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分子蒸馏实例

分子蒸馏实例

发布时间:2021-12-10 10:22:18

1. 萃取与蒸馏相比,有什么优点

很明显的,节省能源嘛
其实这两个最好别放一起比较,因为萃取是分离两个不互溶物质,而蒸馏是分离两个互溶物质

2. 化学中分馏的典型例子

最典型的莫过于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3. 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内容及重要性
一、分离纯化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药物分离纯化的重要性
第二节 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方法
一、分离纯化的原理
二、分离纯化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分离纯化方法选择的标准及其评价
一、分离纯化方法选择的标准
二、分离纯化方法的评价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药物的液液萃取技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萃取
二、反萃取
三、物理萃取
四、化学萃取
第二节 分子间作用力与溶剂特性
一、分子间作用力
二、溶质的溶解与溶剂极性
第三节 分配平衡与分配定律
一、分配定律及分配平衡常数
二、分配比
三、萃取率
四、分离系数
第四节 弱电解质分配平衡
第五节 乳化和去乳化
一、乳化及乳化形成的稳定条件
二、乳状液的类型及其消除
三、乳状液的消除
第六节 化学萃取法
一、溶质与萃取剂之间的化学作用
二、萃取剂
三、稀释剂
四、影响化学萃取的因素
五、化学萃取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第七节 萃取过程计算
一、单级萃取
二、多级萃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浸取分离技术
第一节 药材成分与浸取机理
一、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二、药材成分的浸取机理
第二节 浸取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浸取溶剂与浸取方法
一、浸取溶剂
二、浸取方法
第四节 影响浸取过程的因素
一、药材的粉碎粒度
二、浸取的温度
三、浸取的时间
四、浸取的压力
五、浓度差
六、浸取溶剂
七、药物成分的影响
第五节 浸出工艺与设备
一、单级浸出工艺
二、多级浸出工艺
三、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第六节 浸取计算
一、平衡状态下的浸出计算
二、浸出时间的计算
第七节 微波协助浸取技术
一、微波的特性
二、微波协助浸取的原理与特点
三、影响微波协助浸取的因素
四、微波协助浸取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五、微波协助浸取中药成分的评价及存在问题
第八节 超声波协助浸取技术
一、超声波提取的原理
二、超声波提取的特点
三、影响超声波提取的因素
四、超声波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第九节 半仿生提取法
一、半仿生提取法简介
二、半仿生提取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剂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一、超临界CO2流体的特点
二、超临界CO2流体相图
三、超临界CO2流体的传递性质
四、超临界CO2流体对溶质的溶解性能
五、影响超临界CO2流体对溶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六、不同溶质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
七、夹带剂对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工艺流程与设备
一、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工艺流程
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设备
第五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应用与实例
一、萜类与挥发油的提取
二、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提取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四、醌及其衍生物的提取
五、生物碱的提取
六、糖及苷类的提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双水相体系形成
二、双水相萃取原理
三、双水相体系的热力学模型
第二节 双水相萃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双水相萃取的特性
二、影响双水相萃取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双水相体系及其应用
一、双水相体系
二、双水相萃取的工艺流程
三、PEG双水相体系
第四节 伴有温度诱导效应的双水相系统及其应用
第五节 普通有机溶剂/盐体系及其应用
一、双水相体系中不同种类盐分相能力的差异
二、不同种类盐对有机溶剂的分相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制备色谱简介
二、色谱分离原理及特点
三、色谱的分类
四、色谱法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五、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凝胶色谱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一、凝胶色谱分离的原理和分类
二、凝胶的种类及性质
三、凝胶特性参数
四、凝胶色谱分离的步骤
五、凝胶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第三节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一、简介
二、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与特点
三、高速逆流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
四、高速逆流色谱的操作过程及其应用实例
第四节 制备薄层色谱分离技术
一、薄层色谱条件
二、制备薄层色谱操作技术
三、离心薄层色谱和加压薄层色谱
第五节 制备柱色谱分离技术
一、常压柱色谱
二、加压柱色谱
三、减压柱色谱
第六节 亲和色谱分离技术
一、亲和色谱分离的原理
二、载体的选择
三、配基的选择
四、亲和色谱分离的操作过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吸附与吸附作用
二、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
三、吸附树脂的分类
四、国内外代表性树脂的型号和特性
五、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特点
第二节 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技术
一、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的操作步骤
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
三、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工艺条件的确定
四、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三节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一、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二、在中药复方精制中的应用
三、在海洋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四、在微生物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
第一节 概述
一、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
二、分子印迹技术的方法
三、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四、分子印迹聚合的反应物
第二节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合成
一、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
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第三节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识别
一、模板分子进入印迹聚合物空穴
二、印迹聚合物对底物分子的结合
三、印迹反应
第四节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一、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领域
二、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实例
三、分子印迹技术及解决办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
第一节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第二节 离子交换剂的分类及命名
一、离子交换剂的分类
二、离子交换剂的命名
第三节 离子交换动力学
一、离子交换速度
二、离子交换过程的动力学
第四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要求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
第五节 离子交换的选择性
一、离子的化合价
二、离子水合半径
三、溶液的pH
四、交联度、膨胀度和分子筛
五、有机溶剂的影响
第六节 离子交换操作过程
一、树脂的选择与处理
二、装柱
三、通液
四、洗涤与洗脱
五、树脂的再生和毒化
第七节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一、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二、在抗生素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三、在多肽、蛋白质和酶分离中的应用
四、在氨基酸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分子蒸馏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分子蒸馏的原理
二、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第二节 分子蒸馏技术和主要设备
一、分子蒸馏装置的组成
二、分子蒸馏装置
第三节 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一、分子蒸馏的应用优势
二、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范围
三、分子蒸馏技术应用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膜分离技术
第十二章 干燥技术

4. 中药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中药制药工艺与设备研究的内容1
第二节中药制药工艺与设备的任务2
第三节我国中药制药业发展的方向3
一、采用先进的制药技术和设备,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3
二、建立科学的中药质量指标及其控制体系,实现质量管理现代化3
三、加强现代中药新剂型的研究4
第四节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4
一、新药的定义与分类4
二、中药新药研究的思路5
三、中药新药研究的选题途径5
第二章中药饮片生产工艺7
第一节药材的净制7
一、杂质的去除7
二、非药用部分的去除8
第二节药材的软化工艺9
一、常水软化法9
二、特殊软化法10
三、药材软化新工艺11
四、软化设备11
第三节饮片切制工艺13
一、饮片的类型和切制工艺13
二、切药设备15
三、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16
四、饮片的干燥工艺17
第四节中药炮制工艺18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19
二、炮制方法简介20
三、炮制工艺对药材中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24
四、炮制设备28
五、炮制品的贮存和管理30
六、炮制品的质量标准32
思考题36
第三章中药粉体生产37
第一节概述37
一、粉体学的概念37
二、粉碎与粉体粒径37
第二节粉体的特性38
一、粉体形状的描述38
二、粒径及测定方法38
三、比表面积39
四、密度与孔隙率39
五、微粉的流动性40
六、润湿性40
第三节中药粉碎过程40
一、粉碎的基本原理40
二、筛分的基本原理42
三、粉碎设备43
四、筛分设备51
五、药料粉碎过程53
第四节粉体的混合与捏合过程54
一、混合与捏合的含义54
二、混合操作54
三、捏合操作56
四、中药散剂的生产57
思考题59
习题59
第四章提取工艺技术60
第一节药材的提取工艺特性60
一、中药材动植物组织的提取工艺特性60
二、药材中各类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的理化特性62
三、复方中药的共煎特性63
第二节浸提工艺64
一、浸提溶剂64
二、浸提的原理65
三、影响浸提的因素67
四、浸提过程工艺计算68
五、常用的浸提方法与工业生产设备74
六、提取生产工艺流程79
七、生产实例85
第三节中药的压榨提取工艺87
一、水溶性成分的压榨工艺87
二、脂溶性成分的压榨工艺87
三、压榨设备88
思考题90
习题90
第五章中药现代提取新技术92
第一节超临界流体萃取92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92
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94
三、超临界CO2操作工艺参数及其优选95
四、超临界萃取工艺流程与设备96
五、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97
第二节超声提取技术99
一、超声提取的原理99
二、影响超声提取效果的因素100
三、超声提取的特点及应用101
第三节微波提取技术102
一、微波的特性103
二、微波提取的原理104
三、影响微波提取效果的因素104
四、微波提取法同其他提取方法的比较105
五、微波萃取设备106
六、微波提取的特点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107
第四节生物酶解技术107
一、酶法提取及精制的原理108
二、常用酶的酶解机理108
三、影响酶法提取效果的因素109
四、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实例110
五、酶解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111
第五节半仿生提取法111
一、半仿生提取法的概念112
二、半仿生提取法的基本研究模式112
三、半仿生提取法的应用实例112
思考题113
第六章分离纯化工艺114
第一节水提醇沉与醇提水沉工艺技术114
一、水提醇沉工艺114
二、醇提水沉工艺116
第二节非均相提取液分离工艺技术116
一、过滤分离116
二、重力沉降120
三、离心分离120
第三节膜分离工艺技术125
一、概述125
二、微滤127
三、超滤128
四、纳滤反渗透130
五、工业膜分离装置131
第四节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133
一、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原理133
二、大孔吸附树脂简介133
三、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操作135
四、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制药工业中的应用136
第五节蒸馏技术137
一、水蒸气蒸馏137
二、分子蒸馏138

5. 药物浸出萃取过程包括下列哪些阶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内容及重要性 一、分离纯化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药物分离纯化的重要性 第二节 分离纯化的原理与方法 一、分离纯化的原理 二、分离纯化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分离纯化方法选择的标准及其评价 一、分离纯化方法选择的标准 二、分离纯化方法的评价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药物的液液萃取技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萃取 二、反萃取 三、物理萃取 四、化学萃取 第二节 分子间作用力与溶剂特性 一、分子间作用力 二、溶质的溶解与溶剂极性 第三节 分配平衡与分配定律 一、分配定律及分配平衡常数 二、分配比 三、萃取率 四、分离系数 第四节 弱电解质分配平衡 第五节 乳化和去乳化 一、乳化及乳化形成的稳定条件 二、乳状液的类型及其消除 三、乳状液的消除 第六节 化学萃取法 一、溶质与萃取剂之间的化学作用 二、萃取剂 三、稀释剂 四、影响化学萃取的因素 五、化学萃取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第七节 萃取过程计算 一、单级萃取 二、多级萃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浸取分离技术 第一节 药材成分与浸取机理 一、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二、药材成分的浸取机理 第二节 浸取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浸取溶剂与浸取方法 一、浸取溶剂 二、浸取方法 第四节 影响浸取过程的因素 一、药材的粉碎粒度 二、浸取的温度 三、浸取的时间 四、浸取的压力 五、浓度差 六、浸取溶剂 七、药物成分的影响 第五节 浸出工艺与设备 一、单级浸出工艺 二、多级浸出工艺 三、连续逆流浸出工艺 第六节 浸取计算 一、平衡状态下的浸出计算 二、浸出时间的计算 第七节 微波协助浸取技术 一、微波的特性 二、微波协助浸取的原理与特点 三、影响微波协助浸取的因素 四、微波协助浸取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五、微波协助浸取中药成分的评价及存在问题 第八节 超声波协助浸取技术 一、超声波提取的原理 二、超声波提取的特点 三、影响超声波提取的因素 四、超声波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第九节 半仿生提取法 一、半仿生提取法简介 二、半仿生提取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剂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一、超临界CO2流体的特点 二、超临界CO2流体相图 三、超临界CO2流体的传递性质 四、超临界CO2流体对溶质的溶解性能 五、影响超临界CO2流体对溶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六、不同溶质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 七、夹带剂对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工艺流程与设备 一、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工艺流程 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设备 第五节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应用与实例 一、萜类与挥发油的提取 二、香豆素和木脂素的提取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四、醌及其衍生物的提取 五、生物碱的提取 六、糖及苷类的提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双水相体系形成 二、双水相萃取原理 三、双水相体系的热力学模型 第二节 双水相萃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双水相萃取的特性 二、影响双水相萃取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双水相体系及其应用 一、双水相体系 二、双水相萃取的工艺流程 三、PEG双水相体系 第四节 伴有温度诱导效应的双水相系统及其应用 第五节 普通有机溶剂/盐体系及其应用 一、双水相体系中不同种类盐分相能力的差异 二、不同种类盐对有机溶剂的分相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制备色谱分离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制备色谱简介 二、色谱分离原理及特点 三、色谱的分类 四、色谱法中常用的术语和参数 五、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凝胶色谱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一、凝胶色谱分离的原理和分类 二、凝胶的种类及性质 三、凝胶特性参数 四、凝胶色谱分离的步骤 五、凝胶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第三节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一、简介 二、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与特点 三、高速逆流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 四、高速逆流色谱的操作过程及其应用实例 第四节 制备薄层色谱分离技术 一、薄层色谱条件 二、制备薄层色谱操作技术 三、离心薄层色谱和加压薄层色谱 第五节 制备柱色谱分离技术 一、常压柱色谱 二、加压柱色谱 三、减压柱色谱 第六节 亲和色谱分离技术 一、亲和色谱分离的原理 二、载体的选择 三、配基的选择 四、亲和色谱分离的操作过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吸附与吸附作用 二、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 三、吸附树脂的分类 四、国内外代表性树脂的型号和特性 五、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特点 第二节 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技术 一、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的操作步骤 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 三、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工艺条件的确定 四、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三节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一、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二、在中药复方精制中的应用 三、在海洋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四、在微生物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 第一节 概述 一、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 二、分子印迹技术的方法 三、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四、分子印迹聚合的反应物 第二节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合成 一、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 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第三节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识别 一、模板分子进入印迹聚合物空穴 二、印迹聚合物对底物分子的结合 三、印迹反应 第四节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一、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领域 二、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实例 三、分子印迹技术及解决办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 第一节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第二节 离子交换剂的分类及命名 一、离子交换剂的分类 二、离子交换剂的命名 第三节 离子交换动力学 一、离子交换速度 二、离子交换过程的动力学 第四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要求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 第五节 离子交换的选择性 一、离子的化合价 二、离子水合半径 三、溶液的pH 四、交联度、膨胀度和分子筛 五、有机溶剂的影响 第六节 离子交换操作过程 一、树脂的选择与处理 二、装柱 三、通液 四、洗涤与洗脱 五、树脂的再生和毒化 第七节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一、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二、在抗生素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三、在多肽、蛋白质和酶分离中的应用 四、在氨基酸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分子蒸馏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分子蒸馏的原理 二、分子蒸馏技术的特点 第二节 分子蒸馏技术和主要设备 一、分子蒸馏装置的组成 二、分子蒸馏装置 第三节 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一、分子蒸馏的应用优势 二、分子蒸馏技术的应用范围 三、分子蒸馏技术应用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膜分离技术 第十二章 干燥技术

6. 微生物发酵的实例

酒类:包括果酒、啤酒、白酒及其他酒均是利用酿酒酵母,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生产的。白酒经过蒸馏,因此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以及一些加热后易挥发物质,如各种酯类、其他醇类和少量低碳醛酮类化合物。果酒和啤酒是非蒸馏酒,发酵时酵母将果汁中或发酵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而其他营养成分会部分被酵母利用,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维生素等,也会进入发酵的酒液中。因此,果酒和啤酒营养价值较高。
醋:食品店或超市出售的醋中,除了白醋是由化学合成的食品级醋酸勾兑的外,其他的则是由醋酸菌在好氧条件下发酵,将固体发酵产生的酒精转化为醋酸生产的。由于使用的微生物菌种或曲种的差异,在葡萄糖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或其他有机酸,因而使醋有不同的风味。
酱油:酱油生产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其他有麦麸、小麦、玉米等,将上述原料经粉碎制成固体培养基,在好氧条件下,利用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如黑曲霉进行发酵。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酶,将培养基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然后淋洗、调制成酱油产品。酱油富含氨基酸和肽,具有特殊香味。
酸奶:牛奶在厌氧条件下,由乳酸菌发酵,将乳糖分解,并进一步发酵产生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以及一些芳香物质和维生素等;同时蛋白质也部分水解。因此,酸奶是营养丰富、易消化,少含乳糖,是适合于有乳糖不适应症者的优良食品。
醪糟:又称酒酿,是大米经蒸煮后,接种根霉,在好氧条件下,发酵生产的含低浓度酒精和不同糖分的食品。根霉在生长时会产生大量的淀粉酶,将大米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同时利用部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由于使用的根霉菌种不同,可以生产不同酒精度、不同甜度和不同香味的醪糟。
面包:面包均是利用活性干酵母(面包酵母)经活化后,与面粉混合发酵,再加入各种添加剂,经烤制生产的。面粉发酵后淀粉结构发生改变,变得易于消化、营养易于吸收。
糖果、饼干、果冻等添加了红曲色素,以调节色泽;
果汁、饼干、面包、点心、方便面等添加了黄原胶,起悬浮、稳定、增稠、改善口感、防止粘牙、延长储存期等作用;
各类罐头,包括蔬菜、水果、蘑菇、鱼类、肉类、蛋类罐头,香肠,包装奶等添加了乳链杆菌肽,以保鲜、防腐,保存营养和改善口感等;
各种果汁、啤酒和饮料中均需使用柠檬酸或乳酸作为酸味剂调节口味、口感;
饭店、食堂和家庭制作的菜肴中常加味精或肌苷,以增加鲜味。
可以说市场上出售的各类食品均加有各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约70%~80%的食品添加剂是用发酵法,或发酵产生的酶,加工生产的。

7. 张继军的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张继军,男, 博士,化工过程机械专业 ,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 1984-1991就读于河北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1-1992河北冶金研究所;
1992-2001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设备所任副所长;98年评为高级工程师;
2001至今 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评为正高级工程师;
2007至今 天津衡创工大现代塔器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7-2009 就读于河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8至今 美国独资天津北洋工大科技开发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9至今 河北工业大学教育部海水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 1、干燥技术及装备
2、蒸发结晶技术及装备
3、气液分离技术及装备
4、过滤技术及装备
5、海水利用技术及装备 1.盘式连续干燥器,现代干燥技术(第二版)[M].178-199.化学工业出版社.
2.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from Seawater Using CO2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2011:747-752.
3.盘式连续干燥器的耙叶设计探讨[J].化学工程,2011,39(3):13-17.
4.对羟基左旋苯甘氨酸三效热泵蒸发结晶工艺的开发研究[J].现代化工,2007,27,(04):54-56.
5.水平管外降膜蒸发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化工机械,2006,33(6):329-331.
6. 液体并流塔板技术进展[J].化学工程,2010,38(10):33-36.
7. 传导干燥与对流干燥的能耗与成本对比分析[J].化学工程,2008,36(12):63-65.
8.热夹点技术简介及其应用进展[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8,11(5):14-18.
9. 盘式连续干燥器设计及应用实例,化学工程实用专题设计手册[M].2002.学苑出版社.
10.利用CO2脱除海水的的钙离子和镁离子[J].化工进展,2012,31(3):681-686.
11.弯管中液固两相流固粒对壁面磨损的数值模拟[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8,11(1):5-9. 12. 12.分子蒸馏技术及设备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27(增):331-336. 1、石家庄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新型旋流浮选机研制 11108271A
2、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氰化氢生产中混合气的氨回收技术研究ZH2011226
3、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新型高效节能绿色污泥分离干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8. 怎么样萃取花草颜色

最常用的是萃取法和分子蒸馏法。

植物染料是从植物的根、叶、树干或果实中取得的。据估计,至少有1000~5000种植物可提取色素。如菖草、紫草、苏木、靛蓝、红花、石榴、冬青、杨梅、柿子、黄栀子、桑、茶等。植物染料原主要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着色,我国在近几年也开发了数十种不同来源的植物色素。纺织品染色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用植物色素,至今少数民族地区的蜡染、扎染也还应用天然的植物色素。 一、植物染料的分类及应用 植物染料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化学组成一般可分为: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姜黄素类、靛蓝类、蒽醌类、萘醌类、类黄卤酮类等七大类。 天然植物染料色谱七色俱全,但鲜艳明亮不够,不少品种的水洗和气候牢度不够满意,其浓度与色相也不稳定。较满意的植物染料有:姜黄、桅子黄、红花素、槲皮苷、茜草色素、靛蓝、栀子蓝、叶绿素、辣椒红和苏木黑等。 用于丝绸、羊毛等蛋白质纤维染色的植物染料较多,色谱较齐全。而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种类不太多,色谱也不齐全,主要染料有靛蓝、栀子蓝、叶绿素、辣椒红、苏木黑、可可色、栀子黄、姜黄和茶叶等。用于合成纤维染色的植物染料种类更少,色谱了也少,着色率较差,虫胶、姜黄和洋葱染料可以对洗涤染色,在弱酸条件下用高温高压(先媒后染)法染色,得色量较好。 二、植物染料的染色 (一)染色方法及工艺流程 植物染料分子结构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不同,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染色方法有无媒染染色(桅子黄、桅子蓝)、先染后媒染法染色和先媒后染法染色。对合成纤维有常压染色和高温高压染色。 一般染色工艺流程是:染液制备(植物与水混合煮沸1h左右,提取染液)→染色(染液加热,浸入织物15~30min)→媒染(染色织物浸入媒染浴中30~40min)→水洗→干燥。如直接染可进行多次染色,先媒染后染色的织物上染率较高,先染色后媒染的织物匀染性较好。 (二)染色实例 1.红色类染料 大多数红色色素隐藏在植物的根、皮中,容易提取。胭脂红是最漂亮的天然红色色素;茜草能染色是非洲人首先发现的,他们发现茜草不仅好吃,它的根还会把嘴唇染成红色,因此茜草成为最早的化妆品之一。 用茜草染色时,将茜草根加入到30℃温水中,然后放入已预先媒染的毛织物,染液温度缓慢升至100℃,染色1~1.5h后,温度马上降至90℃染色0.5h,定期搅动,当得到所需的颜色后,将织物在染液中冷却,然后在温水、冷水中漂洗、最后脱水、晾干。茜草素在纤维上和媒染剂络合,形成不溶性的金属络合染料。用于棉织物染色时,可得鲜艳的红色。 用黄檗树皮的提取液也可染成粉红色,染色时,将黄檗树皮在水中煮沸60min,提取液冲稀后进行染色,染色后水洗可得粉红色。 用红花也可以染色。将散花在水中浸泡数日,绞出黄水,将草木灰汁于30℃揉入散花中,装入麻袋,绞出提取液,反复4次,收集提取液加入米醋调至pH值7.5左右。将所得溶液,冲稀后加入棉织物染色,于40~50℃染色40min,并慢慢不时加入米醋,染色结束时,pH值在6.5左右。 红色植物染料还有许多,如红甜菜中的甜菜红素,指甲花中的指甲红花色素等。 2.黄色类染料 天然植物中可产生黄色色素的植物数量比其他颜色的色素要多得多。姜黄是天然色素中最鲜艳的一种,它是从姜黄的新根或干根中提取的;黄木犀草是欧洲最主要的天然黄色染料;劳松黄是从一种生长在印度和埃及的植物散沫花中提取的。 用姜黄染色时,将干燥的根在水中煮45min,色素就开始析出,将提取液过滤,就可用于染色。染色时可采用预先媒法,在50~60℃预媒染30min,媒染后织物冷却、挤干后直接放入染液,沸染45min,然后水洗、皂洗、干燥。 用栀子黄染色时,将栀子果加水沸煮60min,提取2次。提取液在40~45℃,加醋酸(10%)调节pH值至5左右,棉织物染10min后水洗,可得灰黄色。 用荩草染色时,将荩草加水煮沸60min,提取3次。其溶液用醋酸调节pH值至6左右,棉织物于40℃染色30min,然后水洗,加明矾、硫酸钠后再将pH值调节至5.6左右,处理15min后水洗,加碳酸钠中和,水洗,可染得黄棕色。如果用氯化亚锡媒染则得到红棕色;用硫酸铜媒染则得到绿棕色;用重铬酸钾媒染得黄棕色;用甲酸铁媒染则是灰棕色。 3.蓝色类染料 从古至今,靛蓝一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种蓝色天然染料,它是从一种靛类植物中提取的。 从靛类植物中提取靛蓝的过程很简单,在发酵过程中使靛蓝还原,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的靛蓝隐色体,对纤维有较好的亲和力,上染纤维后被空气氧化,重新变成不溶性的染料固着在纤维中,能在棉织物上获得坚牢的蓝色。 菘蓝是另一种属靛类结构的蓝色染料,主要从绿叶中提取,染色与靛蓝相同。 4.其他颜色的染料 如洋葱色素,可与媒染剂一起染毛和丝绸,得到从黄绿到铜红系列色泽;苏木黑是比较常见的黑色植物染料,至今仍用于蚕丝、锦纶、羊毛等纺织品的染色,也用于棉织物的印花;儿茶棕色素主要用来染棉和使丝绸增重;从苏格兰高地一种植物中提取的色素,可得漂亮的苹果绿色,用铝盐媒染可染毛织物;橙色除了胡萝卜素外,还可从大丽花属植物的花中得到。 三、存在的问题 天然植物染料一般无毒、无害,对皮肤无过敏性和致癌性,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而且资源丰富,一些天然的植物染料来自药用植物,它本身也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是用天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以下三点: (1)天然植物染料含量低,提取时需消耗的植物数量大,不利于环境保护,提取后的植物三废治理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成本也高。 (2)天然植物染料除少数外,大多数的染色牢度较差,即使使用媒染剂牢度仍然不理想。而且不少天然植物染料在洗涤和使用过程中会变色泛旧或色光变灰。特别是拼色时,由于不同植物染料的牢度差异较大,变色更为明显。不少植物染料具有多个羟基等配位基,可和金属离子络合,形成螯合物。虽然一些金属离子可作媒染剂,提高天然色素的水洗牢度,但是不少金属离子络合后牢度并不理想。 (3)大多数都要应用媒染剂来提高色牢度和固色率,许多媒染剂是有害的,会造成较严重的污染。 应该指出,并不是来自天然植物的染料都是无毒的,目前对它们的毒性系统研究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毒性进行评定。

9. 虾青素产生所需条件

虾青素作为超强抗氧化剂,产生条件如下

01、化学合成

人工合成虾青素含量以顺式结构为主,并且在人体内不能转化成天然的反式构型。美国食品管理局(FDA)仅批准人工合成的虾青素用于水产养殖的添加剂,中国农业部2011年318号公告也做了相同的规定。动物体对化学合成的虾青素吸收能力较弱,并且与天然虾青素相比其着色能力和生物效价低得多,随着天然虾青素产业的兴起,这种低效的产品会逐渐被淘汰。

02、雨生红球藻

据目前所知雨生红球藻是虾青素含量最高的微藻,也是所有己知的虾青素合成生物体中积累量最高的物种,其积累量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4%。除雨生红球藻外,衣藻、绿球藻、栅藻、小球藻、雪藻等绿藻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也会积累或多或少的虾青素;血红裸藻中虾青素的含量也可达细胞干重的0.5%。但包括雨生红球藻在内的这些虾青素合成绿藻的缺点是:通常生长较慢,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虾青素的积累是逆境胁迫的产物,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没有合成或很少合成;诱导虾青素积累的逆境胁迫与藻细胞生物量积累是一对矛盾。雨生红球藻在生长过程中,在舒适的环境下,雨生红球藻的绿色细胞可以活动,主要靠分裂繁殖。在恶劣的条件下,如缺乏营养或干燥,细胞会失去运动功能,形成很厚的细胞壁,以孢子的形式存在。当转变成这种孢子形式的时候,雨生红球藻就会聚集淀粉和脂肪作为细胞的能量和碳源。当脂肪合成后,细胞会产生虾青素。

绿色的能游动的雨生红球藻细胞

红色的雨生红球藻厚壁孢子

虾青素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保护脂肪不被氧化,以及保护细胞内的DNA链不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这种囊状形式的藻成为不动孢子,以这种形式,就算是在苛刻的条件下它也可以生存较长时间。虾青素含量和雨生红球藻中的蛋白量成反比。雨生红球藻越成熟,其虾青素含量越高,蛋白质越低。蛋白质越高其产品稳定性越差,也意味着产品质量越差(如图所示)。

03、甲壳类动物加工的废弃物

甲壳类动物的甲壳中含有虾青素,可以利用废弃的甲壳提取虾青素。当前,虾蟹加工业每年有几千万吨的甲壳类水产品的废弃物。但甲壳中虾青素的含量很低,而灰分和几丁质含量则较高,这极大地限制了虾青素的提取和再利用。

目前,挪威等国采用的青贮技术的回收率较高(180pg/g废弃物),且纯度也较其它处理方法高。但它的产量还是比较低,产品纯度不高。而且其生产条件要求苛刻,生产成本高。因此,目前仅有极少数国家采用此途径生产虾青素。

04、真菌

某些真菌也可以合成虾青素,如红发夫酵母、深红酵母、粘红酵母等。其中,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积累量较高,野生株系中达细胞干重的0.05%左右,某些突变株系中最多可达0.3%,并且其中所合成的类胡萝卜素中虾青素是主要成分,因而是目前微生物发酵生产虾青素普遍采用的菌株。红发夫酵母也被认为是除雨生红球藻外最为合适的虾青素来源。但酵母内虾青素的积累也受发酵时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会随发酵培养基的改变而改变,受温度、PH值、溶氧、碳氮源等的影响也比较大。另外,与红球藻相似的是,红发夫酵母中虾青素的积累与菌体的生长速率也是一对矛盾,往往是在改变发酵条件用于增加虾青素的合成量时菌体的产率相应降低。

10. 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一、生活中混合物分离

1、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

2、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渣与豆浆分离。

3、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去除里面的砂子与空壳。

4、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

5、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

6、选绿豆的时候分离出被虫子咬坏的豆子。

7、常用倾倒法将汤中的固体与汤分离。

8、常用倾倒法将茶叶和茶水分离。

9、从沙子中分离出黄金。

二、生活中混合物提纯

1、提取海带中的碘。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

3、将粗盐变为精盐。

4、无水酒精的生产。

5、从面粉中提取出天然蛋白质,得到面筋。

6、地沟油回收后生产柴油。

(10)分子蒸馏实例扩展阅读

蒸发提纯

1、适合固液分离的体系。比如乙醇和泥土杂质的分离;

2、适合沸点相差大的体系分离。比如甲醇和甲苯的分离;

3、适合溶液体系的分离。比如食盐溶液提取食盐,蔗糖溶液分离蔗糖。

蒸发原理

蒸发通常是指通过加热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汽化,以提高溶液中非挥发性组分的浓度(浓缩)或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结晶的过程。通常,温度越高、液面暴露面积越大,蒸发速率越快;溶液表面的压强越低,蒸发速率越快 。

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因为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脱离束缚而成为汽分子,所以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速度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

2、液面表面积大小。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量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阅读全文

与分子蒸馏实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道尔顿净水器为什么不用纯水 浏览:281
陶氏反渗透膜壳厂家 浏览:302
安全监理细则污水处理厂 浏览:370
三菱饮水机管线式怎么样 浏览:294
世界净水器什么牌子最好 浏览:644
weka如何过滤数据 浏览:463
铝件抛光废水为什么起泡 浏览:127
医用小型蒸馏水机跳闸 浏览:578
37过滤浑浊的天然水 浏览:607
纱布过滤pm25 浏览:90
大孔吸附树脂用乙酸乙酯洗脱 浏览:543
碱面放纯净水里为什么变黑 浏览:903
环氧树脂烘烤后少胶 浏览:304
宇宙清洗机的滤芯是什么 浏览:721
14日产奇骏机油滤芯在哪里 浏览:143
饮水机出水器一般在什么地方卖 浏览:2
地表水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的区别 浏览:63
污水管距楼多少米敷设 浏览:388
提升泵进水管分几部份 浏览:662
回奶用喝中药不 浏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