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垢是Mg(OH)2而不是MgCO3的解釋:Mg(OH)2的溶度積比MgCO3的小,因此MgCO3發生了沉澱的轉化。
你好,
不是比較溶度積,而是比較溶解度。事實上,如果他們的溶度積相同,那麼Mg(OH)2的溶解度更大。
溶度積大小,MgCO3,2.6×10^-5,Mg(OH)2,1.2×10^-11
雖然氫氧化鎂的溶度積的確要小於碳酸鎂,但是在溶度積公式中,氫氧化鎂和碳酸鎂不是同級的,所以其數值不具有可比性,我簡單的算一下他們的溶解度。
設他們的飽和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分別是amol/L和bmol/L
在假設他們完全電離,且以簡單離子形式存在。
氫氧化鎂:Mg(OH)2==Mg2++2OH-
a a 2a
Ksp=a×(2a)^2=1.2×10^-11,得a≈1.44×10^-4
碳酸鎂MgCO3==Mg2++CO32-
b b b
Ksp=b^2=2.6×10^-5,得b≈5×10^-3
所以氫氧化鎂溶解度更小。
用溶度積比較溶解度時只有是同一種離子型的沉澱才能比較,比如CaCO3和BaCO3,BaSO4,AgX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懂請追問!
望採納!
❷ 水垢的成分
長久使用的熱水壺底部有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天然水中一般都含版有少量的鈣離子和鎂離權子,還含有少量碳酸氫根離子。將天然的水加熱煮沸,由於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熱分解溫度低於100攝氏度,碳酸氫鈣會分解成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氫鎂也會分解成碳酸鎂、二氧化碳和水。但是,長時間煮沸,碳酸鎂會跟水反應,部分或全部轉化成氫氧化鎂。這是因為,氫氧化鎂比碳酸鎂的溶解度更小,不斷加熱,生成更難溶的氫氧化鎂,有利於碳酸鎂的水解。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都是溶解度很小的物質,會從水中析出,形成沉澱。形成的沉澱通常帶有部分結晶水,還含有少量其他金屬離子。綜上所述,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還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氫鎂。
❸ 水垢中有氫氧化鎂沒有碳酸鎂的原因 是 什麼
因為氫氧化鎂的溶解度比碳酸鎂低。如果有碳酸鎂出現,那麼就會和水反應生成更難溶解的氫氧化鎂。
❹ 對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而不是Caco3和Mgco3 原因
溶解度大所以就更容易容易產生了,說中的OH-與Mg2+結合形成氫氧化鎂
❺ 為什麼在水垢中鎂主要以氫氧化鎂沉澱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碳酸鎂沉澱的形式存在,用濃度積解釋,詳細的,謝了
論沉澱,已知碳酸鎂是微溶於水的,Mg(OH)2的濃度積遠小於MgCO3,所鍵正以Mg(OH)2的褲亮段沉澱胡譽形式更穩定,不容易被水分子水合電離
❻ 水垢的成分為什麼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
水中含有鈣、鎂離子以及碳酸根、碳酸氫根、硫酸根等。當水達到一定溫度,其中的鈣版、鎂離子權與酸根結合,生成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鈣等析出沉澱,從而形成水垢。
一般水中含鈣離子較多,故水垢的主要成分一般為鈣鹽。
成分:碳酸鈣(鎂)。水中含碳酸氫鈣(鎂),這些都是可溶的,水煮沸後,二者分解為碳酸鹽沉澱 。
Ca(HCO3)2====CaCO3(沉澱)+CO2↑+H2O
由於氫氧化鎂比碳酸鎂更難溶,因此生成的碳酸鎂可轉化為氫氧化鎂。
MgCO3+H20=====Mg(OH)2(沉澱)+CO2↑
❼ 水垢是caso4還是caco3是不是兩樣都有如果兩樣都有,那麼哪個佔多數
自來水中主要含Ca2+和Mg2+,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CaCO3比CaSO4難溶,因而更容易沉澱,而且版誰家自來權水裡有硫酸根啊!同理Mg(OH)2比MgCO3難溶,所以主要是Mg(OH)2。要除去二者可用稀鹽酸,家裡的話可用醋,但所花時間較長,效果不是很好。
❽ 為什麼水垢的成分是Mg(OH)2和CaCO3,而不是MgCO3和CaCO3
由於mg(oh)2和mgco3中陰、陽離子個數比不同,所以不能直接根純隱洞據ksp的大小比較溶解能力的強弱,a、b均不正確;
mgco3溶解平衡生成的做枯co32-能發生水解,使水中oh-濃度增大,對mg(oh)2沉澱溶解平衡而言,qc>ksp,則生成mg(oh)2沉攜蔽淀,c不正確,d正確。
❾ 下列對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而不是碳酸鎂的原因解釋正確的是
B.氫氧化鎂的Ksp小於碳酸鎂的Ksp,且在水中發生了沉澱的轉化.
碳酸鎂的溶度積:3.5*10^-8
氫氧化鎂的溶度積:1.8*10^-11
❿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而不是CaCO3和MgCO3的原因解釋錯誤的是:
這句話沒錯,只是淡化了了沉澱轉化的原李慶因
MgCO3電離出的CO32-發生水解,使水中哪緩握c(OH-)增大,對Mg(OH)2的沉澱溶解平哪態衡而言,Qc>Ksp,生成Mg(OH)2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