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消防演練流程答案
一.報警:原料倉一員工報警:辦公室嗎?原料倉槽車灌裝時發生泄漏,隨時都會有可能發生爆炸,現有人中毒昏迷,請立即組織救援
辦公室報總指揮(副總指揮):原料倉發生泄漏,須立即組織救援。
辦公室:消防嗎?我是*****有限公司。今天下午14:00分我司原料發生泄漏,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爆炸。地點是惠陽新墟塘嚇坑塘工業區。泄漏化學物品是二甲苯。目前有人中毒昏迷。請求支援,我叫*小姐。聯系電話是:*****,情況是否清楚?(清楚)
二.總指揮(副總指揮)立即發布命令:立即組織救援!
1. 韓*立即拉響警報,電工切斷電源
2. 當警報響後,總指揮(副總指揮)向通訊組命令:立即廣播,要求全體員工立即停止工作,疏散到安全地帶!
3. 員工撤離到安全地帶後,警戒組立即對全廠警戒,並清點人數!劃出警戒線,
4. 總指揮(副總指揮)指揮立即在現場組建各應急小組,在安全地帶待命!
5. 搶險組組長接命令後,立即出動搶險,投入戰斗!
6. 搶險組成員接到事故報警後,由組長指揮到達現場並展開搶險工作。
7. 人數清點後,警戒組報告:目前有一名員工王磊未到,還在現場,目前仍在危險范圍內。
8. 搜救組接命令後,立即全力投入搜救工作。
9. 搶險組在持續2分鍾左右,經通訊組向指揮部報告:毒氣太濃,一時無法控制,隊員陳世錄中毒,需要高清防毒用具。
10.支援組接命令,立即調動支援組成員支援。
11.醫療組接到命令,馬上組織人員現場搶救。並用車輛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治療。
20分鍾後,搶險組經通訊組報告,泄漏已經得到控制。
演練結束,全體員工在指定地點集合。
三.啟動應急救援方案描述:
1. 保安隊長韓**發現災情,第一時間按響警報鈴,並向負責人報告,總指揮命令現場組織各應急小組搶救,同時命令通訊組通過廣播向全體員工下達啟動應急救援方案的指示。
2. 緊急投入:接到警報後,全體員工在集合地點按照公司救援方案的進行編組分工,立即組建各組。各組同時展開救援工作。
四.演練過程安排及緊急戰斗過程描述
災情出現在原料倉卸貨區。由於槽車司機所攜帶卸料管破損出現大量化學品發生泄漏。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爆炸。所有同事在聽到警報和廣播後立即停下工作撤離到安全地帶,演戲過程中安排倉庫員工王**中毒昏迷,地點是原料倉卸貨區,由搜救組搜到並救出。
五.過程描述:
搶險組正在緊張進行中,警戒組報告王**未到,搜救組進入全面搜救工作。由於毒氣過濃,搶險組一時無法進入,由搶險組經通訊組向現場指揮報告毒氣太濃,一時無法進入,需要高清防毒用具,要求立即派人增援。總指揮立即命令支援組前往支援。在演練10分鍾時,有搶險組組長張**經通訊組報告:隊員陳**中毒,急需救護。
通訊組接到滅火組報告後,馬上通知總指揮,總指揮命令搜救組
龍**派人前去救出受傷隊員,並將搜救出的王**同時交給醫療組進行急救處理。
經過搶險組全體人員奮不顧身的搶險,各個應急小組緊密的配合下,泄漏得到控制,將全廠的損失減少到了最小的程度。
六.各組工作職責
1.通訊組:確保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指揮部與各救援組織之間通信暢通和上情下達事項傳達到位。同時通過廣播指導員工的疏散和自救與呼叫。
2.警戒組:接到報警後配合行政部疏散人員,並劃出安全地帶集合全廠人員,清點人數。負責災情現場周圍,控制車輛進出,清查安全區域人數和核實到達安全區域人員名單,負責現場秩序,對全廠實行管制,劃分災區,警戒區和安全區。
3.搶險組:搶險組員由對全廠環境熟悉,並對化學品有一定認識的人員擔負。負責搶險。
4.支援組:支援組在搶險組投入戰斗後,攜帶消防器材/救援用品在安全地帶待命,一旦接到搶險組人員受傷,應立即補上投入搶險戰斗,其工作職責與搶險組一樣。
5.醫療組: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進行搶救,或護送到醫院急救,醫療組一準備好急救物品(抗血清﹑止血紗布﹑止血葯用棉花等)在安全區內待命。
6.搜救組:搜救組緊急集合後,在准備好擔架在安全地點待命,隨時保持與通訊組及搶險組的聯系,一旦報告有同事失蹤/受傷,應立即前往搜救,主要負責將受傷人員搜救出來,交醫療組處理。
7.後勤組:在事故發生後,立即開始收集現有的防毒面具,手套等.
應急救援演習結束,全廠集合。
七.滅火器及消防帶連接,消防沙使用方法實操
1.在安全地帶准備4個鐵桶,內裝碎布和少量天那水,以便在救援演習結束後向全廠演示滅火器的使用方法。現場所有員工進行實際操作。
2.由安全辦主任李豐榮向全體員工演示消防帶的連接方法。現場所有員工進行實際操作。
八.本次消防演練結束全部結束。黃副總對本次的消防演練做點評和總結
九.各部門安排4人前往搶險現場清理,恢復生產。
十.方案的制定,實施過程的拍攝,記錄,書面總結:某某某
Ⅱ 怎樣描述(寫,書面) 應急預案的桌面演練中 對 假設事故發生到處理到結束的過程
建議多找找此類事故的案例看看,就會了。事故應急無非事前准備、事中處置和事後評估三步驟。具體建議:
第一,簡單描述一下工程概況和進度,比如多少人作業、工程周圍生境、地質條件、交通狀況等。
第二,假設事故場景,比如接到現場施工隊電話報告,工程發生邊坡坍塌,造成X人壓埋,交通、水電等現狀。
第三,根據報告,立即啟動公司應急預案,開展緊急救援,並馬上向有關部門報告。預案里有分組和職責,依次來寫。
第四,突出現場救援。
第五,救援完畢,事後評估,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整改。。。。。。。。
僅供參考。
Ⅲ 消防演練過程
你好
、演練地點:施工現場 3、組織部門: 4、總指揮:
5、演練時間:2013年06月03日
6、參加部門:公司應急指揮部及項目部全體員工
7、演練類別 : ■實際演練 □桌面演練 □提問討論式演練 □全部預案 ■部分預案
8、實際演練部分:滅火器、消防栓使用,初期火災撲滅。 9、物資准備和人員培訓情況 :
8Kg乾粉滅火器4台,消防桶4個,消防栓、水搶1隻。警報器一隻,擴音器一部。
進入現場前由項目部安全員講解滅火器使用要領和個人安全防護要求。 10、演練過程描述 :
利用1隻廢汽油桶,中間剖開後分為2段,分別加入柴油10Kg,另外准備100Kg編織袋8隻,裝滿泥土後放置在油桶周圍。同時點燃4隻油桶,拉響警報器,人員從周圍200m處跑向著火點,在100m處取得滅火器和搶險器材,25Kg滅火器兩人使用,其他一人使用,人員自動搶占上風口,進行滅火和搶險。
人員分工:各部門指定2人,各點指定4人進行滅火,其他人員搶救物資和現場警戒。
11、預案適宜性充分性評審:
⑴、適宜性:■全部能夠執行 □執行過程不夠順利 □明顯不適宜
⑵、充分性:■完全滿足應急要求 □基本滿足需要完善 □不充分,必須修改 12、演練效果評審:
⑴、人員到位情況: ■迅速准確 □基本按時到位 □個別人員不到位 □重點 部位人員不到位
⑵、職責及操作情況:■ 職責明確,操作熟練 □職責明確,操作不夠熟 練 □職責不明,操作不熟練
⑶、物資到位情況 現場物資:■現場物資充分,全部有效 □現場准備不充分 □現場物資嚴重缺乏
⑷、個人防護情況:■全部人員防護到位 □個別人員防護不到位 □大部分人員防護不到位
滿意請採納
Ⅳ 什麼是討論形式及描述過程
論文主要用於科學技術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體現。運用它們進行成果推廣、信息交流、促進...
成果。這種通用型結構形式
Ⅳ 如何描述平移過程
找出原圖形的( )按要求分別描述個關鍵點平移後的( )
Ⅵ 對於集合中的描述法的過程該怎麼寫
常用於表示無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屬性用文字﹐符號或式子等描述出內來﹐寫在大括弧內﹐容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為該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為這個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屬性)如:小於π的正實數組成的集合表示為:{x|x<π}
很高興為你解答有用請採納
Ⅶ 描述過程
Starting from the Citizen Centre Station, go South, until you reach the main street. Then, turn right, and keep going until you reach Yitian road. Then, turn right again. Eventually, you will see Shenzhenshi Zhongxin on your right. Keep going past it. When you reach the intersection of Titian Rd. and Fuzhong Rd, turn right on to Fuzhong Rd. Then, while you』re on Fuzhong R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intersection you see. Then keep going straight. The first intersection you will see is Fuzhong 1st Rd. You destination, Shenzhen Concert Hall is just a little beyond this intersection.
自己寫的 求採納
Ⅷ 消防演練的步驟
根據場所和材料的不同,一般消防演練步驟如下:
1.消防預警:打開「消防警報」。
Ⅸ 描述ML過程的語句!
啊~~~哦~~~~~啊~~~哦~~~~~啊~~~哦~~~~~啊~~回~哦~~~~~答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啊~~~哦~~~~~
啊~~~~~~~~~~~~~~~~~~~~~~~~~~~!
Ⅹ 均值描述過程
(一)關於財政政策貢獻度的均值描述
礦業經濟的財政政策,包括相關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方面。我國現行有關礦產資源的非稅收入主要有礦產資源補償費、礦區使用費、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和采礦權價款等,其中礦產資源補償費是主體。涉及礦業的財政支出主要有支持地質勘查的財政支出、修復礦業開采活動所造成的生態破壞行為的財政支出和促進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財政支出等。
1.關於資源補償費
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目前資源補償費的徵收現狀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較小,問卷設計中我們對比了目前的礦產資源補償費與提高後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的績效,均值表明,費率提高到2%~8%後礦產資源補償費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提高。實行與資源利用水平結合的級差費率制與浮動費率制比現階段固定的補償費率水平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要大。礦產資源補償費分級(按礦山規模)、分類(按礦產資源種類和資源儲量大小)徵收比屬地化的徵收方式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更大些,並且將礦區使用費並入礦產資源補償費對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較大。按資源所在地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比按礦業企業注冊地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對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貢獻更大。總體來看,現階段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的均值小於3,說明現階段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尚存在一定的問題。礦產資源補償費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3所示。
表7-3 礦產資源補償費的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2.關於地質勘查財政投融資機制
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目前地質勘查投融資機制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的均值為3.06,表明地質勘查投融資機制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處於一般水平。通過多渠道籌集勘查資金的方式比現行的對勘查單位直接提供財政支持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較小,而通過財政低息免息貸款和稅式支出的方式支持地質勘查單位比對勘查單位直接提供財政支持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更小,多渠道籌集勘查資金與通過財政低息免息貸款和稅式支出支持地質勘查單位的貢獻度差別不大,在這里現行的對勘查單位直接提供財政支持的均值達到3.65,高於一般水平,說明被調查者對於現行的財政支持制度存在依賴。2006年中央設立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周轉金)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較大,同樣的,中央地勘基金來源於中央財政預算安排、地勘基金管理機構設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主要負責地勘基金的預算和資金管理、地勘基金實行全額投資和合作投資對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貢獻都表現高於一般的水平。地質勘查財政投融資機制的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4所示。
表7-4 地質勘查財政投融資機制的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3.關於國家生態補償基金
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與建立國家生態補償基金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均值均大於3,說明這兩項措施對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是較大的。生態補償基金的資金來源於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的均值為3.47,說明這種資金來源得到了肯定。而生態補償基金用於礦業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治理也得到了肯定。國家生態補償基金的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5所示。
表7-5 國家生態補償基金的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4.關於礦業可持續發展基金
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開征礦業可持續發展基金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在一般水平以上,另外,關於礦業可持續發展基金,以企業銷售額為徵收依據的均值在3以上,說明調查者認同了這種徵收依據。在關於礦業可持續發展基金的主要用途方面,主要用途為礦產資源的勘探補貼得分最高,其次是治理礦產開發造成的生態問題,最後是為促進礦業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調查者將礦業可持續發展基金的用途為礦產資源勘探補貼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放在了首位。礦業可持續發展基金的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6所示。
表7-6 礦業可持續發展基金的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二)關於稅收政策貢獻度的均值描述
礦業經濟的稅收政策,主要是指我國在礦業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涉及的稅收,主要有增值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出口關稅、出口退稅等多個稅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是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而一國礦業稅收制度是衡量其礦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標准,是影響國家礦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家可以通過調整稅收政策,刺激投資者的積極性,促進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目標下,適應礦業可持續發展的稅收制度的建立應充分考慮礦業活動的特殊性與礦業的基礎地位。礦業活動的高風險性、較大的資本需求、礦石的可耗竭性及不可再生性、礦業活動的長周期性等特點,決定了礦業稅制應當與其他行業稅制有所不同。一方面稅制設計要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促進資源節約的有效機制,使礦產資源產品能夠反映其生產的完全成本,保證礦業資源能夠得到可持續的利用;另一方面應該針對礦業經濟實行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適當減輕礦業經濟稅收負擔,保證一國礦業產業具有較高的國際競爭力,比如,可以針對礦業勘查與開發支出制定諸如加速折舊、特殊扣減、當期攤銷等優惠政策。
1.關於增值稅
在關於稅收政策的貢獻度中,有兩種典型的稅種,生產型增值稅不允許外購固定資產的價款(包括年度折舊)從商品和勞務的銷售額中抵扣,消費型增值稅允許當期購進的固定資產價款予以全部扣除。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均值大於現行生產型增值稅,但幅度不是太大,這表明在消費型增值稅未實施之前,被調查者對生產型增值稅和消費型增值稅之間的差異並未有體驗。關於徵收消費型增值稅會不會引起礦業經濟投資過熱,調查均值結果為2.59,表明消費型增值稅本身並不會引起礦業經濟投資過熱,礦業經濟的投資環境受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徵收消費型增值稅引起稅收收入下降的程度均值結果為3.40,表明消費型增值稅對稅收收入的下降程度有一定的影響。關於在礦產資源行業率先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的成熟度的均值結果為1.74,表明調查者認為在礦業資源行業率先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的條件並不成熟。同樣,關於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法的成熟度調查中結果同樣表明也成熟。增值稅的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7所示。
表7-7 增值稅的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2.關於資源稅
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從價徵收資源稅比從量徵收資源稅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調查均值較大,表明被調查者認為從價徵收資源稅比從量徵收資源稅意義更大。根據不同資源品種和不同礦區開采周期採用不同的稅率水平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調查均值為3.25,表明調查者認同了在徵收資源稅的過程中根據不同資源品種和不同礦區的開采周期採用不同的資源稅稅率水平。調查表明,擴大資源稅的徵收范圍比現階段礦產資源稅的徵收范圍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要大。在礦產資源稅的功能定位中,將資源稅定位於補償礦業經濟活動的社會成本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要大於將資源稅賦予收益分配和級差調節的功能。資源稅的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8所示。
3.關於企業所得稅
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被調查者認為現行企業所得稅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的均值大於3,表明被調查者對現行企業所得稅認同度較高。調查者認為將礦產資源儲量按照資產處理、按產量折耗計入成本(即資源折耗寬讓)與礦產資源開發費用在采礦後一次性作為成本扣除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均在一般水平以上。但是,允許礦業企業採取加速折舊、初期折舊、提值折舊等方法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的調查均值結果小於3,表明調查者對加速折舊、初期折舊與提值折舊的方式並不認同。另外,對於支持礦業技術進步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以及新的企業所得稅法關於稅額抵免的規定「企業購置並使用相關法規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扣除;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後5納稅年「結轉抵免」,這三個新的政策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的調查均值結果均在3以上,被調查者對這三項新政策的認同度較高。企業所得稅的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9所示。
表7-8 資源稅的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表7-9 企業所得稅的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4.關於出口關稅與出口退稅
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提高相關出口關稅、完全取消相關出口退稅、徵收相關消費稅、差別設置相關消費稅稅率以及開征燃油稅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調查結果均值均大於3,這表明被調查者認同了這些措施對礦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出口關稅和出口退稅的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10所示。
表7-10 出口關稅和出口退稅的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三)關於會計體系貢獻度的均值描述
礦業經濟的會計政策,准確地說應為礦業經濟的會計體系。我們把會計體系放在宏觀方面,主要是考慮會計體系與財政政策與稅收政策的相關性。資源問題既是宏觀問題,又是微觀問題,從管理著眼,資源會計核算亦應存在於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因此我們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去核算資源、產品和再生資源的成本,亦即應建立起由宏觀資源會計核算體系和微觀資源會計核算體系組成的雙重資源會計核算體系。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沒有完全體現礦產資源對經濟過程的作用,也沒有直接反映經濟過程對資源存量變化的影響,以致造成國內生產總值對一定時期生產成果和投資能力的估計偏高,因而給決策者提供了錯誤的信息,加深了對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關聯問題的忽視。因此,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主題下,我們要從宏觀角度出發,對現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適當改造,以一國國民經濟為對象,在國家和社會范圍內建立資源成本核算體系。面對礦產資源的會計計量問題,企業會計和國民經濟核算存在著相同的缺陷:忽略了經濟活動對資源消耗的影響,沒有考慮或沒有充分考慮相應的資源消耗成本,因此過高地估計了企業或國家的經濟成果。要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微觀資源會計體系和宏觀資源會計體系面臨同樣的課題:即如何將礦產資源消耗因素充分引入原有的經濟核算框架,充分考慮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全面計量礦產資源消耗成本。盡管微觀資源會計體系和宏觀資源會計體系面臨同樣性質的任務,即要對自身經濟活動所消耗的資源成本以全面核算,以此抵減按照傳統核算方法所高估的成果指標,但由於二者有著不同的核算對象,服務於不同的管理目的,因此微觀資源會計體系對資源因素的引入有其自身的特點。企業微觀資源會計體系分為資源財務會計和資源管理會計,其目的是在微觀主體內部形成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考察企業與資源的密切聯系,並對資源資產、資源負債、資源支出、資源收益和資源權益等問題做出相應的會計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會計體系貢獻度均值統計如表7-11所示。
表7-11 會計體系貢獻度均值統計結果
根據5點量表定義,均值越小,表明該變數對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越小,291個樣本的均值表明:將資源消耗因素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設立「資源資產賬戶」、設立「人工賬戶」、設立「資源成本賬戶」對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度調查均值結果均大於3,表明被調查者認同了這幾項措施的效果,但設立「資源負債賬戶」的調查均值為2.97,表明被調查者對此措施的認同度低於其他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