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工業循環水怎麼才能不結水垢知道的告訴我
這個沒有人知道,知道的話早去申請專利了!
⑵ 循環冷卻水垢樣分析中酸不溶物包括哪些(磷酸鈣,高分子化合物等是嗎)
硬脂酸鹽。
⑶ 循環水主要分析哪些指標
余氯、氨、NO2-等。
在循環水系統中,水垢是由過飽和的水溶性組分形成的,水中溶解有各種鹽類,如碳酸氫鹽、碳酸鹽、氯化物、硅酸鹽等,其中以溶解的碳酸氫鹽如Ca(HCO3)2.MgHCO3)2 最不穩定;
極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鹽,因此,當冷卻水中溶解的碳酸氫鹽較多時,水流通過換熱器表面,特別是溫度較高的表面,就會受熱分解;水中溶有磷酸鹽與鈣離子時,也將產生磷酸鈣的沉澱;
碳酸鈣和Ca3(PO4)2等均屬難溶解度與一般的鹽類還不同,其溶解度不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大,而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因此,在換熱器傳熱表面上,這些難溶性鹽很容易達到過飽和狀態而水中結晶,尤其當水流速度小或傳熱面較粗糙時,這些結晶沉澱物就會沉積在傳熱表面上,形成通常所稱的水垢,由於這些水垢結晶緻密,比較堅硬,又稱之為硬垢;
常見的水垢成分為:碳酸鈣,硫酸鈣,磷酸鈣,鎂鹽,硅酸鹽。
循環水運行過程中主要產生的問題:
(1)水垢:由於循環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澱。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水垢的質地比較緻密,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
(2)污垢: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垢的質地松軟,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縮短設備使用壽命。
(3)腐蝕:循環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腐蝕,產生的原因有設備製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蝕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即使換熱器、輸水管路設備報廢。
(4)微生物粘泥:因為循環水中溶有充足的氧氣、合適的溫度及富養條件,很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如不及時控制將迅速導致水質惡化、發臭、變黑,冷卻塔大量黏垢沉積甚至堵塞,冷卻散熱效果大幅下降,設備腐蝕加劇。因此循環水處理必須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⑷ 循環水冷卻塔白色水垢形成原因是什麼如何徹底清除
工業循環水冷卻塔出現白色水垢是由於冷卻塔長期暴露在陽光和空氣中,專導致大量的藻類以及生屬物粘泥的生成,它們的新陳代謝物和分泌物致使生一層生物粘泥垢;
同時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不斷蒸發濃縮,鹽類增高,在超過飽和值的情況下鹽類析出結的水垢。
⑸ 工業循環水冷卻塔為什麼會出現白色的水垢
由於冷卻塔長期暴露在陽光和空氣中,導致大量的藻類以及生物粘泥的生成,它們的新陳代謝物和分泌物致使生一層生物粘泥垢;同時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不斷蒸發濃縮,鹽類增高,在超過飽和值的情況下鹽類析出結的水垢。
⑹ 工業循環水水質的幾個問題
根據國家計委計綜[1992]490號文的要求,由化工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修訂的《工業循環冷回卻水處理設計規范》答已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准《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95為強制性國家標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實施。原《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J50—83同時廢止。
⑺ 工業循環水指標有哪些
循環冷卻水的水質標准表如下圖:
(7)工業循環水垢樣分析報告單擴展閱讀:
由於循環冷卻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澱。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水垢的質地比較緻密,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
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垢的質地松軟,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縮短設備使用壽命。
循環冷卻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腐蝕,產生的原因有設備製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蝕的後果十分嚴重,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即使換熱器、輸水管路設備報廢。
⑻ 循環水中的垢有結晶體是什麼
(1) 循環冷卻水中的懸浮物
由於微生物生成的粘質物的作用,而使其絮凝化,生成絮凝物,在低流速部位,它會沉降而形成淤泥。把有微生物參與的絮凝現象稱為生物絮凝。此外無機物相互間的絮凝作用也是淤泥堆積的原因。但在冷卻水系統中,通常以生物絮凝為主。
水質是影響污垢沉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循環水水質的各項控制指標,絕大部分是根據污垢控制的要求而制訂的。除了成垢離子和濁度等外,水的pH值對污垢沉積也有較大影響。因為鈣、鎂垢和鐵的氧化物在pH大於8時幾乎完全不溶解。有機膠體在鹼性溶液中比在酸性溶液中更易析出。微生物粘泥在鹼性溶液中也更難以清除,氯的殺菌作用在鹼性溶液中會明顯下降。
(2)流動狀態
流動狀態包括流體的流速、流體的湍流或層流程度和水流分布等幾個方面。流動狀態對污垢的沉積與剝離有重要作用。在流動體系中,如有高流速突變為低流速的突變區域,容易產生污垢的沉積。
(3)水溫
各種微生物都有一個最佳的繁殖溫度,此溫度為30~40℃。對於冷卻系統,除考慮水溫外,還要考慮傳熱管的表面溫度。
(4)pH值
一般來說,細菌宜在中性或鹼性環境中繁殖。絲狀菌(黴菌類)宜在酸性環境中繁殖。多數細菌群最佳繁殖的pH值在6~9之間。一般循環水的pH值就在此范圍內。
(5)溶解氧
好氣性細菌和絲狀菌(黴菌類)利用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機物,吸收細菌繁殖所需的能量。在循環冷卻系統中,冷卻塔為微生物增值提供了充分的溶解氧。
(6)光
在冷卻水系統中,藻類的繁殖需利用光能,而其它微生物的繁殖無需光。
(7)細菌數
粘泥故障和冷卻水中細菌數的關系,細菌數在10000個/mL以上,容易發生粘泥故障。
(8)濁度
為防止粘泥附著,淤泥堆積,濁度應盡量控制低,但不能說濁度低,粘泥故障就一定不會發生。
(9)粘泥體積
粘泥體積指1m3的冷卻水通過浮游生物網所得到的取樣量(ml)。粘泥體積在 10ml/m3以上的冷卻水系統中,粘泥故障的發生率高。「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規定:粘泥量<4ml/m3(生物過濾網法)。
(10)粘泥附著度
粘泥附著度是衡量冷卻水中粘泥附著性的有效指標。把玻璃片浸漬在冷卻水中一定時間,然後乾燥,附著在玻璃表面上的粘泥,然後進行微生物染色,測定玻璃片的吸光度,通過換算可得出粘泥附著度。
(11)流速
流速對淤泥堆積有影響,當管內流速大於0.5m/s時,幾乎不發生淤泥堆積,但當管子污堵後或流速極慢,此區域內污垢最易沉積。
(12)溫度
在冷卻水系統中,有兩種溫度影響,即主體水溫和熱交換管的壁溫。火電廠冷卻水的主體水溫為30~ 40℃時,最適宜於微生物繁殖,它的影響主要是促進微生物生長。熱交換器管壁溫度高,會明顯加快污垢的沉積。這是因為:①溫度高會使微溶鹽類的溶解度下降,導致水垢析出;②溫度高有利於解析過程,促使膠體脫穩如絮凝;③溫度高加快了傳質速度和粒子的碰撞,使沉降作用增加。
(13)表面狀態
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更容易造成污垢沉積。這是因為粗糙表面比原來光滑表面的面積要大很多倍,表面積的增大,增加了金屬表面和污垢接觸的機會和粘著力。此外,一個粗糙的表面好比有許多空腔,表面越粗糙,空腔的密度也越大。在這些空腔內的溶液是處在滯流區,如果這個表面是傳熱面,則還是高溫滯流區。濃縮、結晶、沉降、聚合等各種作用都在這里發生,促進了污垢的沉積。
⑼ 如何去除工業循環水垢
1、水垢控制方法比較多,常見的有離子交換樹脂法,即鈣離子、鎂離子從水中置換出來並結合在樹脂上,達到從水中除去鈣離子和鎂離子的目的。
用離子交換法軟化補充水,成本較高。因此只有補充水量較小的循環冷卻水系統間或採用。
2、循環水系統去除水垢的方法,還有石灰軟化法、加酸法、加阻垢劑法等,這些都是循環水處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去除水垢的方法比較多,具體採用叧種方法,要根據系統的水質還預防。
循環水系統中的污垢去除,主要是降低水質的濁度。濁度高說明水質污垢多,濁度低說明水質良好。一般水質中的懸浮物超過20mg/L,就要進行補水處理或者加入阻垢劑、分散劑。在進行阻垢、防腐和殺菌滅藻處理時,投加一定量的分散劑,也是控制污垢的有效方法。
分散劑能將大的泥團分散成懸浮在水中細小微粒,隨著水流的流動而不沉積在傳熱表面上,從而減少污垢對傳熱的影響,同時,部分的懸浮物還可以隨排污水排出循環水系統。
(9)工業循環水垢樣分析報告單擴展閱讀:
水垢危害
1、水垢導熱性很差,會導致受熱面傳熱情況惡化,從而浪費燃料或電力。
2、水垢如果附著在熱力設備受熱面上時都將危及熱力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因為水垢的導熱性很差,妨礙傳熱。使爐管從火焰側吸收的熱量不能很好地傳遞給水,爐管冷卻受到影響,這樣壁溫升高,造成爐管鼓包,引起爆管 。
3、水垢膠結時,也常常會附著大量重金屬離子,如果該容器用於盛裝飲用水,會有重金屬離子過多溶於飲水的風險。
4、水垢碎片進入胃中會與鹽酸反應,釋放出鈣鎂離子和二氧化碳,前者是結石形成的必要物質。後者則會使人脹氣、難受,胃潰瘍病人還可能發生胃穿孔的危險。
⑽ 工業循環水冷卻塔出現白色水垢是什麼原因
工業來循環水冷卻塔出現白源色水垢是由於冷卻塔長期暴露在陽光和空氣中,導致大量的藻類以及生物粘泥的生成,它們的新陳代謝物和分泌物致使生一層生物粘泥垢;
同時循環冷卻水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不斷蒸發濃縮,鹽類增高,在超過飽和值的情況下鹽類析出結的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