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过于饱和对生物有何影响
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过于饱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会造成不利影响和伤害,导致鱼类产生气泡病。
水体中溶氧气体的含量达到过饱和,如水中含氧量达14.4毫克/升,即饱和度为192%时,体长1厘米的鱼苗便可发生气泡病。
这些气体一旦进入鱼只组织中,鱼的肠道会出现气泡,或体表、鳃上附着着许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或游动失去平衡,会因栓塞位置的不同而引起各种症状与病变,如呼吸困难,突眼、贫血,甚至死亡。
(1)污水净化后浮游生物为什么减少了扩展阅读
溶解氧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因此水中的溶解氧会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断补充。
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净能力的一种依据。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复到初始状态,所需时间短,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
因剧烈掺气等原因造成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成为溶解氧的量显著增加,使得水体中溶解氧超饱和的现象。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㈡ 污水里养什么净化水
可以在污水中养殖水生植物或水生动物来净化水质。
一、水生植物
1. 水生植物的选择
在污水中种植水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水质净化方法。比如,慈姑、莲藕、水葱等挺水植物,它们能够通过根部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污水中悬浮颗粒的下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外,这些植物还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环境,有助于构建水体生态系统。
二、水生动物
1. 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作用
鱼类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鲢鱼、鳟鱼等能够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从而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减少水中的生物性污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帮助分解污染物,间接净化水质。
三、综合净化效果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水生动物,可以构建一个人工湿地系统或生态浮岛,这些系统能够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它们不仅能够降低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还能去除重金属和营养物质,显著提高水质。
四、注意事项
虽然通过生物方法净化污水是一种自然且环保的方式,但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平衡,避免过度养殖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这些净化系统通常需要定期维护和监控,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运行。此外,不同地域、不同水质可能需要不同的生物组合来达到最佳净化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