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98年洪水處理了

98年洪水處理了

發布時間:2021-01-20 20:21:45

㈠ 98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特大洪水

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專生的又一屬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㈡ 我國1998年特大洪災造成了哪些損失

1998年汛期,長江上游先後出現8次洪峰並與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型大洪水?洪水一瀉千里,幾乎全流域泛濫?加上東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濫,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等,29個省?市和自治區都遭受了這場無妄之災,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0多人,倒塌房屋685萬間,2000多萬公頃土地被淹,經濟損失達2551億元人民幣?

1998年6月12~27日,受暴雨影響,鄱陽湖水系暴發洪水,撫河?信江和昌江水位先後超過歷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資水?沅江和湘江也發生了洪水?

兩湖洪水匯入長江,致使長江中下游幹流監利以下水位迅速上漲,從6月24日起相繼超過警戒水位?

6月28日至7月20日,主要雨區移至長江上游?7月2日宜昌出現第一次洪峰,流量為每秒54500立方米?監利?武穴和九江等水文站水位於7月4日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7月18日,宜昌出現第二次洪峰,流量為每秒55900立方米?在此期間,由於洞庭湖水系和鄱陽湖水系的來水不大,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一度回落?

7月21~31日,長江中游地區再度出現大范圍強降雨過程?7月21~23日,湖北省武漢市及其周邊地區連降特大暴雨;7月24日,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發生大洪水,其中澧水石門水文站洪峰流量每秒19900立方米,為20世紀第二位大洪水?

與此同時,鄱陽湖水系的信江?樂安河也發生大洪水;7月24日,宜昌出現第三次洪峰,流量為每秒51700立方米?長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漲,7月26日之後,石首?監利?蓮花塘?螺山?城陵機和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次超過歷史最高水位?

8月份,長江中下游及兩湖地區水位居高不下,長江上游又接連出現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內,連續出現三次洪峰,致使中游水位不斷升高?

8月7日,宜昌出現第四次洪峰,流量為每秒63200立方米?8月8日4時,沙市水位達到44.95米,超過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

8月16日,宜昌出現第六次洪峰,流量每秒63300立方米,為1998年的最大洪峰?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進過程中,與清江?洞庭湖以及漢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於8月中旬相繼達到最高水位?

洪水

㈢ 1998年特大洪水,都涉及到了哪些地方

1998年洪水指的是1998年在長江、嫩江、松花江等地發生的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回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答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㈣ 98年長江洪水怎麼處理那些豆腐渣工程的負責人

扔到洪水裡淹死!

㈤ 關於98年的特大洪水

1998年洪水大、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大軍民奮專勇抗屬洪,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據各省統計,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3.34億畝),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2.07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
1998年長江的洪水和1931年、1954年一樣,都是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但洪水淹沒范圍和因災死亡人數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少得多:

㈥ 1998年洪水

1998年長江的抗洪斗爭,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幾百萬軍民英勇奮斗,取得了全面勝利。當前,全國人民關注的是,如何進一步整治長江。這不僅關繫到長江流域人民的長治久安,也是國家經濟建設中的一個巨大項目。為此,兩院組織部分有關院士和院外專家,對有關資料和各方面的意見進行分析研究後,提出以下報告。

一、對1998年長江洪水和抗洪斗爭的認識

1998年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本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據初步資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與1954年接近;由於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備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漢口以上總來水量較1954年少300多億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較1954年少1萬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億立方米。1931年由於資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較,上中游可能較1931年略大,下游較1931年小。

應當說明,在上個世紀和更早的時期,長江都發生過比本世紀更大的洪水。據考證,自1153年以來,宜昌站洪峰流量超過8萬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為6.36萬秒立方米,1954年為6.68萬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別達到9.25萬和10.5萬秒立方米。

當前,大家更為關心的是,雖然洪水沒有1954年大,但為什麼1998年的長江幹流洪水位,除武漢、黃石段外,都高於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當然可以列舉很多,但是最關鍵性的還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減少。1954年,由於中下游堤防圍垸的抗洪能力較低,許多堤防圍垸自然潰口,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點地區,除了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總計分洪和潰口的水量達1023億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減洪峰的容量約為700億立方米。根據1998年的洪水來量,如果要維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約為400多億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潰口總量僅約100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削減洪峰的容量估計約50多億立方米。這樣,減少分洪量約350億立方米,約相當於減少洪水淹沒面積700萬畝。換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爭,是通過加強防汛搶險,爭取抗禦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減少洪水淹沒損失。例如:1954年,在運用荊江分洪工程的情況下,荊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為44.67米。按長江防洪規劃,為減少荊江分洪工程的運用機遇,將荊江大堤的設計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為了避免運用荊江分洪工程,將荊江大堤超設計標准運用,沙市洪水位達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蓮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過達1.85米,這是因為,在1954年,蓮花塘以上洞庭湖區的絕大多數圍垸、蓮花塘以下長江幹流兩岸的絕大多數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潰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蓮花塘上下潰口和分洪的堤垸遠比1954年少。

應當說,這是1998年抗洪斗爭中的一個重大決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條件下作出的十分艱難的決策。1998年抗洪斗爭的工程基礎是:按長江中下游防洪規劃,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漢江、清江、沅水、資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庫外,還按提高了的設計洪水位(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荊江大堤、武漢市圍堤、無為大堤等長江幹流重點堤防和洞庭湖區、鄱陽湖區重點圍垸的加高加固工程。這些都為1998年抗洪斗爭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堤防沒有按規劃完成,特別是平原分蓄洪區工程的安全設施,在原規劃中考慮不夠,在實施中又沒有落實,給抗洪斗爭帶來了極大困難,使抗洪斗爭的決策處於兩難困境:如果按原定規劃分洪(按提高了的設計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億立方米),將遭受很大損失;如不按原定規劃分洪,將使堤防經受超過設計標準的洪水位,承擔極大風險。考慮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軍民團結抗洪的巨大潛力,中央毅然決心進一步抬高洪水位、嚴防死守、力爭減少潰口和分洪損失。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決策,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當然,也應當說明,這是在1998年超額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億立方米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發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當甚至更大,不分洪還是不行的。

關於1998年長江流域的災情。根據衛星和航空遙感對長江中游地區所進行的多期和系統的監測與分析:湘、鄂、贛三省最大受淹面積約為1586萬畝,由於統計口徑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統計數小很多。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統計,中下游五省共潰口分洪1705個圍垸,淹沒耕地295萬畝,受災人口230萬。以上數字表明,潰口分洪的多是較小圍垸,平均每個圍垸不足2000畝,災情統計中絕大部分受災農田是由於內澇。1998年的死亡人口為1432人。這與1954年除保住荊江大堤和漢口圍堤外,其他地區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災情,是差別很大的。與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漢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區被淹、死亡人口14.5萬人的慘況,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爭,確實取得了巨大成績。

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是,長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於長江河床的淤高。根據長期觀測資料,長江幹流河槽基本穩定,與黃河根本不同。由於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沖淤變化,最明顯的是荊江以下的監利-洪湖河段,這一段受下荊江裁彎工程影響,裁彎河段以上有沖刷,以下有淤積。據長江水利委員會資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時由於泥沙淤積,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時,因淤積面積占行洪面積的比例不大,抬高趨勢並不明顯。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過1.78米,據查證主要是由於1954年在螺山以下蔣家碼頭扒口分洪和老灣等處潰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關於湖泊淤積情況。洞庭湖1949年以來因淤積減少的湖泊容量約40多億立方米,由於1949年以來圍墾了1600平方公里,大約減少容量近100億立方米。鄱陽湖的淤積量很小,但1949年以來圍墾了1400平方公里,損失湖泊容量約80億立方米。湖北省的兩岸湖泊由於全部封閉,減少面積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來,湘、鄂、贛連同蘇、皖五省,因圍墾共增加耕地估計約1400萬畝。

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況。在長江上游100萬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圍內,根據調查統計,地面固體物質的年均侵蝕量為15.68億噸,長江幹流宜昌站的年均輸沙量為5.3億噸,輸移比為0.33。這與黃河有所不同。因為長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區,其地面侵蝕物質主要是岩石風化物,顆粒較粗,一般以山前坡積、窪地淤積、溝口洪積扇以及塘庫和中小支流的淤積等形式,在短距離沉積,不能被河流遠距離輸送;而黃河的地面侵蝕物質是黃土,顆粒極細,幾乎可以全部輸送到黃河幹流。宜昌以下,漢口站的年均輸沙量為4.3億噸,下游大通站為4.68億噸。宜昌和漢口間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區,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區、河道的州灘及潰口的圍垸內。大通站的輸沙量,絕大部分送入東海。宜昌各年的輸沙量,因暴雨分布情況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輸沙量僅3.8億噸,屬於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輸沙量即達6.05億噸,超過1954年的同期輸沙量(5.27億噸),屬於多沙年。據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來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這是很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現象。

以上情況說明,長江流域的水旱災害所以嚴重,除了氣象方面的客觀原因外,主要的還是由於流域內生態系統的失調,集中表現為:在人口急劇增長的情況下,土地資源過度利用和不合理的開發。在山區,毀壞森林、陡坡開荒;在平原,盲目圍湖造田,佔用行洪洲灘。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報復。在長江流域,山區水土流失對當地的危害,比黃河更大。這是因為,長江流域為岩石山區,表土層很薄,經過一定時期的沖刷,表土沖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當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條件。貴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區,令人觸目驚心。

平原的盲目圍湖造田和佔用行洪洲灘,是近幾年來長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從長遠的自然規律看,江河的沖積平原就是由江河挾帶泥沙淤積而成。中華民族的經濟也是在開發七大江河沖積平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如果開發利用不當或開發過度,就會受到洪水的懲罰。現在,在開發利用長江中下游兩岸的土地上,就面臨著這個問題,不僅洪水位越來越高,防汛負擔越來越大,而且防汛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我國生態系統失調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進行生態系統的重建,必須與經濟結構的調整相結合,以綜合提高生產力為目標,並注意發展、改革和穩定三方面的協調。我們認為,中央提出的要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是完全正確的。
二、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根據以上認識,從生態系統、林業建設、工程措施、新技術運用、加強領導及統籌全國水利等六個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進行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重建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失調,是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因此,不能簡單地恢復原狀,而是要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和人口分布結構,在綜合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實現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爭為契機,大張旗鼓地宣傳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的必要性;同時,又要制定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的具體規劃、步驟、政策和措施,使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實處。

1.通過全面調查和必要的勘測,對全流域的土地進行總體規劃,合理調整農林牧業結構,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園納入流域生態系統重建的總體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2.在山區,退耕還林要和積極發展生產結合起來。
退耕還林的關鍵是真正解決當地職工和群眾的生產出路。要具體劃定必須退耕還林的地區,制定解決生產出路的具體規劃,定期限、定步驟,並確定責任單位,予以實施,並定期檢查和驗收。當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毀林開荒和陡坡開荒。特別要注意防止在三峽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態破壞,嚴格按照「三峽庫區的生態功能分區」,規劃安置移民。

對可以不退耕還林的山區農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態農業。推廣坡地改梯田、坡地綠籬、橫坡種植等措施。有條件的地方,扶持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大力開展山區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為單元,全面布局,綜合開發,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起來,這是改善和恢復山區環境,使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大力發展種草養畜。在雨量和濕度較高而坡度較陡的山地、海拔過高的高原區、不宜造林的坡地和乾熱河谷,應種植牧草,發展畜牧業。這也是改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3. 在湖區,退田還湖要和保持湖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結合。
長江中下游1949年以來開發湖區耕地1400萬畝,連同過去一千多年來已開發的共計數千萬畝土地,不僅是中下游五省的農業基地,而且發展了工業和交通,建設了繁榮的城鎮,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但是要看到,根據長江洪水的規律,對於這些已開發的數千萬畝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況下都不被淹沒。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須犧牲相當部分才能保住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湖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實施退田還湖的難度很大,因為圍垸內的大量人口需要遷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來說,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減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對蓄洪垸實行「空垸待蓄,低水時耕種,高水時蓄洪還湖」,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須切實做好蓄洪圍垸內的安全建設,並制定相應的政策和保險制度,使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時,還要制定與「低水耕種,高水蓄洪」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方針和加強管理的具體措施,才能保證高水時及時開放蓄洪。對一些地勢低下、排水困難、1998年水毀嚴重的圍垸,應堅決退田還湖,或將封閉型的圍墾種植改為半封閉型的築圩養殖,實行「退田還漁」。

5.要堅決平垸行洪。這些圍垸建在長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灘上,成為行洪障礙,保護面積不大,但對大局影響很大,應當堅決清除,退田還河。

建立生態經濟核算制度和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鑒於生態工程的長期性和全局性,要通過政策和立法,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進行扶持。國務院正在建立林價制度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這些都是必須的,應盡快加以實施。同時,對草地和湖泊、洲灘和濕地的管理也應作出切實可行的規定。

㈦ 1998年洪水是怎麼樣的

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

1998年特大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7)98年洪水處理了擴展閱讀

江西三個水文站水位破歷史最高

7月11日21時,江西饒河鄱陽站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22.61米,達到22.65米,比預測提前了16小時。

7月11日21時,江西鄱陽湖康山站水位超過1998年歷史實測最高水位22.43米,達到22.44米。

7月12日0時,江西鄱陽湖星子站水位超過1998年洪水位22.52米,達到22.53米。這標志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據悉,鄱陽湖星子站水位5日1時超警戒後,一周左右時間便突破歷史極值。

目前,鄱陽湖流域正面臨1998年以來最為嚴峻的防汛形勢。據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最新統計,截至11日17時,暴雨、洪水、內澇等災害已導致鄱陽湖流域521萬餘人受災,43萬餘人被緊急轉移安置,45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

㈧ 1998年洪災過後,為什麼再無大規模的洪水

因為經過98年的洪水以後,國家特別重視防災減災工作,所以說像98年那樣的大洪水也很少在發生過了。

那我們再次來看看98年的大洪水。

1998年長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從6月中旬開始起,因洞庭湖、鄱陽湖的連降暴雨、大暴雨使長江流量快速增加。受上游來水和潮汛共同影響,江蘇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線超過警戒水位。南京觀測站高潮位7月6日達9.90m。沿江蘇南地區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於沿江潮位高,內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內澇的嚴峻局面。秦淮河東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歷史第三位;滁河曉橋站最高水位達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

㈨ 1998年的大洪水損失了多少資金

1998年洪水大、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大軍民奮勇內抗洪,新中容國成立以來建設的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據各省統計,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3.34億畝),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2.07億畝),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

㈩ 98年的洪水怎麼回事

1998年洪水,包復括長江、嫩江、松花江制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10)98年洪水處理了擴展閱讀

受災特點:

1998年洪水大、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廣大軍民奮勇抗洪,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大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國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

據各省統計,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公頃,成災面積1378萬公頃,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省(區)受災最重。1998年長江的洪水洪水淹沒范圍和因災死亡人數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少得多。

閱讀全文

與98年洪水處理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怡口超濾膜和活性炭 瀏覽:720
安吉爾新凈水器怎麼安裝 瀏覽:950
地下污水池怎麼做防滲漏 瀏覽:150
紅薯澱粉廢水蛋白回收 瀏覽:964
飲水機燒水不燒什麼原因 瀏覽:815
污水廠在線監測試劑使用情況 瀏覽:600
大凈的凈水器怎麼賣 瀏覽:398
本田飛度4s店換空氣濾芯多少錢 瀏覽:48
河北油田廢水處理葯劑批發廠家 瀏覽:483
小型的反滲透水處理設備需要多少錢 瀏覽:368
搭樹脂瓦雨棚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16
活性炭污水處理起什麼作用 瀏覽:102
廢水中總砷測定儀器 瀏覽:209
ro膜匯通和陶氏哪個好 瀏覽:938
蒸餾酒可以直接喝嗎 瀏覽:248
飲水機濾芯裡面的顆粒物是什麼 瀏覽:342
奧克斯飲水機為什麼顯示缺水 瀏覽:815
普寧污水處理廠崗位有哪些 瀏覽:422
什麼叫過濾詞 瀏覽:827
泳池廢水用什麼工藝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