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處理滲濾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生物法中,好氧工藝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處理效果最好,停留時間較短,已有豐富的運行經驗,但工程投資大、運行管理費用高;相對而言,曝氣氧化塘工藝簡單、投資少、便於管理,但停留時間長、佔地面積大且易受季節影響。厭氧處理工藝適於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它的缺點是停留時間長,污染物的去除率較低,對溫度的變化敏感。因此,對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採用厭氧—好氧組合處理工藝既經濟合理,又提高了處理效率。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填埋場採用此法,福州紅廟嶺的UASB—氧化溝—穩定塘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水量為1000m3/d;入口水質CODcr為8000mg/L、BOD5為5500mg/L;CODcr的去除率為95%、BOD5的去除率為97%,去除率較高,但出口水質仍未達到《生活垃圾填埋控制標准》(GB16889—1997)中垃圾滲濾液二級排放標準的要求。廣州大田山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採用厭氧—氣浮—好氧工藝,進水水質CODcr為8000mg/L、BOD5為5000mg/L、SS為700mg/L、pH值為7.5 ;出水水質CODcr為100mg/L、BOD5為60mg/L、SS為500mg/L、pH值為6.5~7.5,達到了垃圾滲濾液的二級排放標准。雖然厭、好氧組合工藝的處理效果相對較好,但此工藝組合的搭配協調較為困難。
與生物處理相比,物化處理不受水質水量變動的影響,出水水質比較穩定,尤其是對BOD5/COD值較低(0.07~0.20)的難以生物處理的垃圾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現已成為滲濾液後處理工藝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其成本較高,不適於大水量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㈡ 怎樣判定RO膜該不該換
若要判定ro膜是否該換的話,可以通過查看弊慶凈水機的出水量來得知,當凈水機的出水量突然變小了很多的時候,一般就需要將ro膜更換成新的了。
當然用戶也可以先不更換ro膜,先嘗試著對ro膜進行清洗,若清洗干凈以後,出水量還是很小的話,則只能將ro膜更換成相同規格型號的產品。
現如今工業發展迅猛,導致水質環境大不如從前。人們漸漸發現有很多被被污染的水資源越來越多,干凈的淡水資源也越來越少。這樣就租御握導致人們,對於水質的健康問題更加關注了。
水質問題
所以對於如何凈化水質開始逐漸被社會重視,大到一個行業的污水處理系統。小到一個家庭使用的凈水器,但是每種凈水設備都少不了反滲透膜、納濾膜、超濾膜等膜元件的協助。有了膜元件,就要意味著面臨膜元件更換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反滲透膜元件屬於耗材,那耗材就有保質期的問題。所以判斷標准就是看凈水器中反滲透膜的使用壽命是多長,也可以參考凈水器使用說明書中標明的使用壽命。一旦將要接近濾拆鍵芯的使用壽命時,就要及時更換,可以讓凈水器制水不受到影響。
㈢ 水質比較臟,用納濾好還是反滲透好
單純的環境水質不來能用"臟"字來表自示,因為臟水是污水的代名詞。只能說環境水質中某些指標不符合飲用水或其他用水的水質標准,不是你所說的那種制水設備好與不好的問題,至於採用哪種制水系統設施好,首先要已知水源水水質情況,依據水質分析化驗結果來確定哪種系統設備適合該水源水水質的製取,目的是要讓制水系統設備出水符合相關的水質標准...。一傑水質
㈣ 污水處理膜有幾種
生物濾池法
生物濾池法的基本流程是由初沉池、生物濾池和二沉池三部分組成的。主要成分包括:
1、塔式生物濾池。比傳統的生物濾池的負荷更高,層次更分明、堵塞可能性更小,佔地面積面積小等優點。
2、有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效果更好好,去除率可達90%以上,其出水可降到25mg/L以下,且出水水質非常穩定。其缺點是佔地面積過大,容易堵塞,影響環境衛生。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是一種新的生物膜污水處理技術,它介於生物接觸氧化法與生物流化床法之間。能夠解決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濾料堵塞的問題。此方法的特點: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對進水的流量和濃度變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移動床生物膜的結構緊密,因此具有佔地面積小,能源消耗低的特點,很明顯的降低了投資運行維護費用,由於這些優點該技術被廣泛的應用。
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技術是利用氣體或液體,使附著微生物的固體顆粒狀濾料呈流態化,對污水進行凈化的技術。生物流化床法充分利用了微生物不同生命活動階段的特徵,根據微生物的生長特點將處理階段劃分為固定床階段、流化床階段、液體輸送階段三個階段。
生物流化床的主要優點:
1、容積負荷高,抗沖擊能力強。由於生物流化床的載體是採用小粒徑固體顆粒,且載體成流態化,所以生物流化床的單位體積表面積要比其他生物膜法的大很多且抗擊能力要較其他生物處理法高。
2、凈化效果好。由於載體顆粒一直處於劇烈的運動狀態,從而導致界面的不斷更新,這樣不僅有利於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更能加快生化反應速率,進而使凈化效果得到提高。
3、微生物的活性較強。由於生物顆粒不斷地相互碰撞與摩擦,使生物膜的厚度較薄且均勻。對於同類污水而言,在同等的處理條件下,生物膜不僅反應速率快且呼吸率也非常快,所以微生物的活性較強。
生物膜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優勢
1、對進出水的水質和水量的適應性極強。
2、生物膜法管理便捷、運費低廉。
3、生物法對環境的溫度的要求很高,如果氣溫過高或過低會影響膜運行的活力,導致膜的損壞。
4、此載體的比表面積對生物膜處理的效果影響很大。
5、能夠克服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絲狀膨脹的缺點,使剩餘污泥量明顯的減少。
6、生物膜法屬於消耗品,膜需要定期的更新,避免引起濾料的破損和堵塞,降低出水水質。
EPP
EPP聚丙烯發泡粒子作為新型的污水生物處理填料,相對於國內的傳統填料,有著更卓越的處理性能,僅在日本、韓國的生活污水處理中有應用事例。
在日本、韓國除了已在使用的聚丙烯發泡粒子,還在開發其他的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材料的具有優異性能的填料。
EPP的顯著性能:
1) 吸附能力含有活性炭,對污水中的有機物具有較強吸附能力,以及具有多孔性,使濾料具有增大的表面積等技術效果。
2) 耐油性,耐葯性材質穩定,耐酸、耐鹼、耐老化,使用壽命達15年,長期不需更換,產品耐生物降解。
3) 輕質,浮性
極其輕質,比重為水的1/33(30kg/?),具有耐沖擊,高韌性以及漂浮的性質
4) 環保性
生產中不使用氟利昂作為發泡劑,燃燒時也不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是一種環境友好材料。
5) 壽命長
可以循環使用15年以上不需更換填料,大大節約了凈水設備的運營成本。多孔質EPP填料,這種填料的每一粒泡沫念珠都帶有孔,而且在發泡過程當中添加了一定比例的活性炭,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填料與污水的接觸面積,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對污濁物的吸附能力。
㈤ 反滲透膜、超濾膜、納濾膜
反滲透膜、超濾膜、納濾膜一、過濾精度
反滲透膜:過濾精度最高,能夠過濾水中的離子級物質,如鈉、鉀、鈣、鎂等金屬離子,以及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如氯化物、硫酸鹽等。因此,反滲透膜處理後的水幾乎是純凈水,水質純凈度非常高。
超濾膜:過濾精度略低,能夠過濾水中的懸浮物、細菌、部分有機物和重金屬離子,如銅、鐵、鎘等。超濾膜過濾後的水可以滿足一般生活用水的需求,但無法達到純凈水的標准。
納濾膜:過濾精度介於反滲透膜和超濾膜之間,它能夠使一價鹽離子,如鈉、鉀、銨等透過,但是對於二價鹽離子,如鈣、鎂等物質具有一定的截留效果。因此,納濾膜過濾後的水可以達到一定的純凈度,但無法達到反滲透膜處理後的水質純凈度。
二、工作原理
反滲透:是最精密的膜法液體分離技術,在進水(濃溶液)側施加操作壓力以克服自然滲透壓,當高於自然滲透壓的操作壓力加於濃溶液側時,水分子自然滲透的流動方向就會逆轉,進水(濃溶液)中的水分子部分通過反滲透膜成為稀溶液側的凈化產水。因為其過濾精度太小,需要附加壓力才能正常運行,因此它的壓力比其他膜元件要高一些,通常在12-70bar之間。
三、應用場景
反滲透膜:主要用於商業和工業用水處理,如電子、電力、醫葯、化工等行業。這些行業對於水質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將水中的離子級物質全部去除,以確保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和產品品質。
超濾膜:主要用於生活用水處理,如家庭、公共場所和工業用水。這些場景對於水質的要求並不像商業和工業用水那麼高,只需要去除水中的懸浮物、細菌和部分有機物即可。此外,超濾膜還可以用於污水回收和再利用。
納濾膜:主要用於飲用水處理和部分工業用水處理。在飲用水處理方面,納濾膜可以去除水中的二價鹽離子,同時保留水中的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在工業用水處理方面,納濾膜可以用於電鍍、鋼鐵等行業的廢水處理。
四、特點
反滲透膜:優點是過濾精度高、出水水質好、可以去除水中的離子級物質;缺點是產水量較低,需要較高的工作壓力,並且需要定期更換濾芯,成本較高。
超濾膜:優點是過濾精度較高、可以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部分有機物,對水質的適應性較強,產水量較大;缺點是無法去除水中的離子級物質。
納濾膜:優點是過濾精度適中、可以去除水中的二價鹽離子,同時保留水中的有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產水量較大;缺點是無法去除水中的一價鹽離子和小分子有機物。
綜上所述,反滲透膜、超濾膜和納濾膜在過濾精度、工作原理、應用場景和特點上各有差異,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膜技術。
㈥ 怎麼判斷ro膜該換了
1. 判定RO膜是否需要更換的一個方法是觀察凈水器的出水量。如果出水量突然大幅減少,這通常意味著RO膜已經達到其使用壽命,需要更換。
2. 在更換RO膜之前,可以嘗試清洗RO膜,看是否能夠恢復其出水量。如果清洗後出水量依然很小,那麼就需要更換RO膜了。
3.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水質環境受到了影響,清潔的淡水資源變得越來越稀缺。這使得人們對水質健康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
4. 因此,如何凈化水質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大型行業的污水處理系統還是家庭使用的凈水器,反滲透膜、納濾膜、超濾膜等膜元件都是不可或缺的。
5. 膜元件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因為它們屬於耗材。耗材自然就有保質期,所以判斷RO膜是否需要更換的一個標准就是查看其使用壽命,也可以參考產品說明書中的推薦更換周期。
6. 當RO膜的使用壽命即將結束時,應該及時更換,以保證凈水器的正常運行和制水效果。
㈦ 凈水器為什麼會有廢水
首先像PP棉濾芯 活性炭濾芯,他們是沒有廢水的,但是他們一般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要更換
其次超濾膜,過濾精度是0.01微米,它一般要在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區間內要排一次污水,它的使用壽命是三年左右。
最後納濾膜過濾精度10納米與RO反滲透膜過濾精度1納米(0.0001微米)只要制水的時候就要排污水,他的使用壽命在兩~三年左右。
舉一個比較俗的例子:其實這個和人小便一樣的,為什麼人要小便呢?就是將身體凈化出來的有毒物質帶出,如果長期憋尿一般身體兩個地方會有問題,第一是膀胱,第二是腎。膀胱是用來儲水的,而腎就更像我們這些會排廢水的膜。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老司機最容易得膀胱及前列腺的疾病。當膀胱的存儲空間達到一定極限時,便會被憋爆,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尿液瀦留過多,超過膀胱的儲量,便會向輸尿管迴流,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尿毒症,膀胱的括約肌也會因此變得鬆弛。如果說你為了省水而憋尿的話,那麼最後你可能要換腎!
同理凈水器也是這樣的,因為這些膜本身的精度很高,要是你再把廢水堵上的話,那麼結果也就只有一個,換膜。
凈水機有廢水是因為他要帶走的物質太多,它必須有廢水,要是沒有廢水,那些肉眼看不到的物質就會殘留在膜之上,長此以往的話,那麼膜的功效也會失去,到那個時候出來的不在是干凈的水,而是和原來沒有區別的臟水。大江大河流動起來才幹凈,不能流動的水都成了臭水窪了。
㈧ 世界上目前主要凈水技術
主要的凈水技術有微濾(MF)、納濾(NF)、超濾(UF)、反滲透(RO膜)。
1、微濾(MF):是最基礎的過濾,如:陶瓷濾芯、PP棉等,微濾技術在家用凈水器中應用最廣泛、但凈水精度不高,一般作為凈水器的前置過濾。微濾過濾精度一般在0.1~30微米,像常見的各種PP濾芯,活性炭濾芯,陶瓷濾芯等都屬於微濾范疇,用於簡單的粗過濾,能去除水中的泥沙、鐵銹等大顆粒雜質,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病毒、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
2、納濾(NF):納濾是一種綠色水處理技術,是國際上膜分離技術的最新發展,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傳統費用高、工藝繁瑣的污水處理方法。納米級孔徑且帶有電荷的特殊過濾性能特點是:能截留分子量大於200的有機物以及多價離子,允許小分子有機物和單價離子透過;可在高溫、酸、鹼等苛刻條件下運行,膜耐受的條件范圍寬,濃縮倍數高,耐污染;運行壓力低,膜通量高,裝置運行費用低,能耗極低(唯一驅動力是壓力)。NF膜對水中分子量為幾百的有機小分子具有分離性能,對色度,硬度和異味有很好的去除能力,並且操作壓力低,水通量大,因而將在水處理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
3、超濾(UF):超濾技術應用范圍廣,凈水器出水量大,過濾精度比較高,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超濾過濾精度在0.01~0.1微米,是一種利用壓差的膜分離技術,可濾除水中的鐵銹、泥沙、懸浮物、膠體、細菌、病毒、大分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並能保留對人體有益的一些礦物質元素。是礦泉水、山泉水生產工藝中的核心部件。超濾工藝中水的回收率高達95%以上,可方便的實現沖洗與反沖洗,不易堵塞,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其中過濾精度為0.01微米的超濾膜,因產水量與過濾效果的功效好而被大量採用。
4、反滲透(RO膜):反滲透技術過濾精度最高,出水水質優,但不足的是廢水比過高。反滲透過濾精度可達0.0001微米左右,是目前世界上製造純凈水的核心技術,它的核心元件是反滲透膜,其孔徑細達0.0001微米,在一定的壓力下,只有水分子才可以通過反滲透膜,而原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由於其直徑大於0.02微米,無法通過反滲透膜,所以經過反滲透膜過濾的水更純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水安全越來越關注,反滲透純水機正逐漸成為直飲水凈水機的主流,全面滿足了人們對「純水」的需求,它不僅能全面去除水中的六大有害物質,還能有效去除水垢,過濾後的水是真正的「純水」。目前,純水機能滿足家庭及辦公場所直飲水需求,常用於泡茶、煲湯、沖牛奶、煮咖啡或者直接飲用。但反滲透純水機的水利用率低,浪費水源是一大瓶頸
㈨ 城市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藝一般有哪些
城市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藝一般是以下三種:
1.全量化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
國內新出的要求,垃圾滲濾液必須達到全量化處理,符合標准排放。採用物化(預處理)+生化(包括厭氧和好氧)+物化(深度處理)的組合工藝:SN耦合氧化+生化處理+深度處理;能有效降低處理成本。該工藝將重金屬和有毒有害有機物降解,提高可生化性和生化效率,將垃圾滲濾液直接處理至達標排放。 優點:污染物降解,生化系統高效運行,出水穩定達標;管理難度小,葯劑用量小,污泥產生量較少,系統操作簡易;抗沖擊負荷強,工藝及生化系統高效穩定,確保出水水質穩定達標,設備壽命10年以上,最重要的是成本低,不產生濃縮液。
2.RO膜處理工藝。
國內採用膜技術處理垃圾滲濾液的工程實例中,RO工藝採用的膜裝置主要是反滲透系統,絕大多數採用二級RO,水回收率一般為70%~80%,濃縮液多數採用回灌處理方式,也有採用蒸發和廠外處理方式,在選用反滲透工藝時,必須要選用適宜的預處理工藝,這是保證反滲透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目前採用的預處理工藝主要以生化法為主。
3.DT膜處理工藝。
垃圾滲濾液以重力流方式進入調節池,調節滲濾液的水質和水量。由泵提升進入納濾系統和碟管反滲透系統進行深度處理,保證出水達到排放標准,處理後的出水貯存在出水池,然後用泵送至回用水點或達標排放。滲濾液處理產生的剩餘污泥進入污泥濃縮池,污泥經濃縮後,上清液迴流到調節池,濃縮污泥經過脫水機脫水後送至垃圾儲坑;碟管反滲透濃縮液迴流至垃圾儲坑。通過污水泵提升至pH調節罐進行pH調節,經pH調節的滲濾液經過提升泵進入砂濾器和筒式過濾器,去除滲濾液中較大顆粒懸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