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从这个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有什么
酚酞遇碱变红 浓氨水有挥发性和碱性
B.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入浓氨水。得出的结论有
溶液变红,可得出的结论有氨水呈碱性
C.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蒸馏水看到的现象
当然是无色啊。
酚酞的变色区间是8.2-10
蒸馏水是中性的,再加多少都是中性的,所以是无色的
D. 在盛有少量的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浓氨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又有反应NH3·H2O=(可逆)=NH4+ +OH- ,导致酚酞变红,分子因热量迅速运动,最终是红色布满整个溶液。
E.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
(1) 浓氨水可以使酚酞变为红色
(2)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分子不断运动
(3)没必要 ,实验时B烧杯已可以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为红色
F.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想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溶液显红色
G. 相乘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两三滴酚酞溶液看到的现象是什么得到的结论是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溶液变红,由实验可知能与酚酞反应的是浓氨水,故填:无明显现象;溶液变红.
(2)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因此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故填:红.
②对此现象加以解释: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当氨气分子运动到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上时,氨气和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棉花团变红色.A.固体的溶解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起的;B.气体的扩散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起的;C.物质的热胀冷缩是由分子间隔变化引起的;D.液体的挥发是由分子不断运动引起的.
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H. 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
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
.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
无必要
,理由是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
.
I. 在盛有少量的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图得出结论是什么 烧B中
滴加酚酞的蒸馏水变红,因为氨气是碱性气体
J.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回水答.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
酚酞试液变红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氨气分子从烧杯B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实验I、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