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教創星CF800外置過濾桶濾材放置順序
自帶濾棉,其它全部放生物濾材,順序沒講究,哪個行哪個後對過濾效能沒影響。
② 森森404B過濾桶濾材怎麼擺放
擺放順序如下:
1、第一階段:物理過濾階段:放置杜纖維棉(註:出口管套上可用襪子過濾掉刀的懸浮液,清洗方便)。
2、第二階段:化學過濾階段:放置活性炭、氨吸附石、沸石、清水樹脂等化學吸附濾料(一般情況下,這種濾料的吸附效果只有3個月,必須更換)。
3、三級:生物過濾一級:放置生化棉(註:選擇孔徑合適、強度高、彈性好、濾速高的)。
4、第4級:生物濾池第2級:放置生化球(註:此級別的容量應盡可能大於生化球的數量)。
5、第5級:生物過濾第3級:放置陶瓷環(註:陶瓷環吸水率越高,表面粗糙度越好)。
6、6級:生物過濾4級:放置黃煤或水草砂。
7、7級:水平衡池:放置纖維棉和潛水泵,將過濾後的水送回魚缸(註:如果是上層過濾,可取消此水位,讓水自然迴流到魚缸)。
(2)5層過濾桶濾材順序擴展閱讀:
1、過濾桶與擴散桶和UV燈的串接
CO2擴散桶和UV燈最好放置在過濾桶的出水口,這里的水質相對干凈,不會有污物附著在UV燈和擴散桶上,可降低對這些設備的清洗頻率。
2、過濾桶清洗的頻率
建缸初期由於頻繁攪動底沙,水質往往比較渾濁,懸浮微粒較多,過濾系統中會存積太多的污物,尤其是細過濾棉,容易堵塞。而建缸初期,過濾系統是否健康,會決定水質穩定的速度,包括初期水藻的控制,都和過濾系統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此時清洗過濾桶的頻率應該稍微頻繁一些。
3、開缸注意
開缸時,在過濾桶中各層倒入一些粉末狀硝化細菌,同時在夜間用氣泵向缸內打氧,這樣會使硝化系統建立更為迅速。
③ 森森HW-302外置過濾桶三層的,過濾材料用什麼,怎麼排列
第一層過濾棉 第二層 玻璃環 第三層 一半活性炭 一半用神奇寶貝去磷酸鹽的濾材
④ 魚缸過濾桶應該放什麼濾材
魚缸過濾桶可放置的濾材有纖維棉、活性炭、吸氨石、沸石、清水樹脂等濾材。
濾材放置位置
魚缸過濾濾材的擺放可是很有講究的,為了保持水質清潔和維持觀賞魚所需的生長環境,魚缸一定要使用優質的濾材,並且按照一定的方式擺放才能將濾材發揮到最大的作用。
第一級:物理過濾級 放置纖維棉(註:可以在出水管口套上襪子用於濾出懸浮物且清 洗方便)。
第二級:化學過濾級 放置活性炭、吸氨石、沸石、清水樹脂等化學性吸附濾材(注該類濾材的吸附效果一般只有三個月到期一定要換)。
第三級:生物過濾第一級放置生化棉(註:要選孔徑大小合適強度高彈性高濾水率高的為好)。
第四級:生物過濾第二級放置生化球(註:該級的容量要大生化球的數量盡可能多)。
第五級:生物過濾第三級放置瓷環 (註:瓷環的吸水率越高越好表面粗糙度越高越好)。
第六級:生物過濾第四級放置黃化煤或水草砂。
第七級:水平衡槽 放置纖維棉以及潛水泵將已過濾後的水輸送回魚缸。(註:如果是上部過濾可以取消此級讓水自然流回魚缸)。
以上各級不需要作成七格。可以視空間情況將第一級與第二級、第三級與第四級、第六級與第七級可以合並!第五級可以視情況取消。
備註:第三級和第四級是多氧區。主要是培養一種英文稱作:Nitrosomonas的氮化細菌利用水中的氧份將腐化生物或植物所產生的氨元素轉化為亞硝酸鹽。第五級和第六級是低氧區。主要是培養一種英文稱作:Nitrobacter的氮化細菌將亞硝酸鹽還原成為無害的硝酸鹽(又稱為反硝化)。
⑤ 魚缸過濾器濾材的怎麼擺放呀
順序如下:
1.第一級:物理過濾級:放置纖維棉(註:可以在出水管口套上襪子用於濾出懸浮物且清 洗方便)。
2.第二級:化學過濾級:放置活性炭、吸氨石、沸石、清水樹脂等化學性吸附濾材(注該類濾材的吸附效果一般只有三個月到期一定要換)。
3.第三級:生物過濾第一級:放置生化棉(註:要選孔徑大小合適強度高彈性高濾水率高的為好)。
4.第四級:生物過濾第二級:放置生化球(註:該級的容量要大生化球的數量盡可能多)。
5.第五級:生物過濾第三級:放置瓷環(註:瓷環的吸水率越高越好表面粗糙度越高越好)。
6.第六級:生物過濾第四級:放置黃化煤或水草砂。
7.第七級:水平衡槽:放置纖維棉以及潛水泵將已過濾後的水輸送回魚缸(註:如果是上部過濾可以取消此級讓水自然流回魚缸)。
在安裝過濾器的時候,把出水口盡量安裝在魚缸的一頭,而抽水口則在另外一頭。而且入水口的網注意不要太高,要讓入水口盡量接近缸底,這樣一來的話出水口的水就會把污物沖到魚缸的另一頭。
而入水網縮短了,越接近魚缸的底部其吸力就大,這時候只要用小網把污物向入水口沖,就很容易吸走了。如果您使用的是全新的魚缸或者是全缸新水的話,其中的濾材會更厚一點,吸力更大一點,這樣過濾的水就更干凈了。
其實,所謂的過濾就是建立生態平衡的角度上,模仿自然界中「流水不腐」的道理,如果說缸里總有一部分循環不到的水或角落,那麼其中的水自然就容易混濁,魚類也得不到好的生存環境。而困水、過濾、闖缸是建立這樣的生態平衡的三步曲,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說你在養著魚的魚缸中發現白霧的話,就說明過濾器的瓦數太小或者是安裝不合理,瓦數在配置的時候要盡量比要求的再大一點,比如說1.2m的缸一般採用30瓦的,我們可以使用36瓦。
另外關於過濾器的安裝一定要合適,這樣才能使水得到充分的循環,也就不會出現白霧的現象了,自然也不用天天換水這么麻煩了。因為換水是為了保證水質,但是更換太勤的話水質反而得不到保障。
參考鏈接:網路-魚缸過濾器
⑥ 創星CF1000濾筒最下面一層應該放什麼的 水流是從測管直接下去 然後再過濾上來的
水是由管路直接下到桶底, 然後經過濾材(過濾)上來,再由泵回打出過濾桶,正確答的濾材放置順序應該是:
最下面一層應該放白色細棉(充當物理過濾),中層放玻璃環或石英球(硝化細菌作用下的生化過濾,),上層放黑生化棉或玻璃環或球(硝化細菌作用下的生化過濾,)。
濾桶前可串聯一個前置濾桶,如加前置根據進水經過的順序,前置內可先放粗濾棉(阻擋大型雜物)、細濾棉(物理過濾),cf1000里底層放生化球(打碎水流,兼具生化過濾)、二層和上層放石英球或玻璃環(生化過濾)。
以上只是用於飼養魚的濾材放置方法,如草缸,不可放入玻璃環,有些質量差的玻璃環硬水並偏鹼性。
⑦ 魚缸過濾材料順序
魚缸的過濾系統基本由三種濾材搭建而成,各有分工,我按照濾材前後排放順序,給大家做一個基本的概述。
1、第一層過濾為物理過濾,有過濾棉,生化棉,魔毯,等組成。其主要作用是攔截大顆粒雜質為主,如魚便,食物殘渣,鱗片,等。在實際運用中,我們要根據濾材濾孔的大小,調整上下位置。也可以將整個物理過濾層提高至水面以上,形成干濕分離,過濾效果會更加顯著,但由於物理過濾攔截雜質較多,應定期對濾材經營清理
篇幅有限,無法一一細說,如果大家有疑問,請私信我。
⑧ 過濾桶的濾盒裡濾材擺放順序。過濾棉是放到濾材的上面還是下面
飼養觀賞魚的魚缸水質之所以能夠得到長時間的維持,離不開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它們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一個合格的物理過濾,就不可能為之後的生化過濾掃清障礙,在飼養中大型觀賞魚的魚缸里,如果想要水質徹底穩定,也離不開生化濾材。
但是,最近養魚老道發現,有很多的新魚友,會把過濾棉鋪設的零零散散,幾乎是哪一個過濾倉里,都能夠看到過濾棉的身影。
有的魚友還會在水泵倉里再去塞上些過濾棉,還有的魚友使用的滴流過濾,也是上下幾層,有幾層算幾層都會有過濾棉,甚至於還有把過濾棉再次墊到生化濾材的底部。
這些做法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無外乎就是希望濾棉可以更好、更多的吸附雜質。那麼,這種做法有用嗎,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如果不是為了需要反復清洗或者更換,一塊過濾棉也可以有效攔截雜質的
關於過濾棉的好壞,會與許多因素有關,甚至於包括了濾槽的深淺和寬度,以及濾棉的耐用性和厚度以及細密度等等,因此來說,濾棉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壞之說,但看我們把它們用在哪裡,是飼養密度小、水體大,還是飼養密度大、水體小的魚缸,所選擇的濾棉肯定不太一樣。
養魚老道一般都在魚店裡購買濾棉,幾乎是隨意購買的,大致上看看不是過於鬆散,能夠耐用就可以,回家之後,用上一段時間,自然就知道了這個濾棉適不適用,不好再換就是了,也不是多麼貴重的東西,完全沒有必要去看什麼品牌的。
而且,一般的觀賞魚缸,有個三五層濾棉,基本上都夠用,更何況,可能下面還會鋪設有生化棉呢?
對於某些小魚缸來說,如果觀賞魚飼養密度不大,不是濾棉需要清洗更換的話,一塊濾棉也可以搞清水質,並不是過濾棉越多越好的,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我們比如說內置過濾器、水妖精、小外掛等,裡面可能也就是一塊濾棉或者一塊生化棉當做濾棉來用,誰也沒說不可以,很多小魚缸的水質效果,不也很好嗎?
名字不是瞎叫的,既然標注了過濾倉和生化倉,必然有它的道理
目前不管是標準的底濾或者上濾系統,甚至於側濾、背濾,都會標注著哪裡是過濾倉,哪裡是沉澱倉或者生化倉,以及水泵倉。
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哪個隔斷里該放什麼濾材,人家早就已經明示了,為什麼我們還要去畫蛇添足呢?
原因不在於濾棉的多少或者每個倉里都要加上一塊白棉,而是因為我們的魚缸水質根本就未養好或者穩定,甚至於觀賞魚還在患病期,所以水質才會出問題,這個與在每個倉里都加上過濾棉,根本關系就不大,甚至於有些時候,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其實這並不是新魚友們異想天開,而是一種無可奈何,沒有其他招數了,以為這樣的水質可能會更好,可是事實上呢?
過多的濾棉設置,不但是藏污納垢之所,而且嚴重的阻礙了魚缸的水流通暢,甚至於可能徹底封閉了生化濾材的氧氣進入,生化倉的水面再也沒有波動了。
不是說硝化細菌需要大量氧氣嗎,不是說生化倉也需要格外打氧嗎,這個時候怎麼把這個理論又忘記了呢?
生化濾材的通風性越好,水流越通暢,培菌的效果才會更好
如果說我們真的是希望生化濾材可以更多的培養硝化細菌或者有益菌,那麼一定是含氧量需要充足,既然含氧量需要充足,那麼一定是生化濾材的通風性要良好,這個道理我們應該是誰都知道的,冬季里長期供暖的屋子,突然間開窗通風換氣,我們自己是個什麼感受?
再者就是生化濾材想要含氧量充足,一定要保證水流通暢,這個通暢度才是最為關鍵的。
為什麼現在提倡干濕分離,就是為了能夠讓濾棉把雜物徹底阻擋在生化濾材之外,避免進入到過濾循環中,隨之再次進入到魚缸的水體里。
哪怕是有點殘渣,進入到生化倉或者生化濾材中,也要比把生化濾材用一塊或者幾塊濾棉封閉起來,整的密不透風,要強得多。
但是,很多新魚友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更別說是,我們在生化濾材的底部,再去墊上幾塊濾棉,它的底部幾乎是水流靜止,一灣死水。
時間一長,質量差點的生化濾材也會有粉化的風險,更何況是長期待在濾材底下的過濾棉,它可能不腐爛、發臭嗎?為什麼我們要去清洗濾棉、更換濾棉,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那麼我們把它墊到了生化濾材底部,又是個什麼道理呢?
把生化濾材放到魚缸里,基本上是起不到好作用的
還有一些新魚友,因為自己的過濾不夠用,會把部分生化濾材扔到魚缸里,美其名曰,這樣就可以多培養硝化細菌了,道理未必不正確。
但是,我們也要看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濾材的大小吧?
大部分的生化濾材都是有空隙的,並且比起陶粒、底沙,甚至於小石子要大很多,這些東西放置在魚缸里,不也成了臟污納垢之所了嗎?而且,我們想要抽底換水也未必能夠把這些雜物清除出來,那麼,過量的魚便沉澱其中,我們是在培養有機物、垃圾箱,還是在培菌呢?
它和反氣舉的道理是不一樣的,反氣舉中是上有水流下有氧氣的,底部還有出水口,它的水流是流動的,可是魚缸底部隨便放置的生化濾材呢,無論是陶瓷環還是細菌屋,我們即使是擺放的整整齊齊又能怎樣?
結果必然導致水質很快毒素超標,甚至於污穢不堪,當然了,這也會與觀賞魚的大小和飼養密度有關,不過,最好還是不要去放置這些東西。
它們和飼養羅漢魚,偶爾在魚缸里放點火山石給羅漢玩耍,還有草缸里放置水草泥和陶粒的道理是完全不一樣的,陶粒放多了,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大,還有可能需要定期清理呢,何況是些生化濾材呢?
這些做法根本算不上創新,只是因為我們之前沒有按照規矩辦事罷了
上述的這些做法,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根本算不上什麼創新之舉,只是因為我們在養魚之前,沒有好好的困水、養水,沒有好好的選魚,所以才造成了水質難以調理,或者就是我們自己飼養密度過大的必然結局。
正常情況下,一個魚缸里有三五塊過濾棉,再加上三五層生化棉,其他位置全部放置生化濾材,底部設有隔板,任其水流暢通,這個魚缸的過濾系統就是最完善的了,根本沒有必要再去把過濾棉隨處放置,那種做法所能起到的好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壞作用倒是會有很多。
尤其是到了目前這個季節,整個魚缸都需要大量的通風換氣,整個過濾系統都需要水流通暢,換水量和氧氣量都可以相應增加,這個時期的濾棉本身就容易發霉、發臭,按理說魚缸里應該是少一塊是一塊,過濾棉能不多用就不多用。
但是呢,很多的新魚友,正好把這個事情給搞反了,所以說,魚缸的水質不好,也是應該的了。還有些魚友,會把底濾的水泵倉里再去塞上一些濾棉,甚至於把水泵給圍起來,這又是個什麼道理呢,這樣子進入魚缸的水質就干凈了?
濾棉的細密度永遠比生化濾材要大,它們確實可以阻擋細微雜物,那麼長期待在水泵倉里的濾棉會不會發臭呢,需不需要更換和清新呢?一旦更換、清洗再次開啟水泵,濾棉上脫落的雜物首先會進入到哪裡呢,不還是進入到魚缸里了嗎?
養魚原則就是:
能用一塊濾棉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會使用兩塊,能用一斤生化濾材解決的問題,絕對不用二斤。
不是為了省錢,其實過多的這些東西,都應該視為魚缸的累贅,觀賞魚和魚缸水質的負擔。
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⑨ 缸外過濾桶濾材如何放置
「潛水」水泵和外置的濾桶設置在缸外,缸里的水先流到桶里,桶里含雙層或多層過濾盒,盒內放置濾材和硝化材料,過濾泵在桶里抽水並通過管子循環到缸里。可根據具體要求購買其它的過濾材料。優點:不佔用魚缸內部空間。採用多種生化過濾材料,過濾徹底,操作簡易,清潔方便。氣壓式吸水功能,方便快捷。
注意事項:過濾桶放置過濾材料的順序應該是自下而上的,先物理過濾,再化學過濾,最後是生化過濾。如果是小過濾桶,過濾盒有可能只有一層,可以在一個過濾盒裡放置不同的過濾材料,放置的次序如下:
第一步:過濾棉,第二步:生化棉,第三步:玻璃環(陶瓷環、生物石等),第四步:活性炭(吸氨石、麥飯石等)缺點:因過濾桶密封性及安裝相對復雜,且為了保護硝化細菌系統,不宜經常清洗,因此,選擇的過濾材料比較高級,價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