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思考
邢永强1李金荣2窦明2
(1.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16;2.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文章编号:1000-2367-(2007)-02-0195-04
摘要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开发中,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地区,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本文从石羊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流域的供水现状和用水现状,归纳了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实施调水工程等方面给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资源危机 态环境 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东南与白银、兰州两市相连,西南紧靠青海省,西北与张掖地区毗邻,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流域总面积41.6×103km2。流域行政区划包括武威地区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全部及天祝县部分,金昌市的永昌县及金川区全部以及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山丹县的部分地区,流域共涉及3市8县。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
流域水系发源于祁连山,自东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8条河流组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1.2mm,地表水资源量为1.566×109m3,主要产于祁连山区,产流面积11.1×103km2。地下水资源量为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补给量,包括降水补给量、沙漠侧向流入量和祁连山侧向流入量,合计为0.1×109m3。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两项之和,共计1.666×109m3。
就水质状况而言,流域山区水源水质优良(达Ⅰ类),可适合各种用途;平原区金川河、红水河和石羊河干流由于受金昌市、武威市城区工业及生活废污排放的影响,污染程度较重(Ⅴ类或劣Ⅴ类),水中含有砷化物、Cr6+及部分重金属离子;下游金川峡水库和红崖山水库,其水质状况恶劣,属劣Ⅴ类。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大靖、武威、永昌盆地水质状况尚好(达Ⅲ类以上),民勤、昌宁盆地由于受劣质地表水污染、多次重复利用、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等原因而使水质恶化(劣Ⅴ类),不但不能饮用,而且也不宜灌溉(李有林,2000)。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1 供水现状分析
石羊河流域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建设,水利工程已具备相当规模,形成上游山区水库调蓄、中游平原渠道输水、下游机井井灌或井渠混灌的开发模式。8条出山河流中,除杂木河上没修水库外,其余河流均修建了水库。现在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外流域调水工程,如引硫(硫黄沟)济金(金川河)工程、景电二期延长工程等。全流域工程设计总供水能力为3.482×109m3,2005年实际供水量为2.663×109m3。供水总体上是以蓄水、提取地下水和引水工程为主,2005年流域内各项供水工程的供水量如表1所示。
表1 2005年实际供水量统计表Table1 Actual water supply in 2005
流域供水水源分为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地表水水源为祁连山降水及冰雪融水,经分析可知,多年来祁连山出山口水量较为稳定,而进入下游民勤盆地的地表径流逐年减少,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0.464×109m3减少到21世纪初的0.083×109m3(图1)。地下水资源90%为地表水补给,随着地表水利用率的逐步提高,使全流域地下水补给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28×109m3减少到2005年的0.86×109m3,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全流域800多眼机井因吊泵而报废,地下水的开采也由浅层逐步向深层发展(窦明等,2005)。
图1 红崖山水库历年入库流量
Fig.1 Runoff inflow in past years in Hongyashan reservoir
2.2 用水现状分析
通过工程措施使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率很高,200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总水资源量的154%(扣除跨流域调水工程),远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2005年全流域社会经济各部门总用水量为2.678×109m3,用各项水量如表2所示,参照《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1997年全国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20.2%,农业用水量占75.3%,可见石羊河流域农业用水量明显偏高。
表2 2005年实际用水量统计表Table2 Actual water using in 2005
流域万元工业产值取水定额为153m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62m3,这是因为流域内工业以冶炼、酿酒等高耗水企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份额较小。而工业用水重复率达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灌溉净定额为0.556m3/m2,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这是由其特殊气候条件所决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0.52,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万元GDP用水量为3 681m3,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从总体上看,流域的用水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石羊河流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的典型地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危机而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流区植被受到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祁连山是整个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形成区,森林植被和高山草场是水源涵养区。由于人为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开矿挖药和毁林毁草开荒种植,有近1 500km2的林草地被垦殖,水源林仅存不足550km2,山区的植被覆盖率只有40%左右。祁连山灌木林线比20世纪50年代上移40m,30%的灌木林出现草原化和荒漠化(常兆丰等,2005)。
(2)经济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流域水资源利用缺乏科学规划,灌区面积过大,尤其是复(套)种面积过大和种植结构不合理,致使农业用水量过大,生产用水严重挤占生态用水。上、中游同步开发、争夺水源,既不考虑自然规律,又不节制,超标漫灌,效率偏低,从而造成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
(3)进入下游地表水逐年减少,民勤绿洲面临生存危机。由于上游祁连山区毁林开荒、修建水库提蓄水量,中游灌区衬砌渠道,打井提水,大型工矿企业和地方“五小”企业发展迅猛上升致使中游消耗水量随之猛增,从而使进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的水量剧减。为了维持人工绿洲及人畜用水,民勤人民加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由此导致绿洲边缘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天然绿洲急剧萎缩,荒漠化加剧。通过计算后发现(窦明等,2005),1971~2000年30年间香家湾进入民勤的水量累计减少3.0×109m3,出库水量累计减少2.5×109m3,平均每年减少0.083×109m3;绿洲潜水位30年降深总计42.4m,平均每年降幅为1.44m,在绿洲中心形成深大漏斗,绿洲边缘植被大面积衰亡。
(4)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2005年,全流域土地沙化面积已达2.149×103km2,草场退化面积达1.50×104km2,流沙压埋农田3.2×102km2。北部沿沙漠地区防风固沙林、草、农田防护林减少了2.0×103km2。沙漠每年以3~4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由于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的逐年扩大,沙尘暴肆虐威胁民勤、金昌和武威,甚至影响到整个北方地区。
(5)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趋势的加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迅猛增长,使环境资源的负担日趋严重。特别是在人口相对集中和经济繁荣的城区,“三废”排放明显增加,局部地区环境明显恶化并向周边扩展。截至2005年,金昌市废水排放量为35.478×106t,较20世纪90年代增加47.3%;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为4.737×106t,较90年代增加56.8%。武威市的水污染、白色污染、化学污染也日益严重,2005年其排入石羊河的生产生活废水达2.535 1×103t。由于流域内地表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导致地表水严重污染,地下水也因城市污水及地面各种污染物的渗漏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议
目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了各级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石羊河成为继塔里木河和黑河综合治理之后的又一个热点地区。笔者认为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4.1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进行社会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加快全流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优先发展工业、服务业,控制和缩小农业规模,以提高单位水资源的效益和产出。目前,流域经济社会各部门中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存在农田面积过大、灌溉定额偏高等问题,因此农业节水潜力较大,可通过适当收缩农业规模来有效地减缓生活和工业用水压力(刘昌明等,1996)。
4.2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节水效率
目前,流域种植结构为粮、经、饲的种植比例为68:21:11,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为76:24,复(套)种的种植比例为22.2%。建议将粮、经、饲的种植比例调整为51:29:20,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为63:37,复(套)种的种植比例为15%。
流域现状灌溉模式以“渠灌”为主,占总面积的97.7%,管灌占1.5%,高效节水灌溉仅占0.8%。建议对流域内井灌区全面实施管道输水灌溉,以此为基础布置喷灌2.11×102km2,微灌1.85×102km2,占总灌溉面积的15.7%,其余为管灌1.37×102km2,占总灌溉面积的5.7%;河水灌区全面推行小畦灌溉,占总灌溉面积的79.3%。
4.3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力度
根据流域的区位和自然条件,必须贯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宜荒则荒”的原则,划定农林牧业生产区和退耕还林还草范围。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林牧结构调整,将地下水开采集中、耕地质量不好或靠近沙漠及戈壁边缘地区的农田灌溉用地6.67×102km2实施退耕自然封育和调整为生态林草用地,同时下游民勤地区灌溉面积初步退耕还林至4.33×102km2,以民勤绿洲与荒漠过渡地带为核心,建立荒漠自然保护区,实行封育,禁垦、禁牧、禁樵,禁止人为干扰(肖笃宁等,2005)。利用地下水与天然降水保障自然植被的恢复,建立风沙屏障。
封闭机井,压缩地下水开采量。目前,流域共建有机电井1.5万眼,年均超采地下水达0.18×109m3,针对机井过多、地下水超采严重的状况,到2010年要封停旧井1 300眼(根据《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2002),压缩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量,恢复地下水位,扩大天然植被面积,建立良性的生态环境系统。
加大污水处理和回用力度。通过国家与地方共同投资、地方负责运营管理的方式,在金昌和武威市区修建3~4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统一回收和深度处理并实现资源化。
4.4 实施调水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就目前情况来看,要彻底解决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困境,必须要从外流域调水。规划中的“引大(大通河)济西(西大河)”调水工程是为解决金昌市工业用水和民勤县生态环境及农业用水而提出的,该工程计划从大通河年引水0.25×109m3,如工程竣工可缓解流域水资源的不足。同时,在现有调水设施基础上,加大调水量,补充生态用水,尽可能给天然植被的存活创造条件,为全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此外,要适当减轻生态脆弱区和缓冲区内的人口压力,搞好生态移民。移民的方向大致有两个:一是中游绿洲地区,即通过人口的城市(镇)化来安置部分移民;二是流域外的引大工程、疏勒河工程、黄河沿岸地区的景电、兴堡子川灌区,也可以安置部分移民。
参考文献
李有林.2000.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水环境问题.地下水,22(3):113~116.
窦明,孙雪涛,左其亭.2005.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转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6(3):109~112.
常兆丰,韩福贵,仲生年,等.2005.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干旱区地理,28(2):150~155.
刘昌明,何西吾.1996.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北京:科学出版社.
肖笃宁,李小玉,宋冬梅.2005.石羊河尾闾绿洲的景观变化与生态恢复对策.生态学报,25(10):2477~2483.
The Thought on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Xing Yong-qiang1Li Jin-rong2Dou Ming2
(1.Scientific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16;2.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Conservanc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
Abstract:Shiyang river basin is the inland region wher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degree isvery hig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seriously destroyed.The researches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iyang river basin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are necessary.In this article,from the fact situation in Shiyang riv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i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appearing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processes of water resources are summarized.In the end,the rational suggestions on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adjustment of economy structure,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transfer projects.
Key words:Shiyang river basin;water resources crisis;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
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由于农业进行节水灌溉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实行,水资源浪费较大,因此,灌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一条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阐明了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氏锋亩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基孝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歼森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0×106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70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1974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2×104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70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80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80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纪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47.5%,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的4 887 万hm2 发展到2007年的5 778.2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1996~2006 年10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212.6 亿元,对363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666.7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9 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率由42.1%提高到47.8%;亩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节水能力125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363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1.84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1.1m3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楼豫红. 我省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四川水利, 2003, 24( 2) : 10- 12.
[2] 姜长云. 中国节水农业: 现状与发展方法[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10( 10): 19- 23.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针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建设节水型社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节流、治污、开源三个方面着手的想法,并具体介绍了水价调节、节水宣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举措。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水价;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损失,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国人民的节水意识逐渐加强,工企业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规范,农业上节水灌溉的推行与落实,一些先进的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还有一大批污水处理企业的兴起,这都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但我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1 水权管理的不规范
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脱,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城市水务管理交叉严重,有时在城建、水利部门间存在真空,甚至有时带来执法中的抵触情绪。
1.2 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地区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现有的水体。全民节水的教育仅存在纸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单位无证过量开采地下水。部分企业为躲避政府管理而迁到偏远地区,污水在当地随意排放,对当地的水体、水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1.3 节水器具的推广受阻,开发能力弱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先进的节水工具面向市场,但由于成本高昂,只有个别企业愿意购买。还有无论是农业灌溉的喷头还是城市的洗浴喷头质量都不过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低廉的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节水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 节流、治污、开源三效并举
2.1 节流
2.1.1推行新型农业灌溉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发展喷灌、滴管、微灌等先进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同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规划种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间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匀灌溉而浪费大量水资源。
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土渠输水进行改造,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较大,约占到输水量的50%—70%。渠道防渗技术的利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采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渗漏量,将输水效率提高到70%以上。目前我国大约只有20%左右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
2.1.2工业节水
据调查城市工业用水的70%以上将转化为污水,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也大力推行节水,主要是因为不堪承受污水处理的高额负担。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根据分析指导,2010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每立方,污水处理约为10元每立方米,而工业节水费用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节水的资金投入不但为持续发展所需,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1.3水价调节
我国的水价政策极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经十分严重,但至今这些城市的企业单位仍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导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难以运营。我们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累进制水价、高峰用水价,还可以采取分季分标准的方法控制用水。种种情况表明,水价是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经济杠杆,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我国现阶段的相应水价政策。
2.1.4节水管理与宣传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分水协调、水价听证会等水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广泛调动用水居民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专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用水和调水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公众节水技能,鼓励公众创新节水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关部门协调第一时间进行推广应用。
政府、学校、工厂等单位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培养全民节水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水的重要性。
2.2 治污
2009年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5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吨,占排放总量的44.7%。废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化工、电力和纺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居不下,导致水污染相当严重。
2.2.1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2.2.2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政府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上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还有必要健全农村的凿井制度,合理规划村井布局,既要保证每户都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又要达到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2.3 开源
2.3.1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占到全球水资源总量的97%,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供水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将海水降级利用,即降低它的处理标准,供人类的生产生活使用。
海水冲厕、海水工业冷却、海水洗车等等对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对海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利用。全国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于冲厕,利用海水冲厕可以减少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许多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地下水,洗车行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全国约80%的洗车用水都是开采的地下水,由于成本低廉导致他们大量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洗车对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2.3.2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缓解现在的水资源危机。建设集雨工程,大力发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库、塘坎、雨水拦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资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为例,将建筑顶部设计成凹漏斗状,在凹处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设置简单的过滤器。雨水通过管道流入储水池,在池中静置,其颗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经设在池中部的过滤器再次过滤后由水泵送至用户变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院落绿化用水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得潜,梅素琴. 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42-48
[2]薛英文等. 浅谈城市节水技术与管理.节水灌溉,[J]2003(3)
[3]汪恕诚.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国水利,2003(11)
[4]张静,王本德,周惠成. 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32-36
作者简介
刘文康(1993-),男,汉族,河南鹤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孟翔(199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潘琛(199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看了"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论文
2. 农业科技专科毕业论文
3. 关于节约用水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4.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论文
5. 农业建设发展学年论文
C. 甘肃荣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排污事件
2015年3月中旬,甘肃武威荣华工贸公司向沙漠排污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污染的沙漠位于武威市城区以东23公里,当地称“八十里大沙”,沙漠多为固定沙丘。经无人机航拍和GPS定位,确定共有大小不等污水坑塘23处,污染面积266亩。排向沙漠的污染物主要是荣华公司通过2、3、4号泵站排出的生产废水,平时用于绿化沙漠公路两侧树木,由于冬季树木无需灌溉,则直接排往沙漠。
企业受罚300万 环保官员被问责
凉州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刘万宏介绍说,2014年5月28日至2015年3月6日,荣华工贸公司累计排放废水271654吨。其中187939吨用于荣华工贸公司投资建成的荣生沙漠公路两侧树木绿化灌溉,83715吨通过铺设的暗管直接排入沙漠腹地。环保部专家初步判断,荣华工贸公司在环保设施没有完全建成的情况下,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调试生产,私设暗管向沙漠排放生产废水。
事件发生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迅速成立了调查处置领导小组,集中全力依法调查处置。调查组认为,荣华工贸公司环境污染行为是一起典型的顶风违法事件。目前,企业两名直接责任人已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该公司董事长已被立案调查。同时,武威市、凉州区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已被停职并接受审查,将根据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调查结果依法严肃处理。
依据新《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武威市对荣华工贸公司罚款总计3003105元,追缴自调试和生产以来排污费180621元。根据损害评估报告,核算排污造成的损害,责令其承担生态修复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