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處理行業發展現狀有沒有哪位大咖能全面解析下
1、行業技術水平和發展趨勢
內容選自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設備市場分析預測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原理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物理處理法是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和去除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篩濾法、沉澱法、氣浮法、過濾法和反滲透法等;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化學反應分離污水中的污染物質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中和、電解、氧化還原和電滲析、氣提、吸附、吹脫、萃取等方法,一般適用於工業污水處理;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性、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的無害物質的處理方法,主要可分為好氧氧化法和厭氧還原法,其中好氧氧化法則廣泛用於處理城鎮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目前,城鎮污水處理過程中,應用最為普遍的即活性污泥法及其相關的衍生技術的生物處理工藝。
活性污泥法技術即是將空氣連續送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機物質的污水中,經過一段時間後,水中即形成生物絮凝體-活性污泥,通過附著其上的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毒的氣體(CO2、N2 等)、液體(水)和富含有機物的固體(如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最後通過固液分離,實現生物污泥與凈化處理水的有效分離的過程。由於活性污泥法具有較高的化學轉化效率,對城市污水及有機工業廢水中所含的污染物的處理效率高,因此成為傳統的成熟技術。
隨著近些年來污水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對污水處理要求也日益提高,污水處理技術在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基礎上出現了如缺氧-好氧(A/O)法、厭氧-缺氧-好氧法(A2/O)、氧化溝法和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等被較快推廣應用的新技術。其中,厭氧-缺氧-好氧法(A2/O)強化了脫氮除磷效果;氧化溝法簡化了有關構造,運行管理方便,且處理效果穩定等;SBR 法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其主要特徵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主要優點在於節約土地。上述工藝均是在普通活性污泥法基礎上,通過對時間順序或空間位置等的調整,來給微生物生長創造更適合的生存條件,以提高其處理性能和效率,因此其均屬於活性污泥法的衍生技術。
另外,近年來新出現的MBR 工藝,即又稱膜生物反應器技術,是一種由活性污泥法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其基本原理是:通過膜的微孔分離,將需去除的有機物被阻擋在外,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和細菌分解,從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與傳統工藝相比,MBR 工藝具有出水水質優質穩定、剩餘污泥產量少、易於實現自動控制等優點,但仍存在建造成本高、容易導致膜污染、能耗高等缺點,目前應用范圍還相對比較小。
未來,隨著國內水環境形勢日益嚴峻以及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未來對污水處理企業的技術要求將越來越嚴格,行業技術水平將向更高標準的污水深度化處理方向發展。
2、行業經營模式
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行業處於市場化改革的發展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經營模式:
(1)政府直接經營
政府直接經營是指政府直接實施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項目建設資金來源於國家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運行經費來源於地方政府行政撥款。當前,我國仍有相當部分地區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系由政府直接經營管理。
(2)BOT 特許經營模式
BOT(即建設-運營-移交)模式,是指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協議,授予企業特許經營權,由企業負責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經營和維護。企業通過在特許經營期內向政府提供污水處理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用,由此回收項目的投資和運營等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經營期限屆滿,企業將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3)TOT 特許經營模式
TOT(移交-運營-移交)模式,是指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協議,出讓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的使用權,並授予企業在特許經營期內的經營權,由企業負責污水處理項目的運營和維護等。企業通過在特許經營期內向政府提供污水處理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用,由此回收項目的投資和運營等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經營期屆滿,企業仍需將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4)BT 模式
BT 即建設-移交,是指根據政府方通過對選定的投資者予以授權,由投資者負責進行項目的建設(包括籌集資金),並在規定時限內將建成後的符合質量要求的項目移交給政府方,政府方根據事先簽訂的回購合同在一定期限內分期向投資者支付項目總投資並加上合理資金回報。該模式一般作為政府利用外部資金來進行環保項目建設的一種融資模式。
(5)委託運營模式
委託運營是指政府將建成或即將建成的污水處理項目,整體委託給專業的水處理運營商進行運營管理,並支付一定的運營管理費用的經營模式。
特許經營模式由於能夠有效解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和提高運行效率,已逐漸成為新增污水處理設施的主要經營模式。根據建設部《中國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狀況公報(2006-2010)》,截至2010 年底,全國已有約40%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通過BOT、TOT、委託經營等特許經營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化服務,參與設施建設與運營。
3、行業周期性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污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存在明顯的行業周期性。
4、行業季節性
城鎮污水處理行業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一般情況下,根據不同地區的居民生活習慣差異,不同季節間的生活用水量不同,也會導致季節間污水處理量的略微變化。
5、行業區域性
城鎮污水處理作為市政公用設施項目,政府主導的特徵較為明顯。因此,一般經濟發達地區由於當地政府財政實力強、對環保重視程度高和投資力度大等,污水處理項目投資建設的速度也較快。如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水源地周邊地區的污水處理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污水配套設施也相對齊備,西部不發達地區則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及發展則較為落後,行業的整體區域性特徵較為明顯。
6、行業與上、下遊行業之間的關聯性
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與上、下遊行業之間存在相互依存、互為促進的重要關聯性。污水處理行業的上遊行業主要包括處理設備製造、葯劑生產和電力供應行業等,下游為各地市政污水處理的公共服務需求。上游設備製造、葯劑生產等行業的技術進步及降低成本將有利於污水處理行業盈利水平的提高,而本行業的快速增長也將帶動對環保設備行業和電力行業的需求增長,進而促進其進一步發展。目前,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社會公眾對防治水污染、保護環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從而有利於促進污水處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http://www.chyxx.com/instry/201411/293777.html
Ⅱ 國家對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前景規劃是什麼
重點扶持呀。
因為現在水污染很嚴重的。
需要興建大量的污水處理廠。
但是政府缺乏資金。就需要個人投入了。
然後從排污企業收費。就像高速公路一樣的。
Ⅲ 水處理行業該怎麼走向的一個趨勢
在工業的迅猛發展下,我國取得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同時環境污染專也成為過去遺留屬下來的問題。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成果豐碩。作為一片尚待開辟的「藍海」,水處理市場前景非常樂觀。此外,國家鼓勵利用再生水的政策,也將對污水深度處理事務供給寬廣的市場空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現有自來水廠4000多家,污水處理廠3500多座,隨著污水處理設施的逐步完善,我國污水處理率目前已升至高位。
當前,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產品結構正向著精細化、智能化等方向升級,包括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業水處理設備、污泥脫水設備、海水淡化設備、紫外線殺菌器等細分板塊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新興領域極有可能成為污水處理設備產業下一個發力點。
Ⅳ 如何理解水處理行業的發展
你說的是污水處理嗎?
2010年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10262萬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內長13.4%;城市污水處理率容達到76.9%,提高1.6個百分點。截至2010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2832座,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25億立方米/日。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1034個縣城建成了污水處理廠,約占縣城總數的63.2%,較2009年底翻了一番;污水處理能力2066萬立方米/日,約佔全國總能力的1/6。
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動了環保產業發展,到2020年城市污水處理率將不低於90%,我國污水處理業務市場空間廣闊。
Ⅳ 水處理行業前景怎麼樣
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們是做水處理配套塑料水箱的,水處理行業的需求非常大
Ⅵ 水處理行業未來會有發展么
我覺得這復是一個特別有發制展前景的行業。因為現在的水污染越來越嚴重。所以說對水處理的要求就越來越多。做這一個行業需要和高科技相結合,把真正的污水不幹凈的水變為可以飲用和使用的水。現在還有一種將海水變為淡水利用的技術,這些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們國家很多的水域都被污染了,大家喝不到干凈的水也容易得病。大家都願意消費一定的錢去買一個健康買一個干凈的水,所以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凈水器。方便使用所以水處理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
Ⅶ 水處理行業詳細前景報告有人有嗎
前途無量,本人就是搞污水處理的,你給的情況資料太籠統了,具體的不好版說,我不知權道你是要進入別人的公司做水處理的工程,還是你自己的資金來包攬整個工程.如果是你說的整個現場工程的話,你要做總承包,一般都必須是有國家一級或者二級的資質才能做的,還有前面有人說了,這個東西,關系相當重要的,確實是如此,你給我消息,報上q號,q上詳談
Ⅷ 水處理行業前景怎麼樣
水處理行業 前景很美好 現狀有點糟
競爭:內外資巨頭競逐
無論是從行業發展前景還是增長趨勢來看,水處理其價值含量都可與風電等概念比肩。「環保+高科技」的旗號似乎讓人們更願意相信,水處理概念股配得上較高的市盈率。在城市供水增長逐漸穩定和水價上調的樂觀預期下,水務公司經營和盈利能力持續性和穩定性不會有太大的起伏波動。因此,國內外水務巨頭近年紛紛跑馬圈地。
目前我國的水務發展已經從大城市項目轉向中小城市項目的爭奪,從國內公司和國內公司的競爭,轉向國內公司和國內公司、國內公司和國外公司、國外公司和國外公司的競爭。特別是近年來,國際水務巨頭的加入,行業競爭熱度升級。
自2002年國家允許外資進入水務行業以來,看好中國水務未來前景的國外水務集團依託「投資帶動運營」模式在我國跑馬圈地屢試不爽。近年來,法國威立雅水務公司先後以17.1億元受讓蘭州供水集團凈資產45%股份;以9.53億元人民幣獲得海口市水務集團49%的股權和以21.8億元收購評估價僅為7億多元天津市市北水務有限公司49%的國有股權;中法水務2007年以8.95億元的中標揚州項目,2009年又收獲天津芥園項目。
另外,國內水務上市公司也加緊整合。前不久傳聞武漢控股有望獲注入當地的輸配水管網資產,股價聞風而起。接著,昨日洪城水業公告,擬定向增發收購大股東旗下的水處理資產,收購後上市公司將擁有完備的水處理產業鏈,從而有利於提升競爭力。
蛋糕:空間很大很誘人
水務產業是一種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綠色資源產業,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電、水運等產業的需求將日益旺盛,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廣發證券研究員謝軍表示,從污水處理量的角度來看,據此估算「十二五」期間的污水年處理量將達500億立方米左右,假設運行負荷率為75%,則對應的總處理能力應接近1.9億立方米/日。在現有基礎上之外,新增污水處理能力接近3000萬立方米/日。
另外,多位分析師認為,再生水業務將成為未來水務公司新的增長點。再生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循環再利用的水。「再生水的市場不錯,在水源緊張和人均用水不足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再生水業務顯得尤為重要。」國信證券分析師謝達成認為,目前首創股份和創業環保都涉及到再生水業務,但是份額都比較小,市場的潛力很大。
據悉,我國污水再生利用率還相當低,如果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要達到680萬m3/日計算,污水處理量也僅佔10%左右。如果按發達國家污水再生利用率達70%計算,我國每年還有近150億m3的再生水資源可以得到開發利用。
「如果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在政府政策、技術水平和思想觀念上改進。這對我們北方城市等缺水的城市來說顯得尤為必要。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再生水利用值得借鑒」。謝達成說。
第三,污水處理設備這一子行業的蛋糕也很誘人。即便是現有的污水處理項目,也存在相當的市場機會。資深人士表示,當前國家制定的污水處理標准要高於歐洲不少國家的標准,但當前大多數污水處理設備僅達到歐洲二、三十年前的水平。為奉行現行標准,必然要對現有項目進行升級換代。
初步測算以上海地區為例,一個10萬噸/天污水處理廠的總投資在4億元左右。其中,部分設備為1.8億元,「十一五」期間,我國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大約為750億至900億噸,對應的年設備價值超過130億至160億元。
問題:集中度與技術都很低
雖然擺放在面前的蛋糕巨大,但是市場化程度不強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瓶頸。有行業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當前污水處理行業中市場化程度不強,企業水平也參差不齊,令高端企業難以做大做強。而很多項目的招標上也普遍存在地方保護主義色彩。他表示,「現在很多工程都凸顯行政化特徵,關系單位近水樓台。但污水處理其實是一項頗具技術要求的行業,如果不在行業內設定較高的門檻,好的企業接不了工程,技術水平不高的企業又做不好工程。這樣下去,不但影響行業自身的發展,還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此外,該業內人士對於現有上市公司標榜的設備國有化的問題也提出質疑。他表示,國有化應該作為一種趨勢,這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基石。但並不能作為市場炒作的概念。現在我國的水處理行業依然處於起步晚技術水平低的狀況,關鍵設備的自製和量產,在短期內會同時帶來縮減生產成本和影響產品質量兩個後果。前者無疑是對公司有利,但後者則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發展來克服。「從當前國內的水處理企業所掌握的核心技術來看,國有化程度不宜過快,也不會過快。」
「未來的水處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面對記者的提問,財富證券分析師鄒建軍說,以BOT項目為主的跨區域並購會成為國內水務公司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國內水務公司集中度不高,並購肯定會遭遇很大阻力。謝達成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不過他看好跨流域的行業並購,他說,「在投資運營飽和的基礎之上,大公司的縱向整合將會開始,水務公司最終將會轉型以提供服務為主。」
Ⅸ 現如今我國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發達國家水處理行業已基本進入成熟階段,供排水設施齊備,供應充足,覆蓋面廣。北美內、澳洲、歐洲、日容本等發達地區的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都接近100%。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指出,而我國水資源形勢比較嚴峻,呈現水資源短缺、用水量攀升、水體污染嚴重等特徵,政府也在不斷加大水環境治理的力度。
目前,我國已出台10多項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相關標准、30多項水污染物排放國家環境標准、20多項水污染物排放地方環境標准用於規范指標行業發展。利好政策加碼、行業需求釋放,工業廢水治理逐漸受到重視,發改委和環保部不斷加大對工業廢水行業的投資力度。據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容量將達到3800億元。
水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已日益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水處理是影響到一個人的全球性問題,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都把水問題提到重要日程,要節水、要加速水污染的治理、要促進水的循環利用,水處理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以上便是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Ⅹ 求問未來幾年我國水處理產業鏈發展前景看好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先天的劣勢,而水源污染、水生態惡化則歸咎於後天粗放生長與管控的失位。在無法影響水資源供給量的情況下,控制污染、保護及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是保障供水安全的主要途徑。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水處理產業投資額將達8000億,較「十一五」期間上升113%。
其中,水價提升、管網建設、提標改造和再生水利用都將成為水務領域可期待的增長動力,未來幾年我國水處理產業鏈的發展前景看好。
原水行業:水資源日益稀缺,看好海水淡化與水質監測產業。海水淡化:技術成熟,十二五產能規劃增長260%,受益個股包括反滲透膜製造商南方匯通、碧水源,高壓泵以及耐腐蝕管製造商海亮股份、久立特材、南方泵業。水質監測:污水運營監管投資促使行業加速增長,「十二五」期間污水運營監管領域的投資為27.4億元,受益個股包括聚光股份、天瑞儀器、先河環保、華測檢測、雪迪龍等。節水灌溉:技術與市場制勝,看好行業龍頭快速發展。個股方面建議關注掌握核心技術及不斷擴展市場份額的行業龍頭大禹節水、新疆天業。
供水行業:運營商圈地擴張為王,設備商受益升級改造。新增供水能力未來變化不大,預計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僅2-3%。我國水務行業市場集中度還很低,隨著水務市朝的推進,兼並收購壁壘降低,大型水務集團必將出現,行業集中度會逐步提高。管網建設:新建管網以及升級改造投資為十二五水務行業之最。十二五期間新建和改造管網的投資合計2678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5%左右,成為「十二五」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項目的最重要環節。個股方面建議關注行業龍頭新興鑄管。
污水處理行業:工業污水處理細分行業加速發展,膜法水處理受益項目升級與再生水市場爆發。十二五期間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投資總需求約為1250億元左右。個股方面建議關注工業廢水工程龍頭,在煤化工、石油化工、電力領域擁有領先優勢的萬邦達,以及具有工業廢水深度處理能力,專注電力、石化等細分市場的巴安水務。現有污水產能升級改造和再生水增長將直接推動膜技術的使用,預計十二五增速達到40%以上,個股方面關注全產業鏈覆蓋,強強聯手外延式增長迅速的碧水源以及擁有全面和領先的膜技術,積極開拓工程領域的津膜科技。
我們看好中國水處理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的整體發展。各級政府對水務環保重視程度的逐漸提高和供水標准提高以及水價提升都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最看好膜法水處理子行業,其次看好海水淡化、水質監測、管網升級、工業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等相關子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