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1.爆炸。
一些试剂或气体的闪点很低,爆炸极限范围很大,有时就连开关电源触电上产生的一个很小的电火花都能引起整个实验室的爆炸。
旋转蒸发或加压蒸馏带有过氧化物的溶液的时候,整个蒸馏系统都有爆炸的危险。
高压反应的管道堵塞,安全垫失灵等,都会引起物理性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有时还会同时引发化学性爆炸。
2.火灾。
很多试剂都是易燃的。有时不注意,接触到了电阻丝等,很容易引起火灾。
有的实验药品本身易燃。比如白磷,碱金属单质,活性兰尼镍等等,储存不当的话,都有自燃的可能。实验结束的时候,这些易自燃物都要做适当处理,不可随意丢弃。特别是在无人留守的情况下,一旦出事,整个一栋试验楼都可能付之一炬。
有时发生了小火灾,但是灭火的方法不当,会引起更大的火灾。比如金属钠着火,用水火二氧化碳来灭火,反而使火势更猛。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干沙覆盖。
一些加热设备的温控系统是不稳定的,无论是接点温度计式还是热敏感应器式,都不要过分信任。实验室无人超过半小时,烘箱、红外灯、油浴锅、电热炉等都要断电。
3.中毒。
有些化学试剂毒性极强,空气中少量的蒸汽就可以使试验者急性或慢性中毒。比如苯,二硫化碳,硝基苯,氯仿等等。在使用这些试剂的时候,务必在通风橱中进行,这对自己和同室工作的人都是负责的。
水银在20摄氏度时的蒸汽压,是人的中毒剂量的100倍。水银气压计一定要有水封,还要有盛水的浅瓷碟托着;如果使用汞齐时,一定要采取合适的密封方法;如果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碎,一定要马上用滴灌将其回收到小瓶里,然后水封,粘过水银的地方一定要用升华硫反复摩擦,然后水冲。
一些剧毒的药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使用完毕,残留物要妥善处理。比如当用到氰化物的时候,接触过该药品的仪器,务必要在双氧水中煮5分钟以上,确保无残留。
4.反应喷溅。
有的反应很剧烈,一定要在做试验前心里有数。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教训:一个反应需要使用铬酐和醋酐的混合物。正确的操作方法应为:在冰水浴的条件下,一边搅拌,一边将醋酐滴入铬酐中。我们隔壁实验室的一个同学,在常温下,直接将固体铬酐投入醋酐中。结果冲出来的液柱将他的脖子和下巴全烧坏了,现在那里的皮肤还是硬硬的。
总之,化学实验室是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危险就像你的影子一样和你形影不离。但是影子不是魔鬼,只要你严格恪守试验规程,做每步试验都预料到其间可能产生的危险并知道如何避免或发生后如何处理,那么你就会笑傲实验室了。
你可以多查查文献,多问问师兄师姐,经常和别人交流一下实验的心得。有时你要做的实验,别人做过,你可以提前先向他请教请教,事半功倍的。
专家提示您:实验有风险,操作须谨慎。
Ⅱ 实验室中会发生哪些危险
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应该和常规分类一致:
爆炸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两种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
2.气体:易燃气体,非易燃无毒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7.放射性物质
8.腐蚀性物质
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希望对您有用.
Ⅲ 化学实验室蒸馏水的问题,望解答!
蒸馏水中可能含有有机物,但对一般的分析实验已能满足要求,如果是精密的实验,可以用二次蒸馏水或用蒸馏水再经过超纯水器提纯。
Ⅳ 进行蒸馏操作时,对爆炸性或不稳定物质,须小心地蒸馏直到剩余少量残渣,为什么错
在蒸馏硝化反应物复的过程中,当蒸制至剩下很少残液时,突然发生爆炸(因在蒸馏残物中,有多硝基化合物存在,故不能将其过份蒸馏出来)。
将四氢呋喃进行蒸馏回收时,用剩下残液的同一烧瓶蒸馏数次,即发生爆炸(因生成乙醚和四氢呋喃的过氧化物之故)。
我也在做这题。
Ⅳ 加热和蒸馏有易燃试剂的实验时,不能用什么
加热和蒸馏有易燃试剂的实验时,不能用明火。因为易燃试剂用明火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易燃试剂在激烈燃烧时也可引发爆炸,一些固体化学试剂如:硝化纤维、苦味酸、三硝基甲苯、三硝基苯、叠氮或重叠化合物,霍酸盐等等,本身就是炸燃,遇热或明火,它们极易燃烧或分解,发生爆炸,使用这些化学试剂时也要注意周围不要有明火。
(5)实验室蒸馏对于爆炸性及不稳定性扩展阅读
一般将闪点在25℃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易挥发的液体,遇明火即可燃烧。闪点越低,越易燃烧。常见闪点在-4℃以下的有石油开过、氯乙烷、凝乙烷、乙醚、汽油、二碳化碳、丙亚同、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酵。
使用易烯化学试剂时不能直接用加热器加热,一般不用水浴加热,这类化学试剂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放在冰箱中时,一定要使用防爆冰箱,曾经发生过将乙醚存放在普通冰箱而引起火灾,烧毁整个实验室的事故。在大量使用这类化学试剂的地方,一下要保持良好通风,所用电器一定要采用防爆电器。
Ⅵ 实验室为什么常用减压蒸馏的方式
减压蒸馏原理:某些液体有机化合物沸点较高,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加热还版未达到其沸点时往往会权发生分解、氧化、聚合,所以,不能在常压下蒸馏.对于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采用减压蒸馏,即在低于大气压力条件下进行蒸馏.因为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沸点与外界施加于液体表面的压力关,随着外界压力的降低,液体的沸点下降.许多有机化合物当压力到1.3~2.0kPa(10~15mmHg)时,沸点可以比其常压下的沸点下降80~100℃,压力每降低1mmHg,沸点降低1℃.因此,减压蒸馏对于分离和提纯沸点较高或性质不稳定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减压蒸馏也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Ⅶ 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1.爆炸。
一些试剂或气体的闪点很低,爆炸极限范围很大,有时就连开关电源触电上产生的一个很小的电火花都能引起整个实验室的爆炸。
旋转蒸发或加压蒸馏带有过氧化物的溶液的时候,整个蒸馏系统都有爆炸的危险。
高压反应的管道堵塞,安全垫失灵等,都会引起物理性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有时还会同时引发
化学
性爆炸。
2.火灾。
很多试剂都是易燃的。有时不注意,接触到了电阻丝等,很容易引起火灾。
有的实验药品本身易燃。比如白磷,碱金属单质,活性兰尼镍等等,储存不当的话,都有自燃的可能。实验结束的时候,这些易自燃物都要做适当处理,不可随意丢弃。特别是在无人留守的情况下,一旦出事,整个一栋试验楼都可能付之一炬。
有时发生了小火灾,但是灭火的方法不当,会引起更大的火灾。比如金属钠着火,用水火二氧化碳来灭火,反而使火势更猛。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干沙覆盖。
一些加热设备的温控系统是不稳定的,无论是接点温度计式还是热敏感应器式,都不要过分信任。实验室无人超过半小时,烘箱、红外灯、油浴锅、电热炉等都要断电。
3.中毒。
有些化学试剂毒性极强,空气中少量的蒸汽就可以使试验者急性或慢性中毒。比如苯,二硫化碳,硝基苯,氯仿等等。在使用这些试剂的时候,务必在通风橱中进行,这对自己和同室工作的人都是负责的。
水银在20摄氏度时的蒸汽压,是人的中毒剂量的100倍。水银气压计一定要有水封,还要有盛水的浅瓷碟托着;如果使用汞齐时,一定要采取合适的密封方法;如果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碎,一定要马上用滴灌将其回收到小瓶里,然后水封,粘过水银的地方一定要用升华硫反复摩擦,然后水冲。
一些剧毒的药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使用完毕,残留物要妥善处理。比如当用到氰化物的时候,接触过该药品的仪器,务必要在双氧水中煮5分钟以上,确保无残留。
4.反应喷溅。
有的反应很剧烈,一定要在做试验前心里有数。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教训:一个反应需要使用铬酐和醋酐的混合物。正确的操作方法应为:在冰水浴的条件下,一边搅拌,一边将醋酐滴入铬酐中。我们隔壁实验室的一个同学,在常温下,直接将固体铬酐投入醋酐中。结果冲出来的液柱将他的脖子和下巴全烧坏了,现在那里的皮肤还是硬硬的。
Ⅷ 爆炸性物质应该如何蒸馏
用氮气多次赶出爆炸性物质,且不能让反应物蒸馏完……我也只知道这些,因为我只个高中生……
Ⅸ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原因及应对措施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嘉峪检测网提醒,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几点:
(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
(2)高压实验必须在远离人群的实验室中进行。
(3)在做高压、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防爆面罩。
(4)绝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例如:高锰酸钾和甘油。
(5)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纯度。银氨溶液不能留存。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都会发生爆炸。
(6)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时用镊子。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要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好瓶塞。
如果发生爆炸事故,首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体和水龙头,并迅速清理现场以防引发其它着火中毒等事故。如已引发了其它事故,则按相应办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