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沙水業集團的水務服務
長沙供水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1月20日,是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經營原長沙市自來水公司全部水廠、管網系統及所有面向社會的服務項目和業務,直接服務廣大用戶。公司下設客戶服務中心,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四個供水分公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五個制水分公司以及由江南水務建設有限公司委託經營的望城縣自來水有限公司。
長沙供水有限公司供水管網向東鋪設到泉塘公安學校,南到暮雲鎮,西到雷鋒鎮,北到橋驛鎮。日供水設計能力達到 185萬m,其中一廠日供水能力20萬m,二廠日供水能力10萬m,三廠日供水能力30萬m,四廠日供水能力40萬m,五廠日供水能力30萬m,望城日供水能力5萬m,八廠日供水能力50萬m(其中一期25萬m由長大集團以BOT形式承建,二期25萬m由水業集團建設並委託長大集團經營)。
在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領導下,長沙供水有限公司始終堅持「完善自我,服務社會」的企業核心理念,全力為長沙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供水服務,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長沙引水及水質環境有限責任公司立於2003年,是長沙水業集團下屬控股子公司,負責長沙引水工程的建設、運營和管理。公司下設長沙引水工程輸水管線管理所、廖家祠堂水廠、花橋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新開鋪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
長沙引水及水質環境工程包括引水工程和水質環境工程兩個部分。其中,引水工程規劃建設總規模為輸水能力95萬m/d,一期輸水規模65萬m/d,輸水距離總長98公里。新建一座30萬m/d的廖家祠堂水廠,同時配套新建城市配水管網56公里。水質環境工程包括16萬m/d規模的花橋污水處理廠和10萬m/d規模的新開鋪污水處理廠及其6個泵站119公里污水截污干管工程。目前,長沙引水工程輸水管線株樹橋水庫至第五水廠全長98公里已全線竣工,2010年8月29日實現通水。
長沙引水工程的建成投運,結束了長沙依靠湘江單一水源的歷史;花橋、新開鋪污水處理廠的投入運營,將有效改善圭塘河、瀏陽河及湘江水質,為長沙實現「創業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園」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沙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0年,為水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是立足長沙排水市場,輻射周邊城鎮的水務環保運營服務企業。公司始終以「加速長沙市城市排水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宗旨。經營范圍主要是為城市污水處理、城市排漬泵處理、排水管網工程建設、污水處理技術綜合開發、非標排水設備製作、加工等。
公司成立初期擔負了長善垸污水處理廠、嶽麓污水處理廠、開福污水處理廠(一污二期)等三個項目的前期建設工作,並作為業主單位,申請辦理了長善垸污水處理廠項目世行貸款手續,完成了長善垸廠的建設工作。公司現主要擔負長善垸污水處理廠的管理工作,同時負責城區防洪排漬工作。目前,長善垸污水處理日均處理污水量為12萬m,納污范圍西至車站路,東北至瀏陽河,東南至圭塘河,南至石壩路的區域,規劃人口22.24萬人、服務面積18.98平方公里。目前12萬m系統運行良好,各項水質指標滿足設計要求,出水水質均達到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B標。
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長沙市排水有限公司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為集團的發展壯大,為建設和諧長沙貢獻一份力量。 長沙江南水務建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相對控股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總額5263萬余元,從業人員500餘人,擁有十二家分、子公司,經營范圍涉及:給排水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IT、設計、物資貿易、建築、凈水劑、水處理設備研發製造、園林綠化、賓館、設備租賃等十幾個經營領域。公司擁有市政建設工程總承包二級施工資質,專業性強,管理基礎好,技術力量雄厚,施工設備先進。主要承擔10萬m/d以下給水廠、 5萬m/d以下污水處理工程、 3m/s及以下給水和污水泵站、 15m/s及以下雨水泵站、各類給排水工程的施工。
長沙江南水務建設有限公司立足城市供水事業的發展,發揮本企業的專業優勢,同時大力開拓市場,在國內外先後承擔了水廠建設;在斯里蘭卡、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廣東、廣西、湖南資興等地承擔了工程建設、施工項目,工程合格率100% 。特別是在援外斯里蘭卡水廠建設中工程質量受到國外專家一致好評。
多年來,公司堅持「信譽第一、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的經營理念;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公司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業務迅速拓展,業績顯著。近幾年來,公司完成了幾千個各種類型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為建設單位有效降低工程造價、為客戶跨越發展道路上的溝壑、為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顧客的普遍信任和好評。
㈡ 長沙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科學研判宏觀形勢,提早謀劃重大項目,深入開展「兩幫兩促」活動,緊緊扭住發展重點和關鍵環節,堅決而又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奮力拚搏,攻堅克難,全面完成了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實現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00億元,增長14.5%(預計數,下同);地方財政收入406億元,增長1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41.8億元,增長3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7億元,增長19.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7元和9005元,分別增長13%和18%。
----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緊迫、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實施一大批拉動作用大、群眾受益大的項目。地鐵2號線、過江隧道、湘江綜合樞紐工程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武廣長沙站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武廣高鐵正式通車;黃花機場改擴建、職教基地等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廣汽菲亞特、比亞迪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這些重大項目既拉動了當年經濟增長,又為長遠發展增強了後勁和競爭力。
----切實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全面完成實事工程;全市教育、環境保護、農林水支出分別增長21.03%、66.16%、20.73%;橘子洲公園建成開園,成為長沙的新標志和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城區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取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寄宿費,15家游泳池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建成56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完成60個農貿市場提質改造。市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再次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著力解決群眾住房困難。把安居工程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全年搬遷棚戶區居民1.66萬戶,拆遷棚戶區216.78萬平方米,建設(籌集)廉租房7117套,發放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2萬余戶11.57億元,1.9萬余戶低收入居民搬進了新家;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71%,房價基本穩定。安居工程成為改善民生、拉動投資、擴大消費的最佳結合點,我市的經驗得到中央及有關部門的肯定,全國保障性住房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
----實施一系列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新舉措。緊緊圍繞提升城市品質和改善人居環境,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創新。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城市色彩規劃》,著力打造和諧素雅的城市色彩;修訂《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加強城市綠地管理;繼續實施交通疏導工程,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支撐了城市車輛保有量由57萬輛增加到75萬輛的通行需求;首創群眾有獎舉報城市管理問題數字化信息平台,市民主動參與城市管理;完成社區環境綜合整治40個,建成社區公園6個,榮獲聯合國「人居環境良好範例獎」。
----改進政府管理服務。著力建設服務、效能、陽光政府,提高政府決策透明度和群眾參與度。率先全國實行市政府常務會議、記者招待會電視、電台、網路同步直播;行政許可項目在線審批達100%,行政審批時限再縮短30%;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08項,為群眾和企業減輕負擔8300萬元。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各類信訪問題,建立領導幹部定期集中接訪制度,及時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的矛盾和問題。
各位代表!盡管200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難大於預期,但我們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經受住了考驗,實現了省委、省政府「彎道超車」和市委「逆勢而上、率先發展」的要求。城市綜合競爭力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4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對外吸引力不斷增強,國內外客商紛至沓來、知名企業紛紛落戶,黃花機場進出港1130多萬人次,穩居中部首位。被評為首屆全國最具軟實力城市、十大創業之城、十大品牌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項目建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動力。重點實施十大基礎設施、十大民生事業、十大產業建設工程,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38個,322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86億元。啟動開元東路、長瀏高速等項目建設,中航飛機起落架、陝汽重卡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加大融資力度,爭取國家重大項目投資156.3億元,引進外資20.33億美元、增長12.9%,引進市外境內資金575億元、增長13.2%,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140億元,成立先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5家公司在境內外首發上市,保證了大規模建設資金需要。項目建設成為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支撐。
(二)產業壯大為持續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實施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工業總產值邁上4000億元台階,增長23.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20億元,增長1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40億元,增長28%;三一、中聯、中煙3家企業年銷售收入均過300億元。深化產學研金合作,研發經費佔GDP比重2%,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市,高新區獲批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經開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居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第6位。推進質量興市,新增中國馳名商標4個,總量居中部首位。金霞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行,芙蓉中央商務區加快建設,服務外包業務總量增長30.4%,5家物流企業進入全國百強,霞凝港集裝箱年吞吐量居全國內河港首位。成功承辦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首屆中部農業博覽會等重大節會。推進靖港古鎮、灰湯溫泉等旅遊項目建設,實現旅遊總收入355.8億元。落實家電、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政策,舉辦「福滿星城」購物消費節,發放消費券,促進居民消費,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0%。
(三)宜居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品質提升。啟動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修編。實施工程建設質量精細化管理「三年行動計劃」,「一江兩岸」道路建設基本完成,19條道路建成通車,完成車站北路、城南路、人民中路、新民路、東風路等5條特色景觀街建設。中山西路、東牌樓等重點棚改項目進展順利。啟動老舊城區社區物業服務試點,拆除戶外廣告35萬平方米,重點整治五一廣場等夜市,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完成城市林業生態圈造林任務3320畝。新建新開鋪、星沙北等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0%。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建設人民滿意城市,在全國文明指數測評中居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第4位。被評為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
(四)新農村建設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農村公路通達、電力擴容、安全飲水和環境整治四大工程,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100公里;新解決18.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率先全省開展山塘清淤,清理山塘6329口;新建沼氣池1.25萬口;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1.8億元;縣(市)城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運營,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鄉鎮垃圾收集處置率達40%。糧食總產量達248.9萬噸,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430億元。養殖業產值達128.8億元,被評為全省動物疫病防控紅旗市,全國首家生豬產品電子交易所掛牌運營。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穩步推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30家。蓮花鎮、關山村、光明村和「兩區兩片」新農村示範建設成為亮點。
(五)綜合配套改革有力推動「兩型社會」建設。堅持生態優先,加強源頭治理,節約集約用地,新建建築全部執行節能標准,新增項目推行能耗審核和節能評估制度,實行排污權交易和生態資源補償制度,對環境風險企業開展分類管理,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賓館酒店等場所停止免費提供一次性日用品。先導區建設加快推進,濱江新城、梅溪湖、嶽麓山大學城等片區開發進展順利,楓林西路等5條主幹道竣工通車,「四縱八橫」道路骨架基本成型。全市單位GDP能耗降低4%以上,SO2排放和COD分別減少11.08%和22.16%。長沙縣獲評「中國十佳兩型中小城市」;開福區青竹湖鎮榮獲全省第一個「兩型社會示範鎮」稱號;長沙縣松雅湖和寧鄉縣金洲湖國家濕地公園成功獲批。
(六)各項事業發展推進社會全面進步。推進教育強市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達80.7%。實施引進國際高端人才和先進適用技術、引進儲備萬名優秀青年人才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兩館一廳」主體工程,新建綠色網吧100家,建成農家書屋138家,完成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又有2件作品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開展全民健身,成功承辦第十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舉辦市第七屆運動會。啟動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落實民族政策,促進宗教和睦,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殘聯、僑聯、社科聯、貿促會、紅十字會、關工委、老齡委等群團組織為長沙發展做出新貢獻。
(七)保障民生利益促進和諧長沙建設。推進創業富民,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幫助大學畢業生就業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1.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7%,實現零就業家庭100%動態清零。啟動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加強城鄉低保工作規范化管理。參合農民住院醫療費用補償率達36.4%,在校大學生納入醫療保障范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達117.9萬人。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立實施「一健三聯」信訪工作機制,抓好國慶60周年和各項重大活動安全維穩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國防建設和人防工作,駐長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堅持標本兼治,食品安全城市建設卓有成效。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4個區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稱號,我市社區建設經驗在全國推廣。
(八)政府管理創新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開展「行政效能年」活動,推行行政審批流程再造,政務服務中心實行首席代表常駐制度,實現「一門式」辦理。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政府投資管理,形成從項目立項、預算控制、招投標管理到投資審計的全過程監管鏈條,審計核減18.4億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同比下降90.9%,安全生產示範工作在全國推廣。推行全員績效考核,建立政府雇員制度。啟動政府機構改革前期工作。嚴格執行廉政建設八項制度,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各類案件,審計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啟動公務消費制度綜合改革試點,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清查和「小金庫」專項治理。統計、台辦、外僑辦、法制、檔案、機關事務管理、市志、氣象、地震、公積金管理、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我們之所以能夠在逆境中砥礪奮進,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支持幫助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迎難而上、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駐長部隊、武警官兵,向公安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長沙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㈢ 想知道: 長沙市 長沙市嶽麓污水處理廠 在哪。具體的地理位置,最好是有地圖,
長沙市嶽麓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項目由廣東省聯泰集團有限公司在長沙依法注冊成立項目內公司――長容沙市聯泰水質凈化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
長沙市嶽麓污水處理廠是目前長沙市最大的一座污水處理廠,廠區位於三汊磯大橋西側,佔地184畝,日處理規模30萬立方米。項目建設包括污水處理廠、望城坡污水提升泵站、阜埠河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網。望城坡污水提升泵站日污水提升量20萬噸,阜埠河污水提升泵站日污水提升量10萬噸,配套管網自流污水管線7900米,壓力輸送管線23000米。項目總投資為7.4億元。2005年9月,該項目開始進行配套管網和提升泵站建設,廠區建設於2007年5月正式動工, 2008年10月31日投產。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㈣ 長沙中電軟體園的園區配套
在功能分區規劃中,園區集研發、生產、生活、休閑區域一體。園區分為軟體研發與研發配套兩大區域:在研發區域,主要擔負軟體的研發以及信息化產品的生產;在配套功能區域,主要擔負技術支持、商務支持、教育培訓支持以及生活服務配套功能。
園區基礎設施配備:
交通幹道:麓谷園區內現已建成和正在修建的主次幹道有19條,總長38公里,路寬度分別為46米、36米、32米、26米。
通信網路:園區的骨幹網光纖帶寬單芯可達2.5G。城域骨幹網1000M,覆蓋高新區園區,2GM電信級獨享專用出口帶寬,無線網路覆蓋園區中心區域2平方公里。
給排水系統:麓谷園區由長沙市第四水廠供水,日生產能力40萬立方米。園區所有路網均有自來水管道,管徑DN1000~DN300不等,DN1000的輸水主幹管沿桐梓坡路到達。
電力供應:麓谷園區內有110KV望西(2×50MVA)、望南(2×50MVA)、騎龍(2×50MVA)三座變電站,110KV~220KV的黃花塘變電站一座,可供雙電源。
天然氣供應:麓谷園區建有天燃氣儲配站,園區內主幹道均配套建設了燃氣管道,形成環狀管網,可全面滿足入園企業用氣需要。
污染防治:嶽麓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可達32萬噸/日,採用二級生物處理。
學校教育:長沙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重點大學,有師大附中、湖大附中等重點中學,麓谷附近的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是長沙市外商子女定點學校,另有以職業教育為導向的重點合作學校,長沙華瑞軟體學校在此軟體園入駐,為企業提供後續IT人才。
醫療服務:長沙現有醫療服務機構1100個,醫療技術人員3萬多人,醫療機構床位2.5萬張,麓谷附近的湖南湘雅附屬第三醫院是湖南長沙外商定點醫療機構。
賓館酒店:長沙有星級酒店59家,其中五星級酒店11家,4星級酒店18家,麓谷周邊有普瑞溫泉、湘麓山莊、茉莉花酒店、海天大酒店、時代帝景等多家星級高檔酒店。
住宅小區:麓谷及周邊地區,既有為工薪階層提供的咸嘉新村、英才園、陽明山莊等住宅小區,也有為企業高管人員提供的麓谷錦園、麓谷坐標、加州陽光、靜園山莊等高檔住宅小區。
商業網點: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隆等世界著名連鎖機構都在長沙設立了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形成了完善的商業網點。
休閑娛樂:在長沙有解放西路酒吧街、田漢大劇院、灰湯溫泉、賀龍體育中心、青竹湖高爾夫球會所、龍湖高爾夫球場等高檔文化、體育、休閑場所。
其他園區服務:
■為入園企業提供國際標準的辦公用房、標准廠房、公寓等物業基礎設施和貼心的物業服務■定建辦公研發用房、廠房、IDC■園區租賃服務■園區物業管理服務■園區餐飲服務■園區班車服務■園區停車服務■園區「一卡通」服務■會場租借服務■票務服務■通信及網路服務■園區住宿■商業零售及服務網點■郵政服務網點■銀行及ATM網點■健身娛樂設施■復印裝訂服務■美發美容■送水■垃圾回收■休閑娛樂
㈤ 長沙市現有哪幾家污水處理廠
從污來染源排出的污(廢)水自,因含污染物總量或濃度較高,達不到排放標准要求或不適應環境容量要求,從而降低水環境質量和功能目標時,必需經過人工強化處理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污水處理廠,又稱污水處理站。
地區
污水廠
污水廠規模(萬m3/日)
排放口
河西
嶽麓污水處理廠
30
望城景觀水系
望城污水處理廠
8
偽水
坪塘污水處理廠
4
洋湖垸
河東
金霞污水處理廠
18
瀏陽河
開福污水處理廠
20
瀏陽河
花橋污水處理廠
16
瀏陽河
新開鋪污水處理廠
10
圭塘河
星沙污水處理廠
4
撈刀河
馬泉污水處理廠
12
瀏陽河
長善垸污水處理廠
12
瀏陽河
新港污水處理廠
5
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