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鴨子已經成為農村的污染源,有沒有什麼方法解決呢
隨著國家嚴格的環境監管,過去我們可以在江河湖海地區養鴨的模式已經逐漸被禁止。這意味著如果繼續養鴨,只能進行小水體(養殖場旁邊的魚塘、小湖)或進行旱作。對於水禽來說,一些肉鴨品種(如櫻桃谷鴨的快鴨品種)在乾燥的環境中幾乎無法繁殖,但一些鴨類,如麻鴨、青鴨、海鴨、種鴨等往往需要一定的水分配合才能更好的繁殖,否則可能會帶來繁殖性能下降,肉蛋質量差的問題。但在旱作和小水體養鴨,最大的問題是環保。密度大,再加上鴨糞含水量高,氣味特別難聞,導致鴨場本身有大量氨氣氣味,水體迅速惡化,蒼蠅蚊子滿天飛,對周圍環境也有嚴重影響。
由於水產養殖企業都建在相對偏遠的地區,採集糞便的運輸成本高,政府應給予有機肥加工企業適當的財政補貼,鼓勵其多採集,擴大生產規模。同時,要增加對使用有機肥的農民和企業的補貼。一方面,它可以大大減少化肥的使用,從而減少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它可以大大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沼液是畜禽糞便高溫發酵產生的,是優質肥料。花卉、苗木、茶葉、蔬菜、優質水稻等生產基地都需要大量的有機肥來源。因此,農林部門可以拓寬現有沼氣協會的服務功能,配備合適的罐式運輸車,將沼液連續輸送到集中連片種植區。對於需要的資金,政府可以補一點,養殖企業可以收一點。這樣,一方面解決了沼液無處利用、難以排放的壓力,另一方面為種植業提供了大量優質有機肥來源,達到了多種目的。
㈡ 小型養鴨場鴨糞處理技術
據測定,一隻鴨平均每天排出鮮糞100克,每萬只鴨每天產糞達1噸。按肉鴨飼養周期50天計算,就要產出50噸。一個年上市量100萬只鴨的鴨場,每年就要產糞5000噸。這些源源不斷排出的糞便,是現代化禽畜場發展中必須探討的問題。
目前,採用傳統地面墊草飼養和舍外散養相結合的飼養方式,對糞便的處理還停留在傳統的墊草返田的方法上。將含有墊草的鴨糞堆漚發酵,而後作為臘
肥施於麥田或用作稻田基肥。
傳統的糞便處理方法,帶來諸多問題:
1、需要大面積堆場;
2、需要大量墊草;
3、臭氣沖天,蚊蠅孳生,污染空氣,影響鴨場防疫;
4、鴨糞淋刷流淌,嚴重污染周圍;
5、增加糞便往返運輸量,影響經營效益;
6、鴨糞堆肥是農田的優質有機肥料,但傳統的處理方法,使堆肥機械鋪撒技術難推廣,不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
如為圖方便,就近農田施肥過多,則禽類中氮氧化物所產生的硝酸鹽也會造成水源污染。所以規模經營的養禽場必須要有相適應的現代化禽糞處理設備和技術。
近年來,國內外已有許多處理禽糞的報導,其中不乏成功的實例。對禽類的處理途徑不外乎三種:用作能源、飼料和肥料。據測定,禽糞中含氮1.64%、磷1.54%、鉀0.85%,是養分均衡、含量較高的有機肥;含有各種有機物25.5%,可作為能源原料;含粗蛋白質7.94%,其中蛋氨酸0.11%、賴氨酸0.43%、胱氨酸0.1%,可作用飼料。
規模化禽場的禽類處理,首先必須對傳統的養鴨棚舍設施、飼養工藝進行改革,增加飼養密度達到集約化生產,創造禽糞機械搜集條件,提高經濟效益。
改革的途徑可以設想為:
一是將開放式舍外散養改為關閉式舍內飼養。把鴨糞集中於棚舍內,便於搜集,同時又能減少沖洗污水的處理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二是飼養中由容器喂水或長流水給水改為全方位乳頭式飲水。把傳統飼養工藝的耗水量壓低到20%以下,保持棚舍乾燥,降低糞便含水量,是鴨糞機械搜集的重要前提;
三是由傳統的地面墊草飼養改為全網板飼養。
根據農場實際情況,大瀛鴨鴨公司年肉鴨飼養量發展到百萬只後的禽糞處理,可以設想三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用作生產沼氣的原料。
禽糞一直被認為是製取沼氣的好原料,據報導每千克禽糞可產沼氣0.094-0.125m3。前進農場是全國沼氣使用最大的一個單位,全場共擁有沼氣地下發酵池105隻,地面池2隻,池容量達5756m3;貯氣罐55隻,計1100m3;輸氣管道35KM,用戶達1620戶;日供氣夏天1300m3,冬天1600m3,年供氣46萬m3以上(不含輸送損耗)。現採用的產氣原料主要是檸檬酸下腳料,輔以牛糞、釀造漿水等。目前這些原料是由南通、上海、崇明等地購進的,每年耗資35萬元以上,是農場沼氣化中一大負擔,曾多次尋找原料新出路。百萬只肉鴨場的建成,就能提供5000噸凈鴨糞,這是我場沼氣工程的佳音。按每噸鴨糞產氣100M3計算,就可滿足全場用氣的需要.
鴨糞經過沼氣發酵,不僅能生產廉價、方便的能源——沼氣,而且發酵後的殘留物是一種優質的有機肥料。
第二個方案:用作水產養殖的飼料。
據我場水產隊實踐,在草、鯿、鯉魚等飼料中搭配以一定比例的鴨糞,可降低飼料成本30%左右。這是鴨糞再利用中最簡便有效的出路之一。我場共有養殖水面為700畝,每畝魚塘以每年施用禽糞1噸為最適宜,可消耗百萬只鴨場所產鴨糞的14%。
第三個方案:用作肥料。
鴨糞是N、P、K含量豐富、迅速見效的優質肥料,用於農田能起到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在農場種植業現代化生產情況下,能解決鴨糞的堆集、粉碎和機械撒施的技術,其應用前景和效果就會更顯著。設想把鴨場定期收集的純鴨糞運至田頭堆場,用塑料薄膜密封,發酵滅蠅,於夏種、秋播前用機械粉碎,然後用施肥機撒施於大田,作為水稻和麥子的基肥。但這一方案沒有發揮其再利用的作用。
㈢ 活鴨子怎麼處理干凈
水燙. 燙鴨子的水不要燒開, 燒到水面起魚星子的時候就行了. 不然, 鴨毛孔遇到100℃的沸水後就要收縮, 鴨毛就不易拔脫了.
灌酒. 殺鴨前先給鴨子灌上一小盅黃酒, 不多時鴨毛孔就舒張開來, 鴨毛很容易拔掉.
加鹽. 鴨子宰殺後, 即刻用冷水將鴨毛浸濕, 然後再用熱水燙. 在燙鴨子的熱水中加入一小湯匙食鹽, 所有的絨毛就都能煺凈. 這是拔鴨毛的一條訣竅.
㈣ 圈養鴨污水處理方案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固液分離
無論畜禽養殖場廢水採用什麼系統或綜合措施進行處理,都必須首先進行固液分離,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藝環節,其重要性及意義主要在於:首先,一般養殖場排放出來的廢水中固體懸浮物含量很高,最高可達160000mg/L,相應的有機物含量也很高,通過固液分離可使液體部分的污染物負荷量大大降低;其次,通過固液分離可防止較大的固體物進入後續處理環節,防止設備的堵塞損壞等。此外,在厭氧消化處理前進行固液分離也能增加厭氧消化運轉的可靠性,減小厭氧反應器的尺寸及所需的停留時間,降低設施投資並提高COD的去除效率。固液分離技術一般包括:篩濾、離心、過濾、浮除、沉降、沉澱、絮凝等工序。目前,我國已有成熟的固液分離技術和相應的設備,其設備類型主要有篩網式、卧式離心機、壓濾機以及水力旋流器、旋轉錐形篩和離心盤式分離機等。 具體參見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2、厭氧處理
由於養殖業廢水屬於高有機物濃度、高N、P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數量的「三高」廢水。因此厭氧技術成為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技術。對於養殖場這種高濃度的有機廢水,採用厭氧消化工藝可在較低的運行成本下有效地去除大量的可溶性有機物,COD去除率達85%~90%,而且能殺死傳染病菌,有利於養殖場的防疫。如果直接採用好氧工藝處理固液分離後的養殖業廢水,雖然一次性投資可節省20%,但由於其消耗的動力大,電力流水消耗是厭氧處理的10倍之多,因此長期的運行費用將給養殖場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目前用於處理養殖場糞污的厭氧工藝很多,其中較為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厭氧濾器(AF)、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復合厭氧反應器(UASB+AF)、兩段厭氧消化法和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USR)等。近年來,厭氧消化即沼氣發酵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養殖場廢物處理中,到2002年底我國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數量已經達到2000餘處,是世界上擁有沼氣裝置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雖然,在我國的沼氣工程建設中也不乏失敗的例子,工程建設成功率僅為85%,但這一技術不失為解決畜禽糞便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問題的最有效的技術方案。畜禽糞便和養殖場產生的廢水是有價值的資源,經過厭氧消化處理既可以實現無害化,同時還可以回收沼氣和有機肥料,因此建設沼氣工程將是中小型養殖場糞便污水治理的最佳選擇。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3、好養處理
好氧處理是指利用好氧微生物處理養殖廢水的一種工藝。好氧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天然好氧處理和人工好氧處理兩大類。
天然好氧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來凈化廢水的方法,亦稱自然生物處理法,主要有水體凈化和土壤凈化兩種。前者主要有氧化塘(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和養殖塘等;後者主要有土地處理(慢速滲濾、快速法濾、地面漫流)和人工濕地等。自然生物處理法不僅基建費用低,動力消耗少,該法對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物和細菌的去除率也高於常規的二級處理,部分可達到三級處理的效果。此外,在一定條件下,該法配合污水灌溉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該法的缺點主要是佔地面積大和處理效果易受季節影響等。但如果養殖場規模小且附近有廢棄的溝塘和灘塗可供利用時,應盡量選擇該方法以節約投資和處理費用。人工好氧生物處理是採取人工強化供氧以提高好氧微生物活力的廢水處理方法。該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 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厭氧/好氧(A/O)及氧化溝法等。就處理效果來講,接觸氧化法和生物轉盤的處理效果要好於活性污泥法,雖然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也很好,但易於出現濾池堵塞現象。氧化溝、SBR和A/O工藝均屬於改進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出水水質好、產生泥量少,也可對污水進行脫氮處理,但其處理的BOD負荷小、佔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SBR法自動化控製程度高,能夠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但其缺點是BOD負荷較小,一次性投資也大。A/O體是一種兼有去除BOD和脫氮雙重作用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其投資雖然偏大,但經該法處理後的水易於達標排放。因此對於那些養殖規模大、廢水產生量多且有較強經濟能力的養殖場可選擇A/O法,而對於中等規模的養殖場可選擇接觸氧化和生物轉盤等好氧處理工藝。
養殖業廢水屬於富含大量病原體的高濃度有機 廢水,直接排放進入水體或存放地點不合適,受雨水沖洗進入水體,將可能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質的嚴重惡化。由於畜禽糞尿的淋溶性很強,糞尿中的氮、磷及水溶性有機物等淋溶量很大,如不妥善處理,就會通過地表徑流和滲濾進入地下水層污染地下水。對地表水的影響則主要表現為,大量有機物質進入水體後,有機物的分解將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體發臭;當水體中的溶解氧大幅度下降後,大量有機物質可在厭氧條件下繼續分解,分解中將會產生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導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廢水中的大量懸浮物可使水體渾濁,降低水中藻類的光合作用,限制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動,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從而進一步加劇水體底部缺氧,使水體同化能力降低;氮、磷可使水體富營養化,富營養化的結果會使水體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濃度過高,人畜若長期飲用會引起中毒,而一些有毒藻類的生長與大量繁殖會排放大量毒素於水體中,導致水生動物的大量死亡,從而嚴重地破壞了水體生態平衡;糞尿中的一些病菌、病毒等隨水流動可能導致某些流行病的傳播等。
國內外對規模化畜禽場糞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和處理達標排放兩大類。綜合利用是生物質能多層次利用、建設生態農業和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好途徑。但是,目前由於我國畜禽場飼養管理方式落後,加上綜合利用前厭氧處理的不到位,常使畜禽糞水在綜合利用的過程中產生許多問題,如廢水產生量大、成分復雜、處理後污染物濃度仍很高、所用稀釋水量多和受季節灌溉影響等。對於處理達標排放的來講,雖然國內外所用的工藝流程大致相同,即固液分離-厭氧消化-好氧處理。但是,對於我國處於微利經營的養殖行業來講,建設該類糞污處理設施所需的投資太大、運行費用過高。因此,探尋設施投資少、運行費用低和處理高效的養殖業糞污處理方法,已成為解決養殖業污染的關鍵所在。
㈤ 如何宰殺鴨子
1先把鴨頭下2寸脖子位置的絨毛去掉2找一把鋒利的刀割開脖子上的大血管倒置鴨子放血(此處可以加澱粉的水半碗准備接鴨血,不要血的可以直接不接)3鴨子宰殺處理好了准備開水一鍋4准備一個臉盆倒入開水,把鴨子放入其中進行松化鴨毛處理,鴨子全身要浸均勻,每個地方浸泡在7-8秒左右,太久會掉皮,記得鴨腿鴨頭的地方多燙一會5重頭戲來了,拔鴨毛,這步是最難的地方,鴨毛很多地方都拔不幹凈,小毛可以用鑷子來拔出。。。還要處理干凈鴨掌和鴨喙,可以去除上面的老皮,嫌麻煩可以直接把鴨皮剝了6拔完毛沖洗干凈可以開膛了。
㈥ 您好!在農村半散養的鴨子自建人工水池然後將再將鴨子洗澡的水排到溝河中,在這方面如何解決水質問題
這樣的話,不好處理的,只能和鴨廠聯系好。保證今後不再往水溝里趕鴨子了
㈦ 安徽十大污染源之一就是養鴨子,農村地區已深受其害,有沒有好的方法解決
許多人都非常的了解安徽這個地方,因為這個地方養鴨子,這樣的一些養殖也比較的具有人氣。而且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都會去接觸這樣的一個行業,對於他們自己來說也是能夠提高他們自己的生活水平的,所以他們也願意在這樣的行業和領域來發展自己。那麼對於這樣的一些農村地區來說,已經深受其害了,所以這一些地區都會感覺到十分的難以接受,這些地區的農民也都會感覺到養殖業也是非常難打理的一個職業。
想要解決這樣兩個問題,就一定要充分的考慮這兩個問題帶來了弊端,而且要從實際的角度出發,才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那麼如果自己家裡面真的有養殖場的話,就一定要在現實生活中通過折射出來的問題能夠得到充分的解決,這樣的話才能夠去有一些好的做法。
㈧ 大規模養殖鴨子,如何處理鴨糞
第一個方案:用作生產沼氣的原料。
禽糞一直被認為是製取沼氣的好原料,據報導每千克禽糞可產沼氣0.094-0.125m3。前進農場是全國沼氣使用最大的一個單位,全場共擁有沼氣地下發酵池105隻,地面池
2隻,池容量達5756m3;貯氣罐55隻,計1100m3;輸氣管道35KM,用戶達1620
戶;日供氣夏天1300m3,冬天1600m3,年供氣46萬m3以上(不含輸送損耗)。現採用的產氣原料主要是檸檬酸下腳料,輔以牛糞、釀造漿水等。目前這些原料是由南通、上海、崇明等地購進的,每年耗資35萬元以上,是農場沼氣化中一大負擔,曾多次尋找原料新出路。百萬只肉鴨場的建成,就能提供5000噸凈鴨糞,這是沼氣工程的福音。按每噸鴨糞產氣100M3計算,就可滿足全場用氣的需要鴨糞經過沼氣發酵,不僅能生產廉價方便的能源——沼氣,而且發酵後的殘留物是一種優質的有機肥料。
第二個方案:用作水產養殖的飼料。
據水產隊實踐,在草、鯿、鯉魚等飼料中搭配以一定比例的鴨糞,可降低飼料成本30%左右。這是鴨糞再利用中最簡便有效的出路之一。例如養殖水面為700畝,每畝塘以每年施用禽糞1噸為最適宜,可消耗百萬只鴨場所產鴨糞的14%。
第三個方案:用作肥料。
鴨糞是N、P、K含量豐富、迅速見效的優質肥料,用於農田能起到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在農場種植業現代化生產情況下,能解決鴨糞的堆集、粉碎和機械撒施的技術,其應用前景和效果就會更顯著。設想把鴨場定期收集的純鴨糞運至田頭堆場,用塑料薄膜密封,發酵滅蠅,於夏種、秋播前用機械粉碎,然後用施肥機撒施於大田,作為水稻和麥子的基肥。但這一方案沒有發揮其再利用的作用。
據測定,一隻鴨平均每天排出鮮糞100克,每萬只鴨每天產糞達1噸。按肉鴨飼養周期50天計算,就要產出50噸。一個年上市量100萬只鴨的鴨場,每年就要產糞5000噸。這些源源不斷排出的糞便,是現代化禽畜場發展中必須探討的問題。 目前,採用傳統地面墊草飼養和舍外散養相結合的飼養方式,對糞便的處理還停留在傳統的墊草返田的方法上。將含有墊草的鴨糞堆漚發酵,而後作為臘肥施於麥田或用作稻田基肥。
傳統的糞便處理方法,帶來諸多問題:
1、需要大面積堆場;
2、需要大量墊草;
3、臭氣沖天,蚊蠅孳生,污染空氣,影響鴨場防疫;
4、鴨糞淋刷流淌,嚴重污染周圍;
5、增加糞便往返運輸量,影響經營效益;
6、鴨糞堆肥是農田的優質有機肥料,但傳統的處理方法,使堆肥機械鋪撒技術難廣,不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如為圖方便,就近農田施肥過多,則禽類中氮氧化物所產生硝酸鹽也會造成水源污染。所以規模經營的養禽場必須要有相適應的現代化禽糞處理設備和技術。
近年來,國內外已有許多處理禽糞的報導,其中不乏成功的實例。對禽類的處理途徑不外乎三種:用作能源、飼料和肥料。據測定,禽糞中含氮1.64%、磷1.54%、0.85%,是養分均衡、含量較高的有機肥;含有各種有機物25.5%,可作為能源原料;含粗蛋白質7.94%,其中蛋氨酸0.11%、賴氨0.43%、胱氨酸0.1%,可作用飼料。
規模化禽場的禽類處理,首先必須對傳統的養鴨棚舍設施、飼養工藝進行改革,增加飼
養密度達到集約化生產,創造禽糞機械搜集條件,提高經濟效益。
改革的途徑可以設想為:
一是將開放式舍外散養改為關閉式舍內飼養。把鴨糞集中於棚舍內,便於搜集,同時又能減少沖洗污水的處理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二是飼養中由容器喂水或長流水給水改為全方位乳頭式飲水。把傳統飼養工藝的耗水量壓低到20%以下,保持棚舍乾燥,降低糞便含水量,是鴨糞機械搜集的重要前提;
三是由傳統的地面墊草飼養改為全網板飼養。
㈨ 怎麼處理鴨子糞便土辦法
工具/原料
鴨糞
方法/步驟
首先,鴨糞堆肥是農田的優質有機肥料,但傳統的處理方法,使堆肥機械鋪撒技術難推廣,不適應農業現代化需要。
注意事項
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環保哦!
㈩ 在農村養鴨子糞便怎樣處理
操作:將干雞糞(或是鴨子糞 給子糞等)呈長條狀平鋪在地上,按雞糞重的35%澆水,每噸雞糞撒農盛樂菌液4公斤,應先加入米糠或麥麩稀釋,加過磷酸鈣15公斤除臭,加草粉或草炭100~150公斤。
而後將堆肥翻倒兩三遍,堆成高約1米、寬2米的長方形物料堆,並在堆頂打孔通氣。最後用長方形塑料布將肥堆覆蓋,塑料布與地面相接觸,隔1米壓一重物,使膜內既通風又避免被大風吹起。夏、秋季節早晚要揭膜通風一次(1~2小時),天氣晴朗時可在頭一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覆蓋。堆漚4~6天後,堆溫可升至50~65℃。如為鮮雞糞,則先應在地上鋪一層秸稈粉,也可用米糠、草粉、花生殼粉、草炭替代,然後將濕雞糞鋪在上面,按堆料重量撒入0.1%的尿素,按每噸重量撒入20公斤左右的過磷酸鈣,將4公斤農盛樂菌液與麩皮或米糠混合撒入。發酵過程中將堆肥翻倒兩遍,堆成寬1.5~2米、高1米左右、長度不限的堆,並用棍在堆內打通氣孔,蓋上塑料布保溫、保濕、保肥。應特別注意通風換氣。堆漚10天後可翻堆一次,堆漚20天即能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