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之江污水處理廠一期勘查設計

之江污水處理廠一期勘查設計

發布時間:2025-08-23 11:31:27

⑴ 浙江衢州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的榮譽

「衢州建工人」礪志圖新、銳意進取,大膽吸收成功企業的經驗和理念,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在改制逐步深化中不斷推動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經過潛心經營和努力拚搏,先後承接和完成了很多代表工程:
(一)、大型市政、園林工程:衢州市污水處理廠;東港熱電、迪青水電;衢州垃圾填埋場;衢州垃圾中轉站
(二)、大型住宅小區工程:湖南綠城.青竹園項目南區一期一、五組團標段別墅工程(22000㎡);衢州市衢江花園小區II標段 (144575㎡);湖南張家界桑植新城一期紫薇組團1#-9#樓 (39900㎡);紫荊·麗江城一期工程 (81500㎡、衢江杯);永康天行·東方雅苑一、二期(82000㎡);諸暨楊村畈安置小區(四標)建設工程(22000㎡);衢州「藍天花園二期」項目一、二期工程施工合同(140000㎡);重慶涪陵「之江名苑」工程(245000㎡);廣東惠州奧林匹克花園(48398㎡);湖南株洲西子花園(35780㎡);湖北武當國際園(75000㎡);海鹽天鴻名都(51571㎡);上海頤和實業新鳳凰一期(26622㎡);衢州金都小區(105332㎡)
(三)、教育、行政、醫葯工程:衢州市防汛搶險基地工程(衢江杯、衢州市文明標化工地);衢州市公路養護路政管理中心大樓工程(衢江杯);衢州柯城區人民醫院住院樓工程(衢江杯);衢州市房管處交易及管理大樓(錢江杯);衢州人民醫院分院一期病房樓(錢江杯);金華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生產中心樓(金華市建設工程優質獎、文明標化工地);衢州市裕豐花園菜場(衢江杯);衢州市人民醫院分院一期後勤樓(衢江杯);衢州第三中學擴招遷建一標段工程(衢江杯);衢州第二中學學生公寓樓(衢江杯);衢州市老年大學主樓工程(錢江杯);杭州電子工學院 (36700㎡);衢州市新世紀學校 68670㎡;衢州職業學院(籌)(16000㎡ );
(四)、大型場館、商業、酒店工程:衢州機場民航候機樓;中央直屬糧庫 (13175㎡);平湖收儲糧庫(10460㎡ );衢州老火車站及廣場(24070㎡);衢州古城文化市場 ;山東東營恆品商貿城 ;衢州二中體育館;融金廣場;上海電路公司(40969㎡)
(五)、工業廠房工程:浙江利達廠區(77000㎡); 浙江一太食品有限公司1#、2#、3#廠房工程(13000㎡);
(六)、高級裝飾裝修工程:松陽國際大酒店室內裝飾工程;衢州麗晶酒店裝修工程;蕪湖長江長置業有限公司現代城干掛花崗岩;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住院大樓裝飾工程
(七)、鋼結構工程:麗水納愛斯鋼構廠房 (30186 ㎡)
(八)、地基基礎工程:杭州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sg2-3標段旋噴樁加固工程;三江國際花園A區、E區樁基工程;衢江區公路養護管理用房樁基工程
集團承擔了眾多的標志性品牌工程和省市重點工程,集團的施工隊伍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在全國各地留下了堅實的足跡。連年來,集團公司的各項經濟指標名列行業前茅,上交國家和地方稅收均榮登注冊地稅務榜首,贏得了政府部門、業內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為社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⑵ 城市水系規劃編制探索——以杭州市為例

徐承華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一、城市水系規劃的背景及意義

自古以來,人類的文明與水共存。由於江、河、湖、溪、海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濱水地帶往往從人類最初的棲憩之地發展成為現代城市商貿文化的密集之域。水是城市的命脈,河流蘊藏著城市的歷史。

城市水系具有提供水源、防洪排澇、接納污水、生態涵養、交通運輸、休閑遊憩等諸多功能。水系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水系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水系是城市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資源和環境載體,水系關繫到城市的生存,制約著城市的發展。

近年來,由於社會對於城市水系的重新認識與定位,一些城市陸續開展了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與研究。由於各地編制的城市水系規劃基於編制部門和服務對象的多元性,規劃目的不盡相同,編制方法亦有差異,總體而言尚處於探索階段。

城市水系作為貼近人民生活並與之息息相關的資源,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彰顯城市形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生態環境建設、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及政府部門逐漸認識到水系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顯著地位,認識到水系對城市的規劃建設意義重大,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被提到議事日程。

編制城市水系規劃是用好水資源、建好水環境、推進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建設的要求,是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競爭力、適應社會經濟新階段的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因而,城市水系規劃應是城市規劃領域的重要規劃之一。編制城市水系規劃將是規劃師面臨的一項新的重要工作。

二、城市水系規劃的內容

城市水系規劃應以注重生態建設、引導環境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服務社會經濟、構建人水和諧為目標。城市水系規劃應從單一的工程規劃走向統領水系保護和建設的綜合性規劃,體現城市水系的諸多功能要素。

基於對城市水系規劃的重新解讀,城市水系規劃著重涵蓋以下方面:

(一)合理水布局

城市依水而建,水與城的關系非常密切,水系空間的形態影響著城市總體空間結構。因此,水系網路應成為城市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持城市水系網路連通及形成連續水網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城市的河網布局結構,確定主次河道及水面,構建與城市空間結構相協調的城市水網路系統。

規劃應對現有的河道重新整合,對不合理的河道走向進行調整,提出需溝通及新增加的河道。使河道與規劃道路相協調,在河道走向布置上注意使寶貴的土地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保障水安全

水安全是城市水系的前提,水安全包括飲用水源安全和防洪排澇安全。

城市水源安全是城市水系規劃的首要任務。水系規劃中應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提出城市水源的總體布局,明確備用水源,保證城市供水取水的水資源,保障飲用水源安全。對城市水源地盡量減少其他水體功能設置,避免對水源水質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防洪排澇保障城市安全是城市河道的主體功能。水系規劃中應根據城市防洪排澇規劃提出的布局,反映與水系有關的防洪排澇規劃工程措施,同時協調與其他工程設施的矛盾。

(三)改善水環境

水環境良好是實現人水和諧、持續發展的基礎,良好的水質是水系功能發揮的重要條件。如今,水污染已成為很多地方發展中的共性問題,由於水質下降而影響水系的正常及持續利用,並且污染河道的水質恢復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城市水系規劃中的水環境規劃應遵循「控源」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原則,從外源控制(截污納管、面源控制)、內源控制(底泥修復)、河道水源補給(配水、再生水、雨水利用)等方面提出河網水質治理對策。除傳統的排水規劃外,還應綜合運用生物治理技術,對污染源進行治理,輔之河道配水、復氧等措施,恢復河道自凈能力。在實施河道兩岸截污、河網配水前提下,採用水體修復技術(人工浮島、河道生物及移動式曝氣設施等)以改善河網水質。河岸應注重生態性,避免漿砌,提高透水性,形成地下水與河水的自然循環,為水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

(四)建設水景觀

水景觀是城市自然景觀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水景觀規劃應形成「以水為脈、以綠為衣、以文為蘊、以人為本、城景交融」的獨具城市特色的景觀體系。應與城市水系相結合,展現多姿的水景觀;與城市功能區相結合,營造豐富多樣的水景觀;與城市綠地相結合,建立綠色網路體系;與城市文化相結合,塑造富有個性與地方特色的景觀體系。

通過河道景觀評價,確定河道景觀分類。將河道細分為重要景觀河道、次要景觀河道、一般景觀河道等,針對各類河道提出景觀規劃重點與設計引導。分別利用水體形態、河岸處理、沿河植被、濱河建築界面、視線通廊、夜景燈光、景觀節點等設計元素,引導城區河道景觀的構築。

在確定城市河道的平面線形時,應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彎曲,河道斷面收放有致,使城市河流重歸自然狀態。在景觀規劃中充分利用河道兩側控制的不少於15米的綠化帶,以此作為聯系城市各類公園綠地、廣場開放空間、生物物種遷徙的紐帶與通道,成為市民就近健身、遊憩、休閑的場所。

(五)體現水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文化源遠流長,類型豐富多樣。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城市深厚的人文沉積和千年的文化傳承。通過對河道沿岸各種河道文明、歷史文化資源的梳理、挖掘、保護、開發河道沿岸古跡的內涵韻味,將無形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有形的物質形體,並結合現代文明,突出歷史文化特色,突出民俗文化、突出水文化的多元化,與時俱進創造新的水文化。

城市的許多文化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如飲水文化、用水文化、治水文化、嬉水文化、求水文化、消水文化、探水文化以及與水相關的商貿文化、航運文化、橋文化、壩文化、河岸建築文化等。每條河道都有其獨特的衍生文化,應通過對各種特色文化的綜合把握,提出河道文脈的總體空間架構,並運用多種文化載體,在水系中加以反映。

(六)發展水經濟

水經濟就是將城市水系的景觀、環境、工程等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如環境優美的河道帶來兩岸土地及房產價格的增值,開展水上旅遊活動等。而水旅遊則是發展水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

水系給城市帶來靈氣與活力,水是最不容缺失的旅遊要素之一,水旅遊能為城市旅遊增添濃墨重彩。水旅遊是水系和景點的緊密結合,河流的良好環境和沿岸的獨特風貌共同構成了精彩多姿、內涵豐富的旅遊內容。開展水系旅遊不僅能體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也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

水旅遊規劃需要和城市旅遊事業規劃及其他的旅遊資源作為一個整體通盤考慮,密切結合,協調發展,構建內通外聯的整體水上旅遊網路。按照水旅遊資源的分布狀況選擇具備一定旅遊價值的河道,將單個景點景區串聯成鏈,以水路和陸路交通結合的方式,形成流暢的旅遊線路。通過合理的游線組織和形式多樣的旅遊活動開展,形成宏觀上具協調性、微觀上具異質性,適合不同需求的城市河道水旅遊系統。

(七)有序水空間

人類與生俱來就具有親水性。依水而居、面水而樂的生活場景是人們嚮往的一種境界。隨著城市經濟基礎的逐漸雄厚,濱水地區的開發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建設中的熱點,甚至出現親水經濟的現象。

濱水空間是水系空間向城市建設陸地空間過渡的區域。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作為開展濱水公眾活動的場所來體現其公共性和共享性;二是通過水環境、綠化景觀、建築景觀的交相輝映來展現和提升城市濱水空間形象;三是作為濱水生物通道和面源污染攔截場所來體現其生態性。

濱水空間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開放空間,應作為彰顯城市魅力的窗口,應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安康,應體現城市的公平,讓更多的人享用城市最美好的環境。

水系規劃對濱水地區開發提出規劃引導及框架性的城市設計指導。根據河道的特點及功能,控制兩岸綠線的最小寬度和常規寬度。在保證步行連貫性的同時,結合周邊土地開發形成豐富的河岸空間,在確保城市規劃確定的河道藍線、濱水綠線前提下,提出視線通廊、濱水界面等景觀空間要求。

三、杭州市水系規劃編制

基於以上分析,杭州市水系規劃編制著重水系總體布局、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濱水空間控制等內容。

(一)合理水布局

杭州,有江、有河、有湖、有濕地,又鄰東海,是一座「五水共導」的江南水鄉城市。市區內河道縱橫交織,湖塘星羅棋布,形成了特有的水系脈絡肌理。河湖水系養育了一方百姓,也使杭州成為鍾靈毓秀之地。

根據水資源和水系空間分布,從點、線、面三個層次,構架杭州市城區水系的空間總體結構為:江河為軸,湖溪為核,五片三級,互聯成網。

即以錢塘江和京杭運河構架城區水系空間發展的主軸線,以西湖、湘湖和西溪濕地為重要核心,按照河網水系的水位特徵,將城區水系劃分為五大片區,即運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下沙片、上泗片和江南片。按照河道在安全、環境、文化、景觀、經濟、濱水空間等方面的權重,將城區河道分為主幹河、次干河和支河等三個級別。注重「點線交匯、連片成網」的整體水系互聯方式(圖1)。

圖1 城區水系空間結構圖

(二)保障水安全

杭州市的飲用水源來自錢塘江和太湖流域的東苕溪。水系規劃中明確了城市水源取水口的位置,提出水源保護的要求,劃定了取水口上下游沿岸的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對其他有關水系的規劃應避免對取水口的不利影響。

杭州市的防洪主要是錢塘江的江河洪水。而市區澇水排泄方向主要是杭嘉湖東部平原和錢塘江。按照錢塘江及城區內部地形、地勢的排水條件,將城區范圍內的防洪排澇分區劃分為運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上泗片、下沙片、江南片等。確定了主幹排澇河道及排澇泵站。

(三)改善水環境

杭州市的水系屬平原河網,流速極低,河流的自凈能力很弱。通過引入客水進入城區河道,增加流量對污染河水進行稀釋,亦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引配水工程以錢塘江作為城區河道的配水水源,形成「錢塘江(上游)—運河—上塘河—錢塘江(下游)」的河網水體循環系統,對上泗片和下沙片河道也引入錢塘江水源進行配水,同時通過錢塘江八堡泵站、七堡泵站等設施,盡快外排城區河水入錢塘江,減少污水進入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的可能性。

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規劃對污水管道建設的要求,加強河道兩岸污水管道建設,攔截排入河道的污水,建設老城區的中河和東河污水重點截流區。明確將城西污水處理廠出水深度處理再生利用到運河水系作為補給水源。利用天然水面建設三墩濕地公園、城西濕地公園、西塘河濕地公園等,對周邊的污水進行處理。建設老城區的中河和東河初期雨水重點治理區。建設慶隆片區重點生態河道修復區、城北公園重點生態河道修復區、丁橋重點河道生態修復區等。建設西溪濕地生態示範基地。

(四)建設水景觀

水景觀的布局結構為:「兩帶、三面、十一廊」。

兩帶:運河景觀帶、錢塘江景觀帶。

三面:西湖景觀面、西溪濕地景觀面、湘湖景觀面。

十一廊:確定對城市景觀產生重要影響的主次干河流景觀廊道。包括餘杭塘河、上塘河、五里塘河、沿山河、西塘河、中河、貼沙河、和睦港、北塘河、五堡直河、官河等。

按照城區河道的不同類型,分為自然風光區段、人工環境區段、歷史風貌區段、商業辦公區段、文化教育區段、工業區段等,對居住區內的河道景觀以美化、綠化為主,強調遊憩、休閑功能,營造優美寧靜的居住環境。對公建中心的河道強調開敞性、共享性,以水為特色營造城市公共開敞空間,結合城市廣場等開發空間,開展各種親水城市活動,如運河文化廣場、城北體育公園等。對歷史街區和古鎮的河道以保護與恢復原有功能為主,強調文化性、開放性,如長河歷史街區、西興歷史街區、三墩古鎮等。

(五)體現水文化

按照杭州河道的文化內容和載體,確定「一軸興五片,兩帶連四區,三塊風水地,六點特色顯」的杭州水系文脈總體空間架構。

一軸:即錢塘江現代文化發展軸,引導現代文明的潮流。

五片:結合近期重點建設區域確定的之江度假區、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火車東站、下沙副城五個現代文明片。

兩帶:即京杭運河和蕭紹運河兩條歷史文化帶,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傳承。

四區:四個文化資源聚集的歷史文化區,即主城老城區、蕭山老城區、半山歷史文化區、三墩歷史文化區。

三塊風水地:指西湖風景區、西溪濕地、湘湖旅遊區等三個風水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杭城雅文化興盛的源泉。

六點:即六個水文化節點,指長河老街、西興老街、運河的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運河與小河交界處的小河直街這四個以清末民初杭州城市風貌為特色的文化節點,沿山河與五常河交界處的一個反映歷代杭州城市風貌的留下歷史地段文化節點,備塘河的一個以民國時期杭州城市風貌為特色的筧橋近代文化節點。

(六)發展水經濟

「東方休閑之都,人間幸福天堂」(Waterside,Heaven site)是杭州旅遊城市品牌理念的口號,其中「Waterside」強調了水的重要地位,「Heaven site」則體現了優質感受。在結合杭州旅遊總體定位基礎上,突出「水」在營造濱水天堂中的決定性作用,樹立充滿號召力和競爭力的水旅遊形象。

規劃充分挖掘水旅遊資源,從較為狹窄的西湖、西溪、運河、錢塘江等水旅遊重點向外延伸,由點及面地帶動整個水系旅遊資源的充分利用,形成流暢的水旅遊網路,使杭州不僅有「水」的資源,更有「水」的旅遊產品,使「水」成為旅遊者對杭州城市的第一感知。

圍繞西湖、西溪濕地、運河、錢塘江、湘湖等五大水旅遊點,構築以西湖為水旅遊發展中心、以京杭運河和錢塘江為雙軸、以西湖風景名勝區和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及湘湖休閑商務旅遊區為三片的水旅遊空間發展結構。塑造生態水都、人文水都、繁榮水都、生活水都的理念,提出四個可分可合的游覽主題:自然體驗游、歷史人文游、都會時尚游、水鄉風情游等。

規劃中提出的餘杭塘河旅遊線路、運河旅遊線路、上塘河旅遊線路已作為杭州市的三條水上黃金旅遊線路於2008年國慶節推出。沿途可將西溪濕地的清麗細致、餘杭塘河的漕運文化、上塘河的田園風光、京杭運河的古老文明、錢塘江的大氣壯闊等悉數體驗。

(七)有序水空間

水系規劃提出濱水空間規劃引導。包括通則、一般規定、開發控制、開發引導等部分。其中一般規定包括功能要素、生態要素、景觀空間要求、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利用、交通通路等。

在水域控制線外控制一定寬度的濱水綠化帶,濱水綠化帶的范圍通過劃定濱水綠化控制線界定。濱水綠化控制線范圍內宜布置為公共綠地,綠化應有足夠的公共性和連續性,並結合濱水綠化控制線布置濱水遊憩道路。

濱水區規劃布局應保持一定的空間開敞度。因地制宜控制通往岸線的交通、綠化及視線通廊,通廊的寬度宜大於20米。濱水區每隔200~250米應設置可直達水邊的公共通道。與河道平行設置的道路與河道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保證濱水空間的環境需要。

在濱水綠化帶外控制一定區域作為濱水建築控制區。濱水建築控制線與濱水綠化控制線之間應有足夠的距離。濱水建築控制區規劃布局應充分考慮水體自然特徵、天際輪廓線、觀水視線以及建築布局對濱水景觀的影響,應有利於濱水空間景觀的塑造。

四、結語與思考

城市水系規劃應通過「合理水布局、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建設水景觀、體現水文化、發展水經濟、有序水空間」等規劃目標的定位,實現城市水系「水清、流暢、岸綠、景美、宜居、繁榮」的總目標。

城市水系規劃涉及水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市政工程等諸多領域,是自然系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共同耦合的結果。城市水系規劃應從單一的工程規劃走向統領水系保護和建設的綜合性規劃,將各專業從不同角度完成的規劃進行有機銜接,對涉及水系的基礎設施進行協調,避免沖突和矛盾,使各專業規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體現規劃的整體性、安全性、歷史性、協調性和綜合性。

城市的水系規劃編制,宜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城市水系規劃,相當於總體規劃階段;第二階段是單條河道的規劃,相當於詳細規劃階段。在城市水系規劃的框架下,再編制單條河道的規劃,將城市水系規劃中的有關理念及方案予以具體落實。

應通過各地城市水系規劃的實踐,建立城市水系規劃的技術體系及標准體系,制定適用於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辦法及技術導則,為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提供科學依據,填補國家在城市水系規劃理論方面的空白。

參加本項目的還有湯海孺、高群、毛斌、馮一軍、蔣江峰、桂明、楊毅棟、丁小平、黃文柳、陳瑋瑋、龍彥等。

⑶ 杭州有過哪幾次規劃

杭州市城市規劃

一 規劃期限與城市規劃區范圍

1、規劃期限

近期:2001~2010年;

遠期:2011~2020年;

2、城市規劃區范圍

(1)城鎮體系規劃范圍:為杭州市域行政管轄范圍,包括杭州市區和富陽、臨安、桐廬、建德、淳安等五個縣(市),總面積16596平方千米。

(2)城市規劃區范圍:包括杭州市區行政管轄范圍和水源保護區,其中市區含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濱江、蕭山、餘杭等八個城區,面積為3068平方千米;水源保護區涉及富陽市的部分臨江地區,面積為54平方千米;總面積為3122平方千米

二 城市性質與發展目標

1、城市性質

浙江省省會和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2、城市發展目標

經過20年的努力,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進一步發揮杭州在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在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強化科技創新和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逐步把杭州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設施完善、生態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三 市域城鎮體系

1、戰略目標:以市域中心城市為核心、縣(市)城為依託,中心鎮為骨幹,一般鎮為基礎,開放、高效、有序、協調,富有持續競爭力的市域城鎮體系。

2、人口及城鎮化水平:市域戶籍人口現狀(2005年,下同)為660.45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達到715萬人和82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現狀為750.7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達到815萬人和930萬人。城鎮化水平現狀為62.1%,近期和遠期分別達到70%和84%左右。

3、城鎮等級職能結構:市域內形成市域中心城市(1個)--縣(市)域中心城鎮(5個)--地方中心城鎮或城市組團(18個)--一般建制鎮(60個)四個等級。

4、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市域形成「一心二圈、三軸二連、一環多點」的城鎮布局結構。

5、基礎設施、社會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加強交通、給水、排污、電力、電信等市域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協調,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的基礎設施網路;適應城鎮布局規劃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務高效的城鄉社會設施體系;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自然風景資源保護。

四 城市規模與布局結構

1、城市規模

(1)人口規模:市區常住人口現狀530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570萬人和650萬人;市區戶籍人口現狀409.52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450萬人和530萬人;市區城市人口現狀313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362萬人和445萬人,其中中心城區現狀293萬人,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336萬人和405萬人。

(2)用地規模:中心城區現狀256.53平方千米,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305平方千米和370平方千米以內;六大組團近期和遠期分別控制在22.98平方千米和30.98平方千米以內。

2、城市布局結構

(1)城市發展方向: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實施「南拓、北調、東擴、西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形成「東動、西靜、南新、北秀、中興」的格局。

(2)城市布局形態:從以舊城為核心的團塊狀布局,轉變為以錢塘江為軸線的跨江、沿江,網路化組團式布局。採用點軸結合的拓展方式,組團之間保留必要的綠色生態開敞空間,形成「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開放式空間結構模式。

(3)組團職能與用地功能組織

● 中心城區: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臨平城和下沙城組成。逐步形成體現杭州城市形象的主體區域。

① 主城:由上城區、下城區、西湖區、拱墅區及江干區西部組成,是全省的政治、經濟、科教、信息、文化中心和旅遊中心 ② 江南城:由濱江區、蕭山城區和江南臨江地區組成,是以高科技工業園區為骨幹,產、學、研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科技城和城市遠景商務中心。③ 臨平城:由臨平城區、運河鎮等組成,是以城市現代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④ 下沙城:由下沙、九堡、喬司組成,是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教園區為骨乾的綜合性新城。

● 六大組團: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棲、良渚和餘杭組團組成,南片由義蓬、瓜瀝和臨浦組團組成。① 塘棲組團: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城市北部的休閑旅遊觀光基地和餘杭經濟開發區(臨平工業區)、錢江經濟開發區的配套服務基地。東部為居住生活區,西部為工業區

② 良渚組團:是城市西北部以良渚文化和生態農業為主題的文化休閑旅遊基地。嚴格保護良渚文化遺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

③ 餘杭組團: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區和高教科研基地。

④ 義蓬組團:是城市東部大型綜合性工業發展基地

⑤ 瓜瀝組團:是城市東南部以臨港工業、輕紡工業、服裝加工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和區域性物流中心。 ⑥ 臨浦組團:是城市南部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基地。北部為居住生活區,南部為高新科技園區。規劃城市人口4萬人。

● 六條生態帶:在各組團之間、組團與中心城區之間,利用自然山體、水體、綠地(農田)等形成綠色開敞空間,劃定生態敏感區,避免城市連片發展而影響生態、景觀和城市整體環境水平。規劃建設六片綠色生態開敞空間:

① 靈山、龍塢、午潮山風景區--西湖風景名勝區;

② 徑山風景區--北、南湖滯洪區--閑林、西溪濕地風景區;

③ 超山風景區--半山、皋亭山、黃鶴山風景區--彭埠交通生態走廊;

④ 石牛山風景區--湘湖旅遊度假區;

⑤ 青化山風景區--航塢山--新街綠化產業區(大型苗木基地);

⑥ 東部錢塘江濱海濕地保護區--生態農業區。

● 雙心雙軸:雙心即湖濱、武林廣場地區--旅遊商業文化服務中心;臨江地區--由北岸的錢江新城和南岸的錢江世紀城共同組成的城市新中心。

雙軸即東西向以錢塘江為軸線的城市生態軸;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為軸線的城市發展軸。(來源:市規劃局)

五城市綠地系統

1、生態景觀綠地:結合杭州的自然生態環境,建立「山、湖、城、江、田、海、河」的城市生態基礎網架,重點建設「四園(四個近郊森林公園)、多區(水源保護區、濕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多廊(濱水綠廊、交通綠廊)」,形成「兩圈(內外圈)、兩軸(錢塘江、運河)、六條生態帶」的生態景觀綠地體系。

2、城市綠地:以創建國際風景旅遊城市和生態城市為目標,高度重視城區綠化建設,積極實施沿江、沿河、沿路綠帶,合理均衡配置各級公園綠地,建設好居住區、工廠、學校內附屬綠地,大力發展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注重植物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發揮城市綠地在避災、減災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形成融山、水、林、園、城為一體,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

(1)主城:重點建設城北體育公園、城西公園、城市新中心公園、運河公園、西塘河公園、太廟遺址公園等市級公園,完善居住區配套綠地的建設,逐步達到半徑500米范圍能見到不小於2000平方米的綠地。

(2)江南城:蕭山城區以擴大北干山、西山公園兩個市級公園為重點,道路、濱水綠地為構架。臨江地區以沿江開放式綠地、廣場為重點,建設錢塘江濱江公園、西興大橋橋頭公園兩個大型市級公園,在遠景城市商務中心設置江南中心公園、世紀公園等市級公園。濱江區以沿江100米綠化帶及城市主幹路兩側綠帶為主要綠色構架,建設市級公園-濱江中心公園;結合區中心的建設,闢建綠化廣場,建設區級中心公園;結合居住區規劃建設,合理配置各級公園綠地。

(3)臨平城:以臨平山公園、臨平城北公園和運河帶狀公園三個市級公園為重點,沿路、沿河綠帶為構架,結合城市中心廣場、居住區、工業區的建設,均衡配置各級公園綠地。

(4)下沙城:繞城公路兩側保留總寬300米綠化帶,設置城市綠地。開辟沿江寬100米綠帶,建設下沙橋頭公園、九堡中心公園兩個市級公園,結合廣場建設區級公園,結合居住區、高教園區的建設,合理配置各級公園綠地。

(5)外圍組團:每個組團建設一個面積5~10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合理組織綠地系統。其中塘棲以運河兩岸的綠帶為重點;良渚以良渚國家遺址公園為重點;餘杭充分利用自然山體及歷史文化遺存;義蓬以沿江、道路綠地為構架,重點建設中心公園和廣場;瓜瀝以航塢山為中心建設公園;臨浦以浦陽江及自然山體為重點。

六城市主要建設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布局與住宅建設

新區建設堅持成片開發,舊城更新注重結構完善和設施配套,提高生活居住質量,重點建設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建立以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多種形式的住宅供應保障體系。重視老年人居住建築的建設,加快「城中村」改造。

主城:設置城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五個居住片區,重點發展城東、城北居住片區。

江南城:重點形成城廂、城北、濱江三個居住片區,共設置12個居住區。

臨平城:主要形成臨平、運河、星橋三個居住片區,共設置10個居住區。

下沙城:主要安排為工業區和高教園區配套的居住區,形成東、西二個居住片區,共設置10個居住區。

2、公共設施用地

(1)公共中心:構建以二個市級中心為主體,三個城市副中心、十四個地區級(城市組團)中心為骨幹,居住區級中心為基礎,小區網點為補充的多層次、多中心、多元化、網路型城市公共中心體系。

① 市級公共中心:

● 改造延安路及近湖地區--旅遊、商業中心區:中河路以西、環城北路以南、河坊街以北、西湖以東地區,承擔商業、旅遊服務、文化休閑等功能。

● 新辟城市新中心--中央商務區:西興大橋與錢江二橋之間兩岸臨江地區,承擔行政辦公、金融貿易、會議展示、文化娛樂、旅遊服務等功能,是區域性商務中心。在錢塘江南岸預留城市遠景商務中心用地,近期以控制為主。

② 市級副中心:疏解市級公共中心容量,延伸其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蕭山市心路地區、臨平城中心區,建設下沙城中心區等城市副中心。

③ 地區級和城市組團中心:重點建設城站地區、鐵路東站地區、江濱五號區塊、賣魚橋-大關-拱宸橋、濱盛路中段、慶春路東段、文三路西段和三墩等地區級中心,以及塘棲、良渚、餘杭、臨浦、瓜瀝、義蓬組團中心。

④ 居住區級中心:結合新區開發和舊城更新,完善居住區級中心配套,充分保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覆蓋面,以最大限度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2)文教衛體:優化結構、均衡布局、突出重點、建立文化、體育設施網路。合理安排教育設施,調整結構,優化配置,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體系。建立醫療衛生體系。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完善體育中心。

(3)特色商業街區:與旅遊發展形成互動,建設集購物、旅遊、休閑、文化為一體的特色商業街。

3.工業用地

(1)主城:適當發展無污染的高技術產業和都市工業。

(2)江南城: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和軟體產業;適當發展輕工、機械工業; (3)臨平城:依託餘杭經濟開發區、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形成大型綜合性工業基地

(4)下沙城:依託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現有工業用地,形成大型綜合性工業基地和高附加值產業。

(5)義蓬組團:依託杭州江東工業園區、杭州蕭山臨江工業園區等,發展現代化綜合性工業基地。

(6)瓜瀝組團:以瓜瀝鎮為中心,發展以臨港工業、輕紡工業、服裝加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

(7)臨浦組團:以臨浦鎮為中心,作為城市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空間。

(8)塘棲、良渚、餘杭組團:主要安排解決組團職住平衡的配套工業用地。

(9)鄉鎮工業:對明確撤銷的鄉鎮、區級工業區進行整合撤並,促使其向特色工業區、重點培育開發區、工業功能區塊集聚。

4、倉儲物流用地

社會性倉儲設施向物流中心方向發展,其用地結合對外交通設施,如鐵路貨場、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港口碼頭和工業區設置。

(1)物流中心:水陸樞紐型物流中心設置在勾庄、康橋、臨平城北部地區;陸路樞紐型物流中心設置在臨平城南部;空港型物流中心設置在瓜瀝組團西部;其他物流中心設置在九堡、臨浦、轉塘、喬司等城區邊緣地區。

(2)倉儲用地:中轉性倉庫主要安排在艮山門站西、白田畈站西、謝村、鐵路北站周圍、蕭山火車站東、臨平火車站北;航運危險品倉庫區設在繞城公路以北、運河東側;

5、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以湖濱及武林廣場地區為中心區域,東西和南北兩條主要交通線為軸線,與城市其它副中心相連接,形成「兩個中心,兩條軸線,十二個重點開發利用地區」的地下空間網路

七 城市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保護:加強對餘杭區西北山區、蕭山區南部丘陵山區、西湖區西部山區的生態保護,加強對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濕地及風景名勝區的保護。

水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城市水源水質達標,加強重點污染源治理和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合理利用錢塘江環境容量,主城內河引入環境用水,各水體水功能區達到規劃水質目標。

空氣環境綜合整治:調整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減少煤炭使用量,推廣潔凈煤技術。提高城市燃氣氣化率,發展集中供熱,電廠煙氣凈化,防治生產工藝廢氣和汽車尾氣污染。提高綠化覆蓋率,加快城市生態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空氣環境質量。

聲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繞城公路、快速路和軌道交通建設,改造城市路網,改善路面狀況,加強交通管理,嚴格執行城區禁鳴喇叭規定,降低交通雜訊;降低生活和施工雜訊;加快雜訊達標區建設。

固體廢棄物管理和綜合利用:實施工業和醫療固體廢物處置工程,加快城市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污染源控制和治理:重視對各種射頻發射裝置的輻射環境質量監督和電磁污染防治。

八 城市綜合交通

1、城市公共交通: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優先地位,形成以軌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為主導,常規公共汽(電)車為基礎,其它公共交通工具為輔的現代化公共交通系統。

2、城市道路交通:加快道路交通建設,完善城市道路網,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行智能化交通。形成綜合交通網路體系。以快速路為主骨架,結合主次幹路,組成以方格網為基礎,環路加放射線城市道路網系統。由一環三縱五橫組成聯系城市各組團的城市快速路。

3、對外交通

(1)鐵路:鐵路編組站按「一主一輔」設置,客運樞紐由杭州東站、杭州站、杭州南站(蕭山站)組成。新的浙贛線從望江門以南開始下穿,越錢塘江及北塘河北側綠帶至杭州南站出地面。規劃滬杭甬高速客運專線、寧杭城際列車和滬杭磁懸浮列車引入杭州東站,在錢江二橋附近選擇越江通道。

(2)公路:強化城市對外交通,完成繞城公路及十七條對外公路

(3)水路:建設「一港五線四支」骨幹航運網,提高錢塘江通航能力至四級,改造京杭運河,在九堡東規劃建設京杭運河二通道

(4)航空: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是國內干線機場和國際定期航班機場

九 城市基礎設施

1、給水工程: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建成給水系統,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2、污水工程:加強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建成完善的城市污水收集、輸送、處理、排放系統,實施達標排放和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積極推行污水回用,加強水體綜合整治,達到規定的水質目標。

3、河道治理及雨水工程:按照「截污、疏浚、駁岸、引水、美化、管理」的方針治理河道,形成雨水排除系統,提高城市排澇抗災能力,使河道整治達到規定的標准,成為城市的綠色長廊。

4、能源工程:建現代化電網。優化燃氣氣源結構,形成以天然氣為主的城市燃氣系統,加速燃氣供應管道化,完善燃氣輸配、儲備和供應、服務保障系統。

5、郵電通信、廣播電視工程:建設城市信息通訊設施,建成覆蓋全市的通信網路體系;提高郵運和郵件處理能力,完善和優化建成區郵政網點;高標准改造、建設有線廣播電視網路。

6、環境衛生設施:實現城市生活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十城市防災

1、防洪:遵循「全面規劃、統籌兼顧、講求綜合效益和分期實施」的原則,建設標准防洪堤塘和流域水利設施,提高城市防洪抗災水平,達到國家規定標准。

2、防震:貫徹「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加強城市地震監測預報和工程建設抗震總體效能,逐步提高城市的震災綜合防禦能力和應急救助能力。

3、消防: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全面安排、有利生產、保障安全,充分發揮城市消防的緊急救援功能。重點保護與均衡布局相結合並按規定設置隔離帶,避免重大事故波及周邊四鄰。

4、人防:貫徹「長期准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人防建設方針,全面提高城市整體防護能力,堅持統一規劃、分片實施、遠近結合、注重效益的原則,發揮人防工程的戰備、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建立防護工程體系警報體系、專業隊伍體系、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體系。

5、地質災害防治 :對於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地區,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和防治計劃,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十一 城市景觀

保持「三面雲山一面城、半景半城、景市結合」的城市格局,創造沿錢塘江兩岸新城景觀。以主要河、路為骨架,重點建設五個景觀面,若干條景觀帶,五種景觀點,形成完整的城市景觀體系。加強城市形象設計,提升城市品位

十二 風景旅遊,西湖保護

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為軸心,精心打造「三個景區」,全面建設西湖、良渚、錢塘江、千島湖、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五大旅遊區。同時,保護西湖周圍景市相融、精緻和諧的景觀特色。嚴格控制近風景區的建築高度,建築體量、造型、色彩要與風景區相協調

評價: 杭州是個特殊的省會城市,城鎮人口數偏少,經濟發展的依賴性過大,旅遊是 大的支柱產業,外來人口占總常住人口的比例相當高。

杭州本地的商業中心太過於集中,並沒有在保持原商業中心的活躍性外再考慮第二個商業中心。

本人認為,杭州可以至少容納兩個商業中心,但這取決於政府的高瞻遠矚和強有力的決心,現在的市場規律,沒有後期的動力就不能穩固如今的勢頭。

現在規劃的錢江新城,是以後杭州的CBD中心,但我認為房產業先行其道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合理的規劃中以什麼作為核心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核心的話,應該先上核心項目,再配置各功能,隨後再上大型商業和住宅項目,現在說這個可能晚了。

杭州應該直面將來了,不能再小氣的只看眼前,該保護的要徹底保護,該改變的也要堅決實施。

⑷ 杭州之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不是公辦的

1. 杭州之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公辦的。
2. 根據天眼查的信息,該公司是杭州市政府投資的企業。
3. 作為政府控股的公用事業企業,之江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負責提供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和回用水供應等服務。
4. 該公司的運營和管理由市政府委託的專業機構負責。
5. 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⑸ 杭州哪裡的房子要拆遷了,求解急急急!

下城

長木、沈家、草庵三村連片改造項目,涉及農居1816戶、城市居民危舊房屋614戶、各類企業及單位189家,拆遷總建築面積達210.69萬平方米。將在今年10月前完成所有農居房的拆遷簽約工作。
江干

「六社聯動」城中村改造項目:「六社」指彭埠街道沿江的五堡、六堡、七堡、紅五月四個社區,九堡街道的蠶桑、牛田兩個社區。這其中,又以五堡、六堡、七堡、紅五月4個城中村為重,它們今後將統一叫做「江灣」。
上城區望江老城改造:去年實現徵收3500餘戶、清零20個地塊,今年計劃完成征遷3000戶,實施征遷項目55個,涉及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市級清零項目有9個,區級清零項目有19個。
拱墅區

拱墅區將強力推進皋亭、石塘等22個城中村整村拆遷,全年完成拆遷4000戶以上,出讓經營性用地475畝。推進杭鋼、華豐等地塊拆遷,推進歷史遺留拆遷掃尾。

西湖區

完成西溪路整治、之江污水處理廠建設等87個征遷項目。全年征地5000畝,拆遷4500戶250萬平方米,同步加大安置房建設和回遷力度。

蕭山區

今年蕭山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方面,將啟動10個村、5000農戶的拆遷。老舊小區改造,主要對位於城廂、北干街道的崇化社區、陳公橋社區等85幢老舊小區,改造面積20萬平方米。

餘杭區

餘杭計劃改造16個城中村,3年內完成。列入征遷計劃的城中村有11個,分別是:星橋街道1個(南星社區)、東湖街道4個(紅豐社區、星火苑社區、紅旗社區、橫塘社區)、餘杭街道3個(華塢村、中南村、鳳凰山村)、倉前街道1個(靈源農居點)、五常街道2個(荊豐社區、荊山社區)。
列入整治改造計劃的城中村有5個(納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分別是:運河街道3個(博陸社區、亭趾社區、五杭社區)、五常街道(顧家橋社區、友誼社區)。
還有筧橋黎明及周邊區塊。

閱讀全文

與之江污水處理廠一期勘查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清潔劑的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860
藍鳥四代空調濾芯在什麼位置 瀏覽:128
沁園的反滲透膜好不好 瀏覽:961
聚酯樹脂優缺點 瀏覽:649
提升器全解 瀏覽:713
鄭州抽污水哪家正規要多少錢 瀏覽:846
凈水壺可以過濾多少水 瀏覽:792
為什麼化妝品需要超純水 瀏覽:340
伊蘭特怎麼換機油濾芯 瀏覽:980
小米有品凈水器怎麼樣 瀏覽:920
米家凈化器x怎麼重新連接wifi 瀏覽:36
凈水器水質達不到標是什麼原因 瀏覽:648
房間環氧樹脂漆 瀏覽:884
全屋前置凈水器一寸什麼規格 瀏覽:261
樹脂砂鑄造鑄件 瀏覽:799
凈水器專賣店開在什麼位置最好 瀏覽:203
新飛負離子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720
前置過濾器為什麼會有廢水 瀏覽:787
聚合硫酸鐵廢水處理 瀏覽:762
之江污水處理廠一期勘查設計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