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氣浮機的原理是什麼
氣浮機來是溶氣系統在水源中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空氣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形式附著在懸浮物顆粒上,造成密度小於水的狀態,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的水處理設備。
氣浮機分為超效淺層氣浮機,渦凹氣浮機,平流式氣浮機。目前在給水、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處理方面都有應用。氣浮機優點在於它固-液分離設備具有投資少、佔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管理方便等特點。
⑵ 操作污水處理設備中的氣浮機需要注意哪些
1、氣浮抄機要保證水位襲既不淹沒填料層,影響溶氣效果;又不低於0.6m,以防出水中央帶大量未溶空氣。
2、氣浮機水溫較低影響混凝效果時,除可採取增加投葯量的方法彌補因水流粘度的升高而降低帶氣絮粒的上浮性能,保證出水水質。
3、氣浮機根據反應池的絮凝、氣浮池分離區的浮渣及出水水質等變化情況,及時調整混凝劑的投加量。
4、定期運行刮渣機除去浮渣,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刮渣制度。
5、氣浮機操作時候還需要經常有人看管,以防止出現意外。
⑶ 氣浮池的運行原理可以處理哪些污水
氣浮工藝的原理氣浮工藝是一項從水及廢水中分離固體顆粒高效快速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處理過的部分廢水循環流入溶氣罐,在加壓空氣狀態下,空氣過飽和溶解,然後在氣浮池的入口處與加入絮凝劑的原水混合,由於壓力減小,過飽和的空氣釋放出來,形成了微小氣泡,迅速附著在懸浮物上,將它提升至氣浮池的表面。
從而形成了很容易去除的污泥浮層,較重的固體物質沉澱在池底,也被去除。
氣浮池已廣泛應用於原水濁度低、藻類多、溫度低、色度高、溶解氧低的供水凈化處理上,同時亦廣泛應用於煉油、造紙、印染等多種行業的廢水處理上。
(3)污水處理氣浮機水發粘擴展閱讀
從外形上區分,主要分兩大類氣浮池:圓形氣浮池和長方形氣浮池;
圓形氣浮池稱為超效淺層氣浮,是市場上最先進的氣浮機,主要是是運用了淺池理論和零速度原理,及高效運用了國際先進的微氧化技術和高密度的離子氣泡技術,改變了水的表面張力,大規模的提升了水中的溶解氧,大量的吸附了水中的短鏈有機物分子和有色基團,取得了生化和物化都難以降解的COD的技術突破。
而長方形氣浮池是傳統的氣浮工藝,只是運用在水中注入大量氣泡,使水中顆粒狀懸浮物上浮,在運行過程中達不到靜態上浮效果,一般出水穩定性較差。
氣浮池構成
氣浮池一般由絮凝室、氣泡接觸室、分離室三部分組成。分別具有完成水中絮拉的形成與成長,微氣泡對絮粒的黏附、捕集,帶氣絮粒與水的分究等功能。除氣浮池本身外,尚需有其他附屬設施與之相組合,如壓力落氣氣浮池,需配以壓力洛氣罐以及溶氣釋放器等裝置。
⑷ 電解式氣浮成套裝置的性能特點與工作原理
電解式氣浮法是一種國外新型的氣浮處理工藝,是引進、吸收美國技術,經技術人員改進,適合國情的先進氣浮機設備,對污水進行電解法處理也是目前最為先進的氣浮機技術,污水在陰極狀態下產生大量的微小氫氣泡,氫氣泡的直徑一般在18~90微米,起著氣浮助劑的作用。廢水中的懸浮顆粒粘附在微小氫氣旅運泡上,隨著氫氣泡上浮,從而達到了凈化廢水的作用。與此同時在陽極狀態上電離形成的氫氧化物起著混凝劑的作用,有助於廢水中的雜質上浮。電解式氣浮的優點是能產生大量微小氣泡,在利用可溶性陽極時,氣浮過程和混凝過程結合進行裝置構造簡單,是一種新的廢水凈化處理方法。這是最近幾年在水處理領域剛剛出現的工藝,這種氣浮法具有設備簡單、管理方便、節省資源、效果良好,因而發展較快,是傳統氣浮機理想的替代產品,已普遍被環保用戶接受。
該電解混合式氣浮成套裝置將電解氣浮和壓溶氣浮進行改革,使之融為一體,取長補短,達到了投資省,水處理效果更好,性能穩定,運行周期特長,使用壽命特長,管理簡便,產浮渣量少,浮渣濃度高,對CODcr、BOD5、SS、色度等去除率特高,出水更清。達到了比電解氣浮更優越的綜合性能和壓溶氣浮更簡便的操作。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共聚捕捉式氣浮池的捕捉區內安裝有電解電極組,電極板用不溶出金屬離子的材料做成,其電源由發電式溶氣釋放機發出的電供給。在原水中投加鹼式氯化鋁或復合聚合鹼式氯培卜化鋁及微量的氯化鈉、硫酸亞鐵等,經過快速混凝後,尚未結出絮花時,在電解捕捉區內,就與釋放機流出的釋氣水混合均勻,一起穿流過電極區,同時完成電化學氧化還原過程和電物化絮凝過程,及微氣泡與絮凝體共聚捕捉的過程,結出濃度的夾掛微氣泡絮花,在固液分離區達到徹底地固液分離,清水和浮渣分別被連續排出。
該成套裝置比電解氣浮和壓溶氣浮有更廣泛的適用范圍,特別適用於各種化工類、生物化工類各種工業污水處理,如:造紙、印染、染料化工、石化、焦化、醫葯、皮革、日化、化纖、釀造發酵、澱粉、製糖、味精、飲食品加工、養殖等工業廢水的處理。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及湖泊江河除藻除濁的給水工藝處理。JYD系列壓溶電解混合式氣浮成套裝置的工作原理過程分為3個輔助流程和一個主工藝流程。這四個流程同時工作,在整個過程中,氣浮池內注滿了水,電解電極淹沒在水下。
第一個輔助流程是制葯投葯流程。
其過程如下:在溶A葯罐內將鹼式氯化鋁[AL3(OH)NcL6-n]m(n=1?5,m=1?12,n、m為自然數)和固體氯化鈉,還有固體硫酸亞鐵按照1000:2?10:1?5的比例,加水溶解為AL2O3含量2?3%的無機絮凝劑A葯液,由投A葯泵抽送,經A計量儀及相應管道閥門和A葯管接頭投加到管道混合器的入水端內和第二電解捕捉區內的釋放機中。
在溶M葯罐內將聚丙烯醯胺加水溶解成固含量為0.02%的稀溶液,由投M葯泵抽送,經M葯計量儀,經相應管道閥門,經投M葯管接頭加到第一電解捕捉區內的釋放機中。
第二輔助流程是壓溶釋放流程。
其過程如下:溶氣迴流泵通過迴流管及相應閥門管道將清水區內的經處理了的清水抽吸並壓輸入壓力溶氣罐內;另一方面,空壓機通過貯氣罐及相應管道閥門將壓縮空氣輸入壓力溶氣罐風。溶氣罐的工作壓力為0.25?0.35MPa,對應此工作壓力下的空氣溶於水中的飽和值,壓縮空氣接近飽和地溶於水中,形成壓力溶氣水,壓力溶氣水再通過相應的管道閥門,流入到安裝在氣浮池第一電解捕捉區和第二電解捕捉區的發電式溶氣釋放機。壓力溶氣水推動釋放機內的轉輪高速旋轉,將壓力溶氣水的壓力能、動能,瞬間轉換為機械能,再通過釋放機內的發電機將其轉換成電能,由輸出電纜將200?240V,40?50HZ的電源輸給調壓器。從釋放機流出的溶氣水壓力降為0.03?0.05MPa,原先溶於水中的空氣就成了過飽狀態而從水中釋放出來,形成含超細微米(直徑為8-6)超高濃(濃度109?1010個/L)微氣泡的釋氣水。
由於投M葯泵在第一電解捕捉區內的釋放機內,投有M高分子助凝劑,因此此處的釋氣水超高濃微配鎮穗氣飽,攜帶著M葯分子,靠高梯度擴散作用與進入此區的待處理原水進行充分混合傳質運動。由於投A葯泵在第二電解捕捉區內的釋放機內投加了無機絮劑A葯,因此此處的釋氣水超高微氣泡,攜帶著A葯分子,靠高梯度擴散作用與進入此區的待進一步處理的水體,進行充分混合傳質運動。這一輔助過程也是連續不斷的進行。
第三個輔助流程是電解氣浮流程。
其具體過程如下:調壓器將釋放機傳導過來電源調節電壓,再由變壓器變成低電壓大電流,再由整流器交流電變為直流電,由輸入電纜電排輸入氣浮池第一電解捕捉區和第二電解捕捉區中的電極組。電極組正負電極板,均用石墨材料做成。電極板之間間隙約20?40mm,源水穿過兩極組的時間,總約須3?8min。兩電極板之間的電壓約為4?5V。電解電極組通電後,正電極極板連續接受電子,大量產生新生態氧原子,並迅速被還原成氧分子,形成超微氣泡,在這一過程中新生態氧,對原水中溶解必開半溶解性有機物,具有極強的氧化作用。將極性有機大分子氧化成非極性有機分子。將親水性有機分子氧化成疏水性有機分子,使其便於物化絮凝去除。
另一方面,負電極板不斷釋放電子,釋放出氫原子,瞬間又被氧化為氫氣分子,形成超細微氣泡雲。電極區水體中的亞鐵離子,在此電場作用下,對水中的有機分子的染色基因進行不原作用,使其去色,同時自身被氧化為3價鐵離子,最後水解為氫氧化鐵絮凝體。該絮凝體對有機物又產生絮凝作用。電極區水體中的氯化鈉被電解成次氯酸鈉,次氯酸鈉將有機分子氧化。
電解式氣浮機工作原理:
高效電解式氣浮機是一套先進的氣浮裝置,改傳統氣浮的靜態進水、動態出水為動態進水、靜態出水,即把含有附有微氣泡懸浮顆粒的混合污水進入氣浮池內的時候,使出流裝置移動,混合廢水的水平流速相對出流裝置為零,從而抑制了槽內的紊流,因而能進行平穩的氣浮分離(即所謂的「零速度原理」),浮選體上升速度達到或接近理論升速,極大地提高了處理效率,使廢水在淺層氣浮槽中的停留時間由傳統的30~60min減至3min,並且集凝聚、撇渣、排水、排泥為一體,是一種高效的廢水處理裝置。
電解式氣浮機特點:
1)待處理水停留時間較短,僅為3min。
2)處理效率高,尤其是處理高濁度水。
3)單位面積的處理量為250m3/(m2·d),處理能力大。
4)可以設置為多層,並可以直接設置在地面上或架空設置,佔地面積小。
5)有效水深約0.4m,且與處理能力基本無關,構築物總高度降低。
電解式氣浮與傳統氣浮機的比較:
傳統氣浮裝置中,池深一般為2.0~2.5m,這是因為設備是靜止的,水體是運動的。水體從反應室進入接觸區時會產生流向的改變和流速的重新分布,即把水流轉變成均勻向上的流動,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高度來完成這一變化,其高度一般不低於1.5m。而淺層氣浮由於「零速度」原理的應用,實現了設備是運動的,水體是靜止的,消除了由於水體的擾動對懸浮顆粒與水分離的影響,降低了對高度的要求;另外在傳統氣浮裝置中,難免有泥砂或絮粒沉於池底,為防止帶出池底的泥砂,出水管一般懸高300mm,而在淺層氣浮裝置中,由於池底設置了刮泥裝置,因此不需設置懸高段。通過以上分析,淺層氣浮裝置的有效水深一般為400~500mm。
傳統氣浮裝置中,水體的停留時間一般控制在10~20min;而淺層氣浮裝置中,停留時間只需2~3min。
傳統氣浮裝置中,溶氣系統配備的是溶氣罐,若按溶氣罐的實際容積來計算,其水力停留時間為2~4min;而淺層氣浮裝置中,溶氣系統採用的是溶氣管,取消了填料,使溶氣管的容積利用率達100%,其水力停留時間只有10~15s。
在傳統氣浮裝置中,刮渣器定期對浮渣層進行清除,無法根據浮渣的浮起時間進行有選擇性的清理,因此不但對水體有較大的擾動,而且浮渣的含水率也較大;在淺層氣浮裝置中,螺旋撇渣器安裝在配水系統的前部,清除的浮渣總是氣浮池內浮起時間最長(2~3min)的浮渣,即固液分離最徹底、含水率最小的浮渣。
通過以上分析和比較,電解式氣浮裝置和傳統氣浮裝置有本質的區別,其優越的技術性能已逐漸受到國內用戶和環保界人士的重視。如果能加快該技術的引進並使之國產化,必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⑸ 淺層氣浮機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淺層氣浮的原理是在污水中引入大量微小氣泡,氣泡通過表面張力作用粘附於細小懸浮物上,形成整體比重小於1的狀況,根據浮力原理浮至水面,實現固液分離,污水得以凈化。
傳統氣浮由於設計結構上的致命缺陷,處理能力很低,污水在氣浮內滯留時間需40—60分鍾,設備體積極為龐大,且凈化率很低,現已淘汰。
超效淺層氣浮凈水器的出現是氣浮凈水技術的一個重大突破。它改 靜態進水,動態出水為動態進水,靜態出水,利用「零速度」原理,使浮選體在相對靜止的環境中垂 直浮至水面,上浮路程減至最小,且不受出水流速影響。理論池深僅需約450mm,污水在氣浮中的滯留時間僅需3-5分鍾,設備體積大幅減小。 加之氣泡分布均勻,無氣浮死區,刮泥裝置對水體擾動小等優點,凈化率大幅提高。
⑹ 污水處理問題,水上漂著大量的帶有粘性的泡沫,這個是怎麼回事
治標的辦法可以灑水,可以使用消泡劑
治本的辦法,最好能有你們水廠的運行參數,進水、出水的都需要提供一下
依據你的照片,可以加大排泥、加大鼓風量試一試
但是具體辦法還是需要取得基礎資料後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