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員可以飲用蒸餾海水嗎
我們都知道海水是不能喝的,那麼船員行駛在茫茫大海中,甚至幾個月都沒有機會見到陸地,海員的吃水問題到底是怎麼解決的呢?作為一名遠洋老船員,用自己的實際經歷告訴你們船員的心酸經歷。
船上確實有蒸餾水,但是只能供機械設備冷卻使用,海員也是能喝的,但是一般海員們都不會選擇去喝蒸餾水,因為蒸餾水是非常干凈的,不含有任何人體需要的礦物質,海員長期引用蒸餾水對人體的損害是非常大的。我第一次上船的時候,由於不懂這個行業,中介公司告訴我,什麼都不用帶,工作服,被子,洗漱用品都是船上發的,我也就兩手空空上船了。第一個航次就是從俄羅斯到巴西,漫長的航程中,再加上拋錨的時間,那一個航次大概用了60多天的時間,這中間我喝的全部是蒸餾水,很明顯我的頭發掉的很快,並且臉色發白,再加上船上沒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我明顯的出現了營養不良的狀況。
第一:目前包括漁船在內,都會設計一個大型的淡水艙,這個淡水艙的容積是非常大的,可以容納幾百噸的飲用水。當船舶靠港的時候,水手在大副的指揮下,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加淡水。這個淡水就是船員平常的飲用水,一般情況下廚房裡面做飯會使用。即便船上加的水是地下水,很多船員也是不願意喝的,因為船舶的淡水艙很久才會清理一次。我曾經有機會看到水手們清洗淡水艙,裡面由於潮濕的環境,艙壁四周長滿了苔蘚。特別是水艙艙底,積累了一層厚厚的細沙。水艙裡面的水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氣味,出現了一種泛黃的顏色。如果不加熱,完全是不能飲用的。
第二:海水淡化系統。目前全球的海水淡化系統都比較成熟了,這種技術也被安裝在船舶上。由於船舶行駛在大海中並不缺少海水,通過海水淡化,自然也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淡水。這種淡水雖然也是可以飲用的,但是卻沒有船員直接去喝。因為海水淡化後,需要使用一些葯物對淡化的水進行處理,船上對淡水使用葯物的海員一般都是機艙的人員,他們對於葯物用量的把握並不是太專業,在船舶這個封閉的環境下,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也沒有人敢亂喝海水淡化的水。一旦喝出了問題,基本上也就葬身於大海了。所以船上對於水源的管理也是非常嚴格的,一旦水源出了問題,基本上也就是全軍覆沒了。
第三:現實中海員真正飲用的水而是礦泉水。每次船舶靠港前,每個船員都會自己購買一定數量的礦泉水,也就是我們平常喝的瓶裝礦泉水。大家上報自己需要購買礦泉水的數量,交到三副那裡,統一購買。送水公司會把礦泉水送到船舶停靠的泊位旁邊,然後船員們搬回自己的房間就行了。如果航線比較長,自己購買的礦泉水不夠喝,船員們也會短期的喝一些船舶淡水艙裡面加的淡水。作為遠洋船員,我喝過全世界很多國家的礦泉水。這也是船員工作的特性之一。
第一:船員生活區需要大量的蒸餾水,船上工作是非常臟的,特別是普通海員。每天下班後必須要洗澡,而洗澡用的就是淡化後的蒸餾水。除洗澡外,沖馬桶,洗衣服等其他生活方面需要淡水的地方都會用海水淡化後的蒸餾水。畢竟水艙裡面加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不能隨意過度使用。
第二:在船上還有一個很大的地方需要蒸餾水。每次船舶裝卸完貨物之後,甲班上都是非常臟的。船舶開出去之後,需要水手們對船舶進行一個整體的清洗。第一遍洗甲板完全使用的是海水,但是很多船舶還是會要求,用淡水再洗一遍的。因為海水沖洗過,太陽一曬,甲班上全部是亮晶晶的海鹽,不僅會腐蝕甲班,而且還會因為太滑而造成安全隱患。而沖洗甲班的淡水就是蒸餾水。
海員是一個特別辛苦的行業,連最基本的吃水都是一種問題。幽深的大洋深處,船員們駕駛著船舶乘風破浪,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安好,他們完全沒有信號,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系。船舶上出現的所有問題都要靠自己解決。想一想這種工作環境是多麼的可怕,所以麻煩個別中介公司有點良心,不要再剋扣海員兄弟們的血汗錢了。也希望我們整個 社會 給予海員兄弟們應有的地位和待遇。
你們覺得海員這個行業如何呢?你們會選擇從事這個行業嗎?歡迎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首先船上是要用蒸餾水的 ,一次遠洋,一兩個月,如果不合理的利用海水,生活起居,船上的各種冷卻裝置光靠淡水怎麼可能維持一兩個月。
船上有一個海水淡化裝置,專門蒸餾海水用的 ,淡水不足的情況下主要用在生活起居中的洗澡,洗頭,洗衣服,鍋爐,以及廁所用水等等。這里有一點,不是在必要情況下,就算是蒸餾水,也不會用來飲用的,甚至是廚房用水都不會選擇用蒸餾水, 只有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淡水完了,才會選擇用蒸餾水來做飯。
為什麼呢?我們有人試過蒸餾水的味道,相當難喝,沒有什麼味道,由於設備簡單,沒有蒸餾好的時候有點淡淡的苦澀味,所以在廚房飲用方面的水不會選擇用蒸餾水,飲用水就更不會選擇蒸餾水了。 現在的海水淡化裝置基本上很少用,屬於應急裝置,在應急情況下才會使用。
所以這里有一個問題,做飯的水,和飲用的水是什麼水呢? 通常情況下,一個比較好的航海公司,做飯的水是靠岸時候儲備的淡水,船上有淡水艙,專門儲備淡水。喝的水呢?比較好的公司還是會為員工准備充足的礦泉水,供員工飲用。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蒸餾水非常純凈,很乾凈,但是並非如此,蒸餾水裡面沒有礦物質,就是單純的一個水,並不適合飲用,還比不上自來水。
海員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一望無際的大海,加上無休無止的海浪,一開始幾乎沒有一個船員不暈船。剛上船的海員,日子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熬」,把暈船的日子「熬」過去,小浪還好,碰到大浪就連老船員都會喊受不了。試著想一想,你站在船艙內,一個和船一般高的大浪拍過來,你的心情是如何。
船上的生活是孤寂的,沒有網,沒有 游戲 ,沒有人講話,一個固定大小的空間,在自動化成都越來越高的船上,人越來越少了。就像被關在了一個固定的空間裡面,眼裡面只有大海和藍天。甚至有很多人會無法適應岸上的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
所以船員承受者人家無法承受的艱辛,不能像岸上的人一樣兒吃喝玩樂,工資高一點,那也是他們應得的。我很高興當初的航海公司沒有聘用我,因為我也無法承受那樣兒的日子,平平淡淡卻有滋有味的小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作為一個在海上航行了11年的人,現在告訴你,船上現在早就有了海水淡化裝置,但是由於是蒸餾的水,裡面沒有礦物質,一般船上是不喝這個水的,這個水是作為生活用水,洗澡啦,洗衣服啦,沖廁所啦,一般做飯的水還是用在岸上加的自來水,不過你們也知道,水放在淡水艙里幾個星期,
有些老舊船,淡水艙贓的來,裡面都是沉澱的污泥,你看了都喝不下,我們現在上船,條件允許的話,都是買礦泉水,跑遠洋的話一個人都要備個十箱的,廚房洗菜做飯沒辦法,只能吃一點,所以很多老船員都有一個職業病,腎結石,因為他們捨不得把錢買礦泉水,平時都是喝船艙里的水,時間長了,一般都有結石。
現在你知道了吧,海員也苦,前兩年航運不景氣,船東欠債,船不要了,上面船員就苦了,沒人管,如果在國外,又不能隨便下來,下地要辦證,船東都跑了,沒錢給代理,誰也不管你,一條船總歸要有人值守,想跑也不跑不了,有時候沒菜了,就只能鹹菜配飯吃一個月,水沒人給你加,只能控制,一人一天一桶,想想都這個年代了,過得還跟難民一樣。
這是幫人家擦屁股,收拾爛攤子。
想更多了解海員這個行業以及海員生活地可以關注我。
當回答您這個問題時,作為一名遠洋航線船員的我正在巴西巴那拉呱錨地。
飲用蒸餾海水是可以的,但是我們海員卻會說「不」!幾乎每條船都會有淡化海水裝置,但由於部門,職務的原因,我不太了解具體是用哪種方式淡化的,只知道船上有這個裝置,並且我們每天洗澡水,沖廁所水等都是用的淡化水。
從第一天上船起就聽老船員說,造水機造的水不要喝,會掉頭發,傷害身體,那到底有沒有傷害呢,我覺得是有的,畢竟船上設備不像家裡的自來水廠的設備那麼完善。所以船員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飲用這個水的。
廚房裡做飯用的水是飲用水 ,這個水是在靠碼頭時從碼頭加的。
你們不了解的是船上所需的飲用水在飲用淡水倉里,另外還有一個淡化海水倉,船上的造水機所造的淡水通常被船員用作洗衣,洗澡,等生活用,而不作為飲用。
如上面所述:淡化的海水到底會給船員帶來怎樣的傷害呢?
說實話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到現在,我看到的是,很多船員喝水連船上在碼頭加的淡水都不喝,而是靠碼頭買很多礦泉水來喝,當然本人也是這樣。
船上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
有時候船上加淡水不太多,然後到裝貨地後,需要拋錨排隊等待,我聽說過一個拋錨最多的是在巴西,五個半月,這種情況下,船上飲用淡水肯定是不夠的,也只能夠飲用淡化海水了。
蒸餾海水是已經開始用的了。很久以前的技術!
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 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目前應用反滲透膜法及蒸餾法是市場中的主流。
蒸餾法基本都知道,加熱了以後水蒸氣凝結就變成水了,類似純凈水,什麼礦物質都沒有,長時間引用對身體的危害很大。蒸餾造水,消耗能源,而且得水量並不多,還會造成鍋爐結垢。大部分船都是用主機缸套水的余熱加溫海水,從而海水蒸發冷卻成可飲用的淡水。不過很多人並不飲用這樣的水,長時間喝這樣的水有一股味道,很難喝,一般都是在口岸加自來水用,過濾的水用來洗東西,沖廁所或者沖洗夾板之類的。
很多航母現在用的是反滲透的方法提取淡水,每天提取的量據說可以夠一個城市使用一天的了。
反滲透法通常又被叫做超過濾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的。在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為滲透。海水一側高出的水柱靜壓稱為滲透壓。如果對海水一側施加一大於海水滲透壓的外壓,那麼海水中的純水將反滲透到淡水中。反滲透法的最大優點是節能。它的能耗僅為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因此,從1974年起,美日等發達國家先後把發展重心轉向反滲透法。
不過不管是怎麼弄出來的水,船員都不會多喝,因為喝多了純凈水掉頭發特別厲害,所以很多船員都會自己買礦泉水在休息室存著。
很多人覺得純凈水沒有什麼的,我說一個我身邊的事情吧,來自於我爸。
我爸年輕的時候血熱,就是手心的皮膚乾裂,脫皮,他很嚴重,裂出了口子,握緊拳頭都會流血的那種,吃了很多葯都不好使,沒事就在家熬中葯。後來和我媽離婚了以後去山裡包山種樹養魚。然後喝山裡的泉水,慢慢手也好了,不剝皮了。不過在山裡十多年了,雖然喝泉水把手治好了,可是因為礦物質含量大,得了腎結石~
不要覺得水裡含的微量元素不多就沒事,有很多人們需要缺查不出來的事情。現在的科學還沒有做到無所不能的地步,純水裡什麼都不含,肯定對身體沒有益的。
海員用海水蒸餾不是不可以,現在也有用這種方法來獲取淡水的,這種技術是最普遍的技術,同時也是最常用的的技術。
其實大自然就是一個很好的海水凈化器,太陽照射到海面上,海水不斷的蒸發,然後通過降水的形式又降到陸地上,然後經過大地土壤的凈化,再形成地下水或者河流等,我們所用的淡水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么來的。
海水那麼多,海水變成淡水的原理又如此簡單,那為什麼我們平時還是會說淡水資源十分少,且越來越少呢,為什麼不用海水淡化呢?其實並不是不可以,只是有個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那就是效率的問題。通過蒸餾海水的方式獲取淡水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對能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用其他能源來換取基礎的水資源是非常不劃算的。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那現在的海員為什麼不用這種方式呢?其實原因有很多,有一部分船隻會攜帶一些備用的淡水資源,這種方式是非常方便和廉價的,不需要額外的工具,也不需要花費時間去淡化海水。還有一部分比較的特殊遠航的船隻無法攜帶大量淡水就會採取海水淡化的方式,但是並不是使用這么簡單的方式,而是使用更為復雜的一點的設備,有的會採用蒸餾的原理,也有的會採用過濾滲透原理,也就是我們說的半透膜滲透的方式。
最後,不管是通過什麼樣的淡化海水的技術,都很難像我們平時的飲用水一樣。我們平時飲用的淡水中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這些雖然含量很少,但是確實我們身體所必須的,如果長期飲用蒸餾水,會導致缺乏微量元素,誘發各種身體的病,因此很少有船員是一直飲用人工蒸餾的水。一般一段時間後都會淡水補給,或者是通過其他的飲食攝入來保證人體的需求。
用啊,誰說的不用,現在船舶上一般兩種造水裝置,一種就是真空蒸餾,另外一種是半透膜滲透原理。真空蒸餾,顯而易見,通過抽真空降低海水沸點,利用缸套冷卻水蒸發海水,產生蒸汽,再用海水冷卻蒸汽生成蒸餾水,進入淡水倉,至於另外一個答主回答的岸接自來水,從來沒遇到過,除非自用造水機不能使用了,還有淡水倉臟的問題,我覺得,這不能怨別人,你三個月洗一次倉,還會有污泥么,結石一般是因為礦物質含量高才會得,都蒸餾水了,還得什麼結石.另外一種造水機原理就是用壓力迫使海水透過種膜,淡水能過,鹽分,各種其他離子無法通過,從而獲得淡水。從淡水倉到房間,廚房,需經過淡水增壓櫃,也就是壓力水櫃,然後濾器,消毒裝置,最後到使用處,我們船上的淡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但由於沒有添加礦物質,所以一般也會購買礦泉水在房間飲用,廚房做飯都是用我們自己造的水。希望對你有用!
我看到有人說到造水機加化學品的問題,首先,加化學品是為了防止蒸發器部件生成鹽結晶,加入這個化學品能減緩結晶,其次,這個化學品是加到蒸發水中,也就是海水中,不是冷凝的蒸餾水中。還有量非常小,一天700ml,稀釋於130l的水桶中。所以,安全性是沒問題的,我基本上每周都做水劑測試。船上泡咖啡都是用我們自己造的水!
我是一名遠洋海員,可以明確的說海水蒸餾不能直接飲用!在海上航行多年,關於喝水我還真的吃過虧,當初剛上船時,以為兩手空空,管吃管住,無憂無慮的心態上船,同事也提醒讓我多帶點礦泉水,我還嫌多,懶得去拿!後面才知道鍋是鐵做的。由於貨船為了拉貨,儲存水量的空間有限,有一段時間,確實喝過海水通過造水機凈化出來的水!是蒸餾過後,在礦化的水,口感很差,有點微苦。
誰都清楚,海水含有大量的鹽分,直接引用,會導致人類死亡!在茫茫大海之中,海水不能引用,又沒有自來水,船員到底喝什麼水?
每次船舶靠岸,都會儲存自來水,船上有很大的蓄水艙,用來裝水,隨便100噸不成問題,這就是船上的飲用水。平時船舶上洗菜,做飯,泡茶等都是用這個水。與人嘴巴直接接觸的必須用自來水,畢竟自來水平時在陸地上通過殺菌處理,過濾,可以直接飲用,偶爾喝一口沒事,儲存飲用水的叫飲用水艙。自來水含有大量的礦物質,每次加滿水,只要及時清理內壁,以面內壁有很多水垢,水質方面不用擔心,這個水後面還會通過過濾,殺菌處理,就跟我們平時飲用的純凈水質量差不多!對人體無害,也安全。
很多人肯定還有疑問,海上航行少則幾個月,多了上年的時間都有,難道每次儲存的水都夠用?船上用生活用水如何解決!
雖然船上每次靠岸都會補充飲用水以及自來水,但是海上航行,公司目的是為了賺錢,不是去 旅遊 ,成本各方面都會有賬!在者每一艘船到一個港口,停的時間有限,不會真的為了水而去等你加水,人家要等著送貨,有時還沒加滿,就開走了。水就不夠用。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到船上的造水機,這個機器的水都是直接把海水淡水,也就是我們用來洗澡,沖廁所,洗甲板,冷卻主機的水,因為有造水機,所以大大的解決了船上用水問題!雖然造水機出來的水都是蒸餾水,但是只要不入口,對人的身體完全無害,這極大限度的解決了船上用水!
遠洋航行,船員們每次下船,都會買很多東西,其中就是大量的買水,有些船員會根據航行的時間算,一般都會買100瓶水左右,除了熱天以外,加上船艙里儲存的水,基本夠喝!如果船上的水真的彈盡糧絕,還可以把造水機的蒸餾水進行礦化處理,人體可以喝,只不過口感不行,長期喝對人身體不好。
很多人對船上的生活比較好奇,你現在知道了,連喝水都要計算,可以想一下,船上工作,除了生活不愁以外,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在跟自己戰斗,你需要克服沒有女人的情況。還要彌補自己內心的世界,雖然船上每人都是一減床,但是長期生活在一個密閉的環境,人會壓抑,所以人們知道海員工資高,但是受的苦也不少,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內心戰斗!
歡迎關注@騎驢逗笑,持續為了帶來精彩內容!
之前我也是船員,親身經歷,有個同事30不到禿頂了問他原因,他說有一次船缺水了喝了十幾天的蒸餾水然後就開始掉頭發,而和他同一條船的都喝汽水可樂反而沒事,那個頭禿的蹭亮後悔都來不及了
我作為一位老海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遠洋貨輪上肯定是有海水淡化裝置的。船上不但人需要淡水生活,機器也需要淡水。遠洋航線一般十幾天甚至於一個月才能靠岸,如果僅僅靠岸上加裝淡水,是不夠用的,並且,在有些國家加裝淡水很貴的!20-30美金一噸。所以,船上就必須利用海水製造淡水,海水淡化後的淡水一般儲存在單獨一個水艙,供生活區洗澡,沖馬桶用,供機器冷卻,鍋爐燒水用。
船員飲用的水一般都喝岸上加裝的自來水。但是,現在船員一上船一般都訂購十幾箱礦泉水,供日常飲用。廚房做飯做菜做湯,沒辦法避免,會喝點水艙里的水。
海水淡化裝置英文叫Fresh water generator。淡化的原理我就講通俗一點,其實就跟題主說的那樣,將海水燒開,然後冷卻蒸餾水,最後收集到水艙。當然,實際中比這個復雜的。
其實船上也有缺水的時候,那你會說源源不斷的海水,造啊!是啊,可是船舶拋錨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淡水就緊張啦!缺水的時候,接淡水都喝過,接空調冷凝水洗澡。大家都不幹活了,就不用洗澡了。
最後說一說,為什麼不喝,或者盡量不喝造水機造的蒸餾水。海水淡化後的淡水其實就是純凈的水H²O,長期飲用對身體不好,還容易脫發。而且儲存淡水的水艙進去過的人都怕喝水艙的水了,因為底部都是黃黃的泥漿啊。所以船員上船,每個人都會訂購十幾箱礦泉水,1.5升的,夠喝幾個月了。
㈡ 為什麼我自製的蒸餾水味道是苦的,我是按照課本程序蒸餾的
你為什麼覺得你做的蒸餾水是苦的? 你是聞出來的還是嘗過?
你自己做的蒸餾水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你是在什麼混合物中蒸餾出來的水?
首先你要考慮是否可能存在共沸物
然後考慮你試驗所用的儀器有沒有污穢以及其他雜質, 橡皮塞是否存在老化粘稠有異味的情況。
你在試驗過程當中除了蒸餾這種物理反應之外,還有沒有可能因為加熱的原因導致被蒸餾的混合液體當中發生其他化學變化? 例如分解、裂化等
㈢ 為什麼用沙子和木炭處理海水煮沸後還不能使用,詳細解析
海水是名符其實的液體礦產,平均每立方公里的海水中有3570萬噸的礦物質,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種元素中,80%可以在海水中找到。
正是海水有這么多的礦物質,所以口感澀苦,而且這些礦物質大多是人體不需要的。去除這些礦物質,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是蒸餾法:將海水一直保持沸騰狀態,然後收集蒸汽變成的冷凝水,就是純水。
用蒸餾法提取純水的方法用了很多年,也簡單易行,但是非常耗時間,不能適應大量用純水的場合。所以就有了透析法:水的分子體積最小,而其他物質的分子都比水分子大,若讓水通過極細的「網」後,就可以留下純水。這個所謂的「網」,在專業術語中叫做「膜」,可用陶瓷材質、碳材質等材質做成。
由於這個「網」的孔眼非常細,是以納米(10億分之一米)為單位的,所以水通過膜的過程是緩慢的,這個過程不叫通過,叫做滲透。
用沙子和木炭處理常用水的方法叫做「吸附法」,原理是將水中的微量物質吸附在沙子和木炭上,此方法只適合用於水中雜質很少的情況,而且沙子和木炭要總是更換,否則沙子和木炭飽和後就不再吸附了。海水中的雜質較多,沙子和木炭不能勝任這個任務。
㈣ 海水蒸餾後能不能飲用
能,當然被污染的海水除外,因為海水中人體不能攝入的成分的沸點都高於100,且在水中溶解,所以用蒸餾的方法得到的海水是可以喝的。
蒸餾法是通過加熱海水使之沸騰汽化,再把蒸汽冷凝成淡水的方法。蒸餾法海水淡化技術是最早投人工業化應用的淡化技術,特點是即使在污染嚴重、高生物活性的海水環境中也適用,產水純度高。
多效蒸餾是由單效蒸發組成的系統。將前一蒸發器產生的二次蒸汽引入下一蒸發器作為加熱蒸汽,並在下一有效蒸發器中冷凝成蒸餾水,如此依次進行。
(4)海水蒸餾後是苦的擴展閱讀:
進料海水在排熱冷凝器中被預熱和脫氣,之後被分成兩股物流。一股物流作為冷凝液排棄並排回大海,另外一股物流變成蒸餾過程的進料液。
料液經加入阻垢分散劑之後被引入到熱回收段各效溫度最低的一組中。噴淋系統把料液噴淋分布到各蒸發器中的頂排管上,在沿頂排管向下以薄膜形式自由流動的過程中,一部分海水由於吸收了在蒸發器內冷凝蒸汽的潛熱而汽化。
被輕微濃縮的剩餘料液用泵打入到蒸發器的下一組中,該組的操作溫度要比上一組高一些,在新的組中又重復了蒸發和噴淋過程。剩餘的料液接著往前打,直到最後在溫度最高的效組中以濃縮液的形式離開該效組。
生蒸汽輸入到溫度最高一效的蒸發管內部,在管內發生冷凝的同時,管外也產生了與冷凝量基本相同的蒸發。產生的二次蒸汽在穿過濃鹽水液滴分離器以保證蒸餾水的純度之後,又引入到下一效的傳熱管內,第二效的操作溫度和壓力要略低於第一效。
㈤ 再渴也不能喝海水,這是為什麼將海水蒸餾干後,沉澱的都是什麼
我們需要大量的元素,而海水中含有這些元素,但是海水中的這些元素的含量遠遠超過我們的需要,所以我們不能喝它們。如果我們喝了它們,它們會大量進入我們的身體,可能導致我們中毒。而且海里的鹽分含量很高,我們喝多了會造成脫水,為什麼?為了排出海水中的100克鹽,人體需要排出150克的水。我們非但沒有補水,反而脫水更快,喝多了會死人。所以在某些情況下不得不喝海水,必須喝的是經過加工的海水。下面介紹幾種方法~主要有蒸餾法、電滲法、冷凍法、膜分離法等。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海里的鹽分太多,所以它的味道很苦,你還是想喝它。你的身體受到高鹽分的干擾,這樣你就不能回收電解水,你喝得越多,就越口渴,最後你會因脫水而死亡。這就是我所知道的一切。想了解的,網路一下,都明白。謝謝邀請!
㈥ 如何從苦鹹的海水中提取甘露
海水中含有氯化鈉等無機鹽,這些鹽類使海水變得又咸又苦。渴時喝下去不但不能解渴,反而更會口乾舌燥。鹽類會和金屬起化學反應,使金屬受到腐蝕。鋼鐵尤其怕海水,完好的鋼材放在海水中,不用很長時間就被腐蝕得面目全非。鋁在大氣中表面會生成堅硬的氧化層,能保護內部,而在海水中,鋁的氧化層也喪失了保護力。真正能夠耐受海水浸泡的只有鐵,不銹鋼和銅合金也有一定的抗海水腐蝕的能力。海水受熱以後,一部分鹽會結晶出來,附著在容器表面。海水中的附著生物,像藻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腔腸動物等也會長在通海水的管道和設備的壁上。這些附著物使這些設備傳熱能力大大降低,甚至被堵塞。
從苦鹹的海水中提取淡水的技術叫做海水淡化,也稱海水脫鹽。
古希臘羅馬時代有人做過海水淡化的嘗試,亞里士多德用封閉的容器把海水燒開,發現水蒸氣里沒有鹽分,把它冷凝就得到蒸餾水,是純凈的淡水。19世紀英國曾批准用蒸餾法制淡水的專利,在阿拉伯的亞丁灣海濱陸地上建造海水蒸餾器製造淡水,供給過往的船員。到2006年,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應用海水淡化技術,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775萬噸。
目前世界海水淡化裝置主要分布在沿海的乾旱地區、淡水供應困難的島嶼和沿海缺水的大工業城市。最集中的地區是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這些國家沒有河流,地下水也奇缺。過去靠用船從國外運來淡水。幸好這些國家有豐富的石油,有條件用石油當燃料蒸餾海水,解決淡水供應問題。
主要的海水淡化技術有蒸餾法、反滲透法和電滲析法。
蒸餾法實際上還是用亞里士多德闡述的原理,把海水加熱使它汽化,再使蒸汽冷凝,得到淡水,剩下的濃鹽水另做它用。蒸餾法使水汽化與鹽分離,不管從多麼濃的海水中都能蒸餾出很純的淡水,一次成功,所以適合於直接淡化海水。現在已經能用這種技術建造大規模的海水淡化廠,是最重要的一種海水淡化方法。
蒸餾法也有多種做法,用得最多的是多級閃蒸法。先把海水在管子里加熱,然後把海水引進壓力比大氣壓力低的設備中。壓力降低,水的沸點也降低,不需要到100℃就汽化了。於是海水在這個低壓容器里急速汽化,蒸汽迅速離開熱海水,固態的鹽類留在剩下的液體中,不會留在換熱面上。產生的蒸汽在換熱管外冷凝成淡水,海水在管內吸收冷凝時放出的熱而被預先加熱。海水這樣依次通過多個閃蒸室,每個室內的冷凝管上都生成淡水。重復進行多次閃蒸過程,能夠最有效地利用熱量,降低成本,使這種辦法成為現實可行的技術。
閃蒸室可以用便宜的低碳鋼做成,外麵包上不銹鋼之類的合金保護,防止腐蝕。冷凝器是最關鍵的部件,而且溫度最高,最容易被腐蝕,得用鈦或銅鎳合金等防腐材料做。海水中還得加進阻止結垢的化學物質,使剩下的鹽不致附著在設備壁上。把各級閃蒸室垂直地疊在一起,效果更好。
多效蒸發法是另一種蒸餾法,它使導熱面的兩面一邊是蒸汽一邊是水,蒸汽在上面冷卻,水在下面加熱,一舉兩得。不過用這種辦法時,結垢問題比多級閃蒸法嚴重,得想辦法解決。
低溫多效蒸發法能利用37~65℃的溫度淡化,需要的熱量少,能用電廠廢熱供給。有可能用太陽能作為能源,或者直接加熱海水,或者把熱量儲存在太陽能池裡再用,這樣可以不必燃燒化石燃料。直接利用時把水池壁塗黑,使它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陽能,使水汽化,然後在池上方的玻璃壁上冷凝,加上多效的原理,提高熱量的利用率。儲存的辦法則使太陽能把集熱管里的水加熱,把熱水儲存在太陽能池裡,熱水是很好的熱源。太陽能淡化器的投資比較高,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
反滲透法海水淡化,是用壓力驅使海水通過反滲透膜,膜的微孔很小,水的分子比較小,可以順利地通過,而把分子較大的鹽留在膜後面。這種淡化技術近來發展得很快,在它的基礎上又發展了超濾技術。反滲透法的關鍵是在膜上。膜既要能透水留鹽,又要能經得起高壓的水流過而不致損壞。這種膜是用高分子材料做成的。醋酸纖維素膜的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便宜,可是不耐用,脫鹽的效果也不理想,不宜於直接淡化海水。聚醯胺膜的機械強度比較高,脫鹽的效果比較好。聚碸高分子膜是一種復合反滲透膜,本身包含有效層和支持層,性能更好。這些高分子材料可以紡成纖維,織成膜。疊成平板形的膜不能耐壓;捲成管狀、螺旋管狀最結實,能承受壓力;做成中空纖維的效果最好。在海水通過膜之前,要先進行前處理,滅菌、除污和加化學葯劑調節酸鹼度,否則海水很快就會把反滲透膜堵塞,使它不能工作。反滲透法脫鹽的效果與海水的鹽度有關,有時一級反滲透脫鹽還不足以制出合格的淡水,需要二級脫鹽。反滲透法不需要熱源,只需要電力驅動高速旋轉高壓泵把海水加壓。目前新材料層出不窮,有了更理想的膜材料,這種淡化方法的效率會更高,成本也還能降下來。
電滲析法也是用膜把水和鹽分開的技術,但是這種膜要在電場的作用下才有淡化的本領。在電滲析槽內插上陰陽離子交換膜和隔板,充進海水,加上直流電場,海水裡的電解質就被電解,裡面的陰陽離子分別通過交換膜跑掉,留下的水中就不含鹽了。用隔板隔開,可以在一個電滲析槽內裝多組膜。膜的材料也是高分子聚合材料——聚苯乙烯磺酸和聚苯乙烯季胺。電滲析法的耗電量與海水的濃度成正比,所以這種辦法最好用在濃度較低的地下苦鹹水淡化中,如果用來淡化海水,一級淡化效果不好,需要多級淡化,成本就高了。我國1981年在西沙群島永興島上建了一座日產200噸淡水的電滲析淡化站,一直工作到現在。
水有很特殊的性質,汽化時不會把溶質帶出來,結冰時也不會把溶質帶出來。利用這個性質,與蒸餾法相反,不把海水汽化,而用冷凍海水的方法也可以達到淡化的效果。冰融為水所需要的熱量只有水蒸發為汽所需要的熱量的13%,可以節約大量能源。另外,低溫下鹽對容器的腐蝕不像在高溫下那麼嚴重,所以冰凍法可能將來還會有發展。如果仿照多效蒸餾的辦法,把冰凍和蒸發相結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熱量。
現在海水淡化的真正問題還是成本過高。最初的海水淡化是燒1噸油換1噸水,那就不如用船運淡水了,除非迫不得已,誰也用不起淡化水。自從有了上述的新技術以後,情況要好得多。截至2006年底,我國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15萬噸,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已接近5元/立方米。要使淡化更加實用,還得繼續努力開發新技術,研製出效率更高、更耐久的膜,在工藝上巧用多級、多效等方法,更有效地利用能量,以及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作為動力。
大陸架上有很多古河道,在海面上升時被海水淹沒,這些古河道下的沙層中藏有大量的淡水。有些地方雖然沒有古河道,可是海底地層里有地下水。這也是重要的淡水水源。用衛星遙感的方法可以找到海底淡水儲藏在什麼地方,再用淺地層剖面儀探查海底地層,詳細調查沉積物里淡水的分布。在淡水露頭的地方可以直接用潛水泵抽取,在沒有露頭的地層上可以探明含水構造,然後打井抽淡水。這種水源利用起來可能比海水淡化還經濟。美國開發海底淡水解決了夏威夷的城市用水,希臘在愛琴海成功地開發了一處日產淡水100多萬立方米的海底湧泉,灌溉了沿海3萬公頃旱地。我國長江口古河道中有很豐富的海底淡水,現在已經對資源做了周密的調查,還在長江口外的嵊泗列島開始開發。將來全面開發這個淡水資源將能解決舟山群島的淡水供應問題。
地球上絕大部分淡水都凍結在南極洲和格陵蘭等北極島嶼的冰蓋里,冰蓋邊緣不斷斷裂成冰山後漂流出來。全球冰蓋的淡水量等於地表水和地下水總量的3.35倍。能不能把冰山用拖船拖運到缺水的沿海港口,融化成淡水使用呢?有人曾做過這種試驗,把南極洲附近的冰山拖到南美洲。人們發現利用冰山淡水有很多困難:形狀不規則的冰山在拖運時阻力很大,費力拖到目的地後,很難把它融化,也不容易把融化後的水收集起來,融化時吸收大量的熱,還會使氣候變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雖然已經有這么多的辦法和設想向海洋要淡水,可是仍然沒有找到一個十全十美,既有效又經濟可行的辦法。這個問題只有留待今後去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