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知觉过滤

知觉过滤

发布时间:2022-01-13 03:54:42

A. 我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经常会自动过滤一些内容,或者说就好像没听清在ta在说什 么一样,求教可以解决不

精神患者的内心世界

一、感官知觉的改变:
感官知觉的改变在精神症的早期阶段特别明显,据研究约有2/3的病人有此变化,所有的感觉受器会变得强烈或钝化。
1.听觉方面的变化,如下面病人所描述的:我听到所有天堂与地球上的声音听到许多在地狱的声音。像有人把所有东西的音量都转大声了,我会注意到所有背景的声音。然我不特别对任何事情注意,但所有的事情都会住我的注意力,当我现在对你说话时,我可以听到隔壁间及走廊声音,我无法不注意他们,所以我无注意我在对你说什么,时常连一些最无聊无趣的事都会吸引我,让我花费许多时间在上面。
2.视觉的变化甚至比声音的变化还明显,如下面的描述东西都变得更鲜艳清楚了,彷佛是发光的图画般,而且看起来较扁平,好象只是一个平面,并且不止这些颜色吸引我的注意,所有小东西都会让我注视很久,像边缘的线条等等。每件东西看起来都很可怕,人们看起来像魔鬼-有黑色的轮廓及发亮的眼睛,所有的物体-椅子、子、东西都有自己的生命。他们有威胁的姿态,及动物般的外观。们看起来是变形的,好象经过整形手术。们看起来像橡皮做。
3.除了听觉、视觉的变化以外,触觉也可能有改变:被接触是很可怕的,和任何人接触都会让我觉得像被电到般。我感觉喉咙中似乎有一只老鼠,而且衪的身体好象在我嘴巴中解体有位描述他的病人觉得他的生殖器不断的变黑,而产生妄想性的恐惧,而要求每分钟检查一次,因为知觉过度敏感化,病人会被外在的所淹没,他们会看到、听到所有的事情,正常的人,我们的脑筋会自然过滤影像及声音,让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在我们选择的事物上,精神症病人的过滤系统损坏,以致所有外界的感官如洪水般,同时作用在大脑上。
二、对了解讯息及作反应发生异常
正常人的脑部功能可以对外界进入的讯息加以分类及了解,然后选择性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些反应是学习累积而来,有逻辑性并且可以预测其后果。精神症患者对于讯息的分类、了解及反应发生缺损,所以不止思考发生问题,而且在视觉、听觉、情绪及行为反应上都受到影响,就好象脑部的总机出了问题,无法将进入的讯息、思考、想法、记忆、情绪做适当分类,而完全混合在一起。例如正常人可以将听到的句子自动转换成想法,我们不需要集中在个别的字上,只要去想这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好,但是对病人来讲,如他们所描述的:如果人们讲得比较简单,我还可以集中注意力,但如果句子过长,我就无法了解意思;对我来讲那只是一堆字,我必须要努力的把它拼凑起来,这必须要花费我很大的功夫,他们讲的话彷佛就像外国话一样,我无法了解他们在说什么。不止听觉如此,在视觉上也是一样,如下面病人所描述的:每一件事情都裂成碎片,我必须要努力的把它们组合起来,譬如我看到手表时,看到是一个表带、表面、针,我必须努力的去想,才能了解这是一个手表。又如另外一个病人描述他看精神科医师的经验,他看到是牙齿、鼻子、下巴、眼睛及各个部位,各个部位都让他感觉到非常害怕,他无法认得他是什么人。这种对视觉了解上的缺损,常见在精神症患者,他们会把人认错,而且说看起来像某些人。例如一位病人所说:今天早上我在某家,我好象在拍电影,我看到我周围都是明星。除了以上的问题,精神症病人常无法同时处理两种以上的讯息。譬如病人说:我没办法看电视,因为我没办法一面看屏幕,又同时听电视上的韾音。这种看电视的困难是很典型的,所以在精神病院来讲,很少会看到病人一直坐着看电视;有时候他们坐着看电视,也无法描述看到的是什么。这种情形与病人的智力教育程度无关,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的病人也没有办法。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不看电视,他会告诉你他无法了解在演什么。或者他们为了掩饰这种缺失,会告诉你他累了,不想看电视,他们比较能接受的节目是卡通或旅游性节目,因为这些只是单纯视觉上的,不需要去整合听觉与视觉。
除了对讯息的分类及了解有缺失外,另外很明显的是对作反应也出了问题,常常做出的是不恰当的反应。因此精神症病人,在与其它人的相处上也会发生问题,很多病人宁可独处、退缩,尽量少与其它人交谈、沟通,因为这些过程对他们来讲是困难而且痛苦的,他们会尽量去避免。
精神症病人在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包括音韵连结:病人只注意到声音的部份,忽略了字的意义。
1.象思考障碍:当问病人成语时,病人只注意到字,无法去了解整句成语的意思,譬如成语住在玻璃屋中的人不应该向他人丢掷石头,病人便只会注意到玻璃屋及石头,而去描述什幺样的玻璃屋及什幺样的石头。
2.语症:如病人所描述的:我想说的无法表达,在我的脑筋好象发生了障碍,没有办确地说出我想表达的,有时候我随便找个字来代替。
3.极端的例子的是就是语言沙拉:病人所表达出来的是完全无意义而不连贯的字。
4.外一个常见的症状是思考中断,就好象脑子里面的总机,突然断电停了好几秒钟,然后又再继续运作,如病人所描述的:当我思考到一半,会突然停在一个字或者想法上而没有办法运转下去,整个脑袋没有办法再想到任何的事情。另外一个病人描述的是:当我在读书的时候,突然被某个字陷入泥沼里,好象被催眠了,这个字把我吸住,而我没办法再思考下去。
5.一个常见的症状是矛盾,病人无法处理脑子同时出现两种相反的思考、感觉,如病人所述:对各种事情我的脑子都出现两种对立的想法,所有想法都是相互矛盾,之后整个脑筋彷佛成了碎片,整个人被解体了。
因为这些对分类、了解及反应的问题,精神症病人在正常人看来便是语无伦次无法了解,没有逻辑性,思考障碍及退缩等。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判断力受到损伤,在疾病早期,以上这些症状是模糊而不明显的,但是随着疾病程度变得严重,这些缺失变得越来越明显。每个精神症病人,多多少少都具有以上某些症状。
三、幻想和妄听
幻听和妄想是精神症最常见,也是最著名的症状,大部分的幻听和妄想是因为病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发生扭曲而造成的。妄想是病人所出现的错误想法,而且对其所处的风俗习惯、文化来讲是不正确。通常妄想来自于病人对所接受到感觉加以错误的解释,把周边各个不相关的事情联想成与自己有关,譬如当你走在街上,对街有一个人咳嗽,你可能都没有感觉,也不会注意到他。但是对精神症病人来讲,他不止可以听到咳嗽,而且马上联想这个咳嗽是针对他,对他有某种特别的含意,然后又联想到这个咳嗽是在警告另一个人,告诉他说病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尝试跟病人理论,告诉他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但病人仍然可能认为你跟他们是一伙的,只是要来掩饰这个事情.所以由于病人对一些感官知觉的过度敏感,对逻辑推理事情的能力受到影响,这些情形综合起来便可能造成病人的妄想。
被害、被监控、被攻击的妄想是最常见的,一些病人可能因为自卫的理由,而攻击他人,但毕竟在所有精神症病人来讲,还是占少数。
另外常见的是夸大妄想,例如病人觉得有力量去控制天气,可以控制太阳及其它星球的运动,或认为自己是耶稣。如下面病人所述:我觉得我是个明星,我正在拍片,每次我到达一个地方就有隐形的照相机及麦克风记录我所有的事情、说话及动作,他们都在为我拍片。夸大妄想有时候也会是危险的,如病人觉得他可以飞,便可能造成意外。有一种特别的夸大妄想,通常是觉得有名的人爱慕及追求他,譬如有的病人会觉得有个非常有名的人士爱慕他,花了所有的时间及金钱追踪他的行动,但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也有一套理由来解释为什幺那个人不敢让他知道在追踪他的行动。另外有的病人觉得他有能力控制他人的心理,譬如有一位女病人他五年不敢走出家门,因为她觉得如果她走上街去,她会影响其它人的心灵,他们全部都会注视他,他就像一个磁铁,其它人没有人办法,一定要转来注视他。
另外一个典型症状是思考传播,病人觉得他脑中的想被传播出去。
妄想有时是固着的,有时是起伏不定的,譬如有的病人会认为某甲要杀他,在第一天他可能与某甲保持距离,敬而远之,却在第二天又与某甲愉快地交谈,在第三天又开始对他保持距离。
病人的幻觉可以从对视觉的过度敏感化到真正的幻觉出现,当视觉过度敏感化,病人看到光线觉得特别亮,特别鲜艳。再进一步出现的是错觉,病人对视觉的讯息产生扭曲,譬如把狗看成老虎。更严重的便是真正的幻觉,病人在没有任何外在的情况下,觉得看到、听到、感觉到、闻到或吃到一些东西。这些经验对病人来说是非常真实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病人自言自语,对着他所听到的声音说话。听幻觉是最常见的幻觉,他们可能是简单的声音,或重复的一句话,甚至听到多人在交谈,而且整天持续。幻听最常见的时间,大部份是在睡觉前,内容通常是指责性,责骂病人的,有时候是一些脏话,病人可能不好意思告诉医护人员;也有些病人听到是愉悦的声音。幻听的机制不明,脑部有很多部份负责听觉功能,有人认为在靠近颞叶及额叶的听觉功能因为血流量增加而造成幻听,而有的人认为是大脑皮质的语言区出了问题。有趣的是有些天生耳聋的病人也会有听幻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估妄想与幻觉时,要根据病人的文化背景。如某些宗教团体有出现视幻觉的情形,一般来讲,宗教的幻觉较常出现视幻觉,且常常是具有指示性,引导性,且较愉悦的。而精神症病人以听幻觉较多。另外更少见的是嗅幻觉,味觉幻觉,如有一位病人在未婚怀孕时,用奎宁来作流产,这件事让她觉得有罪恶感,以后只要当她想到堕胎的事情时便会闻到奎宁的味觉。
四、对自我的感觉改变
正常人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楚的概念,知道自己的手脚在那里,可与其它外界事物分别,而精神症病人常常觉得自己的身体起了变化,例如会觉得身体的骨架扭曲或觉得前额的流海变得非常多而且重,引人注意;或觉得自己的眼睛显得空洞,而且深陷在头骨中;或四肢显得形状非常怪异,变得比较小或比较细长或放在错误的位置;或自己的脸看起来似乎有二倍长;或觉得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有自己的生命,变得解离。譬如病人觉得他的膝盖在摇动,他的胸部隆起好象一座山,身体各个部分分开了,手跟脚裂成不同的部位。如病人所说:我必须要检查才知道我的手是不是还放在口袋里面,这些都是病人对自己的感觉受器出了问题。
另外是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混淆,例如病人觉得妈妈已经喝了一杯茶,他便不该再喝茶。又有病人描述:我看到夜班的护士走进病,突然了解他就是我,我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自己,又如另一位病人描述当我解小便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下起雨来了,我突然觉得非常害怕。
性别的混乱也并非少见,如一位男病人描述,他的胸部渐渐隆起,只要经过的人都可以看得到,这些对自我感觉的改变可能随着妄想及幻觉的连结而更加严重,如病人说:我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被变成一只蜜蜂了。
五、情绪的改变
精神症早期的病人可能变得忧郁、害怕及情绪起伏,但到了疾病末期,情感会变得钝化,没有办法感觉情绪。忧郁的情绪在疾病的早期是非常常见的,病人常觉得在妄想及幻听之前他们先经历到忧郁的感觉,大部分这些忧郁是生理性的,有些也可能来自于病人了解自己生病所造成的次发性忧郁。
另外在疾病的早期,病人可能经历到各种情绪都变得非常强烈而且转变得非常快,好象宗教的狂喜般,病人觉得他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所以的愿望都将会被满足;有时会觉得身体被一种温暖所包围。另外有时病人觉得自责,或感到害怕,这种害怕是没有原因,而且没有确切目标。如病人描述:我坐在地下室里,害怕得无法控制,就连一只苍蝇也会让我害怕不已。除了对自己的情绪感觉控制出了问题,病人也无确评估他人的情绪,无法对别人的情绪及适当的反应,因此对病人的社交技巧及交友会造成困难。病人这些情绪异常可能与前面所描述的脑中的总机发生问题有关,病人经验到错误的讯息,表现出来的便是错误的情绪。如病人描述:当我在谈话时,脑中常同时进来许多其它的讯息,对方谈的是非常悲伤的事情,但是却有非常可笑的事情在我脑海中,使我发出不适切的笑。另外病人情绪变得淡漠,无法对别人有同理心,而且这种情绪淡漠随着疾病进程越来越明显。
六、动作的变化
精神症病人的动作常常会变得缓慢,有点笨拙,这不一定是药物的副作用,疾病的本身就可能造成这种变化。他们在行走时手部的自然摆动会减少,有时眨眼的情形也会减少,最严重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僵直型精神症,病人可保持数个小时维持同一个姿势。
七、行为的改变
行为的改变通常来自于其它症状的影响,如病人对外在过度敏感化,无法统合这些,病人会退缩在角落,或保持身体不动。有时候,这种退缩是因为病人深陷在他的思考世界中,或者有时是为了减缓外界进入脑中的速度。
如下面的病人描述:我觉得如果我动作得较快,世界彷佛要分解了,所有的事情好象混合在一起,变成一团混乱,我没有办法分辨出各个情况;而如果我完全不动保持这种姿势,事情似乎就变得比较容易了解。
另外一个造成病人行动迟缓的原因是发生了不可预期的感官.如下列病人所描述的我突然好象被催眠了,因为发生了很可怕的经验,突然有一个很大的声音,就好象有人把一个巨大的收音机突然转开了,这些声音使我停下所有的活动。
另外常见的是仪式化的行为,如病人有时会重复绕圈走,或不断地进出同一个门,如下面一位女病人描述她作蛋糕时发生的情形:当我作蛋糕作到一半时,蛋糕的材料都突然发生了变化,东西都有了特殊的意义,我发现打蛋的时候必须要以顺时钟的方向,在某个时刻我必须要站起来面向东边,蛋白必须由左向右倒入,每件事情突然都有很复杂的意义,我并不了解,但是我必须照着做。
另外有些特殊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是怪异的,但对病人来说却是重要的。例如有个病人由左向右有韵律地摇头,表示这样可以将某些思考由他脑中摇晃出去,帮他清掉不想要的想法,有时这种行为会被错认为强迫性行为。
另外的情形是所谓的语言模仿及行为模仿。语言模仿是指病人像只鹦鹉般重复别人的话。有些人认为病人重复这些话是为了解吸收这些话的意思。病人模仿他人的动作称为行为模仿,有些人认为病人用这个方法来分办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所以病人的行为对其本身来说是合逻辑的,只是在外人看来却是疯狂的。例如有位病人连续打破护士的二副眼镜,病人解释说我觉得和护士要害我,护士配戴眼镜就是把光反射到我身上来陷害我,所以我必须要把她的眼镜打掉。甚至更怪异的行为如当众脱衣服,病人的解释是她想要变得纯洁。
病识感是指病人是否了解他们的脑部功能出了问题。有些病人在疾病的初期会告诉周围的人,他的脑筋似乎怪怪的。我不知道脑子发生了什幺事情,一切好象都跟以前不一样了。有位十几岁的病人知道他脑筋出了问题,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在医学图书馆查有关的资料,但是当疾病变得严重时,这种病识感也减少了,因为脑部功能的缺损越来越严重,病人已经比较没有办法合理去思考,但令人惊奇的是仍有不少病人具有病识感。譬如一位年轻患者说:我宁愿失去我的手臂来换回我以前的头脑。我们可以来想象病人发生的状况,他们的感觉发生改变,他们没有办法了解讯息的意义,有妄想和幻听出现,身体的界限也出了问题,情绪和行都没有办法控制。想象一下当你没有办法信任你的脑袋会是什幺状况。如一位病人所描述的,我们的脑筋是故障的,可是我们必须用这个故障的脑来评估自己与世界,所以病人常有忧郁的情绪是很可以理解的。
另外一个了解病人世界的方法是观赏一些艺术品及绘画,譬如很有名的梵谷的画。当我们对病人的内在世界更加了解,会对他们有同理心,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

B. 布罗德本特的过滤理论

纳德·布罗德本特 [Donald Eric Broadbent 1926.05.06-1993.04.19],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1970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他主张用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注意、感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他在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在 1958 年最早提出“工作记忆”的概念和“注意是资源有限的加工系统的工作结果”的想法,他所提出的注意过滤器模型也体现了这种思想;1977 年提出了隐学习研究范式之一的复杂系统控制任务务(Complex System Control Procere)。

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1958)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则是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来对之加以调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信息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而其他信息则不让通过。这种过滤器体现着注意的选择功能。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布罗德本特 1954 完成的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则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

右耳:4,9,3
左耳:6,2,7

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

他原估计能达到 95% 的准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 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 20%。他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Cherry(1953)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模型。因为这种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模型”。

布罗德本特就读于曼彻斯特学院和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他早期的目标在于自然科学,然而,当他在皇家空军服兵役时,他开始对人 - 机关系产生兴趣,并注重于这种独特的体系。于是,他回到剑桥大学攻读心理学,成为 F.巴特莱特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应用心理学部门,并在那里工作了 25 年。

主要著作:
知觉与交流
决定和压力
行为
捍卫经验心理学

C. 什么叫沉浸式体验

沉浸体验(Flow Experience),也叫沉浸理论(Flow Theory)、沉浸式体验。沉浸体验在积极心理学领域是指: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沉浸状态。
沉浸体验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心理体验,它会给个体参与活动时获得很大的愉悦感,从而促使个体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而不会厌倦。
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沉浸理论延伸至人机互动上的讨论,这时沉浸体验也指活动参与者进入一共同经验模式,意识集中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其他不相关的知觉和思考都被过滤,仅对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回馈有反应,并且对环境产生控制感。
我们常说VR等虚拟智能提供了沉浸式体验,这里的沉浸式体验就是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氛围让参与者享受某种状态,提供参与者完全沉浸的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

D. 认知心理学中的选择性注意的三个经典理论

注意有四大功能即分配、信号检测、搜索和选择,大师Broadbent、Colin Cherry等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重要贡献。最基本的3个经典理论是以下3种:

一、过滤器理论
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全或无(all-or-none)”的模型,这就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信道的信息由于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来自另一信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由于信息的选择球决于刺激物的物理性质,因此,过滤器的位置可能处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当时的双耳分听实验,因此受到了Colin Cherry的支持,他也认为感觉信息可以北非注意耳加以注意,但如果需要根高层次的知觉加工,则不会被非注意耳所注意。但是过滤器模型提出不久,便受到一些研究者的质疑,Moray认为即使被试忽视非注意信息的高级层面,比如语义,被试人仍能够经由非注意耳识别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类似于鸡尾酒会现象。(3) 对于此,过滤器模型显然无法合理解释,Broadbent将其称为注意的偶然转移。此外,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信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过滤器模型只是一个单信道模型。

二、衰减器理论
Treisman在1960年从她给被试做的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如果被试注意耳与非注意耳对换,那幺被试会在新注意耳听到旧信息的几个其实单词,这表明语境会使被试复述本应当忽视的信息。在之后的研究中,他又发现复述信息在非注意信息之前4.5秒或者之后1.5秒时,被试通常把两个信息看作同一个,也就是说是非注意耳之前信息而不是之后信息更容易被识别。

在Treisman的衰减理论中,他将Broadbent过滤器的作用从阻止目标以外刺激改变成了弱化目标以外刺激,对于特别强的刺激,衰减效果不足以阻止刺激穿透信号弱化机制。这样便能很好地解释鸡尾酒会现象。Treisman承认在信息的传输信道上存在着某种过滤的装置,它对信息进行选择。但是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工作的。它既允许信息从受到注意的信道(追随耳)中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受到注意的信道(非追随耳)中通过。只是后者受到衰减,强度减弱。

衰减作用模型不仅解释了注意的选择机制,而且解释了单词的识别机制,因而在认知心理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衰减作用模型改进和发展了过滤器模型,它能解释更广泛的实验结果,并对人的行为做出更好的预测。

三、后选择理论
J.Anthony Deutsch和Diana Deutsch 在1963年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后选择理论,他们与Treisman的衰减器理论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将信号弱化、阻断的位置放在了识别刺激的意义所需要的知觉加工之后。(5)这一设置,使得人们能够识别进入非注意耳的信息。如果这种信息并不重要,则人们就会将它抛除掉;如果这种信息触动了人们心里的某根弦,那幺人们就会记住它。虽然后选择理论与衰减器理论在注意瓶颈的位置上有分歧,但是他们都认为存在这幺一种瓶颈,并且它只允许单一信息源的通过。

Norman在1968年也提出,后期选择模型工作方式是:所有的信息都被以平行的方式传送到工作记忆中,由于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平行传递超越了工作记忆的工作极限,并非所有传送到那儿的信息都被贮存。在工作记忆中,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出判断。重要的信息被精细化,从而进入长时记忆;不重要的信息将被遗忘。Lewis在1970年的研究中发现,被试者能识别几乎所有情况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现给非追随耳也是如此。这一实验加强了后选择理论的实证基础。

后选择模型认为,信息的重要性取决于很多方面,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对个人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人的觉醒状态有关,如果人处于高的觉醒状态,即使是次要的信息,也会被控制加工。

E. 介绍各种心理病症的书 介绍各种犯罪型人格、犯罪心理的书

普通的就,心理医生。入门的话还是《图解心理学》比较快 《九型人格》
当然你想学的比较正规的话,你可以看看别人考心理学的教材。从基础开始,很全面的。资料方面其实网上也很全面的,很多都可以下载到。

心理学与我们(继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之后重磅推出 中美心理学家强强联合之作)
作 者: (美)费尔德曼 著,(中)黄希庭 著,黄希庭 等译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是中外优秀心理学家首度合作编写的一部心理学通论性著作。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的畅销教材Understanding Psychology(7e)为基础,由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领衔,结合中国的研究成果、精彩案例对其加以改编和优化,使之更符合中国心理学的教学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保留了原书中大量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丰富的素材和图片。
本书原著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执笔,中译版由中国西南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黄希庭倾力改编。英文原著Understanding Psychology是一本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心理学入门教材,自2004年面世以来长期处于同类图书销量榜之前列。大陆引进版更有黄希庭教授的倾力加盟,保留了原著精华,融入中华文化,结合当代中国现状,关注日常生活,为国人量身打造了这本轻松易懂且内容全面的优秀教材。
本书共15章,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原理陈述部分极具可读性,各章节均以日常事例开始,以简单直率的问题切入主题,更有大量生活实例与现实资料的充分辅助,使读者在解决日常问题的同时,了解心理学原理,并引发深入的思考;本书还加入了大量的新鲜元素,如“心理学与人生”“探索与发现”“你想了解自己吗”等等,这些专题探讨了与我们日常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且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为我们的生活答疑解惑。
该书适合用作各大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经过黄希庭教授的改编,该书在结构和文章组织上更符合中国学生的阅读习惯;各章节最后的“思考与应用”“推荐参考读物”专题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复习。同时,由于本书内容的近时性和可读性,它也同样适合那些对心理学抱有浓厚兴趣,对生活现象怀有好奇的普通读者。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校心理学课程、普通心理学公选课的教材,也适用于广大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心理学与生活
作 者: [美]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垒,王苏等 译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也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优秀教材。不仅如此,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该中译版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
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生物心理学漫画笔记
作 者: (英)阿雷克索,(英)贝伦 著,王佳艺 译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生物心理学”的教科书是不是让你觉得: 生物心理学是心理学求学路上的拦路虎? 中学没有学好生物、化学、物理,所以一直恐惧学生物心理学? 上课的时候听懂了,课后又不知所云了? 树突、髓鞘、颞叶……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你却被这些生理结构弄得晕头转向? 记忆、睡眠、饥饿、情绪背后的生理机制让你一筹莫展,总是记不住、考不好? 为了弥补传统教科书的不足,本书以妙趣横生的漫画,代替艰涩的专业术语和难懂的人体生物、化学过程,轻松你的大脑、放松你的神经,将恐惧一扫而光,这是叩开心理学奇妙世界的敲门砖,要想理解人类行为,就应该从这本书开始!

犯罪心理,当代西方刑侦经典系列比较有名。
(1)辩读凶手——一位犯罪心理学大师现场推理实录.
(2)顶级悬案——犯罪史上八宗惊世疑案新探.
(3)变态杀手——恶性犯罪深层心理探究.
(4)动机剖析——美国联邦调查局侦破大案秘诀.

F. 常见的认知心理效应有哪些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在我们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也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认识九个比较陌生的“心理效应”。

1.旁观者效应

指在紧急情况下,在有人在场时,个体出手帮助的概率与旁观者人数成反比。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人进行援助的可能性越低。

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对认知对象的整体印象。一个人如果被判断为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好品质,反之亦然。

3.蝴蝶效应

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就能带动整个系统发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的现象。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2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4.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5.马太效应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一种现象。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从而具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6.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效应)

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7.墨菲定律

指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概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G. 哪些是知觉因素

知觉:是大脑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认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心理学上的含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它是帮我们整理、组织由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得来的外界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加以解释,从而赋予环境以意义的过程。

知觉与感觉都是对现实客体的直接反映,但感觉只是对客体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体的整体性反映。

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要有三类:知觉对象、知觉者、知觉情境。

第一, 知觉对象:知觉对象本身与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被注意到的可能性越大:那些强度较强、体积较大、运动变化、色彩鲜艳的事物,更容易被人注意到而被选择成知觉对象;相反那些强度弱、体积小、静止不动、色彩灰暗的事物,则容易被忽略。知觉对象外观的相似性、空间上的接近性、时间上的接近等特点也会影响到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人们通常把外观相似,或者在空间上、时间上比较接近的知觉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把他们归为同一类别。还有必须注意到,人们常很自然地认为一个人对任何客体的知觉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客体本身的特点,实际上并非如此:当知觉对象变得越来越抽象时,人的知觉受知觉对象本身特点的影响越小,而受知觉者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越大。

第二, 知觉者:知觉者的差异性与本身的经验、态度、情绪状态、需要、职业、个性、兴趣等相关。态度: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人所选择的外部刺激就不同,从而导致知觉的不同。情绪状态:一个人在特定时刻所体验到的特殊情绪状态强烈地影响到个体对环境刺激的选择和解释,这种情绪状态包括愤怒、愉快、恐惧、焦虑、绝望等。需要:一个人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知觉的选择,尤其是在知觉对象模棱两可时更是如此,当一个人的某种需要特别强烈时,他的知觉活动就直接指向与满足需要密切相关的事物,而对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则被排斥。经验:一个人在相似目的或相似条件下由经历所获得的经验也会影响这个人的知觉的选择和对刺激的解释,经历不同,所获取的经验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内容就不同。其他的因素如一个人的个性、职业、兴趣等对知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上这些因素构成了人在知觉时的心理过滤器,从而影响对知觉对象的认知。

第三, 知觉情境:每一种知觉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的特点会影响一个人的知觉。典型的情境可能来自于时间压力、危急时刻、截止时间等,情境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怎么样的刺激;二是如何解释刺激;三是对刺激的添加和想象。情境的另一方面是指知觉者知觉时的具体环境,知觉者与知觉对象发生互动的场所也影响知觉者对知觉对象的形成。

H.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有何不同

反应选择模型是指注意的一种信息加工模型。美国认知心理学家J.A.多伊奇等人1963年提出。




该模型认为,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起选择作用的过滤器位于知觉分析与工作记忆之间,它选择的不是知觉刺激,而是对刺激的反应。

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换言之,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的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此这也被称为反应选择模型。

根据这种假设,输入的信息没有被报告出来,并不是没被识别,而是因为要对其他信息作反应,因此,这些信息除除识别外,没有得到继续加工。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注意的过滤模型和衰减模型,它们属于知觉选择模型。

I. 知觉过程往往被称为一种过滤过程,谈谈这种过程是怎样起作用的

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感受的到刺激物的意义的过程。帮助人们理解刺激的意义,有两者理论如建构主义知觉和直接知觉理论(Gibson)两者的内容是互补的。

J. 对知觉的解析,人类是不是根据6岁前的感觉来定义现在的感受的啊如果超出了以前的模式就无法解析呢

我不是心理高手,但看你写了这么多,也想说两句
1、说到小孩子,“小孩可以接触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他们越来越聪明了,他们有比我们更多的感觉模式,他们对事物的感觉可能跟我们有一点不同”
小孩子的确是越来越聪明,但我想这是人类发展的结果吧,感觉模式与大人不同,我想应该很大原因是小孩的思维没有完全定性,大人是有了比较定性的的思维模式,有自己价值观等

2、“选择性遗忘”,电视剧都经常有这样的狗血情节。大脑的保护机制,使人忘记一些痛苦的事情。

阅读全文

与知觉过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反渗透膜清洗PH值过大 浏览:339
污水处理管子怎么选 浏览:533
饮水机水发苦怎么办 浏览:65
净化器销售费用多少 浏览:652
医疗废水是几级排放 浏览:519
整体污水检查井 浏览:759
超滤水处理设备多少钱 浏览:451
净水器集成芯和分开芯哪个好 浏览:907
净水器反渗透超滤哪个好 浏览:126
oem净水器滤芯哪个好 浏览:792
地暖管道除垢剂多少钱 浏览:918
柠檬酸除垢剂洗奶瓶 浏览:497
反渗透装置进水高的影响 浏览:22
衡阳污水处理招工 浏览:959
海尔净水器滤芯哪里有卖 浏览:131
污水管线为什么比雨水管线深 浏览:17
起亚福瑞迪用什么机油滤芯 浏览:727
什么时候不能用蒸馏 浏览:543
微量反应怎么减压蒸馏 浏览:302
污水处理曝气停2个小时会怎么样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