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道污水净化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技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归纳起来,实际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物理法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小类别。
1·格栅、筛网:就像筛子一样,采取机械隔离的方式将大的物理固体和污水分离开的过程。
2·匀质和水量调节:同一个单元排出的污水,在不同时间污水水质是不一样的,水量大小也有差异,因此要将这些污水进行均匀化处理,按照统一的速度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3·沉淀:有些微小的固体颗粒不能用格栅。筛网进行分离,沉淀是一个不错的处理办法。
4·混凝:水中致浊杂质有大有小,细小的悬浮杂质沉降极慢,甚至近于不沉。胶粒在水中保持分散,不能沉降。通过混凝过程后,水中致浊的细小悬浮杂质和脱稳后的胶粒,以及药剂反应物互相粘结成为尺寸较大、肉眼可见、易沉易滤的絮体。混凝污水处理既包含物理法又包含化学法。
5·澄清:和沉淀类似又不相同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它利用接触凝聚原理,在池中让已经生成的絮授体悬浮起来形成悬浮泥液层(接触凝聚区),其中悬浮物浓度约在3——10g/L,当投加混凝剂的原水通过它时,水中新生成的微絮粒被迅速吸附在悬浮泥渣上,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瞪清池的效率取决于泥渣悬浮层的活性与稳定,因此,保持泥渣处于悬浮状态,浓度均匀、活性稳定的工作状态是所有澄摘池的共同要求。
6·气浮法:利用微小气泡将水中密度接近于水的悬浮状固体颗粒和不溶于水的液体包裹起来并上浮到水面进行分离。
7·过滤:和格栅、筛网的原理类似,但是处理的却是微小的水中杂质。
8·萃取法:利用不溶解于水,但是能够溶解某些污水中包含的杂质、污染物的溶剂,将污染物提取出来的过程。
二·化学法污水处理技术:
1·氧化还原:利用氧化还原原理,将溶解于水的化学物质进行处理,形成稳定的化学原料,
2·中和:酸性或碱性的污水通过酸碱中和处理成中性污水,便于其他环节的处理。
3·化学沉淀法:主要处理水中可溶性盐类,在污水中投入某种药剂,将溶解于水的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变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再进一步通过沉淀进行分离。
4·吸附法:溶质从水中移向固体颗粒表面,发生吸附,是水、溶质和固体颖粒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引起吸附的原因在于溶质对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质对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质对固体颖粒的高度亲合力。溶质溶解程度是确定第一种原因的重要因素。溶质的溶解程度越大,则向表面运动的可能性越小。相反,溶质的溶质的憎水性越大,向吸附界面移动的可能也就越大。
5·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用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和水中离子进行交换而除去水中有害离子的方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主要用以回收贵重金属离子,也用于放射性废水和有机废水的处理。
三·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
1·微生物分解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的过程,有厌氧菌、好氧菌和兼性菌等几种。
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主要依靠固着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来净化有机物。
3·湿地生态改善法:人工制造湿地环境,将各种莲藕、水葫芦等适应性较强的植物种植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经过植物吸收过滤的方式改善废水。是大型城市污水处理中使用较多的污水处理技术。
B. 污水里养什么净化水
可以在污水中养殖水生植物或水生动物来净化水质。
一、水生植物
1. 水生植物的选择
在污水中种植水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水质净化方法。比如,慈姑、莲藕、水葱等挺水植物,它们能够通过根部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减缓水流速度,有利于污水中悬浮颗粒的下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外,这些植物还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环境,有助于构建水体生态系统。
二、水生动物
1. 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作用
鱼类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鲢鱼、鳟鱼等能够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从而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减少水中的生物性污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帮助分解污染物,间接净化水质。
三、综合净化效果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水生动物,可以构建一个人工湿地系统或生态浮岛,这些系统能够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它们不仅能够降低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还能去除重金属和营养物质,显著提高水质。
四、注意事项
虽然通过生物方法净化污水是一种自然且环保的方式,但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平衡,避免过度养殖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这些净化系统通常需要定期维护和监控,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运行。此外,不同地域、不同水质可能需要不同的生物组合来达到最佳净化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因地制宜。