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污水處理廠底泥的處理

污水處理廠底泥的處理

發布時間:2021-01-19 11:34:20

污水處理中COD和氨氮超標怎麼辦

目前最快的辦法是投加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比如甘度復合硝化反硝化細菌,可以一日見效版,2-7天達標。

復合權菌種好氧池使用方法:


1、將好氧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關閉。


2、拆開菌種包裝,以 500g 菌:1 噸水的比例將菌種投加至好氧池內即可。 3、投加菌種後,當天連續曝氣 24 小時,激活菌種。

4、第二天開始進水 1/3,出水 1/3。第三天進水 2/3,出水 2/3。檢測出水數值 來控制進出水的流量大小,直至系統恢復出水達標。

特別說明:好氧池溶氧量控制在 2-4mg/L。

復合菌種厭氧池(水解酸化池)使用方法:

1、 將厭氧池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關閉。

2、 拆開菌種包裝,以 500g 菌:1 噸水的比例將菌種投加至厭氧池或水解酸化 池內。


3、 投加菌種後,保持靜止不動,並連續攪拌底泥即可。 特別說明:厭氧池溶氧量控制在 0.5mg/L 以內 。

❷ 生活污水處理廠裡面土壤種植的作物有什麼危害

樓主,你復說的是生活污水被處理之後制是嗎?
好吧!首先農業就是一個耗水產業,農作物需要澆灌,豬狗牛羊需要喝水,所以這水……如果生活污水被妥善處理,達到中水農業灌溉的標准之後,可以用老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如果達到國家一級A那麼可以直接攻牲畜飲用。
第二,減少農村污水的排放,換屆污水橫流的現象,在夏季,尤其是在我國農村由於大家學歷低,素質普遍偏低,所以減少污水的排放有利於蓋上地區衛生狀況。對人們的健康一級傳染病的抑制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污水處理廠,沉降池,也或者生物反應池之中脫落的底泥,以及其他的底質沉降物經過一些方法處理之後,實際上就是效果最好的生物化肥之一。所以有利於無公害農業的推廣。

❸ 關於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的問題

池塘底泥是不可以的,因為污水廠的活性污泥是一種特性微生物接種而形成的!池塘的底泥是比較單一的!不足以處理污水!

❹ 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區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的第三章 污染防治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四條 實行沿線區域分級保護制度。根據南水北調工程調水水質的要求,將沿線區域劃分為三級保護區: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
核心保護區是指輸水干線大堤或者設計洪水位淹沒線以內的區域。
重點保護區是指核心保護區向外延伸十五公里的匯水區域。
一般保護區是指除核心保護區和重點保護區以外的其他匯水區域。
第十五條 實行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沿線區域內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需要削減的排污量以及削減時限,應當符合水污染防治規劃的要求。
超過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削減已有污染源的排污總量;在未完成削減排污總量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得審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和可能有重大水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
第十六條 沿線區域內的水污染物排放,應當按照《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執行。
排放水污染物超過前款規定標准、超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指標或者對調水水質產生明顯影響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間,排污單位應當限制產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並不得建設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產治理。
第十七條 沿線區域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實際,合理規劃建設再生水截蓄導用、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等工程,並配套制定和實施防污調控方案,保證調水水質。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制定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和應急預案,並報當地環境保護、公安、水利、漁業、安全監督等部門備案。
發生較大、重大或者特別重大水污染事故的,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措施減輕或者消除危害。
第二節 城市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水污染防治和保證調水水質的要求,組織建設城鎮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和垃圾集中處理設施,並確保於調水前建成和投入使用。
城市舊城區改造和新區開發中的污水管網,應當按照雨污分流和污水資源化的要求進行規劃建設;已建區域應當逐步對現有污水管網進行改造或者建設截污管網,實行雨污分流。
第二十條 城鎮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產生的污水,應當全部排入城鎮污水管網;排污單位應當對產生的污水進行預處理,達標後方可排入城鎮污水管網。
未納入城鎮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排污單位,必須對產生的污水進行處理,並做到達標排放。
第二十一條 污水處理廠應當保證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因設施改造或者技術檢修等原因確需停止運行的,必須啟動應急預案,並向當地建設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應急預案應當提前報設區的市建設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報省建設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污水處理廠不得超標排放污水。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污水應當達到《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的要求。
第二十二條 污水處理廠應當進行脫氮除磷處理,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和污泥處理、處置設施。
污水處理廠應當安裝進、出水水質自動監測裝置,並與全省環境監測監控系統聯網。
第二十三條 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的處理,應當通過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進行。可以進行資源化處理的,應當予以分類揀選和回收利用;屬於有毒有害物質的,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
第三節 工業污染防治
第二十四條 設置排污口、擴大排污口或者改變排污口位置的,應當符合水體水質標准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及削減幅度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有關部門不得批准。
核心保護區內不得設置排污口;原有的排污口應當於調水前拆除。
重點保護區內應當嚴格限制設置排污口。
第二十五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應當嚴格執行禁止與限制開發建設的產業名錄,並優先安排無污染或者污染輕的項目。
沿線區域內不得新建、改建、擴建污染嚴重的項目。建設其他項目的,應當符合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以及削減幅度的要求;不符合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第二十六條 核心保護區內除建設必要的水利、供水、航運和保護水源的項目外,不得新建、改建、擴建其他直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原有的直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項目,應當於調水前拆除或者遷移。
第二十七條 重點保護區內不能做到穩定達標排放的污染嚴重的企業或者生產線,應當依法予以關閉、搬遷或者停止運行。
第二十八條 能夠做到達標排放但仍對調水水質產生明顯影響的造紙、酒精、化工、澱粉、印染等生產企業,應當對其排放的廢水實施資源化處理。
第二十九條 煤炭、礦山、冶煉等用水量大且易於回收使用的企業,應當建設相應的截蓄回用設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第四節 面源污染和其他污染防治
第三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水體排放、傾倒生活污水、垃圾、油類、酸液、鹼液和劇毒廢渣廢液等有毒有害物質。
在核心保護區或者主要河流兩岸露天堆放、儲存固體廢物以及煤炭、石灰等易污染水體的物質的,應當採取必要的防止污染水體的措施。
第三十一條 在沿線區域內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葯,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一般保護區內應當逐步減少農葯、化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量;
(二)在重點保護區內限制使用農葯、化肥等農業投入品;
(三)在核心保護區內禁止使用農葯、化肥等農業投入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具體的政策和措施,推廣使用有機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易降解的農葯,推行精確施肥、配方施肥等科學施肥技術,鼓勵使用生物農葯和採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第三十二條 在核心保護區內禁止從事規模化畜禽養殖;在其他區域內從事規模化養殖的,應當建設配套的污染防治設施,並保證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
對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用地膜等農業生產殘留物,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第三十三條 實行南四湖、東平湖湖區功能區劃制度和人工養殖總量控制制度。
根據湖區的功能分區和環境承載能力,將湖面劃分為禁止養殖區、天然捕撈區、人工養殖區以及水生植物栽培區。
人工養殖區內應當合理確定養殖規模、品種和密度,鼓勵推廣使用污染物產生量少和自然水體養殖技術,限量發展並逐步取消人工投餌性魚類網箱、網圍等養殖方式,並不得使用違禁葯物。
人工養殖區應當建立必要的隔離設施,防止養殖污染其他水域。在人工養殖區以外的其他人工養殖設施,應當依法清除。
第三十四條 核心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改建、擴建直接向輸水干線排污的飯店、旅館或者其他旅遊、娛樂設施;已建成的,應當限期治理;經治理後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予以拆遷或者關閉。
第三十五條 進入輸水干線的機動船舶,應當配備相應的防止污染的設備和油污、垃圾、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收集、存儲設施,並制定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在港口、碼頭、船閘等船舶集中停泊區域,應當設置與其吞吐能力或者通行能力相適應的船舶油污、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接收與處理設施、設備。污染物接收與處理設施、設備的建設,由港口、碼頭、船閘的經營單位負責。
運輸、儲存危險化學品的,按照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 實行河道底泥清淤疏浚制度。
河道底泥對調水水質產生較大影響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有關部門清淤疏浚。

❺ 污水處理中的BOD和COD是什麼意思

污水處理中的BOD表示生化需氧量,CO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

BOD主要用於監測水體中有機物的污染狀況。一般有機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機化合物時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給微生物的需要,水體就處於污染狀態。

COD表示水樣在一定條件下,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為指標,折算成每升水樣全部被氧化後,需要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示。

(5)污水處理廠底泥的處理擴展閱讀:

COD對生態的影響

1、化學需氧量高意味著水中含有大量還原性物質,其中主要是有機污染物。化學需氧量越高,就表示江水的有機物污染越嚴重,這些有機物污染的來源可能是農葯、化工廠、有機肥料等。

2、如果不進行處理,許多有機污染物可在江底被底泥吸附而沉積下來,在今後若干年內對水生生物造成持久的毒害作用。在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後,河中的生態系統即被摧毀。

3、人若以水中的生物為食,則會大量吸收這些生物體內的毒素,積累在體內,這些毒物常有致癌、致畸形、致突變的作用。

4、若以受污染的江水進行灌溉,則植物、農作物也會受到影響,容易生長不良,而且人也不能取食這些作物。

❻ 污水處理中底泥處理的研究

污水處理行業對污泥的處置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國外大多數國家的污泥處置采版用焚燒、填埋、堆肥農用權、建築材料利用等實用性方法,如美國的污泥利用已代替填埋,重心從簡單的污泥處理發展到把污泥變「害」為「利」,進行綜合利用。歐洲的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英國、瑞典、荷蘭、比利時等大多數國家的污泥處置主要用於農業;希臘、德國、義大利等國家主要採用填埋;日本、奧地利等國家主要採用焚燒。
無論是「無害化」還是「資源化」進行污泥處置,減小體積,提高幹度都是必須的重要環節,但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也應兼顧。我國和發達國家在技術與經濟發展水平上還有差距,污泥的性質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尋求適合我國具體情況的污泥處置方法。
根據調研,參考有關污泥處置設施運行的情況,污泥的幾種處置方式中,衛生填埋、干化堆肥、燒制陶粒等方法的投資相當,干化填埋、焚燒的投資較高。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應該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特點與污水處理廠條件,因地制宜地確定處置方法,全面貫徹污泥處置「無害化」、「資源化」雙贏方針,使污泥處置工程方案做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管理方便。

❼ 醬菜污水處理池怎麼建

如下案例,供你參考:可考慮設置厭氧工藝。
腌漬酸菜的過程常伴隨著含高鹽分的廢水,早期因酸菜腌漬桶都設置在農田旁,在經過45 天的腌漬,取出酸菜成品後,農民會直接將含高鹽分的酸菜廢水倒入農田旁,常會造成土壤嚴重鹽化而導致無法耕作,形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目前處理這些廢水,所使用的方式為熱處理,就是將廢水加熱,去除水分,達到減量之目的,但須耗費大量能源,增加處理廢水的成本。若能利用厭氧處理,將含鹽廢水中的有機質轉變為可利用的甲烷,再以甲烷做為其加熱處理時的燃料,將可降低其處理成本。

但廢水中的鹽分常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所以生物處理有其難度。Lefebure (2006)指出,若是緩慢的在廢水中增加鹽分,讓微生物產生適應性,可以使微生物在含鹽的廢水下具有處理能力,但目前在鹽分對於甲烷菌的影響,以及和甲烷產量相關的研究並不多,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
1. 探討菌種可承受的最高鹽度以及
2. 探討甲烷產率,有機物去除率和鹽度的關系,以作為未來設計含鹽廢水處理程序的參考。

二、實驗設備與方法
(一) 實驗設備
本研究中我們採用的是厭氧濾床,而厭氧消化系統的設置,包括厭氧反應槽、進出流設備、菌種產生的氣體測量及收集設備、溫度控制及填充介質等。為了配合此含鹽廢水實驗,使用海水養蝦池之底泥,經過馴養後取出做為處理含鹽廢水處理之菌種。廢水則採用人工廢液,經馴養後再進進批次實驗,各批次則逐漸增加鹽分的濃度,人工廢水配置後存於4℃冰箱中避免微生物孳生。
(二) 實驗方法
1. 起動測試
實驗開始時,先在不加鹽的狀況下操作,觀察菌種的生長情形,並緩慢增加HRT,取樣時取出上澄液檢測其PH 及COD,記錄其氣體產量,和甲烷含量等。
第二階段為鹽度測試,在每次進流前,先記錄氣體產量,之後從氣體取樣瓶中抽取1c.c.氣體,注入氣相層析儀(GC8700T-TCD,中國層析,台灣),進行氣體分析。完成氣體分析後,再進行進出流程序:
(1) 取樣:先搖晃反應器使均勻後,取出500 ml 的液體,再經過2 分鍾的自然沉澱,取出上澄液,利用量瓶取出當日出流量。
(2) 進流:在取樣完之後,加入進流之人工廢液,並將過量而余留的上澄液利用泵浦打回反應槽,維持反應槽總體積5 公升。
2. 加鹽測試
添加鹽分的實驗分別進行0.5%,1.0%及3.0%三個批次(圖1)。本研究每天取樣兩次,每個樣本分別分析pH、COD 及TDS,在進行含鹽廢水的試驗時,則再加測TS 和鹽度。

三、結果與討論
1. 啟動測試
以 5000 ml 的厭氧反應槽進流人工廢水,在不含鹽分的情形下做測試,每天進出流2次,HRT為8-10 天。經取樣分析,其pH、COD、氣體產量、甲烷百分比及氣體產率隨時間的變化,結果顯示pH 值平均為7.2,可見槽體中微生物生長良好(圖2)。COD 平均為2738 mg/l,不過COD 有緩慢向上增加趨勢,有可能是停留時間不夠,或是槽體中的上澄液處理空間太小。產氣量平均為5180 ml,甲烷成分則在50-60%之間,GPR 平均為0.92 L/L/day。
2. 加鹽測試
圖 1 顯示進流鹽度的改變,0%和1%鹽度對菌種影響不會產生劇烈的影響,但當增加至3%的鹽度時,產氣量(圖3)有稍微的下降,但COD 去除率的改變並沒有很明顯的變化,從圖2知pH的變化並無很明顯劇烈的改變,平均為7.35,而且可以看出鹽度對pH 有穩定的效能,再從1%鹽度增加到3%時,我們可以看出pH 有下將的現象,雖然還是偏鹼性,推測鹽度對甲烷菌比酸化菌抑制影響較大,不過從甲烷的百分比中發現,甲烷濃度(圖4)並沒有減少或是增加,平均為57.2%,所以在低鹽度下,酸化菌比甲烷菌的適應性好,但兩者也並沒有明顯的消長。
http://tyh.1.blog.163.com/blog/static/74145910201332243622631/

❽ 工業廢水cod是什麼意思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

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測量方法

一般測量化學需氧量所用的氧化劑為高錳酸鉀或重鉻酸鉀,使用不同的氧化劑得出的數值也不同,因此需要註明檢測方法。為了統一具有可比性,各國都有一定的監測標准。

根據所加強氧化劑的不同,分別稱為重鉻酸鉀耗氧量(習慣上稱為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簡稱cod )和高錳酸鉀耗氧量(習慣上稱為耗氧量,oxygen consumption,簡稱oc,也稱為高錳酸鹽指數)。

化學需氧量還可與生化需氧量(BOD)比較,BOD/COD的比率反映出了污水的生物降解能力。生化需氧量分析花費時間較長,一般在20天以上水中生物方能基本消耗完全,為便捷一般取五天時已耗氧約95%為環境監測數據,標志為BOD5。

(8)污水處理廠底泥的處理擴展閱讀

生態影響

編輯

化學需氧量高意味著水中含有大量還原性物質,其中主要是有機污染物。化學需氧量越高,就表示江水的有機物污染越嚴重,這些有機物污染的來源可能是農葯、化工廠、有機肥料等。

如果不進行處理,許多有機污染物可在江底被底泥吸附而沉積下來,在今後若干年內對水生生物造成持久的毒害作用。在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後,河中的生態系統即被摧毀。

人若以水中的生物為食,則會大量吸收這些生物體內的毒素,積累在體內,這些毒物常有致癌、致畸形、致突變的作用,對人極其危險。

另外,若以受污染的江水進行灌溉,則植物、農作物也會受到影響,容易生長不良,而且人也不能取食這些作物。

但化學需氧量高不一定就意味著有前述危害,具體判斷要做詳細分析,如分析有機物的種類,到底對水質和生態有何影響。是否對人體有害等。

如果不能進行詳細分析,也可間隔幾天對水樣再做化學需氧量測定,如果對比前值下降很多,說明水中含有的還原性物質主要是易降解的有機物,對人體和生物危害相對較輕。

❾ 醫院污水處理站底泥屬於危廢嗎

量很小的話可以進行消毒後放入化糞池存儲,量大的話,就必須消毒脫水後外運作為危險廢物進行處置。

❿ 河道污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4

污水處理技術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但歸納起來,實際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物理法污水處理技術:物理法又可以細分為很多種小類別。
1·格柵、篩網:就像篩子一樣,採取機械隔離的方式將大的物理固體和污水分離開的過程。
2·勻質和水量調節:同一個單元排出的污水,在不同時間污水水質是不一樣的,水量大小也有差異,因此要將這些污水進行均勻化處理,按照統一的速度進入污水處理系統。
3·沉澱:有些微小的固體顆粒不能用格柵。篩網進行分離,沉澱是一個不錯的處理辦法。
4·混凝:水中致濁雜質有大有小,細小的懸浮雜質沉降極慢,甚至近於不沉。膠粒在水中保持分散,不能沉降。通過混凝過程後,水中致濁的細小懸浮雜質和脫穩後的膠粒,以及葯劑反應物互相粘結成為尺寸較大、肉眼可見、易沉易濾的絮體。混凝污水處理既包含物理法又包含化學法。
5·澄清:和沉澱類似又不相同的一種污水處理方法。它利用接觸凝聚原理,在池中讓已經生成的絮授體懸浮起來形成懸浮泥液層(接觸凝聚區),其中懸浮物濃度約在3——10g/L,當投加混凝劑的原水通過它時,水中新生成的微絮粒被迅速吸附在懸浮泥渣上,從而能夠達到良好的去除效果。瞪清池的效率取決於泥渣懸浮層的活性與穩定,因此,保持泥渣處於懸浮狀態,濃度均勻、活性穩定的工作狀態是所有澄摘池的共同要求。
6·氣浮法:利用微小氣泡將水中密度接近於水的懸浮狀固體顆粒和不溶於水的液體包裹起來並上浮到水面進行分離。
過濾:和格柵、篩網的原理類似,但是處理的卻是微小的水中雜質。
8·萃取法:利用不溶解於水,但是能夠溶解某些污水中包含的雜質、污染物的溶劑,將污染物提取出來的過程。
二·化學法污水處理技術:
1·氧化還原:利用氧化還原原理,將溶解於水的化學物質進行處理,形成穩定的化學原料,
2·中和:酸性或鹼性的污水通過酸鹼中和處理成中性污水,便於其他環節的處理。
3·化學沉澱法:主要處理水中可溶性鹽類,在污水中投入某種葯劑,將溶解於水的化學物質,通過化學反應變成不溶於水的物質,再進一步通過沉澱進行分離。
4·吸附法:溶質從水中移向固體顆粒表面,發生吸附,是水、溶質和固體穎粒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引起吸附的原因在於溶質對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質對 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質對固體穎粒的高度親合力。溶質溶解程度是確定第一種原因的重要因素。溶質的溶解程度越大,則向表面運動的可能性越小。相反,溶質的溶質的憎水性越大,向吸附界面移動的可能也就越大。
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法是用離子交換劑上的離子和水中離子進行交換而除去水中有害離子的方法。在工業廢水處理中,主要用以回收貴重金屬離子,也用於放射性廢水和有機廢水的處理。
三·生物法污水處理技術:
1·微生物分解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對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的過程,有厭氧菌、好氧菌和兼性菌等幾種。
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主要依靠固著於載體表面的微生物膜來凈化有機物。
3·濕地生態改善法:人工製造濕地環境,將各種蓮藕、水葫蘆等適應性較強的植物種植於污水處理系統中,經過植物吸收過濾的方式改善廢水。是大型城市污水處理中使用較多的污水處理技術。
參考資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52

閱讀全文

與污水處理廠底泥的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廢棄物污水排放標准 瀏覽:535
能用水蒸氣蒸餾液體化合物嗎 瀏覽:607
反滲透凈水器怎麼看多少加侖 瀏覽:743
水污染物生活污水的執行標准 瀏覽:667
壓裂返排液回用技術介紹 瀏覽:866
魚缸下過濾不合適造景 瀏覽:539
天津反滲透凈水系統哪個牌子好 瀏覽:205
反滲透殺菌劑 瀏覽:456
如何測量污水集水坑工程量 瀏覽:30
沃克凈水器在國內處於什麼水平 瀏覽:584
凈水器啟動就斷電什麼原因 瀏覽:899
新風管道用的環氧樹脂起什麼作用 瀏覽:678
飲水機有泡泡怎麼辦 瀏覽:670
紐約豬下水處理小說 瀏覽:192
分層美容樹脂 瀏覽:561
飲水機下至水桶為什麼這么貴 瀏覽:911
博越汽車機油濾芯怎麼換 瀏覽:957
臭氧水處理設備作用 瀏覽:160
樹脂核桃有什麼特徵 瀏覽:247
污水提升器電粉碎馬桶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