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核廢水里的「氚」到底是什麼,「稀釋了能喝」
1. 氚是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屬於氫元素,它會通過β衰變釋放電子變成氦-3,其半衰期約為12.43年。在自然界中氚的存在極為稀少,通常是在核反應堆中通過鋰-6或其合金接受中子照射後產生。
2. 盡管氚的放射性水平較低,不會直接穿透人體,但它可以通過飲用水進入人體,或者通過動物體內被人類攝入。人體接觸氚元素後,有可能導致染色體畸變。
3. 我國政府對氚在食品中的含量設有嚴格限制,特別是嬰兒食品,其氚含量不得超過300貝克勒爾/千克,其他食品不得超過3000貝克勒爾/千克。然而,這一標准相對寬松,因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氚含量通常很低,一般不超過10貝克勒爾/升,理論上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4. 日本政府尚未公布核廢水中的氚濃度,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濃度會高於一般用水。盡管日本政府承諾將核廢水中的氚濃度稀釋至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以下後才排放,核廢水問題依然令人擔憂。這是因為核廢水中不僅含有氚,還有其他有害物質。
5. 福島核廢水排放對中國的影響有限。福島位於日本本州島最北部,距離中國沿海較遠,且中間隔著台灣海峽,可以阻擋來自日本的洋流。如果核廢水排入海洋,首先受到影響的是太平洋北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以及其他沿海國家。
Ⅱ 日本要排放核廢水了,三文魚還能吃嗎
日本政府計劃從福島第一核電站釋放經過處理和稀釋的核廢水入海,這一議題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盡管日本政府表示,經過處理的積累水中去除了大部分放射性物質,但仍含有氚。他們計劃將經過處理的水稀釋,將氚水平降低到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質量指南的大約七分之一後,再釋放到海中。
氚是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其放射性強度較弱,但在大量積累後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飲用水中的氚濃度不超過10000 Bq/L。日本政府通過稀釋措施將廢水中的氚濃度降低到世衛組織建議水平的約七分之一,以減少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潛在風險。
漁業是日本的一個重要產業,日本政府在與國內外的漁業界分享計劃信息,並努力防止有害謠言的傳播。盡管遭到日本本土漁業界反對,政府仍計劃設立一個持續討論的論壇,並為漁業界提供支持,強調持續溝通的重要性。
對於消費者而言,我們日常能接觸到的三文魚來源主要來自於養殖和野生捕撈。全球養殖亞特蘭大三文魚的供應量在2022年達到了286.37萬噸,其中挪威和智利是主要供應國。日本是三文魚消費的重要市場,但並非主要的出口產地。因此,我們通常消費的三文魚可能並不會受到日本排放核廢水的影響。
綜上所述,盡管日本計劃排放核廢水,但我們日常消費的三文魚仍可以安全食用,前提是要關注其來源。目前沒有確鑿的信息表明,日本排放的核廢水會對全球三文魚供應造成實質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