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聚苯乙烯詳細資料大全
聚苯乙烯(Polystyrene,縮寫PS)是指由苯乙烯單體經自由基加聚反應合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膠,具有高於100℃的玻璃轉化溫度,因此經常被用來製作各種需要承受開水的溫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飯盒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聚苯乙烯
- 英文名 :Polystyrene
- 別稱 :ポリスチレン
- 化學式 :(C8H8)n
- 熔點 :240℃
- 密度 :1.05g/cm3
- 外觀 :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膠
- 套用 :電子電器
- 分類 :普通聚苯乙烯,發泡聚苯乙烯等
發展歷程,物化性質,分類,屬性,特點,力學性能,熱性能,電性能,光學性能,化學性能,生產套用,可發性加工,套用,用途,環境問題,市場分析,國內市場特點,國內現狀,發展建議,材料類型,合成材料,抗沖擊型,可發性型,共聚物,發展現狀,
發展歷程
1829年,德國人第一次從天然
樹脂中提取出聚苯乙烯。 1930年,BASF開始在德國商業化生產聚苯乙烯。 1934年,Dow開始在美國生產聚苯乙烯。 1954年,Dow開始生產聚苯乙烯泡沫塑膠。
物化性質
結構簡式: 密度:1.05 g/cm
3 電導率:(σ) 10-16 S/m 導熱系數:0.08w/m.k 楊氏模量:(E) 3000-3600 MPa 拉伸強度:(σt) 46–60 MPa 伸長長度:3–4% 夏比沖擊試驗:2–5 kJ/m
2 玻璃轉化溫度:80-100℃ 熱膨脹系數:(α) 8×10
-5 /K
聚苯乙烯 熱容:(c) 1.3 kJ/(kg·K) 吸水率:(ASTM) 0.03–0.1 降解:280℃ 聚苯乙烯玻璃化溫度80~105℃,非晶態密度1.04~1.06克/立方厘米,晶體密度1.11~1.12克/立方厘米,熔融溫度240℃,電阻率為1020~1022歐·厘米。導熱系數30℃時0.116瓦/(米·開)。通常的聚苯乙烯為非晶態無規聚合物,具有優良的絕熱、絕緣和透明性,長期使用溫度0~70℃,但脆,低溫易開裂。此外還有全同和間同以及無規立構聚苯乙烯。全同聚合物有高度結晶性,間同聚合物有部分結晶性。
分類
聚苯乙烯(PS)包括普通聚苯乙烯,發泡聚苯乙烯(EPS),高抗沖聚苯乙烯(HIPS)及間規聚苯乙烯(SPS)。普通聚苯乙烯樹脂為無毒,無臭,無色的透明顆粒,似玻璃狀脆性材料,其製品具有極高的透明度,透光率可達90%以上,電絕緣性能好,易著色,加工流動性好,剛性好及耐化學腐蝕性好等。普通聚苯乙烯的不足之處在於性脆,沖擊強度低,易出現應力開裂,耐熱性差及不耐沸水等。
食品包裝中的聚苯乙烯 屬性
普通聚苯乙烯樹脂屬無定形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大分子鏈的側基為苯環,大體積側基為苯環的無規排列決定了聚苯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如透明度高.剛度大.玻璃化溫度高,性脆等。可發性聚苯乙烯為在普通聚苯乙烯中浸漬低沸點的物理發泡劑製成,加工過程中受熱發泡,專用於製作泡沫塑膠產品。高抗沖聚苯乙烯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丁二烯為分散相,提高了材料的沖擊強度,但產品不透明。間規聚苯乙烯為間同結構,採用茂金屬催化劑生產,發展的聚苯乙烯新品種,性能好,屬於工程塑膠。
特點
PS一般為頭尾結構,主鏈為飽和碳鏈,側基為共軛苯環,使分子結構不規整,增大了分子的剛性,使PS成為非結晶性的線型聚合物。由於苯環存在,PS具有較高的Tg(80~105℃),所以在室溫下是透明而堅硬的,由於分子鏈的剛性,易引起應力開裂。
聚苯乙烯材料性能 聚苯乙烯無色透明,能自由著色,相對密度也僅次於PP、PE,具有優異的電性能,特別是高頻特性好,次於F-4、PPO。另外,在光穩定性方面僅次於甲基丙烯酸樹脂,但抗放射線能力是所有塑膠中最強的。聚苯乙烯最重要的特點是熔融時的熱穩定性和流動性非常好,所以易成型加工,特別是注射成型容易,適合大量生產。成型收縮率小,成型品尺寸穩定性也好。
力學性能
聚苯乙烯分子及其聚集態結構決定其為剛硬的脆性材料,在應力作用下表現為脆性斷裂。
熱性能
聚苯乙烯的特性溫度為:脆化溫度-30℃左右、玻璃化溫度80~105℃、熔融溫度為140~180℃、分解溫度300℃以上。由於聚苯乙烯的力學性能隨溫度的升高明顯下降、耐熱性較差,因而連續使用溫度為60℃左右,最高不宜超過80℃。導熱率低,為0.04~0.15W/(m·K),幾乎不受溫度而變化,因而具有良好的隔熱性。
電性能
聚苯乙烯具有良好的電性能,體積電阻率和表面電阻率分別高達10^16~10^18Ω·cm和10^15~10^18Ω。介電損耗角正切值極低,並且不受頻率和環境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是優異電絕緣材料。
光學性能
聚苯乙烯具有優良的光學性能,透光率達88%~92%、折射率為1.59~1.60,可以透過所有波長的可見光,透明性材料在塑膠中僅次於有機玻璃等丙烯酸類聚合物。但因聚苯乙稀耐候性較差,長期使用或存放時受陽光、灰塵作用,會出現渾濁、發黃等現象,因而用聚苯乙烯製作光學部件等高透明製品時需考慮加入適當品種和用量的防老劑。
化學性能
耐腐蝕較好,耐溶劑性、耐氧化較差。 聚苯乙烯耐各種鹼、鹽及水溶液,對低級醇類和某些酸類(如硫酸、磷酸、硼酸、質量分數為10%~30%的鹽酸、質量分數為1%~25%的醋酸、質量分數為1%~90%的甲酸)也是穩定的,但是濃硝酸和其他氧化劑能使之破壞。 聚苯乙烯能溶於許多與其溶度參數相近的溶劑中,如四氯乙烷、苯乙烯、異丙烷、苯、氯仿、二甲苯、甲苯、四氯化碳、甲乙酮、酯類等,不溶於礦物油、脂芳烴、乙醚、丙酮、苯酚等,但能被它們溶脹。許多非溶劑物質,如高級醇類和油類,可使聚苯乙烯產生應力開裂或溶脹。 聚苯乙烯在熱、氧及大氣條件下易發生老化現象,造成大分子鏈的斷裂和顯色,當體系中含有微量單體、硫化物等雜質時更易老化,因此,聚苯乙烯製品在長期使用中會變黃發脆。
生產套用
可發性加工
第一步為預發泡或簡單發泡,設定最終產品的密度。在此過程中含有發泡劑的聚合物顆粒在加熱條件下軟化,發泡劑揮發。其結果是每個珠粒內產生膨脹,形成許多泡孔。泡孔的數量(最終密度)由加熱溫度和受熱時間來控制。這個過程中,珠粒必須保持分散和自由流動狀態。 工業化生產時,發泡過程是將可發性 PS直接置於蒸汽中進行的,一般通過珠粒和蒸汽在攪拌釜中的連續混合完成反應,反應設備(象預發泡機)是以保持外界壓力常壓敞口的,並使已發泡的珠粒從頂端溢出。有的生產廠為了保證停留時間更均衡或是當某些可發性DPS需要比較高的溫度時採用間歇釜。發泡以後珠粒要經熟化處理,使空氣逐步摻入到泡孔中。 第二步。首先,將熟化的預發泡珠粒放入具有特定型腔的模具中。對於小型的和復雜結構的產品,成型時要採用文氏管作用設備(如灌料槍).藉助空氣流將珠粒吹至模腔中。大型的產品可依自身重力充滿模腔。將充滿粒料的模腔密閉並加熱,珠粒受熱軟化,使泡孔膨脹。珠粒發泡膨脹至填滿相互間的空隙,並粘結成均勻的泡沫體。此時這個泡沫體仍然是柔軟的並承受泡孔內熱氣體的壓力。從模具中取出製品之前,須使氣體滲出泡孔和降低溫度使製品形狀穩定,這一般是採用向模具內壁噴水的方法。 由於成型模具是雙層壁的,因此發泡PS的成型被稱為「蒸氣室成型」。模具內壁尺寸即為實際製品的尺寸,模具內壁上有氣孔.以使蒸汽透過泡沫體並使熱氣擴散出去。雙層壁之間的空間形成蒸汽室,其中通入用於加熱珠粒的蒸汽。對於多數製品,發泡PS的成型壓力低於276kPa。模具為鋁制並按製品要求鑄成一定形狀。發泡PS的成型由於成型壓力低、成型設備成本低,因此是一種經濟的生產方法。
套用
聚苯乙烯的經常被用來製作泡沫塑膠製品。聚苯乙烯還可以和其他橡膠類型高分子材料共聚生成各種不同力學性能的產品。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套用有各種一次性塑膠餐具,透明CD盒等等。發泡聚苯乙烯(保麗龍)於建築材料使用上,自2003年廣泛使用於中空樓板隔音隔熱材。 耐沖擊性聚苯乙烯(HIPS) 耐沖擊性聚苯乙烯是通過在聚苯乙烯中添加聚丁基橡膠顆粒的辦法生產的一種抗沖擊的聚苯乙烯產品。這種聚苯乙烯產品會添加微米級橡膠顆粒並通過枝接的辦法把聚苯乙烯和橡膠顆粒連線在一起。當受到沖擊時,裂紋擴展的尖端應力會被相對柔軟的橡膠顆粒釋放掉。因此裂紋的擴展受到阻礙,抗沖擊性得到了提高。 苯乙烯丙烯腈(SAN) SAN是Styrene Acrylonitrile的縮寫。苯乙烯丙烯腈是苯乙烯丙烯腈的共聚物,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的聚丙烯基工程塑膠。SAN的化學穩定性要比聚苯乙烯好。SAN類產品的透明度和抗紫外性能不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類產品但是價格相對便宜。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縮寫。這種塑膠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具有高強度,低重量的特點。是常用的一種工程塑膠之一。 SBS橡膠 SBS橡膠是一種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結構的三段嵌段共聚物。這種材料同時具有聚苯乙烯和聚丁二烯的特點,是一種耐用的熱塑性橡膠。SBS橡膠經常被用來製造輪胎。
用途
聚苯乙烯易加工成型,並具有透明、廉價、剛性、絕緣、印刷性好等優點。可廣泛用於輕工市場,日用裝璜,照明指示和包裝等方面。在電氣方面更是良好的絕緣材料和隔熱保溫材料,可以製作各種儀表外殼、燈罩、光學化學儀器零件、透明薄膜、電容器介質層等。 可用於粉類和乳液類化妝品。用於粉餅有很好的壓縮性,可改善粉的黏附性能。賦予皮膚光澤和潤滑感,是代替滑石粉和二氧化矽的高級填充劑。
環境問題
由於其質量小(特別是發泡型)、殘余價值低,聚苯乙烯不容易循環再生。通常聚苯乙烯不能以kerbside法進行回收。但是,工業上也對發泡聚苯乙烯的再利用進行了很大的改進,出現了很多使其密化的新方法。這種能夠增加其密度的方法,通常使得密度增加15slugs/ft3(譯者註:1slugs/ft3=1.94055克/立方厘米)並在干凈的聚苯乙烯上形成了合適再生操作的中心。密西根州,梅森的Dart Container 工廠中就在進行對使用後聚苯乙烯以及工業聚苯乙烯的回收。 未來似乎可以藉由麵包蟲(黃粉蟲之幼蟲)消化道內發現的細菌達到自然分解該材料的方式。
環境影響 被丟棄的聚苯乙烯無法經由生物分解及光分解進入生物地質化學循環。由於發泡聚苯乙烯(保麗龍)其低比重以致於漂浮於水面或隨風飄移,造成主觀的景觀破壞。根據加州海岸委員會(California Coastal Commission)的調查,聚苯乙烯已是主要的海洋漂流物。而對誤食這類塑膠海洋生物而言,會對其消化系統造成傷害。
市場分析
國內市場特點
1、需求旺盛,消費增長速度驚人,市場潛力大。進入90年代以來,中國聚苯乙烯需求旺盛,消費量飛速增長。1999年,全國聚苯乙烯總消費量達到243萬噸,比1990年增長10多倍,年均增長率達到27.6%,增長速度在五大通用合成樹脂中僅次於ABS樹脂,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6倍多。據預測,今後中國聚苯乙烯的需求量仍將平穩增長,2005年將達到317萬~330萬噸,2010年將達到390萬~420萬噸,市場前景相當樂觀。
聚苯乙烯加工品 2、生產能力不足,進口依賴度大,國內需求旺盛。中國聚苯乙烯的生產能力雖然增長很快,但仍遠不能滿足需求,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1999年,中國聚苯乙烯生產能力約在140萬噸左右,其中高抗沖聚苯乙烯/通用聚苯乙烯生產能力在100萬噸左右,可發性聚苯乙烯生產能力估計在40萬噸以上。同時,1999年全國聚苯乙烯總產量約為94萬噸,與需求相比相差甚遠。為滿足需求,1999年中國共進口聚苯乙烯樹脂151.7萬噸,也比1990年增長近10倍,進口依存度超過60%。 3、外資企業是中國聚苯乙烯生產的重要力量。在中國聚苯乙烯生產中,外資企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國內最大的5家聚苯乙烯生產廠商中,有3家是外資企業,分別是鎮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30萬噸/年)、揚子巴斯夫苯乙烯有限公司(14.2萬噸/年)和LG寧波甬興化工有限公司(10萬噸/年)。1999年,這3家企業聚苯乙烯的生產能力合計達到54.2萬噸,其中高抗沖聚苯乙烯/通用聚苯乙烯為50萬噸,佔全國總生產能力的一半。今後,中國外資企業聚苯乙烯的生產能力仍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05年,外資企業聚苯乙烯生產能力將超過140萬噸,佔全國總生產能力的近60%,仍將是中國聚苯乙烯生產的重要力量。 4、電子/電器是中國聚苯乙烯最重要的消費領域。在已開發國家,聚苯乙烯的主要消費領域是包裝容器,約占總消費量的一半。而在我國,聚苯乙烯的主要消費領域是電子/電器,約占聚苯乙烯消費總量的60%。1999年,中國電子/電器行業共消費聚苯乙烯樹脂146萬噸,佔全國總消費量的60%,日用品和包裝分別佔24%和10%。
國內現狀
1、中國國產產品性能和質量較差。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中國聚苯乙烯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較差,除外資及合資企業產品外,國內廠商的產品多數不能滿足電子行業等用戶對產品性能和質量的要求,難以進入這個龐大的市場。在聚苯乙烯需求量最大的電子/電器行業中,進口產品占絕對優勢,國產樹脂只有少量套用,而且只能用於低檔產品。國內知名電器製造商為了保證其產品質量,全部使用進口原料或外資合資企業的產品,連用於防震外包裝的發泡聚苯乙烯也通常使用進口產品或合資企業的產品。 2、裝置規模偏小,缺乏競爭力。目前國內有聚苯乙烯生產廠近40家,大部分能力在3萬噸/年以下,還有不少規模在1萬噸/年左右的小型裝置。能力達到10萬噸/年的生產廠僅有5家。小裝置不但產品質量不能和先進的大型生產裝置相比,而且生產成本也較高,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 3、原料供應不足,裝置開工率低。與聚苯乙烯生產的高速發展不相適應的是,其原料苯乙烯生產發展相對較慢,聚苯乙烯裝置的原料來源受到限制,開工率受到影響。1999年,中國苯乙烯生產能力為84.6萬噸/年,產量60.2萬噸,即使全部用於生產聚苯乙烯也僅能滿足國內聚苯乙烯生產需要的43%。原料供應的不足是造成裝置開工率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1999年,中國聚苯乙烯產量約94萬噸,裝置的平均開工率僅為67%,生產能力大量閑置,進一步增加了中國對進口聚苯乙烯的依賴程度。
發展建議
1、大力發展原料苯乙烯的生產,徹底解決聚苯乙烯原料缺乏的問題。原料不足制約了聚苯乙烯生產的發展,因此解決原料問題是發展聚苯乙烯生產的關鍵之一。根據預測,到2005年,國內聚苯乙烯生產能力將達到220萬噸,2010年將達到300萬噸,對苯乙烯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規劃的苯乙烯生產能力仍不能滿足需要。聚苯乙烯對苯乙烯的龐大需求給石油和石化兩大集團公司提供了發展苯乙烯生產的良機,兩大集團公司是國內重要的苯乙烯生產商,盡力擴大苯乙烯的生產能力既可以為國內聚苯乙烯的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料,又能趁機佔領市場,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2、抓住時機,積極佔領國內市場。國家近年來嚴厲打擊走私,規范進口,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國內一些原來使用進口原料的用戶開始尋找能夠代替進口產品的國內供應商,這給國內聚苯乙烯生產企業帶來了極好的機會。國內聚苯乙烯生產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努力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力爭在最大范圍內替代進口產品。總之,只要採取適當措施,國內聚苯乙烯生產完全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採取輕易放棄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材料類型
合成材料
塑膠: 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聚丙烯酸;聚丁烯;聚異丁烯;聚碸;聚甲醛;聚醯胺;聚碳酸酯;聚乳酸;聚四氟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氨酯 合成橡膠: 順丁橡膠;丁苯橡膠;丁腈橡膠;氯丁橡膠 合成纖維: 丙綸;滌綸;錦綸;腈綸;氨綸;維尼綸;耐綸;達克綸;克夫綸
抗沖擊型
抗沖擊聚苯乙烯它是苯乙烯單體與橡膠接枝聚合生成的無定形聚合物,或是聚苯乙烯與橡膠(通常為聚丁二烯橡膠)的物理共混物。所生成的聚合物具有韌性,通常為白色(也有透明的品級),擠出和成型非常容易。它的韌性主要決定於橡膠組分的比率和使用量。抗沖擊PS的代表性能為:彎曲強度和拉伸強度為13.8~48.3MPa(隨橡膠和添加劑含量不同而不同);伸長率 10~60%;光澤度 5~100%。目視透明度從極佳至較差,收縮率約為0.006,熱膨脹系數與透明PS相同。抗沖擊PS受γ一射線滅菌照射後性能無變化,與透明PS具有同樣的耐溶劑性。抗沖擊PS的熔體指數為1~10g/min,維卡軟化點為215°F。具有增強性能的抗沖擊級聚苯乙烯的商業化生產有廣泛的市場前景。已有的一些特殊品級包括:超高光澤度級、高透明級、耐磨級、抗環境應力一開裂級(ESCR)、高模量級、低光澤級、殘余單體苯乙烯含量低的品級。 抗沖擊聚苯乙烯突出的特性是易加工、尺寸穩定性優異、沖擊強度高並且有較高剛性。對於HIPS只是在耐熱性。氧滲透性、紫外光穩定性和耐油品性方面有一定限度。化學和性能抗沖擊聚苯乙烯是通過將聚了二烯橡膠在聚合反應之前溶於苯乙烯單體而製得的。雖然可以用懸浮聚合法制HIPS,但目前工業上生產HIPS採用的主要是本體聚合法。在本體聚合過程中,苯乙烯單體/橡膠/添加劑的混合體通過一系列反應器,轉化率達70~90%。聚合反應中需加熱或加入引發劑使反應完成,然後在真空中加熱從樹脂中除去揮發性殘留單體,再造粒出售。 抗沖擊聚苯乙烯性能檢測根據其相對的抗沖擊強度分為幾級: 中等抗沖擊品級的缺口懸臂梁抗沖擊強度一般為 0.6—1./i; 高抗沖擊品級的抗沖擊度為1.5—2.5ftlb/in; 極高抗沖擊級的抗沖擊強度為>2./in 有的 HIPS品級其抗沖擊強度值高達6./in,但這種樹脂通常用於共混樹脂中以提高低強度品級樹脂的抗沖擊強蔗。 標准HIPS的其它重要性能檢測注意事項如下:彎曲強度13.8~55.1MPa;拉伸強度13.8—41.4MPa;斷裂伸長率為15—75%;密度1.035—1.04 g/ml;維卡軟化點185—220°F。 唯一工業化的摻用HIPS合金是其與聚苯醚的共混物。這種共混物的耐熱性和韌性都很突出,但產品價格比單用HIPS的產品高許多。 聚苯乙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生產廠可以生產與標准級PS相比具有更突出性能的品級。聚苯乙烯的許多性能是不能兼而得之的,如欲提高抗沖擊強度,就不得不犧牲光澤度等。目前出現的一些新型樹脂,它們具有ABS的光澤度,同時也有很高的韌性。有些品級如在包裝食品時,可耐各種油脂和用於致冷機時能耐氯氟烴(CFC)發泡劑的也已開發出來。阻燃級(UL V-0和 UL 5-V),抗沖擊聚苯乙烯已有生產並廣泛用於電視機殼、商用機器和電器製品。這些樹脂的加工操作比許多阻燃工程樹脂更為容易,價格也更低。
可發性型
用於製造從茶杯到家用絕緣絕熱材料等。泡沫塑膠的性能(如密度和抗沖擊強度)取決於泡孔的大小和分布,這二個因素是由所加入的發泡劑的分散率、百分含量和揮發性來控制的,代表性的發泡劑是戊烷和異戊烷。阻燃級發泡聚苯乙烯以鹵代烴作為阻燃劑,廣泛用作建築物隔音絕熱層和工程上使用。可發泡劑SAN已被用於製造漂浮製品和其它耐汽油製品。 以下)以及低溫抗沖擊良好的品級。
共聚物
它們的韌度非常好。主要品種有: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SAN)、苯乙烯一馬來酸酐共聚物(SMA)、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及以它們為基材的改性體。SAN的熱變形溫度比透明PS高,其耐溶劑性也有改進,具有優異的抗滲透性。橡膠改性的SAN有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和丙烯睛.苯乙烯一丙烯酸酯共聚物(ASA)等樹脂。S-MA的熱變形溫度比透明體PS更高,可達40°F,它有優良的透明性和光澤度。SMA可用橡膠改性或採用玻璃纖維增強。SBS和SBS的各種改性體可作為改善抗沖擊性、柔性和流動性的組分用於生產具有粘性和抗彎曲的產品如膠泥、鞋底、瀝青氈等,SBS還用於生產透明抗沖擊PS。苯乙烯可與丙烯酸酯彈性體共聚生成具有優良物理性能的透明級抗沖擊PS。
發展現狀
世界聚苯乙烯(PS)的生產能力因近20年來亞洲地區生產能力的迅速增長而屢創新高,到上個世紀末年生產能力已經超過1300萬噸/年,同期世界聚苯乙烯的消費量只有1000萬噸/年左右,只佔生產能力的約77%。除去各種因素的影響,全球聚苯乙烯裝置的開工率均沒有超過80%。
聚苯乙烯(泡沫板) 進入2000年以來,世界聚苯乙烯的消費增長變慢,消費量僅比1999年增長了1.4%,增長率為近年來的新低。特別是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產量減少最多的國家和地區也集中在亞洲地域。2003年世界聚苯乙烯的總生產能力為1426萬噸/年,產量為1080.1萬噸/年,其中北美地區的生產能力為325.2萬噸/年,約佔世界聚苯乙烯總生產能力的22.8%;產量為251.3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3.3%;南美地區的生產能力為66.6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生產能力的4.8%;產量為40.1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7%;西歐地區的生產能力為295.4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生產能力的20.7%;產量為262.7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4.3%;東北亞地區的生產能力為489.2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生產能力的34.3%;產量為373.8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4.6%;東南亞地區的生產能力為97.3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生產能力的6.8%;產量為71.5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6.6%;其他地區的生產能力為152.5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生產能力的10.7%;產量為80.7萬噸/年,約佔世界總產量的7.5%。 2003年世界聚苯乙烯的總消費量為1088.9萬噸,其中北美地區的消費量為250.5萬噸/年,約佔世界聚苯乙烯總消費量的 23.0%;南美地區的消費量為44.5萬噸/年,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4.1%;西歐地區的消費量為226.9萬噸/年,約占總消費量的20.8%;東北亞地區的消費量為409.2萬噸/年,約占消費量的37.6%;東南亞地區的消費量為49.8萬噸/年,約占總消費量的4.6%;其他地區的消費量為108.0萬噸/年,約占總消費量的9.9%。由此可見,北美、南美地區聚苯乙烯的產銷基本平衡,西歐地區略有剩餘,而東北亞地區仍需要靠進口來彌補不足。 世界聚苯乙烯主要用於生產包裝容器、日用品及電器/電子3大行業。世界各地聚苯乙烯的消費結構不盡相同。北美約9%用於電器/電子行業,57%用於包裝容器,34%用於其他方面;西歐約15%用於電器/電子行業,48%用於包裝容器,37%用於其他方面;東北亞約49%用於電器/電子行業,20%用於包裝容器,31%用於其他方面;中國約63%用於電器/電子行業,7%用於包裝容器,30%用於其他方面。
現存問題 隨著終端套用領域的不斷創新,聚苯乙烯(PS)主要下游產品正逐漸被所取代,未來或許將會銷聲匿跡。這促使一些地區性的生產商完全退出該業務,PS產業正逐漸被扼殺。
聚苯乙烯夾芯板系列 中國台灣地區的一位樹脂生產商認為:「市場缺少需要大量使用PS的新領域,因此PS的需求將逐步下滑,而這並不單單是由全球經濟危機所致。」 在新款游戲機、手機和MP3播放器生產中,已大量使用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來取代PS。PS的套用僅限於低端產品,如食品包裝、玩具、衣架、容器和某些消費性電子產品。然而即使在這些領域,PS仍可能逐漸被更廉價的原料如聚丙烯所取代。 作為PS的一個重要市場,中國自2003年以來需求已呈現連續下滑局面,2003年需求曾超過260萬噸,而去年則下降至230萬噸。日本PS市場需求也大幅下挫,特別是在電子和工業套用領域的需求更是如此。日本主要PS客戶的生產基地正在逐步轉向海外,這導致了日本國內PS需求已經不可能恢復。 日本原有的4家PS生產商綜合產能為110萬噸/年,約占其國內市場70%的份額。由三井化學和住友化學合資的公司——日本聚苯乙烯公司最近宣布將於今年9月退出PS業務,屆時日本國內只剩下3家從事PS業務的公司。三井化學和住友化學表示,公司已經決定退出PS業務,因為該業務正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從中長期考慮都不可能獲得穩定的收入。一位生產商表示,今年日本PS需求預計將下降6.5%~7.0%,降至70萬噸左右,日本聚苯乙烯公司的退出將使供求形勢更加趨於平衡。 與此同時,三菱化學也將從它與旭化成化學品公司、出光興產公司的合資公司——聚苯乙烯日本公司退出。該公司產能約為44.5萬噸/年,在日本4個生產商中居首位。盡管需求疲軟,大日本油墨和化學品公司(DIC)以及由新日本制鐵,Denka和大賽璐合資的東洋苯乙烯公司仍將繼續生產PS。 此外,放棄PS業務的公司還有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早在2007年7月它就宣布出售各種苯乙烯裝置,包括PS裝置。出光公司PS馬來西亞公司也在2008年9月停止了其3萬噸/年通用聚苯乙烯的生產。陶氏化學公司在今年4月已無限期地關閉其位於中國東部地區的12萬噸/年PS裝置。
Ⅱ 國內外聚醯亞胺薄膜比較
聚醯亞胺的市場及技術分析
2007年,全球聚醯亞胺(PI)的年消費量為6萬噸左右,美國、日本、歐洲是世界上聚醯亞胺最主要的消費市場。2007年,美國、日本、歐洲聚醯亞胺的消費量分別約為1.8萬噸、1.6萬噸和0.7萬噸。專家預測,世界對聚醯亞胺的需要將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到2012年總消費量將達到約8萬噸。
2007年,全球聚醯亞胺(PI)的年消費量為6萬噸左右,美國、歐洲、日本是世界上聚醯亞胺最主要的消費市場。2007年,美國、歐洲、日本聚醯亞胺的消費量分別約為1.8萬噸、1.6萬噸和0.7萬噸。
專家預測,世界對聚醯亞胺的需要將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到2012年總消費量將達到約8萬噸。
PI是綜合性能最佳的有機高分子材料之一,已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微電子、納米、液晶、分離膜、激光等領域,各國都在將聚醯亞胺的研究、開發及利用列入21世紀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由於聚醯亞胺在性能和合成化學上的特點,其應用也十分廣泛,聚醯亞胺有包括工程塑料、纖維、薄膜、先進復合材料、泡沫塑料、膠粘劑、分離膜、液晶顯示用的取向排列劑等數十種。
目前,聚醯亞胺在各個國家和地區消費構成有所不同,美國主要消費領域是塑料,占消費量的80%左右;歐洲主要消費領域是漆包線漆,占消費量的70%~80%;日本主要消費領域是薄膜和塑料,合計占消費量的95%左右。
高端纖維市場潛力大
在種類眾多的特種工程塑料中,由於聚醯亞胺的耐高溫性能、抗拉強度均優於同類產品,因此價格也相對較貴。但對性能要求不高的領域,如果使用PI替代其他材料,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難。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聚醯亞胺的主要生產廠家約有50家,主要的生產廠家有美國杜邦公司、日本三井東亞公司以及日本宇部興產公司等。
據了解,同聚醯亞胺纖維競爭的纖維品種主要有:PTFE(聚四氟乙烯)、PPS(聚苯硫醚)、玻纖、Nomex(芳綸)。各纖維由於性能不同,應用領域及應用環境也不盡相同,但從相關性能來看PI纖維競爭優勢明顯。
高溫濾料主要應用於環保行業的袋式除塵領域,主要與鋼鐵、冶金、水泥、化工行業以及電力和垃圾焚燒爐等有密切關系,而袋式除塵替代電除塵是大勢所趨。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政府和民間資本在這一領域的投入越來越大,環保產業因而呈現出了高速發展的態勢。相比2008年,2009年高溫過濾材料大幅增加,尤其是高端產品發展較快。2008年,我國濾料總產量中低端濾料約佔40%,中端濾料約佔40%,高端濾料約佔20%,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薄膜市場仍將高速增長
在我國的PI產品中,90%以上是薄膜。截至2009年,Pl薄膜規模達到約4700噸/年,生產廠家在40家以上,年產量達到2000~3000噸。國內90%以上企業都採用普通流延法,產品低端,主要應用於絕緣材料和柔性覆銅板(FCCL)兩大領域。
目前,我國90%以上的Pl薄膜應用於絕緣材料領域,年消費量2000~3000噸,應用領域包括機車、電機、核電設備絕緣、耐高溫電線電纜、揚聲器音圈骨架、電磁線、耐高溫導線、耐高溫壓敏膠帶、絕緣復合材料等,對PI薄膜質量要求不高。
柔性覆銅板是廣泛應用於電子工業、汽車工業、信息產業和各種國防工業所用撓性印刷電路板(FPC)的主要材料。在該領域,PI薄膜主要用做絕緣基膜,此外還可用做FPC高溫膠帶。在家電下鄉、3G通訊、信息家電及汽車電子等方面的高速增長,都成為了推動FCCL市場發展的動力。
然而,我國FCCL領域應用的PI薄膜85%以上依賴進口,年進口量為800~900噸。國內僅漂陽華晶、江陰天華科技、無錫高拓和山東萬達微電子材料公司等廠家能生產。
以電子領域的12.5nmPI雙向拉伸薄膜為例,我國企業最高報價是每千克1500元左右,一般報價只有幾百元,而美國杜邦、日本宇部興產公司報價在3000元以上。在絕緣材料領域,國產PI薄膜價格一般在每千克10~30元,而進口產品價格在1800~3000元。
隨著中國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預計未來幾年我國PI薄膜市場將以年均12%以上的速率快速增長,2013年我國PI薄膜需求量將達5000噸左右。
產能不足成本高
聚醯亞胺品種繁多、形式多樣,在合成上具有多種途徑,因此可以根據各種應用目的進行選擇,這種合成上的易變通性也是其他高分子材料所難以具備的。
從歷史文獻的研究中,由於各國對聚醯亞胺的詳細情況披露有限,所以成本數據並不透明。從深圳惠程相關資料中可以看出,聚醯亞胺的原料構成主要有二酐、二胺、異構二酐、二甲基乙醯胺、去離子水等。
其中,目前國內二酐即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的生產方法多採用均四甲苯以釩鈦氧化物為催化劑。國內PMDA生產廠家雖有幾家,但產能不足萬噸。市場缺口仍然需要進口,均酐生產主要集中在杜邦、赫司特等少數大公司。據了解,目前國內PMDA報價在5.2萬~5.6萬元/噸不等,而噸聚醯亞胺需原料為0.5噸左右。
二胺即二苯醚二胺(又稱二氨基二苯醚,ODA),主要用作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環氧樹脂的原料和交聯劑。目前,國內ODA生產量不大,全年大約1000多噸,價格約為7.8萬元/噸。
另外,異構二酐包括異構BP鄄DA、異構ODPA、異構TDPA等。而二甲基乙醯胺(DMAC)是無色透明的可燃液體,主要用於耐熱合成纖維、塑料薄膜、塗料、醫葯、丙烯腈紡絲的溶劑,目前市場報價在1.08萬元/噸。
根據上述各單項成本的估算,噸聚醯亞胺成本為8萬元/噸左右。
生產新技術成功面世
聚醯亞胺產品可用於汽車和飛行器發動機、通訊儀器、建築機械、工業機械、商用設備、電子電器和微電子、分析和醫療設備以及傳輸和紡織設備等領域。
由於其昂貴的價格,依然對部分應用領域具有擠出效應。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開發的聚醯亞胺及製品合成新工藝,改變了傳統聚醯亞胺的合成方法,開辟了一條新的氯代苯酐合成聚醯亞胺反應途徑。經綜合測算,新加工工藝可使聚醯亞胺的生產成本降低30%以上。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採用以硝基酞醯亞胺為原料生產聚醚醯亞胺,其規模已經達到萬噸級。但是,以硝基酞醯亞胺生產聚醚醯亞胺路線存在有大量廢酸,提純使用有機溶劑,難以用直接法合成聚醯亞胺,副產物是產生對反應不利並污染環境的亞硝酸鈉,且存在不能生產聯苯二酐等缺點。而採用氯代苯酐路線,這些缺點全部可以克服,因此可以認為氯代苯酐路線是目前世界上產生聚醯亞胺最先進和最經濟的路線。
聚醯亞胺定義
聚醯亞胺是分子結構含有醯亞胺基團的芳雜環高分子化合物,英文名Polyimide(簡稱PI),可分為均苯型PI、可溶性PI、聚醯胺-醯亞胺(PAI)和聚醚亞胺(PEI)四類。PI是綜合性能最佳的有機高分子材料之一,耐高溫達400℃以上,長期使用溫度范圍-200℃~300℃,無明顯熔點,具有高絕緣性能。另外,PI作為一種特種工程材料,已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微電子、納米、液晶、分離膜、激光等領域,各國都在將聚醯亞胺的研究、開發及利用列入21世紀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聚醯亞胺性能
聚醯亞胺樹脂的綜合性能非常優秀,它具有抗腐蝕、抗疲勞、耐高溫、耐磨損、耐沖擊、密度小、噪音低、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聚醯亞胺類型
由於聚醯亞胺在性能和合成化學上的特點,其應用也十分廣泛,聚醯亞胺的形態也達數10種之眾。但我們主要分析5種形態:工程塑料、纖維、薄膜、先進復合材料、泡沫塑料。其他形態包括泡沫塑料、膠粘劑、分離膜、液晶顯示用的取向排列劑等。
主要產品
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分為熱塑性和熱固性樹脂兩大類。熱塑性聚醯亞胺材料由於它的不熔性質,影響了這類高性能材料的廣泛應用。而熱固性工程塑料融優良的加工成型性能和高性能於一體。其中,聚醯亞胺特種工程塑料具有較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243℃)和熔點(334℃),負載熱變型溫度高達316℃,可在250℃下長期使用;PI樹脂不僅耐熱性比其他耐高溫塑料優異,而且具有高強度、高模量、高斷裂韌性以及優良的尺寸穩定性。
纖維:聚醯亞胺纖維又被稱為芳醯亞胺纖維,分為普通耐熱和高強度兩類。前者用於高溫介質的過濾材料、主要電纜護套、消防服等。後者的力學性能可達到碳纖維水平,是先進復合材料的增強劑,也可以用於防彈背心及其他防護盾甲。目前,用於製造高溫過濾材料應用廣泛且迫切。其中,國內市場廣泛使用的袋式除塵裝置的核心關鍵——耐高溫濾料,普遍應用的是底端的PPS纖維,高端的聚醯亞胺纖維全部進口。
薄膜:1961年美國杜邦首次生產出PI薄膜,目前世界PI薄膜生產技術主要集中於三大生產商:美國杜邦、日本宇部興產和日本鍾淵化學。
先進復合材料:聚醯亞胺復合材料是目前最耐高溫的樹脂基復合材料,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等。
泡沫塑料:聚醯亞胺泡沫塑料是聚合物中熱穩定性最好的泡沫材料之一,長期可耐250℃~300℃的溫度,短時可耐400℃~500℃的高溫。自從20世紀70年代開發成功以來,已有近40年的發展歷史。聚醯亞胺泡沫塑料按結構可分為熱固性聚醯亞胺泡沫、熱塑性聚醯亞胺泡沫兩類。
從全球范圍來看,掌握聚醯亞胺核心技術並進行產業化的生產商只有奧地利Evonic公司,而且公司利用二酐和二胺合成聚醯亞胺的工藝相比Evonic成本更低,技術的排他性、市場的不充分競爭、一體化程度造就了公司的稀缺性。
Ⅲ 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是一種用途廣泛的脆性塑料。你現在正在使用的計算機的外殼就是聚苯乙烯的。透明的塑料水杯,包裝用的泡沫塑料也是由聚苯乙烯製成的。
聚苯乙烯屬於聚烯烴,是由苯乙烯通過自由基聚合而成的。
通過茂金屬催化聚合可以得到一種新型聚苯乙烯,即間同聚苯乙烯(syndiotactic)。間同聚苯乙烯上的苯環交替地連接的主鏈的兩側,而普通聚苯乙烯的苯環在無規地連接在主鏈兩側。
間同聚苯乙烯(syndiotactic)是結晶高分子,熔點達到270℃。
在苯乙烯聚合體系中中加入聚丁二烯,使苯乙烯在聚丁二烯主鏈上接枝聚合。
聚苯乙烯和聚丁二烯是不相容的,因此苯乙烯和丁二烯鏈段分別聚集,產生相分離。
這些聚丁二烯相區可以吸收沖擊能,從而提高了聚苯乙烯的沖擊強度,這就是高抗沖聚苯乙烯(high-impact polystyrene,HIPS)。
聚苯乙烯發泡餐具質優、潔凈、衛生、價廉,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方便,而且杜絕了因消毒不嚴而引起交叉感染的事故,長期以來一直是快餐業優選的包裝容器。但由於其在用後不易在自然環境中自行降解,加上管理不善以及人們環保意識淡薄,其廢棄物被隨意丟棄的現象相當普遍,從而給市容景觀、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被形象的比喻成「白色污染」,由此引發了新的環境問題。
近年來,「白色污染」日益嚴重,已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和強烈的反響,鐵路沿線、旅遊景點、江河湖泊以及大中城市的城鄉結合部等地區的「白色污染」尤為受到各級政府和百姓的重視,同時也引起了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要求盡快治理。
對此,作為聚苯乙烯發泡餐具生產主要歸屬部門的中國塑料加工行業和中國包裝行業也十分重視,均以積極的態度,以科技進步為出發點,加強回收利用技術和可降解技術的研究,以緩解或減輕其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近一年來聚苯乙烯發泡餐具問題的嚴重性不斷升級,由最初被指責為「白色污染」上升達到比「核電事故或是石油泄漏還嚴重的環境災害」(在去年底的一次全國方便食品包裝替代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大會上,北京XXX公司在會議散發的綠色宣傳資料卷首語中曾這樣提出:「本世紀末最大的人為環境災害,不是切爾諾貝利的核電站爆炸,也不是海灣戰爭導致的石油泄漏,而是一隻只廉價的白色發泡塑料餐具」);而後又從環境災害,升級到其在65oC以上時會放出強致癌物二惡英(dioxin)、和含有多種有害毒素,最近曾有人聲稱「以前人們通常認為禁止一次發泡塑料餐具是為了環境保護,經過專家最新研究發現,發泡塑料在高溫下還會產生有毒物質,「禁白」實際上是「禁毒」。對聚苯乙烯發泡餐具作了有毒物質的定性,是應該有充足的科學根據,不知提出的最新研究專家是何人,其研究結果是否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可並作為了結論。如果是真的屬於有毒物質,則問題要簡單多了,國家衛生部門出於對人民健康的負責對會使人致癌或含有對人體有毒的物質進行明文禁用的。另外聚苯乙烯發泡餐具在國內外盛行了30多年,對此關繫到人們健康的如此重大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也不會置若罔聞的。據有關資料報導,目前世界上聚苯乙烯餐飲具產量仍在不斷增長。
近日來一些人又多次在某些會議上、新聞媒體上將這個錯誤的信息炒得沸沸揚揚,小小的聚苯乙烯發泡餐具引發如此多問題,值得人們深思。
關於聚苯乙烯發泡餐具與二惡英的問題,去年XX報曾發表過一篇「聚苯乙烯泡沫餐具拜拜」的報告後,曾引起了極大的震驚,為此我們查閱了大量資料並向有關專家咨詢後,進行了澄清和正確的輿論報導,但現在仍有些人繼續散播這個錯誤的消息,今年7月底上海召開的2000年上海第一屆防治「白色污染」研討會上,有人在會上繼續散布聚苯乙烯發泡餐具會放出二惡英的錯誤信息,當即受到與會者據論反駁後,還憤憤不平地到網上找所謂的根據,這幾頁復印資料便是他們根據。該資料對德國、美國、何蘭、瑞典及日本二惡英的發生源中紙漿污染、黑液鍋爐,美國檢出0.9~5.8gTEQ/y,瑞典為4~6gTEQ/y,日本為3gTEQ/y,資料中卻沒有提及聚苯乙烯發泡餐具。最近北大和化工大學的陳教授等從二惡英的生成條件和機理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對聚苯乙烯發泡餐具不會產生二惡英的問題已比較清楚。
我主要從聚苯乙烯發泡餐具生產過程和使用環節是否會產生或沾染二惡英的可能性進行簡單的分析以及對聚苯乙烯含有害物質的問題談談個人的認識。
聚苯乙烯發泡餐具生產和使用過程產生或沾染二惡英可能性分析
1.原料構成
聚苯乙烯發泡餐具的主要原料有聚苯乙烯、滑石粉、硬脂酸鈣,丁烷等。
聚苯乙烯 :其生產過程是單體苯乙烯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作用下,在密封的反應釜內進行聚合反應。雖然苯乙烯屬芳烴化合物,但其反應在密封無氧的條件下進行,無產生惡英的條件,而且符合食品衛生及要求。
滑石粉 :是一種無機礦物質(含結晶水的硅酸鎂),用量1%左右,起成核劑作用,醫用級。
硬脂酸鈣:飽和脂肪酸鹽類,用量1%左右,起潤滑劑作用,醫用級。
丁烷 :飽和碳氫化合物,發泡劑。過去曾有部分生產線採用過氟里昂為發泡劑,為保護大氣臭氧層,經聯合國「多邊資金」援助已全部改用丁烷發泡劑。
2.工藝流程
聚苯乙烯發泡餐具的生產過程全部為物理混合過程,滑石粉主要用於吸收熱量,無化學反應:丁烷發泡劑被包覆在熔融的聚苯乙烯樹脂中,膨脹成為泡空。
3.聚苯乙烯發泡餐具運輸儲藏、使用過程
聚苯乙烯發泡餐具是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容器,其衛生性符合國標GB13119-91,而對其包裝和儲藏運輸都有嚴格的要求,餐具成型後立即用PE塑料薄膜袋包裝後再裝入紙箱中,因此是不會與外界環境接觸的,即使空氣中有微量含氯氣體存在,也不會被污染。使用過程是現用現打開包,在裝盛熱飯菜時,溫度也超不過100℃。
根據陳教授和許多資料介紹的二惡英產生可能來源:(1)以微量雜質形成存在於含氯芳烴產品中,如多氯聯苯、亞氯酸鈉等;(2)熱反應過程中生成,當禁燒物中含有石油產品纖維素、煤炭等,在300℃高溫含無機氯時很容易生成二惡英。聚苯乙烯發泡餐具既無含氯物質,又不具備幾網路高溫,因此不具備二惡英的產生條件。
而根據以上幾個環節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聚苯乙烯發泡餐具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也不可能沾染產生二惡英的物質。
4.關於聚苯乙烯發泡餐具含有毒物質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日本國立醫葯儀器食品衛生研究所河村葉子等四人在1998年5月13日召開的日本衛生協會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食品用聚苯乙烯製品中的苯乙烯低聚物」中談到該研究廣泛收集了25種聚苯乙烯食品包裝容器,包括一次性水杯、蔬菜用托盤、方便麵碗、大湯碗等,以食品含有的物質作為溶媒,通過模擬溶出試驗表明這些製品容器均含有被溶出的低聚物:苯乙烯二聚體平均抽出量為380μg/g,二聚體為9120μg/g。河村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沒有提到二聚體和二聚體的致毒量,但在1998年4月1日《東京訊》報導中河村先生說:「苯乙烯二聚體和三聚體可擾亂荷爾蒙分泌,雖然我們還不知道這些物質損害荷爾蒙分泌的程度有多嚴重,但我們必須關心與入口的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容器中有害物質的含量。」這說明從河村先生的試驗中雖檢出有苯乙烯二聚體和三聚體等有害物質,但致毒的含量還是一個待定的問題。
但該論文在《東京訊》報導發表後,1998年在日本和韓國曾一度引起了對聚苯乙烯發泡餐具的畏懼。據報導,韓國1998年二季度方便麵的銷售量下跌了30~40%,日本1999年一季度下跌了15%,後由於聚苯乙烯發泡、餐具生產廠商加強宣傳、解釋及不斷公布有關情況後,市民畏懼心理才逐漸消失。韓國1998年三季度方便麵的銷售量回升20~30%,現在已恢復正常生產銷售。另外,歐洲有關組織曾對23種品牌的聚苯乙烯容器進行檢測,美國也研究測試了7種樣品,均未發現任何問題。
對此問題我個人觀點是,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基於對人民身體健康的負責,跟蹤一些可能致毒的有害物質是對的。眾所周知,許多化學物質含有一定量和在一定條件下會溶出一些有害物質,這是不足為奇的,問題是這些物質多少量構成致毒或積累多少量會危害人體健康,應有一個量的標准,沒有一定的含量標准,凡含有一些有害成分的物質或過量後才可能影響對人身體健康的物質通通宣判為有毒物質是不科學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日常生活接觸的有毒的物質太多了,長期大量的飲酒可能引起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多種人身體的病變,暴飲可導致酒精中毒;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正常服用可以治病,過量服用可導致中毒、甚至死亡;那麼是否也將酒和葯,定為有毒物質呢?水亦載舟,也亦覆舟,飯吃多了還可能會撐死人,因此,對任何物質是否含有毒應有一個量的標准概念。
當前日本檢出的聚苯乙烯在一定條件下會溶出二聚體、三聚體,但多少量會致毒尚未有定論,也未見聯合國衛生組織對此有什麼規定。跟蹤研究是應該的,但大驚小怪、甚至以此大肆攻擊則不見合理,而且關於溶出性問題目前國內外均已採取了措施,即採用淋膜方法避免與食品直接接觸。
Ⅳ 聚氯乙烯特性和應用
聚氯乙烯特性:
聚氯乙烯樹脂的軟化點低,約75-80℃,脆化溫度低於-50~-60℃,大多數製品長期使用溫度不宜超過55℃,特殊配方的可達90℃。
若聚氯乙烯樹脂純屬頭-性相接面怕線型結構,內部無支鏈和不飽和鍵,盡管C-Cl鍵能相對較小,聚氯乙烯樹脂的穩定性也應當是比較高的。
聚氯乙烯的應用:
聚氯乙烯製品用於包裝主要為各種容器、薄膜及硬片。PVC容器主要生產礦泉水、飲料、化妝品瓶,也有用於精製油的包裝。
PVC膜可用於與其它聚合物一起共擠出生產成本低的層壓製品,以及具有良好阻隔性的透明製品。聚氯乙烯膜也可用於拉伸或熱收縮包裝,用於包裝床墊、布匹、玩具和工業商品。

(4)2016年ps樹脂生產量擴展閱讀:
我國聚氯乙烯樹脂消費主要集中在華南和華東兩個地區,廣東、浙江、福建、山東和江蘇等省份的消費合計約佔全國總消費量的 70. 0%。
其中,廣東和福建省市場需求量最大,但產能不足,進口聚氯乙烯樹脂所佔比例較高。江蘇、山東和浙江省聚氯乙烯樹脂加工工業比較發達,三省的消費量約占國內總消費量的 34. 0%。
華北地區產銷基本平衡。隨著中西部地區開發力度的加強以及大規模基礎設施的興建,中西部聚氯乙烯樹脂的消費量將會逐漸增加。
Ⅳ 聚氯乙烯樹脂的簡介
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PVC)
全名為,主要成份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其他成分來增強其耐熱性,韌性,延展性等。它是當今世界上深受喜愛、頗為流行並且也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合成材料。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種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據統計,僅僅1995年一年, PVC在歐洲的生產量就有五百萬噸左右,而其消費量則為五百三十萬噸。在德國,PVC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平均為一百四十萬噸。PVC正以4%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生產和應用。PVC 在東南亞的增長速度尤為顯著,這要歸功於東南亞各國都有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求。在可以生產三維表面膜的材料中,PVC是最適合的材料。
PVC可分為軟PVC和硬PVC。其中硬PVC大約占市場的2/3,軟PVC佔1/3。軟PVC一般用於地板、天花板以及皮革的表層,但由於軟PVC中含有柔軟劑(這也是軟PVC與硬PVC的區別),容易變脆,不易保存,所以其使用范圍受到了局限。硬PVC不含柔軟劑,因此柔韌性好,易成型,不易脆,無毒無污染,保存時間長,因此具有很大的 開發應用價值。下文均簡稱PVC。PVC的本質是一種真空吸塑膜,用於各類面板的表層包裝,所以又被稱為裝飾膜、附膠膜,應用於建材、包裝、醫葯等諸多行業。其中建材行業占的比重最大,為60%,其次是包裝行業,還有其他若干小范圍應用的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