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蒸餾後載玻片的現象

蒸餾後載玻片的現象

發布時間:2023-04-19 06:23:40

『壹』 製作松針臨時切片實驗有哪些現象(結論)

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一、實驗目的:1、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2、了解細胞的結構;3、學會製作臨時裝片。二、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可換)松針、動物血液、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三、實驗用具: 載玻片、蓋玻片、蒸餾水、滴管、鑷子、土豆、刀片、顯微鏡(物鏡5X、10X、40X)四、方法步驟:1、製作松針的臨時切片:(1)取干凈的載玻片一個平置於試驗台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餾水。(2)將土豆切成條狀(截面約:0.5X0.5cm)取兩條,將一根松針夾在兩個土豆條之間,用刀片削成盡量薄的薄片,削時,手腕不動,靠大臂帶動小臂移動刀片。切片數次。從中選取較薄的切片,置於載玻片的水滴上。(3)從一側輕輕蓋上蓋玻片,不要產生氣泡。用吸水紙輕輕吸去蓋玻片周圍的水滴,即完成臨時切片的製作。2、觀察切片:(1)取出顯微鏡,置於試驗台上靠左的位置,打開光源。(2) 將上步製作好的切片置於顯微鏡的載物台上,調整載物台位置,使蓋玻片對准光源。(3)使用5X物鏡觀察切片,使松針切片在視野中心,換成10X物鏡,觀察松針葉面橫切結構。(4)換成40X物鏡觀察,注意細胞及細胞內物質結構,畫圖。3、 動物血液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類似)4、 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的觀察。五、考點提示:1、松針的葉面結構是什麼樣的?2、動物細胞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與植物細胞又什麼不同?3、顯微鏡的物鏡倍數愈大,視野的亮度如何?物體的大小如何?4、如何調節焦距?5、如何才能使切片盡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對顯微鏡下觀察的效果有什麼影響。實驗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一、實驗目的: 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闡明實驗原理—顏色反應,識記和區分用於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鑒定的試劑及產生的特定顏色,初步掌握鑒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學會描述實驗現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二、實驗原理: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1、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類較多,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都含有游離的具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分子內沒有,為非還原糖。實驗中所用的斐林試劑,只能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而不能鑒定可溶性非還原糖。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如:葡萄糖 + 2Cu2+ + 4OH— 加熱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即Cu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澱粉遇碘變藍色(直鏈)或紫(紅)色(支鏈)。2、脂肪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統稱為脂類。它是構成人體組織的正常成分,不溶於水而易溶於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劑中。在化學組成上,脂類屬於脂肪酸的酯或與這些酯有關的物質。脂類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脂肪主要存積於脂肪組織中,並以油滴狀的微粒存在脂肪細胞漿內。在病理檢驗中,脂類染色法最常用以證明脂肪變性,脂肪栓子以及腫瘤的鑒別。脂類染色使用最廣泛的染料是蘇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蘇丹Ⅲ,蘇丹Ⅳ,蘇丹黑及油紅O等。脂肪被染色,實際上是蘇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現染料的顏色。經研究認為組織中脂質在液態或半液態時,對蘇丹染料著色效果最好。根據這一原理,適當提高溫度(37℃-60℃)對組織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處的。脂類染色,用冰凍或石蠟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劑封固,如甘油、明膠和阿拉伯糖膠等。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橙紅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膽脂素呈淡紅色,脂肪酸不著色,細胞核呈藍色。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三、實驗材料: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經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4、澱粉的鑒定:馬鈴薯勻漿。四、實驗用具:雙面刀片、試管(最好用刻度試管)、試管夾、試管架、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載玻片、蓋玻片、毛筆、吸水紙、顯微鏡五、實驗試劑:1.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2.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3.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4.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6.蒸餾水六、方法步驟:一、可溶性糖的鑒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1. 制備組織樣液。(去皮、切塊、研磨、過濾)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生的顏色掩蓋。2. 取1支試管,向試管內注入2mL組織樣液。3. 向試管內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盪。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OH生成。4. 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鍾,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 棕色 → 磚紅色(沉澱)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實驗者。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防止試管內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縮短實驗時間。二、脂肪的鑒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因為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於觀察。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染色1分鍾。染色時間不宜過長。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酒精用於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生氣泡。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裝片不宜久放。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三、蛋白質的鑒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制備組織樣液。(浸泡、去皮研磨、過濾。)黃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漿,也可購新鮮豆漿以節約實驗時間。鑒定。加樣液約2ml於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搖勻,溶液變紫色。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可用蛋清代替豆漿。蛋清要先稀釋。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附:澱粉的檢測和觀察用試管取2ml待測組織樣液,向試管內滴加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響顏色觀察七、考點提示: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澱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2、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答: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於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答: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混現用? 答:混合後使用;產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定。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後,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答:淺藍色棕色 磚紅色。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於顯微鏡的觀察。7、轉動細准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麼?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勻。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後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鹼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實驗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一、實驗原理: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3、鹽酸的作用① 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四、方法步驟:1、取材① 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② 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③ 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④ 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2、水解① 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② 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3、沖洗塗片① 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② 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4、染色① 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② 吸:吸去多餘染色劑;③ 蓋:蓋上蓋玻片。5、觀察① 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五、考點提示: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5、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貳』 在載玻片上放幾滴水,用火烘乾,會有什麼現象

1 若是蒸餾水,則基友無剩餘物槐數。
2 若為軟水,則盛鉛鋒首下一些細微白痕。
3 若為硬水,剩餘較多白渣。

『叄』 如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漏斗內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為兩種不同濃

(1)一般兩側溶液的濃度並不相等,因為液面高的一好森悶側形成的靜水壓,會阻止溶劑由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擴散,故兩者濃度關系仍是S1>S2
(2)圖中半透膜模擬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和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3)②根據實驗所給材料「0.3g/mL的蔗糖溶液和與其等滲的KNO3溶液」,以及實驗的第三步可以確定,向甲裝片滴友彎加0.3g/mL的蔗糖溶液,乙裝片應滴加等量等滲的硝酸鉀溶液.
③蔗糖分春困子不能透過原生質層,蔗糖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後不會自動復原;KNO3能被細胞吸收,導致細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濃度差被消除,從而發生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的現象.
故答案為:
(1)S1>S2
(2)液泡膜
(3)②等量等滲的硝酸鉀溶液
③質壁分離 自動復原

『肆』 載玻片上滴幾滴天然水,用火烘乾,觀察載玻片上有何現象

有一些白色粉末狀物質(水中的礦物質),殘留在玻璃片上。

『伍』 生物實驗為什麼有的用蒸餾水沖洗載玻片或用酒精沖洗載玻片

蒸餾水就是純凈水,用蒸餾水的目的是清潔,不會帶入其他物質。
酒精的作用是消毒。

『陸』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時,為什麼用蒸餾水沖洗載玻片

沖洗之前不森激是滴上此猜襪甲基綠和兆轎吡咯紅葯水了么,將玻片外面的多餘葯水沖洗掉。
烘乾是要將細胞固定在玻片上,起到穩固的作用。

『柒』 取四片載玻片分別滴一滴土壤浸出液、無土栽培培養液、雨水和蒸餾水,烘乾水分後,載玻片上沒有結晶物質的

由分析可知,載玻片上的結晶物質應是無機鹽.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種無機鹽轎塌激以及營養物質,可以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長;無土栽培就是閉襪不用土壤,而是依據植物生活所需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將無機鹽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營養液,用營養液來培衫渣養植物.因此無土栽培培養液中的植物能生長;雨水也含有無機鹽,可以使植物生長.而蒸餾水中不含無機鹽等營養物質,植物不能正常生長.
故選:D.

閱讀全文

與蒸餾後載玻片的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鄭州市污水管網 瀏覽:376
藍瑟空調濾芯在什麼位置 瀏覽:666
什麼時候用凈化器 瀏覽:622
飲水機桶裡面怎麼清洗 瀏覽:868
框架結構伸縮縫防水處理 瀏覽:259
博越中央空氣凈化器濾芯怎麼換 瀏覽:170
達芬奇顏色回批用什麼格式 瀏覽:742
最好的水處理方法 瀏覽:288
離子交換法什麼意思 瀏覽:968
清洗柴油濾芯怎麼換 瀏覽:220
電熱水器加入除垢劑 瀏覽:864
儲水式電熱水器免拆水垢工具除垢劑 瀏覽:164
凈水器加盟商哪個好 瀏覽:896
雙氧水加鹼除垢功效會嬌弱嗎 瀏覽:957
飲水機膽壞了有什麼症狀 瀏覽:592
沈陽什麼地方賣污水泵 瀏覽:898
怎麼在家裡提取蒸餾水 瀏覽:901
處理鹼性廢水加入什麼 瀏覽:809
大隻屈臣氏蒸餾水 瀏覽:18
市場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