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格柵結構
格柵結構是一種簡單的過濾設備,由一組或多組平行的金屬柵條製成的框架,斜置於廢水流經的渠道中。以下是關於格柵結構的詳細解釋:
作用:
- 格柵主要用於截留廢水中粗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防止這些物質堵塞後續處理構築物的管道閥門或水泵。
分類:
- 按形狀:可分為平面格柵和曲面格柵兩種。平面格柵的柵條平面布置,而曲面格柵的柵條則呈曲面布置。
- 按柵條凈間隙:可分為粗格柵、中格柵、細格柵三種。不同間隙的格柵適用於截留不同大小的懸浮物。
- 按清渣方式:可分為人工清除格柵和機械清除格柵兩種。人工清除格柵需要人工定期清理柵條上的懸浮物,而機械清除格柵則通過機械設備自動清理。
應用場景:
- 格柵通常設於污水處理廠所有處理構築物之前,或設在泵站前,作為廢水處理的第一道工序,確保後續處理設備的正常運行。
Ⅱ 格柵的進水渠道寬度怎樣計算的
有關系。
先確定格柵間隙數,得出你應該選用幾台格柵, 再確定柵前水深(一般0.4左右)以及柵前流速(取0.9),根據最大設計流量Qmax=0.4*0.9*B1算出進水渠道寬度。再用所得的B1除以格柵數量。就是每座格柵的進水渠道寬度。

介紹
格柵是污水泵站中最主要的輔助設備。格柵一般由一組平行的柵條組成,斜置於泵站集水池的進口處。其傾斜角度為60°~80°。格柵後應設置工作台,工作台一般應高於格柵上游最高水位0.5m。
對於人工清渣的格柵,其工作台沿水流方向的長度不小於1.2m,機械清渣的格柵,其長度不小於1.5m,兩側過道寬度不小於0.7m。
Ⅲ 格柵設計要求有哪些
格柵設計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柵條間隙的確定:
- 水泵前格柵柵條間隙應根據水泵要求確定。
- 污水處理系統前格柵柵條間隙一般為:人工清除25—40mm;機械清除16—25mm;最大間隙不超過40mm。也可設置粗細兩道格柵,粗格柵柵條間隙50—150mm。
格柵設置的必要性:
- 如水泵前格柵間隙不大於25mm,污水處理系統前可不再設置格柵。
柵渣量的考慮:
- 柵渣量與地區特點、格柵間隙大小、污水流量及下水道系統類型有關。
- 可根據格柵間隙大小及污水流量估算柵渣量,以便合理設計柵渣處理設施。
機械格柵的配置:
- 在大型污水處理廠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柵,每日柵渣量大於一定量時,機械格柵不宜少於2台。
- 如只有1台機械格柵,應設置人工清除格柵備用。
工作區域的設計:
- 格柵間工作台兩側過道寬度不應小於0.7m。
- 工作台正面過道寬度:人工清除不小於1.2m;機械清除不小於1.5m。
動力裝置的保護:
- 機械格柵的動力裝置一般宜設在室內,或採取其他保護設備的措施,以防受潮、受損。
通風設施的設置:
- 設置格柵裝置的構築物,必須考慮設有良好的通風設施,以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及設備的正常運行。
吊運設備的安裝:
- 格柵間內應安設吊運設備,以便進行格柵及其他設備的檢修和柵渣的日常清除。
這些設計要求旨在確保格柵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漂浮物等雜質,同時保證格柵自身的正常運行及工作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