罗汉之画像,有法愿、法镜、僧鲧诸师所绘者,尤以五代贯休之十六罗汉图与北宋之十六罗汉图(今藏于日本清凉寺)均为脍炙人口之作,贯休之作品尚可由敦煌千佛洞壁画窥其遗影。此外,盛传于世间之十八罗汉图,即于十六罗汉加绘达磨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加绘降龙、伏虎二尊者

十六罗汉,简要说明(缺第十三尊)

1、又作宾头卢颇罗堕誓、宾度罗拔啰堕舍、宾头卢突罗阇。为佛弟子,十六罗汉之一。永住于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又称住世阿罗汉。宾头卢为名,译作不动;跋罗堕阇为姓,译作利根、捷疾、重瞳,为婆罗门十八姓之一。据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十诵律卷三十七所载,师原为优填王辅相之子,年少出家学道,证得阿罗汉果,有神通。曾以显神通于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责,不许住于阎浮提,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后虽听还,而不许其入于涅槃,使永住于南天之摩梨山度化众生。另于三摩竭经亦载有师为佛摈出之事,唯所记事缘不同。又据请宾头卢经所载,师受佛之教敕,为末法之人作福田,故天竺优婆塞国王、长者等,于设会时常请之,以食物等供养。 后世印度小乘寺院中,置宾头卢像为上座。我国以东晋道安为信仰者之嚆矢。唐代以后,食堂有安置宾头卢像之风,称为圣僧。唐代禅月大师贯休画其像为箕坐岩上,左手持杖,伸右手倚岩,于膝上置经典,睥睨前方。在日本,于寺院之前廊安置宾头卢像

2、十六大阿罗汉之第二。又作嘎纳嘎巴萨、那迦跋。与其眷属五百阿罗汉共住于北方迦湿弥罗国,系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之圣者。唐代禅月大师贯休画其像,作左肩负杖,双手结印之相。苏东坡赞曰:‘耆年何老?粲然复少。我知其心,佛不妄笑。嗔喜虽幻,笑则非嗔。施此无忧,与无量人。’明代真可赞曰:‘形如枯木,忽开面门。须臾之间,眼挂鼻掀。榔栗一条,拳拳握牢。有心无心,笔墨难描。’[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罗汉图赞集]

3、十六大阿罗汉之第三。又作迦诺迦跋黎堕阇、嘎纳嘎喇錣杂、罗堕。与其眷属六百阿罗汉共住于东胜身洲,系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之圣者。唐代禅月大师贯休画其像,作瘦骨嶙峋,瞠目,眉横如剑,右手执拂,左手按膝之相。苏东坡赞曰:‘扬眉注目,拊膝横拂。问此大士,为言为嘿?嘿如雷霆,言如墙壁。非言非默,百祖是式。’明代真可赞曰:‘骨齐枯柴,物我忘怀。眼露眉横,见人活埋。右手握拂,抑扬雌雄。耸肩并足,龙象之宗。

4、为十六大阿罗汉中之第四位。与七百位罗汉眷属共住于北俱卢洲,护持正法,饶益有情。或即指增一阿含经卷三所载之果衣比丘。唐代禅月大师所绘之图像为趺坐石上,着通肩法衣,右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安于膝上。又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之壁画所绘者,为趺坐岩上,右手屈食、中二指,左手持水瓶,置于胸前

5、又作诺矩那。为十六罗汉之第五。传说即阿罗汉具德经中之诺酤罗长者,彼与其眷属八百阿罗汉共住于南赡部洲,护持正法,饶益有情。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绘之图像,为倚坐石上,双手执如意形之木童子置左肩,作搔背状。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之壁画有诺矩罗阿罗汉像,趺坐石上,右手握拳置于胸口,左手执拂麈按于膝上。

6、又称拔达喇、耽没罗跋陀。意译作贤。为十六罗汉之第六位。据传此罗汉与其眷属九百阿罗汉共住于耽没罗洲,为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之圣者。据唐代禅月大师贯休之画,此罗汉趺坐于岩上,右手隐于法衣中,左手执念珠,安于膝上。然敦煌千佛洞第七十六窟之壁画,则作趺坐于石上,举右手,左手安于膝上,且左上之色纸题有‘耽没罗洲第六尊者跋陀罗大阿罗汉’,及七言四句之赞

7、为十六大阿罗汉之第七。又作迦力迦、嘎礼嘎、迦罗。与其眷属千阿罗汉共住于僧伽荼州,为一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之圣者。唐代禅月大师贯休绘其像,作宴坐石上,长眉绕身之相。苏东坡赞曰:‘佛子三毛,发眉与须。既去其二,一则有余。因以示众,物无两遂。既得无生,则无生死。’明代德清亦赞曰:‘面不盈楪,五官分职。声色香味,各有法则。身无一寻,眉长丈余。以此为舌,随时卷舒。

8、为十六罗汉中之第八。又作伐阇那弗多、伐阇罗佛陀罗、阇罗弗多罗、拔杂哩逋答喇。意译金刚子。即与其眷属千百阿罗汉共住于钵剌拏洲,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之圣者。据中阿含卷八侍者经载,于佛陀涅槃后不久,一日阿难为大众说法,尊者金刚子亦在众中,入定观阿难,知其未离欲,遂出定为阿难说偈。阿难因受金刚子之教,乃离众精进,终至证得阿罗汉果。上述之‘尊者金刚子’或即指伐阇罗弗多罗尊者。 根据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之像, 其上半身脱法衣,坐石上,两臂交于膝上,垂掌,作沉思状,其右侧置贝叶。苏东坡赞曰:‘两眼方用,两手自寂,用者注经,寂者寄膝;二法相忘,亦不相损,是四句偈,在我指端。

9、又作戎博迦、瞿波迦、锅巴嘎。十六罗汉之第九。此圣者与其眷属九百阿罗汉同住于香醉山中,护持正法,饶益有情。据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之像,此尊侧坐石上,左手持拂扇,右手屈三指,仰掌安膝上,眼光炯炯凝视前方。苏东坡赞曰:‘一劫七日,刹那三世,何念之勤,屈指默计;屈者已住,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间?’

10、十六罗汉之一。又作半他迦、半托迦、半诺迦、槃陀伽、槃特、般兔。或作摩诃半托迦、摩诃般陀。意译作道生、大路边生、大路。为中印度舍卫城婆罗门之子,即周利槃特之兄。长于书算、唱诵、四明、六作等诸学,具大智慧,有五百童子就其受教。后闻佛陀说法出家,未久即证得阿罗汉果。其弟周利槃特则生性愚钝,然其后亦出家证果。增一阿含经卷三(大二·五五八上):‘以神足力能自隐曀,所谓般兔比丘是。’古来画其像者甚多,其中,唐代贯休所画者,系于石上敷坐具趺坐,通肩法衣,作两手持经卷读诵之相。然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等皆以师为十六罗汉中之第十

11、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系佛陀出家前之子。又作罗护罗、罗怙罗、罗吼罗、曷罗怙罗、罗云、罗云。意译作覆障、障月、执日。以其生于罗侯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又因六年处于母胎中,为胎所覆,故有障月、覆障之名。关于罗侯罗之生母,诸经论中说法不一,或谓瞿夷,或谓耶输陀罗。 据未曾有因缘经卷上载,佛陀成道后六年始还迦毗罗城,令罗侯罗出家受戒,以舍利弗为和尚、目犍连为阿阇梨,此即佛教有沙弥之始。其为沙弥时,有种种不如法,受佛训诫,后严守制戒,精进修道,得阿罗汉果,自古誉称‘密行第一’。另据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载,师列为十六阿罗汉之第十一,与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共住毕利扬瞿洲(梵Priyan%gu ),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12、又作罗迦纳、纳阿噶塞纳。十六罗汉之第十二。传与其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共住于半度波山,护持正法,饶益有情。唐代禅月大师贯休画其像为坐于巉岩之上,着通肩法衣,以拳拄颔,开口露舌,风貌甚奇。苏东坡赞曰:‘以恶辘物,如火自爇;以信入佛,如水自湿。垂肩捧手,为谁虔敬?大师无德,水火无功。’

14、又作伐那波斯、拔纳拔西、伐罗婆斯。为十六罗汉中之第十四。即与眷属同住于可住山中,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之圣者。据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之像,其趺坐岩窟内,衣盖肩,隐两手,闭目入禅定。苏东坡题曰:‘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妙万物,苍岩骨肉;铁磬谁鸣,空谷传声,呼之不闻 ,不呼眼瞠。’

15、为受佛敕永住此世济度众生之十六罗汉中第十五尊,与其眷属一千五百阿罗汉共住于鹫峰山,为护持正法,饶益有情之圣者。其形像有不同之描绘,据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为双手抱膝,开口仰视,齿牙毕露,脱掉数枚。

16、十六罗汉之一。又作周利槃特迦、周林般特。略称般特、般陀、般兔。意译小路、路边生等。系舍卫城婆罗门之子,后与长兄摩诃槃特同为佛陀弟子
系佛世时舍卫城一婆罗门之子,后与兄摩诃槃特同为佛陀弟子。禀性鲁钝愚笨,凡学习之教法,诵过即忘,故时人称之为愚路。其后,佛陀教示简短之‘拂尘除垢’一语,令其于拂拭诸比丘之鞋履时反覆念诵,遂渐除业障,某日忽然开悟而证得阿罗汉果。证悟之后,具大神通,能示现各种形像,尝现大神力为六群比丘尼说法。至后世,一般咸信周利槃特与其一千六百阿罗汉眷属共住于持轴山,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唐代善绘罗汉之贯休,曾为师作画,其形像为身坐于枯树中,举出左手,手指或屈或伸。又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将师列于十六罗汉之第十六位

阅读全文

与小路尊者我除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风流妻子2李彩谭 浏览:561
强强军人生子 浏览:438
亚索净化器到底怎么样 浏览:234
更换汽油滤芯为什么要车架号 浏览:149
透析超滤量与体重减轻不一致 浏览:846
污水波纹管多少钱一米 浏览:261
反渗透晾干后不出水怎么办 浏览:53
自来水里面有水垢人喝了 浏览:146
女主姓苏的双胞胎的小说 浏览:693
空调滤芯不安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浏览:924
江苏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多少钱 浏览:904
污水厂工作存在哪些廉政风险点 浏览:376
茶壶水垢洗不掉玻璃 浏览:937
男同电影 浏览:345
被全网封禁的40部小说名字 浏览:952
树脂pk计算 浏览:964
瑞风s4如何更换空调滤芯 浏览:697
异世之人鱼殿下 浏览:424
母女双收的都市文 浏览:958
无限小说下载网txt下载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