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漏斗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用途:
漏斗是过滤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仪器。过滤时,漏斗中要装入滤纸。滤纸有许多种,根据过滤的不同要求可选用不同的滤纸、自然教学可使用普通性滤纸,应根据漏斗的尺寸购买相应尺寸的滤纸。
注意事项:
1、将过滤纸对折,连续两次,叠成90°圆心角形状。
2、把叠好的滤纸,按一侧三层,另一侧一层打开,成漏斗状。
3、把漏斗状滤纸装入漏斗内,滤纸边要低于漏斗边,向漏斗口内倒一些清水,使浸湿的滤纸与漏斗内壁贴靠,再把余下的清水倒掉,待用。
4、将装好滤纸的漏斗安放在过滤用的漏斗架上(如铁架台的圆环上),在漏斗颈下放接纳过滤液的烧杯或试管,并使漏斗颈尖端靠于接纳容器的壁上,为了防止液体飞溅。
5、向漏斗里注入需要过滤的液体时,右手持盛液烧杯,左手持玻璃棒,玻璃棒下端靠紧三层滤纸处,烧杯杯口紧贴玻璃棒,待滤液体沿杯口流出,再沿玻璃棒顺势流入漏斗内。注意,流到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高度不能超过滤纸高度。
6、当液体经过滤纸,沿漏斗颈流下时,要检查一下液体是否沿杯壁顺流而下,注到杯底。如果没有,应该移动烧杯或旋转漏斗,使漏斗尖端与烧杯壁贴牢,就可以使液体顺杯壁下流了。
(1)用玻璃漏斗过滤扩展阅读:
1、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流下。
2、减小增加的液体对气体压强的影响,从而在测量气体体积时更加准确。
3、减少滴加液体时易挥发液体的损失。
4、减少可能产生的空气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漏斗
⑵ 重结晶的常压热过虑常用的仪器是( ) A.长颈漏斗 B.短颈漏斗 C.玻璃丁漏斗 D.布氏漏斗
A.长颈漏斗 B.短颈漏斗 不是用来过滤的
C.玻璃丁漏斗 D.布氏漏斗 C D都是用来过滤的 但是 D.布氏漏斗需要减压
题目中说的是常压 所以只有 C.玻璃丁漏斗
⑶ 求玻璃过滤漏斗的知识和型号,谢谢。
100%的硼硅玻璃制造复而成,耐最具制腐蚀性的溶剂。
独特的一体化底座设计带有完整真空连接,防止真空管污染滤液
最适合对HPLC溶剂、水相流动相溶液和缓冲液的过滤和脱气。
货号
4041:玻璃过滤漏斗,300ml漏斗,带有8号塞子支架底座,无收集瓶。
4012:玻璃过滤漏斗,1L漏斗,4L收集瓶,带有侧臂底座装置。
4013:玻璃过滤漏斗,300ml漏斗,1L收集瓶,带有侧臂底座装置。
来源:广州誉维生物
⑷ 过滤时不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漏斗 D.试
过滤操作主要用到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量筒主要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而过滤时不需要量取液体体积,故不需要量筒;
故选c.
⑸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B.待滤液应该沿
A、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是正确的;
B、待滤液应该沿着玻璃专棒缓慢倒入漏斗属中是正确的;
C、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故错误;
D、若滤液仍然浑浊,可以更换滤纸再次过滤,是正确的.
故选C.
⑹ 配制高锰酸钾为什么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不用滤纸过滤
因为高猛酸甲具有强的氧化性,与滤纸接触会把滤纸氧化掉,照成溶液被污染无法使用。
原因如下:
1、大部份滤纸由棉质纤维组成,按不同的用途而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由于其材质是纤维制成品,纤维是由碳链组成的化合物,遇到氧化性强的物质会被碳化。
2、高锰酸钾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作为氧化剂受pH影响很大,在酸性溶液中氧化能力最强。其相应的酸性高锰酸和酸酐,均为强氧化剂,能自动分解发热,和有机物接触引起燃烧。因此高锰酸钾与有机物接触后会把有机物氧化成碳。
3、砂芯漏斗是耐酸玻璃滤过仪器,系采用优良硬质高硼玻璃组成,具有较高的理化性能。所以配置有氧化性的溶液不能使用滤纸过滤,需要使用砂芯漏斗过滤。
(6)用玻璃漏斗过滤扩展阅读:
制备方法
由于实验室的大量需求,高锰酸钾被大规模地制造。一般常见的制备方法有以下两种:矿石中取得的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在空气中或混合硝酸钾(提供氧气)加热,产生锰酸钾,再于碱性溶液中与氧化剂进行电解化得到高锰酸钾。
或者也可以通过Mn离子和二氧化铅(PbO₂)或铋酸钠(NaBiO₃)等强氧化剂的反应产生。此反应也用于检验Mn离子的存在,因为高锰酸钾的颜色明显。
工业上制备KMnO₄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用铂作阴极电解氧化K₂MnO₄:首先用KOH将含60%MnO₂的矿石转化为K₂MnO₄,再电解氧化生成KMnO₄。
氢氧化钾水溶液加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同煮沸、蒸发,余渣熔为浆状后用水浸渍,再通以氯气、二氧化碳及臭氧,或用电解锰酸盐的碱性溶液也可制得。
KMnO₄也可用PbO₂或NaBiO3在碱性条件下氧化锰(Ⅱ)盐来制取,低浓度碱有利于锰(Ⅱ)的形成。
1、焙烧法-电解法:将软锰矿与氢氧化钾混合成浆料,用压缩空气将物料喷入焙烧转炉,在250~300℃下氧化成锰酸钾。焙烧物用稀碱液或洗涤水浸取,经过滤、除杂质得锰酸钾。
由于固相法传质、传热困难,操作环境差,设备庞大,能耗高,将逐渐被淘汰。锰酸钾电解氧化制取高锰酸钾的过程与液相法相同。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高锰酸钾,还需经重结晶以除去重金属和砷等。
2、液相氧化法-电解法:将软锰矿粉与200℃以上80%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并在300℃下,在第一反应器中通空气,使二氧化锰氧化成亚锰酸钾,然后溢流至第二反应器进一步氧化成锰酸钾。反应液经热过滤,用100℃、60%的KOH溶液洗涤,滤饼溶于稀碱液或洗涤水,经沉淀、分离和除杂后得锰酸钾。
锰酸钾用系统内的电解终液调制成电解始液,组成如下:锰酸钾≥180g/L;碳酸钾<60/L;氢氧化钾50~60g/L。电解始液在60℃下进入钢板制成的电解槽,阳极用镍板(或镀镍钢板),阴极用铁条。
阳极与阴极的面积比为1:(8~10),电流容量为1000A/m3,阳极电流密度为60~100A/m2,槽电压2.25~2.5V,板距50~100mm。锰酸钾在阳极被氧化成高锰酸钾,大部分结晶析出。冷却后经离心分离得含量为94%左右的高锰酸钾粗品,经重结晶后得含量为99.3%的高锰酸钾结晶。
电解终液呈紫红色,含锰酸300~400g/L,氢氧化钾110~120g/L,以及电解中伴生的碳酸钾,经蒸发分别回收利用,部分电解终液返回系统调制电解始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锰酸钾
⑺ 我想问过滤漏斗是玻璃仪器吗
是的。
漏斗是过滤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仪器。过滤时,漏斗中要装入滤纸。
⑻ 漏斗是不是玻璃制品(过滤时用的)过滤时用的器材除了
A.过滤液体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主要是怕玻璃棒弄破滤纸,如果紧靠一内层滤纸处,万一玻璃容棒把湿的滤纸戳破,液体就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导致过滤失败,故A正确;B.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可以使滤液顺着烧杯内壁流下,避免了滤液从烧杯中溅出,故B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所以一般要用火焰的外焰加热,故C正确;D.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以免污染滴管内的液体,故D错误;故选D.
⑼ 高锰酸钾配制后为什么必须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不可以用滤纸吗
高锰酸钾腐蚀性很强,容易把滤纸中的一些物质氧化,自身还原,导致浓度不准。
尤其是用于分析的标准溶液,必须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
⑽ 过滤是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实验操作.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在这个过程中使用
过滤操作中的三靠指的是: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回上,漏斗颈尖端部分答紧靠烧杯内壁. 示意图中有三处错误: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滤纸边缘高于了漏斗边缘③漏斗颈尖端部分未紧靠烧杯内壁.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上,使滤液沿玻璃棒流下;把多于的滤纸剪掉,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5mm;使漏斗颈尖端部分紧靠烧杯内壁. 故答案为:紧靠玻璃棒 靠在三层滤纸上 紧贴烧杯内壁 未用玻璃棒引流,要让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漏斗尖端未紧靠烧杯内壁,需要把漏斗尖端紧靠烧杯内壁 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需要把多余的滤纸剪掉,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