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濾膜裝置有什麼特點,其適用於哪些地方
超濾裝置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超濾膜裝置採用最新的膜分離技術,廣泛應用於澄清過濾,酶類提取、分離、濃縮等物料分離、提純、濃縮領域。所有組件選用集成化程度較高的產品,盡可能節約了設備佔地面積;核心超濾膜元件選用了0.01μm以上過濾精度的產品,保證了產水端處於無菌狀態(最小的細菌直徑也有0.02μm);超濾工藝使得產水水質穩定,特別是濁度和SDI值,能分布穩定控制在0.5NTU和3以下;外觀整齊大方,模塊化設計,維護擴建方便。 適用范圍: 1、反滲透裝置的預處理,高效、緊湊的超濾因過濾精度很高,可以為反滲透膜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
2、大中型飲用水廠的深度處理;3、市政及工業廢水處理,超濾可比傳統處理工藝提供更好的處理效果實現中水、廢水回用; 4、循環排污水回用凈化處理; 5、污水中有用物質的回收; 6、礦泉水的制備、飲用水、井水的脫菌處理,去除水中各種懸浮物、膠體雜質,特別是去除隱孢子、鞭毛蟲、大腸桿菌等致病微生物; 7、口服液、生物製品的除菌、澄清、純化分離; 8、高純水終端處理; 9、果汁、蛋白質、酶制劑的濃縮分離。
『貳』 反滲透設備中的超濾膜選用要注意什麼
反正都是偽裝的一些超墨綠,他的選擇方向非常注意。
『叄』 超濾膜裝置的特點是什麼適用哪些領域
濾過程是在常溫下進行,條件溫和無成分破壞,因而特別適宜對熱敏感的物質,如葯物、酶、果汁等的分離、分級、濃縮與富集。
過濾過程不發生變化,無需加熱,能耗低,無需添加化學試劑,無污染,是一種節能環保的分離技術。超濾技術分離效率高,對稀溶液中的微量成分的回收、低濃度溶液的濃縮均非常有效。超濾過程僅採用壓力作為膜分離的動力,因此分離裝置簡單、流程短、操作簡便、易於控制和維護。超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乾粉制劑。對於蛋白質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濃度。
『肆』 超濾膜凈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超濾膜凈水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超濾膜將水中的沙礫、鐵銹、膠體、細菌等雜質過濾掉,保留水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
『伍』 cmf是不是共模濾波器的英文縮寫
CMF(Continuous Microfiltration),即連續微濾技術的縮寫。CMF系統由微濾膜組件、反沖洗系統、膜完整性檢測系統和自控系統組成。 CMF(Continuous Membrane Filtration,連續膜過濾)技術,是一種新型的膜分離工藝過程。通過模塊化的結構設計,採用錯流過濾方式和間歇式自動清洗(氣、水洗工藝)的系統,組合成的一整套封閉連續的膜過濾系統。
『陸』 請問內壓式和外壓式超濾膜是否只是使用方式上的不同
內壓式超濾膜
即原液先進入中空絲內部,經壓力差驅動,沿徑向由內向外滲透過中空纖維成為透過液濃縮液則留在中空絲的內部,由另一端流出。內壓膜由於管徑平均統一,水流速度均衡,適用於各種水質,但對預處理有一定的要求:內壓膜一般由聚醚、聚醚碸為主要組成,內壓式膜的進水流道是中空纖維的內腔,為防止堵塞,對進水的顆粒粒徑和含量都有較嚴格的限制,適合原水水質好的工況。
外壓式超濾膜
中空纖維超濾膜則是原液經壓力差沿徑向由外向內滲透過中空纖維成為透過液,而截留的物質則匯集在中空絲的外部,外壓膜的進水流道在膜絲之間,膜絲存在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材質主要以pvdf為主,一般可以以氣體沖洗,因而更適合原水水質較差、懸浮物含量較高的情況。
兩者的區別:
1. 外壓式大多是採用PVDF材質製成,內壓式膜一般採用PS、PES材質製成。眾所周知,PVDF抗氧化性能力及機械強度遠比PS、PES等材質強。
2. PVDF膜材質的親水性略低於PS、PES,但大部分PVDF膜廠家都已對PVDF膜進行過親水性處理;絕大多數外壓式膜和內壓式膜都是不對稱單皮層膜結構,生產工藝為濕法。
3. 由於中空纖維的內徑通常在1mm左右,因此當處理具有高污染度的源水時,內壓型膜可能導致內徑堵塞。尤其是MBR項目,在全球的浸沒式MBR中,基本都是採用外壓式MBR膜,而且趨勢採用PVDF膜;
4. 由於內壓式超濾膜內徑較小,易堵塞,所以膜的運行膜通量較低;內壓式膜對自清洗過濾器的要求高於外壓式。
兩者之間有各自不同的性能特性,因而適用於不同的領域,為了致使運行過程能夠達到相應的目的,用戶要結合自身實際需求來確認應用哪一種膜元件。
『柒』 不同材質的外置式超濾膜有哪些特點
1、聚丙烯來腈材質超濾膜:親源水性材料,透水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耐光和耐氣候性,截留分子量穩定,耐酸鹼程度適中(PH2-10),尤其適用於水中有機物含量低,水質較差的場合,截留分子量5萬。
2、聚偏氟乙烯材料超濾膜:抗高溫、耐酸鹼、抗氧化。可在溫度較高,強酸、強鹼和多種有機溶劑條件下使用,抗氧化性能十分出眾,使其在污水處理中得到大量應用。
3、聚氯乙烯(PVC)管道式超濾凈水器普遍採用的是PVC膜。耐腐蝕,抗壓性好,成本較低,但是相對PAN出水量要小。
『捌』 外置式管式超濾膜可以自己更換嗎
外置式管式超濾膜是可以自己安裝更換的。
超濾膜在安裝時需要採用正確的回安裝方答法,否則系統進入運行後會出現:系統污染迅速、電導率偏高、超濾膜外殼破裂、超濾膜端板破裂、系統產水量低、系統運行壓力高、超濾膜中心管破裂等一系列故障現象。
採用正確的安裝方向:從膜殼的進水端往濃水端推進,反向安裝超濾膜會導致濃水密封環損壞。超濾膜沒有黑色密封圈的濃水端首先進入膜殼,超濾膜有黑色密封圈的進水端後進入膜殼,如果反向可能導致系統運行時切向流速不夠、濃差極化和污染速度增加。
正確使用潤滑劑,推薦使用甘油。嚴格禁止使用洗潔精、凡士林以及其它油類潤滑劑,洗潔精屬於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會導致電負性的超濾膜水量下降,其它油性潤滑劑會導致超濾膜中心管脆化損壞。
安裝結束前必需消除安裝間隙,即使是合格的膜殼和超濾膜也會有尺寸偏差,當系統運行時由於存在安裝間隙,超濾膜會在膜殼內來回滑動,撞擊膜殼端板,從而導致故障。當進水側膜殼端蓋被鎖定前,必需在膜殼與超濾膜之間連接的適配器上安裝墊片消除安裝間隙。
『玖』 MBR工藝中內置膜與外置膜的優缺點都是什麼哪種好用
1外置式膜生物反應器
在外置式膜生物反應器中生物反應器與膜單元相對獨立,通過混合液循環泵使得處理水通過膜組件後外排;其中生物反應器與膜分離裝置之間的相互干擾較小。目前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採用的外置式膜生物反應器一般均選用錯流式管式超濾膜。即循環泵為混合液(污泥)提供一定的流速(3.5~5m/s),使混合液在管式超濾膜中形成紊流狀態,避免污泥在膜表面沉積。管式膜材質多採用PVDF(聚偏氟乙烯),孔徑為0.02um。
對於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由於進水氨氮及COD濃度很高,為減小生物池容積,提高處理效率,一般使生物池維持較高的污泥濃度,正常運行時通常維持在10~20g/L左右,最高可達40g/L。因此處理垃圾滲濾液的MBR系統通常採用外置式超濾系統,而較少採用內置式,外置式超濾出水SS接近於零,能夠滿足後續深度處理水質要求。但由於外置式MBR系統機電設備較多,致使電耗大幅增加,運行成本提高。
2內置式膜生物反應器
在內置式MBR中,膜組件置於生物反應器內部,原水進入膜生物反應器後,其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被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分解,再在抽吸泵或水頭差的作用下由膜過濾出水。內置式MBR利用曝氣時氣液向上的剪切力來實現膜表面的錯流效果,減少對膜的污染。與外置式MBR相比,內置式MBR最大的優點是動力消耗低。
在市政污水處理領域應用比較多的是中空纖維膜和平板膜,其中中空纖維膜多採用PP(聚丙烯)材質,孔徑為0.082.0um,平板膜材質多採用PVDF(聚偏氟乙烯),孔徑為0.03~10um。無論是中空纖維膜還是平板膜,要求生物池中污泥濃度一般不超過10g/L,因此在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工程中較少應用。
『拾』 內壓超濾膜和外壓超濾膜有何區別
超濾膜按結構,只有兩種,一種是外壓式超濾膜組件,另一種是內壓式超濾膜組件。
外壓式與內壓式區別
中空纖維膜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成為超濾的最主要形式。根據緻密層位置不同,中空纖維濾膜又可分為內壓膜、外壓膜兩種。
外壓式膜的進水流道在膜絲和膜殼內壁之間,膜絲存在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因而更適合於原水水質較差、懸浮物含量較高的情況;
內壓式膜的進水流道是中空纖維的內腔,為防止堵塞,對進水的顆粒粒徑和含量都有較嚴格的限制,因而適合於原水水質較好的工況。
外壓式運行原理
原液經壓力差沿徑向由外向內滲透過中空纖維成為透過液,而截留的物質則匯集在中空絲的外部。
在超濾膜組件中,中空纖維膜絲內腔空間是固定的,而膜絲之間存在著自由活動的空間。因此採用外壓式進水方式,對於進水最大顆粒尺寸的限制以及進水懸浮物濃度的限制都更寬松,因而大大降低了過濾流道被堵塞的風險或幾率。例如類似外壓式結構的膜生物反應器(MBR),可對高懸浮物污水直接進行處理。同時,由於膜絲之間存在的自由活動空間,外壓式超濾可以採用最廉價、高效的和環保的氣擦洗方式對超濾膜進行清洗;而內壓式則不能或者不建議採用氣擦洗方式,而往往必須採用頻繁的化學加強反洗或化學清洗來緩解污染的問題。
內壓式運行原理
即原液先進入超濾膜中空絲內部,經壓力差驅動,沿徑向由內向外滲透過中空纖維成為透過液,濃縮液則留在中空絲的內部,由另一端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