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所謂的「無土」栽培,對農民到底有沒有好處
當然有好處。無土栽培是以泥炭或森林腐殖土、蛭石等作為使作物根部直接吸收營養液的基質。蔬菜無土栽培是指用營養液代替天然土壤的栽培方法。在蔬菜生產中,它具有高產、早熟、節水、抗病、無污染的優點。蔬菜無土栽培的優勢:
所以「無土「栽培對農民的好處是大大的!
⑵ 農業種植業和養殖業廢水如何處理
養殖場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動物糞便和污水的處理問題。如果將它們隨意排放,不僅污染河流、污染環境,還會造成養殖場內外臭氣熏天、污水橫流,蚊蠅滿天飛,病菌到處傳播,動物生長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動物健康受到威脅,動物安全沒保障,動物質量下降。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致使許多養殖場效益低下,或破產倒閉,或被政府部門責令整改或關閉。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處理養殖場污水?如何做到既不污染環境,又能有效利用廢物、變廢為寶呢?為了找尋答案,記者來到了以野生動物生態養殖著名的福建省招寶生態農庄。 1、優美的環境 一走進招寶生態農庄,馬上就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因為這里根本就不像是一個養殖場,更想不到這里會是一個年產數百萬頭珍禽、野獸的大型養殖場。這里綠樹環抱、鳥語花香,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度假山莊--你看到的滿眼都是綠意,聞到的都是桂花香和青草味,聽到的都是鳥語啼囀。在這個馳名全國的特種野生動物養殖場,你看不到一點污水,聞不到一點臭味。招寶農庄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2、生態循環利用技術 生態循環利用是國家大力提倡的農業生產模式,也是世界農業發展的方向。招寶農庄董事長藍招衍早在1995年之前就認識到生態循環利用對農庄生產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因此他翻閱了世界上大量的生態技術資料,結合自己的實踐建立了養殖和種植循環利用的獨特生態系統。 該系統包括科學合理的給排水系統、生物除臭技術、沼氣池、污水處理池、植物種植園等,具體原理是養殖產生的動物糞便、污水進入沼氣池發酵成沼氣能源,沼氣池的沼渣、沼液用來灌溉果樹、牧草、玉米、蔬菜、花卉苗木等植物,牧草、玉米、蔬菜等用來飼喂動物,這樣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3、污水的處理和利用 雖然動物糞便基本都進入沼氣池利用,但是沖洗動物圈舍的污水還是需要處理的。農庄建立了五道凈化沉澱池,污水加入生物制劑除臭,然後再一道道沉澱,最後進入一個長滿水葫蘆的大池塘,水葫蘆根系發達,可以凈化污水,使污水變得清澈。凈化過的水蓄到一定的量,自然會流出水管,澆灌著蓄水池周圍的牧草和桂花樹。這樣處理過的水基本達到了國家規定的2級排放標准。水葫蘆還可以用來喂野豬等動物,可謂處處都是寶。
⑶ 進行無土栽培需要什麼條件
無土栽培的主要條件:一是要想辦法為植物提供全面充足的養分,二是要想辦法固定好植株,三是供水、並要保證水裡面要有一定濃度的空氣;當然還要有陽光和適當的溫度等。
無土栽培的定義:
無土栽培:是指一切不用土壤,而又能完成植物整個生命生長周期(包括開花、結果、成熟)的栽培方法統稱為無土栽培。
常見的無土栽培基本方法:
主要方法是:根據植物生長所需的N、P、K、G、M、X等十六種必要元素(缺一不可,否則植物就不能活、也不能長),利用化學試劑配製營養液供植物生長。
營養液配製 說明:要配齊16種必要元素,就需用多種原料,而化工原料、化肥的雜質多,容易產生化學反應,影響養分吸收利用(用兩天就不行了、植物就不長了),是不能用來配製營養液的。因此,必須要用高純度的化學試劑來配製營養液,還要先分塊配製成A、B、C液,使用的時候再同時注入營養液存放池(罐),防止結抗。大家購買的營養液的效果往往不佳,皆多因如此。
培養槽:有了營養液,就要有容器來裝。往往是選擇能夠抗腐蝕的用PC管、擠塑板、不銹鋼、泡沫板等來建立牢固的培養槽,裝營養液。
要建營養液的分配系統,循環系統(瓜菜植物容易被水淹死,要將營養液循環起來,帶進空氣),監控系統(監控營養裡面的鹽分濃度,高了植物會死,低了長不好)。
植物在營養液(水)裡面是站不住的,所以還要固定好植株;用岩棉、泡沫板、定植杯、陶粒固定植株的稱為:水培。用草碳、珍珠岩、蛭石等來固定植株的稱基質培,將根系固定好,用液壓方式噴營養液的稱氣霧培。
無土栽培 投資:建培養槽,營養液的分配系統、循環系統等等。大棚除外,一畝需要投資好幾萬元。
無土栽培的用途:主要用於花卉等景觀造型,如作龍作鳳,任意造型十分方便,又好打理,持久性強,非常好。現在我國菜價比國外低多了,不建議用種菜;投入大不說,種的菜成本高,質量差——化學污染重,味淡口感不好。國外菜價高,對瓜菜風味要求不嚴,利於發展。
無土栽培的新方法:
現在,有利用秸稈糞便、樹葉雜草等農廢物(過去的農家有機肥)為原料,製作培養料來無土栽培蔬菜瓜果,這種方法投入比較小,產的瓜菜成本比較低,更重要是解決化肥污染、土壤病蟲危害,不僅能為瓜菜提供充足的有機態有機養分、還能按照瓜菜要求精量精準供水,產瓜菜質量好、風味濃。實用性強、有較多的可取之處!
⑷ 蔬菜無土種植和有土種植的利弊有那些
與有土種植想比,產用無土種植的方法:
利處:
(一)病蟲害更少。只要控制營養液無菌,周圍環境干凈,植物就很難得病。
(二)植物的同化率更高。同樣是一袋肥料,施在地裡面,植物只能吸收一部 分,一大部分都留在土地里了,如果用營養液,可以反復供給植物吸收,提高利用率。
(三)可控性強,適合工廠化生產。不用擔心天氣多雨還是少雨,高溫還是低溫,只要控制好營養液,周圍環境溫度,就可實現周年生產。
(四)蔬菜產品質量更好且生產周期更快。根據植物不同的生長時期,選用不同濃度和元素比例的營養液,更利於植物生長,成熟的更快而且由於病蟲害較少,蔬菜產品的質量會更高。
敝處:先期投入成本較大,且管理上需要的技術能力較高。
從長遠來看,蔬菜採用無土栽培的方式,實行周年生產,是必然趨勢。
⑸ 什麼是無土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技術是一種不用天然土壤,讓植物根系直接接觸人工配製的培養液回,採用機械化精量播答種一次成苗的現代化育苗技術。在無土栽培技術中,能否為植物提供一種比例協調,濃度適量的營養液,是栽培成功的關鍵。
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成分易於控制,而且可以隨時調節,在光照、溫度適宜而沒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灘、荒島,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應,便可進行。
(5)養殖廢水無土種植擴展閱讀:
無土栽培技術的缺點
1、投入成本高
想要進行無土栽培,需要拖入大量的成本購買相應的設備,這樣還沒有產出就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的行業直接就拒絕了九成九的種植戶。
2、技術推廣難度大
無土栽培對技術的要求十分嚴格。很少有農民能夠達到合理操作無土栽培設備的程度。這也是無土栽培難以推行的根本原因。現在人們所進行的無土栽培,很大程度上是新生農民在開展的,老一輩的農民很少有進行無土栽培的。
3、種植管理要求高
無土栽培對於蔬菜植物的管理要求過於嚴格。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無土栽培失敗,很多人不願意承受這個風險。
⑹ 什麼是無土種植法
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營養液來栽培作物的方法,當前主要用於蔬菜、花卉和樹木育苗。目前生產上常用有水培、砂礫培、珍珠岩+泥炭培和鋸末培等.
無土栽培與常規栽培的區別,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氣含量,大多數採用礫、沙、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鋸木屑等作為固定基質。其優點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溫度、水分、光照、養分和空氣的最佳要求。由於無土栽培花卉不用土壤,可擴大種植范圍,加速花卉生長,提高花卉質量,節省肥水,節省人工操作,節省勞力和費用。缺點是,一次性投資較大,需要增添設備,如果營養源受到污染,容易蔓延,營養液配製需要技術知識。
(一)無土栽培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方法很多,目前生產上常用有水培、砂礫培、珍珠岩+泥炭培和鋸末培等。
1.水培是指花卉根系連續或不連續浸入營養液中栽培的方法。為了提高營養液中的含氧量,一般需要通氣設施。主要適用於球根花卉如風信子、朱頂紅、鬱金香、黃水仙等。
2.砂礫培是採用直徑大於3毫米和小於1厘米的小石子作固定基質的無土栽培方法。應用比較廣泛,常用於木本觀賞植物月季、山茶、杜鵑、茉莉等。
3.珍珠岩+泥炭培用珍珠岩與泥炭混合基質作盆栽花卉固定基質的較為普遍,常用於仙客來、大岩桐、非洲紫羅蘭、球根秋海棠等開花盆栽花卉。
4.鋸末培採用中等粗度的鋸末加適當谷殼混合作為固定基質的無土栽培方法,常配用滴灌系統提供水肥,這在瓜葉菊、多花報春、天竺葵、矮牽牛、蒲包花中常應用。
(二)無土栽培的裝置無土栽培所需裝置主要包括栽培容器、貯液容器、營養液輸排管道和循環系統。
1.栽培容器主要指栽培花卉的容器,常見有塑料缽、瓷缽、玻璃瓶、金屬缽和瓦缽等。主要以容器壁不滲水為好。
2.貯液容器包括營養液的配製和貯存用容器,常用塑料桶、木桶、搪瓷桶和混凝土池。容器的大小要根據栽培規模而定。
3.營養液輸排管道一般採用塑料管和鍍鋅水管。
4.循環系統主要由水泵來控制,將配製好的營養液從貯液容器抽入,經過營養液輸排管道,進入栽培容器。
其中,荷格倫特(Hoagland)營養液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營養液。
荷格倫特營養液的配方如下:
1.大量元素 每升培養液中加入的毫升數
KH2PO4 1 mol 1
KNO3 1 mol 5
Ca(NO3)2 1 mol 5
MgSO4 1 mol 2
2.微量元素 每升培養液中加入的克數
H3BO3 2.86
MnCl2·4H2O 1.81
ZnSO4·7H2O 0.22
CuSO4·5H2O 0.08
H2MoO4·H2O 0.02
⑺ 如何實現魚菜共生的養殖模式
家庭的魚菜共生關鍵在於實現節水化養殖與家庭污水凈化結合所組成的一種生態環保型技術。可以把家庭生活洗滌後的污水經生物過濾達到凈化可重復利用的用水標准後,再進入魚菜共生系統,實現水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也減水了水污染與水浪費,所以在家庭生活的每處污水排放點都用管道或容器進行收集,把污水引入生物凈化系統,得以過濾凈化吸收後再進入魚菜共生的養殖系統,這種凈化的模式與魚菜共生技術相同,也是利用基質栽培的物理過濾及植物根系與微生物的生物凈化吸收功能,來實現污水凈化,從而達到水資源循環運用的目的。這些經處理後的污水再作為魚菜共生的循環用水,達到水資源的最節約化利用,利用該技術形成的系統可以稱得上現代生態住宅的生活機,也叫生活機器。生活機的主要構成如下:集水管道或者盛水容器,起到收集污水的作用,大多以家庭洗滌排出水為主,收集水再流經槽式、桶式、柱式等模式的基質種植系統,讓固態的基質發揮物理過濾作用,把水中的懸浮物進行清除凈化,再利用種植於系統中的植物進行,吸收轉化去除富營養化的物質元素,從而把污水變成可利用的清澈水。以凈化的水作為水源引入魚菜共生系統,作為菜與魚生長的共同需水。而家庭式魚菜共生系統與商業型不同,它立足於家居環境更趨於觀光休閑與特色種養殖之功能,可以在系統中養殖或種植各種各樣的魚類與植物,把庭院建成了美化與生產體驗為一體的菜園、花園、或果園。但是這種花果園與以前庭院經濟模式不同,它結合了自動化與無土化技術,可以讓庭院在結合高多功高新技術基礎上構造了一個生態環保潔凈化的生產生活系統。 庭院式魚菜共生系統的構建體現出就地取材、結構簡單、品種多樣、管理輕巧化的特點。是一種適合家庭主婦老人小孩參予的技術,更是小孩學習自然科學的科普教材,它涉及到植物、動物、微生物、化學、物理、控制、建築設計等學科,通過對魚菜共生系的構建、學習與管理參予可以學習到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是一種求證教育與體驗學習的新方法,目前許多國家已把魚菜共生系的微小模型或系統作為自然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素材。家庭構建的特點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靈活構建、不拘一格。可以選擇一些較大的塑料桶、容器、閑置水塔、也可用鐵絲網欄圍而成,而種植系統的構建,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生活過程中的各種廢棄物作為材料自製完成,當然也可按照技術標准購置材料進行科學設計,以達到更美觀的效果。現就家庭通用模式進行簡單介紹,讓你學會自已動手操作。
⑻ 處理養殖廢水的多種方法,你用的哪一種
養殖廢水的主要處理技術
1、自然處理法
利用大自然(天然水體、土壤等)對污水進行自我凈化的原理來發揮作用。包括土地處理系統和水生植物處理系統。常見的有生物塘、土壤處理法、人工濕地處理法等。氧化塘是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築的池塘來進行污水生物處理。污水在塘內停留時間長,而水中的微生物可代謝降解有機污染物,溶解氧則通過藻類的光合作用和塘面的復氧作用來實現,可大大降低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並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中的氮和磷,減輕水體富營養化。
人工濕地是模擬自然界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對水進行自然凈化的一種方法,利用水生植物、碎石煤屑床、微生物的構成與污水發生過濾、吸附、置換等物理過程及微生物的吸收與降解等生物作用,最終實現凈化水質的目的,它也屬於好氧處理方法的一種。可以利用廢棄或閑置的農田、窪地或水塘加以改造而成,但相對佔地面積較大、超負荷運轉易造成堵塞。自然處理法由於投資少、運作費用低,在足夠土地可供利用的條件下,頗為經濟,比較適用於小型養殖場的廢水處理。
2、人工厭氧處理法厭氧處理或稱沼氣工程
自
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開發出多種處理技術,主要是以提高污泥濃度和改善廢水與污泥混合效果為基礎的一系列高負荷反應器的發展來處理廢水。厭氧處理的特點是佔地少、能量需求低,還可以產生沼氣,處理過程並不需要氧,具有較高的有機物負荷潛力,能降解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部分。目前國內豬場廢水處理主要採用的是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及升流式固體反應器工藝。經厭氧處理後的污水,若有可供利用土地的條件下能夠作為液態有機肥還田,但是往往排放量比較大,運輸、施用都不太方便,一般情況下須經多級好氧處理後達標排放為宜。
3、人工好氧處理法
好氧處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同時合成自身細胞(活性污泥),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最終可被完全氧化為簡單的無機物。包括活性污泥、接觸氧化和生物轉盤等。而氧化溝、sbr和a/o屬於改進的活性污泥法。一般無法使用一級好氧的方法將豬場污水處理達標,必須進行多級串聯,如採取酸化和三級接觸氧化工藝處理豬場污水。
4、厭氧-好氧處理法
豬場廢水是比較難處理的有機廢水,因為其排量大、溫度低、廢水中固液混雜,有機物含量高,氮、磷含量豐富且不易去除,單純使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學方法都很難達到排放要求。厭氧法bod(生化需氧量)負荷大,好氧法bod負荷小,在污水厭氧處理過程中,處理後水體仍具有一定的臭味,各項指標並不一定能達到國家排放的標准。一般來說需要採取多種處理方法相結合的工藝,常採用進一步的好氧處理(氧化塘等)來作為厭氧處理的二級凈化,這也是目前處理高濃度有機物污水的一種好方法,也是許多規模豬場採用的廢水處理方法。經過處理後的污水基本都能達到國家排放標准,但最後一般設置排入魚塘,一方面通過魚塘起到更進一步氧化塘的作用,同時藻類復氧提高溶解氧含量,同時促進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魚的生長,形成氮、磷——藻類——魚生物鏈,減少氮磷的環境污染。
⑼ 無土栽培的優點和缺點
一、無土栽培的優點
1、節水、省肥、高產
無土栽培中作物所需各種營養元素是人為配製成營養液施用的,水分損失少,營養成分保持平衡,吸收效率高,並且是根據作物種類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階段,科學地供應養分。因此作物生長發育健壯,生長勢強,可充分發揮出增產潛力。
2、清潔衛生無污染
土壤栽培施有機肥,肥料分解發酵,產生臭味污染環境,還會使很多害蟲的卵孳生,危害作物,而無土栽培施用的是無機肥料,不存在這些問題,並可避免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污染。
3、省工省力、易於管理
無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鋤草等作業,省力省工。澆水追肥同時解決,並由供液系統定時定量供給,管理方便,不會造成浪費,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4、避免連作障礙
在蔬菜的田間種植管理中,土地合理輪作、避免連年重茬是防止病害嚴重發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無土栽培特別是採用水培,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5、不受地區限制、充分利用空間
無土栽培使作物徹底脫離了土壤環境,不受土質、水利條件的限制,地球上許多沙漠、荒原或難以耕種的地區,都可採用無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擺脫了土地的約束,無土栽培還可以不受空間限制,利用城市廢棄廠房、樓房的平面屋頂種菜種花,都無形中擴大了栽培面積。
6、有利於實現農業現代化
無土栽培使農業生產擺脫了自然環境的制約,可以按照人的意志進行生產,所以是一種受控農業的生產方式。較大程度地按數量化指標進行耕作,有利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逐步走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
二、無土栽培技術的主要缺點
1、無土栽培技術設施設備投資成本高,需要應用各種營養液來灌溉作物。
2、無土栽培技術用於配置營養液用的肥料每年需要花費4.5萬元/hm2以上。
3、無土栽培即使採用簡易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系統,其一次性投資也達300000-45000元/hm2,每年的肥料成本也需2.4000元/hm2左右。
4、無土栽培技術的主要缺點為:與土壤栽培相比投資較大、且運行成本比較高;技術要求較嚴格;管理難度大,當管理錯誤是容易導致某些病害的迅速傳播,造成嚴重損失。
(9)養殖廢水無土種植擴展閱讀:
無土栽培的發展概況
19世紀中葉,德國科學家Van Leibig建立了礦質營養理論的雛形,奠定了現代無土栽培技術的理論基礎。Sachs和Knop在1860年前後成功地在營養液中種植植物,建立了沿用至今的用礦質營養液培養植物的方法,並逐步演變成現代的無土栽培技術。
1929年,美國的Gericke進行了大規規模的無土栽培研究,用營養液種出了高達7.5m的番茄,單株收果實14kg。20世紀40年代,無土栽培作為一種新的栽培方法,陸續用於農業生產。不少國家都先後建立起了無土栽培基地,有的還建起了溫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空軍在伊拉克沙漠、美國在太平洋的威克島曾先後用無土栽培的方法生產蔬菜,供應戰時的需要。後來,不同國家開始應用無土栽培的技術,並獲得較大的發展。
1955年,在荷蘭舉行的第14界國際園藝會議期間,一些無土栽培研究者發起成立了國際無土栽培組(簡稱IWOSC),1980年改稱為無土栽培學會(簡稱ISOSC)。
我國無土栽培的研究和生產應用始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是水稻無土育秧,蔬菜作物無土育苗。1980年全國成立了蔬菜工廠化育苗協作組,除研究無土育苗外,還進行了保護地無土栽培技術研究。
2016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福建三安集團建立起世界最大面積的全人工光植物工廠中科三安植物工廠,實現了無土栽培蔬菜生產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無土栽培雖是一門年輕的科學,但它已經發展應用到許多領域,這與它具有許多優點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