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真空過濾機的工作原理
真空過濾器是在濾液出口處形成負壓作為過濾的推動力。這種過濾機又分為間歇操作和連續操作兩種。間歇操作的真空過濾機可過濾各種濃度的懸浮液,連續操作的真空過濾機適於過濾含固體顆粒較多的稠厚懸浮液。
間歇操作的過濾機因能實現自動化操作而得到發展,過濾面積越來越大。為得到含濕量低的濾渣,機械壓榨的過濾機得到了發展。
用過濾介質把容器分隔為上、下腔,即構成簡單的過濾器。懸浮液加入上腔,在壓力作用下通過過濾介質進入下腔成為濾液,固體顆粒被截留在過濾介質表面形成濾渣(或稱濾餅)。
過濾過程中過濾介質表面積存的濾渣層逐漸加厚,液體通過濾渣層的阻力隨之增高,過濾速度減小。當濾室充滿濾渣或過濾速度太小時,停止過濾,清除濾渣,使過濾介質再生,以完成一次過濾循環。
液體通過濾渣層和過濾介質必須克服阻力,因此在過濾介質的兩側必須有壓力差,這是實現過濾的推動力。增大壓力差可以加速過濾,但受壓後變形的顆粒在大壓力差時易堵塞過濾介質孔隙,過濾反而減慢。
懸浮液過濾有濾渣層過濾、深層過濾和篩濾三種方式。濾渣層過濾是指在經過過濾初期後,形成了初始濾渣層,此後,濾渣層對過濾起主要作用,這時大、小顆粒均被截留;深層過濾是指過濾介質較厚,懸浮液中含固體顆粒較少,且顆粒小於過濾介質的孔道,過濾時,顆粒進入後被吸附在孔道內的過濾;篩濾是過濾截留的固體顆粒都大於過濾介質的孔隙,過濾介質內部不吸附固體顆粒的過濾方式,例如轉筒式過濾篩濾去污水中的粗粒雜質。
在實際的過濾過程中,三種方式常常是同時或相繼出現。過濾機的處理能力取決於過濾速度。懸浮液中的固體顆粒大、粒度均勻時,過濾的濾渣層孔隙較為暢通,濾液通過濾渣層的速度較大。應用凝聚劑將微細的顆粒集合成較大的團塊,有利於提高過濾速度。
對於固體顆粒沉降速度快的懸浮液,應用在過濾介質上部加料的過濾機,使過濾方向與重力方向一致,粗顆粒首先沉降,可減少過濾介質和濾渣層的堵塞;在難過濾的懸浮液(如膠體)中混入如硅藻土、膨脹珍珠岩等較粗的固體顆粒,可使濾渣層變得疏鬆;濾液粘度較大時,可加熱懸浮液以降低粘度。這些措施都能加快過濾速度。
② 過濾推動力一般是指
過濾推動力一般是指過濾介質與濾餅構成的過濾層兩邊的壓差。
二、過濾分離的應用
1、濾餅過濾:以過濾介質上游所形成固體顆粒床層的滲濾作用為主要過濾機理。用於含大量不溶性固體的懸浮液的 過濾(即含量大於1%-2%)。
2、深層過濾:在過濾介質上游雖形成微薄的濾餅,但只是少量顆粒嵌入介質通道。可用於從液體中除去少量不溶性 固體的過濾,如啤酒、果汁、牛奶、色拉油等的過濾。
3、膜過濾:是採用有機膜、多孔陶瓷介質膜和半透膜介質膜等 膜材料,從液體中除去少量極細小質點的過濾。如從汽水、果汁中除去少量的微生物的過濾。
③ 用漏斗過濾水的原理是什麼
物質的密度不同。
(3)過濾過程的推動力擴展閱讀:
基本介紹
過濾,實質上是使廢水通過具有微細孔道的過濾介質,在過濾介質的兩側壓強不同,此壓差即為過濾的推動力。廢水在推動力作用下通過微細孔道,而微粒物質及膠狀物質則被介質阻截而不能通過。介質截留的顆粒物質本身同樣起過濾介質的作用,將此稱為濾層或濾餅。隨著過程進行,濾層逐漸增厚,水流的阻力也將增加,使水流量下降。這時需用反沖洗法,以清水洗滌過濾介質,從中去除被截留的固體物質,並要及時取走濾餅 。
影響因素
溶液的溫度、黏度、過濾時的壓力、過濾器的孔隙大小和沉澱物的狀態都會影響過濾的速度。熱的溶液比冷的溶液易過濾。溶液的黏度越大,過濾越慢。減壓過濾比常壓過濾快。過濾器的孔隙要選擇適當,太大會透過沉澱;太小則易被沉澱堵塞,使過濾難以進行。沉澱若呈膠狀時,必須先加熱一段時間來破壞它,否則它要透過濾紙。總之,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來選用不同的過濾方法。
方法
常壓過濾
此法最為簡便和常用,使用玻璃漏斗和濾紙進行過濾。過濾時,把圓形濾紙或方形濾紙折疊成四層,然後將濾紙撕去一角,把濾紙撐開成圓錐體,一邊為單層,一邊為三層,放於漏斗內。漏斗的錐角應為60,這樣濾紙可以完全貼在漏斗壁上。如果漏斗的錐角大於60,應適當改變濾紙的折疊角度,使之與漏斗的錐角相適應。然後用食指把濾紙按在漏斗壁上,用洗瓶吹出少量蒸餾水把濾紙濕潤。濾紙的邊緣應略低於漏斗的邊沿。如果將濾紙貼在漏斗壁上,兩者之間還有氣泡,應該用手指輕輕壓濾紙,把氣泡趕掉,然後向漏斗中加水至幾乎達到濾紙上邊沿。這時漏斗頸內應全部被水充滿,而且當濾紙上的水已經全部流盡後,漏斗頸中的水柱仍能保持。若不成功,可用手指堵住漏斗下口,掀起濾紙,向濾紙和漏斗壁間加水,直到漏斗頸及錐體內大部分被水充滿,並將氣泡完全排出為止。這時將紙邊按實,再打開下面的出口,此時水柱即能形成。在全部過濾過程中,漏斗頸內必須一直被液體所充滿,這樣過濾才能迅速。
過濾時應注意:漏斗要放在漏斗架上,調整好漏斗架的高度,使漏斗的出口靠在接收器的內壁上,這樣,濾液可順著器壁流下,不致四濺。先轉移溶液,後轉移沉澱。這樣就不會因沉澱堵塞濾紙的孔隙而減慢過濾速率。轉移溶液和沉澱時,均應使用攪拌棒。轉移溶液時,應把溶液滴在三層濾紙的側面,以防液滴把單層濾紙沖破。加入漏斗中的溶液不能超過圓錐濾紙的總容積的2/3。加得過多會使溶液從濾紙和漏斗內壁間流入接收器而失去濾紙的過濾作用。
如果需要洗滌沉澱。則要等溶液轉移完畢後,往盛沉澱的容器中加入少量洗滌劑,充分攪拌,等溶液靜止沉澱下沉後,再把上層溶液傾入漏斗內,如此重復操作3遍,最後把沉澱轉移到濾紙上。也可以將全部沉澱轉移到濾紙上,然後把少量的洗滌劑分為幾份,分幾次加入到漏斗中來洗滌沉澱。
洗滌沉澱時,也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以提高效率。最後,經過檢查濾液中的雜質,方可判斷沉澱是否洗凈。
④ "真空過濾機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真空過濾的基本原理是:在真空負壓(0.04-0.07MPa)的作用下,懸浮液中的液體透過過濾介質(濾布)被抽走,而固體顆粒則被介質所截留,從而實現液體和固體的分離。真空過濾機是應用表面過濾機理,當懸浮液中的液體流向過濾介質時,大於或者是相近於過濾介質孔隙大小的固體顆粒會首先以架橋的方式在介質表面形成了初始層,過濾介質孔隙比它的孔隙通道大,這樣就截留了更小的顆粒,因此不斷沉積的固體顆粒便逐漸在初始沉積層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濾餅
真空過濾器是在濾液出口處形成負壓作為過濾的推動力。這種過濾機又分為間歇操作和連續操作兩種。間歇操作的真空過濾機可過濾各種濃度的懸浮液,連續操作的真空過濾機適於過濾含固體顆粒較多的稠厚懸浮液。
間歇操作的過濾機因能實現自動化操作而得到發展,過濾面積越來越大。為得到含濕量低的濾渣,機械壓榨的過濾機得到了發展。
用過濾介質把容器分隔為上、下腔,即構成簡單的過濾器。懸浮液加入上腔,在壓力作用下通過過濾介質進入下腔成為濾液,固體顆粒被截留在過濾介質表面形成濾渣(或稱濾餅)。
過濾過程中過濾介質表面積存的濾渣層逐漸加厚,液體通過濾渣層的阻力隨之增高,過濾速度減小。當濾室充滿濾渣或過濾速度太小時,停止過濾,清除濾渣,使過濾介質再生,以完成一次過濾循環。
液體通過濾渣層和過濾介質必須克服阻力,因此在過濾介質的兩側必須有壓力差,這是實現過濾的推動力。增大壓力差可以加速過濾,但受壓後變形的顆粒在大壓力差時易堵塞過濾介質孔隙,過濾反而減慢。
懸浮液過濾有濾渣層過濾、深層過濾和篩濾三種方式。濾渣層過濾是指在經過過濾初期後,形成了初始濾渣層,此後,濾渣層對過濾起主要作用,這時大、小顆粒均被截留;深層過濾是指過濾介質較厚,懸浮液中含固體顆粒較少,且顆粒小於過濾介質的孔道,過濾時,顆粒進入後被吸附在孔道內的過濾;篩濾是過濾截留的固體顆粒都大於過濾介質的孔隙,過濾介質內部不吸附固體顆粒的過濾方式,例如轉筒式過濾篩濾去污水中的粗粒雜質。
在實際的過濾過程中,三種方式常常是同時或相繼出現。過濾機的處理能力取決於過濾速度。懸浮液中的固體顆粒大、粒度均勻時,過濾的濾渣層孔隙較為暢通,濾液通過濾渣層的速度較大。應用凝聚劑將微細的顆粒集合成較大的團塊,有利於提高過濾速度。
對於固體顆粒沉降速度快的懸浮液,應用在過濾介質上部加料的過濾機,使過濾方向與重力方向一致,粗顆粒首先沉降,可減少過濾介質和濾渣層的堵塞;在難過濾的懸浮液(如膠體)中混入如硅藻土、膨脹珍珠岩等較粗的固體顆粒,可使濾渣層變得疏鬆;濾液粘度較大時,可加熱懸浮液以降低粘度。這些措施都能加快過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