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净水问答 >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离子交换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离子交换

发布时间:2021-02-02 15:27:58

A. 论述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主要特征是复极化时间长,可分为五期,其形成机专制为:①0期是心室肌细胞属受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Na+内流,当除极达到阈电位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大量Na+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膜电位迅速下降;③2期主要是Ca2+和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使电位变化缓慢,基本停滞于OmV形成平台;④3期是由K+快速外流形成的;⑤4期是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Na+和Ca2+,同时摄回K+,细胞内外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

B. 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属于快反应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动专作电位的升降支不对称,由除属极化和复极化组成。共分为5个时期:

  1. 除极化过程(0期):膜由极化变为反极化,用时短,仅1~2ms。

  2. 快速复极初期(1期):膜电位由+30迅速降为0mV,历时约10ms。

  3. 平台期(2期):膜电位恢复缓慢。

  4. 快速复极末期(3期):继平台期后,膜电位由0下降至-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历时100~150ms。

  5. 静息期(4期):膜复极化完成后的稳定、恢复阶段。

C.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几期其产生机制如何

5期
0期去极化 钠离子内流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钾离子外流
2期平台期 钙离子和钾离子外流
3期是 快速复极化末期 钾离子外流
4期 静息期 离子泵的主动转运

D. 与骨骼肌比较,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点

相同点:
1, 都有神经元支配
2, 都能收缩和舒张
不同点:
1, 心肌有自动节律版性,骨骼肌没权有
2, 骨骼肌是随意肌,心肌是不随意肌
3, 心肌由植物性神经支配,骨骼肌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4, 骨骼肌细胞为长柱状无分支,心肌细胞为短柱状且有分支

同一刺激的话,如果强度都达到了它们阈强度,骨骼肌和心肌都会发生一次收缩。根据我的了解,它俩的主要区别应该在刺激频率上。骨骼肌的动作电位持续的时间短,心肌的长,所以骨骼肌在连续的刺激下会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频率提高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而心肌不会,心肌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和收缩的时间基本相同,再加上心肌本身就有自律性,施加窦性心律额外的刺激,心肌会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E.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什么有何意义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在于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降支和升支不对称。
详细如下述:
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膜电位在去极化达顶峰后,即快速下降到OmV左右,至此形成复极化l期。此期是由于钠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而膜对K+通透性增强,K+顺浓度梯度外流而形成。

(2)2期(平台期):此期膜电位OmV左右,且下降缓慢,动作电位图形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内向电流(Ca2+内流)与外向电流(K+外流)两者处于平衡状态,膜电位水平变化不大。

(3)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对K+的通透性进一步增高,K+迅速外流,而钙通道已逐渐失活,恢复极化状态。

(4)4期(静息期):通过Na+-K+泵和Na+-Ca2+交换体的活动,使细胞排出Na+和Ca2+,摄入K+,恢复静息时细胞内外的Na+、K+的分布;经3Na+-Ca2+交换体Na+顺浓度梯度入胞,Ca2+逆浓度梯度外排。
另外,心室肌细胞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在动作电位上差别最大的是2期平台,心室肌细胞的2期平台期特别长。
其意义应该说就是防止发生强直收缩,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也是最长,这有利于心室的有序泵血工作。

F. 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异同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异同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点专:

二、相同点:

G.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每一期的主要离子流是什么

除极过程包括一个期1:期(除极过程)——心室除极过程,膜电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变成了动作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两侧由原来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反极化状态,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称为0期。历时仅1~2ms。机制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兴奋后引起快钠通道的开放,造成钠离子的内流。钠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进一步使膜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静息时的-90mV急剧上升到+30mV。此期的影响因素是快钠通道,快钠通道激活迅速、开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当膜去极化到0mV左右时,快钠通道就开始失活而关闭,最后终止钠离子的继续内流。复极过程分为四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肌细胞膜电位在除极达到顶峰后,由原来的+30mV迅速下降至0mV,与0期除极构成了锋电位。
机制是:心肌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加上快钠通道关闭,钠离子停止内流。同时膜内钾离子快速外流,造成膜内外电位差,与0期构成锋电位。
2)2期(平台期):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故成为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特有的时期。
机制是: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缓慢内流和有少量钾离子缓慢外流形成的。心肌细胞膜上有一种电压门控式慢钙通道,当心肌膜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要到0期后才表现为持续开放。钙离子顺浓度梯度向膜内缓慢内流使膜倾向于去极化,在平台期早期,钙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量等,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0mV水平。随后,钙离子通道逐渐失活,钾离子外流逐渐增加,膜外正电荷量逐渐增加,膜内外形成电位差,形成平台晚期。
3)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由0mV逐渐下降到-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
机制是:平台期后,钙离子通道失活,钙离子停止内流,此时心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恢复并增高,钾离子迅速外流,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完成复极化过程。心室各细胞在此期,复极化过程不一样,造成复极化区和未复极化区的电位差,也促进了未复极化区进行复极过程,所以3期复极化发展十分迅速。
4)4期(静息期):此期是膜复极化完毕后和膜电位恢复并稳定在-90mV的时期。
机制是:通过钠-钾泵和钙--钠离子交换作用,将内流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排出膜外,将外流的钾离子转运入膜内,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从而保持心肌细胞正常的兴奋性。

H.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哪些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在于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降支和升支不对称。
详细如下述:
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膜电位在去极化达顶峰后,即快速下降到OmV左右,至此形成复极化l期。此期是由于钠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而膜对K+通透性增强,K+顺浓度梯度外流而形成。
(2)2期(平台期):此期膜电位OmV左右,且下降缓慢,动作电位图形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内向电流(Ca2+内流)与外向电流(K+外流)两者处于平衡状态,膜电位水平变化不大。
(3)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对K+的通透性进一步增高,K+迅速外流,而钙通道已逐渐失活,恢复极化状态。
(4)4期(静息期):通过Na+-K+泵和Na+-Ca2+交换体的活动,使细胞排出Na+和Ca2+,摄入K+,恢复静息时细胞内外的Na+、K+的分布;经3Na+-Ca2+交换体Na+顺浓度梯度入胞,Ca2+逆浓度梯度外排。
另外,心室肌细胞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在动作电位上差别最大的是2期平台,心室肌细胞的2期平台期特别长。
其意义应该说就是防止发生强直收缩,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也是最长,这有利于心室的有序泵血工作。

I.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氯离子怎么移动

心室肌由心肌构成,动作电位使肌膜去极化,na离子内流,cl离子外流,激活钙离子通道,ca离子内流,肌细胞收缩

J.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什么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是心室肌细胞兴奋的标志,是指一个阈上刺激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上特定离子通道的开放及带电离子的跨膜运动,从而引起膜电位的波动。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全过程包括除极过程的0期和复极过程的1、2、3、4等四个时期。

0期:心室肌细胞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30mV左右,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称为除极过程(0期)。它主要由Na+内流形成。

1期:在复极初期,心室肌细胞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主要由K+外流形成。

2期:1期复极到0mV左右,此时的膜电位下降非常缓慢它主要由Ca2+内流和K+外流共同形成。

3期:此期心室肌细胞膜复极速度加快,膜电位由0mV左右快速下降到-90mV,历时约100~150ms。主要由K+的外向离子流(Ik1和Ik、Ik也称Ix)形成。

4期:4期是3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心肌细胞已处于静息状态,故又称静息期。Na+、Ca2+、K+的转运主要与Na+--K+泵和Ca2+泵活动有关。关于Ca2+的主动转运形式,当前,多数学者认为:Ca2+的逆浓度梯度的外运与Na+顺浓度的内流相耦合进行的,形成Na+-Ca2+交换。

(10)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离子交换扩展阅读:

心肌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基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取决于离子的跨膜电-化学梯度和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

记录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以用来研究心肌细胞电生理特征及活动规律,以及各种内外环境变化及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不同的心肌细胞具有不同种类和特性的离子通道,所以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开关及电生理特征不尽相同。

1、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

P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发生自动除极,这是自律细胞动作电位最显著的特点。此外:

除极0期的锋值较小,除极速度较慢,约为10V/s,0期除极只到0mV左右。

复极由3期完成,基本没有1期和2期。

复极3期完毕后进入4期,这时可达到的最大膜电位值,称为最大舒张电位(或称最大复极电位),约为-70mV。

2、P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及离子流的活动

0期除极的形成:0期除极的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

3期复极的形成:0期除极后,慢钙离子通道逐渐失活。3期是由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当前研究与三种离子流有关。

A:钾离子外流的进行性衰减;

B:钠离子内流的进行性增强;

C:生电性Na+--Ca2+离子交换。

阅读全文

与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离子交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锈钢蒸馏器操作视频 浏览:138
水处理膜ro膜国内企业 浏览:951
波轮洗衣机内桶过滤网 浏览:680
珠海滨海社区直饮水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951
郑州市污水管网 浏览:376
蓝瑟空调滤芯在什么位置 浏览:666
什么时候用净化器 浏览:622
饮水机桶里面怎么清洗 浏览:868
框架结构伸缩缝防水处理 浏览:259
博越中央空气净化器滤芯怎么换 浏览:170
达芬奇颜色回批用什么格式 浏览:742
最好的水处理方法 浏览:288
离子交换法什么意思 浏览:968
清洗柴油滤芯怎么换 浏览:220
电热水器加入除垢剂 浏览:864
储水式电热水器免拆水垢工具除垢剂 浏览:164
净水器加盟商哪个好 浏览:896
双氧水加碱除垢功效会娇弱吗 浏览:957
饮水机胆坏了有什么症状 浏览:592
沈阳什么地方卖污水泵 浏览: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