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離型劑的介紹
離型劑是為防止成型的復合材料製品在模具上粘著,而在製品與模具之間施加一類隔離膜,以便製品很容易從模具中脫出,同時保證製品表面質量和模具完好無損。離型劑分為內部潤滑性和外部潤滑性兩類。前者主要是提高聚合物分子本身的潤滑性,它要求與樹脂聚合物有一定程度的親和性或相溶性。後者是提高模具與聚合物之間的潤滑性。
Ⅱ 離型劑的主要成份是什麼用什麼樹脂做成的
低分子量的/液態聚甲基硅氧烷, 即所謂硅油.
Ⅲ 水性聚氨酯預聚體能用於熱轉印離型劑嗎
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機溶劑作為分散介質的新型聚氨酯體系,也稱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水性聚氨酯以水為溶劑,無污染、安全可靠、機械性能優良、相容性好、易於改性等優點。
基本介紹
中文名:水性聚氨酯
外文名:Water Polyurethane
漆膜顏色:各種
附著力:漆膜不脫落
耐水性:允許輕微變色無銹無泡
耐鹽霧:允許輕微變色無銹無泡
耐濕熱:允許輕微變色無銹無泡
耐汽油:無變化
耐溶劑:無變化
耐熱性:允許輕微變色
基本概念
聚氨酯樹脂的水性化已逐步取代溶劑型,成為聚氨酯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水性聚氨酯可廣泛套用於塗料、膠粘劑、織物塗層與整理劑、皮革塗飾劑、紙張表面處理劑和纖維表面處理劑。
本項目經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及十多年的研發,已具有成熟的陰離子型自乳化聚氨酯乳液和陽離子型自乳化聚氨酯乳液合成改性的技術,可提供 1噸/天生產能力的水性聚氨酯生產的整套工藝和設備技術。本項目可根據用戶的需求,對水性聚氨酯進行配方設計與調整以滿足實際使用的要求,並可結合納米雜化技術制備高性能的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簡單分類
按粒徑和外觀分可分為聚氨酯水溶液(粒徑<0.001微米,外觀透明)、聚氨酯水分散體(粒徑:0.001-0.1微米,外觀半透明)、聚氨酯乳液(粒徑>0.1微米,外觀白濁);
依親水性基團的電荷性質,水性聚氨酯可分為陰離子型水性聚氨酯、陽離子型水性聚氨酯和非離子型水性聚氨酯。其中陰離子型最為重要,分為羧酸型和磺酸型兩大類。
依合成單體不同水性聚氨酯可分為聚醚型、聚酯型和聚醚、聚酯混合型。依照選用的二異氰酸酯的不同,水性聚氨酯又可分為芳香族和脂肪族,或具體分為TDI型、HDI型等等。
依產品包裝形式水性聚氨酯可分為單組分水性聚氨酯和雙組分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整個合成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預逐步聚合,即由低聚物二醇、擴鏈劑、水性單體、二異氰酸酯通過溶液逐步聚合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l000量級的水性聚氨酯預聚體;第二階段為中和後預聚體在水中的分散。
水性PU因其具有環保作用,雖然歷史不長,但發展非常迅速。
水性聚氨酯包括聚氨酯水溶液、水分散液和水乳液三種,為二元膠態體系,聚氨酯(PU)粒子分散於連續的水相中,也有人稱水性PU或水基PU。
水性聚氨酯的詳細分類
由於聚氨酯原料和配方的多樣性,水性聚氨酯開發40年左右的時間,人們已研究出許多種制備方法和制備配方。水性聚氨酯品種繁多,可以按多種方法分類。
⒈以外觀分
水性聚氨酯可分為聚氨酯乳液、聚氨酯分散液、聚氨酯水溶液。實際套用最多的是聚氨酯乳液及分散液,本書中統稱為水性聚氨酯或聚氨酯乳液。
⒉按使用形式分
水性聚氨酯膠粘劑按使用形式可分為單組分及雙組分兩類。可直接使用,或無需交聯劑即可得到所需使用性能的水性聚氨酯稱為單組分水性聚氨酯膠粘劑。若單獨使用不能獲得所需的性能,必須添加交聯劑;或者一般單組分水性聚氨酯添加交聯劑後能提高粘接性能,在這些情況中,水性聚氨酯主劑和交聯劑二者就組成雙組分體系。
⒊以親水性基團的性質分
根據聚氨酯分子側鏈或主鏈上是否含有離子基團,即是否屬離子鍵聚合物(離聚物),水性聚氨酯可分為陰離子型、陽離子型、非離子型。含陰、陽離子的水性聚氨酯又稱為離聚物型水性聚氨酯。
⑴陰離子型水性聚氨酯又可細分為磺酸型、羧酸型,以側鏈含離子基團的居多。大多數水性聚氨酯以含羧基擴鏈劑或含磺酸鹽擴鏈劑引人羧基離子及磺酸離子。
⑵陽離子型水性聚氨酯一般是指主鏈或側鏈上含有銨離子(一般為季銨離子)或鋶離子的水性聚氨酯,絕大多數情況是季銨陽離子。而主鏈含銨離子的水性聚氨酯的制備一般以採用含叔胺基團擴鏈劑為主,叔胺以及仲胺經酸或烷基化試劑的作用,形成親水的銨離子。還可通過含氨基的聚氨酯與環氧氯丙烷及酸反應而形成銨離子。
⑶非離子型水性聚氨酯,即分子中不含離子基團的水性聚氨酯。非離子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備方法有:①普通聚氨酯預聚體或聚氨酯有機溶液在乳化劑存在下進行高剪下力強制乳化;②製成分子中含有非離子型親水性鏈段或親水性基團,親水性鏈段一般是中低分子量聚氧化乙烯,親水性基團一般是羥甲基。⑷混合型 聚氨酯樹脂分子結構中同時具有離於型及非離子型親水基團或鏈段。
⒋以聚氨酯原料分
按主要低聚物多元醇類型可分為聚醚型、聚酯型及聚烯烴型等,分別指採用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丁二烯二醇等作為低聚物多元醇而製成的水性聚氨酯。還有聚醚-聚酯、聚醚—聚丁二烯等混合 以聚氨酯的異氰酸酯原料分,可分為芳香族異氰酸酯型、脂肪族異氰酸酯型、脂環族異氰酸酯型。按具體原料還可細分,如TDI型、HDI型,等等。
⒌按聚氨酯樹脂的整體結構劃分
⑴按原料及結構可分為聚氨酯乳液、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多異氰酸酯乳液、封閉型聚氨酯乳液。聚氨酯乳液是指以低聚物多元醇、擴鏈劑、二異氰酸酯為原料,以通常方法制備的聚氨酯分散於水所形成的乳液。乙烯基聚氨酯乳液一般指在乙烯基樹脂水溶液或乳液中加入異氰酸酯而形成的乳液,是雙組分體系。多異氰酸酯乳液是指含親水基團多異氰酸酯乳化於水,或多異氰酸酯的有機溶液分散於含乳化劑的水而形成的乳液,也是雙組分即用即配體系,適用期較短。封閉型異氰酸酯乳液是指分子中含有被封閉的異氰酸酯基團的聚氨酯乳液,是一種穩定的單組分體系。在制備聚氨酯乳液時司引入封閉異氰酸酯基團,也可製成封閉異氰酸酯基團含量高的乳液,用於和其他乳液體系共混,起交聯作用,水分揮發後加熱交聯。
⑵聚氨酯乳液還可細分為聚氨酯乳液和聚氨酯-脲乳液,後者是指由聚氨酯預聚體在水中分散同時通過水或二胺擴鏈而形成的乳液,實質上生成了聚氨酯—脲,但由於由預聚體分散法制備較為普遍,習慣上稱為聚氨酯乳液者居多。
⑶按分子結構可分為線性分子聚氨酯乳液(熱塑性)和交聯型聚氨酯乳液(熱固性)。交聯型又可細分為內交聯和外交聯型。內交聯型聚氨酯乳液是在合成時形成一定程度的支化交聯分子結構,或引入可熱反應性基團,它是穩定的單組分體系。外交聯是在乳液中添加能與聚氨酯分子鏈中基團起反應的交聯劑,是雙組分體系。
⒍根據聚氨酯的水性化方法劃分
根據制備方法有多種分類。舉例如下。
⑴自乳化法和外乳化法
自乳化法又稱內乳化法,是指聚氨酯鏈段中含有親水性成分,因而無需乳化劑即可形成穩定乳液的方法。
外乳化法又稱為強制乳化法,若分子鏈中僅含少量不足以自乳化的親水性鏈段或基團,或完全不含親水性成分,此時必須添加乳化劑,才能得到乳液。
比較而言,外乳化法制備的乳液中,由於親水性小分子乳化劑的殘留,影響固化後聚氨酯膠膜的性能,而自乳化法消除了此弊病。水性聚氨酯的制備以離子型自乳化法為主。
⑵預聚體法、丙酮法、熔融分散法
自乳化法制水性聚氨酯最常用的方法有預聚體分散法和丙酮法。預聚體法即在預聚體中導人親水成分,得到一定粘度范圍的預聚體,在水中乳化同時進行鏈增長,制備穩定的水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脲)。
丙酮法屬於溶液法,是以有機溶劑稀釋或溶解聚氨酯(或預聚體),再進行乳化的方法。在溶劑存在下,預聚體與親水性擴鏈劑進行擴鏈反應,生成較高分子量的聚氨酯,反應過程可根據需要加人溶劑以降低聚氨酯溶液粘度,使之易於攪拌,然後加水進行分散,形成乳液,最後蒸去溶劑。溶劑以丙酮、甲乙酮居多,故稱為丙酮法。
丙酮法的優點是丙酮、甲乙酮的沸點低、與水互容、易於回收處理,整個體系均勻,操作方便,由於降低粘度同時也降低了濃度,有利於在乳化之前製得高分子量的預聚體或聚氨酯樹脂,所得乳液的膜性能比單純預聚體法的好。而預聚體法由於粘度的限制,為了便於剪下分散,預聚體的分子量不能太高,可能會影響水性聚氨酯性能,例如粘度高則乳化困難,粒徑大,乳液穩定性差;預聚體分子量小則NCO基團含量高,乳化後形成的脲鍵多,膠膜硬,缺乏柔軟性。
丙酮法和預聚體法的主要區別是,在丙酮法中,聚氨酯先預聚成分子量較大的預聚體,由於分子量大的預聚體粘度大,必須稀釋降低粘度;而預聚體法中根據需要可加或不加少量丙酮等溶劑。這兩者的概念有所交叉,有的乳化方法既屬丙酮法又屬預聚體法。
熔融分散法又稱熔體分散法、預聚體分散甲醛擴鏈法。預先合成含叔胺基團(或離子基團)的端NCO基團預聚體,再與尿素(或氨水)在本體體系反應,形成聚氨酯雙縮二脲(或含離子基團的端脲基)低聚物,並加入氯代醯胺在高溫熔融狀態繼續反應,繼續季胺化。聚氨酯雙縮二脲離聚物具有足夠的親水性,加酸的稀水溶液形成均相溶液,再與甲醛水溶液反應進行羥甲基化,含羥甲基的聚氨酯嚴縮二脲能在50—130℃用無限水稀釋,形成穩定乳液。當降低體系的pu值時,能在分散相中進行縮聚反應,形成高分子量聚氨酯。含離子基團的端NCO預聚體形成端脲基或縮二脲基聚氨酯低聚物後,則直接在熔融狀態乳化於水,再加甲醛水溶液進行羥甲基化及擴鏈反應。
⑶二元胺直接擴鏈與酮亞胺—酮連氮法
在預聚體分散法中,若採用溶於水的二元伯胺擴鏈劑擴鏈,由於一NCO與一NH2的反應速度快,不易得到微細而均勻的乳液,可採用酮亞胺或酮連氮法解決此問題。酮亞胺-酮連氮法是指預聚體與被酮保護了的二元胺(酮亞胺體系)或肼(酮連氮體系)混合後,再用水分散,分散過程中,酮亞胺、酮連氮以一定的速率水解,釋放出遊離的二元胺或肼與分散的聚合物微粒反應,得到的水性聚氨酯—脲具有良好的性能。
水性聚氨酯塗料
水性聚氨酯塗料是以水性聚氨酯樹脂為基料並以水為分散介質的一類塗料。通過交聯改性的水性聚氨酯塗料具有良好的貯存穩定性、塗膜機械性能、耐水性、耐溶劑性及耐老化性能,而且與傳統的溶劑型聚氨酯塗料的性能相近,是水性聚氨酯塗料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品種主要包括熱固型聚氨酯塗料和含封閉異氰酸酯的水性聚氨酯塗料等幾個品種。
⑴熱固型聚氨酯塗料。交聯的聚氨酯能增加其耐溶劑性及水解穩定性。聚氨酯水分散體在套用時與少量外加交聯劑混合組成的體系叫熱固型水性聚氨酯塗料,也叫做外交聯水性聚氨酯塗料。使用的交聯劑主要有多官能團的氮丙啶、氨基樹脂(三聚氯胺樹脂)或專用的環氧樹脂等。採用氮丙啶,一般用量為聚氨酯質量的3%-5%,就有很好的交聯薄膜生成;
⑵含封閉異氨酸酯的水性聚氨酯塗料。該塗料的成膜原料由多異氰酸酯組分和含羥基組分兩部分組成。多異氰酸酯被苯酚或其它含單官能團的活潑氫原子的化合物所封閉,因此兩部分可以合裝而不反應,成為單組分塗料,並具有良好的貯藏穩定性。多異氰酸酯組分與苯酚、丙二酸酯、己內醯胺等封閉劑反應生成氨酯鍵,而氨酯鍵在加熱的情況下又裂解生成異氰酸酯,再與羥基組分反應生成聚氨酯。因此封閉型聚氨酯水性塗料的成膜就是利用不同結構的氨酯鍵的熱穩定性的差異,以較穩定的氨酯鍵來取代較弱的氨酯鍵。封閉劑的種類很多,但是芳香族異氰酸酯水性聚氨酯塗料主要用苯酚或甲酚。脂肪族水性聚氨酯漆則不用酚類,以免變色,可採用乳酸乙酯、己內醯胺、丙二酸二乙酯、乙醯丙酮、乙醯乙酸乙酯等;
⑶室溫固化水性聚氨酯塗料。對於某些熱敏基材和大型製件,不能採用加熱的方式交聯,必須採用室溫交聯的水性聚氨酯塗料。美國空氣產品和化學公司報導,通過與水分散性多異氰酸酯結合,可以改進水性端羥基聚氨酯預聚物/丙烯酸酯混合物,尤其是羥基丙烯酸酯混合物的性能。此類水性聚氨酯塗料,採用特製的多異氰酸酯交聯劑,即含(-NCO)端基的異氰酸酯預聚物,經親水處理後分散於各種含羥基聚合物中而形成的分散體,與多種含羥基聚合物水分散體組成能在室溫固化的聚氨酯水性塗料;
⑷光固化水性聚氨酯塗料。光固化水性聚氨酯塗料採用電子束輻射、紫外光輻射的高強度輻射引發低活性的聚物體系產生交聯固化,以紫外光固化形式為主。先用不飽和聚酯多元醇制備預聚物,然後用常規的方法引進粒子基團,經親水處理後製得在主鏈上帶雙鍵的聚氨酯水分散體,再與易溶的高活性三丙烯酸烷氧基酯單體、光敏劑等助劑混合得到光固化水性聚氨酯塗料;
⑸第三代水性聚氨酯塗料(PUA)。聚氨酯(PU)乳液和聚丙烯酸(PA)乳液同其溶劑型產品相比,具有價廉,安全,不燃燒,無毒,不污染環境等優點。純PA乳液存在耐磨性、耐水性和耐化學品性差的缺陷,單一的PU乳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穩定性、白增稠性和膜的保光性差,固含量高,套用范圍不廣等。PU和PA在性質上具有互補作用。PUA復合乳液兼備了二者的優點,具有耐磨、耐腐蝕和光亮,柔軟有彈性,耐水性和機械力學性能好,耐候性佳等特性,因此被譽為"第三代水性聚氨酯",成為當今塗料的一個發展趨勢。套用范圍
水性PU分散體已在通用溶劑型PU所覆蓋的領域大量使用,成功地套用於輕紡、皮革加工、塗料、木材加工、建材、造紙和膠粘劑等行業。
皮革工業加工中PU乳液塗飾後的皮革,具有光澤度高、手感好、耐磨耗、不易斷裂、彈性好、耐低溫性能和耐撓屈性能優良等特點,克服了丙烯酸類樹脂塗飾劑「熱粘冷脆」的缺陷。
此外,在紡織品塗層整理中有廣泛的套用。水性PU對紡織品的成膜性好、粘接強度高、能賦予織物柔軟、豐滿的手感,改善織物耐磨性、抗皺性、回彈性、通透性和耐熱性等。
水性PU比有機溶劑型PU套用成本低、無公害、易處理、粘合效果好,在膠粘劑及塗料行業有很好的發展前途。PU離子聚合物對天然和合成橡膠表面均具有很好粘接性,可用於鞋類的製造。
水性PU主要用做傢具漆、電泳漆、電沉積塗料、建築塗料、紙張處理塗料、玻璃纖維塗料等除此之外水性塗料還有一些特殊用途,如用作安全玻璃的中間塗膜,以製成不碎裂的安全玻璃,廣泛用於汽車、飛機、輪船或航天儀器。
水性分散體主要用作金屬塗料,如陽離子型電沉積塗料被廣泛用於汽車底漆,以提高車體的抗腐蝕性能。
發展前景
水性PU在紡織和印染助劑方面的套用越來越廣泛。如用作染色助劑、塗料印花粘接劑、柔軟與防皺整理劑、抗靜電和親水整理劑等,可提高其染色深度、牢度以及紡織物的其他性能。
水性PU也廣泛用於石油破乳劑,造價低、破乳效果好、速度快、無毒、使用方便。
此外,在聚氨酯主鏈上接枝多氟烷基,即可製作優良的防水、防油、防污劑;在其主鏈上接枝鹵素、磷等元素,也可製成優良的阻燃整理劑。
性能分析
水性聚氨酯具有非常多的優點,所以被廣泛套用在:塗料、油墨、膠粘劑、皮革塗飾劑、人造革、手套潤滑劑等方面。以皮革塗飾劑為例:塗飾是皮革製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增加皮革的美觀和耐用性能,提高檔次,增加花色品種、擴大使用范圍。其中聚氨酯類塗飾劑的成膜性能好、遮蓋力強、粘結牢固,塗層的物理性能優異,可大大提高成革的等級,為此受到高度重視和廣泛的關注。
我們將一系列的改性有機硅樹脂引入到聚氨酯皮革、聚氨酯塗飾劑、聚氨酯粘合劑、鞋底料、聚氨酯塗料、油墨中去,通過工程師的對比試驗發現,可解決水性PU和油性PU產品存在的種種問題
Ⅳ 離型劑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離型劑是為防止成型的復合材料製品在模具上粘著,而在製品與模具之間施加一類隔離膜,以便製品很容易從模具中脫出,同時保證製品表面質量和模具完好無損。常用的離型劑主要有以下幾類: (1)按離型劑的使用方式不同有外離型劑及內離型劑之分。外離型劑是直接將離型劑塗敷在模具上;內離型劑是一些熔點比普通模製溫度稍低的化合物,在加熱成型工藝中將其加入樹脂中,它與液態樹脂相容,但與固化樹脂不相容,在一定加工溫度條件下,從樹脂基體滲出,在模具和製品之間形成一層隔離膜。 (2)按離型劑的狀態不同有薄膜型(主要有聚酯、聚乙烯、聚氯乙烯、玻璃紙、氟塑料薄膜)、溶液型(主要有烴類、醇類、羧酸及羧酸酯、羧酸的金屬鹽、酮、醯胺和鹵代烴)、膏狀及蠟狀(包括硅酯、HK-50耐熱油膏、汽缸油、汽油與瀝青的溶液及蠟型)脫模劑。基中蠟型離型劑是應用最廣泛的一類離型劑,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無毒、脫模效果好,缺點是會使製品表面沾油污,影響表面上漆,漏塗時會使脫模困難。對於成型形狀復雜的大型製品常與溶液型離型劑復合使用。 (3)按離型劑的組合情況有單一型和復合型離型劑(包括組分復合和使用方式上的復合)。 (4)按離型劑的使用溫度有常溫型和高溫型離型劑,如常溫蠟、高溫蠟及硬脂酸鹽類。 (5)按其化學組成有無機離型劑(如滑石粉、高嶺土等)和有機離型劑。 (6)按其復用次數有一次性離型劑和多次性離型劑。 由於環氧樹脂對其它材料粘接力極佳,所以當需使用模具使環氧樹脂成型時都會遇到離型劑的問題。為了把已固化的製品順利地從模具上取下來,必須在模具的工作面上塗脫模劑。一方面可以使環氧樹脂製品表面光潔,另一方面保護模具不受損壞。 離型劑分為內部潤滑性和外部潤滑性兩類。前者主要是提高聚合物分子本身的潤滑性,它要求與樹脂聚合物有一定程度的親和性或相溶性。後者是提高模具與聚合物之間的潤滑性。因而對它的選擇很重要,對離型劑一般要求如下:使用方便、乾燥時間短;操作安全、無毒;均勻光滑,成膜性好;對模具無腐蝕,對樹脂固化無影響;對樹脂的粘附力低;配製容易、價格便宜。 事實上要完全滿足以上各點要求是很難做到,只能根據具體情況和條件予以選擇。常用的外部潤滑性離型劑有以下幾類: 一、薄膜類: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薄膜等塑料膜。這種塑料膜離型劑使用簡便,防粘性好。但缺點是鋪設性差,一般用於幾何形狀簡單的製品。 二、溶液類:常用的有聚乙烯醇、硅油、硅脂、液體或乳化石臘等。如硅脂與甲苯溶液做成的離型劑,成膜性好、脫模效果好,可在180℃左右的溫度下使用。其缺點是模具在塗上硅酯溶液後要在200℃左右烘烤,否則不易成膜。一般用於高溫成型的金屬模具。還有在金屬模具上噴塗懸浮聚四氟乙烯或聚全氟乙丙烯,但此法價格高,且需燒結處理。 三、油膏、石臘、硬脂酸類:但使用不方便,不易塗布均勻,影響脫膜效果。它又分四類:臘直接熔化後的成型品;乳化品;與其它物質調配後成型物;經化學反應的成品
參考:http://ke..com/view/1634164.htm?fr=ala0_1
Ⅳ 離型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離型劑是為防止成型的復合材料製品在模具上粘著,而在製品與模具之間施加一類隔離膜,以便製品很容易從模具中脫出,同時保證製品表面質量和模具完好無損。 如查看各種離型劑產品報價可登陸(我的耗材網)進行查詢。
Ⅵ 環氧樹脂的脫模劑
環氧樹脫模劑,又名環氧樹脂離型劑。是為特殊模塑成型加工而設計的,它是生產環氧樹脂產品用的輔助用劑 。
(6)水性離型劑樹脂擴展閱讀:
使用環氧樹脂脫模劑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對酸敏感的顏料時會導致顏色變化;
2、在使用鹼性填料時,如碳酸鈣,酸性脫模劑會與之起反應,引起混合料的粘度增加,但不會影響脫模效果;
3、如果填料為氫氧化鋁,酸性脫模劑除了會使混合料的粘度增加外,還會在混合料固化過程中放出水分,導致氣泡、裂紋等問題。
4、薄壁的簡單型材,用量可以適當少些,比如0.8%或更少;
5、厚壁或形狀復雜的型材需要多加一些。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脫模劑
網路-環氧樹脂脫模劑
Ⅶ 高溫燙畫離型劑,樹脂離型劑,就是做出來圖案燙到衣服上面不好把膠片撕下來,有時圖案會撕爛
高溫碳化離型劑,樹脂離型劑就是做出來圖案燙到衣服上面的,這兩種離型劑的效果都差不多少,不過更推薦於高溫碳化離心劑這種燙到衣服上保持的時間更久,而且不容易脫落。
Ⅷ 硫化脫模劑 熱壓脫模劑 橡膠硫化脫模劑 橡膠發泡脫模劑 EVA脫模劑 用的是不是這種水性的脫模劑要加水用的
樓主好專業哦,在那裡找到的這個資料呀,把電話和價格,公布出來呀,讓我們參考一下呀
Ⅸ 離型劑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一般離型劑硅油居多,成本也便宜。
但樓主的問題是轉移膜,我猜你指的是膠的成分才對。膠的話可以選擇硅膠或者亞克力等。
Ⅹ 樹脂脫模劑乳白色的液體氣味難聞是否有毒
環氧樹脫模劑,又名環氧樹脂離型劑。是為特殊模塑成形加工而設計的,它是生產環氧樹脂產品用的輔助用劑 。在脫模劑的開發過程中,泡沫配方的類型、加工溫度、使用機器、加工的周期時間、產品的樣式及模具的設計都是考慮的因素。
脫模劑所要實現的主要功用,是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均勻的離型膜,使得模塑成形物能夠離型。第二個功用是要考慮到模塑成形物表面的品質及樣式、模具上的積垢及清洗可行性及塗妝可行性。
其他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產品的儲存壽命、產品的穩定性、使用者(及製造者)健康或安全的顧慮,及腐蝕問題。
每一種脫模劑是經過調配,以提供在模塑成形加工的變數范圍內所需要的功能。因為包括了多種的因素,所以脫模劑扮演中間體的角色,使得其功能與最符合業者要求的特性,獲得平衡。脫模劑的基本成分包括:
不同類型的蠟、樹脂、油品、硅油及一些能加強、控制或維持產品功能、穩定性及可用壽命的專有的添加劑。它的主要作用是幫助環氧樹產品能夠從模具中取出,並且使產品保持完整性和後加工性。
環氧樹脂脫模劑的選擇:
環氧樹脂製品因樹脂類型、加工方式、加工溫度、模具材料和生產周期等的不同,對脫模劑都有特殊的
要求。因此,選擇一種合適的脫模劑,唯一的辦法是通過產品試驗。
1、 選擇2~3種脫模劑進行製品的脫模,評定脫模劑脫模的難易、產品表面質量及二次加工的適合性,如
洗、著色及膠水與材料的粘合性等。此階段可在實驗室里進行。
2、 經實驗室篩選確定的脫模劑,必須在生產線上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模具上試驗,試驗周期一般從2~3次
脫模測試至2~8小時的循環生產。
3、脫模劑在生產線上使用,評估脫模劑的綜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