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背过滤鱼缸。底部鱼粪便过滤不了。怎么办
1. 物理过滤方法:定期更换部分水体,利用虹吸原理通过软管吸出底砂和水中杂质,然后补充水质相似的新水。通常更换水量约为原有水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至一半。避免不必要的全换水。此外,可安装电动过滤器,自动清除水中的大颗粒废物,并定期清洗过滤材料以维持其效率。
2. 生物过滤方法:在鱼缸底部铺设底砂(如大理石、黑晶沙、河沙或仙土等),并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这些底砂和植物能够沉淀和吸附鱼类排泄物,同时水中的有益细菌可分解这些排泄物,而植物则可以再次利用这些分解产物。如果鱼类饲养密度较高,可结合物理过滤方法以提高效率。
3. 使用气动海绵过滤器:这种过滤器不仅能够进行物理吸附过滤,为有益细菌提供栖息地,还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适合于喜欢安静且饲养密度低的鱼类环境。
(1)成品缸侧滤缸过滤安装扩展阅读:
鱼缸过滤方式:
1. 壁挂式瀑布过滤器:成本较低,适用于30厘米以下的短鱼缸,但其过滤能力有限。
2. 壁挂式滤桶:过滤效果较瀑布过滤器好,适合40至60厘米长度的鱼缸。
3. 小型内置过滤器:通常具备过滤和增氧功能,但抽吸鱼粪的能力较弱,且不占用鱼缸外部空间。
4. 独立滤桶:过滤效果优秀,适合40厘米以上的鱼缸,并适用于需要加CO2的草缸。
5. 上过滤:常见于一些成品鱼缸,结合过滤器和上滤盒,简单有效,便于维护。
6. 多层上过滤:上过滤的增强版,过滤效果更好,但可能会影响鱼缸美观。
7. 侧滤(背滤同理):适用于中等大小的鱼缸,通过侧面的过滤盒实现有效的过滤,但需注意过滤棉的更换。
8. 底滤:适合中大型的观赏鱼,具有强大的过滤能力,易于维护,且美观,但不适宜于加CO2的草缸使用。
『贰』 如何改造成品缸的上滤
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在抄下水处,加一个反气举。(直接放下去)。
承接着过滤盒里的下水,反气举里面加装滤材,就可以增加滤材或者滤棉的数量了。自己做也行,网上也有卖现成的,组装起来也很省力。反气举的出水孔也能把脏物给冲到过滤器进水口。
如果养中大型鱼基本上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小型鱼倒是可以试试,效果也是不错的。
装滤材的箱体。选料以与水不产生反应的为首要目标,要是连装水的箱体都会与水产生各种反应,这水再怎么处理也不会好到那里去。而玻璃是最常用的,当然要配合玻璃胶使用,考验的是我们的手工能力,做不好就会渗水,如果过滤本身的体重比较重,做太大不能放在鱼缸上面。移动性差。组合能力差。来来去去都是几种方式。
再而就是亚克力箱子或塑料箱,这是最近用的比较多的,因为太方便,不用考虑密封性,不需要考验我们的手艺,只是尺寸不由得控制,直接去选择就可以。各式各样的箱体材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我们的滤材最大化的装起来,然后过滤水质。
『叁』 鱼缸背虑好还是侧虑好
1、背滤、侧滤其实原理是一样的。
2、如果分隔宽度统一,那么背滤因为横向分割,所以滤室空间会更大,滤料安装更多效果会更好。但同样缸内被占据的饲养空间也更多。使布置景深变浅。
3、如果分隔宽度统一,那么侧滤饥凳因为纵向分割,所以滤室空间会较小,滤料安装略少效果比背滤差。但同样缸内被占据的饲养空间也更少。不影响布置景深,但影响观赏面宽度。
4、清洗方便要看摆放情况及周边物件了,两者区别不大。
5、一般如果缸是要两面观赏的,不能做背滤。
6、如果饲养海水鱼或将来有下海打算的,背滤会好些(当然底滤最好),更多的空间有利与安烂握旅装蛋分、ATS等海水专用器材。
『肆』 60的成品缸带盖,过滤不太够,怎么办
伊罕过滤桶,8W或15W的,都可以便宜的,国产的创星,15W的。购买时选多层的。佳宝的流量大,不适合60缸。也有台湾惠弘的12W,流量在350升,也能算够。购买时,问清流量,推荐为缸内水的,3--5倍,5倍多也没事,可把雨淋管对着缸壁吹。
只能大力改造,把顶盖拆了,把上滤的滤槽直接拿掉,换成滴流盒,意思是加大过滤空间!要是缸子大,可以直接在鱼缸内加个反气举,这样最省事,但是效果没有其他效果好!也可以直接在顶盖上打洞,走管安装外置滤桶,这样效果也很好,但是要花不少钱,滤桶加个不菲!
你这个缸比较小比较适合养一些小型鱼比如孔雀、玛丽、月光、米奇、红绿灯、斗鱼、丽丽鱼什么的或者养虾养螺也可以
首先,要明确改装目的,一般改装目的无非是以下几点:
1、原来水泵流量太小造成过滤不足
2、上滤的滤料存放空间太小造成过滤不足
3、上滤盒占位影响灯光追加
4、需要将一些设备(如加热棒等)移出主缸
其次,不同的目的就产生了不同的改装模式,如:
1、更换水泵功率
2、改装滴滤盒(需去除原缸盖)
3、加装反气举出水口
4、增加外滤桶(需在原缸盖开孔)
5、加做底滤缸,并使用虹吸式底滤管件组。
最后,使用什么方法改与你本身成品缸的大小,饲养种类有关,一般建议如下:
1、做草缸,你的成品缸水位最好不要深过50厘米,拆除原有上滤盒,增加匹配的灯具。装一组外滤桶就行了。
2、做海缸,你的成品缸前后景深最好不要小于40厘米,拆除原有上滤盒,增加匹配的灯具。后方角落隔开一定空间放蛋分。底柜允许加做底滤缸,不行就加一组外滤桶。
3、做三湖慈鲷缸,参见海缸,只是蛋白质分离器不用了。
4、龙缸,你的成品缸长度最好不要小于120厘米,底柜允许就加做底滤缸,不行的加装反气举出水口(缸前后景深较大才行)
5、做发财缸,装反气举出水口就行了。
6、做水晶虾缸,你的成品缸最好不要太大,改装参见草缸。
7、养金鱼,上滤盒里放点陶瓷环,不要改了。
鱼缸 要是没水草泥没有肥料的话一般一个多月就枯黄了 有条件的话鱼缸要放泥定时加肥料给草打氧气 这个氧气不是养鱼的氧气哦 是CO2这样一年2年都没问题的
以下供参考
成品上过滤鱼缸
灯管是装在鱼缸盖子的下面
换灯管时,把鱼缸上盖掀开,灯管电源关掉,
就可以换灯管了。
小型鱼缸搭配背滤较为理想。背滤,就是整个过滤装置安装在鱼缸的背后,从前困闹念面看不到过滤设备。优点:过滤容积大,放置滤材多,过滤效果佳,看不到管管线线等设备,自然美观,尽显小鱼缸的精巧之美。缺点:制作麻烦些,不能贴壁纸。注意:如果决定要用背滤,在买鱼缸时就要买较宽的鱼缸,比一般尺寸的鱼缸至少要宽出10厘米,用来隔离出空间,做背滤用。
背滤:在鱼缸内部做成的,叫内背滤。用打了孔(上下对称角各一个孔)的整张玻璃在鱼缸背侧隔出宽度为10厘米宽的空间,用玻璃胶沾牢固,且不漏水。里面再用玻璃沾隔成格段,上下留有过水空隙,水泵、滤材都安放其中,滤槽空间很大,可以放很多玻璃环。水经下角的进水孔进入,由下而上没过隔离板,经过滤材过滤后由水泵上抽经出水孔流出,流回鱼缸里。溢流的问题,可以通过控制隔板的高度在内部就解决。 美观、实用,一般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建议使用。
除了成品鱼缸过滤器一般都是配置好的以外,大多玻璃粘胶鱼缸都没有过滤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自己做配置。上滤是最普遍,应用最广泛过滤器,用在小鱼缸上过滤效果也不错,但是小鱼缸空间本来就小,水里再放上水泵、管、线等,上面再放上个笨拙的滤槽,显得很凌乱、臃肿,失去了小鱼缸精美的特点,从美观的角度去考虑,不是很理想。瀑布滤小巧精致,但是不能放太多滤材,起不到生物净化作用,水容易混浊,也不是很理想。内滤、水妖精都占用小鱼缸本来已小的内部空间,不美观,也不理想。
不是的,多数成品缸用的是上滤。少数用背滤、侧滤。也有用底滤的,过滤桶比较少。
小缸只能拆掉上盖装。大缸可以考虑改为加装汪困反气举,效果不错的。
养好鱼的关键是过滤,而过滤主要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鱼便产生的。现在通用的水族过滤系统主要是上滤、滴流合、底滤、滤桶、侧滤、背滤,这些过滤系统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缸外培养硝化菌的过滤系统。也就是说鱼便要抽取到那些滤体里才能进行硝化处理的,也才能把鱼便的氨清除。鱼便没长脚不会自动走到抽水口下被抽出,所以经常需要用吸管及时把鱼便吸取出来及经常换水,以减轻过滤的负担,这就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了,就如有了洗衣机还要人工手洗衣服一样。网络永清过滤了解一下,这系统有自动清理鱼便的功能,会有帮助的。
『伍』 鱼缸背滤 侧滤 怎么弄的 原理是什么最好给上张图来看看
侧滤者,鱼缸一侧的过滤也!呵呵,有点比较白痴的解释!但确实是这么回事。它利用的就是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实际利用中,鱼缸中的水位调整到一定的程度后,开动侧滤中的水泵,水泵就会把滤桶里的水抽到鱼缸中,鱼缸中的水位上升,水流就会通过侧滤的下吸通道和上溢通道流回到滤桶里,水流能带走鱼便、剩余的鱼食、油膜等鱼缸中常见的垃圾到滤桶里,滤桶里的过滤棉能过滤出大块的垃圾,玻璃环、生化球等生化滤材能培养硝化菌,分解鱼缸中的亚硝酸盐和氨,以达到水质清澈、减少换水量之目的!
侧滤制作很简单,因为有上溢和下吸的能力,上溢,能过滤水面油膜,并且不断撕裂水面,提高水中溶氧;下吸,能把鱼缸底部的鱼便等垃圾抽到滤棉上;并且侧滤能提供足够大的空间盛放玻璃环等生化滤材,培养强大的的硝化系统,给心爱的鱼儿一个安逸的家,所以深受鱼友喜爱。但是除了老手造缸能直接在缸里粘侧滤之外,大多数侧滤是鱼友了解了侧滤的效能后,后来的加的,一般的成品鱼缸都是用上滤或者外置滤桶,几乎没有见过自带侧滤的成品缸。为什么呢?因为侧滤对于新手来说确实不如上滤好操作,并且侧滤有一个致命弱点:容易缺水!要知道,开泵循环的情况下,在鱼缸中缺少的每一滴水,都是先从滤桶里的水量减少的,所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鱼缸失水,都会引起侧滤滤桶里的水分减少,减少多了,只有一个后果----水泵烧掉!因此隔几天就要往滤筒里添加水分。据此:在加侧滤以前先要考虑明白--你是否经常好几天不着家?如果是这样,ok,你就不用往下看了---免用!
好了,下面就是侧滤的基本原理平面图
外加滤桶制作如下:
由于侧滤占用缸内地盘,所以小缸不适合,建议在70cm到1.5米之内的缸使用较好。再小的缸推荐用上滤,再大的推荐用底缸过滤。
侧滤的大小视你的鱼缸而定,一般宽度达到鱼缸宽度的一半即可,可以等边,也可以不等边,例如50cm宽的鱼缸,你可以造的滤桶大小为宽25cm,长可以为25cm,也可以30cm。但是原则上不要宽于30cm,否则影响下吸的力度!大小可以灵活掌握,不用太死板,40cm宽的缸也可以造25cm宽的侧滤的。1号玻璃和2号玻璃之间的缝隙为1cm,太窄太宽,下吸的效果都不好,这个不太好掌握,好好做个实验再动手造。3号玻璃和2号玻璃上端等高,这样造出来的滤桶能保证上溢和下吸都有!1号玻璃距离缸底2cm即可,太高也会影响下吸。
至于滤桶的高度,视鱼缸的高度和水位而定,我喜欢鱼缸水满满的,所以我造的滤桶低于缸口5cm----滤桶的高度就是鱼缸里水面的高度。
至于侧滤玻璃的厚度,因为滤桶里有部分水和大量玻璃环,所以滤桶玻璃承受的压力并不大,所以玻璃后以5mm为宜,太厚浪费,太薄容易破----我曾经捏破一个用3mm玻璃造的滤桶。
造出来的滤桶是这样的---这是上溢和下吸口不在一个面上的情况。
上下缺口粘挡鱼栅即可搞定!
这个是上溢和下吸在一个面上的情况
1号玻璃最好和2号玻璃上端等高,这样造出来的滤桶能保证上溢和下吸都有!有些鱼友造的滤桶2号玻璃上端低于1号玻璃1cm到2cm,这样做也是可以的,只要你的泵的劲头够大,完全可以这样做。要是泵的劲头较小,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只有下吸,没有上溢。
我的经验是:先造落差2cm的,然后加泵实验,要是只有下吸没有上溢,就用塑料片把这个2cm补起来。大伙可以看看我下面的缸,都是这样做的。要是泵够劲,除了有了上溢以外,你会发现---下吸的力道会更强!
ok,滤桶的胶干透以后就可以进缸了,进缸以前先要安装好管道和水泵,加满玻璃环----否则水的浮力是很大的。如果玻璃环少的话,也要小心,一旦滤桶里的水位降得太低,滤桶就会浮起来滴!
后加的滤桶介绍至此。另外还要提醒鱼友一句:后加的滤桶多少会和缸壁有点空隙,这样就有可能藏垃圾,所以要常围着鱼缸转转。养小型鱼更要注意:以免小鱼钻进去挤死!
喜欢自己造缸的朋友可以参照上面的平面图在鱼缸里粘上侧滤。好处是用玻璃少,不用担心滤桶滤桶漂浮的问题。 下图是鱼缸中造侧滤的情况--只需要3块玻璃。
侧滤的变化还有很多,常见的就是全侧滤、角滤和背滤。如果你的缸够窄(30cm以内),可以考虑全侧滤,这是我目前用的全侧滤。我的这个缸正好30cm宽,放在后阳台上的。
至于角滤,也很简单,在鱼缸的一角站两块玻璃即可搞定。保证角滤的宽度不要宽于35cm,以保证上溢下吸,两块玻璃之间以1cm为好,两块玻璃上端平齐。角滤的好处是外形美观,不太影响鱼缸观瞻。 下面是我最早鱼缸的角滤和四角侧滤的对比图
角滤,养金鱼呢
至于背滤,只是侧滤的变化版而已,原理和侧滤是一样的,保证下吸、上溢口宽度不超过30cm,怎么造就看你自己了。小虫不飞曾经整理了一个关于背滤的帖子http://tieba..com/f?kz=534465910网上很多转载,可以找找看看。
关于滤桶的遮光问题,我的看法是有合适的材料可以遮光,没有合适的也可以不用遮光---顶多见光的玻璃环不大起作用了,并且外面的玻璃环会给里面的玻璃环遮光的!我最近造的滤桶都是不遮光的,至于养硝化的效果,我看还是很不错滴!
由于侧滤的缺水问题算是比较致命的,所以这里提供一个解救的办法,但也就是解一时,不能解一世!
前几天被一个伙计将了一军,呵呵,说我上面这个图示不正确,我马上就做了一个模型,看看到底是正确不正确,管用不管用!?
『陆』 鱼缸侧滤怎么做
背部过滤器的制作方法和样式 背部过滤是一种强劲的过滤方式,应用广泛和极好的效果是它的优点,但是会占用水族箱内部的很大空间,因此,一般小型水族箱很少采用.侧过滤主要采用滴流过滤方法,利用培菌材料--菌床去除硝酸盐,是同时包含了生物,化学和物理过滤等过滤方式的效果突出的过滤器. (1)小型缸(40-80厘米)的应用 (2)中型缸(100-150厘米)的应用 中型缸水体积较大,因此也就需要更强大的侧过滤系统.尤其是饲养龙鱼,罗汉,地图等大型鱼的时候.中型缸作为草缸可以参考小型缸的侧滤应用,也可以采用中型缸的强大侧过滤设置. 例:主缸尺寸:120*55*60,水泵选用流量为4500升/小时的潜水泵.滤材为过滤棉(物理过滤),活性炭(化学过滤),生化球(生物过滤),陶瓷环(生物过滤),饲养鱼种:罗汉 第一步,在缸一侧18厘米处放置一块宽高=52*52的玻璃,用于溢流,两边和下部用玻璃胶粘牢;玻璃左下角上打一孔,位置与水泵进水口持平; 第二步,在溢流玻璃的外侧3cm处放置一块宽高52*40的玻璃,用于阻水,两侧用玻璃胶粘牢;下部留出8.5厘米,用于设置格栅; 第三步,当阻水玻璃沾牢后,在其上下各沾一个格栅。格栅可到有机玻璃店定做,尺寸分别为:下部过水格栅52*10,上部溢流格栅为52*6,格栅孔大小为5*0.5厘米;下部格栅打孔,尺寸与位置和水泵持平;用玻璃胶粘牢; 第四步,安置水泵和进水出水管件;水泵放置在主缸内;进水管直通过滤器底部;出水管略低于水面,对角出水 第五步,用玻璃条把过滤槽部分按照需求分成3-4部分,粘牢后放入篦子;鼻子可用有机玻璃制作,孔径大小和格栅相同;篦子是可以拆卸的,不要沾在玻璃条或过滤器内;最下面一层在水泵进水管上面,最上面一层要低于溢流玻璃,预留空间可放置过滤棉; 第六步,从下到上依次把陶瓷环、生化球、活性炭、过滤棉放置好;鱼缸运行时,最高水位不得超过陶瓷环上部篦子,最低水位不得少于陶瓷环底部篦子;平时要注意观察,及时添加水,防止烧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