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膠體能透過濾紙。濁液不能透過濾紙。那FE(OH)3膠體和FECL3為什麼不能用過濾法分離
因為氯化鐵的水解,
Fe3++3H2O=可逆=Fe(OH)3+3H+
所以等你分完了,就剩不下多少了
需用半透膜分離版,分離時可加適量稀鹽權酸抑制水解
首先用濾紙過濾出氫氧化鐵懸濁液,然後用半透膜過濾出氫氧化鐵膠體,就完成了。
因為
氫氧化鐵膠體粒子是不能 透過半透膜的
分散質粒子小於1nm是溶液
介於1nm與100nm的是膠體
大於100nm的是懸濁液或者乳濁液
半透膜的孔小於1nm
濾紙的孔大於100nm
因此: 只有溶液中的粒子才能透過半透膜
膠體粒子能透過濾紙
希望能幫到你O(∩_∩)O~
⑵ 乳濁液 懸濁液 是否能通過濾紙
懸濁液和乳濁液都是因為其溶質的微粒半徑所決定的。
乳濁液:分散質粒子的專直徑大屬於100nm,為很多分子的集合體。乳濁液不透明、不均一、不穩定,不能透過濾紙。靜置後會出現液體上下分層的現象。
其實其溶液(分散劑)是可以透過濾紙的,但是由於其溶質(分散質)過大,以至於無法通過濾紙。
再來看看濾紙的作用,你就明白了:
濾紙過濾實際上是層析作用:
紙層析是以濾紙為隋性支持物。濾紙纖維和水有較強的親和力,能吸收22%左右的水,而且其中6~7%的水是以氫鍵形式與纖維素的羥基結合,在一般條件下較難脫去,而濾紙纖維與有機溶劑的親和力甚弱,所以一般的紙層析實際上是以濾紙纖維的結合水為固定相,以有機溶劑為流動相,當流動相沿紙經過樣品時,樣品點上的溶質在水和有機相之間不斷進行分配,一部分樣品隨流動相移動,進入無溶質區,此時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質由流動相進入固定相(水相)。隨著流動相的不斷移動,各種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數不斷進行分配,並沿著流動相移動,從而使物質得到分離和提純。
說白了就是分散質太大了……
⑶ 乳濁液(如牛奶)能否透過濾紙
不能
在粗分散系中,分散相粒子大於100nm,因其粒子較大用肉眼或普通顯微鏡即可內觀察到分散相的顆粒。由於容其顆粒較大,能阻止光線通過,因而外觀上是渾濁的,不透明的。另外,因分散相顆粒大,不能透過濾紙或半透膜。同時易受重力影響而自動沉降,因此不穩定。
粗分散系按分散相狀態的不同又 分為懸濁液(固體分散在液體中——如泥漿)和乳濁液(液體分散在液體中——如牛奶)。
⑷ 你好,那我說溶液都能透過濾紙對嗎
是的啊!化學實驗室的溶液,都能透過濾紙。
⑸ 溶液可以通過濾紙而膠體不能通過濾紙,所以可以有濾紙來分離溶
溶液和膠體都能通過濾紙,不能用濾紙來分離
但是膠體不能通過半透膜,溶液中粒子可以,所以可以採用滲析的方法來分離他們
⑹ 濁液,溶液,膠體三者之中哪些可以透過半偷膜,哪些可以透過濾紙(謝謝)
溶液的粒子直徑小於1納米,由離子或小分子組成;膠體的膠粒在1到100納米之間,由分子專或離子的集合體屬組成;濁液的就大於100納米了,由大量分子或離子的集合體組成。因此,僅溶液可以透過半透膜。由於濾紙空隙大,粒子直徑小於100納米均可通過,因此溶液,膠體可透過濾紙。
這是分散系的內容:溶液,濁液,膠體,本質是粒子直徑不同,透過濾紙:溶液,膠體直徑小,小於100納米。
(6)溶液能透過濾紙擴展閱讀:
膠體分散系統的穩定性主要取決於水化作用與膠粒的電荷二因素,現將親水膠和疏水膠的穩定性分別討論如下:
主要靠其強的溶劑化作用與膠粒的水化層。由於膠粒周圍的水化層阻礙了粒子的相互聚結,水化層越厚,穩定性越大。因此,凡能破壞膠粒水化層的因素,均能引起親水膠體的不穩定。如在親水膠體中添加少量電解質時,不會因相反電荷的離子作用而引起凝結。
一旦水化層被除去,形成了疏水膠粒後,則很容易發生凝結面析出沉澱。例如阿拉伯膠、瓊脂等膠液中添加乙醇脫水後,膠粒失去水化層,遇陽離子即發生凝結。
⑺ 乳濁液能透過濾紙嗎
不能
在粗分散系中,分散相粒子大於100nm,因其粒子較大用肉眼或普通顯微鏡即可觀察到分內散相的顆粒容。由於其顆粒較大,能阻止光線通過,因而外觀上是渾濁的,不透明的。另外,因分散相顆粒大,不能透過濾紙或半透膜。同時易受重力影響而自動沉降,因此不穩定。
粗分散系按分散相狀態的不同又
分為懸濁液(固體分散在液體中——如泥漿)和乳濁液(液體分散在液體中——如牛奶)。
⑻ 濁液不能透過濾紙膠體和溶液都可以透過濾紙
因為氯化鐵的水解,
Fe3++3H2O=可逆=Fe(OH)3+3H+
所以等你分完了,就剩不下多少了
需用半透膜分離,分離時可加適量內稀鹽容酸抑制水解
首先用濾紙過濾出氫氧化鐵懸濁液,然後用半透膜過濾出氫氧化鐵膠體,就完成了.
因為
氫氧化鐵膠體粒子是不能 透過半透膜的
分散質粒子小於1nm是溶液
介於1nm與100nm的是膠體
大於100nm的是懸濁液或者乳濁液
半透膜的孔小於1nm
濾紙的孔大於100nm
因此:只有溶液中的粒子才能透過半透膜
膠體粒子能透過濾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