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釣浮在水面上的鯽魚
1、釣浮在水面的鯽魚,可根據魚塘的大小,建議釣友最好用3.6-4.5米的磯桿版垂釣,主線用1.5-2號強力權線,子線用1.0-1.2號線,千又3-4鉤,浮漂選擇稍大一些的,以能托住鉛墜為准;夏天浮在水面上的鯽魚,都很怕見人,所以多數都停留在塘中間或者人不易去的地方,鉛墜輕了拋不到位,鉛墜重了又沒有太大的浮漂,再說浮漂太大也不行,遇到這種情況我的經驗是取水邊濕的黃泥巴一小點包在鉛墜上,用力拋出,握住釣桿輕抖幾下,等浮漂浮出水面,然後拉至鯽魚旁邊就行了,此種方法非常實用,釣友不妨試試,便知其中妙用,一切准備好後,你就可以施釣了。
2、在施釣過程中,一定要選安靜或者魚塘老闆經常喂魚的地方(也就是青草堆集的地方),在釣餌的選擇上,盡量選用老闆喂什麼,就釣什麼。
3、在釣深釣淺的問題上,釣友一定要掌握好幾個時間段,炎熱的夏天,鯽魚的吃口也有所不同;我的經驗是早上10點以前釣淺水,鉤與漂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之間為好;
『貳』 浮泥多怎麼釣魚
1、台釣釣組,台釣釣組的精華之處,在於其能非常靈敏的反應魚吃食的信號。其釣組的搭配比較精細-------小竿,細線,小漂(長流線型浮漂,細尾),輕墜,小鉤,長腦線(拴魚鉤的線)。至於怎麼組裝,這里都有詳細的圖文,一看就明白,就不多費唇舌了。
一切就續後,就是試漂,調漂。一般的文字資料,都介紹以調四目釣兩目,為台釣入門的基礎。我也用其做為調漂的基本參數。所謂目,就是浮漂上的彩色的小格,一格為一目,調四目,就是要讓浮漂露出水面四個小格。而所謂的釣兩目,就是看水面露出兩個小格,看其上浮或者下沉和橫移而來判斷魚咬鉤情況。
這個時候,學釣的人也許就會糊塗了,怎麼調著是四目,而釣著卻說兩目?差兩個呢,別著急,這個就涉及到了台釣和咱們民間所流傳的釣於方式的關鍵。我們民間這種釣魚方式一般釣魚人都稱做傳統釣,傳統釣釣組的墜子是躺在地面上,墜子的重力大於浮漂的浮力,一般是漂調幾目就釣幾目。而台釣的墜子是懸浮在水中的。它的重力小於漂的浮力,這個是他們之間的本質區別。
才說的調四目,就是調漂時將浮漂調的在水面上露四目。釣二目,是指在垂釣時視標在水面上露出的兩目,而少的兩目是魚餌的重量,因為上面已經說過,台釣的釣組在空鉤情況下是懸浮水中的。所以當雙鉤掛餌下水後(餌的大小適當情況下,約黃豆粒大),浮漂會自然下沉兩目,水面還會剩餘兩目,而剩餘的這兩目,就是所謂「釣兩目」,開始露在水面的四目就是所謂的調「四目」。到這里該明白「調四目釣兩目」這個專業說法的由來吧?
這個四目如何調呢?
1). 首先,我們將鉛皮纏到鉛皮座上,然後揚竿入水找深淺,也就是所謂的找底。如果入水後,看不到浮漂,就將漂向上移動,直到漂尾與水面一平,
2).接著就提竿,將浮漂象下移動(浮漂座上下各有兩個太空豆)但是暫時不要移動最上面的那個太空豆,那是標視水深淺的,起定位的作用。 一會修整鉛皮的時候用的著。
3).如果釣組入水後,漂躺在水面上,就向下移動浮漂。直到找到上面說的深淺。
4).將竿提出,把浮漂向下移動到方才留著沒移動的太空豆與最下面的鉤之間距離的一半地方,也就是小於實際水深的方。或者乾脆把漂移動到墜子附近,用剪刀修剪鉛皮。注意:一定要小心的,少少的剪,直到浮漂在水中露出四目,這個時候也就完成了調四目的工作了,如果熟悉了這個修剪鉛皮的過程,同樣方法你也可以調 5、6、7、8、9、10目。也可以調 1、2、3、目,全看你想怎麼調,需要多少了。其關鍵是修剪鉛皮的重量!有人也許問,怎麼調一目啊?鉛皮都很輕了。輕那你不會換一塊大的鉛皮重新修剪?笨的你。:)
5).接下來,就是台釣調漂關鍵的地方了,找底。這個時候你需要在准備一小塊鉛皮,用它把最下面的那個小鉤給包上,注意!一定要是最下面的那個小鉤!然後揚竿入水,如果看不到漂,就向上移動浮漂,直到露出開始調的四目。然後就提竿,把小鉤上的鉛皮拿下來,在將釣組入水,看看浮漂露出幾目,如果是四目,就再往上輕微的移動浮漂至水面露出浮漂五目。為什麼要露五目呢?因為才用鉛皮找的底,不過是粗略的知道鉤在水中的大體位置。拿下鉛皮後,由於浮漂的浮力大於下面釣組重力,所以會上浮,而這個上浮距離是我們所未知的。如果上浮大的話,雙鉤掛一般大小的耳會出現雙餌都離地的現象。而不是單餌觸地的最佳狀態。將浮漂調到露五目的時候,說明水下單鉤真的找到了底!!因為單鉤著地後,由於腦線的支撐作用打破了原來懸浮狀態的四目所保持的力的平衡。再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小心仔細的一點點一點點的將浮漂向下移動。直到水面上剛剛、剛剛好露出四目為最佳。註:一定是由五目一點點向下移動到四目!!!
6).至此。就剩下最後一項工作了,就是再將浮漂向下移動兩目的長短。到此,整個調漂過程才算完成。
有朋友要問,已經調到四目了,為什麼還要向下移動兩目?呵呵,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是調四目,釣兩目。上面說的很明白。四目是空鉤無餌時的狀態,而釣兩目是雙鉤掛耳的垂釣狀態,這兩個餌團的重量正好是能讓浮漂下沉兩目,從而達到釣兩目的最佳靈敏狀態。而我們調漂剛露四目的時候,釣組在水中的狀態正好是最下面的那個單鉤輕輕的擦著地皮兒,那是似觸未觸的狀態。如果掛餌後,不是最佳狀態。我們將浮漂在向下移動兩目深淺,也就等於把兩個餌團的重量留了出來,如果此時在掛餌垂釣,那一定是浮漂調好的四目基礎上下沉兩目,水面留兩目。也就是要釣的兩目。這個時候水下釣組的狀態是下鉤餌團剛剛觸地,真正達到了整個釣組的最佳狀態。
2、如果要讓釣組的反應變的遲鈍點,那就向上移動浮漂,從而達到一鉤橫卧水下,一鉤懸浮,或者一鉤橫卧水下,一鉤輕微觸地,亦或者雙鉤都橫卧水下和鉛墜以下的釣組都卧在水下的相對最遲鈍狀態。如果要靈敏,一切要反過來。既讓雙鉤掛餌後都處在懸浮狀態。
3、選好釣位後調漂注意問題:
1。先不減鉛皮,扔到釣點去,此時漂完全入水
2。多扔幾個點,可以試試水底平不平等(忘了在哪個貼子上看到的了) (這個非常重要呀!決定你在此釣位一天的收獲)
3。移漂讓苗子尖與水面平齊或是露出一目
4。下移漂,縮短水線,下移一個漂身即可(一個漂身一般來說肯定會大於子線的長度了)
5。減鉛皮,一直到漂露出水面4目(調4)
6。雙鉤掛餌,扔回釣點,看看現在是幾目的了,如何是2的話,說明2個餌的重量是2目。
7。雙鉤掛餌,扔回釣點,再移漂,讓漂是2目即可垂釣了(釣2)
注意:第6步是為了知道雙餌在底的狀態,個人覺得這步可以省略,不用管它
我一般這樣調釣:在下鉤掛大鉛皮找底,然後把鉛皮固定在鉛皮座上,下移浮標10CM左右即可,修剪鉛皮到所需調目,下鉤掛手食找底(撮一球向上拉一點浮標,至調目,再單掛上鉤同等大手食,看示目差找鉤差,最後掛雙鉺定釣目,後憑魚口找靈鈍[em01]
4、台釣法調漂多用的有空鉤半水調、無鉤半水調、單鉤掛餌調、雙鉤掛餌調。我談談對空鉤半水調漂的理解。
一、前提
空鉤半水調漂首要之處在於腦線長短一致、餌團大小一致。
二、調漂
來到水邊掛好線組,基本上漂座與底鉤有個80CM,因我們垂釣的水域基本上都要在一米或以上。
拋桿入水,不要拋滿桿,因為不知水深多少,拋個八成左右既可。壓主線入水,反復兩次。目的是讓線組盡量多接觸釣點的水。
插漂入座,因漂座已沾水,會比乾燥時方便些,且摘漂換漂也順暢。
再次拋桿入水,觀漂狀態。分兩種,一是漂完全沒入水中,一是漂的示標(漂尾)露出水面。這兩種情況要分別對待。
漂入水中,要仔細小心的不斷減去鉛皮,通過不斷的拋桿入水,觀察示標出水情況,如穩定在兩目,是為調兩目;如四目,是為調四目。調多少目,要根據漂之類型和型號,結合水情魚況,今日不做討論。
示標出水之狀況要考慮兩個方面,是否鉛皮過輕,抑或是水過淺。驗證之法有二:一是上移漂座半漂距離,拋桿入水看看示標是否如前,如是,再上移半漂距離,再試。如有示標漲目或是漂身歪斜,則說明鉛墜之重量偏大一點,可略減鉛皮,復歸開始調漂的過程;二是上移漂座半漂之後如漲目或漂漂身歪斜,提桿下移漂座一個漂身,再拋桿看示標是否如前,如同初始之設定漂相,除魚塘或斤塘,可繼續調漂,桿坑或自然水域應即刻轉移陣地。原因簡單,水深不足80CM,魚難釣。
基本上空鉤水深80CM調好漂(調幾目隨意,硬尾漂盡量調4、5目,軟尾漂最好調3目左右),已算調好漂。
三、找底
找底這個問題,眾多釣友都感困惑,我也一樣。不論調幾釣幾,只要漂相不穩,心中總是難免在考慮是否釣底了。其間難度不在於是否找到底,而是怕找過了底。
底鉤掛大餌、鉛皮找底是一法,底鉤掛橡皮、橡皮泥是一法;上鉤掛大餌、橡皮、橡皮泥、鉛皮又是一法。但是其間的關鍵不是在於找到底,而是怕找過了底。
大家都知道,魚塘垂釣基本上都會碰到「虛底」,也就是塘底有一層厚薄不等的粘稠漿狀物質,所掛之物要是過重,大於雙餌2倍,加之體積小,自然沉入虛底之中,造成雙餌掛鉤後沒入虛底,雖見魚汛但不上魚。自然水域」虛底」亦有,且會碰到水底不平、水底有草、水底水棉等狀況,自然是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要不了半個鍾頭,自己就開始迷糊了。
我的辦法是掛雙餌,先從調5釣1開始,逐步發展到調五釣五。其中關鍵在於漂在20CM的范圍之中。也就是說,拋桿要准。如果信號全無,我會再減鉛皮。
四、靈鈍分析
空鉤半水調漂,其初始已是設定釣底層魚,且偏鈍。
為啥,各位釣友其實很容易明白,空鉤半水調5目釣5目,雙餌其實均已著底。那麼,調5釣1是什麼情況那,底鉤餌全觸底,上鉤餌半觸底,因四目示標的「剩餘浮力」不可能平衡上鉤餌重。(不過要是雪花粉添的多也難講)
如果大家理解我上面所說的思路,那麼調五釣五到調五釣一是個由鈍到靈的過程。再者調五釣六、七,又是個由鈍到更頓的過程。
五、靈活運用,多試多總結
一支漂,並非一次兩次可知其「靈性」,不同水域不同節氣都會體驗不同的漂相,要多用多試多總結。即便是同一水域或是同一塘口,水深魚情亦會有不同的漂相。
再者,腦線粗細長短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餌料比重、水線長短、魚口生熟等,均會影響漂相。
故,多釣多試,不可從一而搬。
5、前段時間回湖北連續練了二十多天釣魚,在找底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前天搓餌找底後,拉餌開釣,因為釣得太靈,總是找不到口,一點點地往上推標一直推了二十公分總算找到底了,調三目釣三目加一線,卻出現要不沒動作,要麼有動作卻空桿.只好重新驗標,卻發現昨天調好三目的浮標卻變成二目半了.為解決好這個找底的問題,看過呂中勝,王兵,趙剛的找底方法(他們在全國釣手排行榜中都很靠前),也與他們共同探討過,一致認為把鉛皮放在鉛皮座里或放到連接環上找底更為快捷和准確,而且對鉤在水底的狀態也能一目瞭然.個人認為把鉛皮放到連接環上找底更為精確和快捷,省去了剝開鉛皮座的麻煩.具體方法如下:將大約相當於雙鉤重量兩倍的鉛皮卷到連接環上,雙鉤搓上雙餌打窩帶找底,連接環直接下到水底.揚桿後再搓上雙餌,把浮標往上拉再次拋入,直到標尾露出水面所調目數為止.這就算是完成了整個找底的過程.現在再來談談這樣的找底方法為什麼會讓自己釣得心中有數:用浮標的標座到標尖的長度記住長短子線的長度各到浮標的哪一目(假設餌重等於單鉤重).上面的一個太空豆不動,留作標記.浮標往下拉短子線的長度,是雙餌著底,浮標往下拉長子線的長度是單餌著底.超過子線長度一厘米,子線就在下面彎曲了一厘米,超過子線長度兩厘米,子線就在下面彎曲了兩厘米.釣靈釣到什麼程度,釣鈍釣到什麼程度都是一目瞭然.就算找好底後,釣目還要微調,因為要考慮池底的不平和浮泥.
請採納。
『叄』 魚經常浮在水面正常嗎
還的要看是什麼魚,比如我養的斑馬魚她們就喜歡附在水面。有時也不一定是缺氧。但是如果水太深那就應該是缺氧的問題了。
『肆』 水面魚很多底釣浮釣魚不開口怎麼釣
回家吹空調吧!魚全部浮在水面上說明氣壓低天氣悶水中缺氧,魚性命都顧不上了哪有心情吃鉤!記好了:只要看到魚在水面拚命張大嘴呼吸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伍』 垂釣時為什麼要讓魚餌接觸水底懸浮在水中不行嗎
垂釣時讓魚餌沉底. 主要是釣底層魚 .是釣魚活動中用的最多的釣法。有些版中上層魚也沉底尋食. 沉底釣有時權也經常釣到上中層魚. 沉底釣是釣獲量最高釣獲魚種最雜的一種釣法。(這就是所謂的懸墜沉底釣)釣取的魚種主要是鯽。鯉等底層覓食的魚種。另外. 溝餌懸浮在水中俗稱浮釣.釣浮是釣取中上層魚的主要方法.有時侯天氣悶熱.水中缺氧.通常改為浮釣.你釣的魚大部分是草魚.而草魚正是中上層覓食的魚種。
『陸』 河裡魚總是上浮是缺氧嗎能釣魚嗎
我們垂釣的時候更多的是釣底,但是魚情是動態變化的,很多底層魚由於各種原因會上浮,這時候堅持釣底往往收獲寥寥。總結起來,魚兒上浮有三大原因,這對於判斷魚層和釣點的選擇有很大幫助,釣者至少可以判斷魚是否離底的。
一、趨溫上浮
水溫過冷或過熱都會導致魚類循溫游動,過冷就會往暖和的水層游動,過熱會往涼快的水層游動。在晴天,由於太陽光線的照射,上層水升溫快,上層水比底層水的溫度要高。在夏日的晴天,魚兒為躲避暑熱而游向深水中或陰涼處。
在每年的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由於水溫低,水溫對魚類的活動起很大的制約作用,魚類的活動也是游到淺水區趨暖為主。在冬日的晴天陽光照射強烈時,魚兒也會趨暖上浮。
二、循氧上浮
魚兒循氧上浮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水中缺氧的緣故,一般發生在春末及夏秋季節的連陰天、濃霧天及悶熱天氣中,其特點是溫度高氣壓低。循氧上浮在放養密度大的肥水中表現得比較明顯。
由於光照少,水中的各種藻類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藻類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多於它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同時水溫高氣壓低不利於水中氧氣的溶解,放養密度大又加重水中氧氣的消耗,造成水體缺氧。由於上層水相對於底層水接受光照強一些,與空氣接觸多而溶解的氧氣多一些,含氧量比底層水要高,魚出於呼吸的本能而上浮。
如果天仍不見晴,維持高溫低氣壓天氣,水體會嚴重缺氧使魚產生浮頭,甚至泛塘死魚。輕度的浮頭一般發生在鰱鱅身上,浮頭的范圍在水域的中間,當有人走動或水鳥從上空飛過,它們會迅速潛入水中。
重度浮頭時連耐低氧能力強的鯉鯽也無法倖免,這時鰱鱅遇外界剌激反應遲緩,它們有時會游到岸邊,死魚在所難免。魚浮頭的水體是無法垂釣的。
在某一肥水中魚循氧上浮,那麼此時該地區其他肥水中或輕或重也有這個症狀,垂釣時就要避開肥水體而在瘦水和活水中垂釣。瘦水中藻類含量相對較少,光照對水中溶氧量的影響也較小。
相對於靜水來說,活水對流強烈,加大了對空氣中氧氣的溶解,並且水與空氣接觸的面積相對要大,溶氧要充分。有時在池塘魚難釣,而溪釣或河釣收獲甚豐就是這個道理。
在肥水中,水域管理者為了防止魚浮頭採取了換水的措施,進水口處是垂釣的好點。如果有增氧的設施,增氧機旁也是好釣點。在高溫季節,有的水域水長著大量的水浮蓮、浮萍等水物,此時垂釣應尋找草稀處作釣點,相對於其他地方,此處溶氧量高一些。
三、尋食上浮
尋食上浮是多發生在白鰷、溪哥、草魚等身上的一種攝食上浮現象,在高溫季節表現明顯,是水體情況較好的魚兒的一種健康的生存狀態。這時,抓一把混有碎米的油糠拋向水面,馬上會招引大批的白鰷游向水面來吞食,用小面團、飯粒或紅蟲等進行浮釣常能釣獲。
在夏秋季節,草魚常把頭探出水面撮食從空中垂下的瓜類或豆類等莖葉。水域養殖主常向水面拋投大量青草,時常會看到草魚浮至水面,咬住浮在水面上的鮮草慢慢沒入水中。這時,用一兩片鮮嫩的豆葉對折後作釣餌,或四五根嫩白節草尖把作釣餌,在浮草邊進行浮釣常能釣獲。
不釣魚會手癢嗎?經常空軍或者釣不到大魚嗎?
現在我有365集釣魚教學視頻收藏免費送你,解饞、爆護秘訣裡面都有。只需如下兩步操作即可獲取。
『柒』 魚上浮怎麼釣魚
魚上浮你在原地死守釣浮,是沒有效果的。
魚上浮首先要找到魚層
釣者必須知道魚上浮的高度,即找到魚層,才能釣好魚。找魚層要一點一點的試探。當你認為魚已離底並准備釣浮時,先把漂座下移10厘米,即從離底10厘米找起。為什麼要從10厘米找起呢?這個數字是眾多釣友在多次實踐中歸納出來的,而且是被反復驗證的。魚層一旦找准,會讓你的垂釣變得容易。
在垂釣過程中,魚層不是一成不變的,釣魚人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水線,找到新的魚層。比如:垂釣時浮漂出現下行不暢或下不去的現象,提竿又無魚,這有可能是魚又往上浮了,要把水線調短;正在垂釣時忽然覺得浮漂在整個下降過程中沒信號了,這時要考慮到魚往下沉了,應把水線調深。只有找准魚層,浮漂出現的信號才真實,這就是要找魚層的原因。我要強調的是,找魚層與上文講的增減鉛皮並不矛盾,釣魚人可以同時考慮這兩方面的因素。
一、釣浮
釣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魚已離底上浮就食;上浮就食的魚密度很大。當這兩個條件具備後,才可以實施釣浮。
二、釣浮
釣底是在浮漂靜止時抓信號而獲魚,是「靜止中的運動」而釣浮主要是在浮漂下沉的過程中抓信號獲魚的,這是釣浮的有效漂相與釣底的有效漂相大相徑庭的主要原因,釣浮的有效漂相有:
1.浮漂下沉過程中的突然停頓。
2.浮漂下沉過程中的突然加速。
3.浮漂下沉中的突然上頂。
4.浮漂站立後的明顯超時停頓(即該下沉的時候仍不下沉)。
5.浮漂站立後露出水面的目數高於正常的目數。總之,有別於浮漂正常站立、到位的一切異常現象都可視為魚訊,但以上五種漂相最為常見。
浮漂的調與釣
由於釣浮是在浮漂的運動中抓信號,所以沒法設定釣目。比如說,浮漂站立停頓時水面露出8目,停頓3秒鍾後開始正常下沉,那麼在下沉過程中隨時都會出現魚訊。魚訊可能出現在浮漂下降到7目時,也可能出現在6目、5目、3目等任何目數,因此釣者完全不必考慮釣目。那麼,調目應如何設定呢?這要根據具體的水情和魚情了。一般情況下,如果釣的淺,可適當調高,調8目左右,隨著水深的增加,調的目數應隨著減少,釣的深度若在半水以下,可以調成平水甚至水下。
垂釣時如出現下列情形,要對鉛墜進行調整:
1.浮漂在整個下降過程一直沒出現魚訊,這是因為鉛墜太重致使下沉太快,鯽魚追不上鉤餌,應該一點一點的剪鉛皮,直至出現魚訊。
2.浮漂翻身即被托住致使不能下沉,這是因為鉛墜太輕致使下沉慢,鉤餌被小雜魚接住了,要一點一點地加鉛皮,直至浮漂能順利下沉並出現魚訊。
『捌』 水面上有水垢影響釣魚嗎
有影響。水垢會沾在浮漂和釣線上,導致調漂和釣魚時,浮漂信號不準確。
『玖』 釣魚用的魚(浮)漂對釣魚有影響嗎
一般不會,通常魚會把魚浮當做浮在水面的漂浮物,但智商高的魚類能通過水的流動來感知水裡和水面的異常動靜,所以魚浮放下咯就不要再動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