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配製100mL 1.0mol/L CuSO4溶液,可將25g CuSO45H20溶於100mL蒸餾水中B.將
A.溶於抄100mL蒸餾水,水太多,最後需襲要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故A錯誤;
B.火柴頭溶解後,氯酸鉀、稀硝酸和NaNO2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離子,則浸於水中,一段時間後取少量溶液於試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澱,說明含有氯元素,故B正確;
C.紙上層析法依據極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濾紙纖維的結合水為固定相,而以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由於樣品中各物質分配系數不同,因而擴散速度不同,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與離子是否有色無關,故C錯誤;
D.當吸濾瓶中液面快達到支管口位置時,應拔掉吸濾瓶上的橡皮管,從吸濾瓶上口倒出溶液,而不能從支管口倒出,故D錯誤;
故選B.
B.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欲配製質量分數為10%的CuSO4溶液,可將10g CuSO4-5H2O溶解在90g蒸餾水中B.
A、將10gCuSO4.5H2O溶解在90g水中,溶質CuSO4質量=10g×
160 |
250 |
6.4 |
90+10 |
C. 怎麼用物理方法鑒別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和蒸餾水急,對了給50分
硫酸銅溶液:用眼看,藍色
氫氧化鈉溶液:用手摸,有滑膩感
蒸餾水:剩下的一種就是它了
這是最簡單的了,密度、沸點、熔點、比熱等與濃度有關,濃度不一樣,具體數值不一樣的
你不給出具體的濃度值,是無法比較的
D. 硫酸銅水溶液蒸餾時,已經有餾出物,為何溫度計的示數還在上升
溫度計度數上升說明蒸餾出來的液體已經不純了,應該換瓶接收餾出液.如果你蒸餾的專液體是2種(屬或多種)液體的混合物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2種液體的蒸汽壓不一樣,不同的溫度下對應於蒸汽中這兩種液體不同比例的組成,因此溫度計示數上升後有沸點更高的液體開始蒸餾出來了,但餾出液可能是你所需蒸餾的物質和沸點更高液體的混合物.
E. 向雞蛋清中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有沉澱出現,再加入蒸餾水,沉澱消失
沉澱是Cu(OH)2啊,加蒸餾水,沉澱是不能溶解的。
F. 再澱粉溶液中加入唾液,再分別加入氯化鈉溶液,蒸餾水,硫酸銅,硫酸鈉溶液,分別有什麼現象
①蛋白質溶於水膠體狀態存.②向雞蛋白加入少量濃硫酸鈉溶液蛋白質專沉澱析發鹽析.③蛋白質受熱發屬凝固.④蛋白質加入含鉛重金屬離溶液發變性凝結.⑤濃硝酸能使蛋白質發顏色反應黃色溶液.⑥灼燒蛋白質能聞燒焦羽毛氣味發含蛋白質所酒精燈灼燒根發能聞燒焦羽毛氣味. 故答案:①溶液略顯渾濁、能; ②溶液變渾濁、減; ③現白色固體、凝固; ④現黃色固體、重金屬鹽; ⑤現黃色固體、化; ⑥能燃燒並種特殊氣味、燒焦羽毛、蛋白質
G. 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有沉澱出現;再加入蒸餾
A.硫酸銅是重金屬鹽,蛋白質遇重金屬鹽發生變性,變性是不可逆過程,故A錯誤回;
B.乙烯能與溴答單質發生加成反應,紅棕色褪去,故B正確;
C.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加硫氰酸鉀溶液會產生硫氰化鐵血紅色溶液,故C錯誤;
D.氯氣沒有漂白性,所以乾燥的氯氣不能使有色布條褪色,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強氧化性而使有色布條褪色,故D錯誤.
故選B.
H. 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有沉澱出現;再加入蒸餾
A.雞蛋清溶液來中加入硫酸銅溶液自發生變性,則有沉澱出現;再加入蒸餾水,沉澱不溶解,故A錯誤;
B.植物油為油脂,皂化反應結束後冷卻,再加飽和食鹽水發生鹽析得到肥皂,故B錯誤;
C.鐵離子與硫氰化鉀結合生成絡離子,觀察到溶液變為血紅色,故C正確;
D.氯氣與水反應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則有色布條褪色,故D錯誤;
故選C.
I. 怎麼用物理方法鑒別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和蒸餾水急,對了給50分
以海拔0米記,即水的沸點為100攝氏度。
方法如下:先測三種待測液的沸點,沸內點為100攝氏度的蒸餾容水,其他兩種的沸點比水高,具體高多少,那得看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的摩爾量,密度,比熱容都只能測出蒸餾水來,原因同上。至於熔點一說,壓根就不用考慮,這是固體才有的說法。補充說明一下,硫酸銅的熔點比氫氧化鈉的低。
J. 用化學方法鑒別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蒸餾水。
硫酸銅溶液是藍色,可以直接鑒別!剩下的是NaOH 和蒸溜水! 把剛鑒別的硫酸銅溶液分別加入到那剩下的無色液體中! 那產生藍色沉澱的是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