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家对养猪水污染有哪些规定
环保部门要求养猪场要采用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
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湿法工艺的养猪场,要限期改为干法清粪工艺。
环保部门要求现有的养猪场须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养猪过程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厌氧等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氧化塘应采取防渗漏、防溢流措施,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猪业正由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无论是养殖模式、配枯区域布局还是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
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增高、原种依赖进口、疫病严重、环保压力大、饲料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
但也有自主创新条件改善、国际市场空间大、国内市场稳步增长、政府支持力度大等机遇。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在“尺卖饥适度规模养殖”、“智能猪业”、“动物福利”、“低碳排放”等4个方面。
在2011年,中国猪平均存栏量4.68亿头,总出栏量6.62亿头,出栏率141%。为了更方便快捷的提供陵返信息来源,养猪行业发明了一款手机应用APP(含Android、IOS版本)“豆粒养猪版”。
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B. 污水处理污泥怎么处理
污泥稳定处理有好氧稳定和厌氧稳定,好氧稳定有很多优点,但能耗很高,只有当污泥量较少时才采用。污泥厌氧稳定处理通常采用中温(35℃)厌氧消化方法。国内已有十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此方法,污泥经消化后,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污泥消化过程中还产生大量沼气(消化降解1kgCOD可产生350L沼气)可以回收利用。
但由于消化装置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有难度。污泥厌氧消化和沼气利用装置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费的30%左右,而且大多需进口技术和设备。从调查已建消化池的实际运行看,只有少数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管理、设计问题,亦有沼气利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比较好的如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该厂设计规模为处理城市污水40万m3/d,污泥日产2460m3(含水率96%),产生沼气13300m3,供4台248kW发电机发电,日可发电27000度,并与市电并网。
污泥的稳定问题,除了采取污泥厌氧消化外,还应结合污水处理工艺中考虑少产生污泥和稳定泥质的方案。例如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采用延长污水曝气时间,减少污泥的产量;设计参数中增加污泥泥龄(如泥龄20天以上),尽量使污泥趋向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采用带有延时曝气功能处理工艺(如氧化沟等处理工艺)是可取的。有的污水处理工艺投资低(如AB法的A段),而污泥量较多,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成本。故应当把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统一考虑,一并计算投资和运行费用。
污泥的稳定并不等于污泥无害,用于农田还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中关于污泥农用时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见下表。其中对镉、汞、砷、苯并芘、多氯联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应该通过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源头的排放,来控制污泥的性质。
国外在污泥稳定方面,除了用生物法(包括中温消化、高温消化及利用微生物和某些添加剂)外,还采用了化学法,有的将脱水后的污泥加盐酸调pH值至2~3,反应60分钟再加硝酸钠;有的对脱水污泥添加石灰。后者在欧洲应用较多。
C. 养猪场废水处理工艺
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固液分离
无论畜禽养殖场废水采用什么系统或综合措施进行处理,都必须首先进行固液分离,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其重要性及意义主要在于:首先,一般养殖场排放出来的废水中固体悬浮物含量很高,最高可达160000mg/L,相应的有机物含量也很高,通过固液分离可使液体部分的污染物负荷量大大降低;其次,通过固液分离可防止较大的固体物进入后续处理环节,防止设备的堵塞损坏等。此外,在厌氧消化处理前进行固液分离也能增加厌氧消化运转的可靠性,减小厌氧反应器的尺寸及所需的停留时间,降低设施投资并提高COD的去除效率。固液分离技术一般包括:筛滤、离心、过滤、浮除、沉降、沉淀、絮凝等工序。目前,我国已有成熟的固液分离技术和相应的设备,其设备类型主要有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以及水力旋流器、旋转锥形筛和离心盘式分离机等。
养殖废水处理工艺2、厌氧处理
由于养殖业废水属于高有机物浓度、高N、P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数量的“三高”废水。因此厌氧技术成为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对于养殖场这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可在较低的运行成本下有效地去除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COD去除率达85%~90%,而且能杀死传染病菌,有利于养殖场的防疫。如果直接采用好氧工艺处理固液分离后的养殖业废水,虽然一次性投资可节省20%,但由于其消耗的动力大,电力流水消耗是厌氧处理的10倍之多,因此长期的运行费用将给养殖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用于处理养殖场粪污的厌氧工艺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厌氧滤器(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复合厌氧反应器(UASB+AF)、两段厌氧消化法和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SR)等。近年来,厌氧消化即沼气发酵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养殖场废物处理中,到2002年底我国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数量已经达到2000余处,是世界上拥有沼气装置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在我国的沼气工程建设中也不乏失败的例子,工程建设成功率仅为85%,但这一技术不失为解决畜禽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问题的最有效的技术方案。畜禽粪便和养殖场产生的废水是有价值的资源,经过厌氧消化处理既可以实现无害化,同时还可以回收沼气和有机肥料,因此建设沼气工程将是中小型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的最佳选择。
养殖废水处理工艺3、好养处理
好氧处理是指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养殖废水的一种工艺。好氧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天然好氧处理和人工好氧处理两大类。
天然好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来净化废水的方法,亦称自然生物处理法,主要有水体净化和土壤净化两种。前者主要有氧化塘(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和养殖塘等;后者主要有土地处理(慢速渗滤、快速法滤、地面漫流)和人工湿地等。自然生物处理法不仅基建费用低,动力消耗少,该法对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也高于常规的二级处理,部分可达到三级处理的效果。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该法配合污水灌溉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该法的缺点主要是占地面积大和处理效果易受季节影响等。但如果养殖场规模小且附近有废弃的沟塘和滩涂可供利用时,应尽量选择该方法以节约投资和处理费用。人工好氧生物处理是采取人工强化供氧以提高好氧微生物活力的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 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厌氧/好氧(A/O)及氧化沟法等。就处理效果来讲,接触氧化法和生物转盘的处理效果要好于活性污泥法,虽然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也很好,但易于出现滤池堵塞现象。氧化沟、SBR和A/O工艺均属于改进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出水水质好、产生泥量少,也可对污水进行脱氮处理,但其处理的BOD负荷小、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SBR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能够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但其缺点是BOD负荷较小,一次性投资也大。A/O体是一种兼有去除BOD和脱氮双重作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其投资虽然偏大,但经该法处理后的水易于达标排放。因此对于那些养殖规模大、废水产生量多且有较强经济能力的养殖场可选择A/O法,而对于中等规模的养殖场可选择接触氧化和生物转盘等好氧处理工艺。
四川永沁环境
D. 急!用UASB法处理5000吨每日酒精废水处理工艺论文,要有具体的设计计算!非常感谢
先根据污泥容积负荷确定反应时间计算出流速,再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UASB的工艺尺寸。一般出水还要有20%回流。比如污泥负荷10kgCOD/m³*d,一天有3000kgCOD处理,就要20m³污泥处理15小时,再根据每日5000吨废水计算出每小时的流速确定塔的底部面积,底部面积和总容积算出来高度就出来了。
下面有些资料你参考下
(1) 污泥参数
设计温度T=25℃
容积负荷NV=8.5kgCOD/(m3.d) 污泥为颗粒状
污泥产率0.1kgMLSS/kgCOD,
产气率0.5m3/kgCOD
(2) 设计水量Q=2800m3/d=116.67m3/h=0.032 m3/s。
(3) 水质指标
表5 UASB反应器进出水水质指标
水 质 指 标 COD(㎎∕L) BOD(㎎∕L) SS(㎎∕L)
进 水 水 质 3735 2340 568
设计去除率 85% 90% /
设计出水水质 560 234 568
3.5.2 UASB反应器容积及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5]
(1) UASB反应器容积的确定
本设计采用容积负荷法确立其容积V V=QS0/NV
V—反应器的有效容积(m3)
S0—进水有机物浓度(kgCOD/L)
V=3400 3.735/8.5=1494m3
取有效容积系数为0.8,则实际体积为1868m3
(2) 主要构造尺寸的确定
UASB反应器采用圆形池子,布水均匀,处理效果好。
取水力负荷q1=0.6m3/(m2•d)
反应器表面积 A=Q/q1=141.67/0.6=236.12m2
反应器高度 H=V/A=1868/236.12=7.9m 取H=8m
采用4座相同的UASB反应器,则每个单池面积A1为:
A1=A/4=236.12/4=59.03m2
取D=9m
则实际横截面积 A2=3.14D2/4=63.6 m2
实际表面水力负荷 q1=Q/4A2=141.67/5 63.6=0.56
q1在0.5—1.5m/h之间,符合设计要求。
3.5.3 UASB进水配水系统设计
(1) 设计原则
① 进水必须要反应器底部均匀分布,确保各单位面积进水量基本相等,防止短路和表面负荷不均;
② 应满足污泥床水力搅拌需要,要同时考虑水力搅拌和产生的沼气搅拌;
③ 易于观察进水管的堵塞现象,如果发生堵塞易于清除。
本设计采用圆形布水器,每个UASB反应器设30个布水点。
(2) 设计参数
每个池子的流量
Q1=141.67/4=35.42m3/h
(3) 设计计算
查有关数据[6],对颗粒污泥来说,容积负荷大于4m3/(m2.h)时,每个进水口的负荷须大于2m2
则 布水孔个数n必须满足 пD2/4/n>2 即n<пD2/8=3.14 9 9/8=32 取n=30个
则 每个进水口负荷 a=пD2/4/n=3.14 9 9/4/30=2.12m2
可设3个圆环,最里面的圆环设5个孔口,中间设10个,最外围设15个,其草图见图4
① 内圈5个孔口设计
服务面积: S1=5 2.12=10.6m2
折合为服务圆的直径为:
用此直径用一个虚圆,在该圆内等分虚圆面积处设一实圆环,其上布5个孔口
则圆环的直径计算如下:
3.14 d12/4=S1/2
② 中圈10个孔口设计
服务面积: S1=10 2.12=21.2m2
折合为服务圆的直径为:
则中间圆环的直径计算如下:
3.14 (6.362-d22)/4=S2/2
则 d2=5.2m
③ 外圈15个孔口设计
服务面积: S3=15 2.12=31.8m2
折合为服务圆的直径为
则中间圆环的直径计算如下:3.14 (92-d32)=S3/2
则 d3=7.8m
布水点距反应器池底120mm;孔口径15cm
图4 UASB布水系统示意图
3.5.4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
(1) 设计说明 UASB的重要构造是指反应器内三相分离器的构造,三相分离器的设计直接影响气、液、固三相在反应器内的分离效果和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工程经验, 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1.0m/h;
三相分离器集气罩顶以上的覆盖水深可采用0.5~1.0m;
沉淀区四壁倾斜角度应在45º~60º之间,使污泥不积聚,尽快落入反应区内;
沉淀区斜面高度约为0.5~1.0m;
进入沉淀区前,沉淀槽底缝隙的流速≤2m/h;
总沉淀水深应≥1.5m;
水力停留时间介于1.5~2h;
分离气体的挡板与分离器壁重叠在20mm以上;
以上条件如能满足,则可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2) 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无导流板的三相分
① 沉淀区的设计
沉淀器(集气罩)斜壁倾角 θ=50°
沉淀区面积: A=3.14 D2/4=63.6m2
表面水力负荷q=Q/A=141.67/(4 63.6)=0.56m3/(m2.h)<1.0 m3/(m2.h) 符合要求
② 回流缝设计
h2的取值范围为0.5—1.0m, h1一般取0.5
取h1=0.5m h2=0.7m h3=2.4m
依据图8中几何关系,则 b1=h3/tanθ
b1—下三角集气罩底水平宽度,
θ—下三角集气罩斜面的水平夹角
h3—下三角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b1=2.4/tan50=2.0m b2=b-2b1=9-2 2.0=5.0m
下三角集气罩之间的污泥回流缝中混合液的上升流速v1,可用下式计算:
V1=Q1/S1=4Q1/3.14b2
Q1—反应器中废水流量(m3/s)
S1—下三角形集气罩回流缝面积(m2)
符合要求
上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回流缝流速v2的计算: V2=Q1/S2
S2—上三角形集气罩回流缝面积(m2)
CE—上三角形集气罩回流缝的宽度,CE>0.2m 取CE=1.0m
CF—上三角形集气罩底宽,取CF=6.0m
EH=CE sin50=1.0 sin50=0.766m
EQ=CF+2EH=6.0+2 1.0 sin50=7.53m
S2=3.14(CF+EQ).CE/2=3.14 (6.0+7.53) 1.0/2=21.24m2
v2=141.67/4/21.24=1.67m/h
v2<v1<2.0m/h , 符合要求
确定上下集气罩相对位置及尺寸
BC=CE/cos50=1.0/cos50=1.556m
HG=(CF-b2)/2=0.5m
EG=EH+HG=1.266m
AE=EG/sin40=1.266/sin40=1.97m
BE=CE tan50=1.19m
AB=AE-BE=0.78m
DI=CD sin50=AB sin50=0.778 sin50=0.596m
h4=AD+DI=BC+DI=2.15m
h5=1.0m
气液分离设计
由图5可知,欲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上、下两组三角形集气罩的斜边必须重叠,重叠的水平距离(AB的水平投影)越大,气体分离效果越好,去除气泡的直径越小,对沉淀区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越小,所以,重叠量的大小是决定气液分离效果好坏的关键。
由反应区上升的水流从下三角形集气罩回流缝过渡到上三角形集气罩回流缝再进入沉淀区,其水流状态比较复杂。当混合液上升到A点后将沿着AB方向斜面流动,并设流速为va,同时假定A点的气泡以速度Vb垂直上升,所以气泡的运动轨迹将沿着va和vb合成速度的方向运动,根据速度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则有:
要使气泡分离后进入沉淀区的必要条件是:
在消化温度为25℃,沼气密度 =1.12g/L;水的密度 =997.0449kg/m3;
水的运动粘滞系数v=0.0089×10-4m2/s;取气泡直径d=0.01cm
根据斯托克斯(Stokes)公式可得气体上升速度vb为
vb—气泡上升速度(cm/s)
g—重力加速度(cm/s2)
β—碰撞系数,取0.95
μ—废水的动力粘度系数,g/(cm.s) μ=vβ
水流速度 ,
校核:
, 故设计满足要求。
图5 三相分离器设计计算草图
3.5.5 排泥系统设计
每日产泥量为
=3735×0.85×0.1×3400×10-3=1079㎏MLSS/d
则 每个UASB每日产泥量为
W=1097/4=269.75㎏MLSS/d
可用200mm的排泥管,每天排泥一次。
3.5.6 产气量计算
每日产气量 G=3726×0.85×0.5×3400×10-3 =5397 m3/d=224.9 m3/h
储气柜容积一般按照日产气量的25%~40%设计,大型的消化系统取高值,小型的取低值,本设计取38%。储气柜的压力一般为2~3KPa,不宜太大。
3.5.7 加热系统
设进水温度为15°C,反应器的设计温度为25°C。那么所需要的热量:
QH= dF. γF.( tr-t) . qv /η
QH-加热废水需要的热量,KJ/h;
dF-废水的相对密度,按1计算;
γF-废水的比热容,kJ/(kg.K);
qv-废水的流量,m3/h
tr-反应器内的温度,°C
t-废水加热前的温度,°C
η-热效率,可取为0.85
所以 QH=4.2 1 (25-15) 141.67/0.85=7000KJ/h
每天沼气的产量为5397 m3,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的平均热值为22.7 KJ/L
每小时的甲烷总热量为:(5397/24) 22.7 103=5.1 106 KJ/h,因此足够加热废水所需要的热量。
3.5.8 加碱系统
在厌氧生物处理中,产甲烷菌最佳节pH值是6.8~7.2,由于厌氧过程的复杂性,很难准确测定和控制反应器内真实的pH值,这就要和靠碱度来维持和缓冲,一般碱度要2000~5000mgCaCO3/L时,就会导致其pH值下降,所以,反应器内碱度须保持在1000mgCaCO3/L以上,因为为保证厌氧反应器内pH值在适当的范围内,必须向反应器中直接加入致碱或致酸物质。间接调节pH值。主要致碱药品有:NaCO3、NaHCO 3、NaOH以及Ga(OH)2[6]。
在UASB反应器中安装pH指示仪,并在加碱管路上设有计量装置,将计量装置和pH指示仪用信号线连接起来,根据UASB反应器中pH值的大小来调整加碱量,当UASB反应器中pH值过低时,打开加碱管路上的开关,往UASB反应器中加碱,使pH值下降;反之,当UASB反应器中pH值过高时,关闭加碱管路上的开关,停止加碱,使pH值上升。
3.5.9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对于一个新建的UASB反应器来说,启动过程主要是用未驯化的絮状污泥(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对其进行接种,并经过一定时间的启动调试运行,使反应器达到设计负荷并实现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常这一过程会伴随着污泥颗粒化的实现,因此也称为污泥的颗粒化。由于厌氧生物,特别是甲烷菌增殖很慢,厌氧反应器的启动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一旦启动完成,在停止运行后的再次启动可以迅速完成。当没有现成的厌氧污泥或颗粒污泥时,采用最多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除了消化污泥之外,可用作接种的物料很多,例如牛粪和各类粪肥、下水道污泥等。一些污水沟的污泥和沉淀物或微生物的河泥也可以被用于接种,甚至好氧活性污泥也可以作为接种污泥,并同样能培养出颗粒污泥。污泥的接种浓度以6~8kgVSS/m3(按反应器总有效容积计算)为宜,至少不低于5 kgVSS/m3,接种污泥的填充量应不超过反应器容积的60%。从负荷角度考虑UASB的初次启动和颗粒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即启动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低负荷的阶段(<2Kg COD/(m3•d))。
阶段2:即当反应器负荷上升至2~5Kg COD/(m3•d)的启动阶段。在这阶段污泥的洗出量增大,其中大多为细小的絮状污泥。实际上,这一阶段在反应器里对较重的污泥颗粒和分散的、絮状的污泥进行选择。使这一阶段的末期留下的污泥中开始产生颗粒状污泥或保留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所以在5.0 Kg COD/(m3•d)左右是反应器中以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为主的一个重要的分界。
阶段3:这一阶段是反应器负荷超过5.0 Kg COD/(m3•d)。在此时,絮状污泥变得迅速减少,而颗粒污泥加速形成直到反应器内不再有絮状污泥存在。
当反应器负荷大于5.0 Kg COD/(m3•d),由于颗粒污泥的不断形成,反应器的大部分被颗粒污泥充满时其最大负荷可以超过20 Kg COD/(m3•d)。当反应器运行在小于5.0 Kg COD/(m3•d),系统中虽然可能形成颗粒污泥,但是,反应器的污泥性质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絮状污泥所确定。
E. 自来水厂排泥水的处理技术
针对黄浦江水系闵行水厂排泥水的处理,通过污泥沉降特性研究,采用收集、浓缩、平衡、投加聚丙烯酰胺(PAM)、离心机固液分离的工艺流程和PLC中央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浓缩池上清液能达标排放,离心机分离水的泥饼含固率≥42%,PAM加注率1.0~1.5kg/t干泥。研究表明,该工艺可作为黄浦江水系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设计依据。
自来水厂从污染较少的地方远距离引水,虽然水质有所改善,但提高了制水成本。而自来水公司将未经处理的大量滤池反冲洗废水和沉淀池排泥水直接排入江河,不仅导致航道淤积,还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在闵行水厂(处理规模7×104 t/d)进行了排泥水处理技术和工程生产性研究,投入运行后取得良好效果。
1 排泥水特性研究
1.1 原水浊度与SS的相关关系
污泥总量是以水中SS含量计算的,不同水源、不同季节(潮汐河流)的不同浊度都可能影响其与SS的相关关系。闵行水厂一车间1997年12月—1998年2月原水浊度与SS的关系见图1。
经分析可知:
① 测得的浊度:最高为80 NTU,最低为25 NTU,平均为42.3 NTU。
② 测得的SS值:最高为130 mg/L,最低为43 mg/L,平均为83.54 mg/L。
③ 从50个数据分析可得,浊度值低于60 NTU的占90%,经统计浊度与SS的相关关系方程为:
y=2.154 8x-7.202 4
R2=0.9571
④ 由于试验过程中黄浦江上游闵行江段浊度低于80 NTU,而最大几率在25~60 NTU之间,故高于60 NTU时与SS的相关关系有待于作进一步研究。
1.2 排泥水污泥总量估算
水厂排泥水中污泥总量的估算涉及到工程土建规模、脱水机械和机泵设备的容量配置,是确定工程规模和投资成本的重要依据。
一车间排泥水污泥总量估算采用英国水处理研究中心《污泥处理指南》一书中提供的排泥水中污泥含量计算公式:
Q=6.67×10.4 m3/d×1.07=7.137×104 m3/d
则平均日产干污泥量:
W=71 370 m3/d×(167.6×10-6 t/m3)=11.96 t/d
最低日产干污泥量W=2.36 t/d
最高日产干污泥量W=40.99 t/d
本项目以浊度=80 NTU来考虑土建规模和设备容量的配置。
1.3 排泥水自然沉降特性
不同含固率排泥水的自然沉降特性见图2。
由图2可知,排泥水污泥在自然沉降过程中,污泥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增长不断减小,而且不同含固率的沉降特性明显不同。含固率较低时,初始阶段污泥沉降速度很快,较快到达压密点,且在压密点附近沉降曲线明显转折。随着排泥水含固率的增高,污泥界面的下降速率越来越慢,历时曲线逐步趋于平缓,压密点不明显。图中各排泥水沉降时含固率的变化数据见表2。
由表2可知,3 h后的浓缩污泥和24 h后稳定污泥的含固率随着排泥水初始含固率的升高而升高。经过3 h自然沉降,底部污泥含固率都达到4%以上,能满足后续机械脱水设备要求。
2 排泥水处理工艺
经一车间排泥水沉降特性试验和污泥粒径大小测试,确定工艺流程。
可以看到,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由五部分组成:截留池、浓缩池、污泥平衡池、聚合物投加系统、离心机脱水机房。本流程系统有2个物料进口,即截留池的排泥水进口和高分子絮凝剂PAM加注口;有2个物料出口,即浓缩池上清液排放口和螺旋输送器的泥饼出口。离心机分离水回收至排泥水截留池。
2.1 沉淀池排泥水的收集
经沉淀池排泥水量实测,沉淀池两旁虹吸排泥管全开时排出量为3 680 m3/d,平均为150 m3/h。沉淀池排泥水收集主要由虹吸式吸泥机或经穿孔排泥管排出,靠重力流向截留池。截留池直径D=8 m,池深H=4.8 m,有效调节容积为100 m3。池内装有搅拌机(到达一定水位开始搅拌)以防止污泥沉淀。截留池出水选用两台潜水泵提升(一用一备),其中一台由变频控制并能相互切换,Q=37.5~150 m3/h,扬程H=93.1 kPa。截留池内安装液位仪,控制搅拌机的开启和传送水位信号至PLC控制中心。潜水泵出口处安装电磁流量仪,既可现场观测,又可传送信号至PLC控制中心。
2.2 排泥水的浓缩
污泥浓缩池为地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长8.0 m,宽5.9 m,深5.4 m,设计流量160 m3/h,设计输出污泥浓度≥5% DS,进入浓缩池排泥水浓度≤1% DS。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刮泥机一台,用于收集底部浓缩污泥。
污泥浓缩池的主要处理部分是斜板浓缩装置。共有斜板228块,斜板高h=2m,长L=2.5m,宽B=1m,倾角θ=53°,斜板间距d=8cm。
其有效沉淀面积为:
A'=(dsinθ+Lcosθ)nB=(0.08×0.8+2.5×0.6)×228×1=356m2
折算成同等高度的平流式沉淀池,其相对停留时间为:
T'=A'h/Qmax'=356×2/150=4.75h
从上述计算中可以看出,浓缩池的相对停留时间大于3 h,能满足浓缩要求。
排泥水浓缩池担负着双重使命,即清浊分流。当底部污泥浓度计测得含固率达到一定控制指标时,通过PLC接受一定信号,指令污泥切割机和污泥泵开启,将污泥排入平衡池,当污泥浓度低于某一数值时,PLC指令污泥切割机和污泥泵停止工作。
随着截留池排泥水不断进入浓缩池,其上清液不断外排。对污泥浓缩池进行了连续测试,测试结果见图4。
从所获得的18个SS及相关数据分析,浓缩池排出上清液中SS平均浓度为61.6 mg/L,最大值为77 mg/L。在进水水质平稳运行情况下,上清液中的SS浓度有下降趋势,最低可达17 mg/L,表明连续稳定运行有利于提高浓缩池的清污分离效果。测定结果也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2.3 污泥平衡池
斜板浓缩后的污泥经安装在管道上的污泥切割机(用于打碎颗粒较大的固体,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安全)由三台偏心螺旋泵(两用一备)送至污泥平衡池。为防止污泥沉降,平衡池内设有搅拌机一台,转速480 r/min。此外,还安装了液位仪(控制搅拌机的启动和停止)和污泥浓度计(作为脱水机污泥处理量和PAM加注量的依据)等在线控制检测仪表。
2.4 离心机脱水
一车间的原水取自黄浦江上游,浊度较高,约70~80 NTU,在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硫酸铝等混凝剂。据测定,污泥中SiO2含量达50%以上,Al2O3含量在17%~20%左右,有机成分灼烧减量为10%~13%。污泥中无机成分含量高,无明显的亲水性,污泥离心脱水较容易。根据排泥水污泥颗粒粒径大小的分析,选用DSNX—4550离心机作为固液分离主要脱水机械。
DSNX—4550离心脱水机进泥含固率4%时处理量15 m3/h,进泥含固率5%时处理量12 m3/h,转筒Ø 450/266 mm,转筒长度与直径比为4.17,锥角为10°,离心机最大转筒速度3 250 r/min,工作速度2 600、2 900 r/min。
影响污泥离心脱水效果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即:不可调节机械因素;可调节机械因素;工艺因素。要使离心机能达到预期的固液分离效果,在确定机械型号(不可调节机械因素)之后,可以调整“可调节机械因素”。如改变离心机转筒速度,调节G的作用力,使分离因数增大,有利于固液分离;反之,减小转筒速度使分离因素减小,则不利于固液分离。但是,过分增大转筒速度,必定增大机器的磨损,产生大的噪音。
选择不同的挡板来调节液体水位(池子深度),可使分离水达到最佳清澈度和泥饼最佳干燥度之间的平衡。总的来说,当整个液体半径减小时,分离水变得更加透明,泥饼含水率增高。又如:转速差越大;污泥在离心机内停留时间越短,泥饼含水率就越高,分离水含固率就可能越大;反之,转速差越小,污泥在离心机内停留时间越长,固液分离越彻底,但必须防止污泥堵塞。总之,可利用转速差进行自动调节以补偿进料中变化的固体含量。
此外,还可以调整工艺因素。当污泥性质已经确定时,可以改变进料投配速率,减少投配量利于固液分离;增加絮凝剂加注率,可以加速固液分离速度,并使分离效果好。
2.5 工艺的自动化控制
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如何自动控制整个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自控模式,使系统在PLC中央控制下达到无人自动运行的程度。
针对图3工艺,实现自动运行主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① 排泥水截留池自动控制
控制输送泵、搅拌器的开停。
② 自动排放浓缩池的底部浓缩污泥
利用浓度计测定值的上下限控制浓缩池排放污泥泵的开停,达到污泥排放自控。
③ 平衡池污泥液位控制
控制搅拌器、浓缩池排放污泥泵、离心机进泥污泥泵的开停以达到平衡池不溢出,不排空。
④ 自动配制PAM溶液和自动投加药量
对离心脱水机的PAM加注进行自动控制。根据离心脱水机进泥量和平衡池污泥浓度指示值控制加药量。
⑤ 当某泵发生故障时,切换备用泵以保证系统继续运行。
⑥ 协调排泥水处理工程整个系统的运行
采用SLC 500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中央控制,可使控制灵活、显示直观、设置简便、操作容易。
3 运行结果
采用离心机对水厂排泥水浓缩污泥进行固液分离,需选择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进入离心机的浓缩污泥含固率的要求范围,进料量(装机容量),最大产量,离心机差速、转速,不同类型聚丙烯酰胺(PAM)加注率、投加浓度对离心机脱水后的污泥含固率、分离水SS值和回收率的影响。
3.1 阳离子型PAM 加注率
阳离子PAM加注率与污泥回收率、泥饼含固率的关系见图5。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 在一定的产量下,当PAM加注率>0.1%时,随PAM加注率的增加,污泥回收率也增加;当PAM加注率为0.1%时,污泥回收率即可达到99%。
② PAM加注率为0.08%~0.16%时均可保证离心机出泥含固率≥43%。
③ 使用阳离子型PAM处理后分离水色度(目测)较低,脱色效果较佳。
3.2 阴离子型PAM加注率
阴离子型PAM加注率与污泥回收率、泥饼含固率的关系。
① 在一定的产量下,当PAM加注率>008%时,随PAM加注率的增加,污泥回收率也增加;当PAM加注率为0.08%时,污泥回收率即可达到99%。
② PAM加注率为0.08%~0.23%时均可保证离心机出泥含固率≥42%。
③ 使用阴离子型PAM处理后分离水色度(目测)较高,脱色效果不佳。
3.3 进泥流量和产量
进泥流量和产量与污泥回收率、泥饼含固率的关系。
① 在产量达1 248 kg/h,进泥流量达 16 m3/h的情况下,仍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通常运行条件为产量640 kg/h,进泥流量10m3/h。
② 进泥流量范围为6~16 m3/h情况下,污泥回收率均在98%以上,泥饼含固率≥42%。
3.4 进泥浓度对泥饼含固率的影响
进泥浓度与污泥回收率、泥饼含固率的关系。
离心机对进泥浓度的要求不高,在3%~6.5%范围内均可保证较高的污泥回收率(≥98.9%)和泥饼含固率(≥43%)。
3.5 离心机差速对泥饼含固率的影响
差速对泥饼含固率和分离水SS值的影响见图9。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差速范围在7~11 r/min时,泥饼含固率均大于44%,分离水SS值为166~218 mg/L。但当差速高达12 r/min时,污泥含固率降低,仅为39%;分离水SS值较高。
② 差速基本上对泥饼含固率影响不大,但应视进泥浓度和装机容量选择相应差速。进泥量大时,差速太小可能堵塞离心机;差速太大,出泥泥饼含固率会降低。
3.6 运行工艺参数
从工程运行结果可得出闵行水厂一车间排泥水处理离心机运行最佳工艺参数。
① 进离心机浓缩污泥浓度:3%~7%;
② 对PAM药剂来说,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都可用;
③ PAM加注率为1.0~1.5 kg/t干泥;
④ PAM储液配制浓度:阳离子型0.5%,阴离子型0.3%;
⑤ PAM投加浓度:0.2%;
⑥ 离心机转速:2 600 r/min和2900 r/min;
⑦ 离心机差速:5~12 r/min。
离心机在上述工艺参数情况下,对水厂排泥水进行处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 阳离子PAM加注率为0.1%~0.15%(kg/t干泥)时,污泥回收率>99%,泥饼含固率≥43%;
② 阴离子PAM加注率为0.08%~0.15%(kg/t干泥)时,污泥回收率>99%,泥饼含固率≥42%;
③ 投加阳离子时,分离水佳;投加阴离子时,分离水色度较差。
以上由中达咨询搜集整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F. 火神山医院日产千吨废水,这些废水是怎样处理的
2月3日,备受瞩目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启用,几天后,雷神山医院也将投入使用。
同一天,四川省乐山高新区四川天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焚烧炉正式下线装车,准备前往火神山医院。正式运行后,这台焚烧炉日处理医疗垃圾量可达到4吨,满足近3000个病人床位的医疗废物处理。此前,江有国际贸易(上海)公司捐赠给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医疗垃圾焚烧炉已完成设备安装。
据悉,雷神山医院医疗废水处理设施设备均已进场,下一步将提升泵站、化粪池及接触消毒池安装到位,预计2月5日交付。在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武汉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多次现场调研。目前,火神山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调试,并已建设在线监测站房,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两所医院全部投用后,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筑牢疫情防控环境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