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釣魚竿有那些部件組成
主要的常見部件(不同魚竿上的部件不一定同時具有):
1、配節
魚竿的配節少則3~5節,多的可能7~8節,甚至有個別標新立異的溪流竿達到10節。一般的節數越多節長越短,越方便攜帶,但強度也越低。所以,一般的短節竿,都作為溪流竿使用。
2、竿帽
在魚竿收縮狀態下,專門用於封蓋、固定或保護導眼的配件。竿帽的設計也五花八門,一些中高端品牌,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竿帽設計,吸引釣魚人購買。
3、導眼
導眼又叫導線環、導環,是專門用來走魚線的配件,是磯釣、海釣、船竿的必備配件。導環要求強度高,摩擦阻力小,導熱性好,並和漁竿的釣性相一致。
4、輪座
輪座的大小規格是以其內徑尺寸決定的,比如輪座內徑是20.0MM,則該輪座的型號即為20#,常用的一般為16#、20#、22#、26#、30#。板狀輪座一般分為6#和7#兩種。
5、把手
把手又叫手把或抓手,是在釣魚過程中一直把握在手裡的配件。手竿一般是棉線把、尼龍線把或膠把,一般首選膠把,防污染防滑。海竿等常用的材質是EVA泡沫,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國外比較多的使用軟木材質,價格也高於EVA,是一種專門從葡萄牙進口的軟木樹皮加工製成的,
6、尾件
一般的插接式釣魚竿尾件是不帶絲扣的。船用釣魚竿的尾件經常是十字花的,主要是和腰帶上或船上的十字扣槽配合使用,目的是固定釣竿不至於在上大魚的時候左右搖擺而不好控制。
7、失手環
是指裝在釣魚竿尾部的固定和防止漁竿使用時失手的配件。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船用的比較粗大,一種是磯釣竿和淡水釣竿用的比較細小。
8、掛鉤器
是在垂釣過程中臨時固定魚鉤的專用配件,另外還有相似的專門固定魚線用的線夾子。這些配件在路亞竿和國外的魚竿中使用非常普遍。
(1)巨輪樹脂用途擴展閱讀:
釣魚竿的維護保養
1、「死節」後的維護;最好兩人握住嵌合處兩側,用力於相反方向和旋轉,一般可以修好。
2、介面處進沙子怎麼處理;擰下底帽,在沒伸竿情況下,用急自來水或風帶自尾節往首節注水或吹風,一般可以除掉。
3、桿節斷裂;可到魚具店維修,但要配修一樣材質的竿節,否則受力會不均,也可和廠家聯系。
4、釣竿存放;要立放在通風避光處,不要長期存放在汽車行李箱中。
5、釣後保養;應竿首朝上用自來水沖洗後擦乾,放在透風處陰干。
② 船的來歷
船的由來是古時候人們為了過河最開始的木板慢慢的變成現在船的樣子。古時候運輸用的船是木頭製作的發展到現在現代工業的進步造船材料質量都有著顯著的提高。
人類是在遠古發現木頭或捆紮起來的蘆葦能浮在水上推動的。但是幾乎沒有遠古的船隻遺留下來。在英國約克郡斯塔卡爾的一個泥炭沼澤里,發掘出了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槳。這支槳一定是用來劃一種中間掏空的獨木舟的。
在荷蘭的佩塞發現了一隻這樣的獨木舟,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300年。這種獨木舟用燧石制的工具挖成,可以做得相當大。
在英國林肯郡的布里格發現的一隻獨木舟,競長達16米,寬1.5米。早期的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則可能是用蘆葦造船,在蘆葦上塗—層瀝青或樹脂,便可在河流或運河上航行。
(2)巨輪樹脂用途擴展閱讀
公元前3000年就使用帶帆的蘆葦船了,公元前2000年就出現了可能有龍骨的木船:這兩種船一定是地中海東部的各族人民(例如克里特人)進行貿易的重要運輸工具。篙或槳肯定早於櫓,但是用篙或格來行船並不令人滿意。
傳說中的巴比倫英雄吉爾加麥西在企圖飄洋過海時,遇到在死水處擺渡的人要他製作一根18英尺長的篙,可是他把120根這樣長的篙接起來也撐不到海底。
於是吉爾加麥西便「脫掉身上的衣服,舉起雙臂當桅桿,用衣服作帆」,站在船上隨風飄去。不需要活動槳和因定舵的復雜系統的另外兩種船出現得很早,而且流傳到了現在。一種是愛爾蘭人的柳條舟——船用柳條編成,蒙上獸皮,然後再塗上柏油。
另一種簡單得多的船是充氣的動物皮,見於古代的浮雕,聰明的亞述兵士就帶著裝備乘這種船過河。象5000年前尼羅河上用蘆葦船一樣,如今近東還有人乘這種用動物皮製作的船過河。
希臘時代出現了兩種海船:今種是又大又結實卻有些笨的商船;一種是輕便得多的戰船,從公元前六世紀起,船頭上就有一個很大的金屬撞角。這種船用來運海軍,待兩只船一旦連結上,他們就在飄浮的「陸地」上展開戰斗。地中海地區各國的戰術,在2000年裡沒有什麼變化。
在1571年的勒頒多戰役中,西班牙、威尼斯和羅馬天主教各國的聯軍打敗了奧斯曼土耳其——這是最後一次利用槳船進行的重要戰役(雖然在200年後路易十四仍擁有這樣的戰船)。在勒頒多之役以前很久,斯堪的納維亞人就有行駛得很快的揚帆的戰船了。
一種新研製成功的,多桅、多層甲板和裝甲板厚的快速大帆船,使制海權從地中海轉移到了西北歐、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