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站清水池出現污泥沉積,有什麼好的處理辦法,清水池是無法排空的
不知道是什麼構造,是露天還是封閉,是淺是深?泥有多厚?
如果是露版天的淺一點的(3m以內)可權以放下一個小功率的潛污泵,泵到儲泥池或其他可以吸納的地方,這個效率慢但是不影響生產和出水達標。
如果是封閉的,難度就大了。反正不管什麼辦法都要一定的代價,選什麼方法就看代價大小了。
池子是可以弄空的,但是停產很麻煩,代價太高,一般不考慮。
具體說幾個方案:
1。放入潛污泵吸泥,用繩子拖動位置,功率和投入數量看你那邊的具體情況。一般這種積泥不實,屬於粒徑極小的塵狀,你可以看到厭氧氣泡,這種泥的內部也有大量氣泡,潛污泵可以很好的工作。
2。放入攪拌器,泥攪起後隨出水排放。(可以用污泥泵代替,就是只放入泵沒有管子,起到攪拌作用)。這個快,但是影響出水達標。
3。高壓水槍同上
4。停產抽干水後,人工清泥。
具體的很專業的就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不如停產。
大哥我不要求加分,我只在乎我的採納率!
B. 怎樣清理污水池裡的沉澱污泥
先通過適當的工藝固化穩定,然後脫水濃縮
然後度娘搜你所在省市的出租的污泥運輸車,不過污泥是污染物你要找有資質的專業單位
污泥量大的話你也可以考慮公開招標
C. 清理污水池的方法有哪些
1、關閉污水池進水閥,掛牌標識;
2、確保維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必要時做好通風給氧和定時更換作業人員。
3、抽干污水池內的污水;
4、稀釋污泥。使用高壓泵沖稀污泥。清理池底淤泥、雜物。
5、注入清水進行沖洗並及時抽出,至清潔為止;
6、在污泥稀釋前,用吸污車反復沖,待污泥被稀釋後,開啟抽污設備,污泥通過管道吸出,放入准備好的泥漿車內運走。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7、恢復污水池使用並檢查相關設備、閥門是否正常。
D. 污水池該如何處理及清理方案
1、關來閉污水池進水閥,自切斷進水水源,解決施工期間臨時排水問題,掛牌標識;
2、污水池為密閉空間,從安全考慮,我們預先做好通風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3、抽干污水池內的污水;
4、稀釋污泥。使用高壓泵沖稀污泥。清理池底淤泥、雜物。
5、注入清水進行沖洗並及時抽出,至清潔為止;
6、在污泥稀釋前,用吸污車反復沖,待污泥被稀釋後,開啟抽污設備,污泥通過管道吸出,放入准備好的泥漿車內運走。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7、恢復污水池使用並檢查相關設備、閥門是否正常。
E. 城市污水處理廠生物池浮泥太多怎麼去除
按描述,污泥可能存在老化現象,老化和死亡的污泥不及時排出,就容易漂浮在曝氣回死角堆積,污泥老化最答明顯的特徵就是污泥的SS高,VSS低,嚴重時引起礦化,導致污泥流失,出水混濁。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
加大剩餘污泥排量和迴流污泥的排量,縮短污泥齡。及時清除表面浮泥。
F. 人工清理污水池池底淤泥有哪些注意事項
常規的安全防範措施不細述,但是人工清理污水池底泥必須特別防範硫化氫中毒事故;
特別專提示:
1. 大功率軸流風屬機通風;
2. 帶氧氣罐的防毒面具;
3. 採集化驗池內氣體和污水的硫化氫濃度,但是攪動底泥後釋放出的硫化氫氣體濃度可能是採集樣品的100倍,在這方面的工亡案例很多,所以下池作業人員一定要戴帶氧氣罐的防毒面具。池上要有監護人,任何人不佩戴帶氧氣罐的防毒面具禁止入池。
G. 沉澱池的污泥是怎麼處理的
有污泥斗用來積聚沉澱下來的污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沉澱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後泥水分離的構築物,多為分離顆粒較細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稱為初沉池,沉澱的污泥無機成分較多,污泥含水率相對於二沉池污泥低些。位於生化之後的沉澱池一般稱為二沉池,多為有機污泥,污泥含水率較高。
及時排泥是沉澱池運行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工作。污水處理中的沉澱池中所含污泥量較多,有絕大部分為有機物,如不及時排泥,就會產生厭氧發酵,致使污泥上浮,不僅破壞了沉澱池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出水質惡化,如出水中溶解性BOD值上升;pH值下降等。
初次沉澱的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日,二次沉澱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小時,當排泥不徹底時應停池(放空)採用人工沖洗的方法清泥。
機械排泥的沉澱池要加強排泥設備的維護管理,一旦機械排泥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修理,以避免池底積泥過度,影響出水水質。
(7)污水池污泥清理6擴展閱讀
為避免短流,一是在設計中盡量採取一些措施(如採用適宜的進水分配裝置,以消除進口射流,使水流均勻分布在沉澱池的過水斷面上,降低紊流並防止污泥區附近的流速過大,採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長出流堰的長度;
沉澱池加蓋或設置隔牆,以降低池水受風力和光照升溫的影響;高濃度水經過預沉,以減少進水懸浮固體濃度高產生的異重流等)。
二是加強運行管理,在沉澱池投產前應嚴格檢查出水堰是否平直,發現問題,要及時修理。在運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個出流堰的單位長度溢流量不等而產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員應及時清理堰口上的浮渣;
用塑料加工的鋸齒形三角堰因時間關系,可能發生變形,管理人員應及時維修或更換,以保證出流均勻,減少短流。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澱池的短流現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H. 沉澱池底部的淤泥如何清理
氧化池內的污泥和污水混合後通過自流形式進入沉澱池,在沉澱池中進行沉澱,上清液溢流至中水池進行回用,而沉澱下來的污泥在沉澱池底部通過氣提裝置和迴流管道將污泥提升迴流至氧化池或污泥池。
當污泥沉降比小於30%時,對污泥進行好氧消化,好氧消化為好氧細菌在曝氣的條件下降解掉有機物的過程;當污泥沉降比大於50%時,對污泥進行壓濾操作。壓濾操作中使用壓濾機對泥水進行壓濾,壓濾後的泥和水分離,然後將泥收集起來進行統一處理。
在壓濾操作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處理壓濾出來的污泥需要相關的第三方進行統一處理,耗費較高的經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當污泥沉降比為30~50%時不需要進行壓濾操作。
極大地減少了污泥外運量,同時由於採用的是厭氧加好氧的處理方式,相對於單一的好氧處理方式顯著提高了污泥處理效率,進一步減少了污泥外運量,節省了人力物力的同時節約了污泥的處理經費。
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沉澱池清理、對沉澱池清理前,需先制定沉澱清理方案,並向清理人員分配好清理作業任務。
2、清理人員在上崗前,必須熟悉該施工方案河安全技術措施並嚴格執行。
3、 清理沉澱池前,設立警示牌與護欄,並保證翻籠及礦車的完好靈活。
4、抽出池中水,用設備稀釋沉澱池內污泥,使池中污泥雜物能被順利抽凈。
5、 清理運走抽出的污泥雜物,清理干凈現場。
6、 保證沉澱池清理後,四周牆壁清潔,底部干凈。
I. 如何清理污水池裡面的沉底污泥
首先是什麼池,如果是一般的水池,那麼把水抽干,把泥挖走再把水抽回專來就好;如果屬是污水處理的池,那就分2種:一可以在池底接個排泥管,用泵抽出來,二是用刮泥機,把泥刮到泥斗中,排出,刮泥可以手動也可以自動的,刮泥速度不能太快,影響泥的穩定性,從而影響刮泥的效率。
J. 污水處理污泥怎麼處理
污泥穩定處理有好氧穩定和厭氧穩定,好氧穩定有很多優點,但能耗很高,只有當污泥量較少時才採用。污泥厭氧穩定處理通常採用中溫(35℃)厭氧消化方法。國內已有十幾座大型污水處理廠採用此方法,污泥經消化後,有機物含量減少,性能穩定,總體積減少,污泥消化過程中還產生大量沼氣(消化降解1kgCOD可產生350L沼氣)可以回收利用。
但由於消化裝置工藝復雜,一次性投資大,運行有難度。污泥厭氧消化和沼氣利用裝置費用,約占污水處理廠投資和運行費的30%左右,而且大多需進口技術和設備。從調查已建消化池的實際運行看,只有少數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管理、設計問題,亦有沼氣利用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問題。比較好的如天津市東郊污水處理廠,該廠設計規模為處理城市污水40萬m3/d,污泥日產2460m3(含水率96%),產生沼氣13300m3,供4台248kW發電機發電,日可發電27000度,並與市電並網。
污泥的穩定問題,除了採取污泥厭氧消化外,還應結合污水處理工藝中考慮少產生污泥和穩定泥質的方案。例如污水處理工藝設計中採用延長污水曝氣時間,減少污泥的產量;設計參數中增加污泥泥齡(如泥齡20天以上),盡量使污泥趨向穩定的污水處理工藝。對中小型污水處理廠來說,採用帶有延時曝氣功能處理工藝(如氧化溝等處理工藝)是可取的。有的污水處理工藝投資低(如AB法的A段),而污泥量較多,增加了污泥的處理成本。故應當把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統一考慮,一並計算投資和運行費用。
污泥的穩定並不等於污泥無害,用於農田還需要符合國家標准中關於污泥農用時污染物控制標准限值。見下表。其中對鎘、汞、砷、苯並芘、多氯聯苯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應該通過嚴格控制工業廢水源頭的排放,來控制污泥的性質。
國外在污泥穩定方面,除了用生物法(包括中溫消化、高溫消化及利用微生物和某些添加劑)外,還採用了化學法,有的將脫水後的污泥加鹽酸調pH值至2~3,反應60分鍾再加硝酸鈉;有的對脫水污泥添加石灰。後者在歐洲應用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