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EDI的五個基本功能模塊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即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方法。EDI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與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
EDI不是用戶之間簡單的數據交換,EDI用戶需要按照國際通用的消息格式發送信息 8月,三星與您激情奧運 雅典風雲熱辣速遞 LG 手機一元搶拍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接收方也需要按國際統一規定的語法規則,對消息進行處理,並引起其它相關系統的EDI綜合處理。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完成,無需人工干預,減少了差錯,提高了效率。
EDI系統由通信模塊、格式轉換模式、聯系模塊、消息生成和處理模塊等4個基本功能模塊組成。
使用EDI的主要優點有:(1)降低了紙張文件的消費。(2)減少了許多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3)使得貿易雙方能夠以更迅速、有效的方式進行貿易,大大簡化了訂貨過程或存貨過程,使雙方能及時地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力資源。(4)可以改善貿易雙方的關系,廠商可以准確地估計日後商品的需求量,貨運代理商可以簡化大量的出口文書工作,商業用戶可以提高存貨的效率,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由於EDI的使用可以完全代替傳統的紙張文件的交換,因此,有人稱它為「無紙貿易」或「電子貿易」。
B. EDI技術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EDI(electrodeionization)技術是一種新的純水和超純水制備技術。該技術將電滲析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相融合,通過陰、陽離子交換膜對陰、陽離子的選擇性透過作用與離子交換樹脂對離子的交換作用,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實現離子的定向遷移,從而完成水的深度除鹽,水質可達15MΩ.cm以上。在進行除鹽的同時,水電離解產生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再生,因此不需酸鹼化學再生而能連續製取超純水。它具有技術先進、操作簡便和優異的環保特性,是純水制備技術的綠色革命。
如RO反滲透設備:
RO反滲透設備採用當代最先進、節能有效的膜分離技術,反滲透設備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使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其它物質和水分離開來。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因此反滲透設備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反滲透設備可以生產純水、高純水,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用戶。
當純水和鹽水被理想半透膜隔開,理想半透膜只允許水通過而阻止鹽通過,此時膜純水側的水會自發地通過半透膜流入鹽水一側,這種現象稱為滲透,若在膜的鹽水側施加壓力,那麼水的自發流動將受到抑制而減慢,當施加的壓力達到某一數值時,水通過膜的凈流量等於零,這個壓力稱為滲透壓力,當施加在膜鹽水側的壓力大於滲透壓力時,水的流向就會逆轉,此時,鹽水中的水將流入純水側,上述現象就是水的反滲透(RO)處理的基本原理。
EDI 膜堆是由夾在兩個電極之間一定對數的單元組成。在每個單元內有兩類不同的室:待除鹽的淡水室和收集所除去雜質離子的濃水室。淡水室中用混勻的陽、陰離子交換樹脂填滿,這些樹脂位於兩個膜之間:只允許陽離子透過的陽離子交換膜及只允許陰離子透過的陰離子交換膜。
樹脂床利用加在室兩端的直流電進行連續地再生,電壓使進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 H+及 OH-,水中的這些離子受相應電極的吸引,穿過陽、陰離子交換樹脂向所對應膜的方向遷移,當這些離子透過交換膜進入濃室後, H +和 OH-結合成水。這種 H+和 OH-的產生及遷移正是樹脂得以實現連續再生的機理。 當進水中的 Na+及 CI-等雜質離子吸咐到相應的離子交換樹脂上時,這些雜質離子就會發生象普通混床內一樣的離子交換反應,並相應地置換出 H+及 OH-。一旦在離子交換樹脂內的雜質離子也加入到 H+及 OH-向交換膜方向的遷移,這些離子將連續地穿過樹脂直至透過交換膜而進入濃水室。這些雜質離子由於相鄰隔室交換膜的阻擋作用而不能向對應電極的方向進一步地遷移,因此雜質離子得以集中到濃水室中,然後可將這種含有雜質離子的濃水排出膜堆。
C. 工業EDI超純水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哪些
EDI工業超純水設備:EDI是由一個或幾個每小時產水量相同的模塊組成,根據實際回純水的答使用量開啟或停止EDI模塊,手動操作相對頻繁,但操作比較簡單,只需開啟EDI進水閥門、極水閥門和濃水閥門,以及打開電源同時根據出水水質調節加葯量(氯化鈉)、電解電壓和電流的大小即可,對操作工的責任心要求較高。
D. EDI 的系統組成是什麼
EDI系統由EDI技術標准、EDI軟體及硬體、EDI技術通信網路3個要素組成。EDI裝置由增壓泵、電去離子(EDI)膜塊、直流穩壓電源、流量計、儀表等組成。
EDI系統是利用混合離子交換樹脂吸附給水中的陰、陽離子,同時被吸附的離子又在直流電壓的作用下,分別透過陰、陽離子交換膜而被去除的過程。電滲析器的一對電極之間,通常由陰膜,將一定數量的EDI單元間用網狀網隔開,構成濃室和淡室。
淡室水中陽離子向負極遷移透過陽膜,被濃室中的陰膜截留,水中陰離子向正極方向遷移陰膜,被濃室中的陽膜截留,淡水又在單元組兩端設置陰/陽離子分別穿過陰、陽離子交換膜進入濃水室而被去除。而通過濃水室的水將離子帶出系統,成為濃水。從而達到淡化、提純、濃縮或精製的目的。
(4)edI模塊組成擴展閱讀
EDI膜堆是EDI工作的核心,膜堆是由陰、陽離子交換膜,淡、濃水室隔板,離子交換樹脂和正負電極等按一定規則排列組合並夾緊所構成的單元。膜堆中淡 水室相當於一個混床,使用的離子交換樹脂是磺酸型陽樹脂和季胺型陰樹脂,淡水室中的樹脂必須裝填緊密。
EDI膜堆系統在每個單元內都有兩類不同的室,待除鹽的淡水室和收集所除去雜質離子的濃水室。淡水室中用混勻的陰、陽離子交換樹脂填滿,這些樹脂位於兩個膜之間,只允許陽離子透過的陽離子交換膜及只允許陰離子透過的陰離子交換膜。
E. 簡述EDI系統的構成和處理過程
EDI(Electrodeionization)又稱連續電除鹽技術,它科學地將電滲析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融內為一體,通過陽容、陰離子膜對陽、陰離子的選擇透過作用以及離子交換樹脂對水中離子的交換作用,在電場的作用下實現水中離子的定向遷移,從而達到水的深度凈化除鹽,並通過水電解產生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對裝填樹脂進行連續再生,因此EDI制水過程不需酸、鹼化學葯品再生即可連續製取高品質超純水,它具有技術先進、結構緊湊、操作簡便的優點,可廣泛應用於電力、電子、醫葯、化工、食品和實驗室領域,是水處理技術的綠色革命。
出水水質具有最佳的穩定度。
能連續生產出符合用戶要求的超純水。
模塊化生產,並可實現全自動控制。
不需酸鹼再生,無污水排放。
不會因再生而停機。
無需再生設備和化學葯品儲運。
備結構緊湊,佔地面積小。
運行成本和維修成本低。
運行操作簡單,勞動強度低
我公司可帶維修EDI 在生樹脂 水處理設備維修等服務
F. EDI標准報文由哪三個部分組成
網路、電子商務用戶、...電子商務框架結構由三個層次和兩大支柱構成。
G. EDI模塊維修的方法
深圳恆通源具有多年的EDI使用和售後服務經驗,擁有專用的EDI清洗再生設備、樹脂、陰版陽膜片、權陰陽極板等配件,對任何原因造成的EDI接頭斷裂、內部發熱燒壞、純水室污堵、濃水室積垢、背部漏水等造成的EDI水質下降等問題,我司進行修復後,再製造EDI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均能達到甚至超過原品,而成本卻只有新品的40-60%,節能達到50%以上,節材40%以上。
1、根據用戶的數據和描述,制訂維修初步方案。
2、EDI模塊到廠後先上機檢測和清洗,如有必要進行拆解檢查,更換內部損壞的部件,包括極板,陰陽離子膜片,樹脂,隔板,接頭線,密封圈等損壞的材料。
3、維修完成後重新測試,48小時測試合格後出廠。
4、根據維修情況,協助客戶優化目前設備工藝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5、可以提供專用的清洗劑和完整的清洗保養維護方案。
H. 簡述EDI成本的構成
1) 成本:硬復件成本(包括計算機制、MODEM和租用線路的費用); 軟體成本(包括轉換軟體、翻譯軟體和通信軟體的費用); 通信成本(使用EDI VAN時,包括郵箱租金,文件傳輸費用,EDI交換中心文件處理保管費用); 其他成本(如人員培訓,系統維護等)<BR>2)效益:不同行業,其EDI效益分析項目有所不同,總的來說,EDI效益包括提高客戶滿意度,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停工待料風險等效益.
I. EDI的軟體結構中包含哪些模塊
用戶介面模塊
內部介面模塊
報文生成及處理模塊
該模塊有兩個功能:
a.接受來自用戶介面模塊和內部介面模塊的命令和信息,按照EDI標准生成訂單、發票等各種EDI報文和單證,經格式轉換模塊處理之後,由通信模塊經EDI網路發給其它EDI用戶。
b.自動處理由其它EDI系統發來的報文。在處理過程中要與本單位信息系統相聯,獲取必要信息並給其它EDI系統答復,同時將有關信息送給本單位其它信息系統。
如因特殊情況不能滿足對方的要求,經雙方EDI系統多次交涉後不能妥善解決的,則把這一類事件提交用戶介面模塊,由人工干預決策。
格式轉換模塊
所有的EDI單證都必須轉換成標準的交換格式,轉換過程包括語法上的壓縮、嵌套、代碼的替換以及必要的EDI語法控制字元。在格式轉換過程中要進行語法檢查,對於語法出錯的EDI報文應拒收並通知對方重發。
通信模塊
該模塊是EDI系統與EDI通信網路的介面。包括執行呼叫、自動重發、合法性和完整性檢查、出錯報警、自動應答、通信記錄、報文拼裝和拆卸等功能。
除以上這些基本模塊外,EDI系統還必須具備一些基本功能。
a.命名和定址功能
EDI的終端用戶在共享的名字當中必須是唯一可標識的。命名和定址功能包括通信和鑒別兩個方面。
在通信方面,EDI是利用地址而不是名字進行通信的。因而要提供按名字定址的方法,這種方法應建立在開放系統目錄服務ISO9594(對應ITU-T X.500)基礎上。在鑒別方面,有若干級必要的鑒別,即通信實體鑒別,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相互鑒別等。
b.安全功能
EDI的安全功能應包含在上述所有模塊中。它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終端用戶以及所有EDI參與方之間的相互驗證;
數據完整性;
EDI參與方之間的電子(數字)簽名;
否定EDI操作活動的可能性;
密鑰管理。
c.語義數據管理功能
完整語義單元(CSU)是由多個信息單元(IU)組成的。其CSU和IU的管理服務功能包括:
IU應該是可標識和可區分的;
IU必須支持可靠的全局參考;
應能夠存取指明IU屬性的內容,如語法、結構語義、字元集和編碼等;
應能夠跟蹤和對IU定位;
對終端用戶提供方便和始終如一的訪問方式。
EDI的操作過程
當今世界通用的EDI通信網路,是建立在MHS數據通信平台上的信箱系統,其通信機制是信箱間信息的存儲和轉發。具體實現方法是在數據通信網上加掛大容量信息處理計算機,在計算機上建立信箱系統,通信雙方需申請各自的信箱,其通信過程就是把文件傳到對方的信箱中。文件交換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在發送文件時,用戶只需進入自己的信箱系統。
EDI可以看做是MHS通信子平台,圖2.2、圖2.3、圖2. 4分別表示了EDI在計算機通信網路七層協議中的地位和作用、EDI信箱系統通信和交換原理、以及完整的通信流程。
通信流程中各功能模塊說明如下:
映射(Mapping)—生成EDI平面文件
EDI平面文件(Flat File)是通過應用系統將用戶的應用文件(如:單證、票據)或資料庫中的數據,映射成的一種標準的中間文件。這一過程稱為映射(Mapping)。
平面文件是用戶通過應用系統直接編輯、修改和操作的單證和票據文件,它可直接閱讀、顯示和列印輸出。
翻譯(Translation)—生成EDI標准格式文件
其功能是將平面文件通過翻譯軟體(Translation Software)生成EDI標准格式文件。
EDI標准格式文件,就是所謂的EDI電子單證,或稱電子票據。它是EDI用戶之間進行貿易和業務往來的依據。EDI標准格式文件是一種只有計算機才能閱讀的ASCII文件。它是按照EDI數據交換標准(即EDI標准)的要求,將單證文件(平面文件)中的目錄項,加上特定的分割符、控制符和其它信息,生成的一種包括控制符、代碼和單證信息在內的ASCII碼文件。
通信
這一步由計算機通信軟體完成。用戶通過通信網路,接入EDI信箱系統,將EDI電子單證投遞到對方的信箱中。
EDI信箱系統則自動完成投遞和轉接,並按照X.400(或X.435)通信協議的要求,為電子單證加上信封、信頭、信尾、投送地址、安全要求及其它輔助信息。
EDI文件的接收和處理
接收和處理過程是發送過程的逆過程。首先需要接收用戶通過通信網路接入EDI信箱系統,打開自己的信箱,將來函接收到自己的計算機中,經格式校驗、翻譯、映射還原成應用文件。最後對應用文件進行編輯、處理和回復。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EDI系統為用戶提供的EDI應用軟體包,包括了應用系統、映射、翻譯、格式校驗和通信連接等全部功能。其處理過程,用戶可看作是一個「黑匣子」,完全不必關心裏面具體的過程。
圖2.5是一家貿易公司用EDI通信網路實現報關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EDI的通信服務
EDI的通信環境(EDIME)由一個EDI通信系統(EDIMS)和多個EDI用戶(EDIMG)組成,見圖2.6。EDI的開發、應用就是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實現的,它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點對點(PTP)方式
點對點方式即EDI按照約定的格式,通過通信網路進行信息的傳遞和終端處理,完成相互的業務交往。早期的EDI通信一般都採用此方式,但它有許多缺點,如當EDI用戶的貿易夥伴不再是幾個而是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時,這種方式很費時間,需要許多重復發送。同時這種通信方式是同步的,不適於跨國家、跨行業之間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這種點對點的方式在某些領域中仍舊有用,但會有所改進。新方法採用的是遠程非集中化控制的對等結構,利用基於終端開放型網路系統的遠程信息業務終端,用特定的應用程序將數據轉換成EDI報文,實現國際間的EDI報文互通。
增值網(VAN)方式
它是那些增值數據業務(VADS)公司,利用已有的計算機與通信網路設備,除完成一般的通信任務外,增加EDI的服務功能。VADS公司提供給EDI用戶的服務主要是租用信箱及協議轉換,後者對用戶是透明的。信箱的引入,實現了EDI通信的非同步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通信費用。另外,EDI報文在VADS公司自已的系統(即VAN中)中傳遞也是非同步的,即存儲轉發的。
VAN方式盡管有許多優點,但因為各增值網的EDI服務功能不盡相同,VAN系統並不能互通,從而限制了跨地區、跨行業的全球性應用。同時,此方法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即VAN只實現了計算機網路的下層,相當於OSI參考模型的下三層。而EDI通信往往發生在各種計算機的應用進程之間,這就決定了EDI應用進程與VAN的聯系相當鬆散,效率很低。
MHS方式
信息處理系統MHS是ISO和ITU-T聯合提出的有關國際間電子郵件服務系統的功能模型。它是建立OSI開放系統的網路平台上,適應多樣化的信息類型,並通過網路連接,具有快速、准確、安全、可靠等特點。它是以存儲轉發為基礎的、非實時的電子通信系統,非常適合作為EDI的傳輸系統。MHS為EDI創造一個完善的應用軟體平台,減少了EDI設計開發上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ITU-T X.435/F.435規定了EDI信息處理系統和通信服務,把EDI和MHS作為OSI應用層的正式業務。EDI與MHS互連,可將EDI報文直接放入MHS的電子信箱中,利用MHS的地址功能和文電傳輸服務功能,實現EDI報文的完善傳送。
EDI信息處理系統由信息傳送代理(MTA)、EDI用戶代理(EDI-UA)、EDI信息存儲(EDI-MS)和訪問單元(AU)組成,見圖2.7。MTA完成建立接續、存儲/轉發,由多個MTA組成MTS系統。EDI在MHS中的傳遞過程見圖2.8。
EDI-MS存儲器位於EDI-UA和MTA之間,它如同一個資源共享器或郵箱,幫助EDI-UA發送、投遞、存儲和取出EDI信息。同時EDI-MS把EDI UA接收到的報文變成EDI報文資料庫,並提供對該資料庫的查詢、檢索等功能。為有利於檢索,EDI-MS將報文的信封、信首、信體映射到MS信息實體的不同特徵域,並提供自動轉發及自動回送等服務。
EDI-UA是電子單證系統與傳輸系統之間的介面。它的任務是利用MTS的功能來傳輸電子單證。EDI-UA將它處理的信息對象分作兩種:一種稱為EDI報文(EDIM),另一種稱為EDI回執(EDIN)。前者是傳輸電子單證的,後一種是報告接收結果的。EDI-UA和MTS共同構成了EDI信息系統(EDI-MS),EDI-MS和EDI用戶又一起構成了EDI通信環境(EDIME)。
EDI與MHS結合,大大促進了國際EDI業務的發展。為實現EDI的全球通信,EDI通信系統還使用了X.500系列的目錄系統(DS)。
DS可為全球EDI通信網的補充、用戶的增長等目錄提供增、刪、改功能,以獲得名址網路服務、通信能力列表、號碼查詢等一系列屬性的綜合信息。EDI、MHS和DS的結合,使信息通信有一了個新飛躍,為EDI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EDI、HS和DS的綜合網路見圖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