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溶性的雙馬來醯亞胺樹脂有什麼用途
可以用作天然橡膠的交聯劑,可以採用DCP+雙馬+DTDM+DM的硫化體系或者DCP+雙馬+N-亞硝基二苯胺的硫化體系,主要是耐熱,抗返原。
⑵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的附件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
一、粉塵 序號 名 稱 CAS 號 1 矽塵(游離SiO2含量≥10%) 14808-60-7 2 煤塵 3 石墨粉塵 7782-42-5 4 炭黑粉塵 1333-86-4 5 石棉粉塵 1332-21-4 6 滑石粉塵 14807-96-6 7 水泥粉塵 8 雲母粉塵 12001-26-2 9 陶土粉塵 10 鋁塵 7429-90-5 11 電焊煙塵 12 鑄造粉塵 13 白炭黑粉塵 112926-00-8 14 白雲石粉塵 15 玻璃鋼粉塵 16 玻璃棉粉塵 65997-17-3 17 茶塵 18 大理石粉塵 1317-65-3 19 二氧化鈦粉塵 13463-67-7 20 沸石粉塵 21 穀物粉塵(游離SiO2含量<10%) 22 硅灰石粉塵 13983-17-0 23 硅藻土粉塵(游離SiO2含量<10%) 61790-53-2 24 活性炭粉塵 64365-11-3 25 聚丙烯粉塵 9003-07-0 26 聚丙烯腈纖維粉塵 27 聚氯乙烯粉塵 9002-86-2 28 聚乙烯粉塵 9002-88-4 29 礦渣棉粉塵 30 麻塵(亞麻、黃麻和薴麻)(游離SiO2含量<10%) 31 棉塵 32 木粉塵 33 膨潤土粉塵 1302-78-9 34 皮毛粉塵 35 桑蠶絲塵 36 砂輪磨塵 37 石膏粉塵 (硫酸鈣) 10101-41-4 38 石灰石粉塵 1317-65-3 39 碳化硅粉塵 409-21-2 40 碳纖維粉塵 41 稀土粉塵(游離SiO2含量<10%) 42 煙草塵 43 岩棉粉塵 44 螢石混合性粉塵 45 珍珠岩粉塵 93763-70-3 46 蛭石粉塵 47 重晶石粉塵(硫酸鋇) 7727-43-7 48 錫及其化合物粉塵 7440-31-5(錫) 49 鐵及其化合物粉塵 7439-89-6(鐵) 50 銻及其化合物粉塵 7440-36-0(銻) 51 硬質合金粉塵 52 以上未提及的可導致職業病的其他粉塵 二、化學因素 序號 名 稱 CAS 號 1 鉛及其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鉛) 7439-92-1(鉛) 2 汞及其化合物 7439-97-6(汞) 3 錳及其化合物 7439-96-5(錳) 4 鎘及其化合物 7440-43-9(鎘) 5 鈹及其化合物 7440-41-7(鈹) 6 鉈及其化合物 7440-28-0(鉈) 7 鋇及其化合物 7440-39-3(鋇) 8 釩及其化合物 7440-62-6(釩) 9 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有機磷單列) 7723-14-0(磷) 10 砷及其化合物(砷化氫單列) 7440-38-2(砷) 11 鈾及其化合物 7440-61-1(鈾) 12 砷化氫 7784-42-1 13 氯氣 7782-50-5 14 二氧化硫 7446-9-5 15 光氣(碳醯氯) 75-44-5 16 氨 7664-41-7 17 偏二甲基肼(1,1-二甲基肼) 57-14-7 18 氮氧化合物 19 一氧化碳 630-08-0 20 二硫化碳 75-15-0 21 硫化氫 7783-6-4 22 磷化氫、磷化鋅、磷化鋁 7803-51-2、1314-84-7、
20859-73-8 23 氟及其無機化合物 7782-41-4(氟) 24 氰及其腈類化合物 460-19-5(氰) 25 四乙基鉛 78-00-2 26 有機錫 27 羰基鎳 13463-39-3 28 苯 71-43-2 29 甲苯 108-88-3 30 二甲苯 1330-20-7 31 正己烷 110-54-3 32 汽油 33 一甲胺 74-89-5 34 有機氟聚合物單體及其熱裂解物 35 二氯乙烷 1300-21-6 36 四氯化碳 56-23-5 37 氯乙烯 1975-1-4 38 三氯乙烯 1979-1-6 39 氯丙烯 107-05-1 40 氯丁二烯 126-99-8 41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含三硝基甲苯) 42 三硝基甲苯 118-96-7 43 甲醇 67-56-1 44 酚 108-95-2 45 五氯酚及其鈉鹽 87-86-5(五氯酚) 46 甲醛 50-00-0 47 硫酸二甲酯 77-78-1 48 丙烯醯胺 1979-6-1 49 二甲基甲醯胺 1968-12-2 50 有機磷 51 氨基甲酸酯類 52 殺蟲脒 19750-95-9 53 溴甲烷 74-83-9 54 擬除蟲菊酯 55 銦及其化合物 7440-74-6(銦) 56 溴丙烷(1-溴丙烷;2-溴丙烷) 106-94-5;75-26-3 57 碘甲烷 74-88-4 58 氯乙酸 1979-11-8 59 環氧乙烷 75-21-8 60 氨基磺酸銨 7773-06-0 61 氯化銨煙 12125-02-9(氯化銨) 62 氯磺酸 7790-94-5 63 氫氧化銨 1336-21-6 64 碳酸銨 506-87-6 65 α-氯乙醯苯 532-27-4 66 對特丁基甲苯 98-51-1 67 二乙烯基苯 1321-74-0 68 過氧化苯甲醯 94-36-0 69 乙苯 100-41-4 70 碲化鉍 1304-82-1 71 鉑化物 72 1,3-丁二烯 106-99-0 73 苯乙烯 100-42-5 74 丁烯 25167-67-3 75 二聚環戊二烯 77-73-6 76 鄰氯苯乙烯(氯乙烯苯) 2039-87-4 77 乙炔 74-86-2 78 1,1-二甲基-4,4'-聯吡啶鎓鹽二氯化物(百草枯) 1910-42-5 79 2-N-二丁氨基乙醇 102-81-8 80 2-二乙氨基乙醇 100-37-8 81 乙醇胺(氨基乙醇) 141-43-5 82 異丙醇胺(1-氨基-2-二丙醇) 78-96-6 83 1,3-二氯-2-丙醇 96-23-1 84 苯乙醇 60-12-18 85 丙醇 71-23-8 86 丙烯醇 107-18-6 87 丁醇 71-36-3 88 環己醇 108-93-0 89 己二醇 107-41-5 90 糠醇 98-00-0 91 氯乙醇 107-07-3 92 乙二醇 107-21-1 93 異丙醇 67-63-0 94 正戊醇 71-41-0 95 重氮甲烷 334-88-3 96 多氯萘 70776-03-3 97 蒽 120-12-7 98 六氯萘 1335-87-1 99 氯萘 90-13-1 100 萘 91-20-3 101 萘烷 91-17-8 102 硝基萘 86-57-7 103 蒽醌及其染料 84-65-1(蒽醌) 104 二苯胍 102-06-7 105 對苯二胺 106-50-3 106 對溴苯胺 106-40-1 107 鹵化水楊醯苯胺(Ν-水楊醯苯胺) 108 硝基萘胺 776-34-1 109 對苯二甲酸二甲酯 120-61-6 110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84-74-2 111 鄰苯二甲酸二甲酯 131-11-3 112 磷酸二丁基苯酯 2528-36-1 113 磷酸三鄰甲苯酯 78-30-8 114 三甲苯磷酸酯 1330-78-5 115 1,2,3-苯三酚(焦棓酚) 87-66-1 116 4,6-二硝基鄰苯甲酚 534-52-1 117 N,N-二甲基-3-氨基苯酚 99-07-0 118 對氨基酚 123-30-8 119 多氯酚 120 二甲苯酚 108-68-9 121 二氯酚 120-83-2 122 二硝基苯酚 51-28-5 123 甲酚 1319-77-3 124 甲基氨基酚 55-55-0 125 間苯二酚 108-46-3 126 鄰仲丁基苯酚 89-72-5 127 萘酚 1321-67-1 128 氫醌(對苯二酚) 123-31-9 129 三硝基酚(苦味酸) 88-89-1 130 氰氨化鈣 156-62-7 131 碳酸鈣 471-34-1 132 氧化鈣 1305-78-8 133 鋯及其化合物 7440-67-7(鋯) 134 鉻及其化合物 7440-47-3(鉻) 135 鈷及其氧化物 7440-48-4 136 二甲基二氯硅烷 75-78-5 137 三氯氫硅 10025-78-2 138 四氯化硅 10026-04-7 139 環氧丙烷 75-56-9 140 環氧氯丙烷 106-89-8 141 柴油 142 焦爐逸散物 143 煤焦油 8007-45-2 144 煤焦油瀝青 65996-93-2 145 木餾油(焦油) 8001-58-9 146 石蠟煙 147 石油瀝青 8052-42-4 148 苯肼 100-63-0 149 甲基肼 60-34-4 150 肼 302-01-2 151 聚氯乙烯熱解物 7647-01-0 152 鋰及其化合物 7439-93-2(鋰) 153 聯苯胺(4,4'-二氨基聯苯) 92-87-5 154 3,3-二甲基聯苯胺 119-93-7 155 多氯聯苯 1336-36-3 156 多溴聯苯 59536-65-1 157 聯苯 92-52-4 158 氯聯苯(54%氯) 11097-69-1 159 甲硫醇 74-93-1 160 乙硫醇 75-08-1 161 正丁基硫醇 109-79-5 162 二甲基亞碸 67-68-5 163 二氯化碸(磺醯氯) 7791-25-5 164 過硫酸鹽(過硫酸鉀、過硫酸鈉、過硫酸銨等) 165 硫酸及三氧化硫 7664-93-9 166 六氟化硫 2551-62-4 167 亞硫酸鈉 7757-83-7 168 2-溴乙氧基苯 589-10-6 169 苄基氯 100-44-7 170 苄基溴(溴甲苯) 100-39-0 171 多氯苯 172 二氯苯 106-46-7 173 氯苯 108-90-7 174 溴苯 108-86-1 175 1,1-二氯乙烯 75-35-4 176 1,2-二氯乙烯(順式) 540-59-0 177 1,3-二氯丙烯 542-75-6 178 二氯乙炔 7572-29-4 179 六氯丁二烯 87-68-3 180 六氯環戊二烯 77-47-4 181 四氯乙烯 127-18-4 182 1,1,1-三氯乙烷 71-55-6 183 1,2,3-三氯丙烷 96-18-4 184 1,2-二氯丙烷 78-87-5 185 1,3-二氯丙烷 142-28-9 186 二氯二氟甲烷 75-71-8 187 二氯甲烷 75-09-2 188 二溴氯丙烷 35407 189 六氯乙烷 67-72-1 190 氯仿(三氯甲烷) 67-66-3 191 氯甲烷 74-87-3 192 氯乙烷 75-00-3 193 氯乙醯氯 79-40-9 194 三氯一氟甲烷 75-69-4 195 四氯乙烷 79-34-5 196 四溴化碳 558-13-4 197 五氟氯乙烷 76-15-3 198 溴乙烷 74-96-4 199 鋁酸鈉 1302-42-7 200 二氧化氯 10049-04-4 201 氯化氫及鹽酸 7647-01-0 202 氯酸鉀 3811-04-9 203 氯酸鈉 7775-09-9 204 三氟化氯 7790-91-2 205 氯甲醚 107-30-2 206 苯基醚(二苯醚) 101-84-8 207 二丙二醇甲醚 34590-94-8 208 二氯乙醚 111-44-4 209 二縮水甘油醚 210 鄰茴香胺 90-04-0 211 雙氯甲醚 542-88-1 212 乙醚 60-29-7 213 正丁基縮水甘油醚 2426-08-6 214 鉬酸 13462-95-8 215 鉬酸銨 13106-76-8 216 鉬酸鈉 7631-95-0 217 三氧化鉬 1313-27-5 218 氫氧化鈉 1310-73-2 219 碳酸鈉(純鹼) 3313-92-6 220 鎳及其化合物(羰基鎳單列) 221 癸硼烷 17702-41-9 222 硼烷 223 三氟化硼 7637-07-2 224 三氯化硼 10294-34-5 225 乙硼烷 19287-45-7 226 2-氯苯基羥胺 10468-16-3 227 3-氯苯基羥胺 10468-17-4 228 4-氯苯基羥胺 823-86-9 229 苯基羥胺(苯胲) 100-65-2 230 巴豆醛(丁烯醛) 4170-30-3 231 丙酮醛(甲基乙二醛) 78-98-8 232 丙烯醛 107-02-8 233 丁醛 123-72-8 234 糠醛 98-01-1 235 氯乙醛 107-20-0 236 羥基香茅醛 107-75-5 237 三氯乙醛 75-87-6 238 乙醛 75-07-0 239 氫氧化銫 21351-79-1 240 氯化苄烷胺(潔爾滅) 8001-54-5 241 雙-(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醯基)二硫化物(秋蘭姆、福美雙) 137-26-8 242 α-萘硫脲(安妥) 86-88-4 243 3-(1-丙酮基苄基)-4-羥基香豆素(殺鼠靈) 81-81-2 244 酚醛樹脂 9003-35-4 245 環氧樹脂 38891-59-7 246 脲醛樹脂 25104-55-6 247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 9003-08-1 248 1,2,4-苯三酸酐 552-30-7 249 鄰苯二甲酸酐 85-44-9 250 馬來酸酐 108-31-6 251 乙酸酐 108-24-7 252 丙酸 79-09-4 253 對苯二甲酸 100-21-0 254 氟乙酸鈉 62-74-8 255 甲基丙烯酸 79-41-4 256 甲酸 64-18-6 257 羥基乙酸 79-14-1 258 巰基乙酸 68-11-1 259 三甲基己二酸 3937-59-5 260 三氯乙酸 76-03-9 261 乙酸 64-19-7 262 正香草酸(高香草酸) 306-08-1 263 四氯化鈦 7550-45-0 264 鉭及其化合物 7440-25-7(鉭) 265 銻及其化合物 7440-36-0(銻) 266 五羰基鐵 13463-40-6 267 2-己酮 591-78-6 268 3,5,5-三甲基-2-環己烯-1-酮(異佛爾酮) 78-59-1 269 丙酮 67-64-1 270 丁酮 78-93-3 271 二乙基甲酮 96-22-0 272 二異丁基甲酮 108-83-8 273 環己酮 108-94-1 274 環戊酮 120-92-3 275 六氟丙酮 684-16-2 276 氯丙酮 78-95-5 277 雙丙酮醇 123-42-2 278 乙基另戊基甲酮(5-甲基-3-庚酮) 541-85-5 279 乙基戊基甲酮 106-68-3 280 乙烯酮 463-51-4 281 異亞丙基丙酮 141-79-7 282 銅及其化合物 283 丙烷 74-98-6 284 環己烷 110-82-7 285 甲烷 74-82-8 286 壬烷 111-84-2 287 辛烷 111-65-9 288 正庚烷 142-82-5 289 正戊烷 109-66-0 290 2-乙氧基乙醇 110-80-5 291 甲氧基乙醇 109-86-4 292 圍涎樹鹼 293 二硫化硒 56093-45-9 294 硒化氫 7783-07-5 295 鎢及其不溶性化合物 7740-33-7(鎢) 296 硒及其化合物(六氟化硒、硒化氫單列) 7782-49-2(硒) 297 二氧化錫 1332-29-2 298 N,N-二甲基乙醯胺 127-19-5 299 N-3,4二氯苯基丙醯胺(敵稗) 709-98-8 300 氟乙醯胺 640-19-7 301 己內醯胺 105-60-2 302 環四次甲基四硝胺(奧克托今) 2691-41-0 303 環三次甲基三硝銨(黑索今) 121-82-4 304 硝化甘油 55-63-0 305 氯化鋅煙 7646-85-7(氯化鋅) 306 氧化鋅 1314-13-2 307 氫溴酸(溴化氫) 10035-10-6 308 臭氧 10028-15-6 309 過氧化氫 7722-84-1 310 鉀鹽鎂礬 311 丙烯基芥子油 312 多次甲基多苯基異氰酸酯 57029-46-6 313 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101-68-8 314 甲苯-2,4-二異氰酸酯(TDI) 584-84-9 315 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1,6-己二異氰酸酯) 822-06-0 316 萘二異氰酸酯 3173-72-6 317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4098-71-9 318 異氰酸甲酯 624-83-9 319 氧化銀 20667-12-3 320 甲氧氯 72-43-5 321 2-氨基吡啶 504-29-0 322 N-乙基嗎啉 100-74-3 323 吖啶 260-94-6 324 苯繞蒽酮 82-05-3 325 吡啶 110-86-1 326 二惡烷 123-91-1 327 呋喃 110-00-9 328 嗎啉 110-91-8 329 四氫呋喃 109-99-9 330 茚 95-13-6 331 四氫化鍺 7782-65-2 332 二乙烯二胺(哌嗪) 110-85-0 333 1,6-己二胺 124-09-4 334 二甲胺 124-40-3 335 二乙烯三胺 111-40-0 336 二異丙胺基氯乙烷 96-79-7 337 環己胺 108-91-8 338 氯乙基胺 689-98-5 339 三乙烯四胺 112-24-3 340 烯丙胺 107-11-9 341 乙胺 75-04-7 342 乙二胺 107-15-3 343 異丙胺 75-31-0 344 正丁胺 109-73-9 345 1,1-二氯-1-硝基乙烷 594-72-9 346 硝基丙烷 25322-01-4 347 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 76-06-2 348 硝基甲烷 75-52-5 349 硝基乙烷 79-24-3 350 1,3-二甲基丁基乙酸酯(乙酸仲己酯) 108-84-9 351 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 110-49-6 352 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 111-15-9 353 n-乳酸正丁酯 138-22-7 354 丙烯酸甲酯 96-33-3 355 丙烯酸正丁酯 141-32-2 356 甲基丙烯酸甲酯(異丁烯酸甲酯) 80-62-6 357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 106-91-2 358 甲酸丁酯 592-84-7 359 甲酸甲酯 107-31-3 360 甲酸乙酯 109-94-4 361 氯甲酸甲酯 79-22-1 362 氯甲酸三氯甲酯(雙光氣) 503-38-8 363 三氟甲基次氟酸酯 364 亞硝酸乙酯 109-95-5 365 乙二醇二硝酸酯 628-96-6 366 乙基硫代磺酸乙酯 682-91-7 367 乙酸苄酯 140-11-4 368 乙酸丙酯 109-60-4 369 乙酸丁酯 123-86-4 370 乙酸甲酯 79-20-9 371 乙酸戊酯 628-63-7 372 乙酸乙烯酯 108-05-4 373 乙酸乙酯 141-78-6 374 乙酸異丙酯 108-21-4 375 以上未提及的可導致職業病的其他化學因素 三、物理因素 序號 名 稱 1 雜訊 2 高溫 3 低氣壓 4 高氣壓 5 高原低氧 6 振動 7 激光 8 低溫 9 微波 10 紫外線 11 紅外線 12 工頻電磁場 13 高頻電磁場 14 超高頻電磁場 15 以上未提及的可導致職業病的其他物理因素 四、放射性因素 序號 名 稱 備 注 1 密封放射源產生的電離輻射 主要產生γ、中子等射線 2 非密封放射性物質 可產生α、β、γ射線或中子 3 X射線裝置(含CT機)產生的電離輻射 X射線 4 加速器產生的電離輻射 可產生電子射線、X射線、質子、重離子、中子以及感生放射性等 5 中子發生器產生的電離輻射 主要是中子、γ射線等 6 氡及其短壽命子體 限於礦工高氡暴露 7 鈾及其化合物 8 以上未提及的可導致職業病的其他放射性因素 五、生物因素 序號 名 稱 備 注 1 艾滋病病毒 限於醫療衛生人員及人民警察 2 布魯氏菌 3 伯氏疏螺旋體 4 森林腦炎病毒 5 炭疽芽孢桿菌 6 以上未提及的可導致職業病的其他生物因素 六、其他因素 序號 名 稱 備 注 1 金屬煙 2 井下不良作業條件 限於井下工人 3 刮研作業 限於手工刮研作業人員
⑶ 木質素(第二版)詳細資料大全
木質素(第二版)是2009年1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蔣挺大。
木質素(第二版) 所屬類別 科技 >> 能源 >> 可再生能源 作者:蔣挺大 編著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書號:978-7-122-03796-1 開本:16 裝幀:平 版次:2版1次 頁數:256頁 木質素是地球上排在纖維素、甲殼素之後存在量為第三位的有機物,是自然界恩賜給人類的寶貴資源,但至今沒有被廣泛利用,非但造成資源的浪費,還造成了環境污染。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從理論到實踐詳細描述木質素的專著。從第一章到第四章介紹了木質素的基礎知識和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第五章到第十二章全面地敘述了木質素及其衍生物制備、生產以及用於合成樹脂和膠黏劑、橡膠補強劑、油田化學品、建材助劑以及在輕工業和其他工業中的套用、在農業中的套用等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大量的實例和配方,由此而可開發出許多產品。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有關專業師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也可供合成樹脂、橡膠、油田化學、建材等工業及輕工業、農林業和環境保護各個領域的科技人員閱讀。 目錄 1木質素的存在1 11木質素1 12木質素的分布2 121在自然界的分布2 122在植物中的分布3 123在植物細胞壁中的分布4 13木質素的生物合成7 131木質素單體的生物合成9 132木質素單體的聚合11 133木質素生物合成的基因調控14 14木質素代謝的生理意義15 141木質素代謝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系15 142木質素代謝與植物的抗逆性16 參考文獻17 2木質素的結構19 21元素組成19 22官能團20 221甲氧基21 222羥基22 223羰基23 224羧基24 225甲基24 23芳香環結構24 24側鏈結構25 241α乙二醇側鏈結構25 242丙三醇側鏈結構25 243松柏醇型和松柏醛型側鏈結構26 244α醇羥基或醚型側鏈結構26 245酯型結構27 25結構單元間的連線29 251βO4型連線30 252β5型連線30 253ββ型連線31 25455型連線31 2555O4型連線32 256αO4型連線32 257β1型連線32 258β6型和β2型其他連線33 26木質素與糖類的連線方式34 261苯丙烷側鏈形成的糖苷鍵35 262苯丙烷酚羥基形成的糖苷鍵36 263醚鍵36 264縮醛鍵36 265酯鍵37 27木質素的結構模型37 271針葉木木質素39 272闊葉木木質素40 273禾本科植物木質素41 參考文獻45 3木質素的物理性質47 31一般物理性質47 311顏色47 312相對密度47 313光學性質48 314燃燒熱48 315溶解性48 316電學性質48 32高分子性質49 321熱塑性49 322木質素的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布49 323木質素分子的形狀54 324熱穩定性54 33波譜性質54 331紅外吸收光譜55 332紫外和可見光吸收光譜58 333核磁共振譜59 334電子自旋共振吸收光譜(ESR)63 參考文獻64 4木質素的化學性質66 41顯色反應66 42氧化68 421硝基苯氧化68 422高錳酸鉀氧化69 423氧的氧化70 424臭氧的氧化70 425過氧化氫與木質素的反應71 426二氧化氯與木質素的反應73 427次氯酸鹽的氧化73 428電化學氧化木質素73 43還原74 44水解75 45醇解和酸解76 46光解76 47生物降解77 471木質素模型化合物的CαCβ斷裂77 472Cα氧化機制77 473芳香環取代機制78 474氧的活化78 475藜蘆醇及其衍生物的氧化78 476芳香環開裂78 477單甲氧基芳香物的氧化78 478醌/氫醌的形成79 479漆酶催化木質素氧化的機制79 48醯化81 49烷基化81 410磺化81 4101中性亞硫酸鹽蒸煮時木質素的磺化反應82 4102酸性亞硫酸鹽蒸煮時木質素的磺化反應82 411鹵化82 412硝化83 413縮合83 4131木質素在鹼法制漿過程中的縮合反應83 4132亞硫酸鹽法制漿過程中的縮合反應83 4133木質素的酚型結構單元與甲醛的縮合反應83 4134木質素與酚類的酸性催化縮合反應84 4135木質素與異氰酸酯類的縮合反應84 414木質素的Mannich反應84 415接枝共聚84 參考文獻85 5木質素的制備及檢測88 51分離方法88 52磨木木質素89 53天然木質素89 54二氧六環木質素90 55銅氨木質素90 56高碘酸木質素90 57硫酸木質素91 58鹽酸木質素91 59巰基乙酸木質素91 510從造紙黑液中提取木質素92 5101從硫酸鹽法木漿黑液中提取木質素92 5102從硫酸鹽法稻草漿黑液中提取的木質素93 5103從鹼法草漿黑液中提取的木質素94 511有機溶劑法提取的木質素96 5111乙醇法97 5112丙酮法97 5113丙酸法97 5114高沸醇法98 512木質素總量的測定98 5121硫酸法(Klason法)98 5122酸性洗滌纖維法(ADF法)99 5123乙醯溴法(AB法)99 5124改進Van Soest法100 5125紫外光譜法100 513木質素中羥基和羧基的測定101 514木質素中甲氧基的測定103 參考文獻104 6合成樹脂和膠黏劑106 61木質素酚醛樹脂106 611共縮聚法合成木質素酚醛樹脂106 612木質素與甲階酚醛樹脂反應109 613直接用木質素與酚醛樹脂混合110 62改性木質素酚醛樹脂112 621木質素的脫甲基化112 622木質素的羥甲基化114 63以造紙黑液為原料115 631黑液酚醛樹脂膠黏劑116 632改性黑液木質素酚醛樹脂膠黏劑117 64甲醛木質素樹脂和糠醛木質素樹脂118 65木質素樹脂119 651縮聚交聯反應119 652自由基的氧化偶聯反應121 66木質素聚氨酯樹脂122 67木質素螯合樹脂125 68木質素環氧樹脂127 681高沸醇木質素環氧樹脂127 682羥丙基木質素環氧樹脂127 683酚化木質素環氧樹脂128 684木質素共混環氧樹脂128 參考文獻129 7橡膠補強劑131 71木質素與膠乳的共沉131 72鹼活化酸木質素133 721活化劑的選擇133 722不同水解木質素的鹼活化條件選擇135 723殘留纖維木質素的分離和洗滌135 724鹼活化木質素的沉澱135 73鹼活化木質素的改性137 731改性劑的選擇137 732改性劑的加入工藝138 733改性沉澱後鹼活化木質素的過濾和洗滌138 734改性木質素的乾燥139 74改性木質素對橡膠的補強作用139 75改性木質素與各種配合劑的關系141 76改性木質素在輪胎中的套用141 77改性木質素在膠鞋大底中的套用142 78甲醛活化木質素的補強作用143 79納米木質素對橡膠的補強作用145 710木質素作為橡膠的偶聯劑146 參考文獻147 8油田化學品148 81鑽井液處理劑148 82堵水劑和調剖劑155 83稠油降黏劑158 84驅油劑160 85油井水泥外加劑162 參考文獻163 9建材助劑167 91混凝土減水劑167 92水泥助磨劑174 93化學灌漿材料175 931氯化木質素磺酸鈣灌漿材料175 932糠脲木質素磺酸鈣灌漿材料176 933硫木質素類灌漿材料177 934酚醛木質素類灌漿材料177 94瀝青乳化劑177 95陶瓷坯體增強劑180 參考文獻181 10在輕工業中的套用184 101表面活性劑184 1011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84 1012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87 1013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188 101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189 102染料分散劑190 103合成鞣劑193 104活性炭194 1041物理活化法制備活性炭194 1042化學活化法制備活性炭195 105碳纖維198 106木陶瓷199 107木質素合成高分子共混物200 1071聚氯乙烯(PVC)201 1072聚乙烯(PE)202 1073聚丙烯(PP)203 1074聚苯乙烯(PS)203 1075酚醛樹脂204 1076聚乙烯醇(PVA)204 1077乙烯乙酸乙烯酯(EVA)204 108鉛酸蓄電池負極有機膨脹劑205 參考文獻205 11在其他工業中的套用208 111香草醛208 112二甲硫醚和二甲亞碸210 113防垢劑210 114磨削液213 115絮凝劑214 1151陰離子絮凝劑214 1152陽離子絮凝劑216 1153兩性絮凝劑217 116黏結劑218 1161型砂黏結劑218 1162型煤黏結劑219 1163耐火材料220 117水煤漿復合添加劑220 118木質素的裂解223 參考文獻225 12在農業中的套用227 121肥料227 1211緩釋氮肥227 1212緩釋長效復合肥230 1213腐殖酸木質素復合肥料231 1214磷肥的改良劑232 1215木質素螯合微量元素肥料233 122農葯分散緩釋劑234 123植物生長調節劑235 124土壤改良劑238 125液體地膜239 126固沙劑239 127飼料添加劑240 參考文獻241
⑷ 增黏劑的增黏劑的分類
增黏劑 的品種頗多,按照來源分為天然增黏劑與合成增黏劑。膠黏劑用增黏劑分為以下各類。
(1)松香及其改性物(松香、氫化松香、聚合松香、馬來松香、松香甘油酯、氫化松香甘油酯、松香季戊四醇酯、氫化松香季戊四醇酯、松香改性酚醛樹脂)。
(2)萜烯類樹脂(萜烯樹脂、β-萜烯樹脂、萜烯-酚樹脂、萜烯-苯乙烯樹脂、萜烯-酚醛樹脂)。
(3)石油樹脂(碳五石油樹脂、碳九石油樹脂、雙環戊二烯石油樹脂、C5/C9共聚石油樹脂、間戊二烯石油樹脂、氫化石油樹脂、苯乙烯-茚樹脂)。
(4)烷基酚醛樹脂(2402、TXN-203、TDN一204、TXL-201、TKM、204A)。
(5)聚a-甲基苯乙烯樹脂(PαMS)。
(6)酮醛樹脂(聚酮樹脂、聚醛樹脂)。
(7)二甲苯甲醛樹脂(2602、SXF、RX-80)
(8)腰果油改性酚醛樹脂(205A)。
(9)妥爾油改性酚醛樹脂(205B)。
(10)橡膠類(聚丁烯、聚異丁烯、天然橡膠)。
(11)樹脂乳液(松香乳液、萜烯-酚醛樹脂乳液、2402樹脂乳液、石油樹脂乳液)。
(12)古馬隆-茚樹脂。
⑸ 未固化的酚醛樹脂對TG曲線影響
未固化的酚醛樹脂對TG曲線影響:鄰甲酚醛環氧樹脂軟化點越高,覆銅板TG越高;使用根據需求定,並不是越高越好,需要綜合性能好。
隨著酚醛樹脂含量的增加,體系的介電性能下降,玻璃化轉變溫度(Tg)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吸水率呈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當酚醛樹脂含量達到12%時,體系的綜合性能最佳,其Tg達到204℃,高壓蒸煮(PCT)吸水率為0。44%,且加工窗口較寬。
性質
固體酚醛樹脂為黃色、透明、無定形塊狀物質,因含有游離酚而呈微紅色,實體的比重平均1.7左右,易溶於醇,不溶於水,對水、弱酸、弱鹼溶液穩定。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劑條件下縮聚、經中和、水洗而製成的樹脂。因選用催化劑的不同,可分為熱固性和熱塑性兩類。酚醛樹脂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力學性能、耐熱性能。
⑹ 硅酮膠(也就是玻璃膠)的成分是什麼,它會發出的氣體又是什麼成分
一種復合阻燃材料,該膠系由正硅酸乙酯改性環氧酚醛樹脂、雙酚A環氧樹脂、雙馬來醯亞胺樹脂、溴化聯苯無水酸、聚醯胺和混合偶聯劑等成分,以適當比例經適當工藝配製而成. 一、分類 硅酮玻璃膠從產品包裝上可分為兩類:單組份和雙組份。單組份的硅酮膠,其固化是靠接觸空氣中的水分而產生物理性質的改變;雙組份則是指硅酮膠分成A、B兩組,任何一組單獨存在都不能形成固化,但兩組膠漿一旦混合就產生固化。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是單組份硅酮玻璃膠,本書以介紹此種玻璃膠為主。單組份硅酮玻璃膠按性質又分為酸性膠和中性膠兩種。酸性玻璃膠主要用於玻璃和其它建築材料之間的一般性粘接。而中性膠克服了酸性膠腐蝕金屬材料和與鹼性材料發生反應的特點,因此適用范圍更廣,其市場價格比酸性膠稍高。市場上比較特殊的一類玻璃膠是硅酮結構密封膠,因其直接用於玻璃幕牆的金屬和玻璃結構或非結構性粘合裝配,故質量要求和產品檔次是玻璃膠中最高的,其市場價格也最高。二、簡述 單組份硅酮玻璃膠是一種類似軟膏,一旦接觸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固化成一種堅韌的橡膠類固體的材料。硅酮玻璃膠的粘接力強,拉伸強度大,同時又具有耐候性、抗振性,和防潮、抗臭氣和適應冷熱變化大的特點。加之其較廣泛的適用性,能實現大多數建材產品之間的粘合,因此應用價值非常大。硅酮玻璃膠由其不會因自身的重量而流動,所以可以用於過頂或側壁的接縫而不發生下陷,塌落或流走。它主要用於干潔的金屬、玻璃,大多數不含油脂的木材、硅酮樹脂、加硫硅橡膠、陶瓷、天然及合成纖維,以及許多油漆塑料表面的粘接。質量好的硅酮玻璃膠在攝氏零度以下使用不會發生擠壓不出、物理特性改變等現象。充分固化的硅酮玻璃膠在溫度到204℃(400oF)的情況下使用仍能保持持續有效,但溫度高達218℃(428oF)時,有效時間會縮短。硅酮玻璃膠有多種顏色,常用顏色有黑色、瓷白、透明、銀灰、灰、古銅六種。其它顏色可根據客戶要求訂做。三、用途 (一)、酸性玻璃膠1、適宜作密封、堵塞防漏及防風雨用途,室內室外兩者皆宜(室內效果更佳),防滲防漏效果顯著。2、粘接汽車的各種內部裝飾,包括:金屬、織物和有機織物及塑料。3、接合加熱和製冷設備上的墊片。4、在金屬表面加裝無螺孔的筋條、銘牌以及漆加塑料材料。5、對烘箱門上的窗口、氣體用具上的煙道、管道接頭、通道門進行封口。6、為齒輪箱、壓縮機、泵提供即時成形的防漏墊。7、對船倉以及窗口密封。8、拖車、卡車駕駛室玻璃窗的密封。9、粘合和密封設備部件。10、形成防磨塗層。11、鑲嵌和填充薄金屬片迭層、道管網路和設備機殼。(二)、中性耐候膠1、適用於各種幕牆耐候密封,特別推薦用於玻璃幕牆、鋁塑板幕牆、石材幹掛的耐候密封;2、金屬、玻璃、鋁材、瓷磚、有機玻璃、鍍膜玻璃間的接縫密封;3、混凝土、水泥、磚石、岩石、大理石、鋼材、木材、陽極處理鋁材及塗漆鋁材表面的接縫密封。大多數情況下都無需使用底漆。(三)、硅酮結構膠1、首要用於玻璃幕牆的金屬和玻璃間結構或非結構性粘合裝配。2、它能將玻璃直接和金屬構件表面連接構成單一裝配組件,滿足全隱或半隱框的幕牆設計要求。3、中空玻璃的結構性粘接密封。四、限制條件 各種硅酮玻璃膠使用時均會受到以下限制:1、長期浸水的地方不宜施工;2、不與會滲出油脂、增塑劑或溶劑的材料相溶;3、結霜或潮濕的表面不能粘合;4、完全密閉處無法固化(硅膠需靠空氣中的水分固化);5、基材表面不幹凈或不牢固。酸性玻璃膠更有以下限制條件:酸性硅酮玻璃膠會腐蝕或不能粘合銅、黃銅(及其它含銅合金)、鎂、鋅、電鍍金屬(及其它含鋅合金),同時建議磚石料製成物品及碳化鐵體基質上不要使用酸性玻璃膠,在甲基異丁烯酸鹽(PLEXIGLAS)、聚碳酸、聚丙烯、聚乙烯和TEFLON(特氟隆、聚四氟乙烯)製成的材料上使用本品將無法獲得很好的粘接效果及好的相溶性。移動大於接縫寬度25%的連接也不適合用酸性玻璃膠,在結構用玻璃上也最好不用普通酸性玻璃膠(酸性結構膠除外),另外在有磨蝕以及會產生實質弊端的地方不應使用酸性玻璃膠。硅酮酸性膠的基材表面溫度超過40℃不宜施工。
⑺ 1:2,1:2.5 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配比如何計算
兄弟,你的說法已經是老式的了,現在都是按照強度等級來分的,我手邊有《浙江省建築工程預算定額》2003版下冊,下面的是網上載抄的北京的,你參考下。
砂漿、混凝土配合比表
水泥砂漿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1:1
抹灰用 1:2 1:2.5 1:3 1:3.5 1:4
水泥 kg 792 544 458 401 350 322
砂子 kg 1052 1442 1517 1593 1605 1707
石灰砂漿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1:1 1:2 1:2.5 1:3 1:3.5
白灰 kg 439 302 258 228 75.41
砂子 kg 1020 1399 1501 1584 1652
混合砂漿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1:1:1 1:1:2 1:1:4 1:1:6 1:2:1 1:3:9 1:0.1:2.5 1:0.2:1.5
水泥 kg 501 400 263 204 368 122 430 601
白灰 kg 285 229 150 116 417 210 25 69
砂子 kg 663 1059 1391 1622 488 1457 1420 835
石英砂 kg 358
混合砂漿配合比續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1:0.2:2 1:0.3:3 1:0.5:1 1:0.5:3 1:0.5:4 1:0.5:5 1:0.5:0.5
水泥 kg 512 366 661 361 284 242 873
白灰 kg 58 63 186 103 81 69 249
砂子 kg 1364 1453 876 1434 1503 1604 578
其它灰漿漿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1:1:2
紙筋混合砂漿 1:2:4
麻刀混合砂漿 1:3
石灰麻刀砂漿 麻刀灰 紙筋灰
水泥 kg 400 242
白灰 kg 229 277 228 682 664
砂子 kg 1059 1281 1584 37.6
紙筋 kg 16.6
麻刀 kg 16.6 6.1 12.2
其它灰漿漿比續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水泥珍珠岩砂漿 菱苦土砂漿 107膠水泥漿
1:1:4 107膠水泥彩色膠泥
1:0.17:0.05:0.4
1:8 1:10 1:12 1:4 1:1.4:0.6
水泥 kg 168 143 125 200.5 1181
珍珠岩 kg 1. 16 1.23 1.30
菱苦土粉 kg 411.12 565.29
鋸沫 kg 1.51 0.73
砂子 kg 494.71
107膠 kg 208.43 209
顏料 kg 60
水泥石碴(豆石)漿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普通石碴漿 水泥豆石類 純水泥漿
水磨石 剁斧石 水刷石
1:1.25 1:1.25 1:1.25
(摻30%石屑) 1:1.25 1:1.25 1:2
水泥 kg 868 723 868 858 848 661 1479
石碴 kg 1369 1530
石碴 kg 958.3 1369
石屑 kg 410.7
豆石 kg 1427 1632
豆石砼及灰土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豆石砼(體積比) 灰土
1:2:4 1:2:3 1:2:2 3:7 2:8
水泥 kg 267 311 379
豆石 kg 1432 1256 1022
砂子 kg 665 776 946
白灰 kg 226 151
水泥蛭石(珍珠岩)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水泥蛭石 水泥珍珠岩
1:8 1:10 1:12 1:8 1:10 1:12
水泥 kg 175 148 131 168 143 125
蛭石 M3 1.20 1.28 1.34
珍珠岩 M3 1.16 1.23 1.30
水泥焦渣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水泥焦渣 石灰焦渣 水泥石灰焦渣
1:6 1:8 3:7 1:1:8 1:1:10
水泥 kg 236 191 167 139
焦渣 M3 1.18 1.28 1.07 1.12 1.17
白灰 kg 212 65 54
砌築砂漿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混合砂漿 水泥砂漿 勾縫水泥砂漿
M10 M7.5 M5 M2.5 M1 M10 M7.5 M5 1:1
水泥 kg 304 248 190 129 79 346 274 209 826
白灰 kg 31 53 81 103 130
砂子 kg 1631 1631 1631 1631 1631 1631 1631 1631 1090
陶粒砼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陶粒砼
CL10 CL15 CL20 CL25 CL30
水泥 Kg 318 372 424 492 518
陶粒 Kg 0.94 0.91 0.89 0.89 0.88
砂子 Kg 652 639 628 562 549
普通砼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砼(石子粒徑0.5-3.2)
C10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水泥 Kg 231 280 330 388 432 474 463
水泥525# Kg 596
砂子 Kg 849 785 723 683 629 559
石子 Kg 1243 1251
石子 Kg 1256
石子 kg 1237 1245 1272 1236
普通砼配合比續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普通砼
(石子粒徑0.5-3.2) 豆石砼
(石子粒徑0.5-1.2)
C45 C50 C10 C15 C20 C25 1:1:1
水泥 Kg 237 295 347 408
水泥525# Kg 499 535 788
砂子 Kg 548 543 824 755 674 614 811
石子 Kg 1257 1255 1276 1273 796
石子 Kg 1246 1187
特種砂漿、砼配合比表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水玻璃耐酸砂漿
1:0.15:1.1:1:2.6 水玻璃膠泥
1:0.15:1.2:1.1 環氧樹脂膠泥
1:0.08:2 環氧酚醛膠泥
0.7:0.3:0.06:1.8 環氧呋喃膠泥
0.7:0.3:0.05:1.7
水玻璃 Kg 409 649
氟硅酸鈉 Kg 63 98
石英粉 Kg 453 777 1294 1121 1190
石英砂 Kg 1071
鑄鐵粉 Kg 411 712
環氧樹脂 Kg 652 475 495
乙二胺 Kg 52 41 35
丙酮 Kg 65 68 42
酚醛樹脂 Kg 204
糖醇樹脂 Kg 214
特種砂漿、砼配合比續表 1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耐鹼砂漿 鋼屑砂漿 不發火砂漿 不發火瀝青砂漿
1:1 1:2 1:0.3:1.5 1:2.5 1:0.533:0.533:3.121
水泥 Kg 950 694 1099 458
石灰石砂 Kg 960 1403
中(粗)砂 Kg 353
金屬屑 Kg 1660
石油瀝青30# Kg 408
硅藻土 Kg 224
溫石棉 Kg 219
白雲石砂 Kg 1581 1320
特種砂漿、砼配合比續表 2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重晶石砂漿 耐酸砂漿 瀝青砼 重晶石砼
1:2:1 1:0.2:4
水泥 Kg 540 470 342
砂子 Kg 562 878
石子 Kg 876
白灰 Kg 93
重晶石粉 Kg 1087
重晶石砂 Kg 1885 1144
重晶石 Kg 348 1867
水玻璃(泡花鹼) Kg 57
氟奎酸鈉 Kg 699
石英粉 Kg 1258
石英砂 Kg
石油瀝青 Kg 152
滑石粉 Kg 381
特種砂漿、砼配合比續表 3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水玻璃耐酸砼 瀝青耐酸膠泥 耐酸瀝青砂漿
石英石 kg 926
石英砂 kg 696 1239
石英粉 kg 257 1230 460
水玻璃 kg 283
氟硅酸鈉 kg 42
鑄石粉 kg 284
石油瀝青30# kg 487 439
石棉 kg 90
特種砂漿、砼配合比續表 4 單位:立方米
項目
材料 單位 抗滲砼
C25 C30 C35 C40
水泥 kg 349 389 427
水泥 kg 417
中(粗)砂 kg 683 629 559 596
石子 kg 1237 1245 1272 1236
抗滲劑 kg 38.8 43.2 47.4 46.3
摘自北京市建設工程概算定額建築工程第一冊土建(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