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Electro-de-ionization)是一種將離子交換技術、離子交換膜技術和離子電遷移技術(電滲析技術)相結合的純水製造技術。該技術利用離子交換能深度脫鹽來克服電滲析極化而脫鹽不徹底,又利用電滲析極化而發生水電離產生H和OH離子實現樹脂自再生來克服樹脂失效後通過化學葯劑再生的缺陷,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興起的新技術。經過十幾年的發展,EDI技術已經在北美及歐洲占據了相當部分的超純水市場。
EDI裝置包括陰/陽離子交換膜、離子交換樹脂、直流電源等設備。其中陰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陰離子透過,不允許陽離子通過,而陽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陽離子透過,不允許陰離子通過。離子交換樹脂充夾在陰陽離子交換膜之間形成單個處理單元,並構成淡水室。單元與單元之間用網狀物隔開,形成濃水室。在單元組兩端的直流電源陰陽電極形成電場。來水水流流經淡水室,水中的陰陽離子在電場作用下通過陰陽離子交換膜被清除,進入濃水室。在離子交換膜之間充填的離子交換樹脂大大地提高了離子被清除的速度。同時,水分子在電場作用下產生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這些離子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連續再生,以使離子交換樹脂保持最佳狀態。EDI裝置將給水分成三股獨立的水流:純水、濃水、和極水。純水(90%-95%)為最終得到水,濃水(5%-10%)可以再循環處理,極水(1%)排放掉。圖2表示了EDI的凈水基本過程。
EDI裝置屬於精處理水系統,一般多與反滲透(RO)配合使用,組成預處理、反滲透、EDI裝置的超純水處理系統,取代了傳統水處理工藝的混合離子交換設備。EDI裝置進水要求為電阻率為0.025-0.5MΩ·cm,反滲透裝置完全可以滿足要求。EDI裝置可生產電阻率高達15MΩ·cm以上的超純水。 EDI裝置不需要化學再生,可連續運行,進而不需要傳統水處理工藝的混合離子交換設備再生所需的酸鹼液,以及再生所排放的廢水。其主要特點如下:
EDI的凈水基本過程
·連續運行,產品水水質穩定
·容易實現全自動控制
·無須用酸鹼再生
·不會因再生而停機
·節省了再生用水及再生污水處理設施
·產水率高(可達95%)
·無須酸鹼儲備和酸鹼稀釋運送設施
·佔地面積小
·使用安全可靠,避免工人接觸酸鹼
·降低運行及維護成本
·設備單元模塊化,可靈活的組合各種流量的凈水設施
·安裝簡單、費用低廉
·設備初投資大 EDI裝置與混床離子交換設備屬於水處理系統中的精處理設備,下面將兩種設備在產水水質、投資量及運行成本方面進行比較,來說明EDI裝置在水處理中應用的優越性。
(1)產品水水質比較
EDI裝置是一個連續凈水過程,因此其產品水水質穩定,電阻率一般為15MΩ·cm,最高可達18MΩ·cm,達到超純水的指標。混床離子交換設施的凈水過程是間斷式的,在剛剛被再生後,其產品水水質較高,而在下次再生之前,其產品水水質較差。
(2)投資量比較
與混床離子交換設施相比EDI裝置投資量要高約20%左右,但從混床需要酸鹼儲存、酸鹼添加和廢水處理設施及後期維護、樹脂更換來看,兩者費用相差在10%左右。隨著技術的提高與批量生產,EDI裝置所需的投資量會大大的降低。另外,EDI裝置設備小巧,所需廠房遠遠小於混床。
(3)運行成本比較
EDI裝置運行費用包括電耗、水耗、葯劑費及設備折舊等費用,省去了酸鹼消耗、再生用水、廢水處理和污水排放等費用。
在電耗方面,EDI裝置約0.5kWh/t水,混床工藝約0.35kWh/t水,電耗的成本在電廠來說是比較經濟的,可以用廠用電的價格核算。
在水耗方面,EDI裝置產水率高,不用再生用水,因此在此方面運行費用低於混床。
至於葯劑費和設備折舊費兩者相差不大。
總的來說,在運行費用中,EDI裝置噸水運行成本在2.4元左右,常規混床噸水運行成本在2.7元左右,高於EDI裝置。因此,EDI裝置多投資的費用在幾年內完全可以回收。 EDI裝置屬於水精處理設備, 具有連續產水、水質高、易控制、佔地少、不需酸鹼、利於環保等優點, 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設備改進與技術完善以及針對不同行業進行優化, 初投資費用會大大降低。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完全取代傳統的水處理工藝中的混合 。
控制氮含量的方法(4種):生物硝化-反硝化(無機氮延時曝氣氧化成硝酸鹽,再厭氧反硝化轉化成氮氣);折點氯化(二級出水投加氯,到殘余的全部溶解性氯達到最低點,水中氨氮全部氧化);選擇性離子交換;氨的氣提(二級出水pH提高到11以上,使銨離子轉化為氨,對出水激烈曝氣,以氣體方式將氨從水中去除,再調節pH到合適值)。每種方法氮的去除率均可超過90%。
㈡ 什麼是離子交換
離子交換是一種利用樹脂對水中離子進行交換的水處理技術。具體來說:
基本原理:水中的無機鹽類會電離形成陽離子和陰離子。在離子交換過程中,這些離子會與樹脂上的離子進行交換。例如,在氫型離子交換劑層中,水中的陽離子會與樹脂上的氫離子進行交換,完成陽床除鹽;而在OH型離子交換劑層中,水中的陰離子會與樹脂上的OH離子進行交換,實現陰床除鹽。
混床技術:為了提高除鹽效果,可以採用混床技術。混床是將陽離子交換樹脂和陰離子交換樹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裝填於同一交換柱內。在混合離子交換過程中,由於陽樹脂與陰樹脂緊密交錯排列,水中的氫離子與氫氧離子會立即生成電離度極低的水分子,從而確保交換反應能夠徹底進行。
應用效果:混床的出水水質通常顯著優於單獨使用陽床和陰床串聯組成的復床所能達到的水質。通過混床處理,可以製取純度相當高的成品水,滿足工業、生活等不同領域對水質的高要求。
綜上所述,離子交換是一種高效、可靠的水處理技術,對於提高水質、保障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㈢ 姘㈤挔紱誨瓙浜ゆ崲姘村勭悊鐨勫姛鑳芥槸
鍘婚櫎姘寸殑紜搴︺侀檷浣庢按鐨勭⒈搴︺
1銆佸幓闄ゆ按鐨勭‖搴︼細姘寸殑紜搴︾敱閽欑誨瓙錛圕a2+錛夊拰闀佺誨瓙錛圡g2+錛夊紩璧楓傛阿閽犵誨瓙浜ゆ崲鍓備腑鐨勯挔紱誨瓙錛圢a+錛変笌姘翠腑鐨勯挋紱誨瓙鍜岄晛紱誨瓙鍙戠敓浜ゆ崲浣滅敤錛屽幓闄ゅ悗闄嶄綆姘寸殑紜搴︺傜‖姘寸粡榪囨阿閽犵誨瓙浜ゆ崲澶勭悊鍚庯紝鍙樹負杞姘淬
2銆侀檷浣庢按鐨勭⒈搴︼細姘寸殑紕卞害鐢辯⒊閰告牴紱誨瓙錛圕O32-錛夊拰紜呴吀鏍圭誨瓙錛圫iO32-錛夊紩璧楓傛阿閽犵誨瓙浜ゆ崲鍓備腑鐨勬阿紱誨瓙錛圚+錛変笌姘翠腑鐨勭⒊閰告牴紱誨瓙鍜岀呴吀鏍圭誨瓙鍙戠敓浜ゆ崲浣滅敤錛屽幓闄ゅ悗闄嶄綆姘寸殑紕卞害銆
㈣ 離子交換水處理的裝置有多少分類
離子交換水處理的裝置主要有固定床和連續床兩大類.固定床中又有單級、多級、復合、混合、雙層和雙流等類型.連續床中又分為移動床和流動床兩種類型.
固定床是離子交換處理中最簡單的軟化水的方法.該方法在水處理運行中的幾個基本過程(交換、反洗、再生、清洗)間歇反復地在同一裝置中進行,而離子交換樹脂本身不移動和流動.具有操作簡單,所需設備少,水質穩定等優點.
單床是固定床中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常用的鈉型陽離子交換器即屬這一方式.
多床是用同一種離子交換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床串聯使用的方式.當單床處理水質達不到要求時可採用多床.
復床是將兩種不同的離子交換劑的交換器串聯使用,用於水的除鹽.
混合床是將陰陽離子交換樹脂置於同一柱內,相當於多級陰陽離子柱串聯起來.處理水質量較高.
雙層床是在一個交換柱中裝有兩種樹脂 (弱酸與強酸、弱鹼與強鹼型),上下分層不混合.
雙流床主要用於處理凝結水,可提高水質.
固定床離子交換的缺點是,樹脂用量多而利用率低,運行不連續.為提高樹脂利用率及管理自動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現了連續式離子交換裝置.可分移動床式和流動床式.
所謂移動床是指將交換劑裝於交換塔中,原水從下部進入塔內,軟水從塔上部流出.這樣自下而上的流動,交換一定時間(一般為45~60分鍾)後停止交換,而將交換塔中一定容量的失效交換劑送至再生塔中還原.同時從清洗塔向交換塔上部補充相同容積的已還原清洗的交換劑,約10分鍾後,交換塔又開始工作.因交換塔上部始終有剛加入的新交換層,故出水水質穩定.交換劑及還原液的利用率都比固定床高.其缺點是交換劑磨損較大,耗電量較多.
所謂流動床是完全連續工作的,它在進行交換的同時不斷從交換塔內向外輸送失效的離子交換劑,並且不斷向交換塔內輸送再生後的交換劑.流動床的優點是出水質量高,並且比較穩定;設備簡單,操作方便;需交換劑量少.只是在新設備投入運行時,需要一定時間進行調整.
㈤ 水處理設備(鈉離子交換器和除氧器)制水、反洗、進鹽、置換、一級正洗、二級正洗、除氧等過程的工藝過程
多路閥控制逆流再生鈉離子交換器與常溫除氧器,是一傑環保最新工藝配置水處理系統設備,回其工藝程序是;進答鹽-反洗-正洗-軟化,合格軟水進入除氧器(反洗-正洗-除氧運行)送入除氧水箱,下圖為系統設備原理圖...。
㈥ 鈉離子交換水處理的功能是
除去硬度,鹼度不變。鈉離子,即鈉離子交換器,水處理的作用是用於去除水中鈣離子、鎂離子,製取軟化水的離子交喊孫轎換器,除去硬度,鹼度不變。組成水中硬鄭肆度的鈣凱指、鎂離子與軟化器中的離子交換樹脂進行交換,水中的鈣、鎂離子被鈉離子交換,使水中不易形成碳酸鹽垢及硫酸鹽垢,從而獲得軟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