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的影響
進水壓力影響RO和NF膜的產水通量和脫鹽率,我們知道滲透是指水分子從稀溶液側透過膜進入濃溶液側的流動,反滲透和納濾技術即在進水水流側施加操作壓力以克服自然滲透壓。當高於滲透壓的操作壓力施加在濃溶液側時,水分子自然滲透的流動方向就會被逆轉,部分進水(濃溶液)通過膜成為稀溶液側的凈化產水。透過膜的水通量增加與進水壓力的增加存在直線關系,增加進水壓力也增加了脫鹽率,但是兩者間的變化關系沒有線性關系,而且達到一定程度後脫鹽率將不再增加。
由於RO和NF膜對進水中的溶解性鹽類不可能絕對完美地截留,總有一定量的透過量,隨著壓力的增加,因為膜透過水的速率比傳遞鹽分的速率快,這種透鹽率的增加得到迅速地克服。但是,通過增加進水壓力提高鹽分的排除率有上限限制,正如圖1脫鹽率曲線的平坦部分所示那樣,超過一定的壓力值,脫鹽率不再增加,某些鹽分還會與水分子耦合一同透過膜。
溫度的影響
膜系統產水電導對進水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隨著水溫的增加,水通量幾乎線性地增大,這主要歸功於透過膜的水分子的粘度下降、擴散能力增加。增加水溫會導致脫鹽率降低或透鹽率增加,這主要是因為鹽分透過膜的擴散速率會因溫度的提高而加快所致。膜元件能夠承受高溫的能力增加了其操作范圍,這對清洗操作也很重要,因為可以採用更強烈和更快的清洗程序。
鹽濃度的影響
滲透壓是水中所含鹽分或有機物濃度和種類的函數,鹽濃度增加,滲透壓也增加,因此需要逆轉自然滲透流動方向的進水驅動壓力大小主要取決於進水中的含鹽量。如果壓力保持恆定,含鹽量越高,通量就越低,滲透壓的增加抵消了進水推動力,水通量降低,增加了透過膜的鹽通量(降低了脫鹽率)。
回收率的影響
通過對進水施加壓力當濃溶液和稀溶液間的自然滲透流動方向被逆轉時,實現反滲透過程。如果回收率增加(進水壓力恆定),殘留在原水中的含鹽量更高,自然滲透壓將不斷增加直至與施加的壓力相同,這將抵銷進水壓力的推動作用,減慢或停止反滲透過程,使滲透通量降低或甚至停止。RO
系統最大可能回收率並不一定取決於滲透壓的限制,往往取決於原水中的含鹽量和它們在膜面上要發生沉澱的傾向,最常見的微溶鹽類是碳酸鈣、硫酸鈣和硅,應該採用原水化學處理方法阻止鹽類因膜的濃縮過程引發的結垢。
pH 值的影響
各種反滲透和納濾膜元件適用的pH值范圍相差很大,像這樣的超薄復合反滲透和納濾膜與醋酸纖維素反滲透和納濾膜相比,在更寬廣的 pH
值范圍內更穩定,因而,具有更寬的操作范圍。膜脫鹽率特性取決於pH值,水通量也會受到影響。
② 超濾膜化學清洗方法
隨著超濾膜組件的長期使用,當產水量下降超過20%或使用時間達到1到4個月時,化學清洗成為必需。通過及時去除污染物,防止超濾膜形成頑固性結垢,有助於恢復其性能。化學清洗通常包括酸洗和鹼洗兩種方法。
酸洗是採用檸檬酸將葯液箱內的RO反滲透水(或超濾水)的pH值調節至pH=2。啟動葯液泵,通過調節節閥使壓力表顯示壓力P=0.20MPa,進行循環酸洗30分鍾。隨後,使用超濾水對超濾膜進行沖洗,直至沖洗水清澈為止。
而鹼洗則是使用氫氧化鈉和次氯酸鈉將葯液箱內的RO反滲透水(或超濾水)調節至pH=12。同樣地,啟動葯液泵,通過調節節閥使壓力表顯示壓力P=0.20MPa,進行循環鹼洗30分鍾後,使用超濾水對超濾膜進行沖洗,直至沖洗水清澈為止。
化學清洗的具體操作需嚴格按照上述步驟進行,以確保清洗效果和超濾膜的使用壽命。此外,清洗過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護,避免化學物質對人體造成傷害。
定期進行化學清洗,不僅能有效清除超濾膜上的污染物,還能延長超濾膜的使用壽命,保證其長期穩定運行。
③ MBR膜的進水標准 MBR超濾膜進水水質要求
MBR膜的進水標准如下:
MBR超濾膜進水水質要求如下:
以上標准和要求對於保證MBR膜和MBR超濾膜的正常運行和延長使用壽命至關重要。
④ 影響超濾膜運行的因素有哪些
溫度對產水量的影響:
溫度對超濾膜系統的水分子的活性增強,粘滯性減小,故產水量增加。反之則產水量減少,因此即使是同一超濾膜系統在冬天和夏天的產水量的差異也是很大的,溫度與產水量的關系是成正比的。一般在允許的溫度條件下,溫度系統約為0.0215/1°C,即溫度每上升一度,則相應的產水量增加2.15%,因此可以使用調節水溫的方法來實現超濾系統的產水量的穩定一致。
水質變化:
一方面,進水水質經由10μ過濾後,保證濁度小於1NTV,濃度不大於百分之五,且水溫應在5至40攝氏度之間,壓力應不大於0.2MPa,在此基礎上,保證進水回收率在80%以上,酸鹼度為2至13之間。另一方面,水質異常也是影響超濾出水量的重要條件,包括在雨季,原水中所蘊含的顆粒物、懸浮物會增多,使濁度達不到相關要求。加之進水的主要來源是地表水,所蘊含的有機物較多,在壓力不均衡和連接不緊密的情況下會混入一定質量的生水,被截留於超濾膜表面,致使定期的清潔難以維持,直接導致超濾出水量降低。
操作壓力對產水量的影響:
在低壓時超濾膜的產水量與壓力成正比關系,即產水量隨著壓力升高而升高,但當壓力值超過0.3mpa時,即使壓力再升高,其產水量的增加也很小,主要是由於在高壓下超濾膜被壓密而增加透水阻力所致,因此在超濾系統設計應注意;
超濾過程:
原水在管道內或管道外流動,小分子溶質及溶劑穿過膜逐漸形成超濾液,並降低濃度,成為濃縮液,從而實現小分子溶質和溶劑分離和濃縮。超濾過程具有動態性,且膜不易堵塞,但會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產生吸附作用,使超濾膜表面形成殘渣等物質。因此,超濾的各項特徵是保證出水量的必要條件。
進水渾濁度對產水量的影響:
進水濁度越大時,超濾膜受到影響的產水量越少,而且進水濁度大更易引起超濾膜的堵塞,在確定超濾膜產生量時也應考慮進水濁度的影響,一般可採用以下方法降低濁度的影響;
A、 增加前級預處理降低原水濁度;
B、 使用錯流過濾方式,並降低系統回收率;
流速對產水量的影響:
流速的變化對產水量的影響雖不像溫度和壓力那樣明顯,流速過大時反而會導致膜組件的產水量下降,這主要是因為由於流速加快增加了組件壓力損失而造成的,因此在設計超濾系統流速時,一定要控制在給定的流速范圍內,流速太慢影響超濾分離質量,容易形成濃差極化,太快則影響產水量。
⑤ 超濾膜如何保存
超濾膜在存放過程中需注意防止水解、微生物侵蝕、凍結及收縮變形等問題。保存方式主要分為濕態和干態兩種。濕態保存時,需確保膜表面附有保護液,使膜保持濕潤狀態。常用保護液配方為水:甘油:甲醛 = 79.5:20:0.5。保存液的溫度應在5~40℃,pH值為4.5~5,以減緩膜的水解速度。甲醛可防止微生物在膜表面繁殖及侵蝕膜,甘油則能降低保存液的冰點,避免結冰損傷膜。甲醛亦可用硫酸銅等對膜無害的殺菌劑替代。
干態保存則是通過脫水劑處理後,將膜進行乾燥處理,以便在干態下儲存或制備膜組件。常用的脫水劑包括50%甘油水溶液、0.1%十二烷基磺酸鈉水溶液、磺化油、聚乙二醇、吐溫、磷酸三乙醋等。目前市面上的商業超濾膜大多採用干態保存方式,以方便存放和運輸。
總之,超濾膜的保存需根據不同存放條件選擇合適的保存方式,並注意使用合適的保護液或脫水劑。濕態保存時,應控制保存液的溫度和pH值,以減緩膜的水解速度,並防止微生物侵蝕。干態保存則通過脫水劑處理,確保膜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以便於存放和運輸。選擇合適的保存方式和保護液/脫水劑對超濾膜的性能和使用壽命有著重要影響。
⑥ 超濾膜有保護劑嗎
rightleder.超濾膜沒有使用前一般都是浸入保護液中進行密封保存以防止濕態膜脫水後產生收縮,膜孔變小,使膜結構破壞,水通量下降。
短期保存:超濾膜如暫停使用時(少於10天時間)應對超濾膜殺菌反沖洗一次,在反沖洗水中加入15ppm(ml/L)的HY-240殺菌劑後再將超濾膜的進水閥、排放閥和調節閥關閉,保持超濾膜的密封和滅菌作用。
長期保存:超濾膜如長期停止使用時(超過10天),先對超濾膜進行殺菌反沖洗一次,然後在超濾膜內注入HY-310保護液後密封保存(最好是RO水)。
⑦ MBR膜的進水標准 MBR超濾膜進水水質要求
一、MBR膜的進水標准
MBR膜在凈化污水方面表現出色,但並非所有類型的污水都能被凈化,它有一定的使用標准。在使用MBR膜前,了解其進水標准至關重要。
1、進料水源:適用於多種水源,標准污泥濃度為15000ppm。
2、pH(運行):范圍在1到12之間。
3、清洗:pH范圍可擴大至14,但具體視產品型號而定。
4、溫度(℃):適宜溫度為5至45℃。
5、過濾跨膜壓力(MPa):最大值為0.05MPa。
6、反洗跨膜壓力(MPa):同樣為0.05MPa。
7、進料顆粒粒徑:應小於2mm,確保水池內不含可能破壞膜的尖銳物質,如樹枝、塑料片、砂粒等。
8、進料中含油量:需低於2mg/L,否則必須先進行除油預處理。
9、硬度:根據pH值及結垢傾向確定具體指標。
10、理論需氧量:指有機物完全氧化所需理論值。
11、生化需氧量:在好氧條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機物所需的需氧量。
12、有機物質:通過化學方法氧化水樣中還原物質的數量,有機物是指可被氧化的物質。
13、有機碳:指溶解態和懸浮物中的總碳含量。
二、MBR超濾膜進水水質要求
MBR超濾膜對水質有嚴格要求。原水的雜質類型不同,水質復雜時需進行預處理,以防止雜質破壞膜。
1、油脂類
原水中的油脂會覆蓋膜表面,導致不可逆污染。油脂可以通過正己烷提取物分析,分為動植物油脂和礦物油脂。動植物油含量應低於50mg/L,礦物油則需低於3mg/L。動植物油可通過活性污泥降解,但當含量超過50mg/L時,建議進行預處理。
2、消泡劑
使用高級乙醇類或醚類、酯類消泡劑,避免使用硅膠系消泡劑。硅系消泡劑易吸附於膜表面,造成不可逆污染,應嚴格禁止使用。
3、生化處理
進行膜過濾時,原水需先進行生化處理。未經處理的有機物會附著在膜表面,加速膜間壓差上升,導致膜組件迅速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