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定容時,加蒸餾水至接近
當接近刻度1~2cm時,如果技術比較嫻熟,可以使用滴瓶慢慢滴加,如果技術一般,可以採用滴管慢慢滴加至凹液面與刻度線對齊.
❷ 容量瓶正確的定容操作
1不能2用玻璃棒引流 近刻度用滴管定容
❸ 溶液氫氧化鈉的配製方法與步驟
1.計算:n=m/M
,
c=n/v
,ρ=m/v
2.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試劑用分析天平或電子天平(為了與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稱量,液體試劑用量筒。)
3.溶解:將稱好的固體放入燒杯,用適量(20~30mL)蒸餾水溶解。
4.轉移(移液):由於容量瓶的頸較細,為了避免液體灑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緊貼容量瓶瓶口,棒底應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線下。
6.洗滌: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2~3次,洗滌液全部轉入到容量瓶中。
7.
初混:輕輕搖動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勻。
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液面離容量瓶頸刻度線下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9.搖勻,蓋好瓶塞反復上下顛倒,搖勻,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
10.由於容量瓶不能長時間盛裝溶液,故將配得的溶液轉移至試劑瓶中,貼好標簽。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配製溶液
❹ 定容時判斷滴加蒸餾水剛好到達刻度線的方法是
先用玻璃棒引流正常加水,在靠近刻度線的時候,用膠頭滴管滴加至刻度線
❺ 移取4 mL NaCl 溶液至 100 mL容量瓶,定容至100 mL
准備好5mL或10mL的移液管或者移液槍,100mL的容量瓶(已撿漏),洗耳球,一次性吸管,蒸餾水。移取約50mL蒸餾水至100mL容量瓶中,將氯化鈉溶液搖勻,用移液管或移液槍准確吸取4mL氯化鈉溶液,轉移至100mL容量瓶中,輕輕搖勻,用蒸餾水定容至刻度線。蓋好容量瓶蓋子,上下搖勻3次。
❻ 如何定容法配製20毫升0.5克0.5%的硫酸氫鈉
配多少?
按100ml算了。
稱取20g,倒入100ml容量瓶,蒸餾水定容至刻線。
OK
亞硫酸氫鈉水中溶解度40g左右,所以20%不存在過飽和問題
❼ 配置溶液定容是什麼操作啊,有什麼作用求大神解答
使用容容容量瓶配製溶液時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液面離容量瓶頸刻度線下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如圖所示
❽ 沿著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蒸餾水,直到溶液凹面的最低點與刻度相切 這句話為什麼是錯的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加到快到刻度線的時候停止,然後定容(用滴管一滴滴緩慢滴加至刻度線),你說的這種方式不易控制,會導致液面高於刻度線的誤操作,因此是錯誤的
❾ 定容的正確操作是什麼
定容是在容量瓶中進行,一般用燒杯配製試劑,如配1L的試劑,可以先在燒杯中配製到900ml到950ml左右,轉移到容量瓶中,進一步加溶劑,加入到距離容量瓶刻度的凹液面2-3厘米後,靜置1-2分鍾,再用膠頭滴管滴至刻度線與液面最低處相平,蓋上塞子,翻轉搖勻即可。
影響因素
1.視線(仰視——用的量大於實際量,俯視——用的量小於實際用量)有一個便於記憶的口訣:俯視看高,仰視看低。
2.滴定管用於酸還是鹼(使用後是否清洗)。
3.觀察滴定管是否需要吹,標有「吹」的滴定管需要吹,其餘不需要吹。(吹了不需要吹的管,實際加的液體比理論要求的多,沒有吹需要吹的管,實際加的液體比理論要求的少)。
4.滴定管的下端是否有氣泡(有則量變少)。
5.潤洗有無(無潤洗則液體濃度表小,用量多於實際用量)。
6.定容完再翻轉搖勻,若翻轉搖勻後定容,會因加的水過多,導致溶液濃度偏小。
7.滴定管,容量瓶均有使用溫度標注。
以上參考來源:網路-定容
❿ 實驗定容步驟
(1)配製100mL 1mol/L的NaCl溶液,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一般用托盤天平稱量(用到葯匙)稱量,在燒杯中溶解,冷卻後轉移到100mL容量瓶中,並用玻璃棒引流,轉移完畢,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及玻璃棒2~3次並將洗滌液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適量蒸餾水,當加水至液面距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點與刻線相平,塞好瓶塞,反復上下顛倒搖勻;所以定容時所用儀器為::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托盤天平;膠頭滴管;
(2)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所以空格內應填充:稱量;溶解; 定容,
故答案為:稱量;溶解; 定容;
(3)沒有洗滌燒杯和玻璃捧,會導致溶質的損失,則濃度偏低,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導致稀溶液體積偏小,濃度偏高,
故答案為:偏低;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