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焦油能提煉什麼
煤焦油
1.該名詞的定義、又稱
煤焦油是煉焦工業煤熱解生成的粗煤氣中的產物之一,其產量約占裝爐煤的3%~4%在常溫常壓下其產品呈黑色粘稠液狀,密度通常在0.95-1.10g./cm3之間,閃點100℃具有特殊臭味,煤焦油又稱焦油。
2.該名詞的性狀、情況簡介。
常溫下煤焦油是一種黑色粘稠液體,煉焦生產的高溫煤焦油密度較高,為1.160~1.220g/cm3 。主要由多環芳香族化合物組成,烷基芳烴含量較少,高沸點組分較多,熱穩定性好。其組分萘含量較多,其餘相對含量較少,主要有1-甲基萘、2-甲基萘、苊、芴、氧芴、蒽、菲、咔唑、瑩蒽、喹啉、芘等。
3.該產品的加工工藝情況
焦油的各組分性質有差別,但性質相近組分較多,需要先採用蒸餾方法切取各種餾分,使酚、萘、蒽等欲提取的單組分產品濃縮集中到相應餾分中去,再進一步利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進行分離。
170℃前的餾分為輕油;170~210℃的餾分主要為酚油;210~230℃的餾分主要為萘油;230~300℃的餾分主要為洗油;280~360℃的餾分主要為一蒽油;280~360℃的餾分為一蒽油;二蒽油餾分初餾點為310℃,餾出50%時為400℃。
4.用途
煤焦油是焦化工業的重要產品之一,其產量約占裝爐煤的3%~4%,其組成極為復雜,多數情況下是由煤焦油工業專門進行分離、提純後加以利用.焦油各餾分進一步加工,可分離出多種產品,目前提取的主要產品有:
(1)萘 用來製取鄰苯二甲酸酐,供生產樹脂、工程塑料、染料。油漆及醫葯等用。
(2)酚 及其同系物 生產合成纖維、工程塑料、農葯、醫葯、燃料中間體、炸葯等。
(3)蒽 制蒽醌燃料、合成揉劑及油漆。
(4)菲 是蒽的同分異構體,含量僅次於萘,有不少用途,由於產量大,還待進一步開發利用。
(5)咔唑 是染料、塑料、農葯的重要原料。
(6)瀝青 是焦油蒸餾殘液,為多種多環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用於制屋頂塗料、防潮層和築路、生產瀝青焦和電爐電極等。
5.其它
目前焦油精製先進廠家已從焦油中提取230多種產品,並集中加工向大型化方向發展。
http://knology.chinaccm.com/phrase-2006011016051100091.html
⑵ 煤焦油是怎麼形成
問題一:焦油是是怎麼形成的 焦油 為煤干餾過程中所得到的一種液體產物 高溫干餾(即焦化)得到的焦油稱為高溫干餾煤焦油(簡稱高溫煤焦油),低溫干餾(見煤低溫干餾)得到的焦油稱為低溫干餾煤焦油(簡稱低溫煤焦油)。兩者的組成和性質不同,其加工利用方法各異。
高溫煤焦油 黑色粘稠液體,相對密度大於1.0,含大量瀝青,其他成分是芳烴及雜環有機化合物。包含的化合物已被鑒定的達 400餘種。工業上將煤焦油集中加工,有利於分離提取含量很少的化合物。加工過程首先按沸點范圍蒸餾分割為各種餾分,然後再進一步加工。各餾分的加工採用結晶方法可得到萘、蒽等產品;用酸或鹼萃取方法可得到含氮鹼性雜環化合物(稱焦油鹼),或酸性酚類化合物(稱焦油酸)。焦油酸、焦油鹼再進行蒸餾分離可分別得到酚、甲酚、二甲酚和吡啶、甲基吡啶、喹啉。這些化合物是染料、醫葯、香料、農葯的重要原料。煤焦油蒸餾所得的餾分油也可不經分離而直接利用,如瀝青質可制電極焦、碳素纖維等各種重要產品,酚油可用於木材防腐,洗油用作從煤氣中回收粗苯的吸收劑,輕油則並入粗苯一並處理。
低溫煤焦油 也是黑色粘稠液體,其不同於高溫煤焦油是相對密度通常小於1.0,芳烴含量少,烷烴含量大,其組成與原料煤質有關
低溫干餾焦油是人造石油的重要來源之一,經高壓加氫製得汽油、柴油等產品。
問題二:一噸煤產多少煤焦油 瀝青在煤焦油中的含量在54-56%之間,生產一噸中溫瀝青約需要1.8噸煤焦油
問題三:焦油是什麼? 焦油又稱煤膏,是煤干餾過程中得到的一種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狀液體,具有特殊的臭味,可燃並有腐蝕性。是一種高芳香度的碳氫化合物的復雜混合物。
焦油的產生
焦油是煤炭在焦化過程中產生的。其產量約占裝爐煤的3%~4%在常溫常壓下其產品呈黑色粘稠液丹,密度通常在0.95-1.10g./cm3之間,閃點100℃具有特殊臭味,焦油又稱煤焦油。 焦油的各組分性質有差別,但性質相近組分較多,需要先採用蒸餾方法切取各種餾分,使酚、萘、蒽等欲提取的單組分產品濃縮集中到相應餾分中去,再進一步利用物理和化學的方法進行分離: 170℃前的餾分為輕油;170~210℃的餾分主要為酚油;210~230℃的餾分主要為萘油;230~300℃的餾分主要為洗油;280~360℃的餾分主要為一蒽油;二蒽油餾分初餾點為310℃,餾出50%時為400℃。
焦油的用途
煤焦油含有上萬種成分,其中很多有機物是生產塑料、合成纖維、染料、橡膠、醫葯、耐高溫材料等的重要原料,因此煤焦化工業以其不可替代性在21世紀煤化工中佔有重要位置。
焦油的分類
煤焦油分為高溫煤焦油和低溫煤焦油: 高溫干餾(即焦化)得到的焦油稱高溫煤焦油,低溫干餾得到的焦油稱低溫煤焦油。兩者的組成和性質不同,加工利用方法也各異。
編輯本段焦油誤區
低焦油不等於低危害
2008年是奧運年,國家提出了「無煙奧運」的口號。然而,就在有關部門大力控煙的同時,煙草市場上用於促銷的概念香煙也層出不窮,低焦油香煙就是其中最為流行的一種。那麼,低焦油的香煙真的低害嗎?專家對此提出了質疑。
低焦油只是宣傳手段
專家認為,低焦油現在已經成為了某些卷煙企業的宣傳手段,「它 焦油背後的意思是,這種煙是低害或者無害的,消費者可以放心選用。」而實際上,焦油對於人體的危害是非常恐怖的。據介紹,焦油是卷煙中有機物質在缺氧條件下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焦油是多種烴類及烴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的復雜混合物。煙氣焦油中99.4%的物質是有害的,0.2%是致癌的引發劑,0.4%是癌的協同劑。目前認為煙氣中的焦油是最嚴重的有害物,這就是為什麼香煙盒都標出焦油含量的緣故。焦油中多環芳烴的含量最多,且都具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如苯並芘、二苯吡、二苯蒽,這些物質進入人體後,可誘導人體組織中的芳烴羥化酶,這種酶能把多環芳烴代謝為可以與DNA分子發生共價結合的致癌物。專家們估計,每日吸30支煙,相當於每年300次X射線胸透的射線量。
焦油只能算危害之一
通過走訪市場可能看出,卷煙企業都在圍繞著焦油含量打出健康牌,那麼,是不是去除了香煙里的焦油吸煙就沒有危害了呢? 疾病控制專家商曉娟認為,從實際情況看,吸低焦的香煙反而是更有害。「因為低焦的香煙給吸煙者的心理暗示就是危害小,多吸一點沒什麼問題,而他們不知道,同樣吸一支不同的煙,吸入的有害物質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國家疾病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副主任姜垣教授也認為,很多煙民認為低焦油含量的香煙相對安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低焦油含量的香煙並沒有降低吸煙對身體帶來的傷害,在某種情況下,有可能增加煙民的吸煙總量。」 姜教授認為,煙草里有四千多種物質,焦油只是其中一種,「除了焦油,其他的有害物質仍會對吸煙者造成巨大的威脅。」 「而事實上,吸煙有害健康是毋庸置疑的。」商曉娟說。世界衛生組織將吸煙列為全球性流行病,並確認煙草是目前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再次提醒廣大煙民,關愛健康,相信科學,健康的秘訣是不吸煙。...>>
問題四:煤氣發生爐產的煤焦油多少和那些因素有關 主要取決於揮發分的含量。
⑶ 煤焦油的分解產物是什麼
(1)萘 用來製取鄰苯二甲酸酐,供生產樹脂、工程塑料、染料。油漆及醫葯等用。 (2)酚 及其同系物 生產合成纖維、工程塑料、農葯、醫葯、燃料中間體、炸葯等。 (3)蒽 制蒽醌燃料、合成揉劑及油漆。 (4)菲 是蒽的同分異構體,含量僅次於萘,有不少用途,由於產量大,還待進一步開發利用。 (5)咔唑 是染料、塑料、農葯的重要原料。 (6)瀝青 是焦油蒸餾殘液,為多種多環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用於制屋頂塗料、防潮層和築路、生產瀝青焦和電爐電極等。
⑷ 煤焦油的分餾產物是什麼
煤是固體,如何分餾,燒成煤水? 煤干餾的話可得到煤炭、煤焦油和煤氣。煤炭干餾時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狀液體。簡稱焦油。煤焦油按干餾溫度可分為低溫煤焦油、中溫煤焦油和高溫煤焦油,在焦炭生產中得到的煤焦油屬於高溫煤焦油。它是粗煤氣冷卻過程中冷凝、分離出來的焦爐煤氣凈化產品之一。
1) 貯存及質量均和將粗焦油送入焦油油庫,進行質量均和、初步脫水及脫渣。焦油油庫至少設3個貯槽: 一個接收焦油,一個靜置脫水,一個向管式爐送油,三槽輪換使用。
2) 焦油脫水
焦油在蒸餾前必須將水分除去,脫水的焦油可以降低蒸餾過程的熱量消耗,增加設備的生產能力,降低連續蒸餾加熱的系統阻力。
焦油脫水可分為初步脫水和最終脫水。焦油的初步脫水一般採用加熱靜置脫水法,即焦油在儲槽內用蛇管加熱保溫至80 ℃左右,靜置36 h以上,焦油與水因密度不同而分離。靜置脫水可使焦油中水分初步脫至4%以下。此外,焦油初步脫水還有離心脫水法和加壓脫水法等。
依據生產規模不同,焦油最終脫水方式主要有間歇釜脫水、管式爐脫水及蒸汽加熱脫水。其中,間歇焦油蒸餾工藝採用間歇釜脫水,連續焦油蒸餾工藝採用管式爐脫水。管式爐脫水法是將經初步脫水的焦油送入管式爐連續加熱到120 ~ 130 ℃,然後送入一次蒸發器( 脫水塔) ,脫除部分輕油和水,可將焦油含水量降至0. 3% ~ 0. 5% 。
國內的連續式管式爐焦油蒸餾工藝中,絕大多數廠家最終脫水是在管式爐的對流段進行的。
⑸ 蒸餾後的煤焦油產物如何脫色
當前原油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石油化工原料成本不斷攀高,石化產品競爭力大大削弱,「高油價時代」的到來,為長期處於競爭劣勢的煤化工業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晉、陝、內蒙古等地,煤化產業作為傳統煤化工的一個組成部分,煤焦油加工產業在迎來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煤焦油是一個組分上萬種的復雜混合物,目前已從中分離並認定的單種化合物約500餘種,約占煤焦油總量的55%,其中包括苯、二甲苯、萘等174種中性組分;酚、甲酚等63種酸性組分和113種鹼性組分。煤焦油中的很多化合物是塑料、合成橡膠、農葯、醫葯、耐高溫材料及國防工業的貴重原料,也有一部分多環烴化合物是石油化工所不能生產和替代的。正因為如此因此簡單的盲目的把煤焦油經過脫色處理用來作為燃料油.柴油來用,存在著很大的風險,然而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不可估量。因為煤焦油中存在著硫氰化合物因他的氣味對人們的正常生活及健康狀態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作為正常的燃料油柴油來用,首先要解決煤焦油洗油中的硫氰化合物,以及焦油鹼焦油酸等不穩定的容易產生角質影響燃燒的不穩定氧化物。這樣即達到了脫色油去掉了異味,消除了燃燒當中的不利因素和對大氣的污染。 在以往的煤焦油處理中普遍採用酸洗脫色.蒸餾脫色.也有加遮味劑的,但是硫氰化合物的異味依然消除不掉,因為硫氰化合物並沒有徹底除掉,而成為了一種氧化引發劑;因此也就是人們困擾的剛蒸餾出來顏色相當好,但是過了幾天後顏色越來越深,異味基本上沒有消除掉;對此問題我們做了實地操作和試驗,我們採取了兩步法;一是利用引發氧化加速反應;二是利用試劑吸取硫氰化合物達到脫色除臭的目的;當進行了以上工藝後,顏色油黑色變為金黃色異味徹底消失。對於有條件蒸餾的用戶,也可以在蒸餾的同時吸取硫氰化合物,這樣即達到了脫色又除掉了異味,保證了煤焦油脫色的穩定性。
⑹ 煤焦油分餾得到的產物
A、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燒時產物無污染,是高效清潔能源,故A正確;
B、煤的干餾可以得到煤焦油,通過對煤焦油的分餾可得到各種芳香烴,故B正確;
C、石油中主要含有烷烴和環烷烴,也含有芳香烴,故C錯誤;
D、石油催化裂化可得到更多輕質油,裂解可以得到氣態烯烴等化工原料,故D正確;
故選C.
⑺ 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物質都有什麼
在歐洲,干餾煤以製取焦炭用於煉鐵,是從18世紀中期開始的。隨著煤焦化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煤焦油,除了製造防護屋頂的油氈或塗敷火車軌道上的枕木以防腐外,大量堆集被視為廢物,由於它是又黑又臭的油,污染著環境,不得不付之一炬。這促使化學家們分析研究它,試圖找到它的應用。
首先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化學物質是萘。英國皇家研究院化學教授布蘭德在1819年從蒸餾煤焦油中發現一種白色結晶物,測定它是碳和氫的二元化合物。同年英國化學工業企業家加登也從煤焦油中發現了這一物質。1920年,英國牛津大學化學教授基德也成功地分離出它。石腦油是指石油、煤焦油的最先餾分。萘是從這個餾分中分離出來的,這也說明萘成為最早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緣由。它是一種白色結晶體,有特殊氣味,能揮發並升華,被用來驅蟲,放置在便池裡逐臭,俗稱衛生球,是製造染料、葯物的原料。
英國化學家法拉第在1826年分析了它,確立它的分子組成是C20H8。他是採用碳原子量等於6計算的,按等於12計算,即得出它的正確分子式是C10H8。法拉第還製得萘的兩種硫酸的衍生物。
1832年,法國化學家杜馬和他當時的助手羅朗發表論說,敘述他們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一種不同於萘的物質,最初認為是萘的同分異構物,稱它為異萘,後來確定它的分子組成是C14H10,不同於萘,我們稱之為蒽。
蒽是無色固體,有弱的藍色熒光,能升華,也是製造染料的原料。
1837年,羅朗又發表論說,敘述從煤焦油中分離出萘和蒽外,又分離出一種新的碳氫化合物——芘,分別給出它們的化學式是C3H和C5H2(正確的化學式是C18H12和C16H10)。1871年,德國化學家格雷比分析證明羅朗獲得的芘是一種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C16H10。芘是無色結晶體,是利用火加熱至高溫分餾煤焦油而獲得的。
1834年,德國化學教授隆格在煤焦油中加酸溶液後加熱,中和溶液,分離出一種油,將此油蒸餾,分離成三部分。隆格將分離出油後的另一部分溶解在苛性鹼溶液中,從這溶液中又分離出一種油,添加無機酸後又獲得另一物質,稱為石炭酸。
1843年,年輕的德國化學家A·霍夫曼分析研究了隆格發現的四種物質,它們分別是:苯胺(C6H5NH2),喹啉(C9H7N),吡咯(C4H5N),石炭酸是含有甲酚(C6H4CH3OH)的不純的苯酚(C6H5OH)。
苯胺早在1826年被德國化學製品商人恩弗多爾本從干餾靛藍中發現,認識到它易與酸化合,形成結晶鹽,就稱它為「結晶體」。到1840年,德國葯劑師弗里茨舍將靛藍與苛性鉀作用後也得到苯胺,稱它為「安尼林」。這一詞來自阿拉伯文「靛藍」。後來到1842年俄羅斯化學家齊寧利用硫化銨作用於硝基苯也獲得了苯胺。霍夫曼在1843年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一種鹼性油狀物,經過分析確定它和前面發現的「結晶體」、「安尼林」以及「苯胺」是同一物質,確定它的化學組成是C6H5NH2。
苯胺是無色油狀液體,遇漂白粉呈現藍色。這也是隆格從希臘文中藍色一詞命名它的原因。
喹啉是在1842年由法國化學家日拉爾將馬錢子鹼、辛可寧、奎寧和苛性鹼共同蒸餾取得,分析確定它的化學式是C9H7N,從「奎寧」命名它為「喹啉」。它是一種無色油狀液體,可能是隆格從希臘文白色一詞命名它的由來。
苯酚在1841年再次被羅朗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並將它硝化後獲得苦味酸(三硝基苯酚),經分析確定它和隆格發現的石炭酸是同一物質。隨後由日熱爾加熱水楊酸和石灰製得,研究後認為它不是真正的酸,與醇相似,它的分子中含有苯基和羥基,即C6H5OH。
在1851年德國化學家斯塔德勒發表的一篇論說中提到,甲酚是從母牛尿中發現的。英國大學學院化學教授威廉森的一位學生法萊在1855年從煤焦油的雜酚油中發現了它。雜酚油是煤焦油分餾的產物,是復雜的混合物。1864年德國化學家繆勒發表分析雜酚油的結果指出,其中除含有苯酚、甲酚外,還含有鄰甲氧基苯酚【癔瘡木酚(CH3OC6H4OH)】、苯三酚(焦桔酚【C6H3(OH)3】)等。
甲酚又稱克利沙爾,從西方名稱譯音而來。這一詞來自西方雜酚油的命名,是德國化學工業企業家賴琴巴赫用來指木焦油中木醋酸而創立的,他認為熏烤肉中木醋酸起了保護肉免於受腐的作用,從希臘文「肉」和「保存」兩詞創造出的新詞。
再說隆格從煤焦油中發現的吡咯,英國化學家安德森在1851年從骨油中再次發現它,給出它的正確化學式為C4H5N。
吡咯是無色液體,放置在空氣中色澤變深,它的蒸氣遇鹽酸浸濕的松木呈現櫻桃紅色,這可能是隆格從希臘文紅色一詞命名它的緣由。
1855年,美國《化學會雜志》發表署名威廉斯的文章,聲稱從煤焦油中發現類似吡咯的吡啶。這是一種無色有特臭的液體,早在1851年由安德森從骨油中發現。它的化學式是C5H5N。
李比希在1834年指出苯存在煤焦油中。霍夫曼在1845年也指出苯存在於煤焦油中。當時他在英國皇家學院任教,指導他的學生曼斯費爾德分餾煤焦油提取苯,在1849年他們從煤焦油中不僅分離出大量苯,還分離出甲苯C6H5CH3、二甲苯C6H4(CH3)2,但曼斯費爾德後來卻不幸死於苯蒸氣遇火發生的爆炸中。
苯的平面六角形結構式是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在1865年研究元素化合價中提出來的。他在1860年發表的文章中把苯、萘、蒽等和它們的衍生物統稱為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本來是指從各種香樹脂中提取的具有芳香氣味的物質,但是根據嗅味分類物質是不合適的,在經過研究苯、萘、蒽、苯酚、甲苯等的分子結構後,確定它們都是苯和苯的衍生物,因此用芳香族化合物統稱它們。其實,它們中有些甚至具有令人很不愉快的臭味!
萘、蒽等分子結構中具有多環,稱為稠環化合物,是德國化學家格雷貝和利伯曼在1868年提出來的。
吡啶、喹啉等分子的雜環結構是德國化學家克爾納和英國化學家杜瓦在1869年分別提出來的。它們被稱為雜環化合物,即是說,在構成它們分子環狀結構的原子中除了碳原子,還有其他原子——雜原子,於是得出某雜茂、某雜苯、某雜萘等化合物的名稱。
從煤焦油中分離出的稠環化合物還有:
芴(C13H10)和苊(C12H10),是法國化學家貝特洛分別在1867年和1872年從蒸餾煤焦油所得的粗蒽中發現的。芴是一種無色體,有藍色熒光,因而從希臘文「熒光」得名。苊也是一種無色晶體,貝特洛在從煤焦油中分離出它以前,在1866年從乙炔和萘合成了它。
菲(C14H10),是蒽的同分異構體,在1873年前後分別由德國化學家菲蒂希和奧斯特邁爾以及格雷貝和格拉澤爾從煤焦油所得的粗蒽中分離出來。是有光澤的無色晶體。它的命名由苯基和蒽構成。
茚(C9H8),是在1890年被德國化學家克拉默和斯皮克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最初曾認為它是一種苦味酸鹽。後來在1906年由德國化學家蒂勒合成了它,並確定它是一種稠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它是一種無色液體;它的命名因它的分子結構與吲哚相似而來。
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雜環化合物還有:
吖啶(C13H9N),又名氮雜蒽,是在1870年被格雷貝和卡羅從煤焦油提取的粗蒽中發現的。它是一種無色晶體,蒸氣和溶液都有刺激氣味,因而從拉丁文「刺激性的」命名它。
咔唑(C12H9N),又名氮雜芴,是在1872年被格雷貝和格拉澤爾從煤焦油提取的粗蒽中發現的,也是無色晶體。它的命名表明了它的分子組成是由氫、碳加氮構成,它和吡咯相似。
噻吩(C4H4S),又名硫雜茂,是在1882年由德國化學家V·邁爾從煤焦油提取的粗苯中發現的一種含硫的雜環化合物。它是無色液體,其命名來自希臘文「硫」和「苯」。
另外,還有吲哚(C8H7N),又名氮雜茚等,先後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
根據有關書籍講述,煤焦油中存在著200多種化合物。這里只提出它們中重要的、常見的10多種。
從煤焦油中發現的物質和它們的衍生物組成了有機化合物的芳香族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擴展了有機化學和整個化學知識的范疇。這些化合物是製取染料、醫葯、炸葯等的基本原料,把它們從煤焦油中提取出來,不僅僅是變廢為寶,更為人們社會生活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化學家們從煤焦油中發現眾多物質的意義明顯是重大的。
⑻ 焦油是是怎麼形成的
吸煙者使用的煙嘴內積存的一層棕色油膩物,即煙焦油,俗稱煙油。它是有機質在缺氧條件下,不完全燃燒的產物。是眾多烴類及烴的氧化物、硫化物及氮化物的極其復雜的混合物,其中包括苯並芘、鎘、砷、β荼、胺、亞硝胺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多種致癌物質和苯酚類、富馬酸等促癌物質作用的特點,雖其量極微,但具有經常、反復、長期的積累作用。實驗證明:一支紙煙的煙氣即足以使一片直徑3厘米的瀘膜完全變黑,瀘膜上的顆粒物質足以使艾姆氏移碼型菌株TA98引起顯著「回變」,如果在紙煙煙霧彌漫的公共場所採集數十升空氣量,其中的顆粒物質可以引起同樣「回變」的結果和致癌的危險。吸煙20年後,年齡45歲的人,要比不吸煙的人群患肺癌者高出10倍以上。
吸煙過程中生成的煙焦油,約為原煙草重量的1~6‰,煙焦油的產量與吸煙的頻率有一定的關系。單位時間內吸的次數越多,焦油的生成量就越多。每分鍾吸3口煙生成的焦油量幾乎比每分鍾吸1口煙多1倍。焦油的生成量也與紙煙長度有關,這是可以想像到的,因為煙草點燃處,生成的煙焦油煙霧,通過紙煙未燃燒部位時,其中一部分被煙草所吸附。當點燃處越來越接近末端時,生成的焦油幾乎大部分都進入到吸煙者呼吸道中,一支卷煙的前半截與後半截生成的焦油量之比約為1∶1.4,雪茄煙,斗煙和水煙的焦油生成量都比紙煙少。
吸煙過程中生成的煙焦油,隨煙流進入吸煙者的呼吸道,被呼吸道吸收的量與吸煙習慣有極密切關系。在一次深吸煙中(猛吸一口),約有90%以上的氣溶膠微粒被帶到肺中;如在吸煙後屏氣5秒中,可有82%的微粒被滯留在肺中;屏氣30秒鍾,滯留率可高達93%。
煙草本身只含有微量的多環芳烴,而焦油中的大量多環芳烴,絕大部分是在吸煙過程中生成的。它的生成、富集、增值量與煙的局部點燃溫度有密切關系,在吸煙時,紙煙點燃局部溫度可達600—900℃,在吸煙的當時,熾紅部位溫度可達980—1050℃,在兩次吸煙之間的間歇期,溫度約下降100—150℃。在吸煙過程中,除了紙煙的外層部分外,基本上都是供氧不足條件下燃燒的,不僅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且隨著焦化溫度的升高,生成多環芳烴的種類增多,如苯、荼、芘、酚等致癌物,多在700—900℃生成,而苯酚類和富馬酸等促癌物,則在500—700℃低溫度條件下生成。因此,煙焦油中多環芳烴的含量,無論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比煙草本身的含量要多得多。
煙焦油中的酚類化合物本身無致癌性,但具有明顯的促癌作用,它們在各種類型的煙草中的含量因類型不同而異,據測定,斗煙絲用煙斗吸(每分鍾吸 2口,每次35毫升、持續約 2秒)0.69毫克/克,紙煙0.25毫克/克,水煙0.02毫克/克,斗煙絲濾成的酚比卷煙高的原因,是斗煙絲拌進糖料較多,糖料是生酚的來源之一。
焦油中的致癌物質和促癌物質,能直接刺激氣管、支氣管粘膜,使其分泌物增多、纖毛運動受抑制,造成氣管支氣管炎症;焦油被吸入肺後,產生酵素,使肺泡壁受損,失去彈性,膨脹、破裂,形成肺氣腫;焦油粘附在咽、喉、氣管,支氣管粘膜表面,積存過多、時間過久可誘發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癌症。美國癌症協會指出:每天吸煙少於10支的吸煙者患肺癌的機會是不吸煙者的5倍,若每天吸煙多於2包,則是20倍。全世界每年死於肺癌者高達100萬人,其中90%是由吸煙直接引起的。
我國江蘇省啟東縣農民的吸煙率為70.32%。70年代男性肺癌發病率為21.64/10萬,到80年代上升到38.95/10萬,增加近80%。肺癌發病年增長率為5.88%。由此進一步看出,肺癌發生同吸煙的密切關系。
據調查喉癌發病近年來有明顯增多。喉癌患者 98%都有吸煙史。喉癌好發於男性,男女之比全國平均為10∶1。吸煙患喉癌的危險性比不吸煙者大18倍。
⑼ 中溫煤焦油蒸餾後的產物分別是什麼啊
輕油、酚油、粗酚、洗油(少量萘油、少量蒽油)、瀝青。
⑽ 什麼是焦油蒸餾
煤焦油蒸餾是對煤焦油進行初步分離,一般可分離得到輕油、酚油、洗油、萘油、蒽油、瀝青焦油六種餾份。萘用來製取鄰苯二甲酸酐,供生產樹脂、工程塑料、染料油漆及醫葯等用;酚及其同系物用來生產合成纖維、工程塑料、農葯、醫葯、燃料中間體、炸葯等;蒽用來制蒽醌燃料、合成糅劑及油漆。瀝青是焦油蒸餾殘液,為多種多環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用於制屋頂塗料、防潮層和築路、生產瀝青焦和電爐電極等。煤焦油加工是近代有機化學工業的先導,至今有100多年歷史。目前全世界煤焦油總產量約2000萬噸,其中80%來自煉焦,20%來自氣化和低溫干餾,另外還有500萬噸左右的焦化粗笨可加工成芳烴類化工原料、中間體高分子材料和碳素材料等,發展潛力巨大,全世界萘的需求量約100萬噸/年,其中90%來自煤焦油,稠環芳烴如蒽、萘和咔唑等以及生產碳素電板所需的電極瀝青全部來自煤焦油。目前我國煤焦油初餾裝置規模較小,普遍在10萬噸/年以下,但我國焦化量大,焦油產量增加,加工空間大,同時深層產品潛力更大。所以煤焦油的深加工前景廣闊。生產工藝:煤焦油蒸餾是焦油加工的龍頭,其技術水平影響著焦油餾份的質量,並對焦油餾份的後續加工工藝的選擇有著較大影響。目前國內外成熟的煤焦油蒸餾工藝流程較多,就蒸餾塔的操作壓力而言,可分為常壓蒸餾、常減壓蒸餾和減壓蒸餾三大類;按蒸餾塔的數量可分為一塔式、二塔式和多塔式。目前國內焦化企業大都採用常壓單塔流程,這種流程投資低,易操作,比較適合中小規模的焦油蒸餾裝置,但餾份切割較粗。國外大型煤焦油加工企業,大都採用常減壓流程,特點是:各餾份切取較精細,如萘油餾份中萘的集中度可達95%以上,洗油餾份中含萘量較低;由於餾份分割較細,有利於餾份的後續加工和提高產品的提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