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意義

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5-08-16 11:25:20

Ⅰ 10部門印發全面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指導意見,污水資源化利用有何意義

10部門印發全面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指導意見,污水資源化利用有何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水污染給環境帶來的破壞,影響越來越嚴重,進行污水處理刻不容緩,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進行污水資源化利用有什麼重要意義。1、美化環境建設必然要求。
如今各個環境都朝著宜居、美化方面發展,給環境建設的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也是美化環境的直接體現。
在環境建設的要求下,建立新的風景線及風景點是必然所需,加之污水排放日益增多,處理污水措施也相對落後,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影響,可能會消耗掉經濟發展的成果,也就會對環境建設及環境整改外貌造成影響,所以處理好污水,對於美環境具有重大意義。2、確保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各個城市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回頭發現生態環境遭到了巨大影響,都在花費巨資確保生態建設的恢復。而農村,一直以來生態環境都較好。
但是隨著建設不斷推進,各種因素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污水污染。因此要確保環境建設大力發展,就必須要收集與處理污水,最大限度降低污水的直接排放,有效改善河道的水質,消除惡臭現象,有效提升生態環境建設。3、增強群眾生活質量的民生工程。
良好環境是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一個方面,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不但要求住好吃好,還要喝上干凈水,吸收到新鮮空氣,對環境要求逐漸提升。因此不解決好生活無數的處理問題,就會影響環境建設。只要處理好了生活污水,才能夠合乎民心、順應民意,才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增強他們的生活品質。
4、改善水質。經過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處理的污水,使水的污染程度大幅度下降,不論是排放還是回用,都可以達到標准。5、改善生態環境。
未經過處理的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不僅會污染環境,對人們的生活用水質量也會帶來不利影響。6、促進水循環系統。水的自然循環是具有組織結構的非平衡開放系統,水的社會循環是具有人工組織結構的平衡系統。污水處理是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並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
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國是一個人均水資源匱乏的國家,被列為世界上十三個貧水國之一。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中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健康。
污水資源化利用發達的國家在污水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水質可控等特點。站在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的高度,把污水資源化利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污水資源化利用具有水量穩定、水質可控等特點,國際上也有很好的經驗做法和實踐,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可以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同時減輕水體污染,保障生態安全。
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來自生活和生產的排出水。喪失了原來使用功能的水簡稱為污水。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後的水,其含有有機物較多,處理較易。
廢水資源化是可行的為什麼
廢水資源化是可行的的原因:1、比遠距離引水費用低。將城市污水處理到雜用水程度,其基建投資一般相當於從30km外引水,若處理到有較高要求的工藝用水,其投資一般相當於從40-60km外引水。
2、污水處理再生利用既節約了水資源也可以削減污染負荷對環境的污染,其經濟效益是雙重的。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對污水進行再生利用處理,可以節約水資源,同時也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污水處理設備不僅可以把污水處理到可以達標排放的標准,還可以對污水進行深度凈化處理,把污水變為可以雜用的回用水。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大力推廣使用再生水景觀水池、花園草坪、綠樹環繞,僅從外面看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中水處理站。這處佔地12畝的中水站負責濟南市領秀城社區約10萬人的生活污水資源化處理,日處理量達1萬立方米。
「領秀城小區的綠化澆灌和道路噴灑全部來自中水站的中水,每天用水量在800至1000立方米。同時,片區內購物中心和酒店的保潔、沖廁用水也全部來自中水。剩餘的中水則作為柏石峪泄洪溝和興濟河河道的景觀補水。
」中水站運營方負責人顏京柏說,據估算,僅這一個中水站一年的污水資源化處理量就相當於3個大明湖的水量。
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保障措施不包括: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削減工業污染,對鋼鐵、電力、化工、煤炭等重點污染行業推廣廢水循環閉路的零排放制度,切實加強對污染排放單位的審核和監督。加快建設節水型工業和節水型社會。
進一步研究工業節水管理辦法,規范企業節水范圍,對水污染重點排放行業嚴格執行用水定額和節水標准。
污水資源化利用指污水經無害化處理達到特定水質標准,作為再生水替代常規水資源,用於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居民生活、生態補水、農業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從污水中提取其他資源和能源。設置該指標,有利於引導水資源節約利用,改善缺水城市水資源短缺問題。
實現城市廢水資源化有什麼方法
1.城市廢水資源化的意義近20年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口的膨脹加劇了對水的需求,造成世界范圍水資源短缺。水資源短缺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成為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為解決困擾人類發展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開發新的可利用水源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課題。
城市廢水水質、水量穩定,經處理和凈化以後可以作為新的再生水源加以利用。世界上不少缺水國家把城市廢水的資源化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圍繞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再生利用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廢水回用途徑的分析與開拓,廢水資源化工藝與技術研究,回用水水質標準的建立,回用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促進廢水資源化的政策與管理體系等。城市廢水如不加以凈化,隨意排放,將造成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如將城市廢水的凈化和再生利用結合起來,去除污染物,改善水質後加以回用,不僅可以消除城市廢水對水環境的污染,而且可以減少新鮮水的使用,緩解需水和供水之間的矛盾,為工農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水源,取得多種效益。
許多國家和地區把城市廢水再生水作為水資源的一種重要組成,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進行了系統規劃,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南部地區、加利福尼亞州的南拉谷那、科羅拉多州的奧羅拉、沙烏地阿拉伯、義大利及地中海諸國等。實踐表明,城市廢水經處理後可以用於農業、城市和工業等領域。作為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戰略之一,城市廢水資源化顯示了光明的應用前景。
2.廢水資源化途徑與再生水水質標准(1)廢水資源化途徑根據城市廢水處理程度和出水水質,經凈化後的城市廢水可以有多種回用途徑。大體可分為城市回用、工業回用、農業回用(包括牧漁業)和地下水回灌。在工業回用中,主要可用作冷卻水;城市回用中有城市生活雜用水、市政與建築用水等;農業用水則主要是灌溉用水。
(2)再生水水質標准對於城市廢水的回用工程,最重要的是再生水的水質要滿足一定的水質標准。回用對象不一樣,所規定的標准也不一樣。以下介紹幾種廢水回用途徑及相應的水質標准。
①回灌地下水:再生水回灌地下蓄水層作飲用水源時,其水質必須滿足或高於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衛生署於1976年制訂了再生水回灌地下水的建議水質標准,1977年進一步對水質標准進行了修訂。考慮到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對地下水質影響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除一般常規監測指標外,還要求對苯、四氯化碳等20種有機物和6種農葯有機物進行監測。②工業回用:再生水的工業回用主要有3個方面:回用作冷卻水、工藝用水以及鍋爐補給水。
回用作冷卻水的再生水水質應滿足冷卻水循環系統補給水的水質標准;回用作工藝用水時,由於工藝的不同,水質也千差萬別,應根據不同工業的不同工藝,滿足其相應的水質標准;用作蒸汽鍋爐補給水的水質與鍋爐壓力有直接關系。再生水往往需要經過補充處理後才能用作鍋爐補給水。③農業回用:再生水的農業回用主要用於灌溉。通常對灌溉用水的水質要求為:不傳染疾病,確保使用者和公眾的衛生健康;不破壞土壤的結構與性能,不使土壤退化或鹽鹼化;不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和有害物質的積累超過有害水平;不得危害作物的生長;不得污染地下水。
為了使再生水回用農業的水質符合以上要求,以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業持續發展,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各國均制訂了污水灌溉農田的水質標准。我國最新頒布了「農田灌溉水質標准(GB5084—92)」。3.城市廢水資源化實例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國內外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回用都十分重視,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以下列舉一些廢水資源化的成功實例,以供我國廣大缺水地區在探索、研究和推廣廢水資源化中借鑒和參考。
(1)美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全美有再生水回用點536個,其中加州有238個。下面介紹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幾個實例。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該城市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國加州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米3/天。
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炭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4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該市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3)米3/天,並用做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
該市共有4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米3/天,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千米。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入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該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
第一期三個反應堆分別於1982、1984及1986年投產,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兆瓦。此外擬再建兩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
再生水來自兩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
健全污水資源化利用體制機制就要健全價值機制正確嗎
正確。根據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的《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指出,關於健全污水資源化利用體制機制,需要進行健全法規標准、構建政策體系、健全價格機制、完善財金政策、強化科技支撐等。

Ⅱ 實現城市的污水處理

城市污水是城市中各種污水和廢水的統稱,它由各種生活污永、工業廢水和入滲地下水三部分組成。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是指收集、輸送、處理、再生和利用城市污水的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越來越大,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將嚴重污染環境,影響人居環境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因此,城市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好壞十分重要。 一、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發展迅速,成績巨大 一直十分關注和重視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特別是1998年以來,污水處理事業更是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縱觀世界各國的城鎮化發展進程,都經歷了一個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付出了相當代價,發展有快有慢。據了解,到2004年底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巴西僅為38%%,俄羅斯為90%,英國為100%,韓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實施國家污水管理計劃。當時人均GDP大約為7000美元。經過了20年的時間。韓國污水處理率達到了80%。 盡管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效率、水平與環境要求差距很大,但必須看到中國的城市污水處理發展速度很快,成績巨大。1978年全國只自3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約為64萬立方米;1998年全國有398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583萬立方米;即使在「九五」末的2000年,也只有427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2158萬立方米。 應該說。與世界各國比,中國城市污水處理發展是世界所有國家中最快的,這也是中國政府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的貢獻。 中國城市污水處理事業之所以發展較快,主要是由於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不可否認的是1998年起實行的擴大內需政策,發行國債的一部分投資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起到了極大的帶動作用。特別是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受求,指引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為城市污水處理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二、城市污水處理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取得以上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但是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任務還相當艱巨。 按照《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的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十一五」期間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4500萬噸、再生水日利用能力680萬噸,形成COD削減能力300萬噸;今年設市城市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200萬噸,再生水能力100萬噸,形成COD年消能力60萬噸。整個任務與「十五」末的能力相比幾乎翻了一番。 目前,要實現上述目標,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是:(1)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繁重。計劃今年設市城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00萬噸,參比2006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需要翻一番。各級財力投入不足,資金短缺仍是制約工程建設的突出問題。(2)污水收集管網與廠區建設不配套,運行經費不落實,使部分已建成的污水處理項目負荷率偏低甚至不能正常運行。(3)相關處理技術設施改造有待加強。現有污水處理工藝需要改造,增加脫磷除氮設施,污水污泥處置問題始終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4)政策法規不健全,部分城市污水處理費徵收工作難度大。再生水利用重視不夠,城市污水排放和處理的監管體系沒有建立,監管力度亟待加強。(s)在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有關用地、用電、稅收等優惠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 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要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必須充分考慮兩個基本點: 第一,如何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城市污水處理是地方政府的事權,也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地方政府既是最終的實施主體,也是監管工作的責任主體。因此,要實現城市污水減排的目標,除了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之外,關鍵還是要通過政策的制定,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參與和推動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積極性。實踐證明,地方政府認識不到位,沒有積極性,只靠中央政府的號召和要求是無法落到實處的。相反。只要地方政府想乾的事情,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動員一切資源,想盡一切辦法干成干好。 第二,如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市場的作用是巨大的,市場發揮作用也是有規律的。按照「十一五」規劃目標要求,要增加4500萬噸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和300萬噸削減COD能力,專家估算,約需投資人民幣3300多億元。這些投資,僅靠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很難做到。更重要的是,投資主體不轉變,效率難以提高。即使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了,也難以正常運轉。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型作用。通過開放市場,理順價格和收費,制定優惠政策等,保證投資者的合法收益,以最大程度的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城市污水處理行業上來。 三、城市污水處理發展必須實現八個轉變 面對新的形勢,總結以往經驗和教訓,為了促進城市的司持續發展,在城市污水處理發展上必須實現八個根本轉變: 1、在認識上。變廢水為資源 在對城市污水的認識上,人們經歷過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由於技術手段和以識的限制,人們曾經把城市污水看作是「廢水」。既然是廢水,自然就是簡單處理完後向下游排掉就可以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水資源短缺的壓力越來越大,追究城市水危機的根本原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是水的社會循環超出了水的自然循環可承載的范圍。因此,只有充分尊重水的自然運動規律,合理科學地使用水資源,使上游地區的用水循環不影響下游水域的水體功能、社會循環不損害自然循環的客觀規律,從而維系或恢復城市乃至流域的良好水環境,才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我們從「取水-輸水-用戶-排放」的單向開放型的用水模式轉變為「節制地取水-輸水-用戶-再生水」的反饋式循環流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實現這一重大用水模式的轉變,加強污水再生利用是關鍵。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城市污水已不再是廢水,而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既然是一種資源,就要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率,一是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二是節約了有限的水資源。 2、在規劃上,變大集中為合理布局 正是由於認識上的偏差,過去在城市污水處理的規劃布局上,一般都是把城市污水處理廠安排在城市的下游,靠管網攔截,重力自流,把城市污水輸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後,再排放到下游的自然水體中去。現在城市污水是一種資源了,必須重復利用。如果仍採取過去的規劃布局,城市污水處理完,如要利用就需要再重新鋪設新的管道,採用分級提升的辦法,輸送 到城區用戶。這不僅造成了巨大的工程建設成本和土地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形成極高的運行成本,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從社會實踐上都是行不通的。因此,沒有合理的污水處理廠的布局,就沒有水資源保護目標的實現,也不可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所以,必須改變過去「大集中,大排放」的規劃布局,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就近處理,有利使用」的原則,重新審視和調整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規劃布局,適當採取分散、小型、多級、循環的方法,合理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促進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 3、在工藝上,變單一為綜合 同樣是由於過去對城市污水認識上的偏差,不僅形成了規劃布局上的不合理,而且也造成了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上的先天不足。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採用的是一級處理或一級強化處理,部分二級處理工藝中也沒有考慮除磷脫氮功能,出水沒有消毒工藝,不適應城市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的要求。 因此,在城市污水處理的工藝上必須按照」最大化利用」的原則,從當地實際情況需要出發,爭取由單一的處理工藝改造為綜合處理工藝,通過積極推廣各種膜分離技術、臭氧氧化技術以及安全消毒技術的應用。努力改善城市污水處理水平。達到再生水的指標要求,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同時要努力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的技術進步,推廣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4、在建設上,變政府為主為社會為主 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保護好水環境是地方政府的職責,政府不能以任何理由推卸應承擔的責任。但政府的責任不等於政府包辦,凡是市場能發揮作用的,凡是企業能夠做的,都應該讓市場和企業去做。 過去,由於市場發育程度不夠,社會經濟水平不高,污水處理收費不到位,很難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城市污水處理行業上來。現在,各方面條件已經具備。為了進一步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提高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繼續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的同時,應當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多元化投資體制。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的產業化發展。要改變以往政府在城市污水處理建設中的主導地位,逐步讓社會力量成為建設的主體。政府投入的建設資金主要發揮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污水處理建設。在實踐中有些地方創造的「社會建廠,政府配網,加強監管,按處理量付費」的政企合作模式值得推廣。 5、在運營上,變事業單位為企業 目前,許多城市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還仍然是事業單位。這不僅造成了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還形成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府和污水處理單位由於共同利益關系,難以相互監督與制約。因此,必須堅持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的原則,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企業化改造,並徹底與當地政府脫鉤。在轉企改制工作中,要嚴格規范操作程序,加強政府監管,切實做到國有資產不流失,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各級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改變對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直接管理的模式,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市場監管等方面。 6、在投資上,變撥款為補貼與獎勵相結合 不可否認國債資金對城市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以往的投資方式,容易造成地方上「國家的錢,不用白不用」的心理,爭項目,跑投資,效率不高、鋪張浪費。部分欠發達地區還存在建設標准過高,管網投資不配套等問題,這種傳統的投資方式需要徹底改變,以確保國家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7、在考核上,變以量為主為量、質結合 在以往的考核體系中。只是注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水量和出水標准,而對進水水質基本不監控。重「量」而不重「質」的考核方式,帶來了污水處理廠運行不穩定、城市水體污染物削減效果不理想的後果,甚至出現了抽取河道污水進人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再排入原來河道的消極現象。 因此,要改變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考核方式。要變以量為主為以量質結合為主,要把主要污染物削減的效率作為評價城市污水處理成效的主要指標。逐步建立「COD、氨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的削減與污水處理費的核撥掛鉤」機制。不僅要督查實際處理的污水量,還要考核COD、氨氮、總磷的削減量。並和污水處理企業的經濟利益密切結合,促進企業切實提高污水處理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8、在監管上,變臨時為常態 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健康發展與正常運行,離不開政府的有效監管。目前,在城市污水處理監管方面,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監管體系,監管力量薄弱,監管手段落後,監管工作明顯滯後。在工作方法上基本是臨時抽查,「事後評價」,這種監管方式使得監管工作時常處於被動狀態。 必須盡快建立起「事先、事中、事後」為一體的常態監管機制,全面、系統地組織開展相關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監管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加強配備必要的設備和儀器,完善進出水在線監測系統,實現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對城市污水處理廠二十四小時監控,形成靈敏高效准確的監管機制。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Ⅲ 「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建設規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與環境保護部聯合編制了《「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的核心目標是提升我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及再利用的能力和效率,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的建設任務,以及實施保障措施,為各地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政府投資提供了指導性依據。


該《規劃》的適用范圍廣泛,涵蓋了全國所有設市城市、縣城及建制鎮,但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被視為提升基本環境公共服務、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環保工程,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的「十一五」期間,地方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2010年底,我國城鎮生活污水設施處理能力達到1.25億立方米/日,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已超過77.5%,並且設施建設和COD減排貢獻顯著,佔全國新增削減總量的70%以上。然而,仍存在污水配套管網建設不足、設施發展不均衡、部分設施無法滿足環保新標准等問題,污泥處理處置、污水再利用及資金和運營監管等方面也存在短板。


為了在「十一五」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應抓住資金投入增加、激勵機制完善、技術裝備進步和環保產業發展等機遇,精心規劃和科學組織,加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升設施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3)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意義擴展閱讀

為加快建設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提升基本環境公共服務水平、促進主要污染物減排、改善水環境質量,2012年4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12〕24號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該《規劃》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主要任務,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保障措施,規劃實施5部分。《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是:加大城鎮污水配套管網建設力度,全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加快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積極推動再生水利用,強化設施運營監管能力。

Ⅳ 「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建設規劃

「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是由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與環境保護部聯合編制的。以下是關於該規劃的主要內容:

Ⅳ 污水處理的意義

污水處理的意義:將污水進行處理之後,可以對其進行循環使用,為我國的生產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水處理技術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對污水進行凈化,使其可以繼續使用,所以污水處理極為重要。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包括:

①漂浮和懸浮的大小固體顆粒;

②膠狀和凝膠狀擴散物;

③純溶液。

按水污的質性來分,水的污染有兩類:

一類是自然污染;另

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

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5)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意義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①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②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③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一級處理後的廢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還須進行二級處理。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一般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就可以達到排放標准,常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處理法。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Ⅵ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最好方式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最好方式如下:

一是「厭氧凈化池+貯存池+綜合利用」模式。集中收集廁所糞污,選擇「易維護、低成本、低能耗」的污水處理技術,採用「單戶、聯戶、集中」不同形式對厭氧凈化池分級處理達標後,通過土地消納實現農業綜合利用。


污水處理注意事項

1、 污水處理工程施工的質量與施工隊有密切的聯系,建議優選專業的公司,比如辰邁智慧這類的。因為這類公司往往有著經驗豐富,從事過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的專業施工隊,在施工過程中會嚴格按照圖紙施工,不會出現偷工減料,標高、選材不符等情況,站區建設相關資料需要建立系統的台賬,以備驗收查驗。

2、 農村地區的污水管網要避免出現沉降、漏水、破損等現象,因此在管材的選擇需要慎重,混凝土管、金屬管、波紋管、pe管的應用需要因地制宜。

3、 農村污水處理設備宜選擇性價比高、水質穩定、維修方便的設備,設備的噸位需要與項目正式水量高度匹配,避免出現設備空轉或者超量運行。

4、水量設計要在能承載的范圍內,特別是某些地區雨污不分流,一到雨季水量遠超平時,極易引發設備故障。此外進入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時污水的ph值直接影響著設備的效率,太過酸或偏鹼的水質都會影響到生物膜的正常生長,需要嚴格控制。

閱讀全文

與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處理廠爭取年底 瀏覽:280
電瓶純凈水水加太多會怎麼樣 瀏覽:600
凈水器水管接錯會怎麼樣 瀏覽:985
怡口凈水器有多少款 瀏覽:420
怎麼測純凈水有哪些 瀏覽:699
小米3號濾芯擰不動怎麼辦 瀏覽:847
凈水器的水管是什麼 瀏覽:753
輕鋼五脊四坡樹脂瓦結構圖 瀏覽:313
油田注水井過濾器 瀏覽:287
宏光汽油濾芯怎麼樣 瀏覽:723
變頻器提升 瀏覽:399
樓上往菜園子倒廢水怎麼治理 瀏覽:262
負離子凈化器怎麼樣使用 瀏覽:208
汽車不換空氣濾芯有什麼影響 瀏覽:723
提升機變頻器常見故障 瀏覽:61
外置過濾器可以並聯嗎 瀏覽:56
污水處理廠脫泥是做什麼的 瀏覽:252
空壓濾芯壞了有什麼現象 瀏覽:506
樹脂瓦正脊瓦鋼架距離 瀏覽:500
工廠的廢水如何處理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