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廠人員配置行業標准
在中國,污水處理廠人員配置的行業標准主要由國家相關部門制定和管理。下面是一般情況下常見的污水處理廠人員配置標准:
1。 管理人員:包括廠長、副廠長、主管工程師等,負責污水處理廠的日常管理和決策。具體配置標准可能根據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和運營情況而有所不同。
2。 運行人員:包括運行班組長、操作員等,負責污水處理設備的日常運行和維護。
3。 檢測人員:包括化驗員、監測員等,負責對污水樣品進行採集、分析和監測,確保污水處理過程中水質的合格。
4。 維護人員:包括維修工、電工等,負責污水處理設備的檢修、維護和故障排除。
5。 環保人員:包括環保工程師、環保驗收員等,負責污水處理廠的環保工作,包括廢氣排放、雜訊控制等。
根據我國的相關法規和標准,污水處理站的人員配置有如下規定:
1。 污水處理站應按照設計處理規模配備與運行管理相適應的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規范》(CJJ 50-2012),處理規模在5萬噸/日以下的污水處理廠,Operation和Maintenance人員推薦配置為15-25人。
2。 污水處理廠應至少配備1名駐廠總工程師和1-2名運營工程師。根據《城鎮污水處理廠人員資質標准》(CJJ/T 90-1999),總工程師應取得環境工程師資格證書,運營工程師應取得環境工程技術人員資格證書。
3。 污水處理操作人員應經專業培訓,持有相應的操作資格證書。如根據《污水處理廠操作人員資格評定辦法》,一級和二級污水處理廠的主管操作人員應取得污水處理廠主管操作人員證書。
4。 其他管理和維修人員,如化驗員、設備維修人員、財務人員等,也應具備相關的專業資質。
5。 污水處理廠應制定並落實操作人員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制度,確保人員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安全意識。
污水處理廠人員配置的行業標准通常是由國家環境保護部門、建設部門以及相關行業協會制定和管理的。以下是一般情況下的污水處理廠人員配置行業標準的擴展內容:
1。 污水處理廠廠長:負責整個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和決策,具備相關工程技術和管理經驗。通常需要具備相關高級職稱或專業技術職務。
2。 運行班組長:負責指導和監督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行操作,具備一定的工程技術知識和操作經驗。通常需要具備中級職稱或專業技術職務。
3。 操作員:負責污水處理設備的操作運行,按照規定的工藝流程進行操作。通常需要具備相關技術或操作證書。
4。 質量檢測人員:負責對污水樣品進行採集、分析和檢測,以確保出水質量符合要求。通常需要具備相關化學或環境分析專業背景,並具備相應的檢測資質。
5。 設備維護人員:負責污水處理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包括設備故障排除和設備檢修。通常需要具備相關維修和電氣知識。
6。 環保人員:負責污水處理過程中的環保工作,包括廢氣排放、雜訊控制以及環保監督和檢查等。通常需要具備相關環境保護專業背景,並具備環境管理或監測資質。
綜上所述:我國對污水處理站的人員配置做了一定規定,要求按規模配備足夠的操作和管理人員,人員應具有相關的專業資格證書,並進行持續培訓。這些規定有助於確保污水處理站安全穩定運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四條
對排入地表水體的污水進行了具體規定。
禁止向水體排放或者傾倒放射性固體廢棄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質的污水。向水體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質的污水,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放射防護的規定和標准;
『貳』 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0-2011內容簡介
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0-2011是在原建設部的指導下,依據建標[2004]66號文件的制訂、修訂計劃進行編撰的。規程編制團隊在深入調研和實踐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參考了國際標准和發達國家的最佳實踐,並廣泛徵求了意見,對原有規程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該規程的核心內容包括:總則,闡述污水處理廠的基本規定;污水處理,詳細規定了污水處理的具體過程;深度處理,關注了新技術的應用;污泥處理與處置,強化了處理措施;臭氣處理,注重環保要求;化驗檢測,確保水質控制;電氣及自動控制,強調了設施的現代化管理;生產運行記錄及報表,規范了運營數據管理;以及應急預案,提升了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本次修訂的重點在於:對章節結構進行了優化,以適應不同工藝類型的污水處理廠需求;引入了近年來成熟的新技術和工藝;加強了污泥處理與處置部分的細致性;擴展了深度處理和臭氣處理的內容;新增了應急預案,以確保應急響應的及時和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規程中以黑體字標識的條款具有強制性,必須嚴格遵守執行,以保證污水處理廠的高效、安全運營。
『叄』 污水處理設備運行管理和維護
設備的運營管理與維護
(1)設備運行管理的意義和內容
設備是現代化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污水處理廠生產能否順利進行,主要取決於機器設備的完善程度。
污水處理廠有大量的處理工藝設施(或構築物)和輔助生產設施。生產工藝設備如格柵攔污機、泵類、攪拌器、風機、投葯設備、污泥濃縮機脫水機、混合攪拌設備、空氣擴散裝置、電動閥門等。這些工藝設備的故障將影響污水廠的運行或造成全廠的停運。
污水處理廠設備的運行管理,是指對生產全過程中的設備管理,即從選用、安裝、運行、維修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的管理。因此,設備運行管理的內容可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合理選用、安全使用設備。例如選配技術先進、節能降耗的設備,根據設備的性能, 安排其適當的生產任務和負荷量,為設備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條件;安排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的設備操作者。 ②做好設備的保養和檢修工作。
③根據需要和可能,有計劃地進行設備更新改造。 ④搞好設備驗收、登記、保管,報廢的工作。 ⑤建立設備管理檔案。 ⑥做好設備事故的處理。
(2)設備的運行管理
①管理人雖職責 編制企業的機械設備運行維修管理制度,編制年度檢修計劃和備品、備件購置計劃;負責選購、建賬、調撥直至報廢的管理;編繪設備圖冊或檔案;負責提供更新、改造的技術方案,參與設備的大修與改造、更新工作,並主持測試驗收,參加設備安全檢查及事故分析處理等。
②運行人員責任制 包括操作設備的職員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巡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③機械設備的運行規程 如設備調度規程、緊急處理規程、事故處理規程。
(3)設備的維修管理
①設備維修管理的內容 建立機械設備檔案,如名稱、性能、圖紙、文件、運行日期、測試數據、維修記錄等。堅持機械設備保養和維修制度。制定機械設備的檢修規程,如檢修的技術標准、檢修的程序、檢修的驗收等。建立備品、備件制度。 ②設備磨損與維修
A、設備磨損概念 設備在長期使用過程會產生兩種磨損。一種是物質磨損,指使用過程中由機械力作用造成摩擦、振動的損耗;第二種是技術磨損,如因操作不當或其他原因致使設備報廢,不能再使用;或因科學技術的進步,性能和效率更好的同用途設備不斷出現,
致使原有老設備的「價值」降低。從形式上看,前者叫有形磨損,後者叫無形磨損。
B、設備維修工作類別 設備維修保養的內容包括潤滑、防腐、清潔、零部件調控更換等,一般將設備維修保養分類如下。
(a)日常保養 這是對設備的清潔、檢查、加油等外部維護,由操作人員承擔,並作為交接班的內容之一。
(b)一級保養 對設備易損零部件進行的檢查保養,包括清潔、潤滑、設備局部和重點的拆卸、調整等,一般在專職檢修人員指導下由操作人員承擔。
(c)二級保養 對設備進行嚴格的檢查和修理,包括更換零部件、修復設備的精度等。由專職檢修技術工人承擔。
(d)小修 這是工作量最小的局部性修理,只進行局部修理、更換和調整。 (e)中修 這是一種工作量較大的計劃修理,污水處理廠安排1—3年1次,內容包括更換和修復設備主要部分,檢查整個設備並調整校正,使設備能達到應有的技術標准。
(f)大修 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種計劃修理,包括對設備全面解體、檢查、修復、更換、調整,最後重新組裝成新的整機,並對設備外表進行重新噴漆或粉刷。一般幾年甚至十年才進行一次,可由專業(修配)廠來完成。 C、設備的計劃預修制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零部件、關鍵部件會不斷「磨損」,這就會影響設備的性能、效率和安全。設備頂修制就是根據設備的「磨損」規律,通過日常保養有計劃地進行檢查和修理,保證使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狀態的工作制度。
設備預修制的主要內容包括日常維護、定期檢查和計劃維修。
③設備維修工作的原則
維護保養和計劃檢修並重,以預防為主。堅持良好的保養, 可以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